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簡單寫寫看完之后的感想吧。
電影的節(jié)奏非常緊湊,像是一把刀,逼著你走每一步,走不動了就會馬上刺你一下。鏡頭從朱莉的臉慢慢推進,觀察她被歲月?lián)舸蜻^的臉,伴著并不踏實的呼吸聲,鬧鈴響了,開始了一天又一天的無休止的工作和瑣事。工作、家庭、罷工帶來的交通堵塞、銀行賬單、撫養(yǎng)費。單親二孩寶媽沒有被生活擊倒,沒有公共交通,就早點起,把孩子托給鄰居,拼車。沒錢就貸款分期給孩子買蹦床。工作很忙也做的井井有條。但是生活總是給你意想不到的重擊,想把你打的一蹶不振,但是朱莉總是撐下來了。好多時候我以為她會嚎啕大哭或者輕生,就那么倒在轟隆隆的鐵路上,結束這么痛苦的生活,但是她偏偏就無聲的留了一滴淚,然后把它用手指抹掉了,再也沒哭過了。一個人挺過來,找到了新的工作、喜極而泣,和孩子們去公園度過了開心的一天。
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媽媽,看到了童年那段日子,爸爸喝酒不管我們,媽媽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喪夫式”生活。小時候妹妹想吃一塊錢的qq糖,媽媽因為沒有錢,又哄不好妹妹,只能東拼西湊找了一塊,買了。哄好了這個小怨種。也經(jīng)常打幾份小時工,但是回家還是會做好我喜歡的飯菜。晚上去夜市擺攤,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帶著大包小包的衣服和支架,一晚上賣一百塊,這樣我和妹妹就能吃一頓漢堡了。這樣的日子都是靠她一個人過來的,小時候我總是想為什么她不離婚。一個人雖然辛苦,但是再也不用受氣。看完《全職》還有這么多年的難熬日子,我懂了,這么多的日子,一個人難熬,一個人去照顧兩個孩子飲食起居,生活學習還有自己繁重的體力勞動,熬不過。媽媽選擇忍辱負重的湊合活了。
經(jīng)濟學的碩士最后也要去超市面試收銀員,學歷在4年家庭主婦的日子里迅速貶值,以后我會不會變成這樣呢?但愿不會吧,世界上應該有千萬的女性也在這個困局里。掙扎煎熬著,有孩子叫一聲“媽媽”,這樣的苦日子也就不會那么苦了,忍忍也就過了20幾年。怎么解開這個困局,我也不知道,就是不婚不育吧大概。希望老天和社會都能體諒一下女性,給她們一點活路吧。
電影像是在拍一部記錄生活不易的紀錄片,每一天的生活皆是過去的重復,鬧鐘鈴響,從另一個自我意識的世界醒來,開始進入生存模式,機械地重復每一個程序每一個動作,不停加速加速直到精疲力盡倒在床上那一刻宣告這一天的結束。突然襲來的各種不可知因素,擾亂了一切原本就緊繃的計劃和神經(jīng),甚至沒有片刻時間去思考快樂與否。
然而這種用樸素的鏡頭語言記錄下這些看似平凡卻壓得人喘不過氣不堪的現(xiàn)實所引發(fā)的共鳴,最能打動普通人。以前對電影的要求是畫面要漂亮充滿時尚元素?,F(xiàn)在反而對浮夸有一種排斥感,樸實的畫面風格更能打動我,沒有一絲煽情,看似平淡,實際節(jié)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最后結尾得剛剛好,接到電話被通知錄用了,電影戛然而止。
最不喜歡就是那些多余的渲染和煽情,如果只是為了湊時間長度也是手法拙劣。人生遭遇大喜大悲的概率其實很低,現(xiàn)實生活不是演戲,并不是大段肉麻臺詞加之相擁落淚就便能峰回路轉起死回生,對不起我沒有感動到只有雞皮疙瘩落一地。
