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美元預(yù)算,爛番茄100%好評(26個評分)。以后別再拿沒錢沒閑被審查當做拍不出好片的借口了。
影片關(guān)注在美國的華裔非法移民,可能跟主創(chuàng)之一的臺灣人鄒時擎有關(guān)。這是她跟西恩·貝克的首次合作;但在兩人的眾多作品中,她似乎只在本片參與了編導(dǎo)(其他主要是擔任制作人)??磥硭麄兺ㄟ^磨合,找到了最佳的分工模式。
本片風(fēng)格與西恩·貝克的其他電影相似,都是通過記錄普通人尤其是弱勢群體的生活,來喚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和對人物動機的思考。片中鏡頭不厭其煩的跟著男主一次次到曼哈頓的不同角落送外賣,事無巨細的展示美式中餐館廚房的運作模式(超搶鏡的老板娘真的就是該餐館的老板娘),卻并無意深入探討這些人為什么要出國。是什么讓他們寧愿欠下債務(wù),拋妻棄子,冒著風(fēng)險,背井離鄉(xiāng)?這樣的選擇是否正確或有必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理由(片中有簡單對話涉及),你可以去腦補或評判,但影片所做的只是盡量真實的呈現(xiàn)(有點“道格瑪95”的感覺)。你可能一度覺得有些拖沓重復(fù)?那就對了,因為男主的那一天,甚至每一天,就是這樣平淡無奇周而復(fù)始的度過的。導(dǎo)演正是想讓我們跟著男主一起經(jīng)歷這一天,一起感受為達成150刀小費的目標的焦慮和艱辛,一起冒雨在紐約繁忙的街道騎車穿行,一起去跟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打交道。訂餐的人中有奚落的、有傲慢的、有自顧不暇的、也有溫暖的。其實我覺得這一部分蠻有趣的,因為我們可以遇到很多人,窺見他們對待比自己更底層的人的態(tài)度,然后引以為戒或捫心自問。下次,請對外賣員/快遞員好一點。
原文作者:ByJennifer M. Wood,編譯:孟浪
原文發(fā)表于2009年11月18日《MovieMaker》官方網(wǎng)站
原文鏈接://www.moviemaker.com/shih-ching-tsou-sean-baker-take-out-20091112/
2004年,電影制作人肖恩·貝克(Sean Baker)和鄒時擎(Shih-Ching Tsou)自掏腰包制作了電影《外賣》(Take - Out),預(yù)算為3000美元。
在納什維爾電影節(jié)上,這部電影大獲成功,并最終贏得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影片兩個獎項。在數(shù)字格式普及之前,5萬美元的電影預(yù)算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對于獨立電影來說也是如此,實際上3000美元還不夠付伙食費的。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名在曼哈頓上西區(qū)做快遞員的非法中國移民的故事。影片發(fā)行DVD后,由基諾娛樂公司(Kino Entertainment)贊助,《MovieMaker》雜志主持了一場會談,讓肖恩·貝克和鄒時擎相互采訪,讓我們了解到,他們是如何用這么少的錢做這么多事情的。
肖恩·貝克:《MovieMaker》雜志讓我們討論一下我們是如何用3000美元拍出一部故事片的。
鄒時擎:怎么做?我們是怎么做到的?因為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
