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生活在北方的人來說,回南天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天氣。它的潮濕與黏稠,如一座透明的繭房包裹著我們的身體,讓我們難以伸展,煩躁、苦悶。所以,回南天也是一種情緒,一種暫時找不到出口的情緒。
電影《回南天》表現(xiàn)的正是這種情緒,影片中的四個主要人物,都沉淪在回南天的情緒繭房中,難以自拔。他們努力掙扎,或盲目,或妥協(xié),或傾訴,或思索,到最后,他們也沒有找到出口,但至少可以在鏡子里看到了不完整的自己——回南天終將褪去,留下鏡子上的錯落的水珠。
《回南天》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現(xiàn)實主義電影,但影片中的場景、人物、天氣、情緒,都帶給觀眾某種程度的“相識感”。
賽博朋克般的香蜜湖游樂場“廢墟”、狹小逼仄的城中村、空曠且別有“洞天”的豪宅、南頭古城、關(guān)帝廟、酒吧、燒烤攤,等等,對于生活在深圳的人來說,這些地方,不管你熟悉或不熟悉,它們就在那里。它們“身后”的“背景”,才是深圳最“標(biāo)志性”的高樓大廈。這可能不是你最熟悉的深圳,但肯定也不是讓你感到陌生的深圳。
小東可能就是你熟視無睹的保安或騎手,杜鵑可能是那個你有意無意注視過的猜不透她的內(nèi)心的姑娘,龍老師應(yīng)該是那個你不可親近卻禁不住想象或八卦的“大佬”,園園大概是人人心中都可能有的舞姿綽約的神秘女子。
回南天不是一種讓人愉快的天氣,但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天氣。我在深圳生活十多年,令我印象深刻的回南天的年頭只有兩年,一年是2016年,另一年便是今年,2022年,這兩年,我住的房子的墻上都出現(xiàn)了起霉的情況。電影《回南天》里的回南天,對于熟悉回南天的人來說,看得出來是“灑水”的效果,并非真正的回南天。制造出來的回南天,多少喪失了空氣中的纏綿感,但回南天之下的人物的狀態(tài),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我有代入感的。天氣是“假”的,情緒卻是真的。
可以說,這種“相識感”并不是可以對號入座的相識感,而是一種在特定天氣與氛圍之下的即時共情。電影散場,回南天散去,我們可能還會短暫停留在情緒當(dāng)中,卻又能夠快速找回自己的角色?!痘啬咸臁肥且徊恳苑諊颓榫w見長的電影,再看一遍,時移境遷,角色變換,你可能又會有新的即時共情。
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回南天》的敘事是“不友好”的。影片的碎片化敘事,使得整體敘事和每一條敘事線都是不完整的。而每一塊碎片,也是不完整的,或欲說還休,或語焉不詳,或嘎然而止,或王顧左右而言他。顯然,這是導(dǎo)演有意為之。情緒是流動的,也是模糊的,有時候還會跳躍,碎片化的敘事,其實是符合情緒的特點的。微妙的是,碎片之間,會有交錯、對應(yīng)、重影、互文,錯落有致,并非無意義的堆砌。
在某種意義上,《回南天》也是一部充滿“挑逗性”的影片,它把說不清道不明的細節(jié)都塞給觀眾,讓你遐想聯(lián)翩,在曖昧的“不自知”中一再迷失或省思。小東愛杜鵑嗎?杜鵑愛小東嗎?龍老師在PUA杜鵑嗎?園園只是利用小東?小東和杜鵑的“出軌”是精神性的還是欲望性的?這些情感謎題,各有各的解法。
影片中唯二的兩場“床戲”,一場在開頭,一場在結(jié)尾,卻都以小東得不到告終。小東和杜鵑是同居的戀人關(guān)系,小東的得不到,是不是一種疏離感與挫敗感的暗示?小東和園園曖昧了那么久,只有那么一次?還只是時機不對?
龍老師是成功人士,但他念茲在茲的大哥卻在“里面”,他是在為自己的原罪困惑嗎?杜鵑給龍老師殺魚,魚頭卻來到了城中村?空蕩蕩的魚缸,放生與“托孤”,以及最后的“回歸”,都是什么樣的隱喻?
