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是很喜歡的,我的評價是比近期在豆瓣廣受好評的幾部美國反戰(zhàn)電影評價高多了,雖然這部在豆瓣的評分反而一般,大家喜歡的是切切實實反戰(zhàn)主題的那幾部。
但是不要緊,觀影感受本來就是個人的。
這部商業(yè)色彩濃,但又有別于一般的商業(yè)片,涉及醫(yī)學(xué)、科學(xué)、藝術(shù)的部分,但又具有迷幻性,致幻性用品加上復(fù)古年代的異域風(fēng)情,音樂、美術(shù)等藝術(shù)性也夠。
影片的故事線是關(guān)于犯罪破案故事的,這個故事的大背景是反戰(zhàn)及反法西斯、大資本對美國社會及政府的滲透,里面涉及的藝術(shù)、友情、愛情也頗具可觀性。
人活著要用愛來對抗生活。反戰(zhàn)。反法西斯。反種族歧視。反大資本。愛國。維護政府秩序。歌頌士兵為國家的付出。歌頌愛與藝術(shù)。但不反致幻性用品。
美國的價值觀在影片里體現(xiàn)得很徹底也很動人,可能這是文藝界或者說主創(chuàng)本人的共識的體現(xiàn),區(qū)別于我國有些公知,哪怕愛國主題也忍不住在里面反映其內(nèi)心。
財閥企圖通過操縱一些老兵去推翻美國政府,建立美國納粹政權(quán),即使有正義感的將軍揭發(fā)了這一陰謀,陰謀家們也沒有得到懲罰,甚至沒有被起訴。美國有正義嗎?我看,是有錢人的國家,而不是普通人(窮人)的國家。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發(fā)達程度,其實是通過對弱者的容納度來體現(xiàn)的。一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將最終被推翻。
Amsterdam (5/10 stars)
The Art of Cameos
Despite the film’s lavishing cast, Amsterdam is simply a celebrity-busted, all-about-appearance, advocating-love-in-center-of-corruption piece of work.
Though with accomplished actors and actresses like Christian Bale, Margot Robbie, Robert De Niro, and Rami Malek, all characters are insufferably plain, static throughout the storyline, and are unimaginably horrendous when it comes to dialogues, which are surfeited with emotionless conveyances without the support of convincing performances. In fact, all the characters seem to have been pushed by the script to converse, react, and move along the plot.
After the insipid two acts of elaboration and foreshadowing, the movie concludes in rather decent finale, where power-hungry nazism-supporting bureaucrats collide with the angelic Margot Robbie and friends - “decent” means somewhat commendable in this film, which is equivalent to below average for other movies. Why would the talented director of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pay a dozen of renowned actors, and employing Imax, just to produce such a flavorless result? If this was not my 100th movie review, I would’ve given Amsterdam a 4 star.
??Amsterdam (2022, dir. David O. Russell) · R · 2h14m
—Genre: Drama/Comedy
—Cast: Christian Bale (Burt), Robert De Niro (‘General’ Gil), Rami Malek (Tom), Andrea Riseborough (Beatrice), Margot Robbie (Valerie), Zoe Saldana (Irma), Taylor Swift (Liz), Anya Taylor-Joy (Libby), John David Washington (Harold)
