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揪心的故事,悲觀的現實
看著電影,聽著令人揪心的音樂。我很難受,包括對幸存者的擔憂,對遇難者的緬懷,更加包涵著對現今社會的擔憂和傷心。
想著自己現在大學里糟糕的成績,馬上就要面對的就業(yè)。我更是莫名的擔憂,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淪落為這些“挖煤的”的一樣的社會最底層,艱難生活,并被社會所白眼。天朝統(tǒng)治的幾十年里對這個民族傷害最大的不是經濟晚發(fā)展了幾十年,也不是一黨專政,而是對人們的思想進行了大洗刷、大革命,摧毀了以前的一切價值觀,可是當從社會主義轉向資本主義的時候,以前的不見了,新的似乎令人很不滿。從馬家爵因為貧困受盡欺凌而最終暴起殺了一宿舍的室友,最后自己也被執(zhí)行了槍決;到一個清華的高材生白癡般的用硫酸潑動物園的狗熊;再到最近的杭州富二代飆車撞死人引來同學笑著圍觀死者;再到李剛兒子撞死人毫無悔意,并囂張的大呼:"我爸是李剛!";再到西安音樂學院的軍二代藥家鑫對被自己沒有撞死的所謂“就是難纏的農村婦女”連捅八刀以致死亡卻遲遲受不到應有的法律懲罰;我真的很難受,很無助。
有人可能說看不電影想這么多,白癡啊。其實不然,大家生活在同一社會里,雖然做著不同的事情,遇見不同的人。但是生活的本質卻是共同的,連年發(fā)生的礦難和被城管暴力執(zhí)法的市場之間所發(fā)生的悲劇其實是同一出悲劇。幾年前因貧困而受到欺辱的馬家爵和因為不應有的特權保護而遲遲不被判死刑的藥家鑫其實讓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出悲劇。
這一切該如何面對,這一切何時能夠得到解決?我看不到太陽,我不知道離黎明還有多久。
雖然每天有飯吃,而且還不錯;雖然每天有衣服穿,還稍微靠近時尚;雖然我在象牙塔里不受多大的苦難;雖然我的家人都還過得挺幸福的。但我還是很悲哀,這和無病呻吟不同。這更像是對人類悲劇宿命的無助和絕望。
有時候看的多了,想的多了,你可能會深深的同情和理解那些敏感而脆弱的自殺了作家們。生何其多艱,死何其無助啊。
以上種種只是深夜安寂中心靈深處的思索和獨白。一覺醒來還是的開開心心的過,看看電影,寫寫作業(yè),侃侃大山,吃飯睡覺拉屎做愛and so on.....
Maybe only because we are humans,we are children of Eve and
Adam,so we must be this forever....
2 ) 太好看了,啥也不說了。
身為鐵桿東迷,當然要支持,雖然他的演技不是那么。。。但是這部卻出乎意料。
最近看的電影最好看的!
大片+真實+感人!一點也不矯情??!場面大片啊。閆導看好你!
3 ) 很值得一看
很真實,電影拍的也很好,很感人。
4 ) 活著就幸運嗎?
現在的我很難被什么電影感動。坦率地說這部《幸存日》也沒有。越是刻意設置場景賣力煽情的電影我越是不為所動,那種不加修飾隨性而發(fā)的片子卻往往能讓我淚如雨下。如果《幸存日》用記錄片的形式拍,一定比這個版本震撼。至于植入廣告和刻意拍貴黨馬屁的部分我就不說了,這部電影能在廣電總局的剪刀下幸存并且公映,這已經很難得了??吹贸鰜磉@個叫閆然的導演野心很大,ta想把這《幸存日》拍成另一部《唐山大地震》。我知道導演拍得很賣力,只是用力用得有點偏,他沒去刻畫礦難本身,倒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礦工背后的小故事上了,每個礦工的故事講一遍整部電影也就完了。那你就不用叫《幸存日》了,就叫《礦工的故事》好了,真的,我發(fā)現這些礦工都好有故事啊。。。還有,如果他敢改名叫《拯救礦工鄭大世》,這你媽,就更拉風了。。。
只是,看完這部電影我有一種想寫東西的沖動,因為剛剛我想起了很多事,與電影無關的事。
我就是在一個四處都是小煤礦的地方長大的,堆積如山的煤矸石,黑得發(fā)亮的煤炭,裝滿了煤在公路上飛馳的汽車,空氣中到處飛舞的煤渣子,井口的絞車,鐵軌,小礦車,還有作為升降機信號的那刺耳的鈴聲。。。我童年的記憶中裝的好像都是這些東西。我現在還能回憶起小時候跟小伙伴一起爬矸子山打鬧的情景?,F在那座矸子山已經不復存在,所有的小煤礦也都關門大吉。只是那座煤矸石發(fā)電廠還在,所以空氣還是那么爛,到處依舊飛舞著煤渣子。