肖恩·貝克:天?。?/p>
鄒時擎:不,我是說我們省了很多錢,因為我們沒有雇用工作人員。沒有攝影師和剪輯師。我們用數(shù)碼攝影機拍攝電影,然后自己做剪輯。我們做了所有的事情,包括中文和英文的字幕。那時我們身兼數(shù)職。
肖恩·貝克:身兼數(shù)職是制作低成本電影最重要的能力。我建議人們盡可能多地了解電影制作的技術(shù)方面,就像他們學(xué)習(xí)寫作和導(dǎo)演技巧一樣。我個人討厭拍攝,但由于預(yù)算限制,我不得不同時拍攝《外賣》和《百老匯王子》。
鄒時擎:所以,基本上來說,你必須有能力并且愿意做任何事情,而且要有好朋友的支持。
肖恩·貝克:讓我們來談?wù)勚谱鳌锻赓u》的歷史。
鄒時擎:當時,我們住在一家中國餐館的樓上,我去找送餐員,他們給我講了一些故事。肖恩和我一直想拍一部不同的紐約電影,這是大多數(shù)人很難看到的紐約的一面,也是在主流電影中經(jīng)常被忽視的一面。我們寫好劇本后就開始找合適的拍攝場地,后來在102大街和阿姆斯特丹大街之間找到了一家餐館。老板馮林非??犊?,TA讓我們在餐廳里免費拍攝。如果我們要租賃那個地方或者建一個布景,就得花上幾千美元。因此,一個免費和集中的拍攝場地可以節(jié)省最大頭的預(yù)算。
肖恩·貝克: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人們應(yīng)該得到報酬,我們也希望能給他們報酬。但如果你在制作這類電影,你基本上是在要求每個人免費工作。我們必須找到那些對電影制作充滿激情的人,他們愿意為了藝術(shù)而不是金錢工作。其中主要演員獲得了延期付款合同,這將有望在某一天為他們帶來報酬。然而,這部電影仍然處于虧損狀態(tài)。雖然這部電影在票房上賺了錢,并且與基諾娛樂公司簽訂了DVD協(xié)議,但在我們看到任何錢之前,廣告費用仍必須先支付給分銷商。這可能需要數(shù)年時間。
這就是重點,你必須免費找到盡可能多的東西。你必須找到免費場地,免費演員和工作人員,并盡可能多地借用設(shè)備。但你還是得花些錢。為了讓影片在斯蘭丹斯電影節(jié)(Slamdance Film Festival)首映,我們總共花了3000美元。我們現(xiàn)在將進行分析,并解釋這些錢都花到了哪里。從朋友那里租的索尼DSR-PD150數(shù)碼攝像機花了400美元,我們本來打算花3000美元買一臺機器,拍完影片以后在ebay上賣掉,但我們甚至沒有錢提前購買。我們當時破產(chǎn)了,幾乎付不起房租。
鄒時擎:如果我們有多余的3000美元,我們會這么做的。我們會買下設(shè)備,避免租用設(shè)備。我們拍《百老匯王子》時就是這么做的。那部電影,我是買了一臺攝像機,拍完后就賣掉了,所以這就像免費租賃。我賣掉那臺設(shè)備只損失了200美元。不過,我們在拍《外賣》時租用的PD150,朋友慷慨地只要了我們400美元,就讓我們使用一個月。
肖恩·貝克:這是非??犊?,很難找到這樣的交易。所以在業(yè)內(nèi)擁有朋友是無價的。
鄒時擎:沒錯。也給了演員一些錢。我們給每個“收貨”的演員5美元。我們完成了50次送貨,所以大約是250美元。唯一提前拿到片酬的演員是飾演店主的李大姐,因為她不是專業(yè)演員。雖然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被表演迷住了,但當時我們找到她的時候她還不懂表演。我們占用了她很多私人時間,還請她做電影顧問。她成了我們的“事實核查員”。我們付給她大約500美元。
