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共10幕,分享幾處感觸較深的點:
第6-8幕,對心理變化的刻畫從而對人性的展現(xiàn)非常值得探究。對于Romaine,其實自從一見鐘情后,與Marcel的情愫在增多的交集中漸豐,也愈發(fā)依賴,但是,這樣的愛慕之情更應(yīng)該定義為一種理想主義的相投,因為回到生活,她不能徹底放下深愛著她的Pierre。她不敢面對Pierre被背叛后可能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不希望辜負Pierre,所以在內(nèi)心深處,始終無法說服自己一走了之不管不顧。但是另一方面,對Marcel的愛也是真摯的,只有和他在一起,她才是真正快樂自由幸福的,那是她心靈真正的歸宿。所以,人性的復(fù)雜自現(xiàn):真愛,值得努力追逐,無畏一切,但是羈絆住腳步的那根線,真的舍得間斷而去么?理想主義的美,真的會勝過對現(xiàn)實的留戀么?Romaine一方面逃離著現(xiàn)實,渴望走向心中的期許,一方面又找著機會留在原地,看似精神的分裂其實正是這些糾結(jié)在勃發(fā)。
主流價值觀總是覺得出軌是一種不忠,是一種情感的自私,殊不知倫理永遠落在理。私人若彩虹,心中的情意漸濃,許多事情是不知不覺的,情感的產(chǎn)生并不可控。所以當冥冥中的的積累,演變成不得不面對的選擇,看著眼前那么多的放不下,在內(nèi)心這樣撕扯煎熬的時刻,正也是體現(xiàn)人性本質(zhì)的好機會。而這部電影,描繪出了人性真正的善。Romaine既不想傷害深愛自己的Pierre,也不想Marcel和自己背上那么重的心里負擔悲哀的活著,但卻也不能背叛自己對Marcel一腔熱血,所以她的選擇是自殺。選擇結(jié)束這個世界的生命,把對Marcel的愛埋藏在心里,帶向另一個世界,而不背叛Pierre。理想與現(xiàn)實打了個平手。
這一選擇:把整個人物以及敘事推向了真正的高度,人,產(chǎn)生了有悖倫理的情感,但是沒有選擇真正背叛,但也不屈從與現(xiàn)實,仍然保持著此刻內(nèi)心對愛的仰望與堅持,以死亡去兩全必須面對的兩面,這才是真正勇敢而莊嚴的靈魂,這才是真正的善良。
就好像我們常說,犯了錯誤沒事,關(guān)鍵要勇于面對和承認。這大概是最言易行難的一句話,世界太多的裝腔作勢與自欺欺人,日益積累,最后都演化成了異性的邪惡。因為簡單的真實總是殘酷犀利,Romaine以死堅守了她的底線,遵從了她真實的內(nèi)心,既沒有辜負理想,也沒有辜負現(xiàn)實。
人性最本質(zhì)的善,在激烈的斗爭中被擠壓出來,顯得彌足珍貴動人。 Romaine雖然在現(xiàn)實中無法看清自己的人生應(yīng)該何去何從,但是她的內(nèi)心卻希望自己的愛以及愛他的人永恒……
第9幕,教士的看法對電影表達的精神內(nèi)涵進一步升華。痛苦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邪惡的憎恨而產(chǎn)生的痛苦。因為純澈的痛苦是對失去的不舍與不愿面對,生活繼續(xù),在生活的長河中,那些曾經(jīng)的情感與留戀終將成為回憶而習慣。但如果夾雜了負面的敵意,那人性中的報復(fù)與反抗心理會促使自己永遠記在心里,企圖去釋放不滿,而面對現(xiàn)實又難免無奈,長此以往,自我折磨反復(fù),終無法獲得幸福。所以真正的善,并不是做一切合乎情理的事情,而是做不“引惡”,不帶來負面情感的事情。之所以《老子》中始終強調(diào)“不爭”這一概念,其實深究到底,正是因為不爭才不引人嫉妒,也不妒忌他人;不爭才不憎恨失敗,不擇手段地追逐優(yōu)越……不爭,因而不會帶來讓內(nèi)心困惑迷亂的復(fù)雜負面情欲,從而使人保持身心真正的凈潔與和善。
這一段跳出Romaine本身,從處理Romaine真相的角度,闡述了為人的真善、處事的奧義。
