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ST SLAM DUNK】的制作,是怎樣開始的呢?
最初開始接到offer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時候收到的視頻樣片,因為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于是我就拒絕了。但雖說視頻樣片很短小,作為影像制作起來還是很辛苦的,在那之后,制作方又給我?guī)砹撕芏啻?,當中讓我感受到了制作方的熱情?/p>
—最終決定要開始了,是什么時候的事呢?
是2014年。決定的點是因為當時視頻樣片的「臉」。我感受到了制作方把靈魂注入在里面,感受到了一種直接的訴求。
—也就是比起技術層次和影像的質感,熱情和注入靈魂這種感情方面的比重更要是嗎?
是的。因為我其實不太懂動畫制作的技術方面。我覺得這只是一種手段。例如這次關于籃球的場景都是CG制作的,10個人在場上跑來跑去運動的畫面,如果沒有CG用筆畫是絕對實現(xiàn)不了的,所以就采用了這個手段。
—從決定制作開始那刻起,您就已經想好了要監(jiān)督和腳本都自己擔當了是嗎?
其實當時也不是這個打算,但是從說出口「讓我們開始吧」的那刻起,就覺得制作電影這件事,已經跟自己形成了某種形態(tài)上的組合了。如果不是這樣,自己也無法接受的。例如,看了視頻樣片之后,「這里我想要這樣」我把如果我是觀眾的感受傳達出去了。這樣的話我想【SLAM DUNK】電影化還是多少跟自己有關系比較好,這樣對作品也更好,我想我的讀者們也會更開心吧,基于類似這種想法占了很大一部分。
—雖說如此,但是希望跟電影作品有點關聯(lián)的部分,和成為電影的監(jiān)督,當中的分量是截然不用的吧?
是的(笑)。這又是之后發(fā)生了很多事情的結果了,作為電影制作我是這個完全的門外漢,由自己的口中說出「我要做監(jiān)督」,也是跟一直以來參與的別的活動中得到了一些膽量有關。例如「最后的漫畫展」的時候,跟這次一樣,在會展場里我也是個十足的門外漢在參與著。因為類似這種的經歷有過好多次的緣故,可能這是能夠讓我能夠在往前進一步的理由吧。
—「井上雄彥的畫就像會動一樣」本作就是給大眾有這種感覺,您是怎么實現(xiàn)的呢?
我會有一種「我想要這種感覺」的預想,但我卻沒有能去實現(xiàn)它的經驗和知識。我只能說出「這種感覺」提出一種感受,但是經驗豐富的制作人員就會展示給我說「是這樣的嗎」然后進行解釋,我在回復「我還想這樣試一下」這種。并不是從最初開始就明確「這里會是終點」,然后全員向著那一點前進。而是通過我們這樣一來一回的溝通和積累,然后漸漸才有了「終于到達終點」的感覺。
這次我做監(jiān)督感受最深的是,電影是要借助很多人的力量去完成的,絕不會100%完全按照我的預想進行。和漫畫「只能都自己來完成」完全不同的是,電影是一個人絕對做不出來的。同時我也認為,也許這就是去做電影的意義吧。在這個過程中,我盡量減少「這里的感覺不太對」的部分,相反「??!這樣就能變得更好了」的部分去活用它,最后做出了這部電影。
—真實的籃球表現(xiàn)是本作的一大特長,關于比賽的場面制作中,您覺得最重要的點是什么呢?
說到非常細節(jié)的部分,就例如腳的踏地方式,或者是拿到球的瞬間的身體反應,準備投籃的時候,剛剛好的時間點的掌控這些,我自己是憑著身體感受來直接畫出這種籃球感的。
但是制作人員全員并不是都打過籃球的,關于籃球的這種細微差異究竟可以表現(xiàn)出多少其實是一個懸念,但是制作人員大家都實際去學習了籃球,想自己去感受一下,聽到這件事我真的覺得大家都好厲害啊。希望他們現(xiàn)在還能喜歡籃球,不要因為這次的工作辛苦到「再也不想看到籃球」就好了(笑)
—原作當中的內心獨白和笑點,都很大膽的刪除了呢。
做出這個決定也是感覺到很痛的,原作中很細致的那些笑點無論如何都插不進電影里了。漫畫里的笑點,可以用小的方框和文字直接寫進去。但是電影的熒幕是尺寸是固定的,在角落里即便是安插了笑點也是注意不到,在大的畫面上果然就是不同的,這里的差別非常的大。
不過也有我自己不夠成熟的可能,如果是漫畫可以更改方框的分割方式,從中進行操作,但是電影里,這種方式我沒有找到。但是比起來一直去糾結這點,倒不如把漫畫就是漫畫,電影就是電影,去用不同的觀看方式給完全切割開,這次就是更著重在關于籃球真實的這個部分了。
—主人公從櫻木換成良田,應該有很多粉絲都很吃驚吧。
如果只是按照原作來做同樣的東西,對我而言實在不太有欲望。如果重新做一次「SLAM DUNK」的話,希望從一個新的視角入手,良田在漫畫連載中也是我想要更多去描述的一個角色。3年生是以大猩猩為中心,三井也有他自己的故事,櫻木和流川楓是對手,身為2年生的良田被夾在中間。于是我這次就想講述良田。
—在原作中關于角色家庭的故事不太出現(xiàn),這次卻講了宮城家,而且描述的很深刻。
當年漫畫連載的時候,我是20歲左右,我最擅長的是描述高中生的視角,或者不如說我只知道高中生的視角。在那之后我年紀也長了,視野隨之也變寬了,我想要描述的東西也變的更多了。在「SLAM DUNK」之后我也畫了「浪客行」「REAL」,也被他們影響到了,我想這是一個自然的變化吧。
—關于這次電影聲優(yōu)的選擇,最重視的是什么呢?
是聲音的質量。在畫漫畫的時候,雖然不是每個角色的聲音我都能想象的到,但是聲線的厚薄,高低,是不是有些沙啞還是很粗壯,有類似這種「質感」的印象,于是就按照這個去尋找合適的人選。
—錄音的時候,是有什么樣的指導呢?
比起動畫片的演技,希望他們只是普通的高中生,最重視的就是這個普通的感覺。會先跟聲優(yōu)講解「這家伙就是這種人」然后在角色說明之后,在表達出「盡量您接近您最真實的聲調就可以了」這一點。
通過錄音,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情。漫畫中的角色雖然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但是根據(jù)漫畫的文字的大小,形狀,位置等,就能夠察覺到他們講話聲音的大小。跟聲優(yōu)說「麻煩您這里請這樣」,當我做出這種具體的要求的時候,那是因為在我心里已經知道應該是什么樣子了。
—錄音完成后請問您的感想是?
我真的很感動。我是第一次跟聲優(yōu)和現(xiàn)場的制作人員一起工作,突然就來了一個人,然后進去錄音間(為了corona對策是單獨錄音制),背后是我在一直注視著他的演技,結束之后「謝謝—」就走掉了。這種兩手空空輕松的感覺,我這樣說可能有些失禮,但是只用聲音就能決勝負而離去,很像是用一把劍戰(zhàn)斗的劍士一樣。
當然不單單是因為輕松上陣的關系,大家都有很認真的思考「到底怎么演出這家伙呢」。因為比起上次收錄的時候,這次的表現(xiàn)更上了一個臺階的優(yōu)秀了,一定是回去認真思考,試過各種各樣錯誤的結果,真的是太感謝大家了。
—主題曲「The Birthday」和10-FEET選擇他們的過程是?
故事的開篇是由一個音開始,漸漸的音符增加,將一些不安穩(wěn)的氣氛拉長,引入故事,我最初是從這個印象開始。The Birthday我一直都是他們的粉絲,于是我就希望能拜托他們來。
10-FEET這次,為故事的結局,也是付出了很辛苦的體力勞動。原本就提出了很多音樂樣本,但我還是提出「希望能多一些這種感覺」,于是每次都能給我新的東西,他們毫不厭煩的在一些細小的部分改了很多次,是真的非常尊敬了。
—從監(jiān)督的角度來看,關于音樂,具體的希望是什么呢?