—Ratings: IMDb 6.1/10, Rotten Tomatoes 33%, Letterboxd 2.6/5
[觀影隨筆] 十月剛過一周,一個不太聰明的想法已經(jīng)付諸行動—用有限的休息時間看了部令我無限迷惑的電影。說該片使我無限迷惑可能太過夸張,因為我在觀影前沒去網(wǎng)上翻概要,影評,和采訪,對該片敘事,風(fēng)格,和創(chuàng)作意圖缺乏初步探索;片內(nèi)的鏡頭運動和視點運用并不費解,講些我稍微有印象的部分,Burt和Harold推門進入餐廳(?),鏡頭后拉,然后順著他們的視角搖至內(nèi)景,運鏡代替剪輯保持空間連續(xù)性;Burt和Beatrice的對話,由于男女主身高差距,鏡頭低角度拍攝Bale,高角度拍攝Riseborough,剪輯到視線匹配,正反打鏡頭配合兩種鏡頭角度使對話不間斷;此外,選用正反打而不是雙人鏡頭構(gòu)建人物關(guān)系的原因:(1)影片敘事核心是Burt,于旁白/構(gòu)圖/主觀鏡頭可知(2)該段對話更多是傳達Burt的想法,即拒絕Beatrice,可能用剪輯將二人分割至不同畫面比在同一畫面內(nèi)傳遞這種決絕更加直接有效。使我迷惑的點,首先,這部電影的敘事節(jié)奏亂,情節(jié)好像是被打碎了重組然后再打碎再重組,觀影中途我去了一次洗手間,回來之后閉上眼懶得看畫面以至于睡了十幾分鐘(大概?);其次,影片用了太多中景和特寫,以至于Gil最后的演講被拍的像是被迫營業(yè);相機焦點過度服務(wù)觀眾以至于有些“居高臨下”了,五位角色在Tom家的對話場景,鏡頭多次在Valerie和Libby開口時在前景中景變焦,背景一直是模糊的。我很好奇為什么不深焦拍完這組鏡頭,又為Tom家的豪華裝修和Anya Taylor的驚艷妝容感到可惜??偠灾?,我感覺導(dǎo)演想表達很多內(nèi)容也想認真拍電影,但想法和結(jié)果配合的不是很好。好在本片陣容豪華,場面調(diào)度優(yōu)秀,配樂舒緩。De Niro出現(xiàn)在電影海報上給了我去看的動力,等不到他的表演我不舍得離開電影院。服化道和場景搭配是我堅持看下去的原因,在Beatrice家中,她的紅裙配上淡紅色的燈光,還有Valerie的藝術(shù)作品還是頗具視覺效果的。本片配樂收錄在Spotify,標(biāo)題為Amsterdam Soundtrack 2022|Amsterdam Movie Soundtrack,有興趣的可以聽一下
Irma (played by Zoe Saldana):“Choice matters over need.”
這是今年一部眾星云集的“大片”!
男主“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小丑女”瑪格特羅比、滅霸的女兒“卡魔拉”、老戲骨羅伯特德羅尼,以及大反派也是眼熟得緊!
豆瓣把它定位為喜劇片、懸疑片、歷史片,時光網(wǎng)把它定位為劇情片、歷史片,他倆都提到了歷史片,難道是真實事件?有據(jù)可依?
我覺得它是犯罪片、驚悚片,但是最終都是娛樂片!
就這樣一部由眾星堆砌出來的“大片”,貌似也沒有預(yù)期的效果!
故事說的松散凌亂,主線不清,即使到了最后才發(fā)現(xiàn),前大半段也就是故事主要內(nèi)容的鋪墊,結(jié)局卻是草草收場,虎頭蛇尾!
把它定位為劇情片,可能就是影片想表達的三個主角之間友情和愛情,貌似也是不清不楚的!
說是犯罪片,前半段的鋪墊以為是一個巨大的驚天陰謀,實際上好像也就是反派的意Y,沒犯多少錯,卻被套了個大惡人的罪名,最終結(jié)局也是簡單草率,沒有期望,更沒有懸念!
沖著這么多明星,勉強給個及格分吧,推薦指數(shù)??????
電影的片名大概會勸退很多人,但如果看一下演員陣容,大概又會吸引很多人。
百變的貝爾,每次都能給人驚喜,絕對是業(yè)界楷模,不知道那些所謂的偶像派,會不會產(chǎn)生一點點的“內(nèi)疚”。
這次,奇怪的貝爾,在故事里頭負責(zé)碎碎念,基本看不到關(guān)于案情的推動,因為演員會吸引你絕大部分的注意力。
開場不久,貝爾和小華盛頓當(dāng)年的老班長就莫名其妙死亡。
老班長的女兒,堅決認為這是一次蓄意的謀殺,然而苦于沒有證據(jù),所以,替老班長伸冤的重任,只能交給醫(yī)生貝爾和律師小華盛頓。
這件事情,一看就“陰謀”的味道非常嚴重。
但貝爾好像并不太在意。
找到了自己的“好搭檔”,在驗尸的過程中,總是會在考慮奇奇怪怪的問題。
補刀手小華盛頓,對貝爾的感情生活相當(dāng)?shù)谋梢摹?/p>
隱隱約約的意思是,你家老婆都不搭理你,你還買個花去討沒趣,情商著實有點問題。
就差沒挑明,你們才是天生一對啊,何必去“單戀一枝花”。
其實呢,驗尸官也是神女有心,奈何貝爾這個大木頭,對于家庭觀點就是這么的執(zhí)著。
話說,一段感情里頭,究竟是選擇重要還是需要重要,這個問題,其實值得人深思。
不過,貝爾可沒時間考慮這些問題,因為很快,老班長的女兒就當(dāng)場被殺,兇手在眾目睽睽之下,誣陷貝爾和小華盛頓是兇手。
警察,竟然就信了。
怎么會這樣?