如果你都聽導(dǎo)演或其他主創(chuàng)的解讀,那你就被他們PUA了。面對《回南天》這樣的影片,你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因為看電影的本質(zhì)是找自己,而不是找導(dǎo)演。以我對導(dǎo)演高鳴的了解,《回南天》并不是一部“自傳式”電影,但里面肯定有高鳴的影子。同樣,你也會在影片中找到自己,不一定是完整的自己,但肯定是拼圖的一部分。
《回南天》是鏡子里散落的拼圖,我們拾起一些拼圖后,又發(fā)現(xiàn)每塊拼圖都不止一種可能性,指向不同的自我。
在華語電影史上,《回南天》的模糊性、多義性和碎片化,并非獨有,蔡明亮、楊德昌、王家衛(wèi)等人的電影中,都可以找到類似的“套路”。
《回南天》是高鳴的第二部長片,第一部劇情長片。從《排骨》(2005)的個體創(chuàng)作、紀錄片創(chuàng)作到《回南天》的團隊創(chuàng)作、劇情片創(chuàng)作,高鳴面臨的挑戰(zhàn)是非常多的,但他對自己的表達需求和美學(xué)追求,都是非常篤定的,而《回南天》的好與不足,都在其中了。
PS:本人有幸以群眾演員的身份參演了《回南天》。我記得我參演的那場戲,是有比較激烈的戲劇沖突的,但這并沒有呈現(xiàn)在成片中。在廖慶松的指導(dǎo)下,《回南天》的成片,與最初的劇本應(yīng)該是有出入的——甚至可能有結(jié)構(gòu)性的調(diào)整。
鹿特丹電影節(jié)的介紹中將《回南天》形容為繼《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南方車站的聚會》之后又一部“南方新浪潮”力作。出于對導(dǎo)演多年前的紀錄片《排骨》的好感,曾這部新作抱有期待,最終卻發(fā)現(xiàn)它差強人意。
亞熱帶季候風(fēng)吹過,一對年輕情侶在潮濕得擰得出水來的回南天漸行漸遠,各自向他人傾斜。這部電影的劇情走向有點像錫蘭的《適合分手的季節(jié)》,用黏稠濕度來表達情感的方式又很容易想到婁燁或者畢贛,當(dāng)然《回南天》的視聽語言和完成度遠遠不夠。
在沉悶的節(jié)奏中,小東和杜鵑親密關(guān)系崩離的主線閃爍其詞地緩慢推進,四個人物的枝干副線在期間藏頭缺尾。像許多中國獨立電影一樣,《回南天》里的人物也喜歡將大半句話吞咽下去,轉(zhuǎn)向不知所云的發(fā)展。情節(jié)的斷裂和疏離使得人物線索被當(dāng)作說不出口的神秘,比如杜鵑感情的轉(zhuǎn)移、園園的自殺傾向、龍老師入獄的“大哥”,這種敘事的不完整看似在模仿留白的玄奧,而實際是用碎片化的剪輯來掩蓋其單薄內(nèi)核的空洞而貧瘠。被設(shè)計成曖昧而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并沒有被放置在生活中去滌蕩出真實的狀態(tài),姿態(tài)又都被精心矯飾過了頭,一個個沉默寡言,郁郁寡歡,不是沉浸于幻想和性苦悶,就是在生活之外游離,只剩下演員們凝視空氣中水汽分子的苦悶。
許多意象也被強行加入賦予意義,比如跳到濕漉漉地板上的魚、被放生又被裝回魚缸的金魚、從籠中放歸自然的鳥和連綿不斷的雨水,這些被重復(fù)使用的意象無時無刻不在給人物打上困苦的標(biāo)簽,同時又拼命在渲染濕氣中的曖昧情緒。
小東的粵劇小舞臺和大圣夢算是其中比較完整的一條線。原來的小舞臺變成了廢棄的游樂園,原本不可一世的美猴王,跌落在塵泥里成為拍照道具,體現(xiàn)出人物在生活中的處處受挫和殘存的理想主義。但展現(xiàn)戲劇身手的幾場戲穿插得突兀而刻意,小東的師兄突然在大排檔上耍起金箍棒,小東和園園在鋪滿白色的房間里,一個扮演美猴王,一個跳起現(xiàn)代舞,這樣沒有鋪墊的場景令人感到隔閡和尷尬。
電影在結(jié)尾時有一些超現(xiàn)實主義的試探,小東齊齊整整得穿上了齊天大圣的戲服,幻想自己是孫悟空在人群中飛了起來,本以為這個段落可以處理的更加突破一些,飛行卻在路邊群眾吹泡泡中變得荒謬。而且這樣盛裝亮相的設(shè)計居然與《花這樣紅》(鹿特丹Voice單元)不謀而合,同樣是在困境中幻想,同樣是與現(xiàn)實碰壁。另外,小東發(fā)現(xiàn)杜鵑移情別戀之后憤憤在街上踢礦泉水瓶的片段也居然與《她房間的云》(鹿特丹主競賽單元)一模一樣,可見這種看似詩意的文藝腔卻很容易流于俗套,而新一代獨立導(dǎo)演們的想象力有多匱乏
雖然也不太待見《花這樣紅》,但對于其導(dǎo)演周洲在采訪中說道的一句話十分認同:“在這樣一個良莠不齊的電影市場,有太多的自我與審美交橫,似乎讓人們忘記了生活凝視中的最初的擊中人心的那份真實?!?/p>
那我也希望,更多的新電影不要用獨立和審美風(fēng)潮的標(biāo)簽去綁架自己,而更多捕捉生活的真實,和發(fā)掘基于真實的珍貴想象。
我喜歡它。
對我來說它是一個我見過,經(jīng)歷過的一段青春,一部電影。
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他們接近倦怠期了,而現(xiàn)實跟生活還是那么局促,緊迫。
他們就像是在同一面湖水,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面湖水里自顧無暇、各自溺水的人。
隔著五指的距離,誰也救不了誰。
他們就要完蛋,他們眼睜睜看著彼此一步步下沉,墜落,并且完全無法挽救,甚至連一次次挽救的爭吵和呼喊都顯得那么無力、各執(zhí)一詞又南轅北轍。
是的,就這么荒謬無望,這就是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在感情里的狀況和結(jié)局。
從真誠的相濡以沫開始,結(jié)束于深刻的自我沉溺,還有一個叫倦怠的魔鬼環(huán)伺一旁,呵呵冷笑。
所以他們一定會各自遇上龍老師和圓圓。
一個可能是有過原罪過去充滿不安全感怪癖的中年男人,一個可能是被深深傷害過想逃離世界的自閉的女舞者。
我說可能是因為,當(dāng)我們處于一段感情中,同時又開始一種新的可能性的時候,我們是無法完全了解他們的,我們了解到的僅僅是一種可能性。
在飛速進化的深圳,一切都在快速的前行,駁雜,擁擠,焦灼,兩個普普通通的年輕男女越走越遠,背離彼此,這就是《回南天》。
