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關于愛情
知道原著作者Paulo Coelho是一個偶然,之后發(fā)現這個巴西老頭在推特上說的話總是很有哲理。在學校圖書館找到了被放在角落里的作品,其實那書是按照一定規(guī)律排放的,只是恰好是最后一排了。訂了英文作品集到家,12本并不包括最新作品,倒是有這個電影的原著。
看電影之前并沒有看過原著,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把原著拿在手里,翻看了幾頁。
She picked up the four packs of sleeping pills from her beside table.Instead of crushing them and mixing them with water,she decided to taken them one by one,because there is always a gap between intention and action,and she wanted to feel free to turn back halfway.With each pill swallowed,however,she felt more convinced:After five minutes the packs wew empty.
電影開始很忠于原著,后面便是只看電影了。
原著描述著壓抑,電影演繹著壓抑。故事的開始就被暗淡的光澤籠著。說不出是什么樣的感覺,只是覺得Veronika真的會死去吧,但是又不希望如此。
那個瘋人院,看上去和Veronika格格不入。因為太久的壓抑,長期的情緒低落而選擇自殺,似乎只需要看個心理醫(yī)生吧,和精神病應當扯不上什么關系。既來之則安之,故事,總歸還要繼續(xù)的。
瘋人院里面有各式各樣的人,Edward看上去也不像是個有精神病的人,同樣的,只是看心理醫(yī)生就會好了吧。他一出現,就讓人覺得男主就是這個人了,之前我還懷疑過是不是那個醫(yī)生。
見到V的第一面之后,E就已經開始改變了。一見鐘情也許可以用在這里。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是反思社會和人性,同時贊揚愛情的。表面上愛情使兩個人逃離瘋人院開始正常人的生活,這也是世俗所不容許的。
看過一故事,一個女孩說:活到25歲然后死去。我才20歲,25歲大概也算人生中最好的年華吧。17歲左右讀到這句話的時候,非常的不理解。那個時候生活很單調,很簡單。就算是面臨著升學也沒有太多的壓力,就算是分班也沒有什么人員變動的實驗班氣氛還很融洽??墒呛髞?,面臨著挫敗,離開是一種解脫的念頭曾經圍繞著我。18的暑假,發(fā)了瘋一樣的熬夜。最后,終究還是沒有行動的勇氣。對于這個世界,多少還是留戀,所以,至今我無法理解自殺者的心態(tài)。25歲,我依然還會選擇活下去,那個時候我自己選擇的夢想還沒有實現。
關于愛情,我沒發(fā)言權,除去那場沒有結果的,我沒有經歷過多少。更多的時候,我只是一個看客,看朋友們的分分合合,每次我抱怨他們瞎折騰的時候總會招來意味深長的鄙夷。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這句話越來越真實了。說實話,在電影的進行當中,我甚至都沒有明白他們什么時候有了感情,什么時候確定了對方于自己的愛情。等到讀完原著,再回來看的時候希望能了然。
我不否認這是一個愛情片,也不否認即使結局出乎意料的圓滿,但是總歸是一個壓抑的故事。即便在逃離瘋人院后的日子是歡快的,結局時候險些以為Veronika會這么睡過去,天空也總是灰蒙蒙的,少了那抹明亮的色彩。
即使知道自己將不久離開人世,因著所謂的愛情,Veronika最終還是選擇和Edward站在一起。
也許,這就是愛情。沒有經歷,我終究不會懂得。
2 ) 尋找靈魂的現代人