其實Marcel本身的性格特點也很值得探索。追求萬事百分百的完美,追求愛百分百的忠貞,因而試圖絕對控制一切,一旦有所瑕疵,立刻敏感猜忌。面對選擇,考慮到難以周全的種種,懷著內(nèi)心本質(zhì)的善,優(yōu)柔寡斷,就好像面對病態(tài)的Pierre,難以決心帶Romaine一走了之。這類人,很多時候會被認為是內(nèi)心深處的自卑,但我覺得未必。更認可這是因為:一方面天生缺乏足夠的安全感,而產(chǎn)生的強大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生性善良,因此非常照顧和在意身邊人因自己而產(chǎn)生的感受,從而在生活中逐漸形成“極致完美主義”。他們本身未必是自卑的,只是擔心自己被傷害,同時也擔心自己傷害他人。Marcel擔心被愛人背叛,擔心好友因自己而更加悲傷,正是這2點的體現(xiàn),所以我覺得,Marcel本身的性格特點也不僅造就了故事的合理性,也很契合現(xiàn)實社會中“極致完美主義”者的行事作風。
本身是一個“出軌”的故事,但是整部電影可以帶來的,是在這個概念下更加宏大而有層次的精神世界與設(shè)計格局。Resnais許多技法處理,憑上文提及的一二可見一斑,電影真正的意義在于仔細品味劇情的過程中啟發(fā)個人的精神世界,也許個人感受未必符合原作,但這正是電影的精神意義所在。
1986年,法國導演Alain Resnais將1929年Henri Bernstein的同名話劇Mélo搬上熒幕。三個人,簡單十場戲,干干凈凈,沒有酷炫的機位,沒有額外的“動作”戲,也沒有復(fù)雜的后期剪輯,全憑臺詞和演員的表演拿捏,他們只站著或坐著說話,就把一場三角戀的糾葛演繹地刻骨銘心。簡單的形式包裹著復(fù)雜的情感,這樣的電影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呈現(xiàn)生活。正如契訶夫所說:在舞臺上應(yīng)該像在生活中一樣復(fù)雜和一樣的簡單。人們吃飯,就是吃飯,但與此同時,或是他們的幸福在形成,或是他們的生活在斷裂。 Marcel和Pierre是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的同學,Marcel的演奏事業(yè)開展得很成功但四處漂泊,至今孤身一人;Pierre娶了Romaine,享受著巴黎郊區(qū)的家居生活。1926年三人第一次晚餐。聊天中,Romaine愛上了Marcel的憂傷,之后兩人一邊偷偷幽會,愛得癡纏;另一邊又看不到這段關(guān)系的出路。最終Romaine在絕望中走進冰涼的塞納河里自盡。Pierre遵從Romaine的遺愿娶了她表姐克里斯緹娜,還生了一個孩子。他的生活似乎已經(jīng)翻開了新的一頁,但其實Pierre對Romaine的死一直難以釋懷。搬去突尼斯之前他去找了Marcel,問他Romaine是否愛上過他,但遭到Marcel的堅決否認。Marcel,Pierre和Romaine三個人的情感糾葛,其靈感似乎來自于鋼琴大家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三人之間的故事。 列夫·托爾斯泰說:“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心地,造就不同的愛情?!?Pierre和Romaine無疑是相愛的一對。在Pierre眼里Romaine樂觀風趣,總是人群中最活躍最閃耀的那顆星,他毫無保留地愛她的一切,給她自由,即使沒有給他生小孩,他也不會因此少愛她一分。但Romaine在他的這份愛里并沒生長出匹配的踏實與幸福感,她表面大大咧咧,其實骨子里敏感又脆弱,她甚至認為賢良溫柔的克里斯緹娜更適合Pierre。在見到Marcel的那晚,卻被他的傷感與單純吸引,深陷其中無法自拔。Marcel是單純的,對待愛情不容有半點瑕疵。如果發(fā)現(xiàn)關(guān)系中的另一方有丁點隱瞞,他會認為對方背叛了他,自己成了別人的犧牲品。所以在生活里他找不到快樂,也失去了對快樂的期望。