肖恩·貝克:然后剩下的錢花在了MiniDV 磁帶、音響設(shè)備的租賃(也從朋友那里打折)、地鐵、食物、汽車租賃、汽油和給餐廳員工的禮物上。我們已經(jīng)有了剪輯設(shè)備——Final Cut Pro和一臺Mac電腦——所以我們沒有把它計入預(yù)算。然后我們用DVCam磁帶制作了影片母帶。我們買了一打這樣的磁帶,然后將成片導(dǎo)錄進去。這就是我們在斯蘭丹斯電影節(jié)首映禮上展示成片的方式。一年前,就在公映前,我們在一家叫Next Millennium的公司對整部電影進行了色彩校正和重新灌錄。
肖恩·貝克:那家公司位于曼哈頓市中心,我們的好朋友非??犊?,在后期制作上給了我們很大的優(yōu)惠?!锻赓u》最終在Avid上進行了色彩校正,并準備好在影院上映。你看,這些其實都是人情。不過我不認為在第一部和第二部電影之后還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我覺得如果你剛開始,這是一個可以效仿的模式,因為在第一部和第二部電影之后,你已經(jīng)用盡了所有的幫助。
鄒時擎:另一件我們沒有花錢的事情是照明。我們盡量在自然燈光下拍攝,這是電影風(fēng)格的一部分。我們唯一一次加強照明是在餐廳的后面,也就是丁明放錢的地方。我們在那個區(qū)域放了額外的熒光燈。
肖恩·貝克:我們在電影中使用的音樂也是免費得到的。電影中有兩首歌,一首是我們在Myspace上找到的嘻哈歌曲,另一首是我的一個朋友創(chuàng)作并演唱的R&B歌曲。這首嘻哈歌曲甚至被用在了預(yù)告片中。不管怎樣,還是讓我們總結(jié)一下這次談話。
鄒時擎:所以結(jié)論是,為了制作一部低成本的電影,首先你必須對你的項目充滿熱情。其次,你必須擁有不止一套技能,才能身兼數(shù)職。我們和主演Charles Jang一起做了所有的事情。服裝設(shè)計、音效、拍攝、剪輯、海報設(shè)計、網(wǎng)頁設(shè)計,應(yīng)有盡有。三是耐心。我們花了漫長的6年時間才讓這部電影走到今天——5年后上映,6年后發(fā)行DVD。但如果我們不堅持下去,我們就不會找到Cavu影業(yè),這家公司發(fā)行了這部電影。而且要是堅持不下來,它也不會被提名獨立精神獎(Film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也不會被一個非常有聲望的廠牌基諾娛樂公司選中?,F(xiàn)在它給了我們一些錢可以再拍一部電影。
肖恩·貝克:沒錯。你必須相信你的項目,而且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這個電影讓我想起了以前在美國的生活,當然,我不是非法移民的。
當年我初到洛杉磯第一天,學(xué)校約了輛Uber來接我,司機是個華人,可能是學(xué)校以為我英語不好所以避免在機場找不到人接機而安排的,司機大哥口口聲聲說中國人要幫中國人,轉(zhuǎn)頭告訴我Uber也要付小費,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20美金被騙,操。大學(xué)畢業(yè)后回國前想起過去的四年,也算是混得不錯,有太多難忘的回憶,不知不覺已經(jīng)把洛杉磯當成家了。
其實美國有沒有這么好呢?如果你英語過關(guān),家里不窮,又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guān)系的話,的確是個好地方。但放棄自己的國家非法移民過去是否值得?我不認為。本片中的大多數(shù)華人連基本的英文都不會說,又是非法移民,干的都是些底層工作,一天到晚忙成狗,為了賺些美金,在洋人的地盤抬不起頭,妞都玩不到,何必呢?何況還是在紐約這種地方,送外賣總不可能給華爾街之子們吧?無非就是跑跑皇后區(qū),布魯克林,布萊頓海灘(俄羅斯烏克蘭人的地盤)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讓我去跑幾天我也難保能活著出來,畢竟紐約的種族歧視還是很嚴重的,尤其是電影里那個年代。就好像電影里丁明說的,有時候?qū)幙勺约簺]去過美國,和家人在一起多好,移什么民?我同意他的說法,我愿意呆在美國一輩子,前提是我的家人也在那里。而我回國也是因為想家,
