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了一部九十年代的日本電視劇,中文譯名是《冷暖人間》,看了幾集,覺得很不錯就看了下去。全局下來沒有什么大的沖突和場景,瑣瑣碎碎,都是家庭小事,卻絲毫不覺得拖沓緩慢或者冗長無趣,倒是一時一刻一言一語都是生活的樣子,所以竟然也看得很是觸動。
電視劇以崗倉大吉和節(jié)子夫婦及其五個女兒的生活展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種人生的展現和活法,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但是還是在努力。其中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大女兒彌生,三女兒文子以及崗倉夫婦,因為有共同的地方,所以能感同身受。
大女兒彌生一結婚就辭職做了主婦,在家一待就是十六年,眾姐妹都羨慕她的安穩(wěn)平靜又不辛苦的生活,然而她卻漸漸發(fā)現了大問題:丈夫和兒女對她付出的理所當然和視而不見。她感覺不到價值感和認同感,也看到了兒女教育的失敗,于是毅然出門工作了。中間了經歷了各種來自丈夫和兒女的責難,但是最終堅持了下來,也獲得了認可,而在這時她又提出了辭職,為了照顧她突然癱瘓的婆婆,而這個不是她丈夫提出的,是她自己不顧丈夫和兒女的反對一定要接來本不該自己照顧的婆婆。很多人,包括彌生的媽媽,都不能理解彌生為何要自討苦吃,而且因此遭到丈夫和兒女的指責。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彌生堅持工作而遭遇丈夫百般刁難的時候,她的婆婆曾經造訪一次,彌生因為工作甚至沒能接待婆婆,飯桌上丈夫就一再指責彌生不是,但是婆婆卻一直站在彌生這一邊,認為她沒有做錯。彌生很感動,事后去婆婆房間感謝婆婆替她說話,婆婆說,我不是護著你,而是理解你。我在你大哥家一直照顧他們的生活,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們習以為常,沒有任何感謝,反而覺得我為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當然,大人小孩把我當個老媽子一樣使喚著。做家務事到頭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什么都落不著,連一句感謝都沒有的,還不如出去工作能得到認可呢......
這番對話不光拉近了彌生與婆婆的距離,同時也使彌生將婆婆引為了知己。彌生這么多年在家,沒有交際,沒有朋友,所有事情都是為丈夫,為兒女,她是甘心情愿的,而她所求也就是理解,但是她絲毫沒有得到,因此婆婆的理解彌足珍貴。
同時,作為護士的她能夠悉心照顧理解她的婆婆也是自己價值和心意的體現,再深層的就是她希望照顧婆婆的事情能夠喚起兒女心中的愛心和丈夫退化的人情。這一切都不容易,但是她很幸運,都做到了。
而能做到這些的前提是彌生的善良本質和最終的自我覺醒。
彌生代表的是全職主婦群體,而且是普通家庭的主婦,她們的丈夫掙得不多,她們并不能隨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也談不上什么個人修養(yǎng)提升的,她的責任就是做家務,照顧丈夫和孩子生活,而后將剩余的精力投放在對兒女成長的期待上,她包辦了一切,希望孩子們能夠好好學習,去好學校,而后找好工作,過更好的生活。然而一切并沒有這樣發(fā)展,因為包辦,孩子們沒有自理能力不說,心智都不健全了,完全不體諒別人的辛苦和不易,只知道索取和抱怨。這只是外在,而這種外在的失落觸發(fā)了心中的空落:價值在哪里?自己是什么?做這些為了什么?