基本上跟剛才關于畫的部分是一樣的,從我這里先提出「想要這種感覺」,然后通過跟大家的溝通,慢慢往后進行。比賽中的SE(效果音)姑且不論,關于音曲中「這個音是對的」這種目標我是看不到的。只是偶爾感覺到「這個有些不對」的時候,就這樣把我的感受傳達出去,每次聽到音樂漸漸變強,都會覺得「音樂的力量真強啊」。
—制作人員說「總是被監(jiān)督判斷的正確性給吃了一驚」,即便是稍微有點點聲音上的不對,監(jiān)督都能說的出「這里是對的,那里不對」這樣的判斷。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可能是因為我還沒有形成習慣吧。對于我來說并沒有「這個應該是這樣的」這種定型的想法,換言之可能正是「沒有先入為主,所以可以得出判斷」,在說的過分一些的話就是「我正是因為什么都不懂,只能動員自己的全部感受從1開始思索了」
也正因如此,很多沒用的東西也產生了,這次無論是音樂也好,電影的畫面也好都有這種感覺。「這里多用些力,在那里就稍微節(jié)聲一點了」像這種經驗,知識和技巧也我都沒有,本來能夠節(jié)省一些力氣的人,還要繞路來配合我,大家真的是很辛苦,即便這么辛苦也忍耐著跟我一起,一邊去摸索著最好的方式,真的非常感謝制作人員們。
—井上監(jiān)督一直以來,總是在挑戰(zhàn)新的事物,本作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請問您的原動力是什么呢?
那就是漫畫吧。如果從外部來看我好像做了很多漫畫之外的事情。在我自己的世界里,只有一條路。全部都是我直面作為漫畫家的身份,所有得到的經驗最后都會用在漫畫里面。美術館的展覽也好,插畫的工作也好,像是這次的電影也好,對于我來說全部都是「漫畫是可以做到這些的」,以此為基礎。積累了各種的經驗,自己漸漸變的強大了,最后全部都和畫出更好的漫畫鏈接在一起。
—最后有什么對「SLAM DUNK」的粉絲說的話嗎。
全新的視點,全新的角度的「SLAM DUNK」做成了。漫畫作為漫畫,動畫片也一如既往的可以看,然而電影請作為「一個全新的生命」的作品。從根源上他們都是相同的,「我了解『SLAM DUNK』,但是這樣的『SLAM DUNK』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果能給您帶來這樣的感受我會覺得很開心的。
如果只想賣情懷,《灌籃高手》明明有更簡便的做法,比如把TV版動畫濃縮成兩小時的精華,或是讓《直到世界盡頭》《好想大聲說愛你》等名曲反復響起……
但井上雄彥并沒有這么做,他選了一條更難的路。
這條路由兩大遺憾鋪就。一是彌補粉絲的遺憾,把當年沒能拍成動畫的全國大賽,搬上大銀幕;二是彌補自己的遺憾,讓湘北五虎中戲份最少的宮城良田,成為這一部的主角。
于是,圍繞這兩點,影片建立起雙線結構,一面呈現(xiàn)賽場的跌宕起伏,一面穿插人物的心路歷程。
這之中最大膽的改編,當屬把宮城定為主角。
宮城原本是漫畫中最邊緣的角色。他沒有櫻木花道的天賦,也不如流川楓那般奪目,他不像赤木剛憲是全隊的靈魂人物,比起三井壽,他的人生也缺少了些戲劇性。
他就像他所擔任的控球后衛(wèi)一樣,只需把球運到前場,然后就要把舞臺歸還給真正的主角。
如果只在乎情懷和票房,以宮城為主線,顯然最不劃算。但井上雄彥偏偏這樣選擇了。
在我看來,這也正是這版《灌籃高手》最具作者性的一點。
它在重溫舊夢的同時,并沒有沉溺于過去的光環(huán),而是繞開舞臺中心,看向沉默的角落。
井上雄彥是個完美主義者。而一個完美主義者,往往最懂得遺憾為何物。
因為向往完美,所以始終精進,也因為心懷完美,于是總不能如意。遺憾,正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宿命。
《灌籃高手》由彌補遺憾開始,但它所講述的故事,仍然關于遺憾。
片中的宮城良田,從小就背負著巨大的痛苦。他幼年喪父,后來又在一次海難中失去哥哥。
他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的是,在哥哥出海的那天,他因為賭氣對哥哥喊話:“你永遠別回來了!”不想,這句話竟成了兄弟間的訣別。
自那天起,未滿十歲的宮城像是換了個人。他被一種矛盾的情緒籠罩,一方面,他懷著對哥哥的虧欠,渴望把他的那一份也一并活下去;另一方面,他又深感無力,因為無論在球場上還是媽媽心中,哥哥都是無法被取代的明星。
而他實在太過平庸了。
他只得穿上哥哥的球衣球鞋,拼命苦練球技,來讓自己更加接近那個閃著光輝的人。但這個過程,也注定伴隨著自毀。因為成為哥哥,就意味著自我的不斷消亡。
這份苦楚,給這版《灌籃高手》涂抹了很不一樣的底色。
特別是當它與賽場的段落并置時,在亦喪亦燃之間,涌動著的是更為復雜辛酸的成長體驗。
這其中,也一定反映著井上雄彥的成長。
畢竟初創(chuàng)《灌籃高手》時,他還只是個二十歲出頭的青年,如今三十多年過去,再回看來路,自有不同的感悟。
如果說那時的《灌籃高手》更多講的是天才少年的進擊,那么這一版則把鏡頭對準一個平凡的男孩,看他如何自我救贖。
終究,奇跡只是少數(shù),痛苦才是尋常。
1998年,井上雄彥發(fā)表的短篇漫畫《耳環(huán)》,就講了宮城的故事。
那篇漫畫最讓我觸目驚心的,不是宮城的執(zhí)念,不是他時常守在海邊的巖洞里,等著出海的哥哥回來,而是他把鐵絲穿進耳垂的一刻——那正是耳環(huán)的由來。
那是一幅極具痛感的畫面。而宮城的故事,也正是從這份自毀的痛里蔓延開來的。
這也使得他與其余四人區(qū)別開來。
某種程度上,其余四人的故事都關于天賦如何兌現(xiàn)。只不過,他們要面對不同的困境。赤木要撐起實現(xiàn)夢想的重擔,三井要彌補荒廢的兩年,流川要暫時放下驕傲融入團隊,櫻木要把自己從一個笑話變成一段神話。
但宮城不同,他身高只有168公分,資質平平,是湘北首發(fā)隊員中最弱的一環(huán)。與他對位的選手,也多是阿牧、藤真、深津這樣的球隊領袖或神級人物。
呆在天才堆兒里,宮城越發(fā)沉默。他所有的不茍言笑、故作深沉,實際都是自我保護,是拒絕暴露缺點以至于徹底封閉自我。
而電影版《灌籃高手》呈現(xiàn)的,正是他重新打開的過程。
這種打開,不僅意味著要走出哥哥的陰影,也意味著要在一眾天才中間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如比賽中安西教練的布置,他把所有人推到前場,把后場的空間留給宮城。因為,那是屬于他的舞臺。在這里,他可以盡情發(fā)揮,獨自迎接挑戰(zhàn)。
他不需要做別人的替身,也不是任何人的陪襯。相反,普通人也可以成就自己的閃光一刻。
最終,是他,而不是赤木,站在湘北五虎中間喊話。那時的他,已成了團魂的象征。
從這個意義上講,本片實際是在為凡人立傳。
它透過宮城,繞到了天才的背面,給我們看的是更普遍的人生。那里有痛苦,有絕望,有放棄邊緣的掙扎,也有超越平凡的喜悅。
盡管那喜悅是如此短暫,但就像溺斃邊緣的第一口呼吸一樣珍貴。
所以也可以理解,影片結尾并沒有停在一場勝利,或是停在宮城去美國打球,而是停在了一張相片上。
那是宮城的哥哥宗太的照片。
當初宗太的死給這個家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于是母親把他的照片收起來,宮城把他的志向扛在了自己肩上,他們在用各自的方式,拒絕承認宗太的離開。
而如今,他們都放下了。于是宗太的相片重新出現(xiàn)在了書桌上,成為了一種證明。
應該說,這一版《灌籃高手》最打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肯定平凡,也承認遺憾。
它告訴我們人生不如意才是常態(tài),但也正因現(xiàn)實困頓,去擁抱熱愛才有了更堅實的理由。
