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渴求的自由與生命的平等
—評短片《彼德與狼》
少年的眼中總會充滿對自由的向往,他們的眼中有一把打開世界的鑰匙,心中有一桿衡量善惡的天秤。用粘土來表達少年對長大的恐懼,用人性來提現(xiàn)少年的正義。狼與人這間的善惡彼德有著自己的衡量與認可,他是新時代的象征與代表。
但影片最后彼德選擇了自己的正義,他用自己心中的天秤來看待這個思想被禁錮的世界?!侗说屡c狼》給觀眾留下了少年對成長的煩惱,爺爺?shù)姆忾]并沒有擋住少年對自由的渴望。每種美好的向往都是導演給觀眾留下的深刻印象。
2 ) 彼得與狼的和解
彼得被欺負
彼得被爺爺關在院子里
彼得唯一的伙伴——鵝被狼吃掉
彼得打敗了狼
彼得和爺爺把狼帶到市區(qū)換錢
彼得威風凜凜
彼得羞辱了欺負他的兩個兵
彼得看了一眼仍在談價錢的爺爺
彼得放走了狼
我相信這部動畫片所要表現(xiàn)的并不是什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動物論,物種平等說等等不知所云的連國產(chǎn)動畫片也能說的頭頭是道的主題。
我們糾結著彼得放走了狼,糾結著狼溫順地與他并肩同行,糾結著他們先深情地對望才各奔東西。還糾結著海報里彼得拼接的是狼的影子。
狼激發(fā)了彼得,也喚醒了彼得。他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徹底幻滅。原來無論人類社會還是動物世界都有它的弱肉強食冷酷殘忍無法逃遁永恒不變。只有站起來,站到高點;只有迎上去,迎面危難。否則只能躲在籬笆背后,只能縮在垃圾桶里。
他可以做到,在與狼交鋒的絕境中他意識到,他可以。他可以春風得意可以威風凜凜可以光彩奪目可以煥然一新——但不變的,仍是爺爺苦澀的眼神,不變的是捉襟見肘勉強度日的生計艱辛。
他看見了世界,他認識了自己,他發(fā)覺了相似,也找到了狼與欺負他的那兩個人的差異。
他還那二人以羞辱。
他放走了狼。
P.S. 當初對這個片子感興趣是因為介紹上說它的配樂很贊,由于沒有任何臺詞,所以每個角色都用一種樂器扮演。但是,在看的時候,由于人物制作簡直太逼真了,表情神態(tài)動作超級細膩豐富栩栩如生,加之深夜看時把音量調(diào)小,因為完全忽略了配樂…orz…
http://coldenjoy.blogbus.com/logs/32485364.html 3 ) 可愛的鴨子被吃了
短片彼得與狼是根據(jù)前蘇聯(lián)作曲家普羅柯菲耶夫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童話改編。片長32min,比起一般的動畫短片長了不少。
32min的時間里,刻畫了彼得、爺爺、鴨子、鳥、狼、胖貓、馬戲團長、大兵等不同的性格形象,也展現(xiàn)了一個張弛有度的完整故事。
片中,很喜歡那只鴨子,呆萌的樣子,沒有了通??ㄍ枥L的大屁股造型,而是細長脖子、細長身體、細長雙腿,如此瘦弱的身體在地上撲騰居然也站不起來,特別可愛。鴨子是彼得最好的朋友,經(jīng)常和彼得擁抱、頭靠頭的溫存。冰上起舞的那一段,陽光照耀,冰面閃光,它活潑快樂的身姿左搖右擺,摔倒身體就做起了滑板。當爺爺領走彼得時,它在冰面上呆呆站立,落寞的樣子很讓人心疼,身型不禁想到了《冰河世紀》里的那只大地懶西德。后來初見狼時,它嚇得咽了下口水,微小的擬人動作出色的表現(xiàn)出它的害怕。彼得因為愛它,所以向它招手,它狂奔卻不幸被狼囫圇吞下了肚。這是短片故事情節(jié)唯一讓人覺得有點遺憾的地方。也恰恰是這個安排,才有了以下彼得憤怒的眼神和去捉狼的決心。故事的結尾彼得把狼放走了,和狼肩并肩走的那幾步,看的心潮澎湃,自然和諧世界的完美展示。彼得是個善良的孩子,他看著肉鋪里倒掛的動物肉、櫥窗展示的狼皮、馬戲團海報里穿裙子的大熊照片,彼得猶豫了。當那只翅膀受傷的鳥翅膀恢復,重新在彼得頭頂盤旋時,彼得堅定的打開了木箱,他沒有以惡報惡,像個天使一樣選擇讓狼回到野外,重獲自由。經(jīng)常聽說狼是一種懂得報恩,且很具有人性的動物,所以才會不時聽到狼孩這些說法吧。讓·雅克·阿諾《子熊故事》里面,人與熊的恩怨,最后在熊的大度下結束了。我們?nèi)祟愖鲆换刈尣揭参磭L不可,人和自然必須和諧相處。
