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送它四個字。
只想送它四個字——邯鄲學步。
別人的沒學來,自己原來怎么走的都忘了。
想做中國的好萊塢大片?想做中國的經典二戰(zhàn)片?可惜,那錢白花了。
2 ) [轉帖] 跛腳的大片
我本來對《太行山上》這樣的片子是不太感興趣的,因為意識形態(tài)的味道太濃,基本上偏離了電影固有的軌道,還有一個原因,作為一種中國獨有的類型片,類似的電影看一部就夠了,因為全部都大同小異。不過經不起路過影院的幾張大海報的誘惑,幾經猶豫還是進去看了,看完后出來,無所謂失望也無所謂不失望,基本和我的預測一樣,一句話,就那么回事。
買票的時候我注意了一下放映時間,一天放兩場,都在五樓的一個廳,時間是早上十點半一場,下午三點半一場——夠少的,這個影院大約有二十個左右的放映廳。我看的是下午場,很冷清,加上我約有不到十個人,由此我基本上也算理解了影院的安排。應該說影院的宣傳還是比較到位的,有海報,還有片花,還隨票贈送飲料,看《七劍》和《史密斯夫婦》都沒這待遇。票十五元一張,估計電影院提前計算虧本了。
言歸正傳,還是說電影吧。這個電影拍得相當一般。
人物塑造——沒有,朱德還是那個老總,八路還是那些八路,國軍還是那些國軍,鬼子還是那些鬼子,都是老一套,都是在中國電影里展現了很多年的現成東西。唯一的微調,可能是表現了國軍抗戰(zhàn)的一面,不過早在八六年就有《血戰(zhàn)臺兒莊》了。
故事情節(jié)——沒有,還是老一套,流水帳,敵人來,我軍打,敵人兇,我軍狠,唯一的微調,可能是更多地表現了我軍的犧牲,還有,鬼子也不那么愚蠢了。
特技——飛機飛來飛去,炸藥炸來炸去,人跑來跑去,刀砍來砍去。說實話,戰(zhàn)爭場面單調而血腥,而且更強調血腥的一面,在這方面比好萊塢做得要更加徹底,但卻只是一味地表現血腥,根本缺乏意境,導演對戰(zhàn)爭理解的誤區(qū)在戰(zhàn)爭場面上表現得非常明顯,缺乏必要的含蓄,根本不理解真正的戰(zhàn)爭與電影上的戰(zhàn)爭的差異,根本不懂得用電影語言來表現戰(zhàn)爭。
不說意識形態(tài)問題了。就事論事,假的東西太多,朱德完全是一個高大全的形象,其實在《大決戰(zhàn)》及一系列的主旋律影片里,對領袖人物的表現就已經沒有了這種庸俗的完美主義,在這一點上,這個電影退步十分明顯。除朱德外我軍的其他人物蒼白無力,根本不成其為人物,僅僅是一些符號。日軍方面更是乏善可陳,而且借日軍將領之口說什么“太行山是中國的脊梁”,“得太行者得天下”,顯得十分滑稽。倒是國軍的幾個人物有些出彩的地方,比如朱懷冰,雖然很明顯是一個被丑化的角色,但表演上還是有些特點的。至于郝夢齡,出來太短,根本還來不及形成性格。衛(wèi)立煌完全是個擺設,沒有任何的特點,和八路談判的時候,居然說“我知道我方是毫無道理的?!笨赡軉??一個國軍上將和八路軍談判,一上來先承認自己毫無道理,假得太沒有邏輯性了吧?他是來談判的還是來認錯的?
