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奶奶家吃飯時無意看到,是包拯小時候的事,生下來黑黑的被當(dāng)做怪物,大嫂一開始也不同意把他帶回家,大哥無奈在雨夜里對襁褓里的小嬰兒說“弟弟,哥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瞬間被感動到了。
小三黑被推井里、不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dāng)時就跟我媽說這肯定是影射他公平公正的性格),耿直得可愛,進衙門找風(fēng)箏,被其他小孩騙去坐知縣位子,拍驚堂木那一幕,嚴肅正義得仿佛是一生的寫照,隨后露出的憨笑又黑萌傻萌的。
看大哥被殺那一段很心疼?!昂谘郑愀绾鸵恢淮蠊u被官府抓走了”
2.剛好看完了周侍衛(wèi)和搶來的奶媽的那段故事,劇中對這半路成家的家庭給了簡短有力又精致的刻畫,那些情節(jié),讓人一看就能懂得對方想要表達的東西。之前看周侍衛(wèi)吃東西都讓青女先吃以為是對奶娘有愧讓著她孩子,看到回宮才知道是試毒。
從青年,周懷仁肩負重任,那人說“把小皇子交給你,就是把大宋江山交到你手上”,一朝回宮,已是中年,那人說重重有賞。一家命運從此改變,緣盡于此。周侍衛(wèi)赴死前與奶娘相望的一幕,和那背景音樂,“江渚,它為何干凈 因為有淡淡白云 柔情,它為何干凈 因為有你的眼睛……”小皇子看到路過的棺材似懂非懂到悲上心頭……我就悄悄出去抹眼淚了。
益兒:爹,我喜歡周兒,等我長大了,我要娶她做媳婦。
青女:你說過,長大了要娶我。
益兒:爹,我能娶兩個媳婦嗎?
周懷仁:等你長大以后,只要你喜歡,娶幾個都行。
青女:爹,那我呢?!
周懷仁:女孩子家,不許胡說!
周侍衛(wèi)背著小皇子向家走去,青女在旁緊跟,說說笑笑。背景音樂清揚動聽,一如他們歡快的腳步……
3.對小主演很喜歡,男主演也很欣賞,不存在接受問題。男主角眼神,看他從小經(jīng)歷和人物特質(zhì),能理解的。
4.目前只看了前幾集,電腦版好像不能篩選“在看”的劇評所以在“看過”里面寫。這還是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希望后面的內(nèi)容也精彩。
——————————————————————
5.看到劇評里說的豬頭的情節(jié)了。包拯說殺手來自利益相關(guān)的人,吩咐小爺讓賬冊上的所有官員聚在會館里帶上同樣的豬頭面具出去,看殺手會殺誰。劉復(fù)恐嚇誰摘下面具就等于害其他人被殺手殺死的幾率增大。沒等殺手來,這些人已經(jīng)在一片茫然的焰火中互相捅刀最后不剩幾個了(太后問:死了誰 尹若朝:朝廷官員 太后接著問:是誰殺的 尹若朝:朝廷官員)讓我驚訝的是每個人來赴約都藏了刀,有點像東方快車殺人案,在一堆嫌疑人里找兇手,結(jié)果是每個人都想要他死。
?這段情節(jié)和莊公子被割耳朵被殺那段,氣氛烘托得非常緊張!僅僅盯著屏幕,不知道下一秒劉復(fù)會做什么,其他人會如何反應(yīng)。非常精彩!
雖然小爺這個人惡貫滿盈死不足惜,但是人設(shè)不落俗套很喜歡他的演繹,直到砍頭前最后一刻都不相信自己被姐姐放棄了,面目猙獰地掙扎。
6.雨柔好煩人,前面部分就愛歪著下巴斜著眼睛捋頭發(fā)演刁蠻任性。但她和包拯在客棧里互相告白的那一幕難得的非常動人和坦誠,好像把所有的矯情都拋掉了。如果能在一起,就真的是一對甜蜜的冤家了,一個愛逗另一個,另一個心甘情愿被欺負。他們互相喜歡對方,然而,尹若朝(雨柔她爹)說,就算他們能突破家人反對在一起,那就相當(dāng)于兩個家庭的聯(lián)姻,包拯不再是獨善其身,太后對包拯判弟弟的事情耿耿于懷,兩個年輕人在一起會連累兩個家庭。而從雨柔的角度,她也知道包拯是眼里不能有沙子的人,和自己父親不是一路子,當(dāng)兩個至親杠上,是她無法承受得起的。真的又美好又遺憾。
7.張子榮,張家公子,宮里的質(zhì)子。演員鄭斯仁在里面的扮相好像自帶一股風(fēng)流,眉毛、嘴唇、聲音都很獨特,不是俊俏,而是偏向于陰柔但又不是娘氣,讓我想起紅樓夢。好吧一搜,他演過新版紅樓夢,他演的《未婚妻》里的男閨蜜我也看過,還有《衛(wèi)子夫》里囂張跋扈娘里娘氣衣裳華麗的寵臣韓嫣。這么一看,確實有共通之處,不過這劇里他應(yīng)該是個不動聲色心思縝密的謀臣,反正不娘,期待后面。
8.皇上生母一心想要認兒子,然后呢?不知她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16集)
9.反差:評分很低,長評里卻多是好評。上次更新還是5.3分。行吧各有所愛,我喜歡所以忍不住就來mark
——————————————————————
10.啊啊啊啊王延齡孫女靈兒是卜冠今!忽而今夏的小虎牙??!