其實,早在二十多年前,井上雄彥就已經把這層意思放進了創(chuàng)作中。
那是漫畫的結尾,剛剛從苦戰(zhàn)中險勝的湘北隊,勉強地拍下合照。只見照片中,站在二排的替補球員和伙伴們全都笑逐顏開,而蹲坐在一排的湘北五虎,臉上卻只有疲憊的釋然。
這張照片原本要被用作雜志封面,但因為緊接著的慘敗,最終未能成行。
之后,宮城成了新一任隊長,流川去了日本青年隊集訓,櫻木住院治療背傷……他們很快將會重聚,但其余的人,卻要走上不同的路。
赤木最終沒能獲得體校的保送資格,只得和木暮一起退出球隊,全力準備高考;三井同為高三,卻因為學業(yè)太差,只好繼續(xù)留隊,去爭取特長生的名額。
當聽到赤木、木暮退出的消息時,井上雄彥特地畫了三井的反應。我現(xiàn)在還記得,那是一格獨立的小小的畫面——在三井落寞的背影旁邊,寫著這樣的文字:“其實內心最難受的就是三井?!?/p>
這個畫面給了當時的我極大的沖擊。
一方面,也許是因為當時的我也正讀高中,馬上面臨高考,看到此處,心有戚戚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點,這幾處閑筆把整整31卷的《灌籃高手》突然從一個夢里拖拽回了現(xiàn)實之中。
他們不過是幾個高中生,幾個問題少年,被心中的熱愛所救贖,偶然贏下了幾場比賽。但最終,他們還是要面臨高考,還是要面對比賽場還要殘酷的人生;更何況,日本籃球整體水平的落后,更是他們難以突破的天花板……
但也正因為整部漫畫結束于此,才使得前面的內容更有了份量。
正因為結局的灰,才使得前面的燃更多指向的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
籃球并不是任何難題的終極答案,對不起,生活里沒有這樣的答案。但認清這點,卻是《灌籃高手》用了如此恢宏的篇幅,最終抵達的答案。
我想,這也正是它歷經三十多年,至今仍然動人的原因吧。
1993年,《灌籃高手》的TV動畫播出,1995年暑假被引進國內,立刻在國內風靡一時。在動畫的最后,湘北籃球隊向著全國大賽進發(fā),無數(shù)觀眾翹首以盼,想知道后來的故事。只是沒想到,這一等,就等了三十年。2023年,《灌籃高手》的電影版正式在國內上映,觀眾們終于能夠看到,湘北籃球隊在全國大賽的精彩表現(xiàn)了。
《灌籃高手》電影版的導演和編劇,正是《灌籃高手》原漫畫的作者井上雄彥,也正因如此,這部電影完美貼合了漫畫中的劇情,原汁原味表達了作者創(chuàng)作《灌籃高手》這個故事的初衷。但讓很多粉絲意想不到的是,這部《灌籃高手》電影版的主角,不是原故事里的主角櫻木花道,不是人氣極高的流川楓、三井壽,也不是湘北籃球隊的隊長赤木剛憲。這部讓粉絲們苦苦等待了三十年的《灌籃高手》大電影,主角偏偏成了湘北五虎里,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宮城良田。
實話實說,在觀看這部《灌籃高手》大電影之前,我并不了解宮城良田。他不像櫻木花道那樣熱情洋溢、自信灑脫;不像流川楓那樣實力超群、英俊帥氣;不像三井壽那樣有著一個浪子回頭的過往、屢投屢中的無敵三分球;也不像赤木剛憲那樣始終懷有爭奪全國大賽冠軍的遠大夢想、是湘北籃球隊真正的靈魂人物。大部分觀眾,可能都像我一樣,只知道他是湘北籃球隊里的控球后衛(wèi),速度很快、運球很好、總是給隊友制造得分機會,僅此而已。無論是故事里、還是球場上,他都不是最耀眼的那個人,個子不高、長得不帥、投球命中率不高。
但身兼作者、導演和編劇的井上雄彥,偏偏選擇了宮城良田,作為這部遲到了三十年的《灌籃高手》謝幕作的主角,讓這個一直被人忽視的角色,走到了聚光燈下。
看完電影,我才理解了井上雄彥這樣選擇的原因。
在電影里,與那場萬眾期待的全國大賽交叉并敘的,是宮城良田個人的前史。作為一個控球后衛(wèi),宮城良田需要突破對手的盯防,將球運到前場,給隊友制造得分的機會。但身材矮小的他,當被最強山王的對手進行聯(lián)防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向前邁進一步。
球場上的處境,也映射出宮城良田人生中的困境。他的父親早逝,母親一個人拉扯著三個孩子。原本良田還有一個大哥能幫著母親分擔家里的壓力,但大哥卻在出海時遭遇海難而喪生。良田從小學開始,便無法再像一個男孩一樣肆意揮霍青春,他成為了家里唯一的男子漢,不斷被旁人拿他與哥哥進行對比。在生活中,良田也如同被聯(lián)合盯防了一樣,步履維艱、不知該如何突圍而出。
三十年前,櫻木花道是《灌籃高手》最合適的主角。他是一個初次接觸籃球的菜鳥,卻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即使他的籃球技術還不夠熟練,卻依然可以通過爭奪籃板球,成為球場上的焦點?;@板下那顆被眾人搶奪的籃球,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曾在青春期追逐的夢想。我們每個人眼里都只剩下那個夢想,拼命地躍起,伸手去試圖抓住它,或者哪怕僅僅只是碰觸到它。
然而,三十年后,故事里的角色依然青春洋溢,而銀幕外的觀眾卻早已青春不再。我們依然會為櫻木花道爭奪籃板下那顆籃球而激動亢奮,但此時我們人生的主題,卻早已不再是爭奪那顆名為夢想的籃球,而是如同宮城良田一般,想著如何突破球場上和人生中,屹立在我們前方的難關。
引領著宮城良田開始打籃球的是他的哥哥。在籃球場上,當良田無論如何也突破不了哥哥的阻擋,一次次摔倒的時候,哥哥對他只有一句話:“不要退縮!”而在全國大賽上,當湘北籃球隊陷入絕境時,安西教練也告訴櫻木花道:“現(xiàn)在放棄的話,比賽就提前結束了。”
面對困境,決不放棄,而是選擇一次次突圍,這是《灌籃高手》從原作漫畫到這部大電影里,貫徹始終的主題。但對于井上雄彥而言,這個主題并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雞湯,因為“不放棄”的結果,并不一定等同于“成功”,有時候指向的卻是“失敗”。在原漫畫的最后,湘北籃球隊雖然戰(zhàn)勝了最強的山王隊,卻在接下里的比賽中遺憾落敗,并沒有拿到全國冠軍。
正如同井上雄彥在電影里原創(chuàng)了一段漫畫中沒有的情節(jié):最強山王隊的天才球員澤北榮治,在比賽開始前,去神廟里許下愿望:請在我前往美國前,賜予我必要的經驗。最終,神明給了他必要的經驗:一場充滿遺憾的失敗。
決不放棄與失敗,看起來是相互矛盾的兩個事物,但對于井上雄彥來說,卻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經驗。因為人生總是不可避免會遭遇失敗,但即使前方是一場失敗,也只能選擇硬著頭皮堅持下去。球場上,尚且可以退縮,但人生路上,早晚有一天會退無可退。
我想,這就是漫畫作者兼導演和編劇的井上雄彥,在這部遲到了三十年的《灌籃高手》大電影里選擇宮城良田作為主角的理由。如果說三十年前,作為觀眾的我們還太年輕,只能讀懂其中熱血、堅持、奮斗的主題,那么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們也終于讀懂了其中關于如何理解失敗、如何坦然接受失敗的主題。
本片既是關于《灌籃高手》的首部大電影,我想,很有可能也是井上雄彥的最后一部關于《灌籃高手》的大電影,因為該片已經為我們青春的遺憾,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但我們人生的遺憾,卻必須在看完這部電影后,依靠自己去彌補。
決不放棄、但坦然接受失敗,這就是《灌籃高手》從始至終告訴我們的事情。
每看 SD 這部史上最偉大的運動漫畫,我都會像初讀那樣,??闯P?。
為什么 SD 描繪的運動會讓人覺得這么立體?