女人在面對自己的工作,孩子,沒有擔當?shù)那胺?,鄰居,甚至癱瘓的公共交通各種壓迫中艱難地生存,一份報酬優(yōu)渥的體面工作向她伸出橄欖枝無疑是黑夜中的一絲亮光。正如同每一個掙扎在泥沼中的人,當你努力地想要尋著一線希望而去的時候,總會有無數(shù)只手想要拼命把你拽下來。當你想要突破重圍的時候,就連天氣、交通都會統(tǒng)統(tǒng)成為不利因素。女人在緊要關頭按下了所有的這些力量,她需要奮力一搏,買下了最便宜的一套職業(yè)裝,在盥洗室換上了她對于自己最奢侈的一筆投資,在最后一刻變身成為曾經(jīng)的職場女性坐在了面試現(xiàn)場,并且明智地選擇隱藏她在酒店的這段工作經(jīng)歷。
結束了面試,女人立刻被無數(shù)只手拖入了無底深淵。酒店的保安直接將她拒之門外,她被粗暴地開除,失去了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終日奔波的她終于可以休息了,終于可以回到家陪伴孩子了。
可是女人深知她作為母親的責任,家或許是暫時的避風港,但也僅有四面壁可抵擋風雨卻無法生出斗米以供溫飽之需。走投無路,她只得去應聘超市收銀員,又在簡歷中刪去了碩士學歷。
在電影的最終,女人接到了一通電話,面試她的女領導告訴她因為出差耽誤了通知,她被錄用了。喧鬧的游樂場背景之下,一切仿佛釋然。而呼哧而過的列車映射的是殘酷的現(xiàn)實和女人的絕望。
電影取名為全職有雙關之意,主人公朱莉既有一份酒店領班的全職工作,同時她還是一名獨自撫養(yǎng)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事實上,朱莉擁有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她希望改變現(xiàn)狀謀求一份市場調研員的職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齡、單親母親、在職求工,這些重擔單單一個壓在普通人身上都讓人喘不過氣。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下,電影的最后她還是得償所愿。影片沒有展示主人公多么輝煌的過去和個人卓越的能力,也沒有吹噓這段經(jīng)歷的勵志熱血,而是將她的無奈、彷徨和失控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熒幕前。
朱莉的處境難以承受,主要有兩個原因:經(jīng)濟緊張、時間失衡。
作為酒店領班,她領有一份穩(wěn)定收入;作為單親母親,她享有前夫法定認定的贍養(yǎng)費。然而,這份藍領薪資水平可能較為微??;前夫不定期消失,拖欠贍養(yǎng)費。同時,朱莉為謀求工作需要付出一定的求職成本,其中就包括了職業(yè)正裝的消費、交通和住宿花銷。此外為了保證孩子的照看,除了孩子的日?;ㄤN,她還需要額外支出一筆費用用于鄰居奶奶的看管答謝。在這樣的情況下,朱莉不得不透支信用卡來維持逐漸失衡的現(xiàn)狀……
朱莉的雙重全職身份:母親、職員使她無法分身。
影片開頭,一陣急促的鬧鐘聲叫醒的早晨就像場與時間競賽的大戰(zhàn)。叫孩子起床、準備早餐、送孩子到鄰居家,趕跨越大區(qū)的早高峰……如此繁忙的早晨,就這樣日復一日。作為酒店領班的她,還要帶領新人上崗、處理客人因宿醉而一片狼藉的洗手間。為了抓住難得的面試機會,朱莉不得不利用午休時間將收拾客房的工作任務提前完成。她還教唆新人虛假打卡來形成自己仍在崗工作的假象。即便全力以赴,她的面試進展還是不順利,加上上司識破謊言面臨著失業(yè)風險;因罷工導致的交通癱瘓又使她無法準時接回孩子回家。