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貝爾開始倒帶。
說起來,貝爾當(dāng)年也是鳳凰男一枚,憑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大人物女兒的青睞,得意躋身上流。
不過,這家所謂的上流,和真正的上流還有些差距,于是,把貝爾送上了戰(zhàn)場。
在戰(zhàn)場,貝爾和小華盛頓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也認識了故事開場就死去的老班長。
這下,大概也就明白了故事開場,小華盛頓為什么總是叨叨貝爾的這段感情完全是“人間不值”。
在戰(zhàn)場上,貝爾和小華盛頓確實是過命的交情。
小丑女得以隆重登場。
三個人,在戰(zhàn)地醫(yī)院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
阿姆斯特丹,是他們認識并“工作”的地方。
在這里,他們認識了兩位“大人物”,不過,這兩位對外聲稱,只是制造玻璃假眼的公司和觀鳥協(xié)會成員。
三人的小隊,在阿姆斯特丹度過了一段非常難忘的時光。
可是,貝爾總是念念不忘自己那遠在天邊的妻子。
應(yīng)該算得上是衣錦還鄉(xiāng)的貝爾,因為軍人的身份,對退役軍人總是無條件的幫助,這,觸犯了老丈人的利益。
于是,被掃地出門。
退役軍人在戰(zhàn)場受傷,很多時候,都需要用一些“非常規(guī)”的藥。
貝爾很快惹上了麻煩。
得知貝爾惹了麻煩,在阿姆斯特丹享受二人世界的小華盛頓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一個用醫(yī)學(xué),一個用法律,為老兵爭取一點點的福利。
遺憾的是,此時,小丑女因為小華盛頓的離開,從此杳無音信。
在老班長女兒臨死前,透露了一個大人物的名字,于是貝爾和小華盛頓追著線索就找了過來。
就這么巧,多年不見的小丑女,竟然是這豪門的大小姐。
小華盛頓也顧不上查案了,非得和小丑女說道說道。
當(dāng)然,也順便尋求一下大人物的幫助。
可是,大人物表示,自己只是個浪蕩子,這些“正事兒”,他沒什么興趣,推薦他們?nèi)フ伊_伯特德尼羅。
等到羅伯特德尼羅出場,大概的案情也就七七八八了。
搞陰謀詭計這種事兒,類似的題材實在太多,盡管可以大膽猜測,你猜得越大膽,那基本是越接近事實真相。
其實,說起來所謂的查案,基本沒什么驚喜。
大部分時候,貝爾和小華盛頓身臨險境,也沒感覺到有太多的緊張。
因為,身處其中的本尊,雖然拿緊張說事兒,但從來沒“真正”緊張過。
所以,可以很從容的欣賞各路神仙的演技。
最后的最后,放一張報紙吧。
老美喜歡開黑,大概是因為他們知道,越是這樣黑大眾越喜歡,而且被黑的對象也無可奈何。
換個環(huán)境,你試試看。
至于資源……其實公眾號只是專注于影評,所謂的資源,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可是接到侵權(quán)投訴,實在是誠惶誠恐。 再次聲明,本公眾號只是提供網(wǎng)絡(luò)已有的分享,如果喜歡,請支持正版。通關(guān)密碼見封面,你懂的。僅供個人學(xué)習(xí)之用,請勿用于商業(yè)用途
韋斯安德森真的不是這么好模仿的。攝像色調(diào)配樂這些都好像(是夸講的意思),幾度以為在看韋斯安德森的電影。但是劇本沒他的好,節(jié)奏有點怪。但是也沒有評論說的那么差吧……
live experience見到了幾位主角和遠程連線的Margot Robbie,真人的Chritian Bale要比電影裡的胖一些。竟然有Taylor Swift出演,挺驚喜的,她的演技也還不錯。先前對這部電影抱有多高的期望,看後就有多失望,似乎卡司陣容強大的電影都會有比較鬆散的通病。實在是太長太悶了,同場中途不少觀眾離場去洗手間。
哭死,我交值得!?。??????