電影方面,24小時內(nèi)發(fā)生的故事,拍得非常寫,搞得我好像眼睜睜看著一個老哥送了一天的外賣一樣。我不知道紐約的中餐/外賣是否這么火,反正在洛杉磯的時候感覺中國餐館挺冷清的,而且貴,也不好吃,不過很久不吃了還有點想念那種味道。如果有一兩場外賣戲能著重拍一下也許會更有意思,但可能就沒這么真實了。在陪著丁明送了一天的外賣后,我真是希望他能順利籌到錢,然而編劇不可能這么寫,之后發(fā)生的事讓我也崩潰了,絕望了。幸好片中的華人是真的幫華人的,否則我會氣死。
很喜歡片中老板娘的角色,很真實,會和顧客不耐煩地聊上幾句天。我平時去中國餐廳也會跟老板娘聊幾句,畢竟是熟客,可惜前不久聽說她的餐館關(guān)門了,變成了素食館,操。丁明的幾個朋友也很真實,我有幸在一個中國餐館的食堂里拍過一場戲,認識了店里的老板和廚師,很樸素的人,無非也就抽抽煙打打牌,唯一的愛好了。
最讓我出戲的是男主角的國語,在其他人的襯托下太明顯了,不是中國人,但他演得也挺像了。
我是從《待綻薔薇》開始關(guān)注西恩·貝克的,再到《橘色》,再到《弗羅里達樂園》,他真的很能發(fā)掘社會邊緣人物的有趣一面。我不愁吃穿,生活無憂無慮,但我的性格其實很邊緣,所以我很能理解這群社會邊緣人。我至今都有一個理想,就是做一個在24小時便利店里做夜間收銀員,我覺得這很酷,因為我很喜歡《超市夜未眠》這部電影。可如今支付寶當?shù)?,收銀員這個職業(yè)的樂趣也沒了,操。
希望西恩·貝克多拍佳作。
肖恩·貝克跟薩弗迪的早期作品有太多相似之處,就拿《外賣》和《被搶劫的樂趣》來看,不約而同選擇了紐約的邊緣人題材,同樣采用了紀錄片風(fēng)格的手持攝影,極近距離地刻畫出邊緣人群在紐約這個大城市里生存的故事。然而,相比起薩弗迪在《被搶劫的樂趣》里流露出驚艷的作者風(fēng)格,貝克在這部近乎紀錄片的作品里尚未形成較為鮮明的導(dǎo)演風(fēng)格來。
最矚目的莫過于導(dǎo)演遵循法國布萊松導(dǎo)演的極簡主義美學(xué),將鏡頭聚焦在人物的手部,突出其動作的意義(炒菜、打包、點鈔票)。而劇中反復(fù)呈現(xiàn)枯燥乏味的送外賣過程則充分體現(xiàn)了“真實電影”( Cinema Verite )的精華,不加修飾的描繪令觀眾真切地感受到這位外賣員艱難度過的一天,我們甚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而著跟隨這位外賣員完整度過了一天。導(dǎo)演在打造劇本時似乎小心翼翼地避免了過多戲劇化的情節(jié),這種淡化情節(jié)的手法跟影片的紀實風(fēng)格相當契合。但是結(jié)尾部分處理有點泄氣,忽然間又落入到好萊塢那種轉(zhuǎn)折和大團圓模式里,遺憾地沒能形成統(tǒng)一的風(fēng)格。
然而,作為當年初出茅廬的新手來說,貝克的這部作品很讓我深受觸動,他對底層人物的關(guān)注摒棄了獵奇的眼光。在保持客觀中立的鏡頭下,這群小人物表現(xiàn)出極其頑強樂天的生命力,幽默的收銀大姐,熱心助人的廚工和剛愎自用的男主人公,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如此鮮明。也許是我職業(yè)的緣故,不時地跟劇中這類人群有過接觸。我一直無法想象出他們在大洋彼岸的真實生活,還經(jīng)常懷揣惡意的心理。非常感謝導(dǎo)演讓我終于可以真正了解到這個群體的真實面貌,也漸漸消除了我之前對他們的偏見。我想這應(yīng)該也是影片的社會意義所在。