對我來說,電影從來沒有文藝商業(yè)之分,有的電影可以交給觀眾,收獲共情,有的電影則要交給時間,沉淀命運。只要它是真誠的,沉浸了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和渴求,用導(dǎo)演的話來說,給那些疲于奔命的人找到一個出口,也許這個出口依然無解,但是當(dāng)小東飛行在巷子里的時刻,他是善意的。
生活并不是總是如意,常常困頓,飛行的那一刻起碼是昂揚的,充滿他裝扮的人物的神性。
小川紳介說:“觀眾并非傻瓜,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在拼命地活著。”
當(dāng)《回南天》公映的時候,它完成了一部電影最終的命運,給更多人看到。
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感謝每一個觀眾,尤其是不解和批評,因為它可能不是一部高興的電影,尤其在疫情還未見光明的當(dāng)下,需要48小時核酸才能進到電影院,抱歉讓大家不開心了,謝謝你們的珍貴的時間。
我是制片人黃旭峰,不會比你們更了解懂得電影,但是熱愛誠實,真情實感。
(原文《高鳴:想潛到水底去看一看》刊載于《小說界》2022年04期)
電影《回南天》南京場放映后,輪到主創(chuàng)與觀眾互動。導(dǎo)演、編劇高鳴突然掏出手機,說就在剛才,又一次看了自己這部電影,忍不住用手機寫了一段話,想分享給大家——
“工作沒有了,情感又厭倦了,我們的出口在哪里?我們不斷地對外試探,互相傷害,它是真正的出口嗎?因為自己情緒的下沉,對負面情緒敏感,很容易看到群體被困住的狀態(tài)。我在想,人到底是被什么困住了?是被環(huán)境困住了,還是被彼此困住了,還是被自己的心魔困住了?”
他就是這樣一個認真的人。專訪中,他也拿出手機,點開備忘錄,不時翻看朗讀??吹贸鍪钦J真做了準(zhǔn)備。
《回南天》是一個具有地域性的片名,用高鳴的話說,南方人聽到這三個字“會有本能的體感”?;啬咸斐睗駩灍?,整個人像被什么東西籠罩著,渴望掙脫,但又掙脫不了。這也正是電影中四位主角的狀態(tài)。
電影創(chuàng)作的初衷源于高鳴的個人經(jīng)歷:有段時間他患上輕微抑郁癥,“跟電影里梁龍飾演的龍老師狀態(tài)挺像的,把自己關(guān)在一個地方,不愿意去面對社會,不愿意去面對朋友,甚至不愿意去面對日常?!闭绽餆o所事事,兩眼放空,很想睡覺,但又無法睡著,一閉上眼睛就是放電影般一幕一幕的幻象,“現(xiàn)在回憶起來仍舊感覺渾身都特別累”。
后來,他開始跑步。
有這樣的情緒在,《回南天》注定了不會是以敘事見長的電影,高鳴用碎片化的方式將四個人下沉的情感拼貼在一起,“甚至只有負面情感,沒有正面”。電影中兩男兩女四位主角,被他設(shè)計成花朵的四個不同狀態(tài):“從含苞到開放,再到開過了,然后凋謝?!?/p>
除了跑步,有段時間高鳴為了緩解抑郁的情緒就去釣魚。在湖邊,他忍不住幻想:“水底應(yīng)該也是一座城市,對于魚來說,它就是魚的城市?!彼f:“我特別想潛到水底去看一下,水底世界是什么樣?”
于是,高鳴想,那在上帝的視角中,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個大的湖泊,每個人都是游弋也是被困在其中的一尾魚,“那些高樓大廈就相當(dāng)于湖底我們看不見的巖洞”。有些釣魚的人如果釣到不想要的小魚,往往就把它們甩在湖邊,“我有一種特別的感受,覺得這些就是在城市打工被甩出來的人們,而那些在湖里游得特別自在的魚,就是所謂的成功人士”。
關(guān)于魚的這些思考和遐想,他也都用在了《回南天》里。電影中,魚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和意象。主角家中的鯽魚從水池跳到了瓷磚地上撲騰;女配放生金魚,結(jié)果因為金魚無法在湖水中生存,死去之后尸體浮上了水面……
《回南天》的劇本高鳴寫了兩年多,共十六稿。他需要將自己的心理情緒轉(zhuǎn)為文本,再由文本轉(zhuǎn)為影像,“其實非常困難,只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一步步接近自己冥冥之中想要的感覺”。好在,最終出來的影片狀態(tài)他還是滿意的?!啊痘啬咸臁菲鋵嵪喈?dāng)于我心里的一個磚頭,我必須把它搬掉。否則,我覺得自己可能跨不過去?!?/p>
有人曾經(jīng)問導(dǎo)演哈內(nèi)克,說他的電影暴力血腥,擔(dān)不擔(dān)心會把觀眾教壞?哈內(nèi)克說:“只有看過電影里的殘酷和暴力,你才知道生活的美好。”高鳴說:“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回南天》,你只有認知到了生活中的下沉,才知道你浮出水面以后的呼吸是多么寶貴。”
拍完電影后,高鳴說他至少現(xiàn)在不用跑步了。
《回南天》有一個特別奇幻卻又令人感覺現(xiàn)實的結(jié)尾——
男主角曾經(jīng)在舞臺上飾演美猴王,但后來舞臺被拆了,他一直希望它可以重建,讓自己重上舞臺,再現(xiàn)昔日風(fēng)光,雖然現(xiàn)實殘酷,但他心中美猴王的夢想從未泯滅。電影最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穿上了美猴王的戲裝,浮游在城中村的半空,兩邊的人們吹著絢爛的肥皂泡……鏡頭一轉(zhuǎn),這一切都只是他的幻想,身后仍是那個破敗的城中村,四下安寂,只有一個收破爛的人騎著單車自遠及近穿行而過……
《西游記》是對高鳴影響很大的小說。他自小學(xué)習(xí)繪畫,拍電影之前就已經(jīng)是深圳當(dāng)?shù)匦∮忻麣獾钠矫嬖O(shè)計師,“所以我從小就建構(gòu)起了特別圖像化的思維,然后它給我造成了一個閱讀指引,就是會對有想象力,或者說出其不意的作品特別感興趣?!?/p>
他當(dāng)年不但喜歡看《西游記》,畫美猴王,收集所有關(guān)于孫悟空的連環(huán)畫,“甚至嘗試過自己重新畫一套《西游記》的連環(huán)畫?!?/p>
兒時的高鳴還會拿著《西游記》的原著和電視劇進行對比。他發(fā)現(xiàn),原來小說中唐僧的形象并沒有電視里那樣完美。比如有個情節(jié),唐僧被抓,妖怪要吃他,唐僧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問孫悟空該怎么辦?孫悟空說:“要我救你,那除非讓我做師父你做徒弟?!碧粕氐溃骸拔易瞿銓O子都可以!”
