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的專場演講視頻終于來了,完整看過以后先不說對新媒體一堆堆的收獲和驚艷之處,且先談兩點: 1、去年年末老白在中國傳媒大學的專場活動《對白》中說道,我沒上微博沒開微信,但卻讓很多有可能被浪費的時間屬于了我自己,這些時間可以用來發(fā)呆、胡思亂想、用作給自己聊天。如果沒有這么多無聊的時光,這么多的胡思幻想,我拿什么給你聊天呢,所以今天我在說你在聽啊~ 其實老白對發(fā)呆、胡思亂想的態(tài)度是一貫的,而我也正是在高中開始受老白的影響,主動給自己發(fā)呆、放空的時間,習慣一直養(yǎng)成至今,頗為受益。一個人在胡思亂想的時候往往會不經(jīng)意間想明白不少問題,甚至形成觀點,也會時不時蹦出新奇的想法,逐漸興奮,不自覺地自己就會貪婪于這種狀態(tài)。 我相信老白今天在河北大學、河南大學的演講內(nèi)容不少也都是他這些年來發(fā)呆、放空的成果。與其玩手機不如去發(fā)呆無聊,或許以后也會成為我的人生信條。 2、老白的特色是不僅是語言書面化,其思想更為一貫,這是我起初在《追尋新聞的深度》這本書中看到的老白的同事對他的評價。 其實只要把老白的書看過一遍,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今天在各種場合下提出的觀點,很多都是一以貫之的,你甚至可以在他十年前寫的書中看到幾乎一模一樣的話語。當然這是一種重復,但同時也是一種堅持,一種對正確的東西的堅持。我作為資深白粉,對這一點可謂諳熟于心。在這次及上次中國傳媒大學的演講中,也有不少觀點老白可謂爛熟于心,十多年仍然未變,已形成價值觀的東西。前幾天我又看了一遍中國傳媒大學的視頻,雖時隔不到一年,但在青春主題其實更多了些感同身受,愈發(fā)覺得老白的至真至誠。 至于其語言書面化,老白自己也談過,主要是早期做報紙編輯的時候自己無意間訓練的結(jié)果。只要留意字幕,你就會發(fā)現(xiàn)老白脫口而出的話語幾乎句句可成文章,其《白說》更是一部演講集,改動甚微。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好久沒有聽一個對話節(jié)目,會出現(xiàn)雞皮疙瘩的狀態(tài)。白先生在一直在我們的眼中是一個不茍言笑、睿智、言語犀利。在這個節(jié)目,依然如此,但是標簽中又加了一個可愛不油膩的老頭。在節(jié)目中,讓我們了解他的努力、看到他的睿智,他的對一切事物的90%理論,讓我們有重新的認識做人做事的方法,做人要正,做事要奇,這句話一直在我腦中盤旋,給我更多的思考,如何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不一樣的生存。如何去面對選擇前的準備,如何有更多對未來的準備。感謝他,給我?guī)淼母形颉Vx謝先生!
