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受夠了這種真真假假整人的玩法
現(xiàn)在的片子,所謂這種玩心理的,講人性的,無非是情感牌,想辦法感動到不行(對于我這種其實內心很單純的人來說,還是蠻容易感動的。)但是若是單純的煽情,那真是對不起,沒辦法配合。要不然就是出人意料之外,最后結局開放性并且讓人想不到,看完之后可以讓我自己琢磨半天。
很可惜,這部片子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完全不知道最后男一號的弟弟說了一句生日快樂之后兩兄弟抱在一起,周圍的人鼓掌并且每個人面露感動之情算是怎么一回事。
大致情節(jié)無非是一個事業(yè)成功但是不重視親情也米有愛情滋潤的冷酷男人,通過一系列不知所謂的捉弄之后,以為自己沒了錢,身邊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還親手誤殺了自己唯一的弟弟,最后決定跳樓,一了百了。這哥們重重摔下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的一切just a game。所有的一切都只不過是游戲,以為失去的東西全部都還在,于是乎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悲極生樂、感慨萬千。從此以后知道了這世界上除了金錢以外還有可貴的親情還有愛情。并且最后還跟游戲中的一女子(長得也不夠美)勾搭上了。(完全沒有看出來這兩人是怎么產(chǎn)生感情的,所以覺得男一號最后勾搭那女一號的表情笑得很假,這完全不是發(fā)自肺腑的嘛~~)
這樣子說來,這片子算是一部說教片吧,用直白白的方式告訴我們,金錢不是萬能的,只有錢,你就只是一個空虛的木有靈魂的臭皮囊。
這道理是沒錯,但是我討厭這種說教方式,有點兒假。再說了,玩這么大的游戲,毀壞了這么些個私人或者公共的物品,這要多大一賬單才付得起啊,果然也不是咱么普通老板姓能玩得起的游戲,真不環(huán)保,也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嘛~~
一句話:我受夠了這種真真假假整人的玩法。周末時間我花了兩個小時零六分鐘的時間,真不是為了看這些的。
題外話,男一號的嘴巴長得有點兒意思。
2 ) 大衛(wèi)芬奇《心理游戲》:最大的反轉在電影結束后
《心理游戲》在大衛(wèi)芬奇的系列電影中不算太火,有人說這部電影情節(jié)設定太過離奇、不夠尊重觀眾的智商。但我覺得,給這部電影打一星的觀眾,沒有真正看到其背后導演的真正用意與深切慈悲。
在《心理游戲》的人物設定中,主角尼古拉斯被設計成一個與《搏擊俱樂部》中的霍頓類似卻又不同的職業(yè)背景:他們都活在發(fā)達的資本社會中,都在一定程度上為金錢、房子、車子、昂貴的西裝與7000塊的皮鞋所奴役禁錮。
尼古拉斯在童年時期目睹了父親墜樓自毀,成年后婚姻不幸,其性格陰郁閉塞,是一個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冷漠工作狂,路上遇見倒地的老人也從不敢上前施救。在物質層面,尼古拉斯是成功的企業(yè)家,豪車洋房無一不有。在感情層面,尼古拉斯卻十分孤單,他一直希望弟弟拋棄“不務正業(yè)”的老路、找份穩(wěn)定的工作和自己一樣賺大錢、過上流社會的體面生活。
弟弟不看好哥哥奢靡而又單調的生活方式,卻也非常疼愛這個外表強悍、內心脆弱的哥哥,一心想幫助哥哥走出父親死亡的陰影。弟弟不惜花費大價錢在CRS公司(ps:名出何處?“Cash Recycling System”存取款一體機?)購買了一份“情感救贖”產(chǎn)品服務,雇用了上百名職業(yè)演員陪同哥哥演一出戲,以幫助他找回生活的重心。(這一設定與2010年電影《禁閉島》十分相似)
