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roaden Your Horizon
最新一期《新周刊》的封面標題是“爛片的狂歡”,這個話題其實很有意思,也很符合當前國內的觀影環(huán)境。在這個命題之下,各位影評界大咖聯(lián)手撰文,從“爛片之王”艾德·伍德的《外太空第九號計劃》聊到胡金銓的《山中傳奇》,各抒己見,可謂百家爭鳴。看完確實漲了不少知識,也引發(fā)了很多思考。但我仍然覺得爛片的標準其實還是很難界定的,與其是費勁心思為爛片劃定標準,不如聊聊什么是不爛的電影。
據(jù)說好萊塢的編劇們有個不成文的編劇準則:讓每部電影都能讓觀眾學到一個知識。我不知道這是真是假,其實通俗點來講,就是一部合格的作品,應該視為你打開了一扇門,拓寬了你的視野,豐富了你的人生。按我寫雅思作文時最常用的一個短語來講,就是“Broaden your horizon and enrich your knowledge”。 它可能是對于一項你不了解的運動的認識(如最近的《破風》、前幾年的《極速風流》、《冰封168小時》等),可能是對于一段你不夠熟悉的歷史的補充(如《1942》、《逃離德黑蘭》、《鳴梁海戰(zhàn)》等),也可能是對于一個我們耳熟能詳?shù)侨狈毠?jié)了解人物的刻畫(如《模仿游戲》、《國王的演講》、《萬物理論》等),還有可能,是一部可以引發(fā)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思考并會換個角度來看一些問題,并會有所收獲,《鐵路勞工》就是這樣的電影。
這片子在去年1月在英國上映的,我記得當時在英國很多公交車的外側,都能看到這部電影的海報。按理說,奧斯卡影帝與奧斯卡影后的搭配,應該能讓片子火一把的。但據(jù)我感覺,它并未在當時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與重視,也沒有引發(fā)大范圍的報道與討論。后來我從網(wǎng)上找到了這片子的資源,下了下來,甚至還是720p的mkv文件,但也就一直放在了硬盤里從未打開過。甚至在今天到電影資料館看片前,都不知道這片子到底是講什么的。
影片開始之后的英國元素讓我無比懷念,典型的英國火車站站臺、車廂里座位的布局、蘇格蘭高地的美景、Inverness、Bristol、Manchester這些地名、甚至連火車站墻上的way out都讓我倍感親切。但這并不是一部只用看景的旅游風光片。
按真實故事改編其實是把雙刃劍,好的地方在于它可以作為故事合理性的保證,而不會出現(xiàn)太多劇情上的硬傷。很多故事看著假就因為它是編的而不是真事,一些情節(jié)的設置往往是為了刻意推動劇情,而沒有讓故事自己往前流動。與此同時,真事改編的限制也在于它是真事,而影片的時長容量是無法滿足瑣碎生活的全部內容的。再精妙地取舍其實都難以平衡。科林費斯和妮可基德曼的感情線確實太快太突然,需要彼此走入內心的故事,從初遇開始講,難免兩人在感情線上虎頭蛇尾。
影片節(jié)奏不是很快,攝影很贊。很多鏡頭的構圖對于男主有著很強的壓迫感,主角出現(xiàn)在景框中的那個位置你就會覺得不舒服,內心受煎熬。很多全景的使用更讓人感受到油然而生的蕭條與凄涼。
最后一幕其實挺讓我感動的。感動的前提對于我來說,是在情感上被說服,覺得這里是人物的真情流露,而非為了流淚而流淚。對于一個曾經(jīng)玩命折磨你,想弄死你的人,最終可以在那一刻相擁泯恩仇并在之后成為一輩子的至交,這確實太不可思議了,但這個結果是否可信,就要看導演的本領。影片在這里情緒的一步步堆砌,其實還是可以感受到的,那段同樣場景不同年代的角色互換,其實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也為很多沖突找到了理由。真田廣之的表演很到位,贖罪者的設定在這里是可以說服觀眾的。而科林費斯態(tài)度的變化也是逐步累積的。當結尾出現(xiàn)那些歷史照片時,給予我的感動與震撼不亞于《逃離德黑蘭》片尾那些真實存在的照片,這也為影片的主題的升華以及情緒的合理性再一次增添了砝碼。
一個角色由兩個人演必然要承擔風險,戲份的分配不均與時間的縱橫交錯必然會影響到觀眾的接受力。我能想到的,兩部影片這方面做的比較好,一個是《無間道》,另一個是《美國往事》。但是《無間道》第二部是為兩個主角單獨立傳的,所以也不會覺得第一部中的陳冠希與余文樂短暫的出現(xiàn)有些尷尬。而《美國往事》將近四個小時的片長,角色時長五五分,其實問題也不大,并且小演員們都很出彩。但是本片在不到120分鐘的時長下采用兩個演員飾演主角,未免就會不流暢,畢竟當科林費斯出現(xiàn)時,誰還想看別的男人?