我從沒下過井,所以記得的都是井上的情景。小時候問過井下是什么樣子,也沒人告訴我,我媽說她下過一次,她說下面可嚇人了,有吃人的老貓,讓我離井口遠點。小時候總是這樣,如果不想讓我去哪,她就說那有老貓,專吃小孩。老貓是我童年時代第一害怕的東西。
電影里也說:“挖煤的人是在掘閻王爺的房蓋子,總有一天要用命來還?!毕旅焊G,的確是個很玩命的活,但凡 有其他的出路誰愿意去下煤窯呢?家里那邊,小煤礦最火的時候一個村就有六七個,幾乎年年都死人。本地人說,寧愿去要飯也不去下煤窯。他們寧愿做工資低的在井口推車的活,也不做工資高的在井下挖煤的活。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本地人是不愿意下井挖煤的。只是可憐了那些“蠻子”,一個不走運就要客死他鄉(xiāng),而他們死亡的賠償也肯定不是電影里那樣,那些賠償少得可憐。小煤礦的礦長手下通常有一幫打手,外地人過來討公道最后也只有討打的份。
小煤礦的礦難時有發(fā)生,但我沒有親眼見過,都是聽說。最后都是賠錢了事,錢多錢少而已。而那些小煤礦關了幾天還會繼續(xù)開,人照死煤照挖。
受苦的人始終都要受苦嗎?這次礦難中幸存的人,不是還要繼續(xù)挖煤嗎?礦難中活下來的人,真的是幸運嗎?死了不是更好,就像電影說的那樣:“到了那邊就不用再擔驚受怕挖煤了”。。。
其實,小時候我很崇拜那些礦工,我就覺得那些礦工膽子真大,井下有老貓他們都不怕。。。
5 ) 弘揚主旋律 值得看一下 雖然更期待的是真實的紀錄片而不是太多的煽情 但是真的已經進步不少了
雖然弘揚主旋律 但是還是值得看一下 對于一點都不了解的人來說 還是有一絲絲生活透露出來
真期待的更真實的紀錄片而不是太多的煽情 和太多的修飾 太多制造的催人淚下
難為編劇了。。。您辛苦了
生活 哪有那么多感動的故事可講
還有 美女真白 礦工真帥
6 ) 作為一名普通的礦工
我是一名礦工 在這高危的煤炭行業(yè)里工作,平常就不會被關注的一個行業(yè) 。 每次出了事故才能被社會關注的行業(yè) !這部電影太好了 突出了 礦難是多么可怕 礦工們多么堅強 。
另外我想說的是 在這高危的行業(yè)里 為什么礦工 的工資不漲呢? 現在的物價都在漲 煤炭 也在漲 工人工資為什么就不能漲漲呢? 還有 勞動法上白紙黑字 寫的明明確確 不能超時間組織生產??墒俏覀兊V工都是要工作十多個小時 看上去是 每天8個小時的工作 卻哪一天是8個小時呢? 都是10個小時以上 工資還是那么點 一個月也就2000來塊 跟其他行業(yè)比比 礦工每天都又黑又累的 一個月就掙這么點工資 。鶴煤的工資感覺是最低的了 太多的話想說 .........
也算是真實改編吧,不過稍有點主旋律,題材很好,希望能讓更多人注意到低層的勞動人民
實在是后面有些拖沓,只能不斷的拿回閃來充數,好萊塢的話就會一次次他們要爬出來,一次次又出現新的問題,當然了,大雨,爆炸等也算,主創(chuàng)們估計也盡力了,可效果還是一般!還有就是以前大學時候用過的一個群眾演員竟然成了這部電影的老魯,也算是有臺詞的角色了,恭喜啊!
竟然讓陳曉東演??竟然讓那個女的演陳曉東的女朋友??
漆黑的地下閃爍點點的人性之光,陽光下卻鋪滿著斑駁的人性暗斑。
大龍?zhí)?/p>
從頭到尾的煽情就好象吹了陣風完全沒感覺,也不是沒有被主旋律的片子感動過,可惜這部“二”就一個字
這個片子和盲井有仇
我操,這片兒真好看!
如果拍成紀錄片還有看頭
:人就是各有各的不幸 所以才有故事 不是麼
題材和演員都非常獨特,只能說導演太沒才華了到最后都只是湊時間,而且鋪成過多到高潮時的煽動又太過蒼白無力。
生命的歌聲最能打動人心。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相信磚家只有死路一條,相信政府可以逆天,相信只有中國人才能刷新礦井最高存活極限。你們不信?我信呀!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接下來。。。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演得真不錯
題材應該還是不錯的,但是限制本片的不僅僅是拍攝技術和后期制作水平,最重要的還是體制問題。
主旋律
又紅又專,歌頌黨歌頌領導有方,然后有礦難~吧?
打煽情牌也沒用~
這是我繼《盲井》之后看過的第二部反應礦工題材的電影~
陳曉東蠻帥~~節(jié)奏很緩慢,開始就沒看出是個紀錄片。老井王最后一刻還走了。。真是精神壓力啊…最后才活了三個人。。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