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永不消失的電波》
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李俠同志的愛國革命精神,在革命的道路上如何能夠幫助到自己的隊伍,他一步步的深入敵方陣營,獲取有利的情報,但是不慎被敵人發(fā)現(xiàn)后被殘忍的殺害!在被殺害的時候發(fā)出了最后的一條電波 揭露了敵人見不得光的丑惡嘴臉!
我頓時明白了《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原因,電波不僅僅是用電臺發(fā)出的情報信息,還是主人公李俠同志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不會因為他的肉體消失而消失,相反,他卻激勵著身后千千萬萬的愛國人士!這種精神會被永遠傳承下去永不消逝?。?!
2 ) 出乎意料的偶像派
從同學那拷來很多電影,這部因為失誤分到了歐美一欄,心說名字好熟悉,一播放,“八一”搭配著激昂的音樂就出來了,基本上除了很小的時候看過地道戰(zhàn),就沒看過黑白片了。等著演員名單一出來,呵,竟然是孫道臨,這不是平凡的世界里的超級偶像派明星么,果然我這樣膚淺的人類,會因為顏而選擇看這電影。
我真是沒想到,50年代有制作如此精良的電影,劇情合理,演員的演技也如此專業(yè),就當時的物質(zhì)條件而言,我真的深深折服。我從沒抱著什么專業(yè)的眼光看電影,就當看故事。再膚淺點,我就是看臉,從這兩點出發(fā),這部,就是好片!
原以為我的審美是沒法體會當年的偶像派,沒想到,李俠同志出場不到兩分鐘,我就似乎回到那個癡迷孫道臨的年代,除了標致的長相外,更重要的是他身上富有正義感的性格內(nèi)涵,不討論政黨立場,一個人,可以堅持自己的信仰,并為之飽受折磨而毫不動搖,這不就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又開始熬雞湯了,不知道最近是吃了太多雞精還是怎樣,前方馬上要上綱上線了。
按常規(guī),我到此處是該升華一下,我們都應該有信仰有夢想之類,沒錯,就拿我想看臉這個信仰來說,美是一定要追求的,不論什么年代,哪怕畫質(zhì)不好,更別因為沒有色彩,就放棄欣賞一個偶像的機會啊……
3 ) 《永不消逝的電波》:另一種可能?
敘事上,正邪陣營的對立構成本部電影的基本沖突。李俠的每一次行動都會在日本人處產(chǎn)生效果,逼迫日本人作出反應,又在李俠處產(chǎn)生效果。1938、1942和1949年的三次情報對決就是遵循這個效果-反映的鏈條。在這個主要沖突的引領下,還穿插著李俠和妻子的感情變化、和戰(zhàn)友的遙相呼應等劇情線,使全劇敘事變得立體化,也使得《永不消逝的電波》擁有了一個模型很經(jīng)典,效果很理想的敘事體系。
鏡頭語言上,導演設計了一些巧妙的切換。例如:李俠受刑被灌水的畫面以流水做引子切換到日本人和柳尼娜倒酒的場景;李俠燒掉情報的火焰切換到日本人燒掉報紙的火焰。以上兩者是為主線正邪敘事服務的鏡頭切換,以電影的獨特語言傳達了文字所不能及的情感導向——將李俠的堅毅品質(zhì)與反動派燈紅酒綠的糜爛生活做對比,激化善惡的差距;同樣的一張報紙,對于李俠是情報輸送的戰(zhàn)果,而對日本人則是陰謀的敗露,火焰的切換,傳達了正義者勝利的喜悅與反動派失敗的滑稽可笑。不過,本部影片的鏡頭也有一些略顯幼稚之處,例如人物在從一個屋子進入到另一個屋子時在鏡頭中會出現(xiàn)墻板,顯得不像電影,而更像舞臺劇。