為什么在彌生身上我找到了同感?我曾經在家?guī)Ш⒆尤?,那三年很忙很累但是特別幸福和充實,也很少感到寂寞和孤獨。 我想所有媽媽都應該有過這樣的時光。后來,孩子上學,我立即選擇了上班,一方面是渴望重新上班很久了,一方面也是問自己“孩子上學了,我在家的意義是什么?價值在哪里?如果再不出去,那么一輩子這樣,多可怕。”
我們人是奇怪的東西,一面想驕傲地說,我的價值就是我自己決定的,一面又不得不在心里承認,我需要外界的認可,哪怕只是一點微薄的工資,那證明我是有用的,不管是對家庭還是對社會。想想年輕的時候,之所以一再對工作不滿意,很多時候還是迷?!拔业膬r值在哪里?我做這些到底有什么用?”。后來回到家庭充實的原因是:我在照顧一個小生命,一個對我而言最珍貴的生命。然而等孩子慢慢長大了,媽媽會感到失落的,因為他對你的需要越來越少了,這時候,就是媽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價值的時候。
這是我所以理解彌生的原因。
下面說文子。文子是一個白領精英女性的形象,無論相貌還是能力都是五個女兒里最出眾的,與丈夫在同一個公司,職位也高于丈夫。為了能夠一家三口過自己的生活,她堅持不讓婆婆過來幫忙,那么與此同時也與婆婆約定不能讓她自己的媽媽來幫忙,于是再忙再累她都堅持著,上幼兒園的兒子是托別人幫忙接的。但是后來發(fā)生了孩子走丟的事情,她被迫回到婆家與婆婆一起生活,之后又是各種矛盾重重,文子心力交瘁,而后兒子幾乎自閉,丈夫出軌,她便提出了離婚回到了娘家。在娘家,她依然執(zhí)著于工作,并且說過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
工作是最靠得住的,只要你付出就有回報,從來不會辜負你的。
然而就在這句話說完沒多久,她被公司從現在的職位上撤換下來了。她深受打擊,而且十分不能理解,我付出那么多,為什么?快要成功了,為什么不問原因就叫停了,不要了。父親說,你也該明白了,公司就是這樣的,他要的看得見的結果,中間你經過了多少努力他才不管呢,而且,你病了,死了,他才不會多少關照,還會有人頂替你的。你該想想,除了工作,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啊。
經歷了很長時間,文子才從這個打擊里出來。我雖然沒有做過什么女強人,但是我卻非常理解她。她將工作放在第一位,甚至置于丈夫和兒子之上,就是因為她喜歡自己的工作,她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展現和回報,也渴望證明(那時候在日本,女性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同工種男人一樣的認可)。
最后,文子選擇辭職回家,也與丈夫重歸于好了。
很明顯,文子代表的是職業(yè)媽媽的群體。我與文子的同感乃是來自于:作為想要獨立帶孩子又想同時工作的想法。我在經歷了兩年的工作后,再次面臨找工作,而我還要接送孩子。我沒有文子那么大的干勁兒,只是希望有一份能夠兼顧并且還談得上喜歡的工作,在社會和家庭都有一個位置,那么就好。其實,真的不容易的。企業(yè)不喜歡這樣的人,他們認為你會因為孩子影響工作,更何況你還要談時間條件。文子要回歸家庭的時候去看彌生姐姐,提出擔心只靠丈夫的工資日子會不好過,彌生說,你看,我們一家四口就是靠著你姐夫的工資過了這么多年,現在還把奶奶接過來了,不是一樣很好的。日子怎么都能過的,只要知道想要什么。
其實文子的故事反映不也是女人在生育后所面臨的就業(yè)困難,要想家庭工作兩不誤有多難,只有真正成為了媽媽之后才理解。我不知道網上宣揚的那些超人媽媽是如何方方面面都很優(yōu)秀的,但是我不相信她們什么都沒有犧牲,沒有任何外來幫助就這樣圓滿了,絕不相信的。
下面來說說岡倉夫婦。
岡倉先生已經六十多了,從總公司退休后被子公司返聘,但是工作得很不開心,覺得備受冷落,思考再三后,不顧妻子的反對,偷偷辭職,做了一名廚師學徒。雖然鬧了一番,但是最終老兩口達到了理解,那個晚上我看得特別觸動。一個辛辛苦苦為女兒們工作了四十年的男人終于大膽地放下責任,去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實在是有一種暢意和溫暖在里面。在對待五個女兒的問題上,大吉比妻子節(jié)子要理智和從容,也克制許多,就是因為他的看開。他能夠放下董事的地位和對于男人進廚房的偏見而選擇跟隨自己的心去做廚師,就已經表明了他的放下和看開。他在劇中是個可愛的老頭。