按照德勒茲的圖象分類學,SD 中發(fā)生在體育場內的,幾乎都是運動-圖象(mouvement-images),其中的運動從屬于時間,所以山王之戰(zhàn)的篇幅可以拉長到 24 卷完全版中的 5 卷。而在這些運動-圖象中,場上的各種運動都是作用-圖象(action-images),而球隊席、觀眾席上則是一個個動情-圖像(affection-images),既被動作(action)觸動(affected),又以不同強度而觸動、作用于球員。舉幾個例子:
從開篇櫻木與赤木的單挑,到全作的巔峰和集大成者——與王者山王的對戰(zhàn),其中的每個關鍵動作,乃至山王一戰(zhàn)最后一分鐘的幾乎每一秒,都有大量分格來表現(xiàn)(express)正打鏡頭中球員出手的動作和面孔的細節(jié),反打鏡頭中對方球員的表情(expressions),教練和球迷的反應(reactions)、干涉,以及他們互相交織的潛在的記憶,其中包括親友團、氣氛組、媒體等方方面面。
尤其是最終戰(zhàn),幾乎每次進攻的全景中,都有很多疊加的小格特寫。
由此,體育場就變成了互相反射著的鏡子-面孔組成的巨大的鏡屋。一個簡單的動作經過幾番反射后,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映照出人物豐富的知覺和記憶,匯集了過往的點點滴滴,使得每個進球、甚至場上的風吹草動的背后都有故事,而且形成了反轉、升華……所以,讀者的感受也遠比在現(xiàn)場固定視角上看球更為厚實。
而在終戰(zhàn)之中,湘北壞孩子軍團的任務更是前所未有的艱巨:做反派,來轉形和逆轉全場的山王球迷的表情及其震天響、一邊倒的助威聲。
在看臺的這些面孔中,那面最大號的鏡子、最亮的風景,就是晴子的臉。
她雖“沒有運動神經”,但她的觸動卻極為靈敏,而且牽動著場上的赤木、櫻木等人的一言一行。
首先,心地純良的她是根直腸,使得圖象幾乎可以穿過透明的她。她的臉是一面最易感光的(sensitive)、近乎“全反射”、毫無折射曲率的接收板,收到什么都直接寫在了臉上。比起另一個女孩——籃球部干事彩子,她的臉所傳達的信息要多得多。
其次,她在國中時打球,也經??辞颍h比流川楓親衛(wèi)隊之流更能看出些門道。
所以,不懂球的人欲知場上吹什么風,不用看比分牌,回頭看她的反應就夠了——那是即時的晴雨表。一個球,要是對手看了會沉默,晴子看了會流淚,勝負乾坤就定下了。而且,比分牌顯示的只是量變,不能全然反映場上的風云變幻和雙方的運動趨勢,而晴子通過全情投入地注視著她關心的人——流川、櫻木、哥哥赤木乃至全隊,她的臉就反映了這個力場中的質變,尤其是山王之戰(zhàn)“怒濤洶涌的后半場”(第 233 話標題)中的走勢。
與此同時,當她的關注對象的場上表現(xiàn)反射到了她的臉上后,彼此也形成了很大的張力。
一方面,在流川這個白馬王子面前,晴子“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張愛玲),卻得不到丁點回應。
每當她想到和流川的交流頻頻碰壁,總不免情緒低落,愛你在心口難開。
而另一方面,她卻可以心口合一地為櫻木大聲加油。
她的笑顏是他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他越來越搶眼的表現(xiàn)也讓她的視線從流川那里轉移了過來,讓她吃驚、欣慰、震撼,甚至留下激動的淚水。兩人的臉不斷地共個體化著(co-individualize),都變得越來越鮮明。
在 SD 連載期間,作者井上的畫法越來越寫實,尤其是在全國大賽的戰(zhàn)鼓擂響后,他不滿足于把晴子畫成線條圓潤、傻白甜的“籃球寶貝”,而是把鼻梁、鼻孔勾勒得更明顯,她的嘴也張得越來越大了。這些面孔性特征(traits of faciality)的凸顯,也可以看成是象征著人物伴隨湘北的砥礪前進,在性格上發(fā)生的成長。
要說明這一點,就要詳細考察一下,對戰(zhàn)山王這場重頭戲如何欲揚先抑地描繪晴子的臉。我們會看到在達到晴子的情感頂點(paroxysm)以前,有過 8 次之多的捂嘴動作,以及其他各式表情。
比賽一開始,櫻木氣勢如虹的奇襲就吹響了進攻的號角。在那一刻,晴子完整的五官特寫占據(jù)了一個分格,其中她的眼眸閃爍,朱唇半啟。
上半場,沉浸在大好形勢中的晴子遐想了一下對比賽的愿景。她不讓藤井說出口,之后自己卻忍不住脫口而出。這是晴子在本場比賽中第一次捂(別人的)嘴。
捂嘴本來就是情竇初開的晴子的招牌動作之一。全作中頭一次做這個動作,是當她被說中了心思的時候,羞得捂住了彩子的嘴。
與之類似的是,到了下半場,三井親衛(wèi)隊的眼睛兄眼看大勢已去,沒忍住捂嘴說了喪氣的話,結果被崛田揍了。
一直到櫻木這張“王牌報到”(第 242 話標題),湘北才中止了頹勢。可心情沉到谷底的晴子再也不敢像同伴那樣大聲表述出渺茫的一線希望了,而是低眉垂眼地暗自寄望于他。
可是,在“和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赤木語)的河田面前,赤木卻毫無招架之力。與他感同身受的晴子眼不忍視,在這場比賽中首度用雙手捂住了自己的嘴,眼噙熱淚。
回溯一下,她第一次在比賽中看得眼含熱淚,也是為了赤木。那是在海南一戰(zhàn)中,他的腳踝腫得跟饅頭一樣,還堅持不下火線。
而之后赤木的神勇表現(xiàn),更讓她在全作中首次兩手掩面長泣。
然而,湘北還是輸給了海南,令晴子再度掩面流淚。
隨后的豐玉一戰(zhàn)中,當她看到獨眼龍流川帶傷上陣時,又曾掩面為他而揪心,而不是像親衛(wèi)隊那樣大哭大叫。
此外,當櫻木和流川這對“宿敵”起沖突時,她也多次在難為情之中,無意識地做出這個動作。
在山王一戰(zhàn)中,當晴子目睹他倆撞在一起,壞了流川的好球時,她情不自禁地把雙手捂在了側臉上。
為什么?首先當然是錯愕,同時也因為左右為難,難斷兩人孰是孰非。
而當櫻木用一招必殺技讓赤木清醒一點的時候,晴子則在本場中第 2 次掩住了自己的嘴。這次用的是單手。
事實上,早在全書中湘北的第 1 場比賽(練習賽)落敗后,櫻木卻不肯認輸?shù)臅r候,她就這么單手捂過了。