(第3點補充:導(dǎo)演和演員是想從包拯小時候的經(jīng)歷和他的性格入手,通過眼睛表現(xiàn)這樣的包拯吧。之前我們對包拯的認知是“青天大老爺”,這個形象是已經(jīng)非常成熟或者說成型的了,但是這部劇包含了包拯的出生和成長所經(jīng)歷的,他受到的嘲笑、當(dāng)官的對他家的陷害,以及兄嫂的溫情、先生的教誨,成長為一個有點木訥又耿直善良聰明的人。包拯的眼神我理解有三點:1.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會在其他方面有些缺陷顯得異于常人,也比較單純2.體現(xiàn)他的專注3.從他和雨柔、端午說的怕生孩子黑面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還是有一點自卑的。那這三個方面演員要如何集中表現(xiàn)出來呢?看的娛樂圈小說多了我覺得可以參考一點:通過特定的、習(xí)慣性的肢體語言或者面部表情來側(cè)面烘托。所以,有什么比眼睛更能明顯地表現(xiàn)包拯的這些特質(zhì)呢?不過,要全程瞪眼嗎,不不不,看別的劇評說會有前后轉(zhuǎn)變的過程,也是因為經(jīng)歷成熟了。所以,我是覺得包拯的眼睛是很棒的輔助人物塑造的技巧,不僅讓那些和他接觸過的人印象深刻,也給電視機手機前的觀眾留下獨特印象雖然多半是吐槽)
(20集完)
——————————————————————
11.又一處神配樂
45集端午成人質(zhì)被困駙馬府難產(chǎn),包拯朝堂控訴駙馬
下朝后包拯沖進駙馬府,下著大雪,端午剛生完孩子,躺在床上,身旁伴著襁褓,背景音樂叮叮咚咚,像哄孩子的音樂,之后是啦啦啦的吟唱,端午和包拯話別。
包拯說快去請大夫,馬漢沖出門去,
王朝在后面喊:“快去!”
馬漢沒聽清,回頭問他:“什么?”
王朝:“我說快去!”
看到后半部分,應(yīng)該是很冷的天氣了,演員說話都冒著熱氣,戲服依舊。下雪了,終于能心疼一下演員了。
12.包拯問秦香蓮三年都沒尋夫,這次上京是因為什么,秦香蓮說是有個拿劍的人說她丈夫出事要趕去見一面,“三年沒消息別人說什么我都信了”也是心酸。經(jīng)過畫圖辨認,那個誘導(dǎo)她去尋夫的人是展無為,這一切的起源,原來是宰相王延齡?;噬吓c權(quán)臣的這場博弈,他出手夠早的。但這過程,又何止是他……
13.哈哈哈張子雍酷酷的說“她是我喜歡的女人”→雨柔
(看到微博有個評論: 每一個自稱小爺?shù)亩紩ヂ犛陿牵及翄啥枷矚g雨柔)
看到現(xiàn)在覺得尹雨柔沒那么煩了,因為看清了她中二的屬性!超級中二!“我乃笑天貓”真是有點習(xí)慣了。王朝有次說她整天去抓些娼盜的小毛賊,卻總是讓大魚給溜了,真是無比贊同。不過包拯好多次破案突破點都來自雨柔,什么抓人找人的事都少不了她,還有厚臉皮獲得的師父展昭加持,“師父你再不出來我就燒了你房子”……差點忘了她還有個技能:根據(jù)證人描述畫出人像,類似現(xiàn)代的模擬畫像。
朝堂的公平她維護不了,她只能在江湖中維護自己所堅定的公平正義(但和展昭的江湖不涉官府又不同,她算是介于包拯和展昭之間),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她和包拯是同一類人:赤子之心,行事處世之道雖然有變化,內(nèi)心從未改變。咋咋呼呼卻又很堅定,偶爾很溫情,我慢慢覺得她和包拯很相配。
2018.12.29更新
————————————————————— 快要結(jié)束了,想法更加雜 14.尹若朝——前開封府尹 能早早從朝廷里抽得出身,跟養(yǎng)得出雨柔這樣的女兒,不是沒有道理的。 15.展昭 這劇里展昭真的很帥!不是長相帥,是氣質(zhì),冷酷帥!永遠端著胳膊抱劍,出手利落話不多,背影特酷! 51集我一口老血吐了出來,果然江湖人瀟灑。 16.張燕燕(皇后) ①帝后一起省錢過苦日子,皇后天天是粥配咸菜,好煩,不想吃了,好郁悶。問了侍女知道皇上已經(jīng)是一天只吃兩頓后,她讓手下把粥給皇上送去。皇上那邊,張子榮從家里帶來了糕點,大快朵頤,后來也讓張子榮把剩下的糕點給皇后送去。 ——為說不多的體貼,而且是相互體貼。 ②“我不替你們做這個皇后了。” 她也是讓我覺得不臉譜化的一個角色。和塑造劉娥有相似之處,編劇沒有把她塑造成一個整天宮斗嫉妒得失去機智說話刁鉆刻薄整天想討皇上歡心的女人。有點驚喜。 17.展無為 【展無為:相爺,您這些年讓學(xué)生做的事,學(xué)生從沒問過為什么,可這次我想討個明白。不惜搭上段安的性命,甚至不惜搭上邊關(guān)九千四百將士的性命,就是為了除掉范仲淹,這就是您所謂的大局? 王延齡:范仲淹的新政能毀掉什么你根本不懂。 展無為:我只知道范大人是個好官! 王延齡:不惜毀掉多年的平穩(wěn),用所謂的一腔熱血,將大宋引入歧途,這是好官?我這么多年白教你了! 展無為:任何新政都有風(fēng)險,相爺又怎知道一定是歧途呢! 