這片看過后開始覺得有些不能理解,從昨天到今天,經過一天的發(fā)酵醞釀后,加上看了一些別人的影評,加上我自己的一些關于“抑郁”的感悟,剛巧又碰上我最近在看的書《逃避自由》,我突然覺得書中描寫的狀態(tài)跟電影描述的狀態(tài)很符合,雖然個人的語言不是很能表達得好,但這些都促使我寫一篇心得體會,首先上一段《逃避自由》中摘抄的文字:
“一旦賦予個人以安全的始發(fā)紐帶被切斷,一旦個人面對著與自己完全分離,自成一體的外在世界,他就面臨兩種抉擇,因為他必須克服難以忍受的無能為力和孤獨狀態(tài)。道路之一是沿‘積極自由’前進;他能夠自發(fā)地在愛與勞動中與世界相連,能夠在真正表達自己的情感,感覺與思想中與世界相連;他又能成為一個與人,自然,自己相連的一個人,且用不著放棄個人自我的獨立與完整。另一條道路是退縮,放棄自由,試圖通過消弭個人自我與社會之間的鴻溝的方式來克服孤獨。這個第二條道路永遠不會再把他與世界融為一體,永遠也達不到他作為‘個人’出現之前的那種狀態(tài),事實是,一旦分離,便不能再返回。這是一種擺脫難以忍受之境地的逃避,如果這種境地繼續(xù)下去,生活將不可能了。因此,像逃避任何一種恐懼一樣,這種逃避便具有強迫特征。它多少還帶有完全放棄個體性及自我完整的特征。所以,它并非一個解決辦法,不能帶來幸福與積極自由。原則上講,它是一種見諸于所有精神病癥現象中的一種解決方式。它緩解了無法忍受的焦慮,避免了恐懼,使生活成為可能。但它并未解決根本問題,所謂的生活常常只是些機械的強迫活動?!?br>
我想維羅妮卡代表了大部分生活在機械的強迫活動中的現代人,由于長年累月不得不被迫“適應”,完全喪失了個體性,完全沒有了“自發(fā)的內心”,這樣,一個人當然得不到由衷的幸福感。如此,潛意識自然要采取措施,于是她的自殺不過是潛意識以這種方式在喚醒她自己,提醒并警告她注意,讓她看到并照顧自己的真我。
維羅妮卡代表了這樣的一個“乖孩子”群體,因為兒時的過度聽話,導致沒有自我,一切都生活在父母的安排,良好的生活道德規(guī)范下,這一切是她自己心甘情愿的嗎?不是,這一切是“被強迫的”,于是,抑郁出來了,反抗出來了,在治療過程中,“鋼琴”是她的一個解藥,死而復生的兒時夢想激活了她的內心,才讓她從要命的壓抑自我,適應規(guī)范的模式中解脫出來,“不乖”才是拯救內心的良藥,不是按別人的要求和社會的標準去生活,而是按自己內心的要求去生活才是解藥,才是獲得真正幸福的途徑,才是成為“自己”。
再摘抄一段,“大多數心理學家想當然地認可他們自己所在社會的結果,認為那些與社會不合拍的人就是沒有價值的不健康者。另一方面,與社會合拍者則被認為更有價值,更合乎人類的價值尺度。如果我們區(qū)分常態(tài)與精神病癥兩個概念,就會得出如下結論:一個所謂能適應社會的正常人遠不如一個所謂人類價值角度意義上的精神病癥患者健康。前者很好地適應社會,其代價是放棄自我,以便成為別人期望的樣子。所有真正的個體性與自發(fā)性可能都喪失了。相反,精神病癥患者則可以被視為在爭奪自我的戰(zhàn)斗中不準備徹底投降的人??梢钥隙?,他挽救個人自我的企圖并未成功,他并未良好有效地表達自我,相反,卻借精神病癥狀和遁入幻想生活尋求拯救。不過,從人類的價值角度看,他要比那些完全喪失了個體性的常人更健全些?!?br>
我想,抑郁也許只會發(fā)生在有夢想,有思想深度的人身上吧。
總之,電影就是反應了人類的這一矛盾,如果要適應社會,就必須委屈壓抑自己,如果你硬要追逐自己的夢想,保留自我,有點難度,只有自愿淪為精神病,你從中二選一吧,估計大部分人都無法冒淪為神經病者的風險,所以生活得勉強,痛苦又焦慮。最好是選擇第三條路,既適應社會,又不喪失個體性,也就是維羅妮卡恢復后能夠欣賞日出的這種狀態(tài),從消極自由到獲得積極自由。
3 ) desire saves the world
抑郁狀態(tài)表現之一就是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對一切不抱希望。Veronika說,她會遇到一個溫柔的男人,婚后第一年they will make love a lot of times,然后第二年第三年less and less,到徹底沒有激情時就會有一個孩子。之后按揭還貸,自己漸漸成為工作狂,老公有了一個情人爭吵,老公有了第二個情人假裝不知道... 這段話深得我心,因為我也是這么想象我的未來的??吹竭@里我對此片抱著極大地興趣,看它如何解決這個同樣困擾我的問題。
