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屬于我們小時候的80年代
塑料時髦風涼涼鞋,馬路上成片成片的梧桐樹蔭,樹在馬路中央高高的警察亭,長長兩節(jié)的巨龍公交車,有前后2個賣票員,甜甜的奶油冰棍,大大的搪瓷杯,電吉他的美妙背景音樂,的確良的襯衫,這就是80年代的上海,沒有擁擠,沒有過多浮華的城市??戳诉@部電影,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那個純真質(zhì)樸的年代。再加一句,女主角美的很舒服。
2 ) 小字輩
2017-2-3 20:06
#老電影# 《小字輩》(1979)。
記憶中的交通崗和自行車流。上海不愧是“魔都”,79年的街景看著就很時尚現(xiàn)代了。
當年的青春偶像王偉平、遲志強主演的彩色喜劇片。講述在上海29路003號公共汽車上,青年工人小葛由于乘車時愛看科技書而引起了售票員小青、小黃和司機小洪的注意。小葛看到售票員長時間報站嗓子沙啞,決定試制一個報站用的揚聲器。當小黃收到一套揚聲器時,深受感動,平時表現(xiàn)較差的他工作態(tài)度也轉(zhuǎn)變了......
該片獲文化部1979年優(yōu)秀影片獎、青年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由著名導演王家乙執(zhí)導的這部抒情喜劇,通過公交車上的幾位年輕人的工作和生活,歌頌了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所做的貢獻。如今,當年年輕的小字輩們已人到中年,那個時代也已經(jīng)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3 ) 尋覓
《小字輩》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看,應該屬于極差。這幾乎不是一部電影,而是政治宣傳片,平均3分鐘就要出現(xiàn)一句口號。拍攝于文革剛結束的本片,可以作為以謊言對抗謊言的經(jīng)典范本。
有趣的是,我卻在觀看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種共鳴,與看完安東尼奧尼《中國》相似的、游離于影片主旨以外的共鳴。外灘、萬體館、漕溪北路,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場景,以泛黃的影像形式呈現(xiàn)眼前,使土生土長于這片土地的我有了份別樣的感受。
是的,電影所記錄的時代是從未經(jīng)歷過的,那些時代的人事則是深惡痛絕的,可我分明有著一份深深的眷戀。無聲的建筑,吟唱著悠長的歌,引靈魂回到難辨的彼岸。這不是身在異鄉(xiāng)那種對家的思念,因為彼岸不曾有我熟悉的;這也不是逃避現(xiàn)實而對過去的理想化幻覺,因為那里分明布滿血污與哀嚎。
這究竟是怎樣一種情懷,讓我一遍又一遍得尋覓?也許,永遠都沒有答案。但我知道,在紛繁蕪雜之下,在功力焦躁以外,透過這些穿越時間的片段,有我內(nèi)心的暖意,冉冉升起。
4 )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
全片笑甚多,尤其是對于七、八十年代在上海生活過的人們,應該能喚起你們更多的回憶。
1.那會兒的反面角色真容易塑造?。盒『?,大鬢角,大背頭,花襯衫,牛仔褲....
2.陳以心好像是革命化的桂綸鎂啊~
3.80年代的人在吃上真是大手筆啊,冰棍都十根十根的買。。。。
4.從燒餅小伙子門口小賣店大媽那看出來,人民群眾的警戒性超強~~
5.交警同志約會還穿制服帶大蓋帽,您這是要嚇唬誰~
6.片中的愿景報站器,自動紅綠燈和洗車房現(xiàn)在全都實現(xiàn)了。
7.看完此片想查查當年遲志強的事,突然發(fā)現(xiàn)他的犯罪行為竟然是:一起跳貼面舞和看內(nèi)部小電影。判決的理由更是荒謬無比 ——隨著文章《銀幕上的明星,生活上的罪犯》的發(fā)表,遲志強一事在全國上下掀起軒然大波。文章發(fā)表后,南京市公安局對于該文章兩名記者的失實報道提出了抗議,但礙于舉國上下已被文章激起的民憤,南京市公安局不得不重新給遲志強定性。1984年5月24日,南京中院以流氓罪判處遲志強有期徒刑四年。
5 ) 《小字輩》這部電影還不錯的
《小字輩》這部電影不錯的,如果是大致在55年至75年出生的人,就能接受和理解影片的那個時代背景,會產(chǎn)生一種共鳴
很小的時候看過此片,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6 ) 公交上的機器
人發(fā)明的機器替代了人,這是《終結者》和《黑客帝國》的主題,也是《小字輩》的線索。但發(fā)明機器的人,需要在原有的機器(錄音機等)之上進行改造,這意味著在現(xiàn)有的科技產(chǎn)品基礎上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但錄音機得用手表去換取,然后以贈予的方式教給研發(fā)者。作為商品的機器不再是生產(chǎn)設備,而是用于傳遞信息的電子設備。在這部電影中,男性是技術的掌控者和變革者。而在他們發(fā)明的機器的運轉(zhuǎn)下,公交車的運營團隊到今天已蛻變成男性為主的司機+安保團隊,而不是售票+司機的組合。
啊,這才是正能量的青春片吶,寫的就是普通勞動者的故事,現(xiàn)在的青春片,寫的都是勞動者高不可攀的故事??不過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故事都發(fā)生在上海....