Take out 真實,但是演員的中國話實在是 導(dǎo)演一貫的拍攝手法,和蘇州河很像,比蘇州河更加無拘無束,比橘色更加有代入感,故事是一個中國移民的故事,外賣小哥,我看的時候很同情他,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說話方式特別的讓我觸動,我不知道,我覺得本片唯一的敗筆就是對于演員的把握,和橘色一樣,影片還是沒有突出演員的戲劇成分,一切感覺都特別的自然,特別的普通,眾多訂餐者的面容里,只記得一個女孩,黑黑的,毛毛的辮子,還有一個進屋拿歐元的男人,這中間其實可以更加有意思些,但是對于主演的沉悶和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應(yīng)該是所有外國人對與中國人的一種共同的看法,它想去表現(xiàn)得是移民,邊緣人式,但是片中的對比,也就是邊緣的沖突點并不是特別的明顯,本片比較好的鏡頭,也就是剛開頭的高利貸追債,我獲得了些靈感,因為真實,大眾心目中無法接受的人士有了一個固定的認識,所以我們可以去拍攝些真實的東西來告訴大眾,你們的固有認識是錯誤的,比如說,一個討債的也有可能根本不會那么兇,也許不是畫筆滿身,但其實一部片子看下來,并沒有什么驚艷的鏡頭,太過普通,
你說它真實吧,韓國人學(xué)臺灣腔,你說它假吧,每個顧客都好像跟我說話
我被三個黑鬼搶劫過 fuck it nigga
【2.5】從被討債人吵醒,到夜晚迎來希望時遭遇搶劫,丁明的“一天”無時無刻不在凹非法移民打工仔的悲催造型。肖恩·貝克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具可信度的角色,卻用攝影機反復(fù)消費他的困境和他背后的群體畫像。在紀錄片里,攝影機對丁明的功利性關(guān)照,會被攝影機客觀的被動抵消,而在這部偽裝成紀錄片的故事片里,攝影機對被攝的貪婪索取,只會加倍地令人生厭。
Starting from scratch overnight takes a long time.
大家的淚水都滴落在雨水里
Dogma95式的記錄形式,毫無現(xiàn)代主流電影的電影感卻反而擁有了極度粗糲、raw、偷拍街拍感的電影感,十分貼切一個偷渡者一天在餐館送外賣的故事;沒經(jīng)歷過這類群體的生活是不可能感受到他們的無力、窮於忙碌、絕望、灰暗、潮濕難受、痛癢、無尊嚴、被歧視。Ming必須在晚上湊齊800塊,帶著這份無奈疲憊的心情挨家挨戶遞餐收錢,毫無表情,蟑螂般的精神狀態(tài),小孩子跑出走廊無動於衷,樓道裡響起音樂排練聲拒之耳外,狗出門毫無內(nèi)心波瀾;觀眾得以在一旁“偷看”(觀察)他的一舉一動,看著他窮於過著潮濕地面上的蟑螂般的一天,看著收餐的一幅幅新面孔,然後相忘於江湖;無奈卻無可奈何。電梯裡ming被劫的場面無疑把影片絕望困窘的氛圍推到了頂點,尤其是他剛剛還在店裡身處真空般(導(dǎo)演在這裡的消音設(shè)計太棒了)看著老婆孩子的照片。
送外賣這片就真的是送外賣。。。最后。。。白干
No.99 鏡頭就在紐約中下階層的各種人種間晃來晃去,讓人瞭解到一個和傳統(tǒng)電影裏面的紐約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想起一個朋友的兒子在紐約學(xué)中文,租的一間屋子的上鋪,2k刀每月。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么要找個韓國人來演?