最近被網(wǎng)友力求出道的CCTV Boys 格外圈粉,康輝的Vlog工作日志,朱廣權(quán)的段子播報,還有撒貝寧的一本正經(jīng)”開車“的機智,不停的輪番上了熱搜。
如果說這些年輕的靈魂已經(jīng)讓你覺得無法自拔,那么今天這位央視老男孩一出場更會讓你欲罷不能,同時這些boys呢,也只能乖乖坐下應援了。
他是央視最早的一批電視主持人,前無古人,全靠自己摸索。 主持過大量的跨界欄目,在央視大量人才出走的當下,依然活躍在各個節(jié)目中,從時事到民生,從科技到體育,好像什么領域都可以信手拈來。
這些都來自于他背后大量的閱讀和專業(yè)的積累。
他的一個采訪筆記可以寫到近20萬字,16年累計下來,光為《新聞周刊》每期執(zhí)筆的主持詞就超過了160萬字,同時他還保持著現(xiàn)在每月堅持19天的日常跑步,時不時去踢場球,50多歲依然能保持著緊致的身材。
這樣一個努力上進自律又有趣的靈魂,值得大家都來仔細聆聽他的聲音,他就是白巖松。
這檔節(jié)目叫做《對話·讓我們和更好的你聊聊》,已經(jīng)做到第二季了,節(jié)目以白巖松走入各個大學,用一場演講一場對話的形式,和在校學生進行分享和交流。
白巖松除了央視主持人之外,因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在今年6月,基于兩會期間,提出了“關注211,更要關注非名?!钡膯栴},因此他也實踐了自己的呼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周圍的學者資源,一場場的就真在普通大學里進行著。
其中有一段關于他對在這次走進普通大學進行公益演講出初衷,簡單而堅定的話語足以傳遞出思想的力量,讓很多彈幕中非名校畢業(yè)的網(wǎng)友都感動不已。
節(jié)目的第一站就在不是985也不是211的河北大學,主題是關于”新媒體時代的素養(yǎng)“。
看似是一個傳媒領域的問題,但是這個和每個都息息相關,因為”沒有媒介素養(yǎng)的人,連朋友圈都混不好?!?/span>
在回答學生的提問中,老白幾乎開口滿滿的金句,每句話都是重點值得記下來認真消化。在圍繞著傳播展開的種種問題里,白巖松不僅僅的是字面上的回復,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傳遞。
比如大部分人都容易有焦慮和糾結(jié),人們往往總羨慕那些活得自由灑脫的人。上有富二代衣食無憂,下有網(wǎng)紅一夜暴富,好像這些人躺著也比努力拼命的普通人賺得多。
在白巖松看來,充分掌握自律和自由之間的關系,越自律越自由。只有你足夠自律忍耐艱苦和堅持不懈,才能擁有比別人更多的主動權(quán)。
年輕人總幻想可以有什么捷徑可以輕松獲取,捷徑反而是最遠的路,因為任何看似捷徑的路往往沒有終點,無法到達。
哪怕是當紅的直播一哥李佳琦,你只看到他動了嘴皮就能帶貨,卻不知道他超負荷的工作量,一年365天,他要直播389場,不敢停播怕被粉絲忘記。
直播一姐薇婭不眠不休是常態(tài),一個月只能利用一天的休息時間陪伴女兒,氧氣罐是辦公用品的標配。
在回答很多問題時,白巖松總是會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解讀,完全不像有些專家學者,說了等于沒說,繞了半天還是標準答案,而是讓你覺得猶如神仙解藥,怎么自己想不到。
比如一個蘇丹學生提出有關中美貿(mào)易戰(zhàn)的問題時,白巖松的回答竟然”不期待中國可以贏“,因為談判是雙方妥協(xié)的藝術(shù),只有雙贏才是最好的結(jié)果。在互相的你來我往之間,達到雙方彼此的獲利,才是最好的結(jié)果。
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fā),在與人相處,團隊協(xié)作時,同樣也需要這種互相的良性進退。
同時還提到,中國在國際中的話語權(quán),要靠國際交流人才去發(fā)聲。 現(xiàn)在很多高知的父母都會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讓他們很早的接觸外語,科普,到處行走旅游,打開見識,往往這時會有一些諷刺的聲音”中文還沒學好學什么外語……小孩子哪懂什么?出去有什么好玩還浪費錢……“
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到,國際上都愿意傾聽其發(fā)聲的地位,白巖松預測日整個社會會對能英語表達,有情商,對國際歷史禮儀了解這樣的人才,會有大幅增長的需求對,所以對待下一代的教育的格局,也會深刻的影響整個國家的未來的發(fā)展和國際競爭力。
白巖松說在采訪楊振寧時,對方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物理的勁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世界萬物都是互通互聯(lián)的,沒有絕對的領域區(qū)分。
學科中一直有一條鄙視鏈,就是成績不好才學文,但是放眼看去,”頂級的科學家和物理學家,何嘗不是在專業(yè)領域?qū)懺姷娜四??“?/p>
如果在理科領域沒有人文情懷,你可能做的是隨時可以被人替代掉的螺絲釘,而創(chuàng)造力可以幫助你超越專業(yè)本身。而文科生同樣也需要理科思維,因為沒有邏輯思維支撐的內(nèi)容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不嚴謹?shù)摹?