在十分逼真的情節(jié)推進下,哥哥逐漸著了道、認為這一戲是真實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場驚天暗算與謀殺。隨著失去所有金錢、自己人身安全也受到了重大威脅,哥哥愈發(fā)暴躁,只想找到CRS的幕后兇手將之繩之以法。在生活遭受重大變故的期間,哥哥終于借著這股子憤怒與弟弟在深夜吵了一架、說出了始終未能互相傾吐的真心話,也終于與前妻進行了面對面的真情表白與和解。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時的哥哥雖然失去了企業(yè),卻變得更有溫度了。他在被迫去爭取弟弟、前妻、同事、警察等的信任與支持的過程中,終于明白了人際交涉的重要性與情感的珍貴性。在影片后段,哥哥開槍打中了手端香檳為其慶生的弟弟,后悔不堪加上被悲憤沖昏了頭腦,讓他終于從高樓上一躍而下。
試想,如果此處哥哥沒有朝弟弟開槍或者沒有打死弟弟,那么這場弟弟為哥哥精心準備的“心靈救贖”就會變成一場鬧劇,哥哥可能會因此更加埋怨弟弟。而在電影中,哥哥最終還是開槍了,弟弟旋即死去。因此哥哥得以再一次“真實地”沉浸在失去至親的痛苦中,也最終有意無意間選擇了和父親一樣的自殺方式。但好在這只是一場game,哥哥沒有墜亡、弟弟也“死而復生”。墜落在氣墊上、重新獲得一切的哥哥終于明白了弟弟的苦心,也懂得了一個更為重要的道理:永遠不要傷害你的家人,也許他們正在苦心拯救你;永遠不要傷害自己,因為生活不是一場可逆的游戲,死去就真的無法重來。
總之,在一場盛大的游戲過后,哥哥明白了弟弟一直是在愛著他的,也明白了要倍加珍惜生命中那些“尋?!钡目少F。因此,在影片的最后,我們有理由相信哥哥已經(jīng)從父親墜亡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并且與弟弟傾心和解。他仿佛再次看見了生活的方向與希望,就像電影開頭所引用的那句福音:“從前我是眼瞎的,現(xiàn)在我能看見了。”
但我覺得影片最大的反轉,并不是哥哥從高空墜落跌向早已鋪好的氣墊。在此情節(jié)結束之后,電影至少還有兩次反轉!
倒數(shù)第二次反轉:在電影最后一分鐘,哥哥已知這一切都是精心制作的游戲,雖然對高昂的游戲賬單唏噓不已,他的心卻終于落定下來了。但是哥哥緊接著就問那個女招待去哪了,可見他已經(jīng)對這名女演員傾心不已。這其實就是一次心理層面的大反轉:對女演員的愛慕表明了哥哥其實已經(jīng)重新具備了愛的能力,他已與前妻真正和解。這是他從父親墜亡導致自己一直無法感受愛、冷漠看待人間,到能夠重新感受愛、追尋愛的一次蛻變。但是在影片中,女演員拒絕了他的獻愛,說“你根本還不了解我”。這表明女演員其實并不怎么喜歡他,她知道這種愛其中包含的更多地只是劫后余生的激情。但此時影片突然反轉了,她對他說“或許你可以陪我去機場一起喝杯咖啡”。女主這一態(tài)度是如何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的呢?導演為何要在此處進行反轉呢?
我認為,這次反轉實際上是導演把女演員刻畫成了圣母瑪麗亞。首先,在表層故事上,女主家中有圣母的塑像,這算是一種身份上的暗示。再次,女主曾經(jīng)是男主最為懷疑和痛恨的對象,這象征著基督被世人誤解和懷疑。最后,女主雖不喜歡男主,卻還是同意讓他陪自己一起去機場,這實際上表達了一種憐憫與慈悲,這種博愛的情懷就鮮明地指向了圣母瑪麗亞。
再來看倒數(shù)第一次反轉:電影結束了,大衛(wèi)芬奇的這一部力作給觀眾的感覺是復雜的,有人給5星,有人給1星。這種兩極分化的評價,其實也是一次巨大的反轉。
給1星的觀眾所詬病的最大缺陷在于影片的邏輯不夠嚴謹、情節(jié)設定過于理想化。比如男主開車闖湖、在墨西哥死而復生等等情節(jié),在設定上過于天馬行空,很難讓人信服。但是導演或許知道,對于有些觀眾而言,哪怕你的電影再逼真、再合理,他們也很難從中真正獲得啟發(fā),他們只會像《楚門的世界》結尾時的觀眾一樣發(fā)問:“好吧,下一部電影在哪?”
