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治愈系的笑容,無差別的人生這是第一次看英文版。雖然那張盤外面也寫了DVD,但是明顯沒有經(jīng)過處理,做得非常粗糙。不過10塊錢買十幾部電影,也不能太挑剔。 秀蘭·鄧波爾的電影,非常地有好萊塢的模式。情節(jié)其實極簡單,但是隱藏在背后的南北戰(zhàn)爭、黑奴問題,才是本片在那個時代難得的意義。 片中幾個細節(jié),一是作為上校家的公主,小上校卻帶領著兩個黑人奴隸為自己兵。二是在上校家的幾個黑人仆人,都個性鮮明,尤其是沃克,是非常典型的黑人代表。 在美國國內(nèi),對南北戰(zhàn)爭的議論,向來沒有一邊倒。南北雙方至今都各執(zhí)己見。當初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之時,純粹是代表北方利益的亞伯拉罕林肯總統(tǒng)蓄意挑起的。這一點在現(xiàn)在看來已經(jīng)是毫無疑問。當時的南部已經(jīng)準備獨立成立自己的邦聯(lián),而只在北方實施廢奴。而且事實上,北方最初發(fā)動戰(zhàn)爭的原因并不是解放南方的奴隸,而是到了戰(zhàn)爭后期,才以廢奴之名,“解放”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廢除了莊園黑奴制。 不能否認,南北戰(zhàn)爭在美國歷史上起到的積極作用,作為解放黑奴運動的頂峰,作為后來黑奴爭取平等權利的基礎,都是不能撼動的。但是,當時的南方真的如人們想象中不堪嗎? 如果影片是真實地再現(xiàn)了歷史,那么我們完全可以得出答案。黑奴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為黑人“洗去罪孽”,他們的小孩可以跟白人小孩一起玩,他們是莊園主的得力助手,他們亦可以保持自己的文化習慣。他們與白人的唯一不同就在于他們是從屬于莊園主的奴隸,他們沒有絕對的人身自由,他們沒有政治權利。如果當年南北戰(zhàn)爭沒有爆發(fā),南北分割,那么還會有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嗎? 今天與郭美女聊天,她說,隸制的存在在奴隸主眼中和奴隸眼中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生活在利益中、受限于利益,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受限于自己的利益階級。現(xiàn)在看來,當年北方的“民主人權人士”,他們考慮的其實也是自己的利益,他們也不知道黑奴是否真的需要他們的“解放”。其實在戰(zhàn)爭發(fā)展的過程中,許多黑奴是支持南方的,自發(fā)的支持而非受制于奴隸主??梢娫谂`們看來,所謂民主對他們也未必是好事。這也就有了到現(xiàn)在還沒有停止的“黑人維權”活動。他們一直在為消除種族歧視而努力,他們一直在試圖讓所有人都有一種無差別生活。 是的,如果你們不能保證在解放之后給與黑人平等的權利,那么你們憑什么去破壞他們原有的生活模式呢,是誰告訴你們他們過得不自由呢。 小上校用自己的怪脾氣和治愈系的笑容,讓固執(zhí)的白人外公騎著馬拖著兩個黑人小孩;同樣是小上校,用自己對父親的愛,喚醒了外公,讓他與爸爸和解。外公是白人,他最終能接受來自北方軍隊的白人女婿,但是,至今為止,還有許多地方的白人,不能接受來自南方的黑人后代。 黑人在南北戰(zhàn)爭之后,一直到馬丁路德金的被殺,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能獲得戰(zhàn)爭時期所標榜的那種平等。這就是戰(zhàn)爭的悲哀。越戰(zhàn)時期,也有一份“越戰(zhàn)報告”,迫使國會和總統(tǒng)最后承認自己當初發(fā)動戰(zhàn)爭的決策是錯誤的。阿富汗戰(zhàn)爭,美國起初似乎頗有成效地趕走了塔利班,然而塔利班會卷土重來,人民依舊民不聊生。伊拉克戰(zhàn)爭,終于到了美軍撤離的階段,然而兩顆自殺式炸彈卻給了美國一記重重的耳光,這就是“反恐”的代價,數(shù)不盡的平民,犧牲在這種“恐怖”與“反恐”的較量之中。 我們都知道,我們無法找到一個像小上校這樣的和平使者,現(xiàn)實中紛繁復雜的國家關系,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夠解決。但是,我們始終相信,現(xiàn)在的南北兩方,也許有一天,也能夠像外公和杰克爸爸一樣,握手言和。
很多年前看過這部電影,記得當時秀蘭的電影特別受歡迎,電視機里播的我都會追著看。當時就感嘆,這個小女孩兒的表演太靈動了,胖嘟嘟,肉乎乎的,可愛到爆棚。說話的時候,臉上的表情豐富多彩,跳舞唱歌時太有感染力了?,F(xiàn)在重看還是方面的感覺,在童星里秀蘭鄧波兒是我最喜歡的。天使一般的小女孩兒,愛了,愛了(?°з°)-?!