“我后來知道了,這就是一種影視劇的美化,而小說,更有現(xiàn)實中的殘酷性。”
自《西游記》之后,高鳴就習(xí)慣于將原著小說和影視作品對照閱讀。比如看了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想看一下王朔的《動物兇猛》;看了張藝謀的《活著》,也想看一下余華的原著;看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就會想看看李碧華原來那么短的小說,為什么能夠通過蘆葦老師的手改成這樣一個鴻篇巨制?!?/p>
不過,最讓高鳴觸動的還是土耳其導(dǎo)演錫蘭的《冬眠》,因為作家契訶夫的名字也在該片編劇之列?!拔铱戳酥蟛胖离娪笆鞘芷踉X夫幾部小說的影響,而不是單純地改編他的作品,導(dǎo)演刻畫出了契訶夫筆下那種中年知識分子的感覺?!备啉Q因此大為驚嘆,“錫蘭厲害就厲害在這里,他受作家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又不是教條主義的——他有自己的東西,兩者靈活運用,所以我很欽佩他。”
高鳴喜歡的另一個導(dǎo)演是胡波,他不但喜歡他的電影,還喜歡他寫的小說。在高鳴看來,“胡波就是個天才!”
“他的處女作《小區(qū)》就很深刻?!备啉Q還很喜歡胡波的《大裂》,甚至想過如果有機會把小說改編成電影就改這一部?!洞罅选穼懥艘粠湍贻p人一起打架、互相傷害的故事,“最后他們找到了一張藏寶圖,說能挖出寶貝,于是一幫人就很認真地去挖?!备啉Q很迷戀這種一群人特別認真地干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情,“其實胡波小說的主題都是一致的,就是青春期荷爾蒙過剩,但你又覺得他不僅僅在描寫青春,他是有一種高度在里面的?!?/p>
就像胡波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如果沒有找大象這個意向,高鳴覺得電影就會減分很多——他很在意文藝作品中這樣的意象和幻象,所以非常喜歡法國哲學(xué)家、《電影》的作者吉爾·德勒茲的名言:“電影,是將人們已然感知的幻象投影到銀幕上?!?
高鳴隨身背一個很重的單肩包,采訪中,他從包里掏出了三本書——他有出門隨身帶書的習(xí)慣,“不然沒有安全感”,每晚睡前看一點,才能安心睡去,“否則總覺得心里空蕩蕩的,缺點什么。”
他看書很慢,“可能有點閱讀障礙,很容易跑神”,于是想出一個辦法,“逼著自己讀出來”,在家里,他經(jīng)常和女兒一起給對方讀書。
“閱讀對于導(dǎo)演來說太重要了!”高鳴認為閱讀文學(xué)是對人類的灌溉,導(dǎo)演的視野、眼界,甚至創(chuàng)作方法都可能被文學(xué)所開拓?!伴喿x可以改變,可以溫暖,可以軟化,可以讓人變得有溫度,可以讓人變得平和……”
采訪那天,他隨身帶著的那本書是雷蒙德·卡佛的《新手》。高鳴很喜歡卡佛,他無所謂大家給卡佛貼怎樣的標(biāo)簽,極簡主義也好,骯臟現(xiàn)實主義也好,在他看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覺得卡佛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以及兩性關(guān)系,“還包括對于情感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態(tài)度……”這些對他都特別有觸動。
《新手》是一本很特別的書,當(dāng)年編輯戈登·利什將其中3篇篇幅縮短70%、10篇更改標(biāo)題、14篇修改結(jié)尾……整體刪改幅度超過50%,后以書名《當(dāng)我們談?wù)搻矍闀r我們在談?wù)撌裁础烦霭妫螳@好評,奠定了卡佛的文學(xué)地位,但卡佛表示:“有朝一日,我必將這些短篇還以原貌,一字不減地重新出版?!边@成了文學(xué)史上一段著名的公案。高鳴說,他就將兩本書放在一起比較閱讀,“以我的能力能不能看出他們兩個孰高孰低?”
