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一九四二2012

劇情片大陸2012

主演:張國立  張默  徐帆  李雪健  陳道明  艾德里安·布洛迪  蒂姆·羅賓斯  馮遠征  張涵予  王子文  段奕宏  范偉  柯藍  張國強  林永健  喬振宇  李倩  趙毅  

導演:馮小剛

播放地址

 劇照

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1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2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3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4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5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6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13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14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15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16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17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18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19一九四二2012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6-14 00:20

詳細劇情

  1942年,抗日戰(zhàn)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正處于白熱化階段。燎原之火,生靈涂炭,天災人禍,哀鴻遍野。當軍事家和政治家的目光聚焦在一城一郭的征伐劫掠之時,幾乎鮮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發(fā)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影片的主角老東家(張國立 飾),狡猾、市儈,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無法對抗這史無前例的災難,他被迫逃荒,親眼見證著兒子、兒媳、老伴等親人的種種死狀。他的遭遇是三百萬災民的縮影,面對這群人的苦難,無論是高高在上的蔣委員長(陳道明 飾),還是深入民間報道災難真相的美國記者白修德(阿德里安?布勞迪 Adrien Brody 飾),以及海內外的每一個人,如何能從這眼前的人間煉獄之景側目。絕望無止的逃生坎途,中華民族多舛命運的苦難一斑……  本片根據(jù)劉震云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

 長篇影評

 1 ) 糟心的電影你又拍它,圖個啥?

這是片尾的一句旁白:“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寫它,圖個啥?”

糟心的電影導演又拍它,圖個啥?

雖然我不知道導演拍這個片子到底是圖什么,但我們可以捫著良心問自己,這部片子是不是給我們還原了一段還算比較客觀真實的、不為廣大青年們所知道的、抹不去的歷史。

歷史是人們共同的記憶,而維系一個民族情感和關系的紐帶就是共同的記憶。中國人口多,中國人喜歡反復研究歷史,這也沒什么不好,好歹讓人們能憶苦思甜,或是更團結。

看電影之前,千萬別帶著很沉重的心情。馮小剛一點也沒想賺觀眾的眼淚,也不想用災難片來綁架觀眾,他就是很平靜地在講一個故事,一個比小說略乏味比紀錄片略有趣的故事,看完這個故事是笑是哭那都是你自己的事了。

不要將這種題材當做一種負擔,它僅僅只是一段過去的歷史,不需要我們再來為這些悲劇負責。看電影本來就是一種感性的享受,而理性的思考都是你強加給自己的,卻不是電影逼著你去想那些又苦又累的問題。所以不要拿影片背后隱喻的政治之類的來說事,也不要糾結于人性到底怎樣,先單純地享受電影的本身就好。

回到電影,導演的功力還是有體現(xiàn)的。每每看到快哭的時候,故事又馬上會轉移你的注意力,讓你收起眼淚,偶爾還會摻雜一些黑色幽默,讓你啼笑皆非。

初看電影時間146分鐘,在想會不會過長了,后來進入電影后就完全忘了這回事,根本是多慮。2個多小時的電影,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講述一個令人無法冷靜的故事,造成的無奈感和心理反差格外強烈。除了神父那部分顯得有些做作和拖沓外,其余的故事進展得不緊不慢。

故事分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在河南與重慶之間切換自如,形成對比鮮明的強大反差效果,對天災的無奈感與對人禍的諷刺味昭然若揭。

由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劇本就是要好。劇中有些臺詞還是很值得玩味的。
在大饑荒面前,人可以什么都不顧;但在大饑荒面前,人卻還會有最后的底線。
逃荒路上的主線基本圍繞著老東家展開。老東家經(jīng)歷了十分戲劇化的一段逃荒經(jīng)歷,從痛苦掙扎到憤恨無奈,從最初的人丁興旺到最后全家人死的死、散的散,只撇下他獨一人,真正告訴你什么叫兵荒馬亂、饑荒逃難的年代。
而花枝、星星等女性角色面對災難不得不做出一些痛苦、無奈卻又充滿存活希望的選擇,也算是為了家庭的存活獻出綿薄之力。
栓柱對于孩子的情感執(zhí)念與老馬掛在嘴邊的“保命”信念作比較,雖然略嫌做作,但還是十分現(xiàn)實地將一個忠實馬夫作為中國奴仆與一個圓滑廚師作為日本奴隸的差異化結局殘酷地表現(xiàn)出來。讓人絕望與苦痛不堪。

政府方面李培基體恤民情的執(zhí)著與蔣鼎文蔑視難民的冷酷相對,到最后李培基也表達出對官場的無奈,以及注重形式的口號排練與慘造欺凌的完敗戰(zhàn)役都表現(xiàn)出國民黨政府實質性的腐敗無能。事實的真相竟然要一個外國記者突破層層阻礙反映到蔣介石處才能得到還原與引起重視。

電影中的配樂并不多,沒有去故意煽動人的情感。說實話,兩個多小時流水賬一般的電影像極了紀錄片。但在這基調理性的故事里,導演像是拿著一條細膩的感性長鞭,一下又一下慢慢抽打著你的內心深處。你疼一下,再讓你緩一下,反復交錯。

我個人偏好冷靜的敘事方式,這樣更加能讓你感覺到故事本身的痛苦與無奈、掙扎與冷漠。

最后對于那些嫌棄導演不夠犀利尺度不夠大的觀眾,要借用片中李培基的一句話:“政府不救災你們就長吁短嘆,政府現(xiàn)在救災了,你們又在這里吵起來打起來。”導演已經(jīng)盡力還原了,故事正是因為在我們的意料之中才會顯得真實。至于那些想看人吃人或是更殘酷血淋淋場面的觀眾,建議你要么看看小說就夠了,要么就先自己拍出一部這種尺度片子在國內公映,給我們開創(chuàng)條先河。

其實,我們應該感激和鼓勵充滿誠意的導演和演員們創(chuàng)作出這么一部電影。做人要知足和適可而止,而不是整天四處叫囂著我只看無刪減版國外剪輯版或是還沒看電影就開始打嘴炮鄙視“發(fā)國難財”的垃圾“商業(yè)”電影。

 2 )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
《1942》全片最大的問題是立場價值不清。四次日本飛機(兩次炸災民、一次炸重慶、一次崗村寧次)和殺死拴柱的段落,對國際形勢的強調、以及蔣中正在教堂的懺悔都是一種分散和俯視,一種對“非我也,兵也”的強調。

這種含混擰巴往好了說是試圖有全局視野,但實際上是一種下意識的粉飾,是對歷史喪失在場感的消費。
因為沒有守住民為國本的價值基點,批判力度驟降,整個敘事也就只能靠著苦情和生理上的同情維系,故事的左右飄搖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我再解釋一下吧-------------------------

我這篇的意思是,這部電影過多的站在“王”(政府)的角度,責怪年成不好(罪歲),說不是政府害的,是日本人、國內外形勢導致的(非我也,歲也;非我也,兵也)。
影片把“王”塑造為“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的形象,而這一形象一旦建立就分散了千萬民眾的苦難,把他們放在了一個人人受苦——你受苦也不過是活該、年份不好的語境下。
然而軍隊戰(zhàn)死不是百姓受苦的理由,民為國本,民的苦難不能因為國的危難而消解。民作為一個個鮮活生命,遠比概念上的社稷民族更重要,如果民出于自由意志愿意為家國大義而死,那是他的選擇。但不能強迫其為國而死。政府如果不救民,政府的合法性就要喪失殆盡。

影片引入了大量災荒外圍事件和上層外國視角后,實際上大大稀釋了此事的哀痛,并且喪失了發(fā)問/譴責/批判的力度。
民眾的苦難,很大一部分轉化為(偷換為)政治考量,變成了國際新聞奇觀,變成了大人物間的博弈。
這種立場和視點既是英雄史觀的遺留,也是這些年建黨建國大業(yè)的遺害,與此片所要講述的一個個真實生命的苦難是相當?shù)钟|的。

而我們在今天講述這些過往生命的苦難,為的就是要呼喚一個“王無罪歲”的新時代,對苦難的揭露如果不能落腳在此,那影片就不過是普通的苦情。

看看《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怎樣把家庭倫理劇變?yōu)榕械氖吩姡蜁羁痰睦斫饬⒆泓c的重要。

 3 ) 只有在嘲笑神的時候,大家是團結一致地

電影看過了,很多評論也看過了。life of PI也看過了。
作為一個主婦,做好家務,來寫寫影評。

觀影感受
整部片充滿喜感,因為張國立,張默,徐帆,馮遠征都很搞笑。
然后發(fā)生的事,心里大約有數(shù)。
我看見這么多人,就知道要多少死多少。
我看到大小姐拿只貓,我就知道貓要死,小姐要做小姐。
我看到地主老財,就知道他肯定是人財兩失。
我看到孕婦,就看到流產(chǎn),這有驚喜哦,還是生下來了。
我看到老外,就知道正義來啦。
我看到官員,就知道準要腐敗。
我看見日本人,就知道要殺人了。
我看到蔣公,就知道他肯定要流淚啦。

所以基本毫無意外地看了一場充滿cliché的電影。

但是里面還是有很多故事的哦!