回到影片的主題,它其實不是一開始就談寬恕的。以至于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都以為這片子講得是“戰(zhàn)爭后遺癥”,在戰(zhàn)爭中的某個點讓他無法釋懷,而主角的人設弧線在于他如何最終克服了它,類似于《集結號》。但當最后寬恕的主題出現(xiàn)后,反而有種新鮮的好感。
比內涵比思考比場面比演員,也許有更多更好的戰(zhàn)爭片排在在它之前。但以這樣一種角度來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你就會覺得broaden your horizon,在這點上,《硫磺島的家書》與《父輩的旗幟》的成功也在于此,當真田廣之流淚下跪,抱著科林·費斯心懷愧疚的時候,你既覺得他很可憐卻也覺得他很可敬,從而會思考他是不是也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戰(zhàn)爭所帶給他的創(chuàng)傷是不是也需要用一生來彌補?否則他也就不會留在那片土地了。戰(zhàn)爭中那些魔鬼的嘴臉為什么在今天你可以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來看待來同情?即使他們犯下的罪行十惡不赦你都愿意嘗試去換位思考?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可以通過這部電來引發(fā)思考的。
這個時代,可以帶來思辨的電影都該是合格的作品。
2 ) 期望過高火候真的不夠
一看劇情簡介和影評,馬上就覺得柯林大叔又要沖擊小金人了。但看了以后比較失望,倒不是柯林大叔不行,主要還是隊友不夠給力,導演功力也不夠吧。
隊友主要就是妮可和真田二人。妮可就不多說了,我覺得這個角色毫無壓力,基本可以隨便她發(fā)揮。但我就是想不通,英國沒女人了?。繛槊且颐绹莵硌菽貫槊??我一個老外是聽不出來口音哪里不對啦,但是感覺怪怪啊。。。
真田可是一個關鍵角色,我本來對他也抱有期望的,但是在柯林大叔的收放自如的演技旁邊,真田的表現(xiàn)顯得太過欠缺了。雖然看得出來他的努力,但是基本沒有找著北的感覺。相比之下,柯林大叔的演技,那是同角色渾然一體,不分你我,完全無痕跡,更不要說什么努力表演之類了好嗎?另外兩名年輕演員表現(xiàn)也不錯,尤其柯林年輕版那個小伙子跟原型氣質特別像。
說實話本片不算煽情。拍攝和敘述都還細膩。節(jié)奏也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最關鍵最敗筆就是之前造勢太多,一大懸念導致觀眾腦洞大開,各種滅絕人性,極度重口,毫無節(jié)操的情節(jié)紛紛腦補出來,最后答案揭曉,頓時就是毛毛雨的感覺,落差很大,直接影響對結尾升華的體驗。
也許這就是真實故事的通病,現(xiàn)實永遠沒有想像的夸張。
3 ) 火車俠
第一次看預告片時就被吸引了,三位大叔加上妮可基德曼的強大陣容,再加上二戰(zhàn)中的日本帝國這種永遠能挑動中國人敏感神經(jīng)的故事背景,當時根據(jù)檔期計算了一下,還為到時無法進影院觀看而有些遺憾。預告片里呈現(xiàn)出來的,仿佛是老當益壯的兩位大叔為了討回當年的公道,不遠萬里跑來亞洲手撕真田小隊長這種治愈人心的情節(jié)。結果看到正片估計有不少當時跟我一樣被預告片唬住的觀眾不禁要感嘆,老子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