高鳴還有一個閱讀認知是:“看100部書,不如拿出10部來看100遍?!彼X得這樣會比囫圇吞棗般追求閱讀數(shù)量收獲大得多,“你能把加繆的《局外人》看50遍,契訶夫的《海鷗》《櫻桃園》讀50遍、100遍,我相信你的感受一定和看一遍是不一樣的?!?/p>
最近,他就重讀了川端康成的《雪國》。書中有一段是男主角去找藝伎,結(jié)果找到了一個鄉(xiāng)下女孩,川端康成細致地描寫了他對于找藝伎的期待,以及找到之后的反差,這令高鳴想起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有次他拍完一部短片,制片人說附近有個溫泉小鎮(zhèn),帶全劇組去泡溫泉放松,“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溫泉就是農(nóng)家樂的后院挖了一個水泥池,連瓷磚都沒有,你也不知道那個水到底是溫泉水,還是農(nóng)民家里燒的開水?”總之就是和大家想象中的美好完全不相干。接待的人說還有按摩服務(wù),然后就來了一群中年阿姨,“穿的雨靴、褲子上都是泥巴,是剛下地做完活回來?!?/p>
“當(dāng)我看到《雪國》中的情節(jié),川端康成寫得那樣細膩,我為什么當(dāng)時沒想到要把這樣的感受寫下來?”他說,“其實有時候看到這些好作品,反過來就會特別自責(zé)?!?/p>
很多人最初知道高鳴是因為他2005年拍攝的紀錄片《排骨》——這也是他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排骨是個賣碟的青年,一邊文藝,一邊現(xiàn)實;一邊向往都市,一邊無法離開農(nóng)村;一邊渴望愛情,一邊又不能把握愛情……很多觀眾都被排骨的故事吸引,紛紛打聽他下落。
高鳴后來也確實繼續(xù)跟拍了他,片名都想好了,叫《五花》,“特別有意思的是排骨年輕時期望的東西在中年的時候都有了,但年輕時有的東西中年時又都沒了,就是一個巨大的反轉(zhuǎn),然后讓他又開始找不到自己?!?/p>
這些年,高鳴積累了大概三百到四百小時的紀錄片素材,“可以剪三部左右的電影?!逼渲杏幸徊?,他拍攝了一個流浪漢,“他給自己套了一個遙不可及的身份,還在這個身份中為自己編造了精彩的生活,而且描述得栩栩如生?!薄爸袊毩⒓o錄片第一人”吳文光導(dǎo)演看了素材后說:“當(dāng)我們所有的人被生活擊打得一塌糊涂,也許只能匍匐前進,只有他一個人靠著語言在天空飛翔。”
高鳴很喜歡這句話。他說自己是一個對于語言感知力很強的人。同時,“我自認對觸覺、對空間、對人的感知也是很敏銳的。”于是他也開始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
這兩年,高鳴離開熟悉的深圳,去了陌生的北京?!霸谏钲诳倳腥艘驗楦鞣N事情來找我”,在北京,他可以安心寫作,“目前大概寫了7個短篇小說,5個劇本”,并且打算將《回南天》的劇本也改編為小說。
關(guān)于創(chuàng)作,高鳴說自己寫東西就是寫心里流淌出來的感覺。他的電腦上建了四個和寫作有關(guān)的文件夾,分別是種子、小苗、長出枝椏、最后結(jié)果?!氨确秸f我有了一個想法,就先寫梗概,把它放到‘種子’里發(fā)酵。然后,突然覺得它可以往前寫的時候,我就放到‘小苗’里,等到‘小苗’開始長出東西了就到下一個文件夾……”
他的小說得到了作家畢亮的肯定,“其實我覺得自己的文字可能還是需要提升,但畢亮說只有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方式,才是一個寫作者的最高境界?!?/p>
在寫新劇本時,制片人王磊推薦高鳴看美國作家、諾獎得主索爾·貝婁的《赫索格》。小說主角是個老教授,他的妻子出軌了他的朋友,他就郁悶地離開了?!叭缓笏隽艘粋€特別怪異的行為,每天給不同的人寫信,但并不寄出去?!苯淌诎研叛b在箱子里,提著到處走。最后回到了童年時的住所,拿到一把父親留下來的槍,“他本來想去把老婆的情人殺掉,結(jié)果去到他倆生活的地方,在戶外發(fā)現(xiàn)那個情人正特別認真地幫他的孩子洗澡,他就沒有了殺他的勇氣……”
作家讓老教授寫信的這一設(shè)計讓高鳴非常喜歡,“給不同的人寫信,然后寫了不寄出去,我就覺得很有趣也很有想象力?!?/p>
說到想象力,高鳴不禁又聊起他拍的那部關(guān)于流浪漢的新紀錄片。
流浪漢對高鳴說自己住在滿天星大酒店中,但深圳并沒有這個酒店。面對高鳴的質(zhì)疑,流浪漢把他帶到了大街上,說:“就是這里!”