-------------------------------------------

日本人說的對嗎?

我就覺得日本人說的那句,
他們先是人,再是中國人。
聽了很震撼!

人,有好的一面,有壞的一面。
能戰(zhàn)勝困難,舍己為人,做科學家,做藝術家,
也能3p,群交,餓急了還會吃人肉。

做中國人呢,wa,要求可就高了,
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
要立場鮮明,堅決斗爭,要吃苦耐勞,絕不貪圖享樂。
要嚴肅緊張,團結活潑,還要理性愛國哦。
要三十而立,娶妻生子,還有鐵飯碗,最后抱著曾孫壽終正寢。
好大難度!!

這些日本人,認為這些中國人,首先是人,然后是中國人。
聽了這話,是該給日本人一大巴掌,說:壞人!
還是流下兩行熱淚,說一聲:只有你懂我。

日本人說的對,還是不對。
你愿意信那個呢。

-------------------------------------------

都是國民黨腐敗無能么?

1942我和我媽一起看的,
我媽革命老太太,絕對正牌中國人。
她看了,認為這是一個教育共產(chǎn)黨人的好片子。
因為里面反映很多腐敗,國民政府無能啊。

我心想:難道這里的人民,你不覺得不同么?
我覺得1942和平時抗戰(zhàn)電視連續(xù)劇不同在,
里面沒有大唱:地道戰(zhàn)~嘿!地道戰(zhàn),嘀嗒嘀嗒千千萬(忘歌詞)
里面全是積貧積弱地,沒頭蒼蠅一樣的,野草枯穗一樣的,人。
那些兵,說實話,不也是老百姓的兒子。

而且這些老百姓,也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淳樸,善良的樣子。
都是些自私,軟弱,打醬油,啥是道德底線,能吃么等等情態(tài)。

如果還有一次戰(zhàn)爭,和饑荒。
你說,能有多少不同?從官,到富人,到老百姓,能有多少進步?
日本海嘯,中國在搶鹽。
我去超市看過,真的干干凈凈什么也沒有了。
說這片土地上的人,互相關愛,聽的我,假的都要哭了。

如今很多問題,也是老罵黨,老罵黨,
可是公務猿是禽獸,考公務猿的還不是逐年遞增,
說保衛(wèi)釣魚島,邊遠地區(qū)的公務職位還不是無人問津。
一人當官,七大姑八大姨全來求辦事。
教育腐敗,照樣抄。
人心不古,晚上照樣去共體路,
食品有毒,不是照樣有人買單,
空氣污濁,開車還不是準點到大街上排隊!

這社會風氣快成無數(shù)個屁了,難道真是黨的不對么。

你說清朝成那樣,都是清政府無能,
當時民國成那樣了,都是國民黨無能?
如今成這樣,都是共產(chǎn)黨無能?
還是?the rest of us,一直堅定按自己道理存活的這些普通人,
也不tm怎么樣。
這兩個觀點,你信哪個呢?

-------------------------------------------

從這角度看,這電影還是有大乾坤地。
可惜,他就是很難稱為全世界共同的大電影。
很簡單,因為這點道理,就是中國這幫子人不懂。

一百多年了,
不維護建立共同的基本價值,
沒有法律捍衛(wèi)大家的共同認識。
沒有武力去捍衛(wèi)法律,大眾權益。
就知道領土,和誰的領導。有什么用啊,
人心早散了,隊伍早沒了,還占著個地有什么用啊

兵兵將將與民爭食,日本人沒來糧食就被吃完了,這算干嘛滴啊。
人民之間只知道互相殘害,大老遠來要工人,都不知道接濟點糧食。
難民,到了哪就燒殺搶掠,比日本鬼子不弱,誰開門迎你們啊。

各種負能量,

就知道一起嘲笑神父。
嘲笑神父,嘲笑神的時候,
大家找到了共同點,所見之處,都是笑臉。
一起嘲笑神明,嘲笑這個,不能當吃,不能當喝,百無一用的神。
哈哈地~~

難怪神都不眷顧了

希望寄于明天吧。
但這次最好人人參與,不要再打醬油啦

(電影在這些情節(jié)的表現(xiàn)上,還是挺分水嶺的,可惜還是一個全世界都知道,就我們不知道的廢話)

 4 ) 諶旭彬:戳破《1942》里的偽歷史

講述河南1942-1943年大饑荒的電影《一九四二》,在坊間已成熱詞。但可惜的是,無論是
電影本身,還是作為腳本的紀實原著,乃至于媒體對該段歷史的諸多重新發(fā)掘,均可謂是
偽史當?shù)馈?br>
本文所澄清的,只是這些偽史中的一部分。
2012-12-07 第95期電影《一九四二》海報

政府壓制輿論,不允許媒體報道河南饑荒?

重慶《大公報》1943年2月3日因刊載該報主持者王蕓生的一篇《看重慶,念中原》的社論
,而被當局停刊三天。電影及許多媒體,均以此為據(jù),認定國民政府當年壓制輿論,不允
許媒體報道河南大饑荒[詳細]。

《大公報》被???,不是因為報道河南饑荒,而是“指摘限制物價之失敗”

《大公報》被停刊三天是實情,但其被??脑颍鋵嵅⒉皇且驗樵撋缯搱蟮懒撕幽系?br>大饑荒。據(jù)王世杰1943年2月4日的日記披露,其被停刊的真實原因是:“《大公報》因指
摘限制物價之失敗,受??罩幏??!蓖跏显鴵螄裾醒胄麄鞑坎块L,1942年
12月7日剛剛辭任。以他的身份,自然知道《大公報》被??恼鎸嵲?。換言之,報導災
荒并不犯禁,但指責政府限價不力則惹怒了當局。

在《大公報》被???,重慶《新華日報》對河南災荒的報道至少已有40余篇

事實上,對于河南的災荒,國民政府從來沒有限制過媒體的報道。譬如重慶《新華日報》
,自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3日《大公報》被??@段時間里,據(jù)筆者的不完整統(tǒng)計,報道
河南饑荒的新聞,已多達40余篇;其中12月份的報道最多,具體如下表:
入陜豫災民,陜省府設法救濟
1942,12,1
豫省災情志略
1942,12,1
[洛陽各界救災工作競賽展期至本月十日](要聞簡報)
1942,12,3
豫災棄嬰,捐款救濟
1942,12,4
[傅作義捐款萬元救濟豫災](要聞簡報)
1942,12,5
豫災救濟,洛陽各界熱烈響應,米干主教來渝籌賑
1942,12,7
救濟豫災,政府撥一萬萬元,衛(wèi)立煌等發(fā)起擴大募捐
1942,12,8
河南之災,災區(qū)來信痛陳饑荒
1942,12,10
災民遷徙耕地荒蕪,豫省當局規(guī)定代耕辦法,并籌措平糶基金及糧食
1942,12,10
[災荒嚴重民食困難,豫省府通令禁止釀酒](要聞簡報)
1942,12,11
救濟豫災,美援華會派員赴豫,主持發(fā)放該會賑款,陜省府撥款收容災童
1942,12,13
豫災民相率流亡,每日到洛陽達數(shù)千,過去四個月已配送十二萬人
1942,12,14
救濟豫災,農行趕辦第二批災區(qū)款貨,甘全省捐一日所得賑豫災
1942,12,15
洛糧價上漲,賑災款已募四十余萬
1942,12,16
前線將士同情豫災,X戰(zhàn)區(qū)官兵節(jié)食助賑
1942,12,18
豫省募款救災,年底可望達五千萬元,鹿邑上蔡災情益嚴重
1942,12,19
救濟豫災,魯山縣獻糧薪,各省紛紛捐款
1942,12,20
[新疆墾業(yè)銀行及山西省府均寄款救豫災](要聞簡報)
1942,12,21
蔣介石軫念豫災,令在隴海沿線設粥廠,豫建廳籌劃明年春耕
1942,12,28
豫槍決污吏
1942,12,29
豫戰(zhàn)區(qū)官兵賑災,每月自動減食兩餐,蔣介石特電嘉獎
1942,12,29
[陸軍某師某團,絕食一日賑豫災](要聞簡報)
1942,12,30
國際友人協(xié)賑豫災
1942,12,31