這個電影對于主旋律電影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退步,戰(zhàn)爭場面的處理上遠遠不及《大決戰(zhàn)》,盡管十年前沒有現在的電腦特技,但《大決戰(zhàn)》單就戰(zhàn)爭場面來說,幾乎是無懈可擊的,而就人物塑造來說,上百個形象,從領袖到士兵,無不栩栩如生,令人過目難忘,對國民黨的將領的表現十分到位。更早一些,《血戰(zhàn)臺兒莊》,雖然那時候沒有巨大資金的投入,但整個電影拍得氣勢磅礴,同樣是抗戰(zhàn)題材,《血戰(zhàn)臺兒莊》對戰(zhàn)爭的處理就比《太行山上》含蓄得多,細節(jié)也豐富得多。比如孫連仲把銀元發(fā)到敢死隊手上,敢死隊員面面相覷,一個隊員說“長官,我們命都不要了,要大洋干什么。”說完,默默地走向前線。還有當臺兒莊危機到來的時候,電影沒有直接表現日軍的兇狠和戰(zhàn)事的殘酷,而是表現了師長池峰城為了表明自己決死抵抗的決心,命令炸掉河上唯一的浮橋以斷絕撤退之路。最后的尸山血海,是用相對靜態(tài)的一個長鏡頭來展示的,而不是直接地表現血腥的屠殺過程,而一個日軍軍官撿起一個死去的日軍士兵緊握在手里的妻子的照片沉思不語,也從反面體現了戰(zhàn)爭的非理性。尤其令人難忘的,是一個國軍老兵在戰(zhàn)斗間隙用樹葉吹響《繡荷包》,悠揚的音樂伴隨著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其意象的反差有非常強的震撼效果。
而《太行山上》呢?細節(jié)粗糙,情節(jié)簡陋,只是滿足于用特技和人海戰(zhàn)術來追求視覺效果,中間出來不過三分鐘左右的梁家輝,更是莫名其妙,無頭無尾,這個過程也假得可以,在和日軍肉博的時候,居然通信員好整以暇地來報告上級的命令,旁邊兩三米處就在拼刺刀,梁家輝居然和通信員幾問幾答還感慨一番。另外說一句,梁家輝的出現實在是大敗筆,完全是武俠電影的套路,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根本無關,多此一舉。
看完的感覺,用韋小寶的話說,叫這個電影“敗筆太多,勝筆幾乎沒有”,不但遠不如《大決戰(zhàn)》和《血戰(zhàn)臺兒莊》,也不如幾年前的《七七事變》,甚至也不如同類題材的《浴血太行》,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導向我可以理解,但導演實在沒有明白地體會抗戰(zhàn)這段歷史,也不懂該如何將這段歷史用電影語言加以描述,我只能說,可惜了這個好題材。中國要真正用文化的語言來緬懷抗戰(zhàn),還需假以時日。
這個電影如果說真是大片,那也是一個跛腳的大片,不看也罷。
3 ) 居然吹捧鬼子的暴力美
太行山上電影有些地方拍日本軍國主義暴力美,感覺好惡心!那個日本鬼子軍官死前還叫什么東方,叫你妹東方!不明白這樣拍有什么意義!為了捧日軍,還拍日軍隨便發(fā)幾炮就滅了一支國軍軍隊,導演是不是有??!什么東西!中國人的氣量自信要靠這種病態(tài)的捧日軍嗎?這樣的話,抗日神劇的丑化日軍方面都顯得比太行山上更有志氣了!
4 )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我是看不懂片子的音效以及燈光,也不懂那些專業(yè)的電影理論??傊艺J真的看了這部片子,它一度讓我熱血沸騰,讓我有想為祖國而戰(zhàn)的沖動。我仔細看了很多微小的鏡頭,就覺得導演無不例外的告訴著人們,革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不是偉大的英雄一個人在作戰(zhàn),它是革命者每個人的義務與追求。
鏡頭一:115路軍隊與坂垣軍隊抗衡時,當一個共產黨被日本人刺殺時,從刺槍穿過身體的鏡頭到下一個鏡頭他堅毅的臉,然后他決心用最后一股力量與日本人同歸于盡。對于一個共產黨來說,他的死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是否能讓對手也有所損傷,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目標與最終的目的,他們要讓日本人離開自己的土地,不能讓他們再繼續(xù)迫害自己的兄弟姐妹。戰(zhàn)場上,硝煙彌漫,戰(zhàn)士們還喊著沖啊。
鏡頭二:林彪團隊打敗坂垣軍隊時,戰(zhàn)士們回到隊營,站好軍姿,林彪在上面講話,此時并沒有覺得林彪講話時有多么偉岸與英姿,反而是鏡頭略過戰(zhàn)士們的臉龐,有的沾滿血跡,有的纏著紗布,那堅毅而剛強的臉龐,更讓人覺得戰(zhàn)爭是多么令人痛心。這些留下的戰(zhàn)士是可以繼續(xù),但那些死去的卻要長眠,但戰(zhàn)士是愿意為祖國而死的,因為他們不是為自己而活,是為了國家,是為了兄弟姐妹以及自己的家人。
鏡頭三:為了找到日本俘虜,共產黨派人找活口,并帶人去為其包扎。剛找到一個殘余的活口,正在為他包扎的霎那,日本人拿起刺刀將其刺死。她的帽子掉了下來,飄逸的長發(fā)令我震驚,原來是個女孩子。是的,性別是上帝賜予的,但并不代表女孩子就不能為祖國盡一份力。女孩子也是可以上戰(zhàn)場的,也是可以在祖國需要的時候獻出生命的。
歷史的名冊總是記錄偉人的名字。但是,沒有一場斗爭是革命領導者一個人完成的,每一場戰(zhàn)爭,都是無數條生命做好為祖國獻身的勇氣而換來的。真的不是他一個人在戰(zhàn)斗。
5 ) 很好看
影片集中反映了八年抗戰(zhàn)中的幾次重大戰(zhàn)役,從平型關戰(zhàn)役、陽明堡戰(zhàn)役到擊斃日酋阿部規(guī)秀中將的黃土嶺戰(zhàn)役,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戰(zhàn)爭的情景,演員們以精湛的演技刻畫了一個個優(yōu)秀的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其中震撼我的并不僅僅是戰(zhàn)場上的號角齊鳴的壯麗場景,更是共產黨人那種勇于面對,堅忍不拔的精神。平型關戰(zhàn)役中,在兵力單薄、裝備較差的惡劣環(huán)境下,八路軍將士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斗志,一舉擊敗了日軍精銳板垣師團,將平型關十里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墳場,鑄就了歷史上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熱情擁戴,以此從正面歌頌了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確,表現了八路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6 ) 太行山上電影有些地方拍日本軍國主義暴力美,感覺好惡心!