那么留給她個人的時間又有多少呢?電影的配樂使得觀眾一直處于焦慮、擔心的狀態(tài)之中。除了緊湊的配樂,主人公身處的環(huán)境一直充滿各種嘈雜的聲音,同事的聊天聲、車站的廣播聲、鄰居和上司的抱怨與職責、孩子的吵鬧。除了拖著疲憊身軀坐在陌生人車中片刻的思索、蜷縮浴缸里難得的放松,朱莉的世界很少有安靜的個人時間。她仿佛已經(jīng)被身份的枷鎖牢牢地困住,不能喘息。
在雙重全職下,朱莉似乎面臨著深刻的身份認同矛盾。
一方面,她希望自己是一位稱職的母親,然而在單親離異的家庭背景下,卻又顯得力不從心。她對孩子事事親為,為了孩子的生日聚會,用本就不充裕的時間用心準備生日派對。從花費大價錢買下蹦蹦床,挑選賀卡邀約孩子同學參加,費力租車一人趕在生日前裝卸游樂設備,悉心布置餐點都能看出她不愿自己的孩子因父親的失職而缺乏童年的快樂。一方面,她的形象在鄰居奶奶和奶奶女兒的眼里是一位疏于照料孩子、不稱職的母親??偸菍⒑⒆觼G給外人,總是失約接送,一心撲在工作上。
主人公身上還有另一重身份認同矛盾,“高學歷職業(yè)女性”和“酒店客房藍領”。擁有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的她,沒有一份自我認可的職業(yè)。包括在求職市場調查員時,朱莉向面試官隱瞞了自己“客房主管”這份工作經(jīng)歷。當鄰居奶奶好心為她介紹超市收銀工作時以便照顧孩子時,朱莉一開始的選擇是婉拒。但是,當她求職無門時,在電腦熒幕前經(jīng)過斗爭后還是刪去了自己的高等教育經(jīng)歷。高學位仿佛是另一層枷鎖牢牢地拷在她的身上,生活的重壓讓她不得不不情愿地脫下這個“光鮮的負擔”。但當她隱瞞教育經(jīng)歷后,還是沒有得到超市收銀員的工作。
幸運的是,電影的最后朱莉如愿得到了當初的夢想offer并接到了前夫的留言電話。但是等待她的,到底是擺脫困境后的欣喜和希望,還是迎接新的一場時間斗爭?熒幕沒有給出答案,生活會嗎?
讀書的時候,看過一個調研,世界上最容易陷入貧困的人群就是——單身母親,并且很難翻身。經(jīng)濟的壓力,育兒的困難,社會的輿論,職場的鄙視,甚至家人的排擠,使得單身母親的生活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這部影片,88分鐘看完堪比打斗奔跑的警匪片還累。
電影中,女主茱莉每天都在戰(zhàn)斗,她的戰(zhàn)斗并不是為了取得什么突破或者進步,而僅僅為了能夠每天都維持正常生活的運轉。她天不亮就要安排孩子,送孩子去鄰居老太太那邊,但是鄰居已經(jīng)表示很快將無法幫她看孩子了,鬧心;然后瘋狂趕時間,因為罷工,交通經(jīng)常中斷,需要不斷的換車,打車,拼車,有時還要靠運氣,繼續(xù)鬧心;到了酒店,需要幫助處理上司的工作,需要與平級斗智斗勇,需要安排下屬的分工,解決她們的難題,費心;抽時間還要尋找新工作,還要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違反規(guī)定去參加面試,非常費心;終于下班了,但是罷工還在繼續(xù),沒有交通工具可以回家,累心;精疲力盡回到郊區(qū),先接孩子,被老太太指責太晚了,繼續(xù)累心;回家給孩子洗澡,做家務,聽孩子嘰嘰喳喳,再累也要聽,給前夫打電話,對方就是不肯接,撫養(yǎng)費一分沒有,我就問:難不難?累不累?崩潰不崩潰?如果這就是以后的每一天,那么能夠撐到哪一天?