重慶《新華日報》當時在國統(tǒng)區(qū)公開發(fā)行,其刊登的內容,和重慶《大公報》一樣需接受
國民政府新聞檢查機關的審查。但這40多篇關于河南災荒的報道,沒有一篇遭到封殺處罰
;《大公報》遭到處罰后,到1943年6月,據(jù)筆者不完整統(tǒng)計,重慶《新華日報》對河南饑
荒的報道數(shù)量,至少還有80余篇,具體篇名及報道日期,恕不再以列表一一羅列。所謂國
民政府不讓媒體報道河南大饑荒,顯然不實。實際上,無論災前災后,對河南饑荒的報道
,政府從未有過限制?!洞蠊珗蟆吠?欤皇且驗樗鼒蟮懒藶幕?,而是因為它抨擊了
政府。

《大公報》被處罰之前與之后,對河南災荒的報道同樣從未中斷

被??斓摹洞蠊珗蟆?,在被處罰之前,實際上已有不少對河南饑荒的報道,這些報道
也未受到當局的封殺和處罰。下面是筆者對該報1942年河南饑荒報道的一份不完整統(tǒng)計:
洛陽喜雨,豫購陜糧救災
1942,9,12
豫請振代表昨謁徐部長
1942,9,15
行政院決議救濟豫災
1942,9,30
視察豫災(張繼、張厲生奉派赴豫)
1942,10,1
救濟豫災;豫槍決污吏
1942,10,2
宣慰豫災民
1942,10,7
查勘豫災
1942,10,8
查勘豫災,張繼等由洛出發(fā)
1942,10,25
豫災民移墾
1942,10,29
宣慰豫災,張繼等返抵西安
1942,11,5
振濟豫災,中央將再撥款急振
1942,12,3
豫省積極救災,籌平糶基金,向富戶借糧
1942,12,10
振濟豫省災民
1942,12,28
豫省災荒目睹記
1942,12,28
天寒歲末念災黎
1942,12,28

值得一提的是,《豫省災荒目睹記》一文對河南災荒嚴重程度的披露,絲毫不遜于后來王
蕓生為之配發(fā)社評而惹禍的《豫災實錄》,該報道里有諸多慘烈的饑民死亡案例,譬如“
在宣城,一陳姓滿門五六口由家長迫令長幼同時食砒霜自殺,在服毒后,鄰居概不往救,
且曰:‘早死,少受罪!’”王蕓生也為該報道配發(fā)了社論《天寒歲末念災黎》,但因未
曾抨擊政府的戰(zhàn)時政策,兩篇報道均順利登出。1943年2月2日被??旌螅蠊珗髮嶋H
上仍在繼續(xù)報道河南災荒,據(jù)筆者所見,其報道至少持續(xù)到該年6月20日,當日刊發(fā)了張高
峰的前線報道《災后話農情——河南新麥登場》。

蔣介石不許報災、“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

電影及媒體慣說蔣介石不愿意救災、“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流行的史料依據(jù)有三份。
這三份史料都有問題。

馮玉祥的回憶繪聲繪色,但李培基根本沒去重慶報災,怎會挨蔣介石的罵?

其一是馮玉祥的回憶。馮氏1947年在美國寫回憶錄《我所知道的蔣介石》,其中說道:“
河南大旱,是人人都知道。這次旱災是以葉縣為中心,周圍七、八百里,草根樹皮都被饑
民吃光了。餓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遍地皆是,無法算計,就在這樣慘痛之下,蔣介石還向
河南征糧。那位河南主席實在沒有辦法。大膽的向蔣介石說:‘旱災太厲害?!Y介石把
桌子一拍,就大罵起來說:‘一點廉恥都沒有,一點人格都沒有,就是胡造謠言,我知道
河南全省都是很好的收成,而你偏說有旱災!’無人格長,無人格短的罵了一個鐘頭。可
見對于人命毫不關心?!鄙弦黄趯n}《1942年河南饑荒人禍分析》已經(jīng)考證過,馮氏所謂
的“那位河南主席”,名叫李培基,在中央派人前往河南調查之前,李氏一直竭力在做的
事情,不是報災,而是在瞞災。被河南各界推舉前往重慶報災的楊一峰,“在重慶查出了
當時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向中央所呈送的報告,說河南的糧食收獲還好?!笔聦嵡∏『婉T玉
祥所言相反。李氏既然從未面見蔣介石痛陳災情,后面所謂“無人格長,無人格短的罵了
一個鐘頭”的情節(jié),顯然只能出自馮玉祥的捏造杜撰。

郭仲隗說“中央不準報災亦不救濟”,但河南軍方曾多次報災,并因此與豫省府正面沖突

第二份史料,是時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郭仲隗晚年在《江流天地外》一書中的回憶。據(jù)郭
氏說:1942年,我續(xù)任第三屆國民參政員,是年河南大旱,除少數(shù)水田外,一粒未收。中
央不準報災,亦不救濟,我以參政員奔走呼號,不遺余力,“結果河南餓死了500多萬人,
河南主席李培基只報了1602人,開政治上未有之奇”。郭氏說“中央不準報災,亦不救濟
”,全然不是事實。真實情況是:湯恩伯、蔣鼎文、李家玨等河南軍方高層均曾向重慶報
過災,但河南省政府方面則一直瞞報災情。軍、政雙方的這種分歧,在1942年9月的西安王
曲軍事會議上曾有一次正面沖突,沖突的結果,是蔣介石“決定1942年河南軍糧配額(從
420萬石)減為250萬石”。詳情可見上期專題。[詳細] 如果不相信河南有災,不愿救災,
如此大幅度地減少河南的軍糧配額干什么呢?但減而不免,則很顯然與河南省政府的災情
報告有關。郭所謂“以參政員奔走呼號,不遺余力”,是在1942年10月30日,此時,河南
各界推派的赴渝報災三代表楊一峰、劉莊甫、任兆魯已經(jīng)順利將河南災荒的實況轉達給了
蔣介石。楊一峰后來回憶說:“弟當時被河南各界推為赴渝呼吁三代表之一,據(jù)所知中央
了解河南災況,并非由于豫籍參政員郭仲隗先生之呼吁?!鶇⒄T之呼吁,可能是以
后之事,與中央之推派大員赴豫勘災無干?!?br>
王蕓生說陳布雷告訴他“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其實只是王蕓生的杜撰

第三份史料,是60年代王蕓生、曹谷冰撰寫的《1926年至1949年的舊大公報》,該文聲稱
:“(《大公報》被??螅┩跏|生曾為此向陳布雷詢問究竟,陳布雷說:‘委員長根本
不相信河南有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李主席(培基)的報災電,說什么‘赤地千里’、
‘哀鴻遍野’、‘嗷嗷待哺’等等,委員長就罵是謊報濫調,并且嚴令河南的征實不得緩
免?!@可見蔣介石剛愎自用、不恤民命的作風?!痹诶钆嗷鶝]有報災這一點上,王蕓生
和馮玉祥一樣,赤裸裸地撒了謊。陳布雷時任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李培基并未報災
,陳怎么可能向王蕓生講那么一大段李培基報災被罵的情節(jié)呢?這段情節(jié)顯然是王蕓生60
年代時杜撰的。再者,此時已是1943年2月,重慶派往河南調查災情的張繼、張厲生等人1
942年10月份就已經(jīng)到了河南,饑荒的實際情形早已通過他們傳回了重慶,政府的救災工作
已經(jīng)全面鋪展開來,陳布雷怎么可能罔顧事實,跟王蕓生說什么“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
有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呢?唯一的解釋,只能是王蕓生在60年代偽造了這段歷史。

記者白修德報道災情之后,政府才被迫開始救災嗎?