自殺得救后的Veronika被告知由于疾病她沒有多少日子可以活了。在精神病院里她認識了Edward,一個因為經歷車禍喪失女友變得無法與外界溝通的年輕男人。也許是有別世俗世界特別純凈的眼神吧,Edward吸引了Veronika,經歷了鋼琴房事件后,V和E相愛了。
是兩人之間的desire讓V對于人生有了新的動力,她不想死了。想生或者想死有時候僅僅因為一個男人而改變了。可是這個男人難道不會成為一開始V所想象的那個溫柔的男人嗎?一時的passion和true love要用時間才能辨別吧。而true love是一種責任意志的產物。
故事結束在兩人fall in love,那么之后呢?婚后會怎樣呢?就像是仙德瑞拉總是以兩人快樂的生活下去作為happy ending。
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一個白馬王子,而是讓自己成為公主,讓遇到的男人變成白馬王子。Veronika如果僅僅因為遇到一個男人才能感覺到生的快樂,將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外界上,那么這種快樂轉瞬即逝。生活的美好不是因為它本身是美好的,而是我們在殘酷的現實世界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就像是在空白的紙上憑自己的力量畫出美麗的圖畫。對生活對世界的desire,讓我們進化更好的人。
4 ) 阿美寮情結
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上初中的時候或許都讀過《挪威森林》,大部分的人把它當黃書看了,而我在之后的日子陸陸續(xù)續(xù)看了村上的所有書,但后來的哪一本都不及這第一本的沖擊來的鮮明,死在車里的木月,紫菜卷黃瓜,渡邊的放逐之旅,當然還有阿美寮。
寫阿美寮的那一大段,每一次讀都讓我有種忘卻時空的錯覺,對于那個年齡的我來說,這簡直就是烏托邦一樣的存在。
片子我看了不止一次,每次都在前面就半途而廢了,女主“好萊塢女星”氣場太強了,確實很讓人出戲,但是今天平靜了心情看完了整部片子,可以說,片子并沒那么落于俗套,療養(yǎng)院的描寫甚至還原了一部分我心目中的阿美寮。
而對于導致veronika決定去死的具體原因,導演選擇避而不究,也是明智的,細細的說既說不清有沒法讓所有人產生共鳴,人在最低谷時想找人傾訴卻不知從何說起,這才是最可憐的。于是整部片子,都采用了一種回避的方式,大概是處于如此美輪美奐的環(huán)境,再要死要活就太煞風景了,想看直白的,薇諾娜10年前就給我們演過了。所以這部片子絕對是標題黨,它闡述出來的東西是樂觀甚至小清新的。
想讓觀者心生愉悅,光是世外桃源般的療養(yǎng)院還不夠,所以veronika住院之后緊接著ed就出現了,此男不能不用美來形容,這就是為什么這次我把整部片子看完了。。。他一出現大概所有人都看到結局了,不過導演最后還峰回路轉了一下倒是讓人挺意料之外,因為前面醫(yī)生說veronika時日不多,可能所有人都猜到他在騙人,那么結局若是veronika就此一睡不醒,倒也別有一種味道,只是很全片基調完全不符,大概我看完心情也不會這么舒暢,所以她醒了,happy ending。
片子大部分功夫都下在了veronika和ed身上,連醫(yī)生和老大姐的筆墨都明顯不夠,這更能看出導演的傾向,人們喜歡關注賞心悅目的情感,即便是在這個和現實世界脫節(jié)的地方,在療養(yǎng)院就能大動干戈一場總好過回到現實世界后那些唯美的半露不露的鏡頭。我在想要是換成歐洲,這一段會被他們怎么拍,至少一定是真刀真槍的上= =
最后表白一下我非常愛這部片子的原聲,搭配的恰到好處,最受不了無人聲無配樂的文藝片。
5 ) 你看過春晚小品《心病》么?
