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如果不是因為參加了豆瓣的點映專場,《動物世界》這部戲,一開始是不在我的觀影名單之列的,原因有二:1,預告片根本看不懂。2,男主是李易峰。
我不是天生的李易峰的黑粉,但對他一直比較無感。這個時代好看的男生有很多,每個階段都會冒出一些話題人物,加之他之前一直都走【俊美青年】路線,所以很容易讓人和演技欠費劃等號。
動物世界這個名字,聽到的第一聯(lián)想的感覺是……趙忠祥!
導演你自己當時定名的時候,沒有工作人員告訴你么?噗~~
總之,我?guī)缀跏潜е礌€片的心情去的,但卻收獲了一份意外驚喜。
片子特別酷,然后特別爽!
恩!是的!
因為沒看過原著的漫畫,所以實在不好逼逼什么原著對比啥的,但是有一點還是可以逼逼兩句的,那就是導演的呈現(xiàn)方式。
原諒我,如果最開始搜過導演的檔案的話,我估計會在內心里更減一分。
拍《滾蛋吧腫瘤君》的導演??
這片子能回憶起來的不就是傻白甜的小妞電影么?
如果知道導演是這背景,再加上李易峰?
我腦補出了飄滿玫瑰花瓣,柔焦開到最大的偶像劇畫面,畫外音再配上趙老師深沉磁性的嗓音:每年春季就是四腳動物發(fā)情的季節(jié),一只黑熊愛上了他的鄰居小浣熊,動物的世界里,戀愛也是很奇妙的事情~~
咳咳,對不起,畫風有點跑偏。
但我可以擔保,這不是一個偶像劇畫風的作品,而是有臟、有汗、有肉,還很酷的作品,導演精分一樣拿出了一部畫風和敘述方式截然不同的作品,但這個安利我吃的很爽!
首先是特效和節(jié)奏都很爽!!
這個片子的特效做的,你真的可以說一句,我的媽呀!
畫面是真心酷,節(jié)奏特別快。
一瞬間你會有一種它好像不是一個國產片的錯覺,恩,是這樣的!
不論是隧道里的摩托車和汽車飆車的戲碼,親眼看到摩托車殺手被汽車逼到滑倒,之后被后面的大卡車直接碾壓,真的是疼出一身雞皮疙瘩。
兩車沖出高架橋的那個瞬間,天空居然爆出的藍色和粉色的煙霧,畫面極其好看。
這里特別強調一句,導演在色彩的配比上的運用,真的是特別嫻熟,包括很多畫面忽然猶如駭客帝國一般的靜止拍攝,還有點綴在其中的色彩元素,美感又騷氣。
鏡頭連接和貫穿上,手法非常老練,很商業(yè)范兒,甚至有時候還有點小炫技的嘚瑟,但,是好看的。
導演對特效很講究,他自己現(xiàn)場還洋洋得意地說,我們沒弄那些花哨的效果。
其實自從CG開始普及之后,我們看到過許多可笑的效果:比如不存在的空氣包子,特別丑的狐貍,以及像素不夠的怪獸,買家秀一般動不動就光圈,氣場,大爆炸啥的,楞裝大場景。
這種級別的特效,在這個劇里不存在。
節(jié)奏短平快,幾乎沒有廢話的就迅速進入故事主線。尤其是這樣一個需要重新建立世界觀的故事,導演的功底是扎實的,展現(xiàn)的世界是有份量的,包括推出的游戲以及對決的過程里的推理,都是節(jié)奏卡的很精準的。
其次是虐演員虐的爽。
再次重申一下,不要因為男主是李易峰,你就覺得畫面一定是偶像劇類型的。
抱歉,這個真的沒有。
全程李易峰都以一種滿臉傷疤和油污的造型出現(xiàn),真的沒有什么白衣飄飄花瓣飛舞的情況,真的還挺帶感的。而且開場了快十分鐘,男主沒有大特寫,呃~~是的!
我和你一樣認為導演用李易峰的目的就是為了流量,所以開頭不論如何也一定會給男主大特寫啥啥的,服務女粉絲嘛!
但是~~~我失望又驚喜,因為從一開始的畫外音,到前面一大段的表演和打斗,都特別不李易峰?。《夷莻€階段李易峰都裝在一身小丑裝扮里。
嗯!你沒看錯,就是臉畫的特別白,弄個大紅嘴巴,造型連親媽都不認識的那種小丑。以至于我看了半天都還在懷疑,哦?這個是替身吧?畫外音是配音吧?這廝是路人吧?主角是不是后面才登場的吧?
導演是傻X吧?把李易峰弄這么丑,不怕女粉絲給他寄刀片么?