音效上,本部電影的音樂濃度很高,感覺比當代的好萊塢大片要高。音樂一向承擔者調(diào)動情感的作用,如此大篇幅的音樂運用,切合抗戰(zhàn)這一情緒激昂的電影主題。具體的音樂運用上,開篇李俠奔赴上海與結尾李俠犧牲都出現(xiàn)了《延安頌》的主題,光明的大調(diào)和大合唱的恢弘氣勢將觀眾情緒推向高潮;影片中段李俠工作順利時或男女主情感進展順利時,音樂是舒緩昂揚的大調(diào),李俠遇到停電或敵人來查戶口等危機時,音樂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汽車和摩托的刺耳轟鳴聲,使觀眾感到煩躁和恐懼。起到點題作用的、李俠打電報時的“永不消逝的電波”聲貫穿整部電影,成為李俠特殊的“主題曲”,與李俠徹夜聚精會神工作的畫面掛鉤,提升了整部電影的美感體驗,也使打電報的聲音成為中國諜戰(zhàn)片的一個經(jīng)典意象。姚葦評價李俠打電報聲“點劃清楚,像一股清流”,可見導演有意將電報聲作為李俠革命精神的象征,顯然,這個目的達到了。
演繹方面,本片有孫道臨和王心剛兩位藝術家坐鎮(zhèn),顏值上首先有了保證。全片演員的風格總讓我想起舞臺劇或中國傳統(tǒng)戲曲——孫道臨的扮相濃眉大眼,額頭寬闊;姚葦和日本人的扮相則是油頭粉面,道貌岸然。演員們說臺詞前先要盯著鏡頭看一會,作出在當代電影中略顯夸張的面部表情,說出并不很口語化、帶有呼語和抒情性質(zhì)的臺詞。有人說這樣的演繹模式過于“臉譜化”。但我認為這種批判或許已經(jīng)先預設好了立場——以當代電影謀求塑造“立體”“多面”的形象所統(tǒng)領的演繹方法而言,顯然《永不消逝的電波》人物都顯得單??;但“臉譜”這個詞本身就是取材于中國傳統(tǒng)戲曲,在那個戲曲作為國家重要意識形態(tài)宣傳手段的年代里,將戲曲“黑白分明”的對立模式引入電影,不僅使老百姓易于接受宣傳,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路徑。個人認為,在當代電影走向流水線生產(chǎn)的大背景下,所謂“立體”“多面”有時也成為了公式化的產(chǎn)物。我們可能需要回頭從歷史中找尋一些其他的可能,例如——《永不消逝的電波》。
4 ) 永不消逝
電波消失的時候,伴隨著李俠眼睛注視的,還有那一句:永別了,同志們。還有延安的一切,過往的歲月,戰(zhàn)火以及那一面旗幟。他魂牽夢縈的地方,他畢生的信仰,他的家,他的國,他的血脈,他的所有。
他第一次發(fā)電波時,背景就是延安的白塔。那個時候,我會想,原來革命里,也有這樣一個溫柔的塔。牛津的學子為了紀念他們曾經(jīng)旖旎的大學歲月,寫出了“如夢似幻的尖塔”。我們卻在一個革命者的眼眸里,感受著那樣執(zhí)著的眷戀,那樣執(zhí)著的深情,那樣執(zhí)著的信仰,那般溫柔的一個塔,不高不矮的立在延安,立在他那永不消逝的電波里。
猶記得姚葦對李俠所發(fā)電波的形容:這般點劃清楚,猶如一汪清水。連敵人都會這樣形容,一汪清水,李俠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人。他第一次出場,他的新奇,便如黑白片里的驕陽一般坦然一般清澈;他再次出場便是老道的情報人員,但是那種溫和里竟帶著讓人迷戀的清和,對著新來伙伴的尖銳,晨陽般的寬和;然后,便是獄中,重刑過后,沒有多少折磨的痛苦印出來,有的只是夕陽般清倦的一張臉,清清淡淡的說著,我不知道,始終如一的說著,我是一個中國人;最后的最后,面對著死亡,那般清晰的發(fā)著電報,那般清楚的警告,那樣那樣清明的眼神,對著親愛的戰(zhàn)友說:永別了,同志們。