錢包越來越扁,工作越來越難以進行,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她依然為兒子操辦了生日聚會,請周圍的鄰居孩子來家里做客,滿足兒子小小的愿望:購買了他一直想要的跳跳床。三頭六臂,也不過如此,她真得好累,她不是只做一種事情,她需要做各種事情,處理各種麻煩,但是她很勇敢,她從來沒有考慮妥協(xié),她是友好鄰居,是能干職業(yè)者,是無所不能的媽媽......,當在兒子生日聚會的空閑,男鄰居幫她修好了一直漏水的水管,然后她不由自主地親了他一下,畫面停了三秒。然后,她趕快圓場,有點尷尬,但是她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尷尬,因為她需要繼續(xù)投入到這種日常的戰(zhàn)斗中,無止無休。那個吻,有點引誘的意思,生活的逼迫,讓她的自尊已經(jīng)在支離破碎的邊緣。這個讓我感覺很不好受。
她也會故作輕松跟酒店門衛(wèi)說說笑笑,拉攏關系,比如讓酒店門衛(wèi)幫她一下,但是大家說到底,都是職業(yè)人,所以規(guī)則還是規(guī)則,她需要支付酒店用車費用。這就是現(xiàn)實,沒有拯救者,連自己能不能拯救自己,自己都不知道。夜晚,在浴缸中,那是唯一屬于自己的一點時間?;ǖ舻膴y容,疲憊但依然不想放棄的表情,讓人想到余華那句“心可以碎,但手不能停,該干嘛還是要干嘛。”的中年姿態(tài)。但是最后,她還是被酒店給辭退了......失去了工作,錢包也徹底扁了,前夫電話依然無法接通,面試結果依然沒有通知......,一切都停擺了。那一刻,女主完全不知道生活要如何繼續(xù)了,哪怕她去一小超市想當一名理貨員,都被拒絕了。
幸好,生活出現(xiàn)了柳暗花明,她最后還是被通知面試錄取了,臉上終于出現(xiàn)了舒展的表情,喜極而泣。
要知道,電影中,女主是經(jīng)濟學碩士,一直從事市場營銷工作,大概率是因為生育而失去了工作,婚姻又出現(xiàn)了問題,丈夫玩起來隱身,不得不去酒店從事服務員工作。如果她只是低學歷人員,恐怕更加雪上加霜。
試問:她做錯了什么?需要她付出如此多的犧牲去彌補。
這真得是一部現(xiàn)實恐怖片。
雖然是個非常稀松平常的老百姓故事,但故事節(jié)奏拿捏準確,鏡頭和配樂相得益彰,表演也沒什么瑕疵,非常得分,我個人很喜歡,五星奉上。
這部電影給我最致命一擊的并不是女主奔命般的生活節(jié)奏,而是女主主動親吻黑人的舉動,這是向生活妥協(xié)的表現(xiàn),這也是——自輕的表現(xiàn),這個畫面為故事錦上添花了。
如果我離婚了,我會把孩子留給前夫,原因有三——孩子也是他的,也有他的血脈,如今這個年代了,無論他如何再婚,也不至于允許別的女人怠慢自己的血脈,即使在我自己手里養(yǎng)育,也不見得完全沒有小磕小碰,也無法保證毫無端水問題(萬一再婚再生),這是其一。
其二,主體是孩子,不是我自己,更不是他,一切以誰更能保證孩子的生活保障、教育條件為主要決策方向,不必因為孩子這個主體之外的什么七七八八的原因而讓孩子跟著自己受累(好比沒人養(yǎng)老這種老舊說法)。
其三,所謂母愛不見得只有親自喂飯/穿衣/陪著睡覺等照顧性內容這一種形式(一些高級職業(yè)女性即便每天歸家也并非做到了),而每周堅持去見見孩子、陪陪孩子、跟孩子一起暢玩、帶孩子吃好吃的、常買禮物給孩子...等等,同樣也可以給孩子留下相對快樂的童年氛圍,曲線母愛難道就不是母愛嗎?