但的確是李易峰本峰。
畫了一個小丑妝,變了一個嗓音的發(fā)聲位置,不受限于偶像小生的包袱,演了一個又窮又倒霉,腦子還有問題,滿臉埋了吧汰的屌絲青年。導演,我給你跪了!你是怎么現(xiàn)場調教他的?
而且你不擔心他的女粉絲的內心崩潰么?沖你大吼,為什么要這么折磨我家峰峰啊~~
總之呢,峰峰同學的【盛世美顏】在這個劇里完全沒有放大,所謂的流量光環(huán)是沒有的。這部戲里的李易峰只是一個演員,是導演作品的一部分。
另外兩個男同伴也都特別有戲,尤其是曹炳坤,這不是潛伏里的那個渣男么?多年不見,甚為想念??!
最后,這個劇里讓我開心到值得推薦的是導演對于想象力的復原。
一直以來國產劇缺的不是執(zhí)行力,不是寫實,而是想象力不夠,節(jié)奏不對,所以每次看到畫面上尷尬的綠幕摳圖,配上老套的橋段,就難免覺得看不下去。
想象力到底要怎么樣才夠勁爆?我覺得是,總能給你意料之外的驚喜,且有到位的呈現(xiàn)。
電影本身是視覺藝術,是光影的魔術,導演是通過畫面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你表現(xiàn)一個人興奮的嗨了,弄一個粉紅背景飄幾個花瓣,給點風,也可以表現(xiàn)。弄一個綠幕摳圖,讓演員飛上天空做一輪夸張,也能表現(xiàn)。
在觀眾的口味已經被喂的足夠刁鉆的時候,任何略微俗套的表現(xiàn)形式,都容易讓乏味。一個表現(xiàn)點乏味,兩個視覺沖擊不夠,這個電影就很可能看不下去了。
這個戲里,因為李易峰飾演的主角是腦子有病的人,所以很多的情節(jié)其實都是他腦子里先想了一遍,自嗨了一下,這種臆想,我們稱之為開腦洞。
但這種腦洞和以往港片里的搞笑橋段不太一樣,他更像是有點中二的英雄變身,很燃很熱血,所以要酷炫,要有沖擊力,甚至還要有一些超越你想象的東西發(fā)生。
故事里少年時代的男主因為遇到父母被害時候,剛好電視里就在播放小丑的動畫片,所以每每他想暴怒發(fā)作的時候,每次感受到危險訊號的時候,他都會猶如變身成小丑超人一樣,同周圍突然變成怪物的敵人搏斗。
這種腦內的戰(zhàn)斗,真的做到了驚險刺激,且?guī)Ц袩嵫?,有一種美國漫畫的肅殺和快感,電影里通過快節(jié)奏的的手法,獨到的特技效果,甚至好幾輪帶有一些宗教味道的象征循環(huán)畫面,突破了常規(guī)想象,做到了畫面好看,情節(jié)乖張,出人意料,這點我對導演韓延的呈現(xiàn),是服氣的。
也是因為這些的腦洞,讓這個偏苦逼沉悶的故事,有了一些肅殺,酷炫的色彩。
當然,說了那么多,這片子也不是一點毛病都沒有。甚至有時候優(yōu)勢越明顯,劣勢也就隨之而來更明顯。
首先是對比畫面酷炫而言,故事主題性顯得有些平淡
導演沒有用少女心突出李易峰的流量光環(huán),這是好事。
但在人物刻畫上,主角其實并不討好,三個出場的主要男生,其他兩個都有很強的記憶點,但李易峰的性格色彩最偏弱,這不是演技的問題,而是情節(jié)的反轉力度和壓抑力度不夠。
在詹姆斯寫的《沖突與懸念》這本書里列了一個小技巧,你需要讓讀者的情感被激發(fā),得到強化,在最后得到釋放。
很多美國的大片之所以好看,除了特技之外,把主人公放在一個不得不的窘境里,是他們慣用的手法,主角帶著這個不得不的理由去完成任務,之后主角要奮起,遇到一個大挫折,再奮起,又遇到一個更大的挫折,在身體和精神都被逼到死角的最后,突然出現(xiàn)了轉機。
所以前期的壓力越大,壓抑越久,觀眾會在最后得到最爽的體驗。
這個片子里男主的確有壓力,但一直都沒有被壓到底,如果一波又一波的變數(shù)讓主角產生不同層次感的反應,會更容易再最后動人,只有這樣,推動高潮的時候,內心才會被沖擊到。
至少我在看到結尾李易峰決定救下老大爺?shù)臅r候,并沒有覺得內心有被感召到。如果人性,是區(qū)別獸性最大的點,那么在這個升華的部分我覺得做的還不足夠。
還有就是這個片子里有一些關于邏輯推理的內容,不知道女生會不會覺得太燒腦,與我個人而言還是可以接受的,講的算清楚。
總之,這是一部畫面酷炫,節(jié)奏快的好作品,導演建立世界觀的能力是可以讓人信服的,不至于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特別中二且扯淡的游戲。
作品的氛圍和情節(jié)的鋪墊很到位,李易峰給出了及格線以上的好表演水準,看得出是希望做轉型的。
畫面和視覺呈現(xiàn)都讓人有驚喜,我給四星,三星半給作品,另外半顆給導演的想象力和對腦洞的詮釋,特別牛!
