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女兒紅
這部電影挺有意思的。
講了外婆、女兒、外孫女三代女人的一生。
外婆是民國時期江南水鄉(xiāng)一家酒坊人家的女兒,她出生時她爸給她釀了一壇女兒紅,埋在墻壁里,打算她出嫁時給她做陪嫁。
結果,她訂婚后,就和家里的長工好上了,還懷孕了。
外婆就被夫家退婚了,她爸趕走了長工之后,氣病而死。
外婆一個人生娃+經營酒坊,終生一個人,等著長工回來。
長工跑去臺灣了,另外結婚生子,直到外婆生命的盡頭,才回來看她。
(長工無法回來肯定有年代因素上的客觀阻礙,但是我覺得他其實是不太想回來,也不太想見外婆,因為如果真正想見一個人的話,那么無論付出任何代價,經受多少艱險,都一定會去執(zhí)行相見的行動。不回來的原因,只是衡量利弊之后,覺得不值得付出去見她的代價。
我很想你,不用付出代價的話,見一見你無妨,但是一旦需要付出代價,人生遭受損失,那就不想見你了。
不想付出代價見你,是因為你不值得。
所以,長工對外婆的愛可能有一點,但是份量太少,少得可憐)
母親的一生是時代釀成的悲劇,她沒有愛情,不顧她媽反對,嫁給一個又丑又老的放牛的,只因為對方家庭成份好。她婚后孕期受丈夫虐待,最后離婚了。她的一生就是時代的剪影。
外孫女骨子里挺像外婆的,她的形象也是改革開放后的時代剪影。
那一壇埋了七十年的女兒紅,見證了時代變遷,見證了這三代女性的一生,是她們的生命在歲月與時光中的沉淀。
最后,江南水鄉(xiāng)很有意思,出門就是水,出行靠烏蓬船,這種東方威尼斯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很有詩情畫意。
趕酒看起來特別有趣。
2 ) 穿越一生的愛,太珍貴
是圍繞一壇酒展開的三代女孩子間的故事。小周迅剛許完要念大學的愿望卻轉眼與阿藕搞在一起還有了孩子、氣死父親接著酒謎難破(節(jié)奏很快)(看到這里時,我以為時代的悲哀卻要由女子自身承擔,原因竟是自己追求所愛)(自找的)(男人并非不愛,時代原因,被迫去了臺灣,但不夠)(女子很愛)。接著因為家庭(成分、文革)讓成績最高的秋妹無法進入大學而使母女關系面臨破碎,包括秋妹從不喝酒(而花雕卻愛酒),促使其嫁給一個不愛的男人。(這男人也毫不珍惜,嘴臉太惡心,開始心疼秋妹)(然而其結果很大成分也是自找)(男人不愛)(女子也不愛)。最后陳飛卻放棄大學的機會,選擇退學,賣酒,開酒家(無母親完全不一樣,那份真情卻與祖母十分相似),然而卻并沒考慮過結婚(男子真心)(女子并非完全不在乎)結果卻很好,七十年的女兒紅找到了,外婆和孫女也都真正有所愛(兩人也格外親近)。
在這個過程中,在七十年的時間進程中,看得出時代的變化,最明顯的是服飾、交通、行為、個性上的,(其中在那個橋頭時都會有成列大頭兵走過),還穿插著求酒仙娘娘的迷信色彩,色調也不鮮明、語言應該是臺灣腔?