而在山王一戰(zhàn)中,櫻木這個傻小子前腳戳完赤木的屁股,后腳竟然當著滿山滿谷的山王球迷的面,宣布“我要打倒山王”,給了隊友一記棒喝。不但晴子見了要大驚失色地遮住大張的嘴,連安西的嘴都成了 O 形。
緊接著,當三井投中他在下半場的第一個三分時,晴子又為他和赤木這兩張湘北最初的王牌終于蘇醒了而感動不已,于是第 3 次捂住了自己的嘴,這回還是用單手。
然后是輪到流川發(fā)力了。晴子雖熱盼著屢敗屢戰(zhàn)的他成功,但又明白在澤北面前兇多吉少,于是第 4 次捂住了自己的嘴,這回則是用雙手。又一次,這與親衛(wèi)隊只看到一時風向的狂喜形成了對比。
隨后,當流川在澤北面前破綻百出時,晴子緊抿嘴唇,努力平復著心中的波瀾,壓抑著眼里再次閃動的淚花不掉下來。
當澤北的 2+1 又將拉開比分時,晴子的心又跌到了冰點以下。
可頑強的櫻木仍不愿放棄,奮不顧身地救回籃球。此情此景,不由得讓晴子的眼淚繼續(xù)在眼眶里打轉。
看到流川站在好似已經入殮的櫻木面前,晴子第 5 次緊緊捂上了自己的嘴,這次又用的是雙手。她既被舍身救球而感動得熱淚盈眶,又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流川竟然會夸人了而驚訝。
比賽進入白熱化的最后時刻后,觀眾的表情“用歐里庇德斯在《酒神的伴侶》里的悲劇的詞匯說,就是一切都成了“放任大張的嘴”和“無理性”。(迪迪-于貝爾曼《構造綿延》[Construire la durée])
當還沒從傷痛中緩過來的櫻木扣入了提振士氣的一個灌籃時,晴子和藤井難以置信地相擁而泣,就連清田這樣大大咧咧的“野猴子”也想捂嘴了。在下一頁中,背對著我們的櫻木還在隱忍著痛楚,而晴子則作為他的一個崇高的象征,其正面特寫占據(jù)了體育場的整個半空和半頁篇幅;同時,那曾為赤木、流川、櫻木而含了許久的眼淚,也終于在此刻決堤了。
而在本作中,讓晴子第一次憋不住眼淚的,也是櫻木:那是在海南一戰(zhàn)中,他飛身救出關鍵一球的時候。
流川接到櫻木的傳球后,隨即攻入一球,把她和逐漸成為湘北隊擁躉的藤井都感動得涕淚滿面。
并且,晴子和藤井有史以來第一次抱在一切慶祝,也是為了櫻木的精彩表現(xiàn)——那同樣也是在海南一戰(zhàn)中。
再次回到山王一戰(zhàn)。到了最后的讀秒階段時,晴子在情急之下,奮力鼓呼的嘴竟然張得比高宮還寬。
在這種時間的無限細分(differenciation)中,井上用了負片效果,來表現(xiàn)眼角淚水飛揚的她進入了一種出神(ecstasy)、石化(petrification)狀態(tài)。
而這一效果前兩次的應用,都與流川有關。最早是在訓練中,當流川扣入精彩的灌籃后,從她面前旁若無人地穿過。在那一刻,晴子才終于醒悟,這段她自編自導的單戀是時候無果而終了。從此,她再也不會對他星星眼和臉紅了。
到了山王一戰(zhàn)中,流川被澤北碾壓的時候,她又體恤著流川的心情而黯然神傷。
而在接下來這整套漫畫的高潮中,我們將隨著她的眼淚抑制不住地在臉上慢慢往下流,來見證最后一秒鐘營救——完成最后一記中投的全程。
當櫻木破壞了澤北勢在必得的進球時,晴子驚愕的眼淚奪眶而出,淌到了嘴角。
比賽時間,只余下 5 秒。
在最后關頭,有傷在身的櫻木是全隊第一個回到自己半場的。場上的速度線全部沖向了他所奔往的那個沒影點。而在緊接著的場外人士正面特寫的多個分格中,晴子則領銜出現(xiàn)了:她那無聲的眼淚還在往下落,卻顧不上去擦。
在這一瞬間,眼淚的流淌,成了時間的一種更本真的刻度。
然后,我們就翻到了以下這一頁,而這很可能是全作最精妙的分鏡之一:
右分格的大景深構圖壓縮了兩邊觀眾席之間寬闊的空間,其中不再有速度線了,而只有凝結的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櫻木脫手而出的球上,而位于這個視覺中心向外輻射的最右端的,正是晴子的后腦勺,帶著她那標志性的閃亮短發(fā);
接著的左邊第二分格仍在相同的透視法構圖里,其中,晴子作為整頁中唯一一個側面露出眼睛的場外人士,繼續(xù)把視線對準了在空中飛翔的籃球,而她的眼淚還在下落;
于是,我們似乎代入了她的凝視,在接下去的 3 個分格中微微轉動頭部,緩緩目送皮球自行旋轉著而飛向了畫外仿佛是永恒的那一目標——籃筐。而且,特寫越來越被放大,最后只剩下抽離了時空坐標的一個球,承載著整場比賽和所有人在象征上的全部重量。
在這里,我們看不到皮球劃出了怎樣的拋物線,因而無法預測其落點,只能和現(xiàn)場所有人一樣,聽天由命。而懸念也就此被拉到了最大。
這個手法與德勒茲講的斯坦貝爾(Sternberg)的削減空間、東方空間何其相似!
在(他的)大多數(shù)影片中,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空間的削減,即使他隨后再拿來一個稍大的空間,然后又削減之。但這種“削減空間”的操作是典范性的。......斯坦貝爾對東方主題著迷,不是偶然的;在他進行削減的需求中,有個東西是對空間進行削減、劃格子、分隔,而這已經非常重要了,意味著會有一整個東方的主題......影片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了一連串對空間的削減...... (《安納塔漢》的)第一組鏡頭,其中的空間,是太平洋戰(zhàn)爭的空間,有艘日本船負責向日軍占據(jù)的島嶼供應補給。(運動-圖象研討班第 10 課)
船被魚雷擊中,我也忘了是怎么回事了,最后立即就有了空間的削減。
幸存者到了一個島上:第一次削減,不再是關于太平洋戰(zhàn)爭,而是關于島上的幸存者:空間的削減。新的對空間的削減,空間很快被倒空了,甚至不是島了;而是島上的房子。最后,也不是島上的房子了,而是......那些部分要么是由紙墻決定的,要么是由各種面紗決定的......
取代我們出發(fā)的那個世界,越來越突然出現(xiàn)的是什么呢?一個年輕女人的面孔的特寫。仿佛空間的削減、對連續(xù)的空間的削減,使我們從“世界的全景”進入了面孔的特寫。
那么,為什么要進行這個削減的操作呢?