如此一來,我自己不但能好好的、專心的工作,掙好該掙的錢,輕松駕馭自己的時光,也能更好的開始新的戀愛或婚姻生活。她補充到:或許在普通人眼里,這是一種自私的決定,但我認為是三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會面對不同的生活挑戰(zhàn),誰說不離婚就一定沒有生活挑戰(zhàn)?挑戰(zhàn)內容不同罷了。
當時對這個邏輯耳目一新,對她豎起了大拇指,贊嘆她有這種聽起來非常清醒但又相當理論的表達,并笑著說“可能是因為咱們現(xiàn)在未婚未育,等咱們結婚生完小孩可能就不這么想了吧,否則,你看身旁哪個離異母親放棄過小孩的?”,“不會的,我真這么想的” 她接著強調的說。
今天,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準備重新再問一次剛生完小孩的她的答案,甚是好奇。
單親母親相較起來是更下一層地域。很操蛋的一點在于,朱莉在母職和工作都已用盡120分力氣,但從孩子或職場角度評價也許只值60分。整個社會體系是洪水猛獸,個人的一葉孤舟又怎能在其中獨善其身?像諾蘭從蹦床上摔下來一樣,對女性、成為母親后的女性、成為母親后的職場女性沒有安全網(wǎng)支持,朱莉受傷是必然,這幾乎能成為一個隱喻了,區(qū)別僅在于嚴重程度。我們從影片感受到整個基調是焦慮緊張而不是悲傷完全歸功于朱莉超人般的意志和超強的行動力,若非如此則很可能目睹松子或絕叫的故事,但就算如此,獨自在站臺邊的那個鏡頭,朱莉有沒有想跳下去的瞬間?全篇屬于朱莉自己的時間只有那個不得善終的吻,她永遠在路上奔跑,她睡夢中的呼吸紊亂,她的流淚也只能在化妝的時間,她的生活如同巴黎的公共交通永遠充滿意外和沒有預告并造成嚴重后果的罷工。
p.s. 罷工是權利,本身亦是為了爭取工人權利的手段,但沒有權利是不需要犧牲而可以獲得的,我覺得這里把罷工造成的消極后果很具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僅僅是公共交通的停擺對于每日例行通勤的城市人的影響都相當致命,everything comes at a price.
沉浸式體驗職場單親媽媽疲于奔命、被生活暴擊的每一天。結尾峰回路轉,但感覺又是一場新的戰(zhàn)役。法國左翼作者們寫的劇本,有時真實得讓人想喊救命...
看完之后,覺得這片子又重又輕的。重在每個女人當了母親瞬間變成勞碌丫鬟命,輕則這個媽媽面對的除了育兒最大的困難是通勤交通問題。很難想象這么一個媽媽在國內的話要面臨多少東西......喜歡泡澡戲的隱晦表達。(話說法國導演為什么這么喜愛這種美好結局呢?un autre monde,goliath都是,有說服力嗎?Est-ce qu'on peut y croire?non. ?a nous donne l'espoir? non. L'humanité hyporcrite.
至少房子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社會上的工作也沒多少不公正的對待。中國真的慘多了……
同事和上司眼中的我,怕苦怕累常遲到,翹班開溜?;^。只有自己知道,為了生活我早已嘗盡苦頭。鄰居和朋友眼中的我,早出晚歸不顧家,東奔西走瞎忙活。只有自己明白,為了生存我已經(jīng)焦頭爛額。外表光鮮亮麗,內心千瘡百孔,整天強顏歡笑,整夜輾轉難眠。為何總是疲于奔命?只因我身為人母,我只能贏。新時代的現(xiàn)實題材驚怖電影。她很怕,怕遲到,怕催款電話,怕電車過站,怕工作出錯,怕面試失敗,她的膽戰(zhàn)心驚,每個月薪四千供房貸養(yǎng)孩子的母親都感同身受,太累了,累到?jīng)]時間去思考自己究竟多累。這種累不僅表現(xiàn)在剪輯上,她的所有時間都除了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她的大部分空間屬于公共空間(交通工具,工作環(huán)境,社交環(huán)境,采購環(huán)境),只有小小的浴缸才能裝下片刻自己,就連哭泣也只能與化妝一同完成!比起鬼怪,夾縫生存是距離最近的恐怖。