但最終,還是把這個故事講圓了,女兒紅很甜,但七十年太苦了(就像陳飛說過的如果小覺在日本有了家小,她不會像外婆一樣傻的,可是小周迅卻等了一輩子)(外婆原來也是個頤指氣使的大小姐呀)。故事里還有一直陪伴外婆的阿松(不是愛哦,單純的),本來不明白為啥會有他,現(xiàn)在知道啦,他是另一份真情,畢竟從前是大小姐和長工的關系,后來還是告知阿藕信息的重要連接人。
不過還是有幾個地方處理的不好,比如為什么秋妹住在家里會做夢? 怎么了? 還有花雕的房子什么時候被收走了?(因為后面有一處 阿松說她的房子回來了 但前面卻沒交代) 阿藕什么時候去臺灣的?甚至這個故事發(fā)生的大概的模糊的地方都沒? 不過似乎也沒必要說清楚。 這個故事講出來,夠了,呈現(xiàn)的比較完整。
3 ) 七十年的女兒紅
一百分鐘講述了三代人的故事,沒有一句多余的廢話,每個人物都把她們的性格和因此帶來的命運表達得酣暢淋漓。
一家三代女人的故事,雖然有著不同的背景,但感情和性格卻是一脈相承的。我看到了改革開放前封建社會的生活枷鎖,文革時期的冷漠殘酷給那一代人帶來的難以彌補的創(chuàng)傷,新時代的生活給人們帶來的希望。
4 ) 《女兒紅》——沒有對錯,沒有悲喜
三代女兒的故事,花雕的執(zhí)著自我與強大內心,秋妹的無盡抗爭與無奈逃避,陳飛肆意無羈與懵然無謂。一壇女兒紅,貫穿三代人生。九十年代的影片,誠然在時代感的表現(xiàn)上有些標簽化,可能在九十年代來說這樣時代背景的表現(xiàn)不是那么大眾,甚至是突出的,但是細節(jié)場景的處理,對人物內心的表現(xiàn),還有比較能夠深入人心的。并不喜最后結局花雕病好,陳阿藕歸來的圓滿大結局,生硬的宣揚那壇70年女兒紅在花雕的心中的位置。這樣只讓整個故事缺乏了想象空間,缺乏了生命力。
很多人覺的花雕的一生苦等是個悲苦的故事。我覺著這并不是一個悲劇故事。
花雕無疑是幸福的,已然為她的苦等找到寄托。在較好的家庭背景下培育她樂觀的態(tài)度,強大的內心,有著自己的信仰追求。影片很多細節(jié)都真實的體現(xiàn)了花雕獨有的自信感(這是我自己愿意的呀,這房子本來就是我的呀,這是我們娘倆的事),周迅飾演的少年花雕也正好體現(xiàn)花雕少年時期的性情。對周迅的印象還停留在《李米的猜想》中,看了《女兒紅》發(fā)現(xiàn)周迅分明給人一股純正的驕傲感。之后歸亞蕾飾演花雕經歷過父親的變故,經歷單親母親,那份曾經的驕傲也隨著增添了成熟,堅韌與豁達,也伴隨一份滄桑?;ǖ窨梢圆辉诤跛说睦斫饪捶?,可以為自己所在惜的傾注一切,感情,女兒,孫女,她可以放開的為之努力,表達她的感受。70年的等待與其說是對她的懲罰,不如說是給她的獎賞,讓她的一生都有了期待,有了信仰。那壇子女兒紅,不再僅僅是對陳阿藕的等待,它已經傾注自己對父親,女兒,孫女,對酒的所有感情。它是花雕的一生,花雕的幸運在于她擁有真實的一生!