美國記者白修德1943年3月22日曾在美國《時代》周刊上報道河南饑荒。白氏晚年在其回憶
錄里引用一位“梅根神父”的來信,認為正是因為自己的報道,才迫使無心救災的國民政
府行動了起來:“自從你走后并且發(fā)出了電報,糧食就從陜西沿著鐵路線緊急調運過來,
……省政府也忙碌起來了,到處開辦了臨時伙房。……軍隊也拿出了他們的一部分糧食,
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彪娪澳酥炼鄶?shù)國內媒體照搬了白氏晚年的這一說法 [詳細] 。但事實
并非如此。

白修德在《時代》周刊報道災荒時,中央及河南的救災工作早已全面展開

自1942年9月9日西安王曲軍事會議上,以蔣鼎文為首的河南軍方向蔣介石報告了災情實況
之后,盡管以李培基為首的河南省政府仍然對饑荒的嚴重程度持保守態(tài)度,但河南省政府
的救災工作,已不得不立即展開。9月16日,李培基迫于中央壓力,正式成立河南省救災委
員會;9月28日,李培基正式發(fā)表講話,提出“今后本府決定將救災一項,定為中心工作。
”此后,整個河南省政府的運轉,即徹底轉入救災模式。王曲軍事會議上,中央直接減少
了河南的軍糧配額,并立即從陜西開始向河南運糧。

總體來說,1942年9到10月間,可視為中央及河南地方救災工作的第一階段。其內容,主要
側重于調查災情及救災計劃、辦法的擬定。調查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查勘各縣災情實況,
詳細記錄“充足、自足、不足、待救”四種戶口;具體的救災計劃和辦法則依據(jù)上述調查
制定。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可視作救災的第二階段。此一時期,各項救災工作均已分
別展開。中央發(fā)放了三次急賑款;河南省政府自籌賑款500萬,并在陜西購得麩皮300余萬
斤運回發(fā)放,地方亦籌款1000萬。針對流民的各種以工代賑(主要是興辦農田水利,如疏
通河道,開鑿水渠等)也搞了起來。最關鍵的糧食問題,先是向第一戰(zhàn)區(qū)長官部借了后方
的囤糧3.5萬包,又向湯恩伯部借糧160萬斤,軍隊節(jié)食麥300萬斤以及向陜西省購買的存麥
2萬包,都分別發(fā)放了下去;各縣所存的倉谷,也勒令必須在1943年麥收之前全部散發(fā)給災
民;其他如查封大戶存糧、設置粥廠、組織募捐等工作,均是在此一時期大規(guī)模展開的。
對逃荒的災民,則根據(jù)其逃荒的主要路線沿途設置救濟站,供給災民吃住。

也就是說,白修德3月22日在《時代》雜志上刊文時,上述救災工作,均已全面展開?!凹Z
食從陜西沿著鐵路線緊急調運過來”不是白修德報道后的結果;“省政府也忙碌起來了”
也不是因為白修德的報道;“軍隊也拿出了他們的一部分糧食”的時間更遠遠早于白修德
的報道。白氏在災區(qū)不足20天,走馬觀花的報道并不可信。當然,1943年麥收(6月份)前
的四個月是災民最困難的時期,舊儲已盡,新糧未收;同時,3月份也是政府救災工作最艱
難的時刻,本地儲糧已發(fā)放殆盡,外部運入糧食又非常艱難——正如親延安的美國外交官
謝偉思所說的那樣:“正常時期,糧食可以從四個方面運進河南。而現(xiàn)在這些運輸線有三
個方面都控制在日軍手里。來自陜西的第四個方面運輸能力受到嚴重限制,因為在潼關到
靈寶之間80公里的這一段鐵路,正處在日軍大炮射程之內”,所以,白氏在河南看到的災
情之慘烈,確屬事實;但白氏認為當局此前不救災,自己使災荒成為國際新聞后才開始救
災,則只是他個人的一種想當然而已。

美國外交官謝偉思1942年11月在河南的觀察,比白修德要準確得多

謝偉思1942年11月也在河南,他的觀察比白修德要可靠得多。據(jù)謝氏記載:“糧食現(xiàn)在也
正在運往河南省,但數(shù)量很小?!P火車站站長說,他不知道運糧的噸數(shù),但他對我
說每晚通常有兩列火車東駛,每列平均10節(jié)車皮,容量15到40噸不等,可以設想平均載25
噸。據(jù)我所見,東行列車所載貨物全是糧食。因此,我估計一個月至少可向河南運進1.5萬
噸糧食。火車駕駛極端困難和危險,要于夜間在日軍炮火的交叉射擊下行進。幾乎所有橋
梁都被破壞了。需要走臨時修筑的彎道。為保持鐵路暢通,鐵路職工表現(xiàn)了極大的英雄主
義和智慧?!比绻x氏調查到的數(shù)據(jù)是準確的,那么這就意味著從陜西到河南的唯一一條
鐵路,即便“東行列車所載貨物全是糧食”,一個月也只能向河南輸送三千萬斤糧食,而
河南國統(tǒng)區(qū)的災民,據(jù)美國救濟委員會的調查,有一千多萬人,也就是說,每人每月只能
從這唯一的鐵路上獲得三斤糧食而已。這恐怕才是1942-1943年河南大饑荒最終餓死人數(shù)眾
多的主要原因。如果把視野放寬一點,更不難發(fā)現(xiàn),1942-1943年河南大饑荒,其實只是1
942-1943年“中原大饑荒”的一部分,河北、山西同樣是重災區(qū)——據(jù)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
下達的一份文件《限期完成糧食吸收調劑工作,救濟災區(qū),保證春耕》記載:“目前五、
六分區(qū)災情至為嚴重,約近半數(shù)人民已無糧可食,餓死者日有所聞,春耕已陷停頓,必須
以全區(qū)力量之支援,始克渡過難關?!边@份文件的簽發(fā)日期是1943年3月25日,恰是白氏在
《時代》刊文的時間。中共在河北、河南交界地帶的抗日根據(jù)尚且“約近半數(shù)人民已無糧
可食,餓死者日有所聞”,自不難想象陷于日軍三面包圍交通不暢的河南國統(tǒng)區(qū)會是何等
情狀。

蔣介石讓前線部隊撤退,想把災民當包袱甩給日本人?

電影里有蔣介石擬棄守河南、讓前線部隊撤退,把災民當成包袱甩給日軍的情節(jié)。學者們
中也有人撰文說:“為了拖垮敵人,人民又成為敵我雙方的人質。……日占區(qū)不僅嚴禁災
民向日軍后方流亡,而且刻意將災民向國統(tǒng)區(qū)、共產(chǎn)黨控制區(qū)驅趕,使之構成中國方面的
壓力。至于中國方面,在這個時候,第一,沒有積極救助;第二,其實也期望這些災民流
亡到日占區(qū)、他方占領區(qū)?!?[詳細] 這些說法,與史實相距可謂十萬八千里。

河南省政府曾明確下達命令,要求各縣協(xié)同國軍“制止良民逃往敵區(qū)”

說政府“沒有積極救助”,何謂“積極”?若以“效果顯著”來定義“積極”,那么政府
很顯然沒有做到;若以“盡力”為“積極”,則政府可供指摘的地方并不多。至于基層政
權空洞化、腐敗化,無法將救災措施落到實處,則實在是國民政府貫穿整個大陸時期的痼
疾。但若說政府“也期望這些災民流亡到日占區(qū)、他方占領區(qū)”,則純屬誅心之誣蔑。政
府若有如此期望,就不會沿著災民逃往陜西的路線設置那么多的救濟站。更何況,河南省
政府當年還專門出臺過規(guī)定,命令各縣嚴防災民逃往敵區(qū),該命令要求:“(1)各游擊區(qū)
各縣應將奉撥振款立即查放,并向受振災民剴切宣達中央德意以資感召。(2)各縣應督率
地方各界擴大舉行救災運動,設法募集款糧隨時散放。(3)各縣應切實督飭所屬團隊協(xié)同
國軍,在通往地區(qū)地點設哨盤查,制止良民逃往敵區(qū)。(4)如遇敵軍抽集我壯丁難民,應
隨時隨地予以武力驅逐,以粉碎敵寇陰謀?!保ā逗幽鲜≌葹墓ぷ骺倛蟾妗罚┱?br>但不曾“期望這些災民流亡到日占區(qū)”,更不曾有過把災民當成包袱甩給日軍的想法。