是的,電影是一種藝術,它也只是一種藝術而已。藝術終究不是現(xiàn)實,藝術中有許多虛構的成分,從故事到人物、乃至每一幕看似逼真的情節(jié),也許都是假的。就像影片中哥哥在前期一直不相信CRS公司是真實存在的一樣,芬奇導演的高分電影不也都是一些mp4文件嗎?它們不也都是假的嗎?說好聽點,它們都是文化藝術品,說得不好聽,它們就是昆汀口中所說的“就是些該死的電影”罷了。
這其實就是我們與藝術或真理間的最大障礙:我們只愿意相信大部分人都相信的事實,我們不愿放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影片中男主非得在險些經(jīng)歷生死之后,才認識到家人的可愛和生命的可貴,但這一切的代價不是太大了些嗎?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愛自己的人會一直愛下去、不愛自己的人會一直憎恨自己。我們要么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不配獲得一絲一毫的愛,要么固執(zhí)地設想自己只有在獲得博士學位、高薪工作和理想實現(xiàn)之后才能真正開啟自己的生活,而在此之前,我們只能“生活在別處”。所以我們總是一再“錯過”每一天的晴空、云彩和好心情,我們仿佛總是沒有準備好去真正過一把生活,我們仿佛總是不敢大膽去愛、去真正行動。哪怕無數(shù)作家、電影導演、宗教學者和心理學家傾盡一生用他們的作品來讓我們相信生活、相信生命……但我們還是一直不肯相信。這就是影片最大的反轉所在:我們只愿意把電影當作120分鐘的休憩。怠惰的生活慣性讓我們已無法真正感動并做出改變。
我想,每日打開迅雷、復制磁鏈、下載影片的我們,其實就是一群愿意嘗試去相信光影、相信虛幻的力量的一幫人。我們愿意在120分鐘的時間里,放下對時空秩序的偏見和執(zhí)念,以期獲得某種靈性指引與精神啟迪。我們愿意讓一個個大導演拆走建在我們頭腦中的、那些業(yè)已凝固的思維之墻。這也正如導演諾蘭在其處女作《追隨》中借柯布之口說出的:“我工作的全部內容就是干擾某人的正常生活軌跡,讓他們重新審視原本已熟視無睹的一切。如果你不把東西拿走,他們就不會意識到曾經(jīng)擁有過什么?!?/p>
3 ) 原來一切是場游戲
看這部電影時,驚悚懸疑的劇情引人不自覺地置身其中,最后峰回路轉的結局讓人驚嘆原來一切是場游戲。
NicholasVanOrton——一個擁有大量財富和顯赫地位的基金經(jīng)理,自認為什么都不缺,卻一直生活在情感的冰河時期,婚姻破裂,兄弟之間存在隔閡,過著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童年時父親的處事方式影響了他,目睹父親自殺的陰影深深地影響著他的性格,當他48歲時,父親自殺的一幕更是時常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中,而他弟弟送給他的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讓他的生活從此緊張驚險,狀況百出,開始感覺有趣,漸漸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不知道應該相信誰,生活在苦惱中,最后由原來的富翁變得一無所有,被人扔到了墨西哥,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努力生活。當他憑借自己的力量重新回到美國時,他突然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錯誤,他也在縱身一躍后擺脫了父親自殺陰影的束縛,這一幕幕刺激的場景讓觀眾的心跳不由隨著NicholasVanOrton逐漸加速,但最后的結局讓人由衷的高興。
金錢往往只能滿足自己物質上的需求,親情、友情、愛情等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才是真正需要珍惜的,是我們內心的財富,使我們獲得長久的幸福感,提高幸福的指數(shù)。
4 ) 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
“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約翰福音9章25節(jié)
這句話是尼古拉斯第一次去CRS作入會登記時,工作人員范高德對他說的話。
而這新約中的旨意,也成為貫穿全篇的主題。
一位資產(chǎn)上億的金融家,一位每日沉浸在刻板無味的商業(yè)會晤的工作狂,他有能在股海中叱詫風云的精準眼光,卻選擇在生活面前做一位盲人。
因為疏于溝通與陪伴,失去摯愛的前妻;因為極端的控制欲,想要制訂弟弟的人生航線,使他過著自己期望他過的生活。因為所從事職業(yè)的謹慎與理智,是他人性的一面愈加淡漠,所以可以將輔助自己事業(yè)幾十年、父親的朋友掃地出門;可以在服務員不小心打翻湯水在襯衫上時對她得理不饒人令她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可以因感覺骯臟而對街邊倒地失禁的醉漢見死不救……
在電影結束的最后一秒,我們永遠不知道,CRS究竟是一場游戲還是一個陰謀。
一部聰明的電影,即是導演與你進行的一場你進我退的心理拉鋸戰(zhàn),《禁閉島》是如此,《盜夢空間》是如此,《致命魔術》是如此,《心理游戲》更是這類型電影的一個極致。
看這部影片時,你必須自覺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除了尼古拉斯作為主角的體驗,你在觀影過程中結合劇情不斷產(chǎn)生的心理與感受,也將是一次屬于自己的難能可貴的冒險與體驗,而從這120分鐘的游戲中,慢慢打開你那雙閉著的眼,我想這才是導演最想要達到的目的。
CRS設計的游戲中,不斷在剝掉尼古拉斯原本最為看重的東西,比如權利、身份、地位、金錢、冠冕堂皇的儀表,而賦予他一直以來所選擇性失明的東西,比如善良、信任、諒解、熱心、人情味。當銀行數(shù)以億計的資產(chǎn)可以在一通電話間頃刻化為烏有,當赫赫在上每當報著自己的姓名有如沙皇的名聲在一夜間煙消云散,你又是誰?你還剩下些什么?
