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酒泉起義,新疆起義的陶峙岳將軍,解放后同王震將軍一起,領導了新疆軍墾,開發(fā)、建設大戈壁,為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一個紀實文學《穿越歷史的塵煙》中,有采訪他同樣參加軍墾的侄女。他侄女與其他軍墾人一樣,辛苦工作,不走后門。將軍的人品可見一斑。
西北解放,主要的戰(zhàn)爭就是消滅馬家軍,尤其是解放蘭州,最是艱苦。以前對這方面的歷史關注減少
蒙古包暢談軍事,騎馬與砍殺,伊斯蘭朝拜談和平,院中唱空城計,西北老百姓求雨,去回民那卸豬肉豬油。這幾場戲份和過去認識的戰(zhàn)爭有很大不一樣,原來戰(zhàn)爭年代文化也有很大的豐富性,并非只有兩種軍裝一種軍人。 彭德懷,習仲勛,賀龍棋盤上論戰(zhàn)略: 胡宗南帥五軍退躲漢中,兩馬(馬一:馬步芳,其子馬繼援;馬二:馬鴻逵(老八),其子馬墩靜)集團各自有私。 馬鴻逵馬步芳逢場作戲真是絕。人前哭人情說共同抗敵,人后棄蘭州跑路寧夏。 不得不說彭總的領導方式就是拍拍屁股給顆糖。其對自己的認知清晰,勇于承認錯誤。 別說那些拜年話(lol)。(走開后)能打的干部毛病多,先提他當營長,我看他是個團長的料。 熟悉的夜間行軍偷摸到敵軍后路,培副司令夜間不接電話,好家伙,這有點夸張啊 軍人的目標:打著打著就向后撤,這可太真實了。內(nèi)戰(zhàn)期間,我黨的目標是共產(chǎn),國民黨的目標是什么?似乎并不是不是國民。這也許是軍人意志渙散的最大原因。 這一部的畫面上了一個檔次,對時間tiktok更加突出,對作戰(zhàn)圖的還原也更加細致,但是其他部分的場面差大決戰(zhàn)一個檔次。尤其是戰(zhàn)爭場面很多地方看著很兒戲。導演對于軍內(nèi)認知也和大決戰(zhàn)的差別很大。地方方言的缺失也問題極大。俘虜直接見司令,邊上還沒守衛(wèi),這個更扯淡了。一刀砍掉手,斷手沖鋒,個人主義,不會拿槍的女兵沖鋒,這部分真的大可不必。正派演技差反派一截。導演的大場面調(diào)度能力也很差。
對于彭本人性格的描繪出色,但是對于彭的戰(zhàn)爭謀略描寫很粗淺。對于彭后勤的視察也是更加差強人意了。 最后通過影評知道了馬步芳屠殺西路軍的事。可惡!
1949年4月20日,毛主席和朱老總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fā)出了進軍全國的命令。1949年5月,我第一野戰(zhàn)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的指揮下,向盤踞在陜、甘、寧、青、新西北五省的國民黨頑敵展開強大攻勢……
反觀江東、華中、華南、西南,都是兩個野戰(zhàn)軍協(xié)同作戰(zhàn),只有西北,是一野獨立完成的。四大野戰(zhàn)軍中裝備最差,兵力最少的部隊在最艱苦的地方完成了最艱巨的任務,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經(jīng)過十個多月的浴血奮戰(zhàn)、長途跋涉,胡宗南敗走四川,馬步芳、馬鴻逵作鳥獸散,新疆守敵在陶峙岳將軍的率領下起義……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對彭德懷以及女兵的刻畫比較好,攻打大西北首先尊重名族習俗,打甘肅的火球下山場面很壯觀,穿越沙漠解放新疆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大決戰(zhàn)后大進軍。這個系列最好的一部就是彭大將軍的這段。除了女記者的戲份實在太畫蛇添足,太蹩腳之外,還是很有看頭的。
拍的一般吧,幾個主演還不錯,場面也夠大,但是劇情,人物太過程式化,女記者又有點突兀,總之,感覺沒有拍好,畢竟不是李前寬肖桂云執(zhí)導……
290
呂曉禾沒有宗利群更為形似,現(xiàn)而今距離1949年過去了七十二年,中國的革命還很長。
一野是真窮啊,太不容易了。
痛殲國民黨軍——馬家軍的戰(zhàn)役!
這一部是八一廠大戰(zhàn)系列里編劇最不好的一部,周潔的戲?qū)擂嗡懒?,還有那連長降排長升營長的戲,也是敗筆,整部片子的戰(zhàn)略氣質(zhì)一下就給沒了。
蒙古包暢談軍事,騎馬與砍殺,伊斯蘭朝拜談和平,院中唱空城計,西北老百姓求雨,去回民那卸豬肉豬油。這幾場戲份和過去認識的戰(zhàn)爭有很大不一樣,原來戰(zhàn)爭年代文化也有很大的豐富性,并非只有兩種軍裝一種軍人。這一部的畫面上了一個檔次,但是其他部分的場面差大決戰(zhàn)一些。尤其是戰(zhàn)爭場面很多地方看著很兒戲。同事對于軍內(nèi)認知也和大決戰(zhàn)的差別很大。地方方言的缺失也問題極大。俘虜直接見司令,邊上還沒守衛(wèi),這個更扯淡了。一刀砍掉手,斷手沖鋒,個人主義,不會拿槍的女兵沖鋒,這部分真的大可不必。正派演技差反派一截。導演的大場面調(diào)度能力也很差。不得不說彭總的領導方式就是拍拍屁股給顆糖。其對自己的認知清晰,勇于承認錯誤,勇于批判自我別說那些拜年話(lol)。(走開后)能打的干部毛病多,先提他當營長,我看他是個團長的料
突然冒出個女記者是什么鬼?插入突兀,一定是為了捧紅這個人,節(jié)外生枝硬加進去的情節(jié)。整部電影拍得一般,只有在國民黨說要深入研究彭德懷這個人和燒掉整個銀川這兩處比較有信息量,能了解到國民黨的殘暴和彭總是軍事專業(yè)出身,經(jīng)過了一級級崗位的逐步鍛煉。所以新中國開國元勛們是比較專業(yè)的一個班底
的確不比大決戰(zhàn)。
彭德懷演得好,馬家軍真敢演
相比于《大決戰(zhàn)》的深入人心和耳熟能詳,《大進軍》系列作為三大戰(zhàn)役之后在各個方向上掃清各路軍閥和國軍殘部的斗爭,缺乏了那些波瀾壯闊的運籌帷幄和決勝千里,因此藝術表現(xiàn)力的上限也相對有限,這是題材本身決定的。不夠《解放大西北》還是有頗多看點,以一野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的作品本來就少,在野戰(zhàn)軍序列里也相對被忽視,因此它就少不了標本的意義。同時對西北諸多軍閥的刻畫也有別于中央軍系統(tǒng),比較觀之其實蠻有意思的。
沒了方言
四星
西北少民地區(qū)難打,唯有彭大將軍橫刀立馬,斬敵揚威。如果能全殲就更好了,為西路軍報仇雪恨。這種老片領導人還是說方言效果比較好,都習慣了
大進軍不如大決戰(zhàn)
馬馬虎虎可以看
彭大將軍!
排長…啊不…連長…啊不…營長沒和女記者在一起好令人心碎啊,戰(zhàn)斗英雄倒在了黎明前的最后一刻,還是累死的…女記者是真的女武神,永遠沖在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