王延齡:老夫知道!】 我都快忘記展無為是一個門生了。他和展昭師出同門,都是為了追求心中的俠道——為國為民,只是選擇的路不同,展昭江湖為俠;展無為投入仕途,相信著王延齡的政俠合一救百姓的承諾。 展昭和包拯相識于劉復(fù)案,在大牢里就辯論過劫富濟貧是否俠義。到后來多次相助包拯,他始終覺得自己這樣不是為了幫官府,而是因為包拯要做的事符合他的俠義之道才出手。我覺得雨柔就是他的低配版。 展無為因為利用假手諭奪張元家眷案被抓,大牢里師兄弟回憶師父,展無為說:有礙大局的,都是需要掃去的塵埃。而展昭說出了他悟出來的簡單道理:俠之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有了這段剖白,展無為這個權(quán)臣手下,大半劇集都在做些見不得光的事的人,在后來兵變中戰(zhàn)死,人物很立體了。尤其還是因為他的右手劍的破綻,這是在替考案埋中下的點,編劇真是一點沒忘啊。而展昭,如同展無為開玩笑時說的“你替我當(dāng)官,我去做俠客”,去做了侍衛(wèi)。 18.兵變的打戲 包拯成功集結(jié)一群江湖人士幫忙傳送消息時,我想他有點開掛了哈哈,但當(dāng)看到他在擊鼓,江湖人士隨號令與張子雍的兵對戰(zhàn)時,我呆呆的,他冷峻的表情讓我太震撼了。隨即后面的攻城之戰(zhàn),每個演員的表情管理都超級在線。那種抵死拼搏的心情,全在臉上了,尤其注意到張德林的手下傅將軍和張龍趙虎,還有展昭在看到展無為倒下的那刻不顧一切的樣子,印象深刻。兵變戰(zhàn)爭的背景音樂是片頭曲,太過悲壯了。 19.變革 這是編劇想傳達的東西,而我只能看到我能力范圍內(nèi)的東西,以及結(jié)合現(xiàn)代。 關(guān)于變革的幾個反轉(zhuǎn)很特別,尤其是結(jié)局了變革都不是順利的。變革涉及的矛盾,從古至今其實一直都沒變過。 20.張東 是個狠人 這句話我對好多個劇中角色說過,如夏懷敏,如劉復(fù),如張元。 張東最特別的戲是他被王延齡抓住喂毒那一段。中毒后出現(xiàn)的幻覺是,他和張子雍倒過來,張東在自我欣賞鵝鵝鵝的歪詩,張子雍懟他,他大叫一聲少爺還是公子突然間驚醒過來。再者就是最后他想替張家除去那個人時,也是悲壯。 21.張子榮 最后一節(jié)故事,有點突然。他的出發(fā)點讓我覺得這個人有點崩。張王兩人想除掉范仲淹我能理解,但他我不能理解。對他殘存的一點好感,來自他和周兒中迷情藥,一個舞了一夜的劍,一個彈了一夜的琴的情節(jié),那時候覺得他們能走到一起不奇怪了。 22.公主駙馬 同樣喝了迷情大補湯的公主青女,就和駙馬圓房了。在此之前,是否能圓房,取決于公主給駙馬翻的牌子,三年,兩塊牌子寫的都是“空”。而這一次,兩塊牌子都是綠色的“癩蛤蟆”。翻牌子這個梗,我覺得真的是神來之筆,那是屬于她公主的驕傲,即使是最后的圓房,也不是我以為的“留”。 23.結(jié)局:很喜歡雨柔了,她的眼睛很動人。結(jié)局能再看到,有種“驀然回首”的感覺,環(huán)境、局勢、很多人都變了,她沒變,她還在,跟包拯斗了會嘴,含情脈脈地看著他。我覺得心里很暖,幸好還有她。
24.陳世美案中,包拯苦苦求皇上下令捉拿陳世美,皇上再三拒絕,甚至在同意之后又反悔。有個情節(jié)是包拯得皇上口諭,在大理寺門外等陳世美出來移交開封府,等出來的卻是一身官服官帽整整齊齊眾人恭維的駙馬。想到了小時候看《大宋提刑官》有一段,宋慈好不容易收集的官員腐敗的證據(jù)特別是那個刁大人,這些證據(jù)裝在一口口大箱子里,宋慈親自送進皇宮,沒一會宮中失火,皇帝跟宋慈說,好遺憾啊,你的那幾口大箱子全都燒沒了,你不要緊吧巴拉巴拉……
對于包拯這個角色,喜歡和心疼。對于包拯和其他人物的理解,非常喜歡和贊同“愛上苦瓜”的劇評。
25.題外話:劇中下雨天和劇情太配了。
看完了,對這一眾演員有了新的認識,這是我自己收獲的認識,不會被網(wǎng)絡(luò)上各種評價左右,我覺得挺幸運的。2019.1.2
剛看到第四集,成年包拯跟女主的戲基本跳過,只看偷運皇子出宮,看小包黑子的童年,看小皇子跟周懷仁在鄉(xiāng)下一家四口的生活看的津津有味,真是意趣盎然。回宮后的生活就不可愛了。最難忘的是那位了卻君王托付事,功成身死的周侍衛(wèi),在看到他引頸就戮時我的淚腺全面決堤了。忠誠,偉岸,君子,還有那份溫情,不多的戲份卻閃爍出不少的光彩。至于那個瞪眼包黑子,借王祖藍的聲音講一句“我真系接受吾到啰”。
評分被黑慘了,又一部被評分拖累差點錯過的智商劇。
看到一半,至少應(yīng)該7.5分以上,劇情緊湊邏輯順暢,全新演繹,腦洞大開。評分太低主要是因為包拯的瞪雞眼吧。
盡管槽點是有不少,有的小演員像是在念臺詞,通篇奴才奴婢的聽著不順耳,制作也不夠精良,服化道塑料感,大晚上的戲硬生生被拍成了大白天,把我經(jīng)濟富足、文化昌盛的趙家王朝黑成了沒有王法的時代,有權(quán)勢就可以毫無忌憚的濫殺老百姓,等等等等,