當剪刀石頭布變成紙牌后,就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剪刀石頭布了,而是一種紙牌游戲。
既然是紙牌游戲,就不僅僅是憑運氣,而是有技術的高低,智商的強弱。
早在1994年,一名麻省理工大學大三的學生馬愷文就曾和“MIT 21點”俱樂部的隊友多次進出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總共贏得500萬美元,因此登上了賭城拉斯維加斯的“黑名單”,被賭場永遠拒之門外。
本·莫茲里奇將這一真實故事改變成了小說《攻陷拉斯維加斯》,后來這本小說又被拍成了電影《決勝21點》。
《動物世界》的鄭開司就是類似馬愷文的存在,他打敗對手靠的就是技術和智商,其中一部分是必勝的方法,另一部分是不一定必勝但勝率很高的方法。
比如:
理論1:在對手只有1種牌或2種牌的時候,你有必勝的方法。
假如對手剩剪刀和石頭,你就可以一直出石頭;對手剩剪刀和布,你就可以一直出剪刀;對手剩布和石頭,你就可以一直出布。同樣的道理,對手只剩1種牌的時候,你就更容易取勝了。
理論2:保證手中有剪刀、石頭、布3種牌是最安全的,不一定必勝但勝率很高。
畢竟,只有1種牌或者2種牌是很危險的。
理論3:每出3張牌都包括石頭、剪刀、布各1張比較安全。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剩下的牌包括石頭、剪刀、布3種牌。
問:那可不可以先出布,剪刀,布,再出石頭,剪刀,石頭呢?這樣同樣可以實現(xiàn)剩下的牌的牌型是齊全的。
答:不行,這樣的話最后3張還是會剩下2張石頭,1張剪刀,對手只要一直出石頭就可以保證不輸。
因此,人們通常是每出3張牌都會包括石頭、剪刀、布,從而讓剩下的牌比較均勻。這也是為什么當孟國祥看到鄭開司和李軍有4張剪刀1張布的時候感覺有問題。
了解這幾個理論之后,我們來回顧一下整個游戲。
一共有103人參加游戲,每人3顆星星,4張石頭、4張剪刀、4張布,一共412張石頭、412張剪刀、412張布。
滿足以下條件的會輸?shù)粲螒颍?/p>
1.游戲結束后,星星少于3個。
2.游戲結束后,牌沒有出完。
3.游戲結束后,星星少于3個,而且牌沒有出完。
假如游戲過程中星星為0,就會提前出局。
第1局 鄭開司VS張景坤
張景坤說:我們按照剪刀、石頭、布……的順序出同樣的牌打12局,這樣12局全都是平局,又不會掉星,又可以把牌打完。
鄭開司輕信了對方,前9局都出的同樣的牌,第10局鄭開司按照約定出了剪刀,張景坤卻出了石頭,從而獲勝。
第11局,張景坤說他會出剪刀,讓鄭開司出石頭,把星星贏回去。鄭開司果然出了石頭,然而張景坤將剪刀和布兩張牌重疊,給鄭開司看的是剪刀,實際上出的是布,張景坤再次獲勝。
隨后,鄭開司提出和李軍、孟國祥組隊,此時鄭開司還剩1顆星,1張布,李軍還剩1顆星,4張剪刀,孟國祥還剩2顆星,0張牌。
問:為什么鄭開司和李軍要找孟國祥組隊?
答:鄭開司和李軍都只有1顆星了,再輸一次就會被關進小黑屋,所以要找1個還剩2顆星的人,這樣就還能再輸一次。
問:鄭開司見到李軍的時候,李軍剩下的4張牌都是剪刀,他前8局只出了石頭和布,把所有的剪刀留下來不出,是不是不合邏輯?