高鳴一抬頭,看到了滿天星光。
他決定將這部紀錄片命名為《滿天星大酒店》。
( 感謝“后窗放映”對本文的支持)
相對長篇小說,高鳴說自己看短篇看得更多。有段時間為了創(chuàng)作,他把幾位俄國作家的全集都買了,最終這些書占據(jù)了他的書架,卻一本也沒有翻開過,“除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說”。
高鳴說他至今也不喜歡看電子書,因為感覺不方便,“我喜歡用筆在書上畫,還喜歡在旁邊標(biāo)注。”
《大裂》(胡波)與《燒紙》(李滄東)
“對比兩個導(dǎo)演的作品,煙火氣與想象力并存,不管文字還是電影,我覺得感覺比什么都重要?!?/p>
《新手》與《當(dāng)我們談?wù)搻矍榈臅r,我們在談什么》(雷蒙德·卡佛)
“一個作者版,一個編輯版,對比閱讀,能感受到他們的博弈,一種對比閱讀文學(xué)劇本與成片臺本的快感?!?/p>
《雕刻時光》(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電影是什么?創(chuàng)作是什么?感覺是什么?其實沒法用文字說清楚,讀它,打開自己,感受自知?!?/p>
高鳴:獨立電影人。作品有紀錄片《排骨》、劇情短片《阿松》。最新劇情長片處女作《回南天》入選2017年FIRST創(chuàng)投會年度電影計劃。
看了下豆瓣記錄,我是在很早的時候就把《回南天》標(biāo)記成想看的,當(dāng)時對這部在國外已有聲譽的國產(chǎn)電影抱有著不小的期待。潮濕的南方都市,男女情欲的碰撞,都市青年的迷茫,這些都是我感興趣的元素。
但今天看完電影,說句實話,非常尷尬。電影幾乎犯了國產(chǎn)文藝片一直以來為人詬病的所有痛點和毛病。
黑澤天皇說過一句話,所有的好電影,應(yīng)該至少有一個原則,就是通俗易懂。
但《回南天》幾乎完美地避開了通俗易懂這四個字,全片不說人話。
可以看到《回南天》有意識地采用了各種意識流的視聽手法,將電影想要表達的意思藏在鏡頭語言后面,然后讓觀眾去感受,而不是去理解。
而這個“藏”是一個很講究的學(xué)問。要是藏好了,說不定就又是一部王家衛(wèi)質(zhì)感的佳作。但要是沒處理好,就可能變成不倫不類的無病呻吟。
例如,先從豆瓣的簡介入手來看這部電影。
“四個人的關(guān)系漸漸錯位。曖昧的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在他們的彼此映照中,回南天悄然而至……“
可以看到,電影其實是想借回南天的環(huán)境,來講述一段男女關(guān)系的紛雜。作為電影的四個人,兩男兩女,應(yīng)該是電影的主角。
然而,一方面是,電影缺乏了對所有人物的背景鋪墊,觀眾無法得知人物內(nèi)心的變化的動蕩和原因,另一方面,人物情感的推進和轉(zhuǎn)變也顯得極為生硬,都是處于一種點到即止的程度,每當(dāng)這一段我要開始進入角色了,劇情就突然切到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觀眾都還沒來得及體驗,就被導(dǎo)演趕鴨子似的趕到了下一個劇情上了。
最尷尬的一段就是,例如杜鵑和龍老板的感情是怎么就起來的呢?兩人在地下室,龍老板讓杜鵑過來坐一下,兩人來回對了一句話,在我以為要開始通過對話來交代兩人進展的時候,鏡頭竟然突然就切到了下一環(huán)節(jié)。
excuse me?現(xiàn)在的人物感情都這么直接快餐的嗎?只需要一句話,兩人就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和火花了?
諸如此類的場景彌漫全片,人物的感情推動,全靠導(dǎo)演上帝鏡頭和剪輯來推進,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兩個人坐在哪里啥都不干,只需要來回一個眼神,事情就成了,感情就有了。
要是說的是一見鐘情也就算了,但問題是,電影想說的應(yīng)該是情欲的搖擺不定和躁動不安,這份躁動,不是僅僅靠電影名字《回南天》三個字的文藝就能撐起來的,也不是僅僅靠下幾場雨就能撐起來的,更不是靠面如死灰全員抑郁的姿態(tài)就能描述好的。
參考《花樣年華》,梁朝偉和張曼玉兩人的感情線,強如王家衛(wèi),也得先在開始耗費一大段時長來交代兩人雙雙被出軌的背景,隨后輔之以各種視聽語言的唯美作為手段,才使得兩人的感情推進有足夠的動機和自然。
而《回南天》想的卻是靠脫離于電影的意識形態(tài)語言來講述這一切,這就使得電影的視聽語言和劇情幾乎是割裂的。美則美矣,但對于電影本身卻毫無益處。
這讓我想起來之前看《大護法》的感受,非常多的國產(chǎn)文藝片都很容易陷入這么一種自顧自憐的陷阱,而忽略了一些電影最基本的要素,首先得講人話,然后才能被理解。不講人話的電影,就如沒有根的浮萍,會讓觀眾始終有一種疏離的陌生感。
前天晚上去看《回南天》線下放映會。去之前,掃了眼,豆瓣評分很低,只有5.2。 四個主角,三種讓人窒息的關(guān)系,以及無處不在的壓抑感。雖然在觀看過程中,的確有一些讓我不太喜歡的片段,但看完后個人感覺這個片子還是有不少亮點的,5.2的評分還是稍低了些。
先說說不喜歡的吧。 1. 四個主角都讓我厭惡,甚至一度想沖進鏡頭里對著他們大吼大叫。 冷暴力的男主角,對待女友不是沉默,就是要發(fā)泄欲望般的求歡。這種簡直把人逼瘋的溝通模式讓我抓狂。
女主角相對沒那么惹人討厭。去人家店里工作卻犟著頭硬是不肯遵守店里的規(guī)矩。一方面顯得她過于偏執(zhí),缺少“職業(yè)精神”。另一方面可能體現(xiàn)她人格獨立,不畏強權(quán)。(映后交流會,看到女主本人有點湯唯的氣質(zhì)欸)。
無病呻吟的圓圓,矯情的直播念白片段像是中學(xué)時代的青春疼痛文學(xué)。放在十年前我還勉強好這口,可現(xiàn)在只會讓我忍不住想有個按鈕可以快進跳過這一段。
故作滄桑沉默寡言的龍老師,平日高冷沉默,好似超脫凡俗,可就是對女主有某種偏愛和疼惜。這個角色很符號化,太紙片人了。
2. 三段關(guān)系里,男主跟圓圓之間的關(guān)系就像是模板化的青春疼痛文學(xué)。每個男人都希望逢著一個“丁香般”的姑娘。白裙子,憂郁,受著情傷,正等待我去療愈。
女主跟龍老師之間的關(guān)系也非常老套,有點迎合“經(jīng)歷世事滄桑的憂郁大叔愛上我”的橋段?