但優(yōu)點同樣也有很多,主配有血有肉、智商在線,特別是女性角色塑造飽滿,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陪襯,見識了不再是只是一個符號的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展昭,情節(jié)跳出千年固有窠臼又能自圓其說,緊張懸疑,千回百轉(zhuǎn)。大多數(shù)主配角演技在線,包括瞪雞眼的包拯。展昭和包拯的關(guān)于江湖的對話更像是對現(xiàn)實的映射。
總之,故事性可看性不錯,四星,一星黑粉太多補加一星,不要錯過哦
開封府的劇,除了老金那個充滿怪力亂神的扛鼎之作以外,早年有一部《碧血青天楊家將》,那部劇老金接了。集數(shù)不多但是結(jié)構(gòu)緊湊,可以說是一部好?。ㄓ绕涫钦缰緩娧莸恼拐眩瓷先フ媸呛芴貏e,于我而言更勝何家勁)。這部內(nèi)地和香港合拍的劇似乎一時大火,于是又有了續(xù)集,其他演員都沒變,還加入了呂頌賢,叫《碧血青天珍珠旗》。這部劇老金沒有接,是前一部給包拯粵語配音的演員譚炳文拍的。劇情自然是非常魔幻,更重要的是,這個劇把仁宗黑化了,施展帝王術(shù),對忠義的楊家極盡猜忌,處處打壓,最后連包拯都不免心灰意冷。金沒演這部劇的原因當(dāng)然很復(fù)雜,不過這個包拯與那個正統(tǒng)的忠君愛國的包拯出入很大,老金恐怕也不太會接。
幾十年下來,老金演了不少包公,可以說對于很多人而言,包公就應(yīng)該是老金扮上那個樣子。但是老金完全走不出自己的套路,不說包拯,連整個大宋朝廷的人,也都全面套路化了,天外救星八賢王,勤勞王事宋仁宗,模范宰輔王延齡,亂臣賊子龐太師,大宋朝廷雖然貪官污吏迭出,但是朝廷是好的,趙家天子是好的,所以守護正義的包拯才所向披靡,公孫先生展護衛(wèi),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都好正義得不得了,響應(yīng)包大人號召。這幾乎都不是包公了,偉光正得,快趕上某些人物了。
金版最厲害的地方在于,十幾年過去,居然一直故我,給每個角色穿戲服,要是上個朝,滿朝文武五顏六色。(當(dāng)然,穿戲服誰也比不過錢導(dǎo),狄大人的幾部基本耐看,轉(zhuǎn)向搞個包拯,簡直就是場災(zāi)難,還把戲服用到了極端詭異的程度——對,我說的就是展昭的武松裝)以至于小戲骨包青天,都要全盤復(fù)制金版的服裝。
這個平靜被鄧超版的少年包青天三打破了。鄧超把角色塑造得很糟,那部劇也是很離奇,但卻又一次破了金式包青天把所有人物刻板印象化的傳統(tǒng)。龐家功高震主,改朝換代未必做不到,但還是收斂了,反倒把對他們極盡猜忌,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天芒之上的仁宗,擺到了一個極為尷尬的位置上。
把天子人格化(做到極致就是1566了吧),皇帝不再是絕對正確,絕對英明,開始變得多面,有怎樣的抱負不言而喻。
所以,這部包拯所做的打破刻板印象化的努力,并不是第一次,但也應(yīng)該算是比較大膽的一次。
故事還基本上是那些故事,但是故事如果繼續(xù)按金版包青天的套路演,估計是不會有人想看了,人物剛上場甚至還沒上場,結(jié)局就已經(jīng)注定,也很難再把情節(jié)弄得百轉(zhuǎn)千回。所以包青天那些故事被打亂重組,而且有了權(quán)斗的主線。貍貓換太子成了趙官家的陰謀,而八賢王才是罪魁禍首(黑化八賢王,不能接受的人可能很多,更何況王仁君最近還接了些非常正面的角色);陳世美的故事被擴充,和鍘包勉銜接在了一起,而鍘包勉又和鍘龐昱編在了一起。陳心思細密,許多著甚至都走在包大人前面。皇帝為了斗張王,不得不用陳世美這種貨色,甚至有點力挺的意思。包拯鍘陳世美,張王自然開心,破壞改革還不用自己動手,煽風(fēng)點火就夠了,包拯突然就站到了保守派一邊(他要穿針引線,那就自然不能時時都有機會站在皇帝一邊),所以又要犧牲包勉(可憐的包勉,那么年輕就能做上知縣)。熟悉包公戲的人可能會覺得有些出戲,但也并不是不合邏輯,而且那些故事嘮嘮叨叨講,可能也不見得能講出新意來。
編劇不想把故事變得太過復(fù)雜,所以還是三方斗(王黨、張黨、皇帝/劉娥),再讓哪一方都不占的包拯來穿針引線,這和大明王朝1566幾乎是同樣的路數(shù)(嚴黨、裕王徐高張、司禮監(jiān)/皇帝,海瑞穿針引線)。王延齡偏正(最后范仲淹改革失敗,再再證明王延齡是有遠見的),張德林偏邪(畢竟最后逼宮造反了),但正亦邪,邪亦正,為了達到目的,就都可能不擇手段。王延齡如是,張德林也從來沒有真正扮演野心家。隨著劇情推進,三方的力量有所變化,也有新的人物上場,但都沒逃出這個三角關(guān)系。這一點其他評論已經(jīng)提到了。權(quán)斗和斷案交織在一起,雖然有不少突兀之處,但轉(zhuǎn)折也還說得過去。而且正是因為包拯是唯一一個兩方(甚至三方不靠的人),面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由他來穿針引線說得過去。