看到一位網(wǎng)友的短評是“送外賣,收錢,下雨,送外賣,收錢,下雨,送外賣,收錢,下雨,送外賣,收錢,下雨,送外賣”,然后他打了兩星。這位網(wǎng)友沒有感知到的是,在雨中走進走出奔走敲門送外賣的瑣碎之中,有著許多溫情許多無可奈何和悲涼。肖恩貝克一直用自己的鏡頭關(guān)注著這些邊緣群體。
在電梯里那一幕覺得是早晚要發(fā)生的
熱鍋上的螞蟻?不!是在污水橫流的陰溝里覓食的蟑螂??!
#Cannes2021 紋理清晰的截面,機械的騎車往返勾連出了餐廳、街道、室內(nèi)的紋路層次。失焦、搖晃、變焦,騎行的速率??深A(yù)測的情節(jié)走向同樣是肌理的一部分,是生態(tài)內(nèi)的、必然要發(fā)生的。
1.觀看一部電影有時就像是認識一個人是一種緣分;2.看了讓我有丁點失望的《紅色火箭》之后,終于看了這部在豆瓣同是7.0分的《外賣》,個人觀感反而超乎預(yù)期值,不過還是達不到當初看《橘色》《待綻薔薇》《佛羅里達樂園》的驚喜感覺:3000元美金超低成本預(yù)算,粗糙寫實的手持攝影,中間各種送外賣的過程感覺就像是在看紀錄片,男主角相貌接地氣但表演欠佳,首尾的劇情轉(zhuǎn)折略顯刻意,結(jié)尾收得有些倉促,…… ★★★☆
3/低成本取巧的影像畫面質(zhì)量不高,看的眼睛疼。拋開令中國觀眾感到違和的普通話,演員的人設(shè)立的挺好。一小時半的時長總歸有幾個鏡頭令人感動,我最喜歡居然是主角嘔吐的剪影..整片對學(xué)習(xí)低成本拍攝很有幫助,拍就完了
中間送外賣的過程太過冗長,最后結(jié)尾太過倉促,丁明始終沒有學(xué)會說thank u和微笑。PS:主角的普通話水平太差,完全不像才去美國的人。
全片幾乎國語,肖恩·貝克處女作,和一個臺灣女人聯(lián)合編導(dǎo),這女的后來成了他長期合作伙伴。本片也是部“體驗流”作品:男主被人催賬,于是他作為外賣員要在一天時間內(nèi)盡量多送外賣來籌錢,整部電影的內(nèi)容就在他不停的送外賣和后廚同事的尬聊之間來回穿插,這種電影的結(jié)尾無非兩種可能,要么達成目標,觀眾也松口氣,要么來個虐心的失敗。肖恩在這里比較調(diào)皮,最后幾分鐘玩了個反轉(zhuǎn)。作為一部“體驗流”電影,本片也是充斥著無聊瑣碎的日常情景,這種電影我一向比較反感,無聊是人類的日常,我們看作品是看天才的閃光,或過人的膽識(本片成本僅3000美元,也談不上冒險)。而且男主傻到會借高利貸,他全程也板個臉,看上去是個死硬且遲鈍的角色,誰會關(guān)心這種人的命運走向???男主選錯了,本片也就不成立了。后廚那些尬聊戲是真的尬聊,啥信息和趣味都無
日常中插入糟糕突兀的轉(zhuǎn)折,中間其實還不錯,可開頭結(jié)尾兩段虛假的惡讓最后的“車到山前必有路”顯得完全不可信。
2004年的中國勞工在美國送外賣還高利貸,2022年的中國底層在大街上送外賣還房貸車貸,過得還不如前者,真是諷刺
終于知道肖恩貝克為什么拍片不賺錢了,終于知道肖恩貝克為什么這么牛逼了,第一部作品比后面的粗糙多了雖然一直挺粗糙的,但是這部反映的問題更直接,肖恩貝克每部作品都是一次美國底層人民的真實寫照,每部作品關(guān)注點都不同中國人,同性戀,妓女,變性人,女優(yōu),真的太牛逼了,心目中的獨立電影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