這兩段關(guān)系都太模式化了。相對而言男女主之間的城中村回南天壓抑生活還真實自然一點。
再說說一些亮點吧。
1. 男女主角兩個人的表現(xiàn)真的很驚艷,情侶間微妙的情緒拿捏得非常到位。特別是兩個人冷暴力的沖突,情緒毫無造作。有一段是,男主偷看到女主跟一個陌生男人單獨站在湖邊,心生醋意。但他不說,回家后只是冷冷地站在女主面前,任憑女主追問他不說話的原因,他也一直閉口不答。直到他不小心失手打翻了女主剛炒的番茄炒蛋,女主的情緒也到了忍無可忍的頂點,順勢拿起鍋鏟,把鍋里正炒著男主最愛吃的魚鏟倒了垃圾桶里。這一段非常精彩,能感受到那種冷暴力不斷升級的壓抑,就像是天邊傳來的隆隆雷聲,你知道暴風(fēng)雨即將來臨前的窒息感。
2. 美猴王那段自己念念有詞的即興唱腔,還有圓圓跳舞的那段配樂,非常驚艷,聲音和動作融為一體(映后才知道這個配樂是后期根據(jù)圓圓的舞蹈動作而制作,聲音卡點,與畫面融合極其自然。很厲害的編曲配樂師呀!沒看過的小伙伴不妨留心一下這一段)。 圓圓那段舞也很精彩,像是努力想要掙脫一個無形的繩索束縛,就好像要掙脫她那同樣被無形束縛困住的、無解的人生。
3. 結(jié)尾部分設(shè)計很巧妙?,F(xiàn)實魔幻主義的“美猴王懸浮在空中游泳”,就像魚缸里一尾像掙扎出去而不得的金魚,與電影中很多金魚意向有呼應(yīng)。于此同時,周圍群演在無聲地吹著泡泡,也像是魚缸里一尾尾吐泡泡的金魚。其實這個城市就是一個巨大的魚缸,每個人都是魚缸里的金魚,生活沒有出路。
4. 最后要說,這部片子對于“回南天”潮濕的氣氛感營造得很出彩。以至于觀影過程中,好像會感受到皮膚潮濕粘膩,空氣濕噠噠的氣氛。
總之,還是有不少亮點的,男主角演員很精彩~
要么不說話、要么不好好說話,故弄玄虛、無病呻吟,國產(chǎn)文藝片通病這片全包。主角用開水澆綠植、虐待金魚…真的要被氣死了!
導(dǎo)演試圖用他的意象和元素牢牢困住他的演員,可是演員居然還沉浸其中,做著自以為高級的戲碼。
比較震驚的是策展人居然在放映前說出了“希望喜歡的多夸夸,批評的留到上映后再說”這種話,這什么奇怪的風(fēng)氣?且不說適合不適合,下面的觀眾聽了反感不反感,現(xiàn)實點說這種想法對影片發(fā)行本身的傷害風(fēng)險也相當(dāng)大,某著名影片不就一片贊揚聲,結(jié)果制片人錯估票房形式漫天要價結(jié)果電影最后連公映都黃掉了?估計策展人是會看豆瓣的,望以此為戒,不要再干這種此地?zé)o銀三百兩的傻事了。
#BJIFF10#都叫回南天了,都不拍點潮濕的氛圍嗎?用了這么多水的意向都沒有回南天的悶騷勁兒?就這清湯寡水的?故事寫得何以創(chuàng)投勝出???想必項目方案肯定做的很好看。以及為什么把女性角色都寫得如此綠茶婊?