但是人物形象則是改變了很多。包拯自不必說,以至于大家都懷疑黃維德到底是抽了什么風(fēng)。怒目和碎步,沒有交代得太好,包拯一開始顯得呆頭呆腦,后來又不呆了,似乎也沒有明確這種變化其來何自,而且包拯也不是多么神的神探,除了假皇子案我們見識了他的手段,后面的斷案過程,似乎都比較平,甚至老丈桿子兼前任尹若朝,破案的手腕也不遜于他(尹大人自己給自己打造枷鎖,這也是一重隱喻吧),但是這個包拯太真實了,你看他哭包勉,那是真哭,而不是老金最多只是苦臉,你看他也會機變,也會權(quán)衡;展昭不再是光輝偉岸到?jīng)]朋友的大俠,所謂俠,也不過是拿錢辦事,還和西夏間諜野戰(zhàn),直到最后才勉強改邪歸正(這個祁王版展昭已經(jīng)算是不黑了,可以參見嚴寬版的某個展昭);公孫策……遺憾地消失了(我喜歡范鴻軒遠勝過老金??!溫文爾雅);王朝馬漢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公孫的職能,而且塑造了相對真實的胥吏:吃拿卡要,幸災(zāi)樂禍,不過畢竟是王朝馬漢,骨子里還是有正義感;太后也不是個善茬,回到宮中,驕奢無度,而不是歷盡民間疾苦之后變得和藹慈祥。王成了權(quán)相,權(quán)相和張一樣,雖然也在做事,但還是高高在上,明哲保身,也享受著權(quán)力的滋養(yǎng)?;实邸实燮鋵嵱行┛蓱z,他是真的孤家寡人,窮得揭不開鍋,還要喂養(yǎng)各路蠹蟲,身邊連一個貼心的人也沒有,從小長大的玩伴,最后還是要算計他,還拐走了他的女人。你說包拯?別逗了。你要趙官家和包拯貼心?難怪徽宗要去找李師師嘛。
這樣的包公戲會讓人看得很憋,看不到快意恩仇,看不到光榮偉大正確,甚至五鼠都死了一個。
可是這樣的包公戲會更真實。包公身處朝堂,他雖然有主角光環(huán)開了外掛,可也不能免于朝廷的權(quán)斗——顯然,這樣的權(quán)斗并不是一個妖后(通常是劉娥)、一個奸臣(通常是龐太師)就可以挑動的,它一定是結(jié)構(gòu)性的,每一個附著在趙家權(quán)力大樹上的人,都牢牢抓住大樹,從大樹上吸取給養(yǎng),王延齡不是什么賢相,他只是護持住這棵大樹不倒而已,這樣才顯得包拯更為可貴,否則為什么不歌頌八賢王(我知道你們愛陳道明的八賢王),不歌頌王延齡,要凸顯的還是包大人。
劉娥的話說得好:“江山它就是一鍋米,說是趙家的,也不光是趙家一家吃,張大人家,王大人家,還有滿朝文武百官家,家家都在這口鍋里撈米。如果鍋不破,大家還有得吃,如果鍋破了,大家就都得餓死,替大家看好這口鍋,這個擔(dān)子實在是太重了?!?/p>
包拯又說得好:“在這口鍋里吃飯的人,根本就不愛這口鍋,他們覺得這口鍋長不了,早晚都得打破,不多吃多占,以后就沒有機會了。”
記住:這口鍋的確不是只有趙家吃,廣義上的趙家人,也能吃,可是還是沒有屁民的份兒。這口鍋早晚要破,那就趕緊多吃多占,轉(zhuǎn)移財產(chǎn),等鍋破了,趙家人也能在黃鶴樓上看翻船,看屁民在破鍋里搶殘湯剩水,打得你死我活。
你說這是趙宋?我怎么就不信呢!可這就是趙國啊。
服裝和布景都比較精彩,雖然皇宮還是太過富麗,燈光還是不夠謹慎,但畢竟讓趙家皇帝們穿上了赤色衣服(紅得有點過于鮮艷了),戴上了長翅幞頭帽。包大人的衣服也是隨品秩變化,而不是莫名其妙地穿上黑色蟒袍。大人們、夫人們的日常衣冠,雖然有些過于精致,大體上還是并不浮夸的(沒辦法,《貞觀之治》過于考究了)。各種匾額、文告,全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手寫字體,而不是莫名其妙地用個微軟字庫糊弄人(《大明王朝1566》最大最大的敗筆就是那些電腦打的文件!慘不忍睹)。街景也不知道是在哪里拍的,端縣的廊橋,一看就很有歷史,還有個鏡頭,路邊牌坊的木頭已經(jīng)裂開了,一看就非常非常真實。當(dāng)然,皇宮算是一個瑕疵,唐宋的大木架和鴟吻沒有表現(xiàn)好,還是明清宮殿的小木架和螭尾。
各位配角也是非常精彩,人物死得很快,但是形象都立起來了。自不必說雍容公子、忠犬陳林,連劉復(fù),給他加了這么多戲,最后搞了個互相殘殺,你甚至都有點討厭不起他來——王剛老師演的和胖子,大貪官,你能討厭得起他來嗎?他就是那雙手不太服管罷了。
其他瑕疵也很多,比如廬州府衙的牌匾寫成了瀘州府(第1集第35分29秒;瀘州人表示嘿嘿嘿),端州、陳州,直接改成了端縣、陳縣,州城并不一定和州的名字相同,端州的州治應(yīng)該是高要,陳州州城可能是宛丘縣,不知道為什么要強行改名。不過畢竟瑕不掩瑜。只是帶著刻板印象看包公戲的人太多了,沒有老金那副模樣,幾乎就不算包公了。包公面相這么特別你們都接受了,那他怒目,碎步,又為什么不能試著接受呢?
