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心態(tài)把握得好生動如身邊日常所見所經(jīng)。最難不是從未有過也無從失去,而是曾經(jīng)擁有,如今卻已失去。而我最怕等老了,沒有盼望,沒有熱情,枯等日出日落,只留下空蕩蕩的心和穿行于瑣屑生活間的身影。但生活的些微酸澀中又有從人和人間的體諒和陪伴中產(chǎn)生的無限慰藉。借用多田便利屋里的話“縱然失去的東西無法完全回來,縱然得到的瞬間一切就已成為記憶,但幸福是會重生的,她會改變模樣,悄然來到尋求她的人們的身邊。
片子里有好多吃飯的鏡頭:一葷一素,母子倆一句沒一句的吃;一個菜冷了熱下,孤老太晚上接著吃;病老太耍賴用住院引小輩關(guān)心,撒嬌要燕窩粥吃;熱鬧繁多的下午茶,更襯出孤老太懼怕無人送終的惶恐.影片有十來天,都是日,夜,日,夜作為規(guī)律,放棄所有浮夸語言,放棄一切煽情情節(jié),用最簡單的手法講述最普通的生活.不知不覺到影片尾聲時,還意猶未盡.......
請把以下內(nèi)容粘帖進帖子
直達電梯:
第1頁: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981231/?start=0 第2頁: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981231/?start=100#last by Douban Helper
今天寫博客的任務(wù)有好幾個。裝逼偶得是最后一個。首先我要品評一下《天水圍的日與夜》這部電影。作為裝逼學(xué)員,我就算早在金像獎前就看過兩遍,也還是要在金像獎之后評,好像其實我是因為金像獎才知道這部電影但又想裝學(xué)術(shù)寫點山寨影評的那些傻逼似的。現(xiàn)我嘗試著繼續(xù)裝逼:
我覺得《天》這部電影應(yīng)該要住在香港天水圍帶才能看得全面(例如本人)
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我看一遍哭,24小時內(nèi)再看一遍還哭的電影。套用一句裝逼句式就是:那一刻,偶內(nèi)牛滿面!
好裝逼?。「愕梦叶紱]心情評論了!
天水圍主要是一些屋村,但也有一個叫“嘉湖山莊”較“高尚”的小區(qū),里面住的人當(dāng)然就有錢些。電影里貴姐的有錢佬弟弟整天說叫她們?nèi)ァ翱锖印蓖?,其實幾乎說白了就是映射“嘉湖山莊”的,因為“嘉湖山莊”的小區(qū)都是叫什么“樂湖居”“麗湖居”之類的,雖然沒有一個叫“匡湖居”,但住天水圍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電影里,貴姐和張家安從壽宴回家的路上,經(jīng)過一個巴士總站,有很多K車。有很多K車是可以從輕鐵免費直駁到香港市區(qū)的。輕鐵也是天水圍一帶的特色,香港只有那一帶有輕鐵,只是電影在有限的時間里,只能展現(xiàn)幾秒鐘輕鐵的鏡頭。看這部電影,我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就是電影里的事情就發(fā)生在我的周圍,盡管我不是住屋村,是住麗湖居,x湖居之一。
除了認為必須住在天水圍才能看出味道來之外,我還認為必須熟悉家庭,關(guān)心家事的人,才會看出味來。媽媽是怎樣的,兒子是怎樣的,買菜、做菜是怎樣的,鄰里人情又是怎樣的。這些東西,在理想主義的導(dǎo)演操作下,竟那么無懈可擊地真實。就這一點,已經(jīng)把我的情緒提到哭的邊緣。