一
原村長趙大寶改行心理醫(yī)生,“話療“范偉,告訴他一個謊言,最后讓范偉戰(zhàn)勝了心病。
我曾經滿懷希望,本片不要和春晚小品《心病》情節(jié)重合。但先后中兩次提示Dr. Blake的”非常規(guī)療法“已經透露了最后的包袱。
一個假死的謊言戰(zhàn)勝了Veronica死亡的決心。
?QUE LáSTIMA!
二
全片”囚禁感“突出,是唯一比較到位的地方。相比之下《禁閉島》有著廣闊的空間,供迪卡普里奧”神游“。
而本片的”囚禁感 “可以切實感受得到,如同饑餓、苦行一般。
三
mp4那個翻譯組為本片起名為”鳳凰涅槃“。Veronica和鳳凰一詞的通感十分強烈。把握得十分到位。
而豆瓣這個”維羅妮卡決定去死“就算了吧。
其實,就”Veronica“而言,本片還未開始,就已經兩生花了。
四
其實我看過美版咒怨、The Air I Breathe、Suburban Girl,對女主很有期待的。但結果不太如意。
自慰無疑是亮點(那段我也是在公車上看的囧)。
懷疑本片有刪節(jié)。
6 ) 維羅妮卡的重生
應該是兩年前的樣子,窩在陰冷的宿舍看完了原著,這是我看的保羅的第一本書,之后保羅的書就變成了我的大愛
情節(jié)其實也不復雜,維羅妮卡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女人,厭倦了被安排的生活,突然有一天自殺了,之后她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在那里她意識到只有面對自己她才能從這無邊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個人理解),當她學會面對真實的自己時,她從精神病院逃了出來
人實在是種很復雜的東西,自己創(chuàng)造所謂的規(guī)則,最后又被規(guī)則所累
其實這世界并沒有什么絕對的事情,大部分事情也是有兩面性的。就像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一樣,其實精神病人也是因為承受不住太多的壓力才變瘋的,當壓力過大超過心理底線,變成異于常人的精神病人其實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就像木條承受不住壓力斷裂,當然人比木條是強多了
在這個功利的現代社會,金錢和權力成了人們生命的重點,最重要的心和情感卻被忽略了
記不太清故事的最后結局是什么了,但大意是他們都選擇了自己想選擇的
再說一句:電影沒原著好看,畢竟保羅的書里有許多的心理和細節(jié)描寫,而那些才是他作品的亮點,這些都是不可能通過電影表達出來的
立意不錯 那個絕癥的時候應該欠處理 一下就猜出來醫(yī)生在說謊 看到一半不想看下去了 被音樂和攝影吸引了 真的不錯 自閉癥很帥
女主好看挺像Avril可你是為毛要突然把自己扒光然後自慰吖!真是呆久被同化了麼!所以這在講愛的力量咩?然後Veronika就等著如之前自己"期待"的那樣過日子吧連會死是假的都猜到了沒懸念,抨擊雜誌的點也沒怎麼用上啊!只是為體現帥帥Lupin的責任感麼0 0歌不錯
典型額欲揚先抑 看在女導演的份上 原諒你瘋癲旺盛的表達欲和感染欲~ 男友的眼神和腮紅加分~ 其它么 人呀,還是爭一個主動權的問題咩?自己不要命 和老天要自己命 事實結局能差多少捏? 然而應對時候的態(tài)度到底還是會差好多~ SO, 讓我們要了自己的小命吧~ 哪怕只是陪瘋子去看看日出
艾薇兒的抑郁癥被盧平教授治好了
奇跡,呵呵,也許活下去只要一個理由她能活下去不是奇跡,而是她遇到了愛,她想要的愛
Suicide is legal, helping someone to die is not.