包青天是我們的民族的符號,代表正義、公平、不畏權(quán)貴、鐵面無私,絕不只是一個聰明的會破案子的皮膚比較黑的好官,他那么倔強,一定也曾在這亂世中掙扎彷徨,最后才在我們的文化長河中站成一座讓人仰望的山。
注:個人觀點,1.25倍速+部分快進(不喜歡的部分)
打分的年輕人可能比較多,包青天的形象已經(jīng)根深蒂固,以少包為基礎(chǔ)進行評價的時候:覺得包青天除了黑簡直應(yīng)該是心思剔透,最好有點喜感,再來點兒女情長。
這個黑子又丑,瞪眼小碎步,自閉,嘴拙,不通世故,進化不完全,簡直辣眼睛,毀童年,一分算了。開頭是大家都知道的貍貓換太子,太俗氣;不是講包青天嗎,講什么宮斗,編劇你是不是傻;進度太慢了,一個故事破多少集;balabala……
有人對比同期的 延禧宮略,覺得還沒有于正的劇評分高有失偏頗,我看的時候覺得這挺正常的,大概就是一個是爽文一個是憋屈的偽正劇,女頻當(dāng)?shù)赖臅r候,看起來就很漂亮的反套路宮斗爽劇自然比這個講了好多遍而這屆居然還那么差的傳奇劇更受歡迎。況且古裝劇出了瑯琊榜系列養(yǎng)刁了大家的審美,這個傳奇劇缺錢得服化道很不漂亮,造型不出彩甚至有點難看,不符合固有觀念和史實(當(dāng)然我們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傳奇故事呢)。評價者拿什么來比呢,大明王朝,這真TMD有意思,我考60多本來可以及格的,立意,野心,編劇抽離程度,拿個70夠夠的,結(jié)果閱卷老師因為太喜歡那個考了90的回頭看見我的卷子,什么破玩意兒,簡直瞎眼,給個10分就完了。
這大概就是超過四分之一的一星的原因:丑,所以越看越丑,越看越覺著自己是對的,所以既然10分鐘都浪費了,忍不住、不得不給你打個一分。
我看了全部更新還是覺得不爽,整個故事太憋屈,好人全死,權(quán)勢當(dāng)?shù)?,真相大白的時候也很憋屈,人物太不金手指,主角一開始就很弱不美型還有點兒毛病,所以嫌棄。
這里沒有一個人讓人覺得完全喜歡:
刁蠻女主人設(shè)不討喜(還有部分顏黑),但是定律表示她總是推動劇情的重要力量,比如在包拯糾結(jié)顧全大局還是堅持真相的時候給出“面黑心不黑”的提示牌; 劉太后是個為了權(quán)勢什么都做的女人比如說拉皮條、利用青梅、放棄親弟弟,控制狂,投機發(fā)家逐步成長為博弈好手老了老了還是棋輸一招,柔軟的部分除了死前留給張哥哥敘敘舊也沒什么了; 兩位權(quán)臣一文一武對峙穩(wěn)立朝堂,手段厚黑,卻也是愛孫女的爺爺,和被坑爹兒女氣到窒息的父親; 小皇帝天真逐步被扼殺,天性聰明敏感善良多情,但上有劉太后下有百官,夾縫求生,所以長大掌權(quán)以后總希望乾綱獨斷,多疑剛愎自用,卻又懦弱無能態(tài)度消極,分分鐘生無可戀,女人作為興奮劑全朝堂都來拿捏他; ~~為我的小皇帝打call~~; 配角之間故事更具人情味: 清白相伴死前對拜的周侍衛(wèi)和奶娘夫婦, 被拉皮條的小鹿夫婦, 被嬌養(yǎng)一點也不蠢的紈绔子弟戴花國舅小爺, 靈魂詩人坑爹好手武力爆表腦子全無靈魂暴力真?快意恩仇母胎江湖氣?張子雍小爺, 拿了雙胞胎全部腦力生性克制劉公公栓命論洗腦成功第一人容兒, 洗腦高手絕對獒狗宮廷第一人陳公公, 最會當(dāng)官致力于枷鎖事業(yè)記憶超群人精差一點岳父尹大人, 為了光榮和理想而大膽造反的帥氣boy 八賢王, 寫了真的很長的岳陽樓記膽氣眼光堪稱儒將的范仲淹, 懷揣絕技相聲二人組王朝馬漢, 香火為先善良通情達理智慧勇毅包大嫂, 永遠不考慮自己到讓人恨鐵不成鋼的端午。 當(dāng)然還有各種不太討喜的配角:打臉坑兒目光短淺熟悉宮斗仗勢欺人杰出老女人李太后,老壇酸菜青女小公主,小聰明各種周旋永遠雞湯滿滿的周兒,才氣橫溢心術(shù)不正八面玲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罔顧人倫忘祖陳世美,為母則剛吞下委屈保全丈夫直到對方刀劍才悔悟的癡女子秦香蓮。
這種不完美才是真實的存在,每個人都在成長:前面的所有的故事都慢慢融為后續(xù)故事的底色。尹大人說我也曾想做一個鏟奸除惡的好官,而包拯做到了卻也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鐵面無私同樣讓周圍的人覺得冰冷,連自己也在一次次的失望中變得無力為繼。這里的每個人都太累了,好人總是會無聲無息死去,權(quán)勢像是巨大的碾子,每個試圖對抗的人都只是當(dāng)車的螳螂。
這是個成長型的傳奇,對,我一開始一點也不屌炸天,我后來也不(一直不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三黑慢慢只是變得外表正常睿智了起來),每個人都不是,所有的案子因為在開封府,都和朝局息息相關(guān),假皇子案和奶娘案牽連出八王爺謀反,國舅案是王丞相和張德林的朝局之爭,縱火案是小皇帝對鼎力三足的反抗,皇帝歸政導(dǎo)致朝局變革,舞弊案則是張、王對于革新的反抗,鍘美案是對恩蔭和科舉改革的阻撓,張元親屬案則是王丞相對張德林和小皇帝的戰(zhàn)爭,消滅張的勢力同時歸罪于范仲淹,削弱新政的執(zhí)行力量,而在王丞相被門客指控叛國之后,張德林又出一計,要范王同死同生:要么放棄革新,要么把阻礙革新的力量王大人重新放回自己的陣營。