從電影的開頭,作為家庭支柱的貴姐早早起床去超市上班,上完班順便買菜,大袋小袋地回到家,張家安從沙發(fā)上出來,直接就進廚房,也沒幫姐姐拎東西——一個不太懂事又非常自然的兒子,同樣為人兒子的我,感覺真實。短短幾分鐘,這個家就定義好了——無非一個支柱,一個希望。一個努力的支柱,一個還需等待的希望。
獲得最佳女配角的陳麗云扮演的阿婆,開頭給她的鏡頭,就充滿了門道。我覺得我一個男生,如果不是從小陪媽媽和婆婆上市場買菜,是不會被這幾個平凡無奇的鏡頭打動的。我婆婆喜歡一個人住,因此她大部分時間是跟電影里的阿婆一樣的“獨居老人”。一個老人,一頓飯一個人吃,能做多少菜?“買十蚊牛肉”,跟青菜炒在一塊兒作午飯,吃剩的晚飯的時候再熱一下就行了。炒菜細節(jié)也沒有問題——先炒肉后炒菜。
我之所以要復(fù)述這些細節(jié),是因為在我來說,開頭的這些鏡頭很有說服力,令人認同。如果在這些生活常識中犯下錯誤(現(xiàn)在的青春少女基本上不清楚),又怎么能作為一個“反映生活”的電影而讓人信服呢?反而會讓人覺得裝平淡,裝逼。整部電影,就是首先讓任何人都無法指責(zé)其“裝逼”的基礎(chǔ)上,才有進一步切實打動人的可能??傊?,這些鏡頭表明,這部電影是“懂事”的,真誠的,誠實的,professional的。
這部電影,有兩個人物,是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的。一個是張家安,阿婆是其中一個。一開頭,阿婆是陰郁的,冷漠的。面對貴姐的友善她也是點到即止,不理不睬。但到了后面,明顯不是這樣。這一轉(zhuǎn)變,是從貴姐叫張家安幫阿婆搬電視開始。張家安幫阿婆搬了電視,還幫她換了燈泡。阿婆心暖,第二天從柜子里拿出一包靚冬菇送給了貴姐。
其實,在搬電視之前,貴姐就已經(jīng)幫阿婆“搭便車”買油。阿婆作為獨居老人,目前超市里流行的“家庭裝”家用品對她來說都是一種困擾。她身邊沒有什么朋友,多虧素昧萍生的貴姐主動同她搭車,才買到折扣價的油,貴姐還不要阿婆錢。獨居老人的孤獨的心能不暖嗎?家里沒有獨居老人的話,也許只會覺得這是貴姐的一個舉手之勞罷了,對背后的情意是體會不到的。
同時我認為,只有關(guān)心家事的人,才知道什么叫靚冬菇,才知道識貨的媽媽們送“靚冬菇”給人家的情意一點也不比你送“黃金搭當(dāng)”差。如果你沒有一個能干、精明又勤勞的媽媽,那你也就不知道冬菇有什么好——你的媽媽不懂煲湯,或者不懂買冬菇,買的都是爛冬菇回來煲湯。你看,貴姐用阿婆送的冬菇做了菜,平時沒什么臉色給媽媽看的張家安顯得特別滋味,你看貴姐多滿足!如果平時不關(guān)心家事,不陪媽媽買東西,你是不會知道冬菇有什么特別,只會覺得那些干貨店都又臭又悶,逃都來不及逃,除只會在吃飯的時候享受冬菇之外。殊不知就為了你吃冬菇的那個滋味的樣子,做媽媽的覺得跑干貨點比跑Fashion店更有樂趣。你要慶幸你有一個跑干貨店的土媽媽而不是一個逛中環(huán)的時尚媽媽!懂不?
另一個發(fā)生微妙變化的就是張家安。不過我覺得他也可以說沒變化,因為他本來是從小聽話的孩子。是貴姐自己的行為給他做了榜樣。媽媽是怎樣做人的,他都看在眼里。根本不用說話的。我就覺得好像是在講我。我媽雖然整天口口聲聲地在口頭上對我灌輸精英主義,但她根本就是勞動人民出身,平時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對勞動人民的尊重。因此我現(xiàn)在在環(huán)衛(wèi)工人、超市工作等面前無論如何都沒辦法產(chǎn)生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能用他們所熟悉的市民語氣,談他們所在乎的雞毛蒜皮。只要你關(guān)心生活,你就懂得正是這些讓你無比鄙視你媽媽的雞毛蒜皮,支撐起了你這個大學(xué)生。也許在打飯阿姨的斤斤計較背后,也有一個像你一樣的大學(xué)生呢!