導(dǎo)演是真的沒有才氣。視聽缺少風(fēng)格化的同時敘事也缺乏連貫性,中間夾雜著大量生硬又做作的符號元素與奇觀,演員之間毫無默契可言。潮濕也只是表象,真正的問題是作為影迷型的導(dǎo)演把電影塞得太滿而內(nèi)核又太空,最后亂成一鍋粥。
如果你能欣賞粘稠,壓抑與焦灼的情緒,我想你也一定能進入這部電影,正因為它的情緒傳達是相當(dāng)準(zhǔn)確的,因此才能把這種人物陷在泥潭里出不來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掙脫出來的那一下是魚缸,瞬間暴雨,泡泡,然而現(xiàn)實就像那一聲聲修彩電修手機的喇叭,提醒你還在泥潭里。
...說的比拍的好
軟糯潮濕的情感關(guān)系,長時間的語氣停頓,都是生造的、懸空的、脫離了現(xiàn)實的,可卻用底層的原料堆疊出一個誘人的氣候,于是需要多花一點時間把水珠擦凈。四個主要角色,相互之間從始至終沒有建立起任何可信的關(guān)系,對神秘(龍老師)或病態(tài)(圓圓)的性格建構(gòu)都太過膚淺。男主角可看作所有扭曲的人物的一個縮影,一個“壞情緒”的產(chǎn)物,一個被社會閹割了的性壓抑者。拍的是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放出來卻是青年導(dǎo)演的方法困境。看完陷入了深思,我們的創(chuàng)投系統(tǒng)到底在鼓勵怎樣的作品……
6.27廣州映后。導(dǎo)演開始先拿作者電影說事,說不一定要每個人都看懂,他覺得拍得很清楚。我舉手說,確實拍得很清楚,一對深漂雙雙精神出軌誰看不懂啊,問題是在于片子拍得太浮了,像手摸雨水,手摸魚缸這類空鏡頭太多了,出現(xiàn)一兩個倒罷了,全片多由此類鏡頭組成,顯得矯揉造作、空無一物,給觀眾的體驗就是缺乏真誠。導(dǎo)演回復(fù)如果我覺得這類鏡頭都是空鏡頭就沒啥好跟我聊的了,以及表示這部電影其實環(huán)環(huán)相扣,希望跟我拉片講解……我差點兩眼一黑。還沒提該片臺詞脫離實際(“你快樂嗎”“你知道皮膚高潮嗎”)、情節(jié)由于空泛堆疊無法說服觀眾(女主梁龍忽然手貼臉)、男性自戀意識過強(男主沒上一次床很慘但自立自強還是要當(dāng)美猴王;女主忽然跟中年老男人心電感應(yīng)一起淋雨看風(fēng)景)等問題,主創(chuàng)開始拿情懷回懟。導(dǎo)演啊,想當(dāng)老塔先要學(xué)會接受批評!
設(shè)計感過強,通篇cliché。但年輕演員看得出很有可塑性。
想想我過兩天還要采訪導(dǎo)演,寫一篇吹捧的文章我就想打自己的臉?? 我理解導(dǎo)演的概念,在南方沉悶的潮濕的天氣里講述年輕人心中壓抑不得志無處釋放的情緒,對于水的運用貫穿了整個電影,從人工湖水,到雨水,到露水,到魚缸的水,這些都是掙扎的不同表達。但是導(dǎo)演真不是靈氣自帶型,片段的拼貼和配樂,到演員的調(diào)教和臺詞都足以看見他努力但沒有才華…
在潮濕的南方,壓抑中的城市年輕人在尋找適合自己的語言。然而一切顯得那么徒勞。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哪怕最熟悉的人也不會輕易的袒露。金魚,困在魚缸里能活,然而放到了湖里,看似給了自由,卻只能是死亡。舞蹈,直播雖然解憂,還需要打開窗戶跳起了自己的舞。欲望,有欲望卻得不到舒張。狹窄城中村的街道,長出水來的地板,悟空變成了小丑。
氛圍有,浪漫傾向也有……缺點不必說,但亮點我都感知到了。
我記憶中最潮濕的回憶,是在南方最熱的時候。陽光無法伸手觸摸的地方,會靜悄悄地生出銹來。我的細胞中滋生出了卑微與無聊,懦弱與無能。我本是美猴王,但淪落街頭卻成為了小丑。在潮濕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是一條游來游去的魚。
關(guān)鍵詞:國產(chǎn)、文藝、中年男導(dǎo)演。
又一部潮濕的情緒電影,一對精神和肉體都漸行漸遠的深漂情侶。一個美猴王變小丑,一個不洗澡不能插(花)。情侶無愛也就罷了,可為什么他們各自的精神出軌對象也都纖塵不染呢?XD 深圳這么苦悶寡欲么
南方新浪潮笑死哈哈哈哈哈
回南天,苦,悶。兩位無產(chǎn)階級主角謎一般地懷有中產(chǎn)階級的矯情。心性高沒什么問題,但是心性高到矯情就尷尬了。比如說洗澡——即便有其他暗示的可能性——委屈嗎?是象征那種年輕人初入社會經(jīng)歷的別人不懂但自己尤其耿耿于懷的委屈嗎?可以是,但是絕對沒表現(xiàn)夠。尤其是女一和女二,到底在干嘛?矯情得我都懵了。對女性角色的描繪是這樣,還指望男的懂她們在想什么?每當(dāng)新興導(dǎo)演拍點有的沒的,還搞碎片化剪輯,大大小小的隱喻,我就呃啊。和朋友理了一下,看得出來有很多想表達的,但各個碎片都不了了之了,還沒吹出泡泡就破了,比較疲軟。我挺迷戀把生活文字化、影像化的,哪怕不加其他修飾,也是聚焦,于是現(xiàn)實就變成了夢;但是吧,就挺僵的。你要是不能迷惘成詩,就只是梅雨天墻壁上的霉斑而已。這種無力或許也是主旨之一。但是不夠。
太平了,美猴王和花店都因為缺乏細節(jié)而流于表面,可信度太低。至今不明白為什么杜鵑跟小東同居卻每次都拒絕做愛還一副被騷擾了的樣子……太多單薄的劇情了,無論對人物還是深圳這座城市的挖掘都不夠,作為觀眾至始至終不能浸入故事。
大概是這個階段最討厭的文藝片調(diào)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