節(jié)子是一個家庭主婦,撫育了五個女兒長大,她現在唯一的心愿的就是有一個女兒能夠留在家里繼承岡倉家的家業(yè),陪伴他們的晚年,所以她將希望寄托在還未出嫁的四女兒和五女兒身上,同時每當一個出嫁的女兒鬧離婚,她都會燃起讓她來留家的希望。但是最后,后面兩個女兒也和前面三個出嫁的女兒一樣,都不顧父母的意見,選擇了自己中意的人逃離了家庭。在極度失望和崩潰中,她躺下了,說不想活了。但是當五女兒回來說愿意留在家里,不結婚了,不想讓她傷心時,她又重新站起來樂觀開朗地祝福了他們,說,這個家你們想離開就離開吧,想回來了還是可以回來的。
我看到評論里很多人說節(jié)子不可理喻,五個女兒的對象她都沒有滿意過。我想他們大約還沒有作父母。作了父母的人,孩子也許在外面是極普通的,在自己眼里卻是最珍貴的,那是付出了心血,傾注了希望的,而所求也不過是他們的幸福,但是當他們要跟著一個不熟悉的人離開自己的時候,她內心的疼痛和擔心沒有人理解,她害怕她看人不準,害怕她過得不好,然而當兒女們?yōu)榇送纯嗟臅r候,他們又不忍心,于是選擇祝福。
最后的時候,節(jié)子說,你們都去的,吃了苦頭不要回來向我們抱怨就好了,我們可是聽夠了。三個已經出嫁的女兒笑著說,是啊,我們確實給了媽媽好多抱怨,我們以后會好好的。
然而這就是生活啊,即使是自己選擇的,即使是信誓旦旦要幸福的,最后還是會有各種痛苦出來,而這時候都會跑去自己父母那里尋找溫暖,父母也從不會拒絕,只是陪著,看著,等著他們好起來,而好起來了他們又走了,去過自己的生活了。
節(jié)子說,養(yǎng)孩子真是沒意思啊,沒一個是順著心來的??刹皇锹铮⒆娱L大了,就不是父母的了,他們何曾會按照父母的夢想去成長呢?又何曾會在長大后覺得父母比自己更重要呢?彌生的丈夫阿良就曾口吐真言:畢竟自己比父母重要啊。所以還是周作人說得明白:父母生兒子何曾有恩,倒是有債的。況且誰都知道父母愛兒女那是本能,連動物都有的,所以做父母的真該看開些,不要給予太多期望在孩子身上,陪著他成長,看他的笑臉,聽他的說話,就已經夠了,更不要規(guī)劃太多的未來,沒有哪個孩子是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長大的,父母和孩子,在孩子過了過度依賴的時期后就該如同一起走在人世間的同伴一樣相互陪伴著就好,父母知道得多一些,經歷得也多一些,給些建議總是應該的,但是實在不必強加,不然適得其反。想想我們是如何對父母的,也就知道我們的孩子將來會如何選擇的。孩子有孩子的人生,父母有父母的人生,早些這樣想,后來的失落就會少一些的。
這部劇的日本名字直譯出來是《渡行的世間都是鬼》,不太明白為什么要取這樣一個名字,查了一下資料,還是不太明了,就略作一下解釋。日本有一句俗諺是“渡行的世間沒有鬼”,意思是看起來陌生艱難的人間卻總有善良存在,而這部戲卻反其道而行說“世上都是鬼”,有人解釋說是“這樣艱難的人生只有鬼才能過”,也有人說是反映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我想只有深層次了解日本的鬼文化大約才能理解其意思吧,但是劇是一部很好的劇,很寫實也很溫暖,直擊人性與真情,雖然是二十多年前的日本,卻與我們的今日情況驚人相似,而同屬于東亞文化,在情感的理解上沒有絲毫困難。有人說中文翻譯的名字不好,我倒覺得挺好,很符合劇情,《冷暖人間》寫的正是人間冷暖,各人自知。
同樣是家庭劇日劇比韓劇拍得真實多了
我唯一愛的日韓?。∫驗樗皇请娨晞《且槐竞窈竦拇髸?!家庭百科全書,瑣碎而不膩歪
追了幾年,無力再追下去了。。。真的要把演員們都演到駕鶴西去咩~
小時候央八看的,日本語直譯名叫這世間有鬼,日本人的家庭倫理劇,感覺比中國的要“現代”,個體意識高
開始第4部了,可是一開始節(jié)子奶奶就去世了,傷心啊。。。。。。||第4部也完結了||開始第5部了 2010-01-04
很真實 很好看 很有愛 回國還要繼續(xù)看!