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因為它講了一個好故事。雖然它的鏡頭語言很爛,即使在鏡頭切換時已經(jīng)盡可能的巧妙,比如火苗從老孫手里燃燒的紙到了柳妮娜的打火機,比如那一注水從倒在李俠臉上轉到姚葦?shù)乖诰票?,比如那一個搓衣板上的衣服從無沫到有沫便已是無數(shù)光景流逝。但在從房間A到房間B的轉換里,我們總是看到不折不扣的墻板,無時不刻的提醒我這是在片場演的一出戲。至于其他的鏡頭,嗯,幾無可言。我也是在這時感到,小津安二郎的構圖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一樣的黑白電影,那種靜美,卻屬于一種極致。
不過,這一切,都無妨它講了一個好故事,雖然它講的磕磕絆絆,但是它的真實,卻是結結實實的觸動著我。在這里,你看不到,一個共產(chǎn)黨男愛上一個女子卻發(fā)現(xiàn)她是軍統(tǒng)女特的糾結情節(jié)(每次看到這種狗血劇情時,我真的很想問一句,你覺得這種概率有多大),因為它真實,所以只有一個姚葦,一個曾經(jīng)熱切崇拜過蔣介石,終又失望的軍統(tǒng)特務,他世俗,他小人,他軟弱 ,他在夾縫里觍顏求生,因為他已喪失信仰。他不壞,親愛的,至少他的人性未曾泯滅。他在對利誘李俠不成,聽到那“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時的明白。我常常想起,汪精衛(wèi),在投降后,演講時仍然會講:中國不會滅亡。蔣介石的搖擺不定,汪精衛(wèi)的投降曲折,國民黨內(nèi)的爭斗與腐敗,信仰的泯滅,只求活著的亡國奴的可悲。他們不可恨,只是太過太過可悲了。
因為走的太遠,所以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fā)。
所以說,李俠是多么多么幸福的一個人,他在那個年代里選擇了共黨,一個堅持抗日的黨,一群溫暖的戰(zhàn)友。他把那些溫暖也帶給了蘭芬,他看著這個女子,從稚氣盲目的向往——覺得流血流淚才是做事,到沉穩(wěn)的發(fā)電報,面對著他的拷打,心里再疼,也學會了說不知道,學會了默默洗衣度日,接他出獄聽到其他人說“在里面和住旅館一樣”,只是給丈夫披上一件衣服。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們中國的男人是多么可愛啊,吹牛來安慰著自己的妻子,忘記了自己受的罪。蘭芬就是一個真正黨員的成長,這里沒有多少香艷,沒有多少風花雪月,只有歲月對人的點滴蹉跎。成長,只能由歲月帶來。
故事的開頭,就是一個諜報人員的暴露,后來就是李俠的暴露,電波卻始終如一的發(fā)著,直到迷惑敵人,直到出獄,直到終于又可以發(fā)電波,直到敵人就在面前,電波還在發(fā)著--永不消逝。就如日本人感慨的那樣,共黨的電波永遠不完。那么簡單的設備,那么簡單的隱匿,敵人一抓就準??梢圆煌甑脑蛑挥幸粋€,前赴后繼而已,不停撲火的原因也只有一個,信念如一而已,更何況撲向的不是火,而是屬于1945的光明,對于李俠,還有1949的天亮。
所以,電波永不消逝。
5 ) 孫道臨的聲音好聽!
看過幾遍,每次迷孫道臨的聲音。孫道臨在我看來,是那個年代最帥演技最好的男演員。永不消逝的電波,是我國諜戰(zhàn)電影的鼻祖!記得他飾演的角色被捕之前還一直在發(fā)報,內(nèi)容是“永別了,戰(zhàn)友們!”,記得“早春二月”也是孫道臨演的。
里面的反面角色是王心剛飾演的,長得一副英雄形象,卻演了里面的特務,一副吊兒郎當?shù)臉幼?,與后來王心剛老師飾演很多英雄形象判若兩人。
永不消逝的電波,聚齊了兩大當時中國最好最帥的男演員!故事情節(jié)緊張,值得推薦!