關于那只小鳥,它是彼得的另一個小伙伴。它被氣球從樹上高高的帶著飛下來,神情陶醉極了,微閉雙眼,吸氣緩慢,鏡頭也隨著慢慢移動,感覺它只有一片羽毛的重量。天空對它來說太重要了。
擬人化的展示在它身上還有,彼得和它商量作戰(zhàn)對策,在它和狼對視了幾秒鐘后,頭像撥浪鼓搖動一樣的拒絕彼得。又當它看到狼差點吃掉肥貓時,它驚得長大了嘴巴。
貓,雖然它的形體特憨態(tài),但眼神出賣了它,自私又諂媚。自私在貪婪的想去吃掉鳥,又不顧他人,一心只想自救,它有一段樹枝斷開,貼著樹干站立的樣子特別搞笑;諂媚的是只討好老人,在老人腳下來回趁著走。
短片配樂是跟著故事發(fā)展而走的,
蘇聯(lián)的交響童話度娘告訴我:
1、表示小鳥的主題音樂
長笛以高音區(qū)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頻繁、旋轉(zhuǎn)般的旋律。使媽咪和寶寶猶如看見小鳥在天空中愉快地飛翔,嘰嘰喳喳地唱著歌。
2、表示鴨子的主題音樂
與嗩吶相似雙簧管的音色,和鴨子的叫聲很像。因此,在中音區(qū)吹出的帶變化音的徐緩主題旋律,具有悲歌性,表達鴨子后來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慘命運。由于鴨子是善良可愛的,所以吹奏出的鴨子主題音樂也是優(yōu)美動聽的。
3、表示貓的主題音樂
貓在這部交響童話里是個調(diào)皮搗蛋的角色,因此,表達它的音樂,是用單簧管吹出的輕快活潑的跳躍性音調(diào),顯示出小貓的詼諧和活潑的性格。
4、表示老爺爺?shù)闹黝}音樂
由于老爺爺講話的聲音低,并且說起話和走起路來慢吞吞的,又愛嘮嘮叨叨地沒完沒了,所以就用音色渾厚的大管,徐緩地吹奏出較長的敘事音調(diào)。使媽咪和寶寶仿佛看到老爺爺嘮叨樣子。
5、表示大灰狼的主題音樂
大灰狼是兇殘可惡的,表達它的音樂是用三只圓號吹奏出來的,從音色、音量和音調(diào)上,都有一種陰暗的感覺。媽咪和寶寶會感覺到這是反面形象的音樂。
6、表示獵人開槍的主題音樂
定音鼓急速密集的滾奏,表達獵人從樹林一邊走出,一邊開槍。
7、表示彼得的主題音樂
最后,樂隊以弦樂奏出明快、進行性地音樂,生動地表達了活潑、勇敢的小朋友彼得的機智形象。
總之慶幸的是,短片沒有選擇和交響童話一樣悲劇的結局。
查了下,蘇打綠也有一首同名歌,也是根據(jù)這則交響童話而寫的。吳青峰的立場正和短片一樣,將自由還給狼。
4 ) 讓我想到《牧笛》
這部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是根據(jù)俄羅斯音樂家普羅柯菲耶夫的一部小型交響樂改編的。為了配合音樂的節(jié)奏,本片采用了傳統(tǒng)的逐格動畫的形式,和音樂結合得非常傳神。彼得、爺爺、狼、呆鵝、烏鴉、肥貓、士兵分別用不同的樂器演繹。那一楨楨的逐格動畫我想起了中國動畫的名作《牧笛》,水墨畫風格,也是逐格動畫,動聽傳神的背景音樂……《牧笛》角逐奧斯卡,肯定拿大獎??上КF(xiàn)在國產(chǎn)動畫片實在是沒救了。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5 ) 充滿了象征和陰暗甚至有點恐怕的色彩
根據(jù)Prokofiev同名交響童話改編的<彼得與狼>,是2008奧斯卡最佳動漫獎得主。
Prokofiev 的<彼得與狼>,情節(jié)其實相當簡單,少先隊員(中國里都譯成少先隊員?)彼得被嚴格的祖父監(jiān)管得很嚴,不能出去外面玩。在一次逃出去玩的過程中,彼得的朋友鴨子被兇殘的狼吃掉了,善良勇敢的彼得逮住了狼,最后獵人把狼帶走了。