陳飛也是有希望的,她還是懵然的,探索的。雖然同樣被社會、被環(huán)境所塑造、所逼迫,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她的茫然,她沒有花雕那樣徹底的驕傲與豁達,不能花雕那樣充滿一生的信念,更不愿意像秋妹一樣接受命運,安穩(wěn)的冷淡的對待一切,被當前社會觀念沖刷著自己,總想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去改變,卻也顯示乏力,顯得虛無。當被花雕阻攔開女兒紅之后,似乎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理解外婆對這壇女兒紅的情景,似乎也在思考自己真正的人生信仰。她還有很多時間讓她去探索真實的自我,很多選擇去追求真正的信仰,很多渠道去表達真實的感受。她至少還有著希望。(其實感覺陳飛的角色并不是那么真實,更多是為了整個故事的完整,前后的烘托,時代的體現(xiàn)。)
唯獨秋妹是讓人憐惜的,如果說這部影片悲只有來自于秋妹的,雖然冷冷的狀態(tài)可能并那么不讓觀眾喜歡,但是卻是最真實的生活寫照,秋妹由抗爭到逃避,由驕傲到妥協(xié),冷冷的對待一切,她處在最殘酷的時代,卻沒有一顆面對的心。秋妹無法表達對母親的感激,無法表達對女兒的疼惜,更無法表達對生活的追求,她的人生已無需任何色彩。在梵高的傳體《渴望生活》中大致這樣寫到:梵高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人,能感受更多他人無法感知的情感,他只能通過繪畫的渠道來抒發(fā),以致后來繪畫也無法表達他的內心,才走上最終的道路。秋妹她能感受到一切,能理解到一切,只是壓抑著自己的所有,最后那一句“我想喝點酒”已然表達了她的一生。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正式這樣的方式讓她度過了一生,這何嘗又不是她的人生支點,何嘗不是她幸運的部分。
花雕生活在存在中,陳飛生活在虛無中,秋妹的生活在哪呢?人總是要生活在想象中的,無論是像花雕那樣擁有想象,還是像陳飛尋找想象。而不能像結局這樣扼殺了故事的生命力,剝奪了我們的想象空間。那壇女兒紅開圓滿的開了之后,對花雕是什么,不是驚喜,不是如愿以償,更多的是空,徹底的空。正如影片《在云端》男主角看似灑脫的人生只把航空里程累計作為支撐,而他累積到的時候,機長做在他身邊的時候,他非但沒有丁點激動,反而覺得失去了什么。雖然影片并沒有表達,我想這才會是花雕最真實的內心。
三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時代,與社會,與他人,與自己對抗,在探索自我追求信仰中,或者坦然,或者逃避,或者無謂,沒有對錯,沒有悲喜!
5 ) 她是一滴酒
花雕,一種酒。
不知道為什么,當七十歲的花雕拜了酒仙菩薩,摸索著墻,“去去去去”趕著酒,找她那壇埋了七十年的女兒紅,當墻磚一塊一塊拿掉,飽經時間洗禮的女兒紅露出來的時候,我忍不住紅了眼眶。
我想到花雕的父親為女兒埋下這壇和女兒一同出生的酒;想到花雕在得知女兒要結婚的時候,求女兒抽個晚上見她一面,當她要給女兒找女兒紅時,女兒大聲反抗:“這是四舊!”
酒好像貫徹了花雕的一生,她出生在做酒家族,文革期間又因為家族被罵“資本家”,女兒因為受家庭成分的影響不能實現(xiàn)上大學的夢想,對她耿耿于懷,從來不曾碰過酒,卻在花雕臥病在床不知能不能活下來的時候,對女兒陳飛說:“我想喝酒”。
花雕對于與她一樣年紀的女兒紅的執(zhí)著,似乎更深的是對阿藕的執(zhí)著,對下一代婚姻幸福的執(zhí)著。所以當外孫女陳飛把女兒紅當做自己新開酒家的宣傳,要把它給別人喝時,就好像花雕一直以來堅持的、等待的幸福都沒有了,不會再有了,她甚至沒有了求生的念頭。
“我走了幾天幾夜才走到閻王殿門口,閻王老爺問我說,你要上哪兒???我說,我要去喝女兒紅酒。閻王老爺說,他那兒沒有女兒紅酒,要我回家去,我又回來了,回家來了。”
歷史的漫漫長河中,花雕只是其中的一滴,也許是一滴酒,她沒有辦法改變歷史的走向,沒有辦法掙脫時代的枷鎖,她只能默默融入水中,但卻時時散發(fā)著醇醇的酒香。
6 ) 用一輩子,等一不歸人
準確說最后其實回來了,但人生早已錯過,他所有的年華,都已經給了別人,只是在葉落歸根時,彌補一下遺憾,來看看她。他是她的一輩子,她只是他的露水情緣。
故事不算新意,但演得還是頗有些感覺的。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老劇,丫鬟等少爺(當兵去了),等到白發(fā)蒼蒼,變成了老婆婆,才知道少爺早就犧牲了。少爺留了很多信給她,直到犧牲前一天還在寫。老婆婆臨死前喃喃地說:等一輩子算什么,我想等他下輩子,下下輩子
是啊,這樣的等待,一輩子算什么,生生世世又何妨?