影片一上來的架勢像是要拍個《愛在黎明破曉前》的節(jié)奏,導演的第一槍先打向了一個與二戰(zhàn)這個核心看點幾乎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男女主角的相知相戀拍的拖拖拉拉,我都開始懷疑是不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了。終于演到結婚,男主角因為幸福來得太突然反而勾起了年輕時的傷痛回憶。由此刻起不斷出現(xiàn)的小黑屋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最后卻發(fā)現(xiàn)里面的景象也不過如此。不要說是對于歷經(jīng)各種抗日神劇的洗禮,見慣了皇軍手段的中國觀眾了,就算是對于西方觀眾來說,這種程度的用刑也未免離想象中的震撼場景差太遠了。我完全相信故事的原型人物洛馬克斯先生真的因為這樣的經(jīng)歷而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但現(xiàn)在既然拍成電影了,導演就該想出更有震撼力的場景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如果導演是為了尊重原著而拒絕添油加醋,那么一開始就不該一驚一乍的把觀眾的期待值拉高。如果沒有把握能在后面把包袱抖響,那么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從一開始就乖乖的悶聲發(fā)大財,而不要老想著弄個大新聞。
幾位主角中,妮可基德曼這次基本上完全充當了花瓶,而穿上了褲子的斯卡斯加德大叔雖然是促成后面劇情的關鍵人物,但他的行為還是讓人有點難以理解,而且也跟影片主題有點矛盾。影片要表達的似乎是戰(zhàn)勝過去,走向新生,從戰(zhàn)爭中幸存下來的大叔竟然就這樣草草了結了自己的性命,而他實際上也并沒有科林費斯那么重的心理陰影??傊易畈粷M的還是夢想中的倆大叔組一個老年版復仇者聯(lián)盟的設定落空了。
男主角科林費斯的演技沒話說,只不過這次的主角形象實在算不上可愛。雖然是個因戰(zhàn)爭而留下心理創(chuàng)傷的可憐人,但前半部分他的舉止卻讓人無法對他產(chǎn)生同情。倒是后面去見了真田小隊長后,整個人一下子精神煥發(fā)了,這時候再看就覺得還算符合他戰(zhàn)友所描述的那個“我們當中最勇敢最強大的一個”。
幾個主角中最值得玩味的一個當然是真田小隊長演的憲兵。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說話時主語喜歡用“他們”“我們”,而刻意回避“我”這個字。他其實是個愛把自己嵌入背后的群體里的缺少主見的人。當他融入的那個群體是大日本皇軍時,他就可以眼睛都不眨的折磨俘虜,而當他融入的群體變成了美國大兵時,他又會面對一具具難以辨認的尸骨開始傷感起來。這個人很難說是個好人,他狡猾、逃避責任、沒有原則,但又確實做了不少好事。如果他生在從沒發(fā)生過戰(zhàn)爭的年代里,也許會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F(xiàn)實當中他的人物原型與洛馬克斯先生成為了莫逆之交,可見至少這位曾被他傷害過的英國老兵覺得這個人還不錯。所以我更傾向于按照洛馬克斯剛見到他時的思路來給這個角色下定義——一個罪人。判斷好人壞人比較困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但是有罪無罪卻是客觀的。這個日本老兵用盡他的余生在做好事贖罪,可是這也不能改變他是個罪人的事實,即便他也許可以稱得上是個好的罪人。
影片因為是改編自真人真事,所以最后故事原型人物的照片出來時,還是挺讓我動容的??墒羌幢闳绱耍覍@片子整體上印象仍然不佳,原因是它跟我對涉日題材的影片的根本評判標準相違背。我的一貫立場是:一切拋開其他軸心國小伙伴單獨給皇軍洗白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4 ) 基于二戰(zhàn)時期真實的故事:再看日本人