清明夢到婆婆,哭醒,眼淚打濕了眼罩。想起冷暖人間里面老夫婦穿戴整齊搭車去探訪三女。也想到東京家族里面老夫婦與接站的幼子錯過自己打車去大兒家。年老的人總是顯得很自立又很脆弱。
CCAV引進得蠻好的~就是第4、5部的播放時間安排得太晚了 OTL 劇中母親節(jié)子的扮演者后來病故了,父親大吉的扮演者也換了人。總的來說,五姐妹里命比較好的只有長子,彌生和五月都挺苦命的。(話說五月她婆婆神馬時候X啊 == 這老太太招人厭了!)唐澤壽明演的是背叛四女葉子的負心漢 囧
太~~長·~~~~~~~~~~~~了~~~~~~~~~~~~~~~~~~~~~~~~~~
我媽愛看。樂此不疲。我也跟著看了幾次。都是些家常。但很溫馨。
記得原來有本雜志上翻譯這個 橫行在時間的果然是鬼啊。瘋了以為是驚悚片嗎,地獄少女之類的。后來看了CT8翻譯果然比較正常
小學的時候和老媽一起看的 一直記不起名字 終于找到了
小津主題與風格的一部份延續(xù),我奶奶一輩人可能不懂欣賞小津,但毫無疑問他們會愛上這套長劇。
第一部當時的陣容真是群星璀璨,居然有香川照之和唐澤壽明,估計當時是沒打算寫長壽劇了,沒想到后來紅了,葉子和長子就不幸死老公和老公走佬。阿良第一季大男子主義到惹人憎恨啊。有個敗筆的地方是久子老公健治那,一開始那么渣居然良心發(fā)現痛改前非,似乎沒太多鋪墊。
very good!日本民族經常走兩個極端,拍電影電視也是一樣,要不是變態(tài)陰暗到底要不就是善良美好到底,此劇就是好的例子。
節(jié)子也很辛苦啊。。雖然有點偏心。。有時候看著二女兒很讓人心酸啊。。天我看的時候她兩個孩子還是小孩,不過很懂事~~~
中學時候在家里看電視看到這部電視劇,當時覺得好討厭里面的幾個人,任性的葉子,五月的婆家人,彌生無聊的人生,這電視劇太長了,長得像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人也是像那樣的討厭啊,有著各種難以忍受的缺點。至今不喜歡我的家人,但是承認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視劇,讓我看到了自己和家人的投影。
看到第四部岡倉太太的突然過世 現實冷暖啊現在看到第五部了后面咋么得看了嘛~~~~
讓人驚訝的是,這是從90年代初就開始拍攝的一部系列日劇,功力實在不凡,所謂笑中帶淚,絕對的日劇經典,感動
比韓劇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