貴姐要幫阿婆搬電腦,一個電話,不用理由,就把兒子叫下來。叫他搬,就搬。叫他換電燈泡,就換。不要看他“踢一踢動一動”,乖的兒子才會這樣的。如果是皮的孩子,你使喚得了他?這些助人為樂的事情,我媽平時從來不會在他的“精英主義”說教中包含,但她真遇到的時候又總是叫我做這種事情,讓我相信,“精英主義”其實是假的,幫老人拿東西修電腦才是真的。讀大學(xué)之后,洪伯伯整天叫我?guī)退措娔X,我媽經(jīng)常說“自己有兒子,叫人家兒子幫你搞電腦,神經(jīng)病!”這些話對我一點影響都沒有,因為我媽也經(jīng)常幫那些“自己有女兒”的人做女兒做的事情,那又怎么說呢?貴姐老公死了,她沒家婆。阿婆女婿改娶了,她沒“新抱”。貴姐自己媽媽住院,她遲遲不去探,反倒關(guān)心阿婆,陪阿婆去荃灣看孫子,難道能說“自己有‘新抱’,叫人家女兒陪你看孫子,有?。 眴??!這些事,張家安都看在了眼里。張家安是個乖兒子,阿婆看在眼里,心里也會疼愛,因為他自己的孫子可望不可及。兩個破碎家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全都隱藏在默默的行動中。不懂事的觀眾,能看出來么?!我是一個對裝逼行為鄙視到簡直以調(diào)侃裝逼為樂的人。除了裝逼之外,如果說還有什么理由給老人讓座,扶老人過馬路,幫老人修電腦的話,那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了。這是我媽用她的行為教我的。
張家安說“D冬菇好正!”貴姐后來就又夾了一塊到他碗里。安仔只是無意地喃喃了一句“唔該”,貴姐就甜蜜地停了好幾秒。你們都注意到了嗎?你們也明白貴姐為什么停了幾秒嗎?有哪個導(dǎo)演能這樣拍?這樣拍,多少觀眾能看出來?如果整個電影除了這些小細節(jié)之外,沒有任何大肆煽情之處,指望誰看了有好評?因為現(xiàn)在的觀眾都很膚淺很幼稚。
電影里有一段是在殯儀館。我也去過,我去送別我的阿姨,我媽的妹妹,我婆婆的小女兒。去完殯儀館,我們親戚們也是出去吃飯的,這頓飯是叫“解穢酒”,說是出入過死人的地方,吃頓飯去除不好的東西。
有很多女生不喜歡“師奶”,例如羅璇。這是我為什么這么討厭她的原因。因為她明明不是不了解師奶,卻仍然討厭。電影里面,阿婆和貴姐關(guān)系親密了,在一起買雞蛋的時候,阿婆說:“喂,你上次先買咗著哦!咁快又買?”其實,在師奶之間,如果大家不是很熟的話,是很忌諱問這種事情的,否則顯得很三八,或者顯得有敵意。其潛臺詞就是:“你理人地咁多做咩啫?人地買多幾只蛋關(guān)你咩事啫?你咁八嘅?”如果連“系啊,我買多幾只蛋,炒咩都得啊嘛”這種秘笈都交流,說明這兩個師奶是很相熟的。阿婆從答應(yīng)個招呼都點到即止,到主動問人家這類問題,不是很大變化么?以前是孤獨老人,買十蚊牛肉都被人欺負不敢抗議?,F(xiàn)在有個“哎呀新抱”一起落街市,萬事都有商量,這難道不是幸福嗎?你們這些不懂師奶鄙視師奶的人,能體會到此刻阿婆的幸福咩?所以我迫不及待地和羅璇分手。她令人生厭!
張家安有一個比較敬愛的老師叫Miss Cheu(徐?),也許是他平時提得多,除了他的同學(xué)知道,他媽媽也知道。吃飯的時候,她媽媽裝作順便問下,看看兒子今天有沒有看到他想見到的人,又問“佢靚唔靚架?”我覺得這情形簡直跟我媽一模一樣。后來,安仔在超市碰到Miss徐了,安仔去挑蘋果,Miss徐問:“你鐘意食蘋果???”安仔說,是他阿嫲鐘意食。原來不是他自己喜歡吃才買,是阿嫲喜歡吃。Miss徐馬上面帶微笑幫安仔撕來一個保鮮袋!
最后我講講我看到電影的哪個地方哭。第一次,是阿婆打電話給她女婿的時候。之前阿婆在跟貴姐聊天的時候,已經(jīng)暗示了她不方便自己問候?qū)O子。我以為只是她老人家有點內(nèi)向罷了。晚上,她打起勇氣,正襟危坐,帶上老花鏡,翻開電話本。電話打通了,是“羅太”接電話,她說:“我系羅生以前嘅外母啊。”我的眼淚就迸出來了。這句簡明的、一笑而過的自我介紹,包含著老人多少綿長的愁悵??!放下電話之后,阿婆失落地坐在原處,我強烈地認為,她其實早已嘗受過很多次這樣電話后的失落了。我之所以至于要哭,是因為電影里阿婆打電話的那種慌張的禮貌,生怕打擾到人的語氣,同我婆婆打電話的口氣如出一轍??吹剿氖洌腿缈吹轿易约和馄诺氖湟粯有乃?。
第二個哭的地方,是阿婆去沙田看完孫子(其實看不見孫子,甚至想送給孫子的禮物都送不出去)之后,向陪她一起的貴姐悲憤地說:“我做鬼都會保佑安仔讀書叻,生生性性?!笔裁唇凶觥吧孕浴?,你們都知道嗎?以前我以為我知道,看了這電影里這么多角色的嘴臉,我才知道一點。什么是“不生性”,什么才是“生生性性”。