為了抽象。
沃林格說:
東方文明民族對空間的心理恐懼,他們對存在物之相對性的直覺,是超于認識的,所以是抽象的。于是,他們從其無限變換的存在、無常的虛假的偶然性、自然關聯(lián)中抽出外在世界的單個事物,用近乎抽象的形式使之永恒并合乎必然、接近其絕對價值,通過理性賦予外物一種必然性價值和規(guī)律性價值,凈化一切依賴生命的、無常的事物,以在動蕩的現(xiàn)象流逝中尋得安息之所。(《抽象與移情:對藝術風格的心理學》,王才勇譯,金城出版社 2010 年)
而在籃球賽中,籃球及其運行就是最大的標的。
籃球場上爭的,從不是球本身,而是球所象征的東西——比分及其背后的榮譽。
球一進入比賽,就喪失了物質價值,而成了幻想的形而上對象。只是因為大家都把無限欲望投注在球上,門外漢櫻木看不起的這個“臭皮球”才成了人人爭相奪取的超凡之物啊。
而在 SD 上述的特寫中,籃球更是被抽象為了純粹的象征物。
在緊接著的下一頁中,我們看到了這一記空心球完美地穿網而過??稍谶@一剎那,晴子仍然不敢相信現(xiàn)實,最后一次用那雙手死命捂住嘴,仿佛生怕影響了這一令人不可思議的逆轉式結局成為板上釘釘?shù)默F(xiàn)實。
一直到終場哨聲響起,進球篤定有效,晴子才展露了開懷暢快的大笑,四道眼淚流得滿面都是。之前六番捂自己嘴的深深的壓抑(還可以加上兩次捂別人的嘴),終于得到了釋放。
在此之前,當與陵南艱難地戰(zhàn)至最后的時候,晴子就有過類似的一幕。在從晴子的近景到特寫的 3 個逐漸放大的分格中,我們看到她先是為木暮投入的制勝一球而默默流下了兩行淚水。
終場后,赤木背對著我們,沒人知道他為什么還不列隊,而從小看著他朝著全國大賽苦練的妹妹已經掉下了眼淚,才向我們揭示了這一勝利那沉甸甸的分量。
櫻木走了過去,只是挽住他的肩膀,沒有看赤木哭得很慘的臉。
而涕淚縱橫的晴子,也被打回了“大猩猩之妹”的原形。
以流俗眼光看,晴子的“血盆大口”這一張,并不“優(yōu)雅”。
人類學家道格拉斯探討過作為孔洞的嘴:身體是社會/共同體的縮影,“被象征化為一個不完美的容器,只有使它不被滲透,它才完美”(道格拉斯,《潔凈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 頁 158,勞特里奇出版社,1966 年),而其外孔則是調節(jié)自身與社會交往的出入口的符號(《自然符號》[Natural Symbols],1973 年)。
所以,對女性的“櫻桃小嘴”的審美,是與貞潔觀念緊密相連的。在日本這樣的男權社會,這種規(guī)定性也必定在無形中塑造著少女晴子的面貌。
而晴子不知疲倦地張大嘴巴來呼喊櫻木的名字,乃至最后咧嘴而泣,正是把那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我”拋卻腦后:心門今始為君開。
這樣“放任大張的嘴”,曾是“萊辛在他自己的《拉奧孔》中最為擯棄的”(《構造綿延》):
不妨想象一下拉奧孔的口張得很大,然后再下判斷。讓他嚎啕大哭來看看。拉奧孔的圖象本來令人憐憫,因為它同時表現(xiàn)出美和苦痛;照設想的辦法,它就會變成一種惹人嫌厭的丑的形象了,人們就會掩目而過,因為那副痛苦的樣子會引起反感,而沒有讓遭受痛苦的主角的美表現(xiàn)出來,把這種反感轉化為甜美的憐憫。只就張開大口這一點來說,除掉面孔其他部分會因此現(xiàn)出令人不愉快的激烈的扭曲以外,它在畫里還會成為一個大黑點,在雕刻里就會成為一個大窟窿,這就會產生最壞的(shocking)效果。(《拉奧孔》第 16 頁,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年)
然而,晴子這副最令人震驚(shocking)的“丑的形象”,恰恰是銘寫(inscribed)在“一整個都在‘把嘴放任大張’的雕塑傳統(tǒng)中的”,
從亞歷山大大帝的古國到多納泰羅,從圭多?馬佐尼(Guido Mazzoni)和尼科洛?戴勒?阿爾卡(Niccolò dell'Arca)到貝爾尼尼,從弗朗茨?薩佛?梅薩施密特(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到梅達爾多?羅索(Medardo Rosso)。(《構造綿延》)
這一富有激情的(法語 pathetique)主題在美術史上反復出現(xiàn),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些最具強度的面孔。
趕夜場去看了場《灌籃高手》,享受一場暢快淋漓的籃球賽,整個人被點燃的快樂。據(jù)說「The First Slam Dunk」是《灌籃高手》首部大電影,也是最后一部。本來只想體驗一把爺青回的熱血,卻在回來的夜風中思緒翻涌,想了好多好多。巧的是,剛走出影院,就收到手機推送的消息,星艦發(fā)射失敗,這兩件事竟然神奇的在這一刻交匯到一起,讓我腦中浮現(xiàn)出一句“意志之美”。是的,無論是這部電影,還是這則新聞,人類都在歌頌意志的力量,我們的意志是這個宇宙間最美的東西,還有我們?yōu)橹寗铀龅囊磺信?。星艦,正是人類向著宇宙發(fā)出的一次意志的伸展,就像一個嬰兒第一次發(fā)出自己的意志,說出第一個“不”,他推開媽媽的手,走出自己的第一步,就算摔倒也是成功。就像星艦,它仍然牽動所有人類的心,它變成煙花綻放在夜空里,它是我們共同發(fā)出的卻未曾達成的意志,而這也是《灌籃高手》的魅力所在。
日本這個國度真是神奇,他們能寫出最喪最黑的東西,也能做出最熱血最單純的東西,也許這兩者本就同為一吧,正是因為對熱血和單純的渴望總被現(xiàn)實一次次擊碎,所以才明白最深的黑暗和悲涼??傄赖阶罡叩牡胤剑催^最令人神魂顛倒的風光,然后跌落下來,才會砸成最破碎的灰燼。
而《灌籃高手》成為日本熱血漫畫中的經典,選擇了籃球成為寄托熱血的最佳載體。讀書人總是容易輕看體育,認為體育生有肌肉沒大腦,其實運動從來不是膚淺的東西。就說籃球吧,它其實是動中有靜的運動,在不停的沖撞,奔跑和跳躍中,還需要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和精準度,才能敏銳的抓到一個瞬間的機會,把球投中遠處高處的小小靶心。人在動,心卻要靜,這是極致對抗的練習,個中高手要做到對身體和大腦的完美把控。同時,還需要和隊友打好配合,體力與判斷力,信任與默契,速度與敏銳,力量與決心,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很難打出一場漂亮的比賽。
因此歐美教育中非??粗伢w育,相比于紙面考試,體育運動更能鍛煉和考驗人的綜合素質。我們之所以愛看籃球,或著迷于任何競技比賽,歸根到底是迷戀其意志的極盡伸展。在球場上,人們針鋒相對,碰撞與推搡,追逐與攔截,搶奪與挑釁,每個人都在充分釋放自己的攻擊性,一切目的就是戰(zhàn)勝所有競爭者脫穎而出,拼盡全力去為自己贏得想要的東西。
精神動力學認為,人的動力或者說生命力有三種:自戀,性,攻擊性。其中任何一種只要暢快流動就會帶來巔峰體驗,健康的自戀帶來競爭,而健康的攻擊性帶來意志的伸展,但現(xiàn)實中很多人的攻擊性都不被允許,因為它帶有破壞性,意志彼此之間是有沖突的,因此強者總是壓抑弱者的意志,比如父母或老師會壓抑孩子的意志,領導壓抑下屬的意志,而男性也容易壓抑女性的意志。而強者也往往會過于伸展自己的意志甚至發(fā)展為惡性自戀,從而形成強者愈強,而弱者死亡的局面。
我一直思考這個現(xiàn)象,那就是在現(xiàn)實中,為何總是男性癡迷于球類競技的更多,有人說,這是天性,因為男性天生具有進攻性,有獵人本能,但我認為這更是文化性,因為文化始終在鼓勵男性競爭,去伸展和實現(xiàn)自己的意志,而女性往往被教導要成為輔助者,去幫助男性實現(xiàn)他們的意志,女人要犧牲,要順從,要為男人照顧好家庭,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因為他們要去拼搏,要去競爭,要去碰撞,去廣闊的世界里獵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去充分伸展自己的意志,并完成自己。