太行山上電影有些地方拍日本軍國主義暴力美,感覺好惡心!那個日本鬼子軍官死前還叫什么東方,叫你妹東方!不明白這樣拍有什么意義!為了捧日軍,還拍日軍隨便發(fā)幾炮就滅了一支國軍軍隊,導演是不是有?。∈裁礀|西!中國人的氣量自信要靠這種病態(tài)的捧日軍嗎?這樣的話,抗日神劇的丑化日軍方面都顯得比太行山上更有志氣了!
少見的一部以朱老總為主角的電影。給4星的原因是這里面的國軍人物基本是正面和中性的。郝夢齡的犧牲還是挺讓人感動的。
相比以前的戰(zhàn)爭題材電影,有不小的進步,但離國外的戰(zhàn)爭片還有一段距離。總體上能真實反映出我黨八路軍的戰(zhàn)斗史,同時也沒有掩蓋蔣軍的貢獻。
記得第一次看這個電影的時候覺得拍得還不錯,那時候還在看《亮劍》。過了幾年回頭重看,不過爾爾,政治味道太濃了。
實在太散。場面多少還是有點,鏡頭拍的太不給力了
別的沒什么可說的了,其實一些環(huán)節(jié)還可以,非常傻但熱血,CG也有進步,但是不能一點軍事常識沒有吧?整片最牛逼的地方是民團化身古希臘方陣,標槍雨殺敵,這個還是挺帶感的
不要對國產主旋律影片這么苛刻! 開篇鏡頭有航拍,大氣,很贊。 平型關戰(zhàn)役的氣氛渲染得不錯,整片的畫面、道具、音樂、表演等都感覺不錯,戰(zhàn)爭拍得有局部細節(jié),也有全局,有指揮者也有刺刀搏殺,只是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 迫擊炮狙殺日軍高官一幕不錯。
挺感人的。港臺演員演得挺別扭
電影季活動上看的。自己對歷史政治不敏感,只看懂了大概的主線,將領們一談論戰(zhàn)術細節(jié)我就開小差,不過還是努力認真的看完了。好難得看一場愛國主義的戰(zhàn)爭電影。有人說梁家輝一出來就成了武俠片,我笑了。這種片子不好做,需要太多專業(yè)背景知識,演員的投入一不小心就被說假。章翻譯有點意思。
在電影頻道看的。語言種類還蠻多的嗎?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后,華北危急。國共合作的背景下,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在總司令朱德(王伍福 飾)率領下東渡黃河奔赴前線抗戰(zhàn)。山西實權人物閻錫山面對“國、共、日”三股力量頗為頭疼,提出“守土抗日”口號,在民族大義的影響下,于形式上支持八路軍抗日。朱德籌劃于日軍進犯山西的必經險地平型關
找了幾個港臺演員來演主旋律電影
片子感覺出來了,尤其朱老總站崗念詩那段兒:佇馬太行側,十月雪飛白。戰(zhàn)士仍衣單,夜夜殺倭賊。 說實話,這首詩的意境,遠超大雪滿刀弓。就是情節(jié)過于散亂了點兒
唉,這個演林彪的呀。。。
非常好的電影,我喜歡的第一部主旋律電影,看了三四遍吧~名將之花阿部規(guī)秀凋落太行山,我以前最喜歡這個段子。
……一部抗戰(zhàn)片里突然出現了梁家輝和劉德凱……其驚悚程度可想而知……里面把中國偉大的抗日軍民刻畫得像超人一樣……
講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 挺進抗日前線 開辟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重溫了這段震驚中外的戰(zhàn)斗歷史 在那段歷史過程中 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們拋頭顱 撒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一切的抗戰(zhàn)精神 八路軍和太行兒女同仇敵愾 浴血奮戰(zhàn) 譜寫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光輝篇章
高三的時候學校為了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看的。還有那個諾言:再靜不下心來,就去太行山上葬了自己?。。。。‖F在也是?。?!
在主旋律中算是拍得不錯的,但是很多細節(jié)仍值商榷。首先朱老總形象過于外放,話太多,留白不夠,顯得單薄不夠豐滿。其次線索紛雜,節(jié)奏跳躍,前后銜接比較散。再次炸點顯示八路軍炮火太兇,雖然為了視覺效果做取舍可以理解,但是與史實相去較大,其實打阿部規(guī)秀才用了4發(fā)炮彈,反而掩蓋了八路有多狡猾
劉德凱演得真不怎么樣
對主旋律太苛刻了吧 現在社會的杠精果然在直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