1943年蔣介石確實從前線撤回過一支部隊,但目的是為防止該部隊起義倒向中共

不過有意思的是,1943年,蔣介石還確實曾經(jīng)從河南前線撤回過一支部隊,即趙壽山的第
38軍。但這并不意味著蔣介石想要放棄河南,直到1944年日軍發(fā)動豫湘桂戰(zhàn)役之前,國軍
在河南的防線并沒有發(fā)生明顯的后移。趙壽山的38軍當時駐防豫北鄭州、廣武一帶,其之
所以被從前線撤回,原因不是災荒,而是蔣介石和湯恩伯均認為這支部隊已被共產(chǎn)黨同化
控制,放在前線隨時可能舉旗易幟,故先將其從前線調回鞏縣“集訓”,實質上是將其置
于國軍的控制之下,稍后又將親中共的軍長趙壽山調往重慶中央訓練團將官班“受訓”。
對于這段歷史,中共鄭州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著的《中共鄭州黨史》有詳盡的記載。據(jù)
該書稱,該部隊早在1927年就有了共產(chǎn)黨組織,曾被毛澤東譽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典范;19
40年駐防鞏縣時,“該部地下黨,根據(jù)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進行了起義的醞釀和準
備”;1941年秋,湯恩伯對該軍喪失信任,認為其隨時可能轉投共產(chǎn)黨,故其中央軍“對
38軍形成了包圍圈”,“中共38軍工作委員會”因此“同趙壽山軍長經(jīng)過多次研究,準備
應變措施和起義方案”;“1942年春,38軍工委利用部隊整編和人事變動的機會,將地下
黨員調到關鍵崗位。夏,又將教導隊和干訓班畢業(yè)學員中120名黨員分配到全軍任職,準備
對付突然事變?!?942年秋,趙壽山派代表去延安匯報情況,要求部隊起義,“毛澤東指
出:部隊要做好起義的腹案和準備,不要公開打紅旗,要打地方部隊抗日同盟軍的旗幟。
……起義時機,一條是在蔣介石要武裝吞并并不能繼續(xù)生存時;一條是日本人大舉進攻,
國民黨大撤退,部隊留到敵后時。”38軍內部的這些變化,重慶方面早有知曉,故而才會
在1943年10月將部隊從前線撤回,與災荒則毫無關系。

日軍用軍糧救濟中國災民?

電影里有一個鏡頭: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在飛機上巡視河南災情,要求日軍以軍
糧賑濟中國災民。軍官們疑惑不解:“……可是他們是中國人啊!”岡村說:“別忘了,
他們首先是人!”日軍對災民的救濟情況究竟如何?

劉震云:“一九四三年,日本人開進了河南災區(qū),這救了我的鄉(xiāng)親們的命?!?br>
關于日軍對災民的救濟,劉震云的紀實作品《溫故一九四二》里表達得更加極端:“……
河南人沒有全部被餓死,很多人還流傳下來,繁衍生息,五十年后,儼然又是在人口上的
中國第二大省。當時為什么沒有死絕呢?是政府又采取什么措施了嗎?不是。是蝗蟲又自
動飛走了嗎?不是。那是什么?是日本人來了。一九四三年,日本人開進了河南災區(qū),這救
了我的鄉(xiāng)親們的命。日本人在中國犯了滔天罪行,殺人如麻,血流成河,我們與他們不共
戴天;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災區(qū),卻是這些殺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
我不少鄉(xiāng)親們的命。他們給我們發(fā)放了不少軍糧。我們吃了皇軍的軍糧,生命得以維持和
壯大。當然,日本發(fā)軍糧的動機絕對是壞的,心不是好心,有戰(zhàn)略意圖,有政治陰謀,為
了收買民心,為了占我們的土地,淪落我們河山,奸淫我們的妻女,但他們救了我們的命
?!?br>
但事實是,劉的家鄉(xiāng)延津早在1938年就淪陷了,他的“鄉(xiāng)親們”恰恰餓死在日軍統(tǒng)治下

《溫故一九四二》這篇紀實作品,以劉氏對自己家鄉(xiāng)河南省延津縣1942-1943年餓死人的情
形的調查為主軸,輔以各種歷史檔案文獻構筑而成。劉氏在作品中引某“四九年之前的縣
書記”的回憶,稱其家鄉(xiāng)延津縣餓死人“總有個幾萬人吧”。但劉氏始終沒有告訴他的讀
者,他的家鄉(xiāng)延津縣,早在1938年就淪陷了。他在延津縣的“鄉(xiāng)親們”被餓死,與國民政
府并無關系,所謂“一九四三年,日本人開進了河南災區(qū),這救了我的鄉(xiāng)親們的命”,純
屬胡說八道。1943年,日本人也沒有“開進河南災區(qū)”,此一時期,國軍的防線并未有過
大幅度的后移。日本不但沒有“開進來”救國統(tǒng)區(qū)災民們的命,連淪陷區(qū)災民們的命,也
沒有救。

淪陷區(qū)的災情同樣嚴重,日軍沒有主動放糧的記載,偽省府也無力救災

回到岡村寧次。筆者在《岡村寧次回憶錄》里沒有查找到岡村曾前往河南巡視災情的記錄
。電影里的這個橋段,當屬杜撰。但岡村在1942-1943年中原大饑荒期間,確曾有過個人捐
款,具體捐款數(shù)目,筆者看到兩種,一種說是8萬元,另一種則稱是2.5萬元。至于日軍在
河南“以軍糧賑濟中國災民”,筆者也未查閱到任何史料。但在同屬岡村寧次管轄的山西
淪陷區(qū),1943年也同樣災情嚴重,日軍并未主動放糧,偶有放糧的記載,也是在受到災民
攻擊之后的應急舉措——譬如“正太路陽泉車站為日軍糧食集中地,1943年3月,各地災民
數(shù)以萬計先后集中到陽泉車站。在(中共)城工人員的組織下,進行向日軍要糧斗爭,搗
毀日軍糧庫多處。陽泉災民300余人,從3月20日起包圍了日軍司令部3天,迫使日軍將搶來
的糧食拿出一部分分給災民?!保ā渡轿魍ㄖ尽罚?br>
日軍未曾放糧,當時主持河南淪陷區(qū)政務的偽河南省政府,在救災工作上也乏善可陳。19
43年3月上任的偽河南省省長田文炳,素有清廉、干練的名聲,長期與中共保持秘密聯(lián)系,
據(jù)田氏的女兒田淑平回憶:“1943年,河南省鬧蝗災,人民紛紛逃難到湖北、安徽等省。
這些鄰省不愿接納災民,田便以省長身份同兩省協(xié)商。幾經(jīng)周折始得應允災民入境。這雖
不能根除災民的疾苦,但相對來講減少了一些災民的死亡。同年秋天,田還籌集糧食賑濟
災民?!碧锸显跍S陷區(qū)救災方面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令從開封到海州(連云港)對開
一列火車,專供災民攜故衣登車去徐州一帶換回玉米等物,以解糧荒,不使餓死?!碧锸?br>的救災舉措僅限于此,因為糧食全部掌握在日本軍隊手里,在秋收之前,除了把災民輸送
出去,田氏別無他法。而在田氏上任之前,據(jù)謝偉思1942年11月的觀察,“在日軍占領區(qū)
,沒有進行任何救濟工作”,謝氏的這個觀察應該是準確的,田文炳之前,偽河南省省長
是陳靜齋,此人盤踞河南四年,惡名遠播,據(jù)曾任偽河南省宣傳處長的刑漢三回憶,此人
“在職的時間大約比田多五倍,但坐在辦公室辦公的時間可能還沒田多”,清廉、干練的
田文炳尚且救災乏術,無心民瘼的陳靜齋當政時期,救災工作開展得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淪陷區(qū)此一時期餓死多少民眾,因在日軍控制之下,并無數(shù)據(jù),但可以參考丁玲1944年
的《一二九師與晉冀魯豫邊區(qū)》一文,該文援引晉冀魯豫邊區(qū)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稱“太岳區(qū)由
豫北各地逃來難民前后不下二十萬,太行區(qū)也吸收了四五萬外來災民”,豫北全部屬于淪
陷區(qū),在日軍嚴密防范淪陷區(qū)難民外逃國統(tǒng)區(qū)和共占區(qū)(日軍此一時期壯丁緊缺)的前提
下,二十萬災民越過封鎖線逃亡到中共根據(jù)地,已是一個相當大的數(shù)目。其他逃往更廣闊
的東部淪陷區(qū)及國統(tǒng)區(qū)的災民,更不知有多少了。重慶《新華日報》1943年2月16日即曾有
名為《豫北敵占區(qū)民眾水深火熱,災情嚴重多易子而食,敵多方榨取裹糧而去》的報道。