法國參加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的比賽片,獲得最佳音樂獎。導演確實不錯,把影片處理得一氣呵成,毫無“尿點”,在行為中刻畫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顯示了不錯的敘事功力。結尾給了一線“光明”,但也限制了影片立意的深化和擴展。
速度感做的很棒,剪輯、攝影和配樂相得益彰,女主的生活節(jié)奏讓人窒息,結尾也收的很漂亮。
#venezia78 working mother 看本片應該會有感觸吧。我不是working mother ,但深受交通系統(tǒng)罷工的困擾,對女主深深的同情。影片描寫一個生活困境中的人卻沒有煽情,節(jié)奏緊湊,drama逐漸升級,攝影、配樂、表演都到位。片中幾乎都是女性角色,除了保安和前夫必須是男性之外只有兒子同學的父親是男性。
剪輯和配樂將生活的窒息感拉滿,讓打工人感同身受,使人筋疲力盡,然而又不得不急速前行,結尾的一通電話,是失序生活的終點嗎,又或者是另一段失序生活的起點,而很多時候,有機會失序反而成了一種幸運。在個人生活失序的明線背後,是社會層面失序的暗線,視角聚焦在小人物,言外訴說的皆是大時代。
數(shù)度被導演的視聽調度逼到瀕臨休克……
單親全職媽媽城郊跑通勤,節(jié)奏緊湊到幾乎無法喘息(怒贊?。烙嬤@編排得讓太多苦逼的上班族感同身受了,快到最后真的揪心以為暗示她要臥軌了。。。好吧,最終的設計算是撫慰了一下下,盡管現(xiàn)實世界不可能有如此結局
與男人相比,大概是對方更多的是可以選擇放手吧?;蛘咴僬覀€女人解決孩子的問題,繼續(xù)當撒手掌柜。但是女人就不行,女人撒手了她就成了令人嫌棄的松子。不婚不育才是拯救女性的唯一可能。
女主性格很不討好啊,感覺周圍的人都欠她似的,比起很多中國打工人來說她這樣還是可以了
換一下國籍,講的就是住在燕郊的單親媽媽每天跨省通勤,因疫情管控八通線停運,只能天天拼車或者騎共享單車上班,最后因頻繁遲到被公司辭退的故事。
原來我們不知疲倦,穿街走巷,和時間賽跑,為了愛情?,F(xiàn)在我們疲于奔命,朝五晚九,和人生賭注,為了特么的生存還有核酸證明。艸
這是我近來看過最緊張刺激的影片,全片沒有槍支,連刀片都沒,更不會有血,卻比最近看過的《犯罪都市2》《魔女2》《灰影人》等等全部打包加起來都要緊張刺激得多。一個有倆娃的單親媽媽,跨市上班,遇上罷工,凌晨就得起床把娃送到接送上學的保姆那,然后趕去巴黎上班,還不一定有車(因為罷工),還要一邊面試新工作——沒成的話,現(xiàn)有工作大概率也完蛋。 看完最大的感受,除了無比緊張,就是再次感慨:還好沒娃,生活萬歲。
節(jié)奏非常得好,那種無力感能夠讓人感同身受
太好看了,都不舍得看完…
85分鐘的窒息在最後終於迎來一絲喘息,一度以為她要臥軌,但當著孩子們應該不會這樣做。缺席的alex和把他的好意誤當情愫的父親朋友,人在極累的時候大概都想找個依靠吧。法國好歹只有育兒和交通壓力??
結尾淚奔。罷工只是撕裂傷口的一陣風,時空的復沓將無數(shù)巧合消解為宿命式的無解,以天計數(shù)的焦慮感被壓縮至分秒。每一鏡擲地有聲,緊繃的剪輯讓偶然的定格如卸下千斤擔時長吁的一口氣??癖嫉纳碛埃瑥娧b的笑容,堵塞的城市,呼嘯的列車,還有游樂園上下起伏的“飛船”前激動而苦澀的淚水。我們需要光榮的左派電影,永遠需要。
電影依靠的是外部壓力下所產(chǎn)生的壓迫感,它在社會層面上給工薪階層的觀眾的感染力是感同身受的。剪輯節(jié)奏跟音樂節(jié)奏十分合拍,處處把握著人物情緒上的起伏,也決定了全片的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