7.0/10 無論從選角還是場景,道具(很多藝術(shù)品的直接展示)設(shè)計來說都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但無奈故事本身定位過于尷尬,既想要輕松且不露聲色地調(diào)侃,又舍不得歷史劇那份頗為嚴肅的史詩感,反倒被密集的文戲拖累平添了幾分說教意味。全片多次使用淺焦大特寫鏡頭拍攝人物,尤以閃回主角三人在阿姆斯特丹初識一段最具表現(xiàn)力(病床握手與舞會),旨在明示人物間親密卻短暫的關(guān)系(對比三人在美國再會時單人鏡頭的構(gòu)圖與剪輯方式)。另外,室內(nèi)場景中的設(shè)置的眾多移動廣角鏡頭,在柔光的輔助下賦予了故事強烈的流動感。結(jié)尾處,三人在門廊與酒席間穿梭,滿眼盡是年青時如泡影般的美麗往昔;仿佛歷史從不滿足自身的豐盈,不斷用獨裁,權(quán)力及財富的字眼教人將其創(chuàng)造,但好在人可以選擇,正如有人選擇了記憶里溫存的友情與良知。
開頭:周迅,好多人啊;結(jié)尾:大雄,特意把大家喊出來就是為了這點事呀。戲夢阿姆斯特丹,午夜紐約,華盛頓二代演的是信條,羅比演的是小丑女,貝爾演的是斗士,大家各司其職,拍出了好萊塢馮小剛版的建國大業(yè)。演技老成持重,政治直抒胸臆,最好的橋段給勞勃狄尼洛神之獨白,剩下的給各種匪夷所思的預(yù)期違背小段子
爛番茄20開局我們知道blame誰 恭喜姣姣從影大業(yè)再度翻車翻到陰溝里
就一部幾分鐘客串電影就使得黑子群體出動,也是笑死我了,把評論區(qū)搞得烏煙瘴氣,到處充滿蕩婦羞辱,這就是某迷素質(zhì)罷了
演員是一個很低門檻的職業(yè)嗎?怎么人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最可憐的是人因為偏見去辱罵另一位無辜的人,更可憐的是,這幾位女性一邊抨擊著猥瑣男對女性言論的骯臟,一邊說著同樣的話去過口舌之快。電影還行吧,可惜了。
無論是故事還是類型,都復(fù)雜又混亂,浪費這么多好演員。
實力證明群戲卡司再牛逼故事不行就只能歇菜。Margot Robbie is the star,她出場前那十幾分鐘戲可太僵硬和死氣沉沉了。大家都在努力演,開始還有些逗趣,后來就覺得話多得沒有必要了。喜歡美術(shù),私心加一星。旁白多閃回多的大概都是后期想救,奈何救不回來。
有病沒有有些黑?不看就亂評分除了彰顯自己底下的素質(zhì)請問對人家演員生涯有什么影響嗎?更何況是客串的歌手?真就蠻可悲的… 希望引進吧 如果評分在7分以上就去影院沖一波:p
我…沒看懂…人家想拍個啥
3.5 比想像中好 主要是Bale、Robbie好 霉霉被推出馬路撞死我沒忍住大笑了 還有最後Robbie想想自己打穿了哥哥嫂嫂的臉 我笑瘋了
當(dāng)選我的年度詐騙預(yù)告top1,超強卡司+精彩的預(yù)告成功吸引我買了票,結(jié)果就是努力看了半場之后再也堅持不住??太太太太太太無聊了,看得好累,唯一驚艷的就是Margot Robbie和Anya的逆天顏值了,太美了??
這電影就像一只精致美麗的布偶貓,但不幸患上痢疾,然后在地上墻上床上桌上碗里拉得到處都是,到處都是?。?!真的需要一鍵查詢大衛(wèi)O拉搜精神狀態(tài)。
代言人選戰(zhàn)謀殺案偵破記,整部片子的感覺就像是在1916的盒子里塞滿了紅金龍,這頂級的卡司阿西吧......結(jié)尾的部分莫名讓人想起了歷史課本上的那幅《自由引導(dǎo)人民》。好一幕政治正確見過大爺亦可賽艇。
評論區(qū)比電影精彩。但我們不能被她們擊敗,所以雖然并不很喜歡本片但我愿意打四星。
what the actual f*** are they doing… why all of a sudden they started talking about politics and attributed everything to love out of nowhere… dude u trippin’
omfg??,我們當(dāng)代貝多芬,拳打邁克爾,腳踢瑪?shù)つ?,私人飛機碳排放量斷層top,金球獎頒獎小姐,奧斯卡afterparty出席嘉賓,亞倫學(xué)院高中畢業(yè),僅美天后 ,全球冠單總周數(shù)男女五大倒一,全球冠單國家總數(shù)男女五大倒一,全球無年冠,ifpi專輯銷量無年冠,現(xiàn)象級沖奧單曲排行榜60-out的Taylor Swift的(11番大女主)沖奧新作怎么撲街了啊,怎么進入漫長的頒獎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