結語

關于河南1942-1943年大饑荒,市面上可見的報道里,還有太多太多的偽歷史。譬如說湯恩
伯不救災,兵敗時庫存還有100萬袋面粉。稍微用腦子想想,也知道這種證據(jù)站不住腳——
湯氏兵敗是在1944年4月,災荒1943年秋就告一段落了;湯氏40萬部隊,在災荒已過的194
4年庫存半年軍糧,與救不救災哪里有半毛錢關系?再如媒體報道里常見到一個細節(jié),說為
白修德往紐約發(fā)稿的那個電報員被蔣介石殺害了,但只要稍稍用心去翻一翻白修德的回憶
錄原文,可以看到那里分明寫著“我猜想……”,其實連白修德自己都不確定是否存在這
樣一個正直的電報員。

廣告語真的很好,“一段被遺忘的歷史,一個必須面對的真相”;只是,在偽歷史里“溫
故”,最后“知”的,會是什么“新”呢?

 5 ) 先做人,再做事

若干年前,啟蒙課,師傅告訴我,先做人,再做事。

1942那個年代,我的外公外婆有幸活了下來。對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這是一段不愿回憶的歷史?,F(xiàn)下我外公就快90,身體還算康健,他當過兵,上過戰(zhàn)場,戰(zhàn)場的舊傷一直折磨著他,子彈差點打上脊椎。小腿當年醫(yī)療不夠,一直留有傷痛。外公前幾年把自己抗戰(zhàn)時的東西捐給了博物館。前年外公舊疾復發(fā),重病,手術。和大多數(shù)傳聞一樣,所謂的老兵根本得不到任何政府的補助。當然這些,我們不會去告訴外公。

唐山大地震到1942,國難讓馮先生賺足了名聲吃夠了甜頭。反思,回憶,悼念成了賺錢的遮羞布,一場又一場的上映,賺足了眼淚和鈔票,紙醉金迷的馮導拿著一筆筆收入摟著一位位女星,開心時候給各位說兩相聲,惱怒時候,直呼各位網(wǎng)友畜生。

如我外公外婆這樣年過古稀曾經(jīng)度過那些艱難歲月的人,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都活的幸福舒坦,但必然不如馮先生這般富裕。他們大多拮據(jù),大多被病痛折磨,大多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大多……

如今,這部非公益性質的電影,他所帶給了馮先生這圈人無盡的收入,今天他票房過多少,明天他幾個影院加檔,這每一分錢都落入了這圈人的腰包。當你為此片落淚的時候,可曾想過真正打動您心靈的人此刻卻受著病痛,窮苦,衰老的折磨……

馮先生,藝術家導演的外衣穿在您的身上,您可覺得半分羞恥?

 6 ) 《一九四二》中的縱貫線

 看完《1942》的心情,用復雜這兩個字來形容比較恰當。不可名狀,又難以言說。
  電影由劉震云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這部報告文學體的中篇小說全文用一種黑色幽默的筆調,戲謔的口吻描述了1942年河南饑荒的部分場景和國民政府在決策前后的心理動態(tài)。讓教科書上金科玉律似的“大歷史”和來自個體微不足道的“小記憶”之間做了對照,形成強烈的反差。可以說,劉震云是當代批判國民性較為犀利的作家之一,但是,1942這部電影,個人覺得它存在的價值和所引發(fā)的思考,遠遠沒有這么簡單。

 縱線——兩條主線與四條支線

  影片由兩條主線構成
1,老東家等人避災——逃荒——流亡的路線與過程
2,國民政府災前——災時——災后的表現(xiàn)與轉變。
老東家的人物形象,用善惡是很難定位的,影片開始放任自己的二少爺欺辱花枝,接下來又打算報告縣令捉拿城下求糧的災民,他稱不上是一位善人;逃災途中求法庭保護栓柱,又分給花枝一家糧食,盡管并非心甘情愿,卻也不至冷漠無情。臨近陜西途中,他還不忘安再置土地,安定富足后再重回家鄉(xiāng),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家本位思想濃厚、有著基本是非道德觀念,又有些自私自利的封建地主形象。隨著劇情不斷向前推進,兒子在家被災民強盜刺死、兒媳抱著孩子餓死、老伴悄無聲息地離世、最后的相伴——自己出生不久的孫子被自己悶死,老東家在身體上被饑餓摧殘的同時,還受到心靈上的雙重打擊,讓他一次次由希望陷入絕望之中,最后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死了好啊,早死早解脫”。災難不僅讓他放下了自己的身段,退去了種種的外物,變成渺小而悲慘的普通災民,也讓這個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大地主在災難面前顯得那樣無能為力。這樣的情節(jié)與形象,讓我們一點點在心理上接受老東家這個角色,并對他的遭遇更多地轉化為同情。
在影片中,蔣委員長以及國民政府上上下下的官員,似乎從來沒有把救災作為國內的第一要務,而是更多地刻畫戰(zhàn)爭局勢是如何的嚴峻,怎樣的刻不容緩。要么是通過河南省政府轉述得知,要么是通過社會的第三方力量,大公報,美國時代周刊。似乎更應了劉震云書中的那句,也是影片開頭:在死三百萬的同時,歷史上還發(fā)生著這樣一些事:宋美玲訪美、甘地絕食、斯大林格勒大血戰(zhàn)、丘吉爾感冒。這些事件中的任何一樁,放到一九四二年的世界環(huán)境中,都比三百萬要重要。蔣委員長在中國輿論和國際聲譽的壓力下,終于決定開始救災,我們看到下級象征性地處分了一批官員,還強制要求災民充當看客,我們又看到當時糧價瘋漲,負責發(fā)糧的商家接替官員中飽私囊,災區(qū)各機構論辯不休。雖然控訴了民國政府的腐敗無能,但是沒有像以往電影那樣的蓋棺定論,我們看到李培基主席的一心為民,也看到蔣介石一方面擔心國際戰(zhàn)事,一方面想要愛民如子,力求言行統(tǒng)一??陀^全面地展現(xiàn)了當時腐化的國民政府。