一位朋友說過,電影是導演心中對世界的解讀,也是教會我們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習以為常的周遭。
而置身游戲之外的你我,是否也如尼古拉斯一樣,有著視線的盲點,對原本重要卻看似平凡的一切選擇視而不見?因為工作的煩惱而忽略了朋友的往來,因遠在他鄉(xiāng)而逐漸淡漠了對父母的掛念與關愛,因對物質的過度渴求而忽略了愛的本質。
open your eyes,you will get more and more.
5 ) 就是想黑他
你走在馬路上,突然沖上來一個路人給了你一記猛拳。你呆立了數(shù)秒,說道:“呀,這真是一記好拳。他成功地偷襲到了我,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你是拳技高手你武藝過人你看懂了他偷襲的思路你佩服他。
但這改變不了你是傻逼這個事實。
6 ) 這一跤摔得可真結實
最后,道格拉斯一轉身,跳了下去,腦海里劃過童年的記憶,就像在水中一樣溫暖,同樣透明。砸穿了大廳穹頂,砸碎了自己疲憊不堪不解風情的心。
不說電影里各種各樣的硬傷,這部電影就像一個夢,一個堅強男人的夢。孤傲的安于現(xiàn)狀自滿著,卻倔強著不肯承認自己不快樂,去動手打破。即使身心疲憊,寂寞的自慚形穢,還要擺出一幅c'est la vie的樣子,裝作爸爸似的,帶著點點高深的諷刺態(tài)度來過活。
就是這么個成天天人交戰(zhàn),苦大仇深的男人到將近50的時候有香車洋房公司俱樂部,不用孝敬老人,有一個同樣歲數(shù)卻懂得人生的可愛弟弟,甚至還有個一直關心自己卻已經(jīng)離異的老婆?!這就是電影。。這就是你為什么不能一覺醒來被放到了墨西哥;這就是為什么沒人用橡皮子彈煞有介事的朝你開槍,讓你以為自己是個英雄;這就是為什么你每個談過的女朋友都背地里說你不是什么好玩意。。
好吧,你不服氣?!那么這典型裝逼犯式的男人霉運來了。公司洋房甚至車子全沒啦,忠誠的律師看起來不再忠誠,落魄的他只有找到離異的妻子,訴衷情,表懺悔,來借汽車。。最可憐的是后來親愛的弟弟也被自己一槍打死。。于是有個樓,跳吧!
當然,happy ending是這一切都是假的。只是這惡作劇賬單不小罷了。。。
不過說真的,道格拉斯從百米高樓上跳下來,這一跤,摔得也太TM爽了。
我看啊,人生時不時這樣摔摔挺好,否則是在福中不知福,是不?!
來吧!讓我也摔得結實一點!別客氣!
兩個直接感觀:關于劇情,楚門的世界;關于設置劇情,巧妙之極。每天一部電影,踏踏實實觀影,勤勤懇懇寫字。
【B-】完全可以作為失敗劇本范例來分析……CRS組織強大的莫名其妙,計劃布局也都過于依賴巧合,結局更是將整部電影質量拉低,毫無鋪墊與說服力的反轉,簡直把觀眾當SB。得虧這片芬奇來拍才這樣具有吸引力,換別的導演就一大爛片。
對大衛(wèi)芬奇這個長期藐視觀眾智商的天才來說,只有這句影評最為合適“《心理游戲》這部電影會讓所有的影評變得黯然失色。巧妙的劇情安排是這部電影的精華所在,恍然大悟之后的那份快感則是難以被語言所復述的?!?/p>
開始搞的噱頭十足,過程也算精彩只是邏輯比較不通,但結尾也實在太吐血了,匆匆收場,溫馨的莫名其妙。搞不懂他弟弟搞這些事到底有神馬動機,劇本完全還可以再推敲的更合理一些。
陪你玩了兩個小時,搞了半天是治愈系,吐血...