張家安是貴姐的兒子,住屋村的,不是那些整天去New York,住“匡湖居”的兒子。但大家都贊安仔“生性”。他舅舅也表明要供他出國。這雖然不過是他舅舅那種人所能想到的人生實惠,但也是出于真心。張家安是乖仔,放假在家不下樓,是有點不對。媽媽說他不下樓買報紙,他經(jīng)過樓下就真記得買份報紙。說他買報紙買貴了,沒紙巾送,他也沒說話,下次又真記得到OK店買有紙巾送的報紙。阿嫲喜歡吃蘋果他記得,中秋節(jié)要送月餅給阿爺阿嫲都記得。這么多記得,就是生性。我自問,我又記得多少事情呢?我雖然勉強算做“讀書叻”,但遠不屬于“生生性性”??催^電影,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電話回家,讓媽媽在這平凡的一天內(nèi)多發(fā)生一件事情,那就是“個仔夜晚打咗個電話番來”。
電影里幾乎每一分鐘對我來講都大有乾坤,意義非凡,我講都講不完。不過,基本上都是以上所說的類似事情。影片的最后,沒孫沒女兒的阿婆,跟沒丈夫沒岳母的師奶,還有一個生性聽話的兒子,在靜悄悄的家里過中秋,又香又厚的靚冬菇、差點忘了買的月餅、挑選成功、又甜又多汁的柚子,有紙巾和膠袋送的報紙,生性的兒子,孝順的“新抱”,真是比在外面的花花世界過節(jié)好幾千倍。
《天水圍》這部電影參加金馬獎,我原本并不看好。因為我覺得那些做評委的膚淺“精英”們是看不見以上這些東西的,但《天水圍》獲得這么多獎之后,我又衷心覺得是實至名歸,毫無懸念。
最后,知道這部戲的編劇是一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女生(呂筱華)之后,我沒辦法壓制心中對她的愛意……
這是當(dāng)初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看的電影,一部高中生不太愛看的電影類型。
盡管如此,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大家還是坐在教室里看下去了,一旦進入了電影故事里,就慢慢被娓娓道來的天水圍的故事所打動。
沒有高潮,沒有狗血,沒有斗爭,電影展現(xiàn)的是平凡人的日與夜,是香港老百姓的家與常,刻畫當(dāng)下香港最底層人民的人生百態(tài),社會矛盾。
我們需要這樣簡單的電影,這樣脫離瑪麗蘇少女意淫與英雄泛濫的電影,這樣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能有共鳴的電影
市井生活,寫實風(fēng)格。難得一見的香港電影類型。許鞍華的細膩。
很溫馨
安仔好乖好靚仔?。。ǜ杏X是gay
1、日復(fù)一日,平平淡淡,一餐兩菜,這就是生活。2、鮑起靜演得好好,難怪不得拿影后。3、梁進龍演的阿安好乖仔。4、善良的媽媽,善良的兒子。5、原來香港人過中秋節(jié)如此溫馨熱鬧。
《天水圍的日與夜》展現(xiàn)了主流港片之外的一抹清新, “瑣碎便是生活”闡述的克制又不失溫情,是近五年來最細膩動人的香港文藝電影。
看完以后我突然覺得我要嫁一個張家安那樣的人。。。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鮑起靜真是冇得頂…
日子一天天過,張家安亦從母親身上、幾件平常事中了解到生活的多面,舅舅們并沒在心理上疏遠他們母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他做好了若是會考成績不理想,便出來做事的準(zhǔn)備
一般般
像溪流一樣潤物細無聲
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進去這種文藝片了
6/10。敘事散漫實則暗中推動,阿婆開頭為何孤身一人又在等誰電話,為看望外孫和女兒早逝的事件留伏筆,兒子無所事事的樣子逐漸令觀眾改變其印象(深受老師喜歡,不打麻將不妒忌出國學(xué)習(xí)的親戚),母子討論便利店報紙開支、吃月餅(舅舅的關(guān)心)榴蓮(家人的分享)袖子(鄰里的陪伴),話語和生活場景還原準(zhǔn)確。
我一直在等待電影中的突變,覺得應(yīng)該會有類似貴姐一家和大家庭不和睦,又或者外婆暴病住院甚至死去這樣的轉(zhuǎn)折。可是電影至始至終都沒有這樣的情節(jié),看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真實的生活是很少有那樣的東西的,生活就是瑣碎的。
許鞍華喜歡拍小人物,拍的也出彩,生活的平淡與酸甜都有,但這部不好說列....溫情有許多
許鞍華邁向大師級別的作品
沉靜的美,默然的溫暖,無聲的感動。
講述倔強和孤獨的淡淡的片子。不過隱約在安身上有基督教教化的意思在,團契也還是有作用的,當(dāng)初總認為兩位老人會死,最后也沒事:相反當(dāng)年姐供弟讀書,現(xiàn)在兩個弟弟又反過來要供姐姐的小孩——哪怕只是表達一下客氣吧,最后畢竟中秋夜,影片在悲戚的淡淡中,最后又向上了。溫情的片子。
這樣平心靜氣的作品不多見。
09年看的時候,我活得像張家安;16年重看,我已經(jīng)活得像阿婆;愿多年后再重溫,我會活得像貴姐。
這是一杯微溫的白開水,浸潤著柔軟你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