有人說,鍘美案憑什么搞了20多集,拖拖拉拉,我覺得這是最精彩的一部分:陳世美是小皇帝成長以來提拔出的第一個真正執(zhí)行改革直面反對勢力的人,這個人關(guān)系復(fù)雜且八面玲瓏,同時包拯面臨自己原則最大的挑戰(zhàn),生命中最親近的人最終敗給律法和公正,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這個案子的正義伸張不是查出有罪然后處決那么簡單,這里朝局勢力膠著糾結(jié),人心善惡使得案情起伏,最后刑場包拯取下的官帽按下狗頭鍘下的結(jié)局,實在感覺不到一點的大快人心。只覺得憋屈無處訴說,為在這世道仍堅持的包拯不值。
所以所有的案子都是朝堂勢力的變更與交接之時的動亂導(dǎo)致的必然。
至少編劇是這樣告訴我們的:這個故事特別明確地將破案和朝堂糾葛放在一處,我們的破案子不是拿一盆水讓銅錢說話,不是在沙漠找一個可以救國救民的寶貝,包拯也不能兼任宋慈的職務(wù),包青天不只是靠為百姓處理牛羊的歸屬就能成為包公,手下不是一開始就可以理解你成為你的左膀右臂,這不是福爾摩斯在開封,而是完全基于我們的社會形態(tài),一出書寫丑陋的復(fù)雜的真實的爾虞我詐的朝堂和人們的欲望的大戲。我很欣賞編劇的野心,肯定比不上大明王朝,但是比瑯琊榜那種杰克蘇(我也喜歡的杰克蘇)玩兒似的權(quán)謀好得多了,甚至覺得這樣很像之前看到劉和平采訪中的史觀:我寫的故事不是史實,而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極有可能發(fā)生的故事。包拯的故事有很多種(雖然我只看過少包),但是這個是我覺得更可能存在與那個社會的。
包拯不是主角,沒有名字的人們是污水里面的去個體化的部分,已經(jīng)被主要勢力代表,而他之所以站在朝堂,幾次由于固執(zhí)被利益相關(guān)方陷害入獄都再被啟用,是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一把刀,這把刀不在乎被誰利用,利用的人對于自己的掌控權(quán)也曾頗有自信,因為刀聰明,剛毅,且只要真相,對于敵人來說真是鋒利又好用。但是這把刀從不會被掌控,它只向著自己的準繩,從始至終,剛毅不屈,在皇權(quán)存在的巨大不公下力求保證能夠保證的公平,這大概就是那種英雄主義:認清世間的污濁之后,仍能夠堅持自己的準繩的英雄主義。
這和少包完全不同,這里的善惡有報曲折繁復(fù),甚至憋屈,忠心被懷疑和利用,自由和天真被閹割,人柔軟的心腸被權(quán)勢武裝,利益侵蝕,皇權(quán)旁落,人人為了自保和安穩(wěn)不顧外敵,內(nèi)里污糟如同泥澤,一個分分鐘分崩離析的朝廷,一個冗雜龐然的官場,而包拯只是一把格格不入的刀,這把刀太剛太直太獨,讓人憋悶心疼。他是我們的民族的符號,代表正義、公平、不畏權(quán)貴、鐵面無私,他不只是一個聰明的會破案子的皮膚比較黑的好官,他那么倔強,一定也曾掙扎也曾彷徨,最后才在我們的文化長河中站成一座讓人仰望的山。
我給這個丑到讓人懷疑有毛病打低分的包拯滿分,為寫出了我想象中的成長的真實的沒有金手指的包拯的編劇打CALL。
PS:如果有人覺得我是洗地水軍的話,請打錢給我,謝謝,畢竟這寫了好久的說。
這部劇最大的缺點就是導(dǎo)演讓包拯頭二十集跟個智障一樣瞪著一雙無神的眼睛,漏出大片眼白。
追這部劇不是因為它腦殘(有很多創(chuàng)新反套路的地方),而是幾個配角太搞笑了? ?(?ˉ???ˉ???)?”哇哈哈~
首先說人物,編劇是不是為了反套路而反套路。一般的電視劇總是那幾個人,這部劇就是個群像。不是幾個人查案子,反而是一群人的權(quán)謀。說是權(quán)謀,不是晦澀看不懂的那種,都是端在桌面上說的那種。
甘婷婷的太后算是被給足了戲份,和太妃一起綠起老皇帝來棺材板都壓不住。一般來說,權(quán)謀劇里面沒有愛情和親情的。導(dǎo)演非要給足,結(jié)果整部劇就往歡脫方向灑脫而去了。兩頂帽子,居然是綠綠的真愛。最后,太妃的相好居然為愛而死(??? ?? ???) OMG!
小皇帝就是小時候萌萌噠,長大了一點愛都沒有。兩個權(quán)臣還算不錯的,老張更是被兩個兒子坑,還坑得無怨無悔。張統(tǒng)領(lǐng)真是實力搞笑擔(dān)當(dāng),隨著性子跟著劇情走,哪里需要走哪里。張小公子肯定得罪了化妝師和配音演員吧!無處不娘( ′? ??')哼
包拯就是小說里面的包拯套了個民國群像。太過剛正不阿,王朝馬漢都一度棄他而去。陳世美案要不是權(quán)利的角逐,估計白白死掉妻子和侄子。
反套路的地方很多。編劇什么都想出彩,但是想多了,所以導(dǎo)致成了大亂燉。這么多角色,親情友情愛情都有,但是講好的不多。想要權(quán)謀,但是看完四十多集就覺得幾處比較厲害,比較散。
期待編劇下一個反套路的神作啦!
小黑包沒長大之前我覺得蠻好看的還和朋友推薦,dbq!!我收回這句話??!