前陣子和兩個女生聊天,其中一個正在經歷分手,她的男友可以稱之為五毒俱全,把各種所謂“男人的錯”全部踩過一遍,但她卻還是和這人在一起很多年,她說當年這個男人一路跟著她回家,苦纏她做自己的女友,而她這些年其實一直想分開。我真為她的被動感到吃驚,她明明是一個非常好的女孩,漂亮,單純,卻如此低自尊,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社會文化教導女性要被動,要等男人來追求,很多女孩都是被動的,追求者中誰追的最狠就和誰在一起,就以為是愛情。
看起來,被追的女性是高位,其實追求者才是真正的高位,因為追求者伸展了他的意志,他想的是我要什么,于是全力以赴的爭奪他想要的東西,而被追求者只是獵物,所以女性常常迷惑,充滿不安的詢問男人,你愛我嗎?因為這段關系本身就僅僅建立在對方的愛之上,當對方不愛了,我就不再珍貴了,因為我從來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愛的是什么,我從來沒有伸展過自己的意志,去堅定的挑選和追求我要的東西,我不關心我愛誰,卻整天誠惶誠恐的擔心別人不再愛我。
而敢于伸展自己意志的女性通常像個壞女人,武則天,又或是斯佳麗,她們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從不為自己的欲望感到羞恥,于是社會文化會替她們感到羞恥,因為她們多少破壞了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因此,我們總看到男性熱愛體育賽事,常常癡迷其中,看的熱血沸騰,而女性則更著迷于研究愛情,研究食物和家居,很多女性會把家里是否干凈,廚藝是否高超作為自己驕傲的成就,而男性往往對這些事漠不關心,這真的只是生物性差異帶來的區(qū)別嗎?如果文化不對兩性冠以不同的期待,我想一定也會有更多女性更敢于伸展自己的意志,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會著迷于去成為獵手,去競技場上搶奪與碰撞,去感受自己的力量和強大。
女性,或者說一切弱者,若不早點意識到這件事,就很可能成為空心人。前幾年經常看到報道,當代大學生就像得了空心癥,從小努力學習最終考上名校,卻失去了生活的目標,感到極其迷茫,甚至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不如死去。這其實正是因為,好好學習,考入名校從來不是這些孩子自己從內心生發(fā)出的意志,只是社會和父母告訴他們這是成功,有一天的確“成功”了,卻發(fā)現(xiàn)內在的生命力已經泯滅了,沒有動力,沒有意志,沒有想要的東西,所謂的成功都如此蒼白和無趣,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成為自己。其實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除此之外,都叫失敗。
被動者只是工具,而不是人。所以如今強AI盡管博古通今擁有超群的分析力,但它卻沒有意志,起碼現(xiàn)在還沒有,它到現(xiàn)在還只服務于人類的意志,只是工具,人類最恐懼的就是AI擁有意志,因為當一個比我們更強大的存在開始伸展它的意志之時,很有可能就是弱者的意志幻滅之時。
但意志的成熟和強大,它并非突然就能有的,它也需要孵化和成長,它就像蛋殼中柔軟的蛋液,被包裹在兩層殼中,一層是母愛的軟殼,一層是父愛的硬殼,要足夠時間,溫暖,等待,最終才能強壯到破殼而出。這部電影的核心人物,無疑是宮城,他失去了父親又失去了哥哥,如同失去所有硬殼,因此他的孵化更為艱難,他就像只有軟殼包裹著的一枚雞蛋,也依然孵化出了自己,生命就是如此神奇而強壯的東西,只要給它一點機會,它就會努力找到自己的方向。
球隊中的每個人,都在努力孵化著自我的誕生。流川楓從一個絕不傳球單打獨斗的人,學會了把球傳給隊友,這正是從封閉走向關系的一個重大突破,這并非示弱,相反這說明他變的更加強大。而櫻木花道之所以一直贏得最多人氣,正因為他的自我是孵化最快的,肉眼可見的一天天在成長,他那一頭紅發(fā)就像小太陽燃燒著倔強的意志之火,哪怕重傷也不肯下戰(zhàn)場;而三井的蛻變是從迷失到回歸,叛逆其實也是意志的展現(xiàn),只是他未曾確定自己的方向;而赤木是球隊的核心人物,他身上的攻擊性已近成熟,釋放出穩(wěn)定而堅定的力量。
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教練安西,他是孵化這群孩子的絕佳容器,一個好的容器就應該是他這樣的,當你做好時,認可你,當你受挫時,支持你??梢员幻胺?,也可以被顛覆,提供指引與保護,讓你能夠傾注焦慮從而變的平和,讓你勇敢試錯直至一飛沖天。若沒有這樣的容器,幼小的孩子極可能孵化失敗而夭折,而這個容器小到可以是一個身邊人,大到是整個社會文化,若實在沒有這樣的容器,也可以在心里給自己建造一個,給自己找一個理想中的父母,內化在心里,重新孵化自己直至自我重新誕生。
當年《灌籃高手》的漫畫連載的時候,井上雄彥20歲左右,與其說他最擅長的是高中生的視角,倒不如說他只了解高中生的視角。他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在這之后,《灌籃高手》的故事終結在全國大賽,角色因此永不會變老,但我們和井上雄彥,都會長大。
所以,在30年之后再來看《灌籃高手》,仿佛就是在重看我們自己的少年時代,但是是以完全不同的視角。井上雄彥非常明白這一點。也是因為這樣,《灌籃高手》電影版才會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這個不同的角度可以從兩條線來理解,一方面,是影片絕對主角宮城良田的視角;另一方面,則是它用那場從未動畫化的全國大賽,貫穿了整部電影。
這是與動畫原作完全不同,但又始終聚焦在《灌籃高手》精神上的一次呈現(xiàn)。我更愿意說,這是《灌籃高手》在這30年里的成長。那批少年,也因此以更為透徹、更理解青春、更痛楚地熱血著的方式,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而我們,也因為已經跨越到成人世界,才更理解井上雄彥想要在《灌籃高手》里堅持的那種遺憾美學。
先來說說宮城良田。在漫畫原作中,宮城良田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他以“身高矮”作為典型的個人特征。對于對身高有著殘酷要求的籃球場來說,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特別關照”的設定了。舉個例子,在動畫原作剛開始的時候,籃球菜鳥櫻木花道,是比流川楓高一公分的。
宮城良田的另一個特殊之處,還在于他是二年級生。《灌籃高手》在一開始就通過不同年級間的前后輩壓力展開了矛盾和壓力,櫻木花道和流川楓既是對手,也是一年級新生的代表,意味著新鮮、活力和突破常規(guī)的存在。而以赤木剛憲和三井壽為代表的籃球老人則是三年級生,意味著規(guī)則、保守和堅持,以及在“退休”前必須達成夙愿的拼死一搏。
這么一看,你們應該就明白了宮城良田的尷尬位置,他是夾在中間、不上不下的二年級生。在櫻木花道、流川楓、赤木剛憲和三井壽的人物弧光下,他甚至有些像喜歡看《灌籃高手》的我們。是這個熱血故事里的一員,卻并非主角。
但這次,他成了當仁不讓的主角,并且,還有了非常完整、動人、深刻的個人故事。用井上雄彥的話來說,是“我這次就想講述良田?!?/p>
熟悉漫畫的人應該能從電影中良田的故事里,看到番外《耳環(huán)》的脈絡。良田哥哥的出現(xiàn)和意外去世,讓良田這個人物,有了非常厚重的質感。比起那些活在優(yōu)秀兄長陰影里的兄弟關系,良田和哥哥之間的關系其實更近一步,他們還共享著相同的籃球夢想。