6 ) 永不消逝
電影序幕是黑白的,非常老舊的開場,幾個制作人的名字哐哐打在銀幕上。開場是兩位紅軍的對話,就是你能想到的80年代的大字報上面的場景,交代了故事背景,直到主人公出場。其實電影的情節(jié)十分簡單,就是愛國的共產(chǎn)黨潛伏在地下,冒著生命危險接受電臺的事情,女主人公一開始是不愿意做這個工作的,從抗拒到從容,簡單的抗戰(zhàn)片中穿插著兩人的情感線。
總體來說,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覺非常好,無論是電影的質(zhì)感還是情節(jié),因為最近在看戴錦華教授的電影鑒賞課,所以深有體會,雖然是教科書式的電影,但不得不說,讓我享受其中,無論是黑白還是彩色,電影還是舞劇,都值得一看。
(還是不會寫影評)
1.《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故事素材由國家安全部一位了解李白生平的人士提供的,經(jīng)黃鋼藝術加工而成,因此影片片頭字幕的編劇名字是一個化名。2.有人認為孫道臨的氣質(zhì)只適合演大戶人家的公子,不適合演八路軍干部。而在解放前接觸過地下工作者的王蘋認為,孫道臨的眼神有種讓人琢磨不透的感覺,這是長時間做地下工作的人特有的眼神。3.扮演叛徒姚葦?shù)耐跣膭傞L相正氣,一直扮演的是正面人物,大家都擔心他很難轉型,建議找演反派人物比較有經(jīng)驗的演員來演,連王心剛本人都沒有把握。王蘋憑著自己的導演經(jīng)驗相信王心剛能夠演好這個角色,鼓勵他抓住這個機會開拓戲路。4.有人認為袁霞不會演戲,啟用她太冒險。王蘋認為何蘭芬是一個樸素的上海女工,有點土氣,參加地下工作后,身份變了可本質(zhì)變不了,而袁霞的氣質(zhì)恰恰有點土,所以適合扮演何蘭芬……-百度百科
斯人已逝
記得當時和同學說,這辣椒水、老虎凳不用上刑,往眼前一擺,我就全招了。真是敬佩當年的共產(chǎn)黨人
李白同志,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帥慘了
看了故事里的中國過來的,正如胡歌所說,烈士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一直潛伏在黑暗里,但恰恰是這根火柴,點亮了新中國的光明!向所有為國犧牲的先烈致敬!
滴滴滴,親愛的同志們,永別了~
我發(fā)現(xiàn)第三代導演有個特點,相比于第二代導演在建國后虛偽的歌功頌德,第三代導演雖說政治宣傳色彩也很濃,但是有相當大的現(xiàn)實主義成分在里面。可見,他們對共產(chǎn)黨才是真愛啊,哈哈。此片是一部當時難得的諜戰(zhàn)片,也是孫道臨演員生涯中一部為歷史所銘記的電影。王蘋導演的仍舊很細膩,相比于某些導演流水賬式的敘事,臉譜化的敘事,王蘋鏡頭下的人物是有層次的,這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十分難得。李俠與蘭芳建立革命友誼之后,又升華??此破降瓱o奇的一家三口,生活于市井之中,但卻暗流涌動,時刻有著危機的降臨。李俠犧牲了,可他的電臺之音永垂不朽,為新中國的建立添磚加瓦。
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
2021.10.07??沈陽工人文化宮影城 那個年代不只有理想主義,還有組織給分配的對象。(電影院可真應景?。?/p>
鏡頭中有個人在影印毛主席講話傳單的時候,簡直就是在表演hip-hop 。哈哈哈哈哈哈
盡管傾向于認為這次轉制并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但借由機會能進行重溫,依然是當下如此平淡的院線中的期盼- -《廬山戀》、《早春二月》、《冰山上的來客》…有機會嗎?全場都是陪伴中老年觀眾來看的子女們,大家一言不發(fā)看完整片的感覺真好;如同那個完全不出落俗套的結局,都值得珍惜。孫道臨和王心剛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飾演“柳尼娜”的陸麗珠;彩色畫面下的她那種獨特的氣質(zhì)與形象或許更添說服力。翻到演員一段在電影之后的經(jīng)歷倍感唏噓,也慶幸她度過了那樣的浩劫。
有些許閃光點,不過人物塑造臉譜化,整體太“樣板戲”了,同時也是毫無意義的上色修復。
孫道臨真??!貌似潘安……
57年在李克農(nóng)一手推動下拍攝的。既頌揚了烈士又嚴守組織的秘密,保守了很多情節(jié)。
小時候看過若干遍。印象最深刻的臺詞是李俠那句“好好生活”。
2024.10.4 修復版點映場。老電影不愧是老電影,一句多余廢話、一個注水鏡頭都沒有,吊打市面上某些注水電影電視劇。孫道臨堪稱那個年代少男少女們的夢中情人,哪怕時隔多年,他身著長袍出場依然能讓身邊的中老年觀眾們倒吸一口涼氣?,F(xiàn)在的小鮮肉,別說演得不如孫道臨,長得也不如孫道臨,審美在倒退。
因為故事里的中國過來看這部電影。何蘭芬的扮演者袁霞說的那句“李白前輩,您期盼的黎明到了”真的震撼到我,從頭到尾哭的不行。這部老影片黑白的,沒有字幕,但是很有感覺。致敬革命先烈
我是看了劉濤和胡歌演的片段才知道這部電影的 感激那個時代的前輩們 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所有
孫道臨-李俠,密碼專家。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延安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