大衛(wèi)芬奇還是走的驚悚范兒,一直保持懸疑,大量夜景燈光視角配樂氣氛渲染的很好,一切元素都為類型片而服務,所以劇情就別太較真了,而且道格拉斯性格的不穩(wěn)定也符合這種成為牽線木偶的人物(DVD封面)設定,配角不錯,還聽到了甜蜜蜜,居然沒看過這片,資料館膠片。
心理陰影鋪墊不夠
這心理治療完了真的不會瘋嗎親?錢多的沒地用嗎親?
氛圍詭秘,新意欠奉。
這不是忽悠人嘛,白跟著緊張半天了。被騙過度,有點惱火~~
想起The Recruit里面說的"Everything's a test" 在這里其實everything's the game 很多小細節(jié)設置得很用心 情節(jié)也一波三折調足胃口 就是開頭和結尾稍顯拖沓 在現(xiàn)實中還是別弄這種游戲為好 不僅不被看穿的成功幾率很小 而且極易造成的結果是反目而非片中所展示的那種大團圓
其實答案很簡單,都是我們復雜了
荒謬藝術秀,一切都為了娛樂。2023.1.9重看,居然完全不記得看過了。大衛(wèi)芬奇相對早期的作品,開場懸念拉的很足,但是中間節(jié)奏較慢,最大的問題當然在于故事的邏輯不成立,整人玩笑成本投入過高,最后已經(jīng)讓哥哥情緒崩潰到?jīng)Q定跳樓自殺的程度了,然后站起來溫馨的原諒弟弟,甚至懺悔自己這么多年是個混蛋,然后再去追求把自己騙的死去活來沒一句真話的女主,這還把觀眾的智商當人看嗎?
一部被低估的通俗元電影。幾乎是一次對電影“游戲性”的討論:主流電影不追求互動,而追求互動的假象,或者說,追求操縱權的置換(不再與設定權分離,而歸一于“開發(fā)者”)——相對于普遍意義上的游戲,主流電影是一場場導演作為玩家、觀眾同一于主角的反向游戲。最大的自反屬性與趣味是建立在前作《七宗罪》之上的,從道格拉斯如皮特般開槍那一刻起,一種依托于作者序列本身而存在的作者性出現(xiàn)了——《心理游戲》真正的故事梗概是:“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and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box."
從編劇的角度來看這片子,它很優(yōu)秀,它把好萊塢驚悚片的各種類型片橋段展示了一遍,套著一個故弄玄虛的游戲噱頭,有著一個嚴肅正經(jīng)的主題。劇本的伏筆被分成好幾個,你甚至注意不到,它們就像游戲的通關密匙,照應時的反轉就顯得很聰明,把荒誕的故事講的像真的一樣,你可以學學這個。★★★★
真難看?。。。。?/p>
I just know it's still a game,LOL
有錢人的游戲,不是嗎?其實完全可以直接派幾名殺手佯裝要把他從世貿大夏扔下去,這樣也能讓他重獲新生,最后跳樓的鏡頭很漂亮,大衛(wèi)的電影最是把高潮的綻放留在最后,當游戲答案最終揭曉時,估計電影院里德觀眾都像過節(jié)一樣開心,如釋重負……
如果問,有誰敢明目張膽不遺余力地玩弄觀眾,那么大衛(wèi)·芬奇一定在答案之中,豈止于玩弄,結尾還多出5分鐘讓心懷怒火的小孩子氣到砸鍵盤。哈哈哈,好萊塢劇作的典范,極富戲劇性與趣味,又不失內涵。
一要為大衛(wèi)芬奇鼓掌,二要為道格拉斯的演技鼓掌。本片爭議的焦點:大多數(shù)人認為,片尾5分鐘,是導演愚弄觀眾智商的5分鐘,把這5分鐘去掉,成全了老式懸疑片。懸疑步步,我是提著一口氣,等著老邁一槍崩了弟弟,再把CRS搗毀。而片尾那縱身一躍,生日大趴體,治愈,溫情,手足情深,忽略百出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