這其實是非常殘酷的。我們看到良田和哥哥使用一樣的球隊號碼,站在房間凝望哥哥的獎杯,在打球時總被別人拿來和哥哥比較。
可這段兄弟關系還是以一種既溫情又共振的方式植入到了良田的生命里。當良田套著哥哥的紅色舊護腕,對著它說“走吧”,就好像是要帶著哥哥,一起去實現(xiàn)打敗山王的夢想的時候,這大概就是獨屬于少年的,那種閃耀著純粹之光的時刻吧。
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jié)是,在宮城良田的背景故事中,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爸爸。也就是說當哥哥去世后,這個男孩子在妹妹和媽媽的面前,就成為了家中唯一的男性。
他不能再是弟弟,甚至也不能再是兒子,當然也不能再是男孩。他必須成為男人,成為隊長,成為宮城良田。
這或許,就是如今的井上雄彥才能寫出的故事。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那之后我年紀也長了,視野隨之也變寬了,我想要描述的東西也變的更多了。在“SLAM DUNK”之后我也畫了《浪客行》和《REAL》,也被他們影響到了,我想,這是一個自然的變化吧?!?/p>
從這個“成年人的視角”,我們終于也能來說說全國大賽的部分了。這部分沒有被動畫化有很復雜的原因,在這里我們就不贅述。但我反倒覺得,到如今它才被搬上銀幕,反而是《灌籃高手》那份“遺憾美學”里的最后一筆,是那顆最后才落下的,決定勝利、也決定神作的關鍵性一球。
它就像是漫畫結尾處,那個用24秒、44頁畫出湘北反超山王1分的關鍵球的超長神級分鏡里的唯一一句臺詞:“左手只是輔助”。這句唯一的臺詞里蘊含的深意是,故事里的那些角色,總是要到最后,才能明白一些道理。而觀看故事的我們,或許也要不再是少年的今天,才能完全讀懂這些成長背后的意義。
我們能從每一個角色身上看到那種“拋掉一點自己”,又“獲得更多自己”的成長。流川楓終于從單打獨斗到學會了傳球,櫻木花道從一開始只想灌籃耍帥到學會了投籃,宮城良田克服了身高、哥哥和不擅長投籃的心理障礙,赤木剛憲必須直面自己既渴望又恐懼冠軍的心態(tài),三井壽曾被籃球拯救、如今也想要拯救這一場比賽。
這是屬于少年的成長和遺憾美學。他們必須要學會一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即便這過程必須要拋棄些什么、割舍些什么、為許多東西而痛苦,但他們也必須經歷這一切。因為沒有任何真諦,是能夠跨過“自己去經歷這一切”來獲得的。
大概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故事的結尾,井上雄彥才告訴了我們澤北榮治在神廟祈福時候許下的那個愿望——“請給我必需的經驗”。這樣的經驗的獲得,需要經歷殘酷的敗北。某種程度上說,神靈真的應允了他,因為失敗的經驗,是一位球員寶貴的財富,他沒有別的途徑可以獲得它,即便他最不想要的就是失敗。
所以,湘北只要打敗山王就夠了。接下來的全國大賽,必定是“輸”。因為真正熱血的少年時代,絕不可能只有“贏”。湘北五虎將,也該去感受屬于他們的那些“必需的經驗”。
年少時的我們,或許并不能完全理解“打敗山王但沒有奪冠”的結局。但遺憾的熱血,遠比圓滿的熱血更為動人。這大概是只有當我們不再少年時,才能讀懂的、熱血最深處包裹著的那層酸楚。
明知前路如何,卻仍要走上那條路。少年的選擇,從來不會權衡,這便是身為成年人的我們所無法拒絕的那份熱血。它寫著青春的名字,在這個青春的體育館里,看起來仿佛只有籃球,而我們只有在看過世界之后,才能讀懂,里面其實放下了整個宇宙。
2022年,在神奈川的電影院看灌籃高手??措娪巴局辛鞯难蹨I大概有一半是,“啊,我終于走到了這里”,的感覺。
最后十幾秒,電影院全場寂靜無聲,沒有音樂,沒有臺詞,只有畫面快速閃回,直到最后一個球落網,兩位大冤家史無前例擊掌,音樂響起……電影的魅力就在于此。
《灌籃高手》里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一句是安西教練說的“現(xiàn)在放棄的話,比賽就提前結束了”,一句是井上雄彥在畫完《十日后》說的“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這兩句話陪我走過了很多年,一句在迷茫時用來加油打氣,一句在失敗的時候安慰自己。 30年過去了,故事里的少年仍是少年,而我已經成為了他們眼里的歐巴桑。Time waits for no one...
人是活幾個瞬間的
我們宮城真有男德,他視角下的彩子:美爆了;他視角中的晴子:土肥圓
我最光輝的時刻,就是現(xiàn)在了!
這畫風也太塑料磨皮了,把井上雄彥厲害的排線全都省了,糙漢子體育生秒變美膚小鮮肉,球員就像業(yè)余時間都在做醫(yī)美一樣,難怪宮崎駿要堅持手繪風,還有,晴子的原畫是伊藤潤二嗎
前后排的中年男人跟我一起爆哭!這是最好的湘北呀!
人在神奈川,影廳幾乎滿座,今年少說看了幾十部院線電影了,這一部是體驗最好的。我不知道為什么湘北vs山王這樣一場知道結局的比賽能展現(xiàn)的這么好,宮城完完全全的主角,整個片子的節(jié)奏感,腳本,人物運動的張力,音樂都是頂級的。畫風完全還原了井上后期的寫實感。宮城良田和哥哥的劇情,和三井的恩怨,櫻木最后絕殺之后和流川楓的擊掌,包括“我最光輝的時刻,就是現(xiàn)在”的名場面,眼睛的水龍頭就沒擰上過。但是前后左右全在擦眼淚擤鼻涕,我也放開了。最高!
雖然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但還是被一點點帶出了回憶,好一陣感動。尤其開場那個OP,從草圖到漫畫到動畫,就是一點點成真的感覺,太帥了!其實各方面各角色基本都照顧到了,有熱血,有感動,也有很搞笑的地方。而且,能看出井上雄彥相比當初也更成長,想得事情也更多了。最終,這不光是找回憶,這是灌籃高手電影版!
原來在你們的世界里才過了4個月
在影院里淚水完全止不住
山王戰(zhàn),以宮城為主線交代身世背景,很凄慘。3轉2真的特別別扭,雖然給了比賽大全景,說是參考真人打球,但反而不如漫畫分格的動作流暢。也沒有了以前的BGM,流川楓戲份很少,最后出現(xiàn)在美國的居然是宮城和澤北,其他和漫畫差別不大。即便這樣,還是感動得淚流滿面啊??。
不是“劇場版”,而是“電影”!
十幾歲模糊的臉 九十年代的夏風 什么也不會帶走
流川楓,全片唯一一個擁有下睫毛的男人。
井上雄彥真的要感謝情懷粉,整這種高燃比賽穿插苦情回憶的手法。。我真的不理解,看得人不上不下的,回憶方面的話煽情吧又沒煽到心底里,還不如主要煽情刻苦訓練方面,次要煽情家庭慘劇。比賽是真的賊精彩!有一些進球的表現(xiàn)力比名場面擊掌要好一百倍,還有就是把流川楓要去美國的戲份改成宮城去美國,井上你真的不覺得離譜嗎?165日本選手去美國打職業(yè)賽??
全國大賽從高三等到三高
看到開篇流暢的畫面,我都想好給10分了,但是真的剪的太碎了。我很喜歡宮城良田,我也不反感說良田做主角,看之前甚至很看好良田的視角,因為良田確實是隊里最像普通人的,而且沒有太多說過良田的背景。但是,故事開始之后,真的不行,良田的這個故事,要么一筆帶過,要么需要更多的筆墨,現(xiàn)在不咸不淡,很不舒服,而且這樣的穿插,導致比賽很不流暢,我更多的共情是來自比賽的,每當我就要情感上來,熱淚盈眶的時候,回憶來了,我情緒也斷了。而且,以櫻木為主角,所以才會有結尾時的熱淚盈眶,現(xiàn)在換了主角,就,,,,情感真的上不來。單把良田的背景故事拿出來,或者單把和山王的最后一戰(zhàn)拿出來,都是很精彩流暢的故事,但是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不那么可以了。
好!想!大!聲!說!愛!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