最近在網(wǎng)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顛覆了一代人對不同科目的傳統(tǒng)認知。
學渣和學優(yōu)的差距是英語(勤奮),
學優(yōu)和學霸的差距是數(shù)學(智商),
學霸和學霸的差距是語文(悟性),
學霸和學神的差距是藝術(shù)(天分)。
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沖洗下,不容領域的邊界感越來越模糊,越來越融合,只有打破自我封閉,在專業(yè)領域里貫通更綜合的內(nèi)容,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有應用和普世價值的作品。
演講和說話類的節(jié)目有很多,大多數(shù)的節(jié)目可能放在了演講的技巧,話題上,甚至風靡商企界的大佬親自站臺PPT。
他們通常背后演練了無數(shù)遍,現(xiàn)場有提詞器,鋪設好了各種包袱和梗,帶著無線耳麥,用各種自信的手勢,優(yōu)雅的踱步,和煽動的情感去講述一個夢。
然而在這個節(jié)目里,白巖松拿著話筒,插著口袋,就像倚在講臺的老師,用自己的經(jīng)歷和理解去啟發(fā)解惑。
盡管是和在校大學生的對話交流,但是很多內(nèi)容值得大多數(shù)人好好琢磨。
哪怕你還沒上大學,哪怕你已經(jīng)畢業(yè)闖蕩一路,甚至是為人父母。因為不論什么身份什么職業(yè),或許你們都有同樣的困惑,或者是未來的你我即將會面對的問題。
———— /END / ————
1.過去媒體作為一個獨立的行當而存在,現(xiàn)在媒體作為一個獨立的行當正在某種縮小的過程當中而幾乎其他所有的行當都在加媒體,甚至個人也開始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yǎng)
2.當一個行業(yè)擁有巨大的跳槽空間的時候,說明這個行業(yè)正在被社會更廣泛的需要。
3.媒介素養(yǎng)應該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將成為重要素養(yǎng)的一部分
4.傳播的主導角色有傳播者逐漸變?yōu)槭鼙?/p>
媒體正在由媒體人操控的媒體時代變成受眾時代
5. 傳統(tǒng)媒體有版面限制與邊界。新媒體沒有,它是無限的、海量的。但是新媒體沒有門檻。編輯放棄了基本職能,讓大眾來做把關人。信息投其所好一個相當重要的弊端就是讓你原地踏步不提升你。所以我們才要全面地去接受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事物。一定要在青年時代喜歡不喜歡,靠近變扭。
6.海量信息帶來大量信息同質(zhì)化的范疇。在有限的空間里跳舞各不相同、個性突出。
7.如果是你不熟悉的知識體系范疇,一旦你能夠靠近它突破它,你就進步了
8.手機是人體的外掛器官,其實人在無意識當中都會有“手機癮”,離開了手機便發(fā)慌。
9.信息的無盡是引人成癮的導火線,當海量信息和沒有邊界之后,就正在產(chǎn)生一種癮,再然后產(chǎn)生了什么呢,人們變得越來越?jīng)]有耐心。
10到達是傳播最重要的因素
11.現(xiàn)在學講故事,晚了;現(xiàn)在還不會講故事,死了。
12.講故事不是不講道理,是為了更好地講道理。
13.傳播的一條有效路徑就是在人性的基礎上講故事。
14.現(xiàn)代人在海量信息和海量物質(zhì)之前方便成了第一位的選擇要素。忽略對品質(zhì)的要求。
15.技術(shù)永遠會不斷更新,成為最優(yōu)秀內(nèi)容的提供者才是鐵飯碗。
16.提升自己才是迎接注定會變化的時代的唯一方式。才能在時代浪潮中站穩(wěn)腳跟。