  夾雜在影片中的四條支線:
1,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災區(qū)跟蹤報道;
2,張涵予飾演的牧師信念的動搖;
3,范偉飾演的老馬由廚師到流動法庭又變回廚師的過程;
4,國內各界的捐款救助。
白修德這一人物有其確鑿的歷史原型,劉震云的原作中有幾段引用當年白修德的報導,面對河南災荒的場景,白修德感到震驚的同時,也很費解。在他的價值體系中,制衡的原則讓政府的首要存在價值即是為公民服務。當他以“民有、民治、民享”為理念基礎的政府來對比時,他不停地拋出這樣一個疑問:他們的政府為什么不作為?張涵予飾演的牧師開始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相信逃荒途中的傷亡是因為他們缺少主的信仰,他不停地游說民眾,施舍并傳教,在死不瞑目的大娘面前,他感到疑惑,在親眼目睹一位小女孩在他面前被炮火炸成碎片后,他開始動搖,在詢問上帝旨意與惡魔罪行孰高孰低后,他的信念徹底坍塌;范偉扮演的由廚師到法官的角色,,所主導的流動法庭一直隨著災民,維持著某種完全不成形的法律秩序,直到被入侵的日本兵又把他變成了他們的廚子。即便國內實業(yè)家愿意捐出一半的家產(chǎn)救助災區(qū),在發(fā)送過程中,仍無法保證能夠全數(shù)到達災民手中,河南的災情并沒有任何減緩。
  主線與支線的交織
  當我們跳出這個環(huán)節(jié),宏觀地來看這部電影時,我們會注意到,這兩條主線與四條支線是相互交織,相互關聯(lián)的。兩條主線分別象征主體和受體,四條支線則是對主客體的相融與補充。福柯的權力哲學中這樣寫道:權力不只是物質上的或軍事上的威力,當然它們是權力的一個元素。對??聛碚f,權力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種貫穿整個社會的“能量流”。??虏粚嗔醋鲆环N形式,而將它看做使用社會機構來表現(xiàn)一種真理而來將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會的不同的方式。1942年的民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象征這種權力的存在,而當這種權力沒有被真理,或者說是知識所支配時,就只能淪為一種殘酷的暴力統(tǒng)治機器。眾多線索交織在一起也表現(xiàn)出電影的主題之一:即在政府這個主體不作為的情況下,記者,教會,流動法庭,實業(yè)家捐助,也就是其所代表對應的輿論,宗教,司法,慈善。都不能為災民這個受體的生存環(huán)境作出改變,充其量只能是技術理性時代的某些修補。
  而且其自身也存在著種種問題,白修德為獲取新聞幾次深入險境,對話蔣介石困難重重,還面臨著封鎖消息限制人身自由的風險;脫離當時現(xiàn)實缺乏群眾基礎的教義,牧師非但沒有讓別人接受,也毀掉了自己的信仰;可笑的流動法庭,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的法官,外憨內奸,外強中干,最后只會屈服于日軍的刀下;有著愛國救民之心的實業(yè)家,救災過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糧款也終將流入他人之手。

  貫線——1942中的兩個深層次矛盾
1,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
影片和原作中有這么一句臺詞:老百姓死了,土地還是中國人的;可是如果當兵的餓死了,日本人就會接管這個國家。這句話很明確地把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區(qū)分開來。墨子說: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一方面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斡旋在世界最華麗的舞臺,他們極力爭取國家命運走向的權力,簽訂合約,參加會議,出席著最高級的宴會,享用著最豐盛的菜肴,而河南逃荒的災民則是在荒郊野外停留,一步步逼近死亡的邊緣,一次次由希望再次陷入絕望。在這里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縮視成為國家內部階層的斷裂。統(tǒng)治階層與被統(tǒng)治階層間。簡單劃分的兩個階層不光在物質條件和生活待遇上有如此巨大的懸殊,強勢群體還時常對弱勢群體進行欺辱:士兵搶奪災民的糧食錢財,不法商販從賑災款項中抽取各種各樣的好處費,陜西軍官驅逐災民的入境火車。影片對于這兩個階層的刻畫是各有側重的,對于上層階層影片主要刻畫其腐敗,成規(guī),結黨營私,同流合污的官場,對于下層階層則避免了相互之間可能發(fā)生的利益爭端,更在個體內部之間展開。當這個社會的斷層不斷加大,扭曲,逐漸失去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契合點,國將不國。

2,民族主義與人道主義
在原作中,我們看到結尾詳細地描述到被日軍放糧拯救了的最后災民,成了日軍的鄉(xiāng)親,他們?yōu)槿哲娭嘎?,為日軍抬擔架,甚至為日軍參軍。影片中則極力淡化這一情節(jié),僅在河南省主席回答蔣委員長的詢問否定這一事實的情節(jié)中提及。在這點上,反對的兩個傾向是,一贊揚,一批評,即不贊揚日軍,因為日軍侵華是整個事件的大背景。同樣,河南災民接受日軍的糧食并為也不該加以批評。求生的欲望會壓倒一切,這是每個人在絕境面前都會做出的選擇。荀子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氣,故最為天下貴也。然而當所謂的“義氣”,道德建立起的秩序瓦解,人的社會性消失時,當血緣紐帶組成的種族群體關系消失時,當特殊情況下人性退化成基本獸性時,再談什么民族,什么大義,就是用意識形態(tài)對個體進行道德綁架,要餓死還是做漢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日軍侵華,導致國家處于緊急狀態(tài),這是現(xiàn)代性擴張的暴力和冷酷;國民政府不顧百姓死活,既是前者的影響所致,也是和前者一樣,是在同一邏輯路線上的結果,這同一邏輯無非現(xiàn)代性控制對社會的粗暴和無情,而蔣介石是在這個邏輯里面思考,自然會做出那樣的決定。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更多的展現(xiàn)人道主義,以人為本的,以人類自身功能觀念意義上的一種良知。


縱貫線的契合點——1942結尾

我們縱觀整部電影,可以從中看到河南安土重遷的思想根深蒂固,從老東家和瞎鹿家的逃荒過程中,家本位和血緣親疏的思想也隨處可見。這與中國素有的家天下傳統(tǒng)相關。在影片的結尾,老東失去一切親人,失掉信仰,腦海中只有“走下去”的念頭絕望地回轉時,碰到那個同樣失去全家人的小女孩,簡單卻有力的對白,簡短卻溫暖的兩句稱呼,融化了所有的冰冷和絕望,讓素不相識的的兩個人成為家人,讓不堪回首的歷史重新燃起了希望。
這段情節(jié)徹底升華了影片在巨大災難下表現(xiàn)出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主題:星星從自詡為一個高貴的女知識分子,忍痛殺死自己心愛的黑貓,燒掉珍視的書籍,最后為了家人賣身;不從二少爺?shù)幕ㄖ榱撕⒆忧碛谒ㄖ?,讓“一天的男人”主動賣掉自己,自動臨走前給栓柱換上更暖和的棉褲;栓柱為了“一天夫妻”的承諾四處找尋孩子,死于日軍的尖刀之下......當傳統(tǒng)的血緣關系在親人的不斷死亡和離去中結束,一種以愛心和責任為主的現(xiàn)代認知誕生,一種超出血脈維系的傳統(tǒng)紐帶的心理認同被建立。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間的矛盾探討在此時顯得無關緊要,民族主義與人道主義的沖突紛爭也在這里變得微不足道。這種現(xiàn)代的方式將逐漸使舊規(guī)則瓦解,從人與人的交際起步塑造出一種全新的社會秩序和體系,安定,和諧,友愛。即災難在摧毀舊有秩序,摧殘人性,使其混亂倒退的同時,也于無形中孕育出了一種新的認知方式,新的社會秩序,新的時代文明。我想,這是電影眾多線索匯聚成最后想要表達的主旨,這也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文明源源不斷的所在。

幾條暗線的存在
 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當時同盟國處于不利境地
 2,蔣介石炸花園口事件導致河南受災
 3,國共合作下的軍閥混戰(zhàn)陰影


縱貫線再評價——馮導的誠意與電影的不足

馮導近幾年的作品質量都較高(或許夜宴除外吧),對于這部影片,筆者并不覺得是在扣道德帽子,或者所謂的什么發(fā)國難財。
從影片的拍攝過程來看,宣傳的報道是所有主演都為參與此片而節(jié)食減肥,這是讓人稱贊的敬業(yè)態(tài)度;值得一提的是馮導沒有為參演的兩位好萊塢巨星修改劇本,增添戲份,不是讓劇本隨著明星改動,而是讓這二位融入電影劇本的文化體系中,飾演影片的配角,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向好萊塢巨星低頭的國產(chǎn)電影會是好電影,兩位巨星沒有突出亮點的表演就是其表演的最大亮點。

從影片的題材上來看,1942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啟迪意義,一方面普及文化知識,讓人們了解那段被遺忘的歷史;另一方面也讓人們深思,在當今時代,既不能放棄思考中國繁榮的真正動力,也不能站在遠處,漠視個體的價值。

從影片的細節(jié)上看,李雪健被迫賄賂時,他背后墻上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很具諷刺性;日軍給栓柱食物時,前面是饅頭,后面是尖刀,如此逼迫就范,寓意很深。

從影片的監(jiān)制上來看,馮導很少將主線人物刻畫成臉譜形象,很難用好壞將他們定位,同時也盡量避免用宏大敘事的筆法刻畫一些展現(xiàn)民族氣節(jié)的英雄,而是寫小人物,寫小人物的流離失所,情感變化,在災難下盡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更具有真實性。