漂泊、孤單、憂傷的他對Pierre和Romaine甜蜜安定的生活羨慕不已,準確地說是崇拜優(yōu)雅、驕傲的女主人Romaine。當她背著Pierre來到他家時,他顧忌與Pierre的友誼一開始拒絕了她,但她的坦誠與魅力最終擊敗了他。兩人愛得難分難舍。Marcel希望她陪伴他一起去南美洲演出,但她沒有同意。他希望回來后她已經(jīng)重回自由身。可是當Pierre生病后,Romaine偷偷跑出來見Marcel,他卻因良心過意不去堅持讓她回到Pierre的病床邊。他說,我會帶你離開,但是他病的時候不可以,絕對不可以。我們會毀了我們的未來,我會討厭自己……我是一名罪人……我很墮落。不僅如此,他那多疑的毛病又發(fā)作了,問Romaine在他外出演出期間是否有見其他人?!或許就在這個時候Romaine徹底絕望了,她最擔心的事還是來了。Marcel并沒有那么愛她,或者說愛得不徹底。曾經(jīng)Romaine趴在Marcel家的地板上憂心忡忡地問:“如果我們引起悲劇,那會毀掉你的一生的,對嗎?你對我的愛會怎樣?會討厭我嗎?我知道會這樣的?!?愛情的力量使她幾乎沖破世俗的藩籬,去尋求屬于自己的幸福,但Marcel的罪惡感讓她陷入了絕望,她看不到這段關(guān)系的希望和出路。忠于自己感情的Romaine,勇敢而真誠,她無法對著Pierre彈那首勃拉姆斯的曲子,正如她無法從家里逃離出來后再掉頭回去一樣。又一次她選擇勇敢,直面死神,在絕望中自殺。 這些善良的人啊永遠擺脫不了生活帶給他們的痛苦。Romaine去世已經(jīng)三年了,Pierre依然在痛苦中疑惑,無法找回平靜。他希望Marcel能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列出了種種指向Marcel的證據(jù)。Pierre乞求Marcel:“如果你跟我說實話,真正的實話,我就可以得到解脫,我不和你開玩笑。我不是一個愛妒忌的人,我需要平靜。我愿意不惜一切代價找回平靜,聽我說,我已經(jīng)不恨馬尼什了。只有你,可以改變一切,你有勇氣、智慧,馬塞爾,明天我就要走了,不要讓我活在疑惑中。” 可馬塞爾卻說:這個女人從來沒有愛過我,她從來沒有愛過我。Romaine在我眼里像個孩子一樣任性,享受生活,精力旺盛,喜歡娛樂。Marcel其實什么都明白,從那晚三人第一次晚餐心里就明鏡似的。伊人已逝,他又何必打破沙鍋問到底,非得從Marcel嘴里刨出個所謂的“真相”呢?!深陷痛苦,實因放下太難。三年了,他依然無法接受她已離去的事實。 面對痛苦的Pierre,克里斯緹娜也曾想把Romaine和Marcel之間的秘密告訴他,但最終還是接受了教士的勸解,他對克里斯緹娜說:“痛苦本身是無辜、干凈的,會隨時間而消減,慢慢融入寬容,但是你要小心那些可能扭曲這些情感的東西,要保護好傷口上的繃帶和藥膏,相信一個老教士的話,失望、受辱、欲望、嫉妒、仇恨,這些行為很快能置心靈于死地?!?生活啊,自會消化一切,既不要人幫忙,也不要人同意…… 電影最后Pierre與Marcel的那場對峙戲真是精彩,兩個儒雅的男人坐著或站著說話,卻把各自斷裂的內(nèi)心鮮活地呈現(xiàn)在了觀眾面前。一波一波的情緒后浪推著前浪,來勢洶洶,又席卷而退。無奈的Pierre只能請求Marcel跟他共奏一曲,希望音樂能治療他心里的痛,生活給的痛。 本片獲得1987年凱撒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獎。
舞臺劇式的,但是它有鏡頭,從遠到近,最后落到特寫。情感克制,人物多變,又一條線,兩段合奏,五味雜陳。人都不一樣,別急著定義狗血,那是你沒受過,即便不理解那男的,的不愿承認,可是情感你會知道。或者真像影子游戲。
手法很奇特的電影
13.1.17/資料館。戲劇的,太戲劇的,堅持看完就是勝利,總之你愛他,他不愛你,他愛你,你不愛他,兩個人相愛注定要分手,整個戲的高潮全在阿澤瑪?shù)哪菐讉€跟頭里了。我好喜歡皮埃爾家的那個靠著書架的沙發(fā)怎么辦?我怎么看都覺得演表妹的貼上胡子就是純爺們怎么辦?