了解白老師還是在高中時期 以大學閱讀的《白說》為界點,將白老師的所有圖書都看了一遍,印象里白老師是可愛、自謙的,并且是有大智慧的人,不斷思索,享受生活,能夠平靜地面對和接受不同的聲音和自己的缺陷,這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地方吧,白老師沒有微博帳號,但是他說他本人還是在不斷關注新聞這個行業(yè),我想這也與時代和個人記憶有關,不參與但是接受。看到節(jié)目里面有嘉賓提問說網(wǎng)上有聲音說白老師過時了,我想這樣的說法基于新媒體時代這樣的一個大背景,傳統(tǒng)媒體依然存在,但是似乎存在感沒有那么強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手機的廣泛使用,放在家里的那臺電視與人們手中的手機相較存在感似乎是低了一點,但是它永遠不會被時代所淘汰,是幾代人共同的記憶。事實上很多嘉賓所提出的問題是站在不同的視角看問題,但這些所謂的問題換一個視角都能讓人豁然開朗。白老師經(jīng)常提到《道德經(jīng)》這本書,老祖先的話是哲理性的,也是寶貴的。最后我想說一說白老師所提的那句話:“越自律越讓人自由”。看到一些短評說很失望,沒有新東西,但是我想此類節(jié)目不會說是像奇葩說這類節(jié)目具有獵奇性,其實說是對話,這個節(jié)目有點類似于Ted,我很感謝這樣一檔節(jié)目的出現(xiàn),在今天大量充斥各式各樣的信息中,讓我能聽到白老師的聲音。說句實話,最近這類節(jié)目出現(xiàn)的不少,但是我尤為喜歡這個節(jié)目,這可能是與我滿滿的青春記憶有關吧。
1.最遠的路便是捷徑,因為它到達。
2.看到了缺陷就跟自己對對話、聊聊天,改變自己。
3.時光會帶走一些東西(頭發(fā)、樣貌…),但也會讓你獲得才華能力。
4.一個人緣最好的人是讓所有人都放松,讓人覺得可親,可以交流。
5.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6.價值很多時候是為了讓事情變得更好,但是不讓事情變壞也是一種價值。
7.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組成部分。AI機器人沒有缺陷,沒有缺陷便不生動,不生動便不感人,不感人便沒有吸引力。
8.追星的過程中讓自己更顯現(xiàn)出來,才是最好的。
9.談判是雙方妥協(xié)的藝術(shù),貿(mào)易是雙贏的藝術(shù)。
10.中國特別需要培養(yǎng)的是國際交流的人才,英語、情商、對國際禮儀的了解、對國際歷史的了解。
11.物理研究到盡頭是哲學,哲學研究到盡頭是宗教,一切都互通互聯(lián)。
12.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多做加法,因為你不知道什么最適合自己,你不知道有什么機會可以去嘗試。但是二十八九歲之后一定要跟自己談一談,開始做減法。我只見過做減法成功的人,我沒見過不斷做加法成功的人。
13.加法是為了能做減法。帶著做減法的態(tài)度去做加法。
14.進了校園的人:讀該讀的書,考該考的試,吃好吃的飯,困了就睡。過好屬于你的時光。過好頭三年的大學人生。等到該焦慮的時候再為工作焦慮。
15.自尊(自我認同)=實現(xiàn)成就/自我期待值
16.年輕,一切都是未知,敢于去試錯。
17.增加趣味,喜歡精彩。
18.破開障礙能力最強的,是自己的喜好。
19.父母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崗位。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的人去看待。
20.靠攢錢是攢不成美好生活的。但是我的生活方式特別省錢。
21.如果內(nèi)容足夠吸引人,屏幕便不是問題。有人可以看手機,有人可以看電視。
22.父母越健康,子女越自由。
23.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你把她當成朋友,便成了朋友;你把她當成敵人,便成了敵人。
24.建立一個好的家庭比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有成難多了,需要認真的投入付出,不是簡單的緣分就能解決的。
25.如果戀愛是喜歡對方的優(yōu)點,好的婚姻就是包容對方的缺點。
26.跟沉默的大多數(shù)的時代比起來,現(xiàn)在大家都可以為自己發(fā)聲了。
27.請相信當現(xiàn)在滿天后新聞,后真相,虛假新聞無處不在的時候,人們對真新聞和更深度的新聞的需求也正在增長。
28.傳媒人要有看事情的眼光,要換個角度去看事情,才會有趣。
29.一切事情要探討意義的話,那就都不用做了。我關注的是,先去做,萬一會有意義發(fā)生,誰知道呢?