22年4月4日重溫,個人對鄧波兒第一張照片的印象(穿小軍裝敬禮的)就是出自這部影片,片中祖孫倆的互動特別有愛,萊昂內(nèi)爾太有魅力了,當然巴里摩爾家族在哪兒都是焦點;小勞埃德真的好勇敢,最感動的當屬最后祖孫倆互敬了對方的禮(影片以南北戰(zhàn)爭為時代背景)。
很久以前在電視上看過,好像是有關南北戰(zhàn)爭的電影。本片似乎是我唯一看過的一部由秀蘭·鄧波爾主演的作品。
劇情分支太多,人物劇情反倒沒有小叛逆立的住。但有經(jīng)典的樓梯踢踏舞!這是我印象中鄧波爾的經(jīng)典。其實黑人和主人對話很有藝術,"不是我,也不是主人你" 不卑不亢,達到目的,避免沖突。
2009 1 5 5
我是真喜歡這個小家伙。
The Little Colonel
秀蘭鄧波兒,可愛的小童星
從《水形物語》一路追到《小上校》,濃濃的懷舊心,淳樸的鄉(xiāng)情,秀蘭鄧波兒的踢蹋舞,坐在電視前的我,竟然像啞女elisa那么興奮。
The Little Colonel as the mediator btw Father & Daughter, North & South, Black & White, or simply put, the mediator of the broken family, a metaphor of the nation, USA.
好看~>< 老爺爺好帥氣
秀蘭·鄧波兒在1977年4月來中國訪問?! ⌒闾m鄧波兒是電影史上一個特殊年代的傳奇,她在每個國家所贏得好奇心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相比的?! ‖F(xiàn)已安度晚年的秀蘭·鄧波兒愛好園藝,秀蘭-鄧波兒喜歡養(yǎng)馬騎馬,秀蘭-鄧波兒還養(yǎng)有一批貓與狗,高爾夫球和收集關于秀蘭-鄧波兒一生的紀念物和影片成了秀蘭-鄧波兒打發(fā)時光的消譴。秀蘭-鄧波兒曾對她的電影觀眾說過一段話:“我希望廣大熱愛秀蘭·鄧波兒的人們不要把她想象成還認為自己是神童的中年婦女,而要想象她是一個妻子和母親,秀蘭-鄧波兒找到了時間和
在宋慶齡圖書館的試聽廳看的吧~~~小朋友們還排隊額
鄧波兒是天使。片頭是妹妹曾教過我唱的歌,我們打從阿拉巴馬來,還帶著五弦琴
她風靡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知道的時候是從英語課文開始,在離世之際才了解這幾部優(yōu)秀的作品,里面的她將小大人兒的模樣演得惟妙惟肖,讓人不禁捧腹大笑
golden curls brown eyes & dimples~~穿小洋裝跟黑人大叔學跳踢踏舞可愛屎了~~看到飄里的nanny~~故事挺老套但有鄧波兒就行了~~
喜歡的老電影之一
2001.8.11 cctv6
秀蘭鄧波兒,不過,似乎是那種"成人童星",就是符合成人的標準的童星
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認識秀蘭鄧波兒就是《亮眼睛》,第二部就是《小上?!罚X得她就是洋娃娃,她跳舞的兩段都很經(jīng)典,算是對于中國觀眾來說,秀蘭鄧波兒的代表作了!感謝電視機時代~
如果小孩子都這么可愛...世界就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