而英國導演這次的改編,可謂是徹底的改頭換面了。沒有原著的輕松詼諧,而是充滿了象征和陰暗甚至有點恐怕的色彩。而且其結局也作了微妙有趣的改動。原著里狼被逮住帶走后故事就結束了。但這個動漫版本,把狼逮住后祖父把它帶到鎮(zhèn)上要賣掉。彼得看著猙獰的屠夫、貪婪的祖父,還有狼充滿無奈哀怨的眼神,作出了一個驚人卻合理的舉動--把狼放走了。
對于這種改動的分析是多種多樣的。比較扯的是什么保護動物的主張啦之類的,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體現(xiàn)影片對自由追求與渴望的主旨--無論是小鳥對飛翔的追求、彼得對外面世界的渴望,還是狼對自由生活的天然要求,都體現(xiàn)著自由之于生命是如此之珍貴如此之不可或缺。
這也許就是這部動漫的主題吧。但閑著沒事干的我卻沒頭沒腦地想到了它的另一層可能的含義。
在斯大林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教條下,原著的人物當然非常合理地被賦予各種象征意義。比如,彼得當然會被解釋為先進的革命階級;祖父和貓則被認為是落后保守和貪婪愚昧的舊皇權的象征;而狼則被賦予邪惡腐敗的資產(chǎn)階級的縮影。故事的結局當然就是革命階級沖破舊政權的束縛,并最終打敗資產(chǎn)階級。
由生活在資產(chǎn)階級的"低俗"文藝人改編的動漫呢?彼得這位“先進的”少先隊員被改得陰暗古怪,而且最后竟放走了“窮兇極惡”的狼?。ㄆ鋵嵄说米罱K變成了“狼“了,請細看宣傳海報。)這不是在宣傳資產(chǎn)階級的合理性么?(狼吃鴨子只是順應自然,而人類逮捕狼則是對自然定律的破壞)不是在鼓沖資產(chǎn)階級最終將取得勝利么?(彼得變成了狼)
也許導演的這種改動純粹是藝術上的需要,根本沒考慮任何政治暗喻。但這些不經(jīng)意為之的創(chuàng)作行為中,不是更能表露出隱藏于作者心中的不敢明言的思想么?柏林墻是經(jīng)已倒塌了,但鐵幕曾經(jīng)存在所帶來的影響,真的能消失么?
唉,是我多想了,根本沒這回事……
6 ) 不浪費每一個像素、每一個音符
固執(zhí)的老人、頑皮的孩子、斷翅的鳥、天真的鴨子、慵懶的貓、狡猾的狼……
這些只是一些簡單的定語概括,當看完片子之后會發(fā)現(xiàn)勇敢的彼得,孩子的不作惡,貓在危機時刻的貪婪,鳥兒對天空的向往,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狼并不是邪惡的,那些定語只是我們強加給他們的吧。
這部片子可以引起人對于生命的思考,制作精良,沒有浪費每一個像素……
當然,這也與音樂《彼得與狼》的偉大有關,影片出字幕的時候沒有一點聲音,一個音符都沒有浪費……
對不起奧斯卡最佳
其實是兩頭狼啊,孤獨以及自由
畫面感覺有點CULT
塑料感十足
又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啊
部分情節(jié)改動,結局不同。(傻鳥=長笛,瘦鴨=雙簧管,肥貓=單簧管,餓狼=三只圓號,Peter=弦樂,爺爺=巴松,獵人=低音鼓) 原版的仁慈是不殺、關動物園,現(xiàn)在與時俱進了,直接放生。還聽過一個版本的鴨子沒死。童話是編來教化娛樂小孩的,所謂寓教于樂,大人們依自己的意思隨便編咯~
因為音樂而產(chǎn)生的劇本,本來就是偏離了本質(zhì),沒什么值得看的~
很精致。
沒有語言未必是蒼白的
少先隊員彼得之環(huán)保版。。。
定格(逐格)動畫、木偶、CG電腦動畫
兩個家伙有一樣的眼神 狼就是彼得
這個還好。
這個做的也太好了吧。除了劇情有點古怪以外。
理解萬歲
這小眼神
en..mixed feeling
真好,節(jié)奏掌握有意思。表情動作很細很真。環(huán)境也很棒!故事也很有意思。
彼得的眼神做的太贊...簡直是如狼一般的少年...技術程面上來講幾乎無敵了...喜歡最后那個幽藍的月亮...并太同意彼得最后的行為是化解仇恨...個人認為在于他和那匹真正的狼一樣渴望自由...其實他和狼...擁有著同樣堅毅的靈魂...
看了評論之后才發(fā)現(xiàn) 原來這么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