雖然網(wǎng)上評分只有6+,我還是選擇看了,但我想至少能給8分。
故事源于二戰(zhàn)期間真人真事,主人公如果按照心理學可以被診斷為PTSD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戰(zhàn)爭中飽受羞辱和虐待,雖然能幸存,但是時不時閃回過去的場景一直折磨著他當下的生活。開始他選擇回避,將往事壓抑,選擇忘記不愉快的經(jīng)歷來,以為自己就會快樂些,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即便在得知當時的當事的日本兵還在世,他選擇繼續(xù)逃避,拒絕面對。
有些事發(fā)生了,它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作用,所以意識層面的否定和回避,在潛意識卻深深烙下。心理問題不是我們常規(guī)意義的病,但是不治一樣會折磨著你,甚至那種影響更廣泛,更深入。心理疾病也是病,得治。
主人公的人格是成熟的,他勇敢的面對歷史,面對事實,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同時他清楚宣泄自己的情感,終于將所有的壓抑卸下,那種如釋重負的原諒,讓他的人生再次升華。
所以,真誠于內心最真的感受,原諒和接納尚有自省的他人,畢竟要相信,沒有生下來就是要與人為敵的。寬容的心最后留給自己的是平和的人生。
最后,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一直生活到93歲,2013年離開人世,我相信這是必然的。
5 ) 情緒調動 + 畫面(短評寫不下
這是近期對情緒影響最大的電影,看完后一小時還在其中出不來。壓抑,悲痛,無奈,憤怒,后腦勺沉重,胸口沉悶,甚至有幾秒耳膜發(fā)漲,其他感覺消失,仿佛脫離時空。
( 奇怪,這種感覺并不陌生。我大概要好好檢視生活,警惕下次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時候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
第一次回桂河下火車那段強烈感到荒謬。配樂仿佛如時間對歷史的嘲諷:都過去了,這里是景點,佛祖菩薩用以朝圣贖罪,有休假的人們,有懷有希望的村民;當年的肢體和尸骨,送水被打死的村民,顫抖的俘虜奴隸都消失不見。只有簡單的雕像,簡陋的博物館,提醒著過去。( 我曾經(jīng)也去過類似的戰(zhàn)事紀念館,但當時給我的觸動只有這部電影的1/10,真的只能是提醒。 )
濕布澆水那里幾乎同時感到要窒息。之前那道門出現(xiàn)多次,甚至開始懷疑是性侵羞辱。最后用刑的方式非常簡潔,一塊布,一根水管。多么簡單的東西,卻無法擺脫,動彈不得。
我只懂一點 構圖,色調,然而這部電影的畫面給我的感覺卻美的像藝術品。
06:48
12:22
18:30
第一遍看時,我真的不懂為何最后要原諒日軍?;钤谥e言中的日軍,卻說英軍應該堅守榮耀去死,到最后真戰(zhàn)敗自己卻茍且偷生。多年后第一次見面依然是掩飾自己當年罪行的辯解:我沒有親自拷打你,我不是軍人只是翻譯官。( 這大概也是我現(xiàn)在對日本戰(zhàn)犯的印象 )生氣的去討伐一個人,他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仿佛一拳打到棉花上。
直到接著第二遍時,開頭可愛的火車愛好者,創(chuàng)造的巧合相遇,美麗的愛情,真的太暖了,確實太值得留戀了。
前半截結婚到第一次房間變空那段節(jié)奏有點快,第一次看跟不上。