而鄭阿藕,情況不一樣。前期,應該確實有難處(否則他沒有理由不回來,花雕爹去世了,再沒有阻攔。花雕那么好的姑娘,孩子也有了,還有個酒廠),但應該保持單身,等到有機會再第一時間回來找花雕。中年的時候已經跟阿松取得了聯(lián)系,當時政策已經可以回家探親了。若那時回來,尚有幾十年可以相伴。但他已經有了妻小……
于是,一直等到日子所剩無多,大概那邊的老伴都不在了,完全沒有了顧慮,才回來。殘酷,但也是人之常情。只能說,阿藕愛得不夠深,又或者說,花雕跟他沒有緣分
當花雕跟阿藕在橋邊擁抱離別,就知道眼前這個少年回不來了,這是影視劇慣用的伏筆。一個如花小姐,一個俊朗少年,從這一刻起,走上了各自的人生路,一走一輩子。
但花雕并不后悔,也許她就像夏雨荷那樣:感謝上蒼,讓自己有一個可愛,可怨,可等的人。如果她嫁給別人,生命會更加無趣。起碼現(xiàn)在這樣,可以光明正大的,肆無忌憚地想著,等著,愛著。沒有值不值得,只能忠實于自己內心。從阿藕離開起,就已經注定了
女人,如果愛一個男人,可千萬別讓他走
唉,曾經的電影頻道是中國文藝片難得的凈土和花園,現(xiàn)在商業(yè)電影已經徹底蠶食了影院,文藝電影是否要伴隨著即將被網絡取代的電視文化漸行漸遠?
《茉莉花開》的模板。顧美華好幾個角度像桂綸鎂。碼頭后橋上走過的隊伍由國軍部隊變紅衛(wèi)兵的細節(jié)好評。周迅跟男朋友在酒坊的激情戲嚇我一跳。沒有這個大團圓結局能打五星。
《女兒紅》&《茉莉花開》,沒法不拿出來作比較。
一壇女兒紅,三代人的情長。愛恨情長,世事變遷,中國70年的變化在這個微笑故事中在時代變遷的印記中被漸漸放大。兩條故事主線敘述配合巧妙,主線是一壇女兒紅中所留下的三代女人的命運,暗線是中國時代的變化,而這時間的變化都在那個橋頭上的人物變化相互吻合搭配。
本來想看了迅哥就算了……可是實在舍不得不看歸亞蕾啊~~~
比起以前的女性,現(xiàn)在的女性已經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女主角一生要經歷了女兒、母親、外祖母的角色,雖然遭遇坎坷,但是她在最大限度的追求自我,有強烈的韌性和樂觀精神。劇中的外婆是舊社會中勇敢的追求自我的女性,但是女性始終是那個時代的弱者。
歸亞蕾和周迅...特別喜歡她們兩個...電影跨度70年,三代人...很有時代感...不矯情不做作...滿是真情 滿是堅強 歲月沉淀去所有苦難 剩下的是歷經滄桑的甘甜....