雖然不值五分,鑒于豆油們專注黑主演而忽略劇情我不敢茍同。這部劇男女宮斗權(quán)力角逐絕對是上佳之作,演技各位演員良莠不齊但無限放大就不公正了。瞪眼睛整容臉洗白不了,但是請對劇情和其他演員的努力公正評價,又一部被豆瓣無腦黑的好劇
真的很好看??!不要被這個評分欺騙了?。£幹\詭計盛行下,包拯這樣的人最被需要。關(guān)于劇情:先拉下八王爺,再殺國舅斗太后,殺親侄斬駙馬,再斗宰相斗樞密使,最后斗子榮斗皇上,這才是我期待的劇情??!
確有瑕疵,但不該這么低分,怕不是評一星的第一集都沒看完,后面演的那么好
黃維德演技在瑯琊榜里很好啊,為啥在這里面成了只會翻白眼瞪眼睛的小黑蛋?我媽說以為這屆包拯是瞎子。跟著看到大結(jié)局了,感覺權(quán)謀沒那么強,服化道也有點問題,還是不太習(xí)慣后期配音,聲音和表情配不上。
前幾個熱評都是只看了幾分鐘就敢上來評價一部幾十集的電視劇,還有那么多人點贊,豆瓣真是個烏煙瘴氣的地方。
包拯都點呆傻,不過看到后面會好一點,劇情可以,你們給一星也太過分了吧,總比腦殘劇強很多吧
山東齊魯臺已經(jīng)上映。老媽在看,老媽問我你看這個包拯怎么這樣?然后跟著看了十來分鐘,演的暴力拆遷那段。確實,很萌,眼睛一直那樣直勾勾地瞪著,就算是包拯年輕有為,需要成長空間,也不該這樣吧。
六大案子,跨度也不小,沒有太嬉笑成分,還是比較「正」的,就是黃維德眼睛太沒神了點。
其實還行,包拯的故事看的太多了,這個編的有點新意,就是包拯演的看起來確實像個傻子,后面應(yīng)該會改吧
話說這劇我媽在追,我和我爸分別看到,都問了一句,這演員怎么演的像智障?包拯怎么也不是這種形象吧。。。那癡呆的眼神配著尬走,尼瑪啊,什么鬼,看在我老媽還看的挺入迷的份上給兩星吧。。。
全劇已看完。中間啰嗦了。其實全劇前幾集最好。不過看到后面越來越喜歡張德林張大人。"大人,您兒子又闖禍了!""哪個兒子?"可憐的張大人。是部好劇。目前看了前五集,劇情緊湊不拖沓,每集都有高潮沖突。md周侍衛(wèi)死的時候哭死了。評分真是尬黑。六分也太埋沒了。豆瓣真的是越來越不行了。希望看的路人越來越多,評分越來越公正。現(xiàn)在的人真是太浮躁也越來越?jīng)]腦子,只看到幾個點就開噴。男主前期的演技我是覺得奇怪,因為沒看后面,不知道他是不是后面腦子還要再進化一次,畢竟小時候就進化過一次的。黃維德看過他的譽王,知道他不可能是爛演技。但這劇劇情服化主要演員的演技都到位的,只能說有些人看不來好劇。
這電視劇演真的不行,把包拯都演成一個木頭人了,而且劇情也不好,枯燥乏味,根本沒有以前的好看。
看完了,說實話還挺不錯的,前期劇情節(jié)奏很快,后期稍微注水了,能多點斷案就好了,有很多反轉(zhuǎn)。第一集提過他不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能這是導(dǎo)演的暗示吧,后面眼神慢慢柔和了,這也是每一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人生吧,有很多的的身不由己,慢慢的就會學(xué)會改變!
黃維德扮演的是:A.盲人;B.智障;C.盲人+智障?(后期集數(shù)眼病有好轉(zhuǎn)趨勢,看著舒服多了)
不要被前面幾集忽悠了:1.本劇劇本很了不得,2.本劇不是輕喜劇,反而是近三年我看過最虐的內(nèi)地劇沒有之一,其實片頭風(fēng)格充分昭示了這一點,3.包拯確實從頭到尾堅守了法治正義,可惜整部劇都是殘酷的真實人間,4.黃維德前期類似呆癡的自閉癥處理很有意思,其他所有角色都活在真實人間劇本里,他卻憑情商方面的癡傻而堅守自己的道,同時對比后面的成長更增加了虐的效果。5.看了四集打1星然后棄劇的同學(xué),你們錯過了一部好劇,但也是幸運的。
當(dāng)時看的覺得挺好的,可是評分不高果然好劇打臉,評分上來了點,啊哈哈哈
在B站看了三集,皇宮家長里短的故事太多了,我是來看破案的,啥時候破案啊,這劇演員表演都極尷尬,包拯演的像個智障。就會瞪眼,皇上和榮兒配音倆娘娘腔,gay了吧唧的。原來是宮斗劇,另一個角度的包拯劇,還挺有意思,缺點一大堆,但是搭配B站彈幕看起來還挺有意思。19
追著看來著,我看的電視劇不多,因為覺得現(xiàn)在好多電視劇太侮辱智商,而且為了集數(shù)而集數(shù),這部的節(jié)奏很快,演員演技也都在線,每個角色很豐滿,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鏡頭也講究。網(wǎng)上好多人吐槽黃維德的演技,其實我倒覺得一個會演戲的演員敢用這種方式來顛覆演出也是很大膽的,最起碼他 不怕被罵。再說人設(shè),包拯高智商剛正不阿,像福爾摩斯謝耳朵名偵探柯南都是這一類的,明擺著這類人就是情商低會在肢體或者其它的地方有些異于常人的言行舉止吧,中國的人設(shè)里面很少會有人注意到這種,特別是古裝,所以我想包拯的人設(shè)就是故意要這樣走,劍走偏鋒是演員和導(dǎo)演的勇氣,好好演戲誰不會啊,一千個人心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以物易物的去評價,還有人說八王爺怎么是壞的,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八王爺這個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編了,你們就信
一口氣看到13集,居然還挺好看,節(jié)奏快有邏輯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