#SIFF2014#重看;仍是他中后期拿手的室內(nèi)舞臺劇風格,全局不足十個場景,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個場景中男主敘述音樂會上的嫉妒、煎熬、猜疑,這番陳述如此動人,以致于女主落入情網(wǎng);最后一個場景的試探、詰問、信任,也演繹得極富想象空間;愛情和死亡從來靠得如此之近 。
雷乃劇場,臺詞依舊優(yōu)美幾個場景的三角婚外情謊言與周旋,第一場男2描述拉琴那個故事傷感但太精彩了眼神相碰你近在眼前卻相隔山海,這就是故事的引子。
愛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責任,而這一責任并不單單針對于當事者,暗中也有著一種道德的責任與縛束。即便強調(diào)個體的自主性和獨立身份,社會的價值準則依舊在潛移默化中對社會中的人產(chǎn)生影響并構(gòu)成脅迫。影片中,戀愛中的男人或女人,即便如何盡享魚水,卻還是逃不過內(nèi)心道德準則的規(guī)矩,從而走向一場悲劇。
其實感情糾葛神馬的都還好,就是太像舞臺劇.......內(nèi)女的純屬一神經(jīng)病.....救命啊........
三四幕人生八九場戲,那些細膩復(fù)雜刻骨銘心的情感體驗,擁有過也許不能稱其為財富,但沒有經(jīng)歷甚至不曾見識絕對是人生的損失。
沙扒鎮(zhèn)看過。雷奈回歸舞臺劇的一處。劇本讓人聯(lián)想到品特的背叛,當然比起后者來是二手得多。雷奈對戲劇場的建立凝聚及其精練的鏡頭語言對文本的強化令一出二流戲劇達成了一流效果。鼓掌。當然,演員是功不可沒地。法國人擅拍愛拍情變電影,現(xiàn)在想來,這一片比楚浮的隔墻花更精彩。
@資料館。碎片式敘事結(jié)構(gòu)很有趣,但確實悶出鳥,估計好多觀眾都趁機補了不少覺。自我去資料館看片兒以來似乎第一次終場時沒有掌聲。好多人走時都憋著氣的感覺。
舞臺劇吧,女主的表演真是夸張又深刻額。
這部是在迅雷不小心被錯誤信息誤導才看了的電影。電影結(jié)構(gòu)異常簡單,就差不多是情景劇?,F(xiàn)在看來非常一般,很無聊。
【私人影記】【阿倫·雷乃作品全集21】Alain一改往常的跳躍式結(jié)構(gòu),將故事以話劇的形式搬到“熒屏”這舞臺上。其御用女星薩賓·阿澤瑪,更是憑借深厚的舞臺經(jīng)驗贏得凱撒獎的最佳女主角。不帶道德傾向,只是平鋪直述,卻靠戲劇性對白和精湛演技,扣人心弦,引人思考。故事結(jié)束,影片既結(jié)束,殘酷而冷靜
雷乃的首次舞臺化嘗試,三幕,臺詞量巨大,愛情和死亡,和《生死戀》有連續(xù)性。戲劇因素的引入還比較直接直接,似乎還有點試探性。
84/100 簡要的電影,攝影機運動很少,剪輯很少,簡單的鏡頭運動深入人心,簡單地從外部進入內(nèi)部,由過去跳到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了音樂般的流暢情緒。
文學味,舞臺化,真是糟糕的實驗,考驗觀眾的耐心。出來上廁所,還有觀眾連女主角自殺都不知道呢
一部如同舞臺劇一樣的電影,演員的肢體語言和臺詞就是整部劇的精華,而場景道具都被極簡化。故事有些流水賬式地推進,非??简炗^眾的耐心。被壓抑的高潮與充滿余韻的結(jié)尾成為電影最精彩的處理。在背叛愛情的同時追求愛情的忠誠,不是充滿謊言,就是充滿痛苦。
啊,好難得看雷乃這么正常敘事的片子,故事走向有點沒想到就是了,情感也很細膩,但……臺詞是不是有點太瓊瑤了呢,我是看笑了。。。
搞不懂為何女主要自殺,仔細想想才發(fā)現(xiàn)如果不自殺,兩人之間的秘密總會被男2發(fā)現(xiàn),于是之后各種糾葛,實則八點黃金檔倫理劇的法國版。雷乃確實是大師,可我不懂大師,不過我在睡著之前按了暫停,終究還是把它看完了
舞臺劇的感覺,布景、燈光和演技超好。André Dussollier整整9分20秒的獨白!Sabine Azéma的內(nèi)心掙扎。還有最后20分鐘André Dussollier和Pierre Arditi的對戲??上б魳芳叶际侵e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