奔著周迅看的,然而她只出現(xiàn)了前面半小時,而且角色干癟看不出什么演技,直到換了歸亞蕾出場整個片子才好看起來,雖然都是老派套路,可那種咔咔咔飛速切換的年代感還有點感人,歸亞蕾太會演了。
歸亞蕾真的厲害!?。≈苎傅哪樅芷婀?,尤其下巴,還沒有出落成標志模樣。秋妹可以再年輕點吧,感覺和花雕一個輩分,也可能是襯托陳飛突出三代人的反差。70年一壇女兒紅三代人的愛情和選擇,盡管時代背景在左右著她們,可是她們也做了自己的選擇并且不斷往前走?;ǖ竦攘藧矍閹资?,阿松對她真好;秋妹因背景所困選擇了一個不得已,后來也離婚自由自在;陳飛標新立異時代新景象,多元化發(fā)展經營的思維。女兒紅是一份祝福,終究是開啟了。女孩子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學要讀,你不走出去又怎么能走出被局限的自己呢。????還有,我很迷惑,花雕是準大學生,怎么會起秋妹這么土的名字呀。
由此可見,千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男的身上,男的是靠不住的。但是往往女的就會抱有這樣的感覺,我想可能每個人心里都有一份這樣柔弱的地方。當阿藕回來那一刻,就有點不現(xiàn)實了,清一色的彈幕都在講,這時候回來有啥用。對于花雕肯定是有用的,說不定對于陳飛也是有用的。可對于我們觀眾來講,只是一個牽強的美好大團圓。中國人一向講究團圓的結局,因此,很多事情都被強扭成瓜了。原以為陳飛和秋水、花雕是不一樣的精神,思想都在慢慢進步,最后為了外婆還是牽強的結婚,也不否認陳飛是喜歡他的。現(xiàn)在時代精神更加進步了,出現(xiàn)了永遠單身一族還有丁克族,真的算進步么?還是說人對自由的向往和自身的權利更加進一步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女人的一生,不盡的循環(huán);一次性事,無盡的鏈式反應:環(huán)境誤導,家人約束,互為仇敵,反對反抗,遇人不淑,毀己一生。這部電影將環(huán)境,家人和個體之間的作用和糾纏表現(xiàn)的很透徹!不過,最后爛尾了
一壇女兒紅歷經時光,串聯(lián)起三代女人的愛情。明明被時代推著往前走,又好似做得了自己的主似的。奔著顧美華來的,卻被歸亞蕾的對人物的掌控能力收服,還有一身靈氣的小周迅。
執(zhí)念的人都很可愛,你管她呢?一花一世界,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哪有那么多深情長久啊.都是扯.喜歡年輕漂亮的,誰沒老的時候,那換言之女人是不是也可以找小鮮肉啊.
周迅歸亞蕾演的好,女兒人設也真實,討厭的不是女兒,是那個時代。
影片藉一壇女兒紅酒 帶出十里香灑坊一家三代女性的遭遇 是典型的以小人物一生反映時代面貌的文藝片 劇情描述一壇酒 三個女人的命運 時代變遷 年輕貌美的花雕成了人老珠黃的老奶奶 秋妹也是中年婦人 而陳飛正是花一般的年紀 貌似女人的命運都是20為分水嶺 她們誰都沒錯 這與當時所處時代有分不開的關系
看到20分鐘女主仍然是周迅,我疑惑了,看到歸亞蕾的表演,我釋然她的獎實至名歸
歸亞蕾的表演和角色都意外得好,這是一個難得的到了中年之后,沒有改變個性的人,況且她還遭逢巨變,但理論上不好的部分她主動承擔,好的部分她冒險的追求,所以我推測她不會變,許多這種演一生篇章的電影,尤其少時和成年時兩個演員演,就會突出一個成熟度,長大了穩(wěn)重了,我常常覺得,啊好唏噓啊,你看少女太平和中女太平完全是兩個人,但這里的花雕沒有,歸亞蕾在有限的規(guī)定的戲份里實際上演出了這個角色的個性,她真真實實的活過。這個電影對于普通的女性角色也有一定的塑造和反思,尤其孫女就是一個當下的年輕人,反觀現(xiàn)在的作品,倒退回三十年前都不如。
歸亞蕾演的好,劉瓊也演的好!沒幾個人能喝到70年的女兒紅。
依然要說周迅演得好...
劇本很棒,演員的表演彌補了敘事上沒有情緒鋪墊的大時空跨躍,盡管整體節(jié)奏略快,但依然讓人感覺真情十足。我喜歡那句老生常談的句子,我愛過他,我不后悔,很經典啊。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等待了整整一生,需要何等的深情呢?從歸亞蕾被批斗開始,我一直飽含熱淚。為了她的等待和不悔也為了命運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