30.去做吧,我不知道有沒有意義,做就是意義。
31.自信點吧,(雙一流學生和非雙一流學生)沒有什么不同,你就是中國未來的脊梁
節(jié)目想制造80后與白巖松身后的時代的沖突,其實我已經(jīng)看膩了質(zhì)問中年人新媒體時代何去何從的套路,這些問題太低級了但是白巖松的從容讓人心安。大家努力不讓世界變壞就好了。
白的個人講座,雖說關照八零九零后,當然離不開自己的經(jīng)驗,這樣的話,新的東西就不多。
老白還是挺真誠的。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好久沒有聽一個對話節(jié)目,會出現(xiàn)雞皮疙瘩的狀態(tài)。白先生在一直在我們的眼中是一個不茍言笑、睿智、言語犀利。在這個節(jié)目,依然如此,但是標簽中又加了一個可愛不油膩的老頭。在節(jié)目中,讓我們了解他的努力、看到他的睿智,他的對一切事物的90%理論,讓我們有重新的認識做人做事的方法,做人要正,做事要奇,這句話一直在我腦中盤旋,給我更多的思考,如何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不一樣的生存。如何去面對選擇前的準備,如何有更多對未來的準備。感謝他,給我?guī)淼母形?。謝謝先生!
看了第一集,感覺說的東西都比較空泛。
前半部分說得很好演講為了照顧大部分人,也可能是為了白自己的大格局,講得很空泛。這里一點那里一碰,只講人生的大道理??墒菍W了大道理,依舊是不能過好一生的。不如放下著急的灌輸,讓我們坐下來,慢慢聊。最后有一些觀點十分傲慢,無邏輯的定論我不喜歡。
還是喜歡的巖松,只是有些道理式的東西,這個階段不是很想聽。但,男神還是男神
優(yōu)酷官方推薦里點進去看的。很奇怪這三集的設置,第一集30min,白巖松與95后門的交流機智應對吧,很有些妙語;第二集,白巖松的演講“這個世界會好嗎” 講了很多個人成長的歷程;大概90min;第三集則是把前二者打包放在一起???這是個什么操作。我個人更喜歡第一集對談的環(huán)節(jié)。
當你下頓飯前半小時或者一小時的時候就餓了,說明你上頓飯吃對了!
忘記標記了?白巖松真是越老越有魅力啊
白巖松這張嘴,可太厲害
聽君一席話。于我而言,來的恰是時候。
馬未都人生的意義*$&(優(yōu)酷
實實在在的講解了很多平時大家都張口就來的大道理 生動演繹什么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最后壓軸的非名校關注計劃讓我這個學教育的眼睛心里都一熱 教育均等不只在于入學率、教育歷程與結(jié)果,結(jié)果的評價同樣重要。作為新聞人,電視人,媒體人,白巖松愿意在結(jié)果評價上給予對資源配置平等充分關注實屬難得。
白巖松的思維能力也是我的夢想之一
電視新聞人中的活化石,從1997到現(xiàn)在,看這臺演講想起朱光潛《給青年的信》。最近的《新聞1+1》可以看看了
很多對你人生的重要決定都是在你不在場的時候做的。做人要正,做事要奇。
很想看看梁漱溟先生的書了。這一生有個事兒真的很奇妙,你永遠都不知道在你人生的哪一時哪一分那一秒你做了一個偶然的選擇看到了那本可以開悟你的書,遇到了那個和你伴一生的人,犯下了一個終身懊悔的錯誤。
白巖松當然是好的,無論是閱歷,學識,口才......各方面吊打提問者,但這種碾壓式的個人秀,少了很多交流和交鋒的趣味。還有,所有站在這種高度的人,大概很難不顯示出一種俾睨眾生的傲慢,即使他已經(jīng)非常小心。
中國文科的本科太好讀了。畢業(yè)十年的人越來越體會到的的確如此??梢噪S時被替代的感受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