前半段女主一直清新脫俗傲視蒼生,寧死也不愿嫁人生孩子隨大流。后半段立馬性情大變拖著漢子為了真愛飛越瘋人院... 大嬸你自殺用的難道不是安眠藥是春藥嗎?.. 其實影片一開始女豬翹著蘭花指把藥丸一粒粒放喉嚨口就顯示出她已經矯情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吞一粒都要仰下脖子,只有綠茶婊才會這么吃藥.
根據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暢銷小說《韋羅妮卡決定去死》改編的美國文藝片,探討生與死及生命的意義。梅麗莎·里奧原來很多產呢,只是以前沒注意而已,呵呵~~
這片子誤導了多少人啊。Veronika如果僅僅因為遇到一個男人才能感覺到生的快樂,將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外界上,那么這種快樂轉瞬即逝。生活的美好不是因為它本身是美好的,而是我們在殘酷的現實世界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
去死吧爛片
哎這個改編又美式又正能量,從情緒來說完全是另一個故事了。Jonathan Tucker那個小卷毛好可愛,可是看他其他照片就又不好看了。。。還有,是不是只有我最在乎書里的“斯洛文尼亞在哪里”呢?
2010.09.26 @ HomeVeronika彈鋼琴那段好美OST整體應該不錯 影片本身到是沒有給我太大驚喜 開篇還不錯“marry him, get sick of each other, have kids... he had an affair.. etc"
她為什么治愈了他?他又為什么治愈了她?就因為兩人都關在了同一只籠子里面?no,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籠子。只有走出籠子才能相互遇見。
影片發(fā)展,便可猜到這個美好的騙局,喜歡電影優(yōu)美的節(jié)奏感,喜歡純真的眼神,喜歡因為年輕而蓬勃的感情,最喜歡他問她,你覺得感覺如何,她明媚的笑著,我覺得可以得到永生。影片倉促而美好的結束,心里很舒服,一部干干凈凈的電影。
感動了 還是個愛情故事 誰有有權愛。。。
在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是瘋子,要是每個人都實現了夢想得到了自己,那這個世界就不再有趣了,也許這個失望,追逐發(fā)現實現的過程才是生命的意義。
我討厭你那張爛桌子,我討厭你那條丑陋的領帶,我討厭你那雙滑稽的襪子,我討厭被鎖在這個地方的所有人。我討厭我父母傾囊所有把我困在這個動物園。我討厭辦公室里那群自以為錢能抬高身價的蠢貨。我最討厭的是那群地鐵里的行尸走肉,因為他們已忘記自己所有的夢想,或是忘記他們壓根從未追逐過的夢想!
又是精神病院故事。我們等死的吸血鬼獵人巴菲。我們的失語自閉狂唐納利兄弟。靈異少女為黑幫少年彈鋼琴,然后差點發(fā)生很情欲的事情,沒關系,床戲留到最后了。簡直全美劇演員陣容。當然還有電影連續(xù)劇HP的Lupin化身眼鏡男醫(yī)生。演員表演時有亮點,但整體劇情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
''我討厭你...我討厭辦公室里那群自以為錢能抬高自己身價的蠢貨 我最討厭的是那群在地鐵里的行尸走肉 因為他們已忘記自己所有的夢想 或是忘記他們壓根從未追逐過夢想!'' Edward于那夜駐足雨中傾聽到得 想必是他的天使跳舞時的身影/3星半
最初以為她只是一部教化性質的文藝片。想不到整個劇情那么豐滿,跌宕起伏。從故事開始維羅妮卡看透世事的決絕,直到進入療養(yǎng)院的彷徨,到最后她得到那份終于遲來但是永恒的愛,觀眾的心跟著一起起伏,最后幾分鐘真是飆淚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