但是,影片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下企圖穿插多條線索,力圖全景式地刻畫人物,難免在劇情鋪張上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
1,饑荒描寫上略顯不足,戰(zhàn)爭場面描述過重。在原作中對災民的食物,最后的生活處境有著很詳細的敘述?;蛟S是對人性的一種秉持,或許是礙于現(xiàn)行的審核制度,電影中在這些場景上大多是一掠而過,沒有詳細刻畫最后的食物是如何的難以下咽,又是怎樣如毒藥一般令人痛苦,易子而食等慘絕人寰的場景則在電影中被刪掉,而用了許多鏡頭來表現(xiàn)日軍空投導彈造成傷亡,血肉飛濺,尸橫遍野的場景。由于國內的戰(zhàn)爭片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大家對片子中的戰(zhàn)爭,炮火場景已然不是特別感冒。雖然是為了突出日軍侵華這一背景前提,不過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讓影片缺少了張力。

2,宗教主義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按照前面的分析,宗教作為四大支線之一,烘托主題并加強劇情悲壯效果。但是天主教派的教義在這里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由于1942年天主教徒在民國屬于小眾,外國的視角已由時代記者白修德充當,這里的西方宗教視角就顯得沒有那么突出,也無法形成較大的影響。

3,高潮不夠突出,起伏止步于音樂。很多人看過電影都會有相同的感慨。筆者覺得影片最后的高潮應該是河南災民在日軍放糧后成為所謂的“漢奸”,然后在此時唱響人道主義的悲歌。但是影片令人意外地刪掉了這一情節(jié),只是在李培基向蔣介石轉述的情節(jié)里提了一句而已,這或許也是礙于現(xiàn)行審核制度的原因。另外,影片的節(jié)奏雖然整體給人一種微強烈的震撼感,但是似乎總是還差一點什么,是劇情與音樂之間缺少空白與漸進的過渡。記得影片音樂正式響起的第一個情節(jié),是老東家房子被燒的畫面,一種無言的凄涼。這個畫面前本可以有更多老東家環(huán)視周圍和表情刻畫的鏡頭作為過渡,讓觀眾有更多的時間追隨人物的情感變化,但音樂突然響起,切斷了這一橋梁,讓高潮隨著音樂而來,又止步于音樂,也讓影片的音樂具有一種說不出的違和感。

 短評

張國立演的真是賊好,不用說話,一看他的臉我就想哭,那表情太特么可憐了。

4分鐘前
  • 亞比煞
  • 推薦

哈哈,回頭再看看十年前的影評唏噓不已,尤其是那些惡評說刻意渲染苦難的,電影是好電影,只不過我們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視角進行解讀,近些年的見聞和經(jīng)歷讓看懂片子的人越來越多了。電影并沒有渲染,相反,在我看來反倒有種收著的謹慎,且看且珍惜,這種電影現(xiàn)在和以后也不會再有國產(chǎn)導演做了^_^

5分鐘前
  • 假裝gank臟波兵
  • 推薦

苦死了

10分鐘前
  • rrrrrronnie
  • 推薦

我覺得這種片得讓情緒遞進,但是視角太多感受就散開了,很遺憾它沒有預告片那么好,但也慶幸它沒像大地震那樣故意煽。

15分鐘前
  • 開樹的花
  • 還行

從頭演到尾其實就一個字,苦。饑寒交迫的逃荒路還夾雜著日軍轟炸,每隔幾分鐘一段傷感的配樂加死人,無節(jié)制的煽情的目的就是你必須得哭。說是天災,歸根到底還是人禍,這層意思其實還是拍出來了。只是委員長那條線太弱,原書有很多東西在里面,現(xiàn)在卻成了雞肋。幸虧劉震云小說里有很多妙處

19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還行

敢于拍人禍的導演比只拍天災的要更值得尊重。天災只是人禍的體現(xiàn),借古諷今,道盡中國人當今處境。貧富,上下,大家與小家,歷史的維度上,中國人并沒有本質改變,大眾會懂這一聲嘆息。這種玄妙無需廟堂僧潤色,只需江湖匠簡單呈現(xiàn)。平民黃金八點檔的簡單通俗,注定會讓高端影迷的逆反最終化為一碟醋。

23分鐘前
  • shininglove
  • 推薦

餓死人的年代過去了就不要再回來。

28分鐘前
  • Erving
  • 力薦

苦大仇深,平鋪直敘,漫長的兩個半小時毫無波瀾,就像在看一部沉重的紀實片、太累。同樣是歷史和悲情,作為電影,不如《唐山大地震》來的輕松。不過,如果你喜歡《建黨偉業(yè)》此類題材,到也是可以去瞅瞅。

31分鐘前
  • 影志
  • 還行

所有悲劇都經(jīng)不起推敲。悲劇之中,一地喜劇。劉震云如是說。這部片子就秉承了這一宗旨,悲劇氛圍之下,處處都有引人發(fā)笑的對白。其實用喜劇手法表現(xiàn)悲劇,悲劇的核,喜劇的殼,是很高明的玩法??上яT小剛有的只是小聰明,難成大氣候。又想直面人性之復雜,又不敢深入點到即止。馮氏小機靈,可以休矣。

33分鐘前
  • 蘆哲峰
  • 還行

1942,河南大災,三千萬人流離失所,不得不踏上逃荒路,加上日軍的圍堵,尸橫遍野,民不聊生,政府把河南災荒當作包袱,日本人卻利用災荒贏得河南戰(zhàn)役。劇本扎實,鏡頭感值得稱贊,演員表演到位,樸素真實,片尾人賣人的戲是整篇的高潮段落,把兩個小時的擠壓集中釋放,馮小剛最佳影片!

37分鐘前
  • 哈酷
  • 力薦

潼關,位于陜西渭南,是1942河南大逃荒一大目的地,也是這段苦難之旅的“終點”,很容易聯(lián)想到“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币磺f顛沛流離,三百萬餓殍漂野,天災+人禍,主是無能為力的,只能靠自己,走下去,活下去。

42分鐘前
  • 喻鳴
  • 推薦

他們沉默的走在中原大地上,無人問津

47分鐘前
  • 小方有點可
  • 推薦

“河南到死了多少人?”“政府統(tǒng)計一千零六十二人?!薄皩嶋H呢?”“大約三百萬人。”

48分鐘前
  • 行動力
  • 力薦

馮災難和馮段子,我覺得還是第二個稍好點兒。

53分鐘前
  • Obtson
  • 還行

  劉震云:繼續(xù)逃荒的人就告訴他說,大爺,別往回走啊,往回走就是個死。老東家說,沒想活著,就是想死的離家近一點。當他又往前走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山坡上有一個小女孩,五六歲的樣子,趴在一個她媽的尸體上在哭。物傷其類,同病相憐,這老頭說我得勸勸這孩子,過去就跟她說,妮兒啊,別哭了,身子都

56分鐘前
  • wolfletus
  • 力薦

真心沒什么意思。這樣類似題材的電影應該是沒人能拍得過<活著>了。剪輯混亂。無用人物太多。情緒不到位。

60分鐘前
  • ECHO
  • 還行

很明顯《1942》這部殘酷到讓人失語的作品不太符合多數(shù)觀眾觀影需求,難以理解為毛有好多人沒有看片子就在那里叨叨說是爛片,咱們能理智一點嗎?!無論票房與評分怎樣,都不能掩蓋這是一部絕對有誠意的偉大作品!從大眾立場轉換到精英立場的馮小剛這次遭受的考驗不小...

1小時前
  • 1911
  • 力薦

從災民逃荒拓展至政界/商界的討論,點線面俱到,進而批判了國民政府的冷漠與腐敗,倒不是不人道而是太務實。劇本改編扎實,群戲相得益彰,政府/逃荒兩條線均衡適中,既顧及到小細節(jié)的感人又擁有大場面的震撼,稍許馮式幽默滲透其中。如果編導能只專注于戲劇,而不是過于展現(xiàn)悲慘,整體性會更上乘。

1小時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薦

可以不用對這部電影有敬意,但要對歷史有敬畏之心。年輕的時候應該多讀書,老了才知道該怎么發(fā)力。

1小時前
  • 張小北
  • 推薦

原來當時我并沒有看懂其中的真實和殘酷

1小時前
  • 今天你學習了嗎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