6 ) 鐵路勞工
比受折磨更痛苦的事情是從折磨的記憶中走出來,男主人公頑強的意志力使他支撐到了現(xiàn)在,同時也正好有這么一個機會,讓他擺脫埋藏在他腦海深處得那些包袱。時間可以磨平一切,包括人的情感,從復仇的邊緣轉化為不可思議的至交。但并不是每一個日本人都有這樣的勇氣和覺悟,大和民族對于二戰(zhàn)的態(tài)度至今和德意志民族的態(tài)度還是無法相比,希望那些右翼勢力能夠多看看這些片子。向93歲洛馬克斯和他的妻子凱麗致敬,也是愛情的力量使洛馬克斯最終沒有像他的叔叔那樣沒能戰(zhàn)爭的陰影而自掛東南枝,最后,我也希望這個世界再沒有戰(zhàn)爭,最起碼讓我們在地球村過得太平一些,即便是會出現(xiàn)虐待,會出現(xiàn)暴力,也不要用肉體傷害的方式,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珍重珍重。
日本人嘴上說懺悔懺悔的真要來個以眼還眼肉體虐待肯不肯呢?手倒是伸出來了,我還等著窩囊半生的科林叔狠狠折磨一下真田廣之呢(做夢,真虐下去就是cult片了),不過最終毫無懸念地攻略了。演得很好的,不過我國人看肯定會覺得小兒科。
真田君的英語發(fā)音算是相當不錯了,有勇氣接拍這種片子,估計會被日本右翼炮轟吧。前段相戀部分的畫面很美
還以為是愛情片。。
越到后面越精彩,柯林還是演得好!
2014/05/02
1腳盆雞應該 多學學這電影里面的翻譯官 你誠心誠意的 認罪我們正常人 會真的把你打一頓嗎。2主角有一個夢想想修通世界他鐵路 他還說美國最偉大的鐵路是中國移民修的,,,我覺得 我們兔子未來能修通全世界的高鐵。3其實 沒看以前對電影的預期不高 可是最后和解的過程 好挺不錯 沒矯情也沒白蓮。
都知道仇恨只能導向深淵,但寬恕一個人的罪行其實是很難做到的
日軍虐囚史!有點后悔當年沒看完此片再去桂河大橋。影片講的是和解而不是復仇,并且是基于真實(自傳和照片為證)。但估計大多數(shù)中韓人民無法接受這個結局處理方式吧,因為我們覺得和日本沒真正和解過。我印象中也沒看過某個奧斯維辛的猶太幸存者在戰(zhàn)后去和納粹主動和解的電影。
結尾太無力了,寬恕如此的容易,恨意真的容易消除嗎?
攝影不錯咯
于是妮可的這個角色其實路人甲演也是一樣的吧
境界高了點
視點選的也不好,故事講得太亂
我相信很多中國人對二戰(zhàn)日軍相關的作品或多或少有先入為主的期望和評判。顯然英國人無意縱容,表演和攝影都不錯
嘻嘻 第一次去電影資料館
作為在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tài)影響下成長的中國人,我雖能理解這個以小切入點來反思戰(zhàn)爭的主題,卻無法不感受這小的名副其實,沒有切骨的恨和驚,沒有入髓的悔和懺,讓這個本應讓人動容的故事缺乏真正能震動心靈的力量。但我還是被感動了,雖不理解,但卻無法忘記那黑白相片上兩位已經(jīng)故世的老人的真摯笑容
氣氛渲染還行,就是切入主題花太多時間了
雖然兩小時,看後,只覺得是很簡短的電影
戰(zhàn)時創(chuàng)傷與戰(zhàn)后和解,片子把故事拍得挺平庸,Nicole純花瓶了。
哭腫。Wars leave marks. It needs courage to live on, to hate, to revenge. But only the bravest ones could forgive. 作為一個中國人,在東京電影節(jié)看得這部電影,即使結局還在耿耿于懷。有個日本人問導演你會相信相信這樣的故事么,“It's not a story of revenge, it's a story about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