愛情輕喜劇,整個電影充滿了一股子朝氣向上的勁頭,真是要走進新時代了。故事里有個食品店里烤燒餅的小伙子在搞科研,也是響應了那句號召“把失去的奪回來,向科學文化進軍”。這個題材的反面就是嚴順開的阿混新傳
那個理想主義的純真年代真的讓我心馳神往;那個時代卻也讓我懷疑——它是否真的存在過。幸運的是我出生在那個年代,幸運的也是我沒有長大在那個不真實的年代……P.S.女主角真像是紅色版的桂綸鎂。
我正在電影頻道看??????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可愛”!八十年代技術宅的生活與愛情
三十年,一個時代過去了。
原來“小字輩兒”還真是個梗;在上海拍片兒全車人都說北京話這個毛病到今天也沒改;好好你們男同志都去學先進向科學文化進軍,為啥女同志就只能賣手表當后勤?(說什么呢你自己還不是逃離了科學
真好看!樸素的電影,那個時代的姑娘真好看啊!2o23.2.12于田村山南路
雖說那個年代的電影水平不高,但是和同年上映的陳強陳佩斯的《瞧這一家子》比起來,雖然都是在表達“科技興國,排除舊思想,發(fā)展新動能”為主題,但感覺演員表演程度太濃,臺詞也更戲劇化,沒有《瞧這一家子》那么自然。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年代貧富差距雖然不大,但依舊有階級差別,主要集中在文革期間下鄉(xiāng)青年沒有接受過知識教育,農(nóng)村和城市人口的差距等等,給孩子找對象,聽說是賣燒餅的,也是瞧不上。
長春電影制片廠拍的上海都市愛情輕喜劇。其實片中很多處地方都透露出了原產(chǎn)地的氣息:幼兒園小男孩扮演售票員能聽出頗喜感的東北口音;舞臺表演突發(fā)奇想變謳歌為高諷,或與長影諷刺喜劇傳統(tǒng)以及聯(lián)合導演羅泰有關,因為其本人參演過著名的呂班三部曲之未完成的喜??;胖大嫂葉琳瑯誤收幼教老師小蘭(王琴寶可真好看)約會字條的段子也來自另一部五零長影喜劇尋愛記!……PS把通常用來表現(xiàn)回憶或夢境的手法改為普通的過場鏡頭十分罕見!
小時候,爸媽給我買了這部電影的連環(huán)畫。今晚上,我?guī)е鶜q的兒子,看完了從迅雷搜到的這部老片。
我覺得那個年代的人們很幸福。
一部老電影,很簡單的故事,但是能給人向上的力量,演員的眼神和笑容都很淳樸和真摯,感覺到了溫暖美好。
為什么要安排一個愛好者扮演科學家的發(fā)明形象?
不同于后面對文革反思的傷痕電影,本片洋溢著一種喜悅和希望。打倒四人幫后,國家又回到了正軌,搞起科技革命,四個現(xiàn)代化。人民安居樂業(yè),暢想著祖國美好的明天。都快到80年代了,上海的公交報站和紅綠燈竟然還是人工操作,沒有走向自動化,可想而知的落后。
七十年代末八零年代初電影里的青年們總體生活內(nèi)容有兩個:搞搞生產(chǎn)、搞搞對象。。。
害,當《小字輩》像疑似光榮又疑似受氣受累的售票員那樣,精準又含糊地報出《今天我休息》的時候,噗呲一下,我就樂了。是啊,能夠展現(xiàn)命運之「偶然與想象」和「如常與必然」的場景,除了婚禮和葬禮,也就車站和公交啦。常言:冤家路窄??梢哉f,人生路上絕大多數(shù)的戲劇性時刻,以及這部弘揚「科學文化」的主旋律影片的笑點都來自緣分的「碰巧」與「錯過」這兩個特點。小朋友們模仿的喜劇愈加凸顯了一代又一人的荒謬與滑稽。需要警惕的是,烤糊了的燒餅可沒人愿意吃。這種「flop」效應似乎是因「嘴笨」的建設者過分強調(diào)、拔高和依賴科技與道德的作用,而忽視了多元文化的社會形態(tài),以及沒有完全發(fā)揮出自己主觀能動性的結果。那位《見習律師》疾呼的法治社會之所以遭遇紅燈阻撓,不僅是因「官僚主義」在開綠燈,同樣也是底層的「大躍進」思維在擋路。
風清氣正的年代..
“今天天氣真好,我給你買冰棍去...”那時的人多淳樸??
哎喲喂,小字輩。那個吃燒餅就滿嘴糊上黑。。的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