答:這樣安排的目的有2個:
1.為了引出孟國祥說:“正常人都會讓自己剩下的牌均勻一些。”從而讓鄭開司想出打敗玩家B的方法。
也只有當鄭開司和李軍有大量同樣的牌時,孟國祥說出這句臺詞才更自然,不會顯得太唐突。
假如是其它時候,孟國祥突然說一句“你們知不知道,正常人會讓剩下的牌均勻一些”,就顯得很生硬。
2.鄭開司和李軍必須有3張相同的牌,才能拍玩家B和他們再賭3局的戲份。如果要利用“均衡思維”和玩家B賭3局并且2勝1負,鄭開司必須是3張相同的牌。
第2局 孟國祥VS玩家A
孟國祥偷走了1張牌,和玩家A對戰(zhàn),最終輸了。此時三人還剩3顆星,4張牌。
第3局 鄭開司VS玩家B
孟國祥說,他之所以偷牌,是覺得鄭開司和李軍有4張剪刀和1張布像有問題,因為正常人都會讓手中的牌均勻一些。
鄭開司順著這個道理,推導出很多人每出3張牌都會石頭、剪刀、布各出1張,也就是上面說的理論3。
運用理論3,鄭開司贏了玩家B。
玩家B是用均衡思維出牌,所以他也認為鄭開司也是用均衡思維出牌,他認為鄭開司每出3張牌一定有1張石頭,1張剪刀,1張布,所以要求鄭開司不要換牌。
接下來,鄭開司出剪刀,玩家B出石頭。
此時,玩家B以為鄭開司剩下的是1張石頭,1張布,所以只要2次都出布就可以1勝1平。
結果鄭開司剩下的2張都是剪刀,玩家B兩次都出布,2次都是鄭開司獲勝。
鄭開司等人3勝1負,此時有5顆星,0張牌。
與此同時,賭場剩下的石頭、剪刀、布的數(shù)目分別是119、122、97。石頭和剪刀還有很多,布最少。
按照這個趨勢,最終布會最先用完,剩下的牌就只有石頭和剪刀。等大家都只有石頭和剪刀的時候,只要一直出石頭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于是,鄭開司貸款50萬美金,用其中的10萬美金來讓其它玩家?guī)兔I石頭,并且收走他們所有的牌,最后一共得到30張石頭,4張布,2張剪刀。
問:為什么鄭開司說4張布,2張剪刀是最好的?
答:當他們把34張石頭用完以后,還剩4張布,2張剪刀,他們三人可以內部出布、布,布、布,剪刀、剪刀,打3次平局,從而把多出來的6張牌用完。
然而,接下來石頭和布的數(shù)量沒怎么變,剪刀的數(shù)量卻迅速減少,鄭開司由此得知有人囤了布。
第4局 李軍VS玩家C
第5局 孟國祥VS玩家D
眼看剪刀迅速減少,石頭越來越沒用了,李軍和孟國祥決定去賭一把,結果紛紛輸了。此時三人剩下3顆星,34張牌。
第6局 鄭開司VS玩家E
雙方的賭注是,鄭開司如果獲勝,將得到3顆星;鄭開司如果失敗,將輸?shù)?顆星和40萬美金。
由于玩家E堅持只比1局,讓鄭開司找到了漏洞。
理論4:在2人和2人以上的小隊中,如果剩下的總牌數(shù)是雙數(shù),一定可以在內部把牌打完,并且不會失去星星。
第1種情況,3種牌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偶數(shù)、偶數(shù),比如2張石頭、2張剪刀、2張布,可以通過石頭、石頭,剪刀、剪刀,布、布的方式把牌打完。由于是3次平局,所以不會失去星星。
第2種情況,3種牌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比如1張石頭,1張剪刀,2張布,也可以先出2張布打1場平局;然后1個人出石頭,1個人出剪刀,1個人多1顆星,1個人少1顆星,星星的總數(shù)還是不會變。
綜上所述,玩家E想把1張牌打出去,說明此時玩家C、D、E的總牌數(shù)是奇數(shù)。只有打出1張牌,總牌數(shù)才能變成偶數(shù)。如果不把這張牌打出去,最后內部不管怎么打都會剩一張牌,只要牌沒有出完就算輸?shù)舯荣悺?/p>
問:通過理論4,鄭開司只能知道玩家C、D、E多一張牌,怎么知道多的是哪張牌?
答:玩家C、D、E的布最多,鄭開司三人的石頭最多,所以玩家C、D、E寧愿自己多的那張是布,而不是石頭或剪刀。
果然不出所料,玩家E出布,鄭開司出剪刀,從而獲勝。此時鄭開司三人有6顆星,33張牌。
隨后,鄭開司買了玩家C、D的牌,還買了情報,得知玩家E還有8張布、2張剪刀。
玩家E雖然星星的數(shù)目已經夠了,但必須要把牌出完或者賣完,否則就會被關進小黑屋。鄭開司要挾玩家E:“如果你不給我10萬美金,我就把你的牌型公之于眾,讓大家都不敢買?!?/p>
鄭開司用這種方法,得到了10萬美金和玩家E的牌,此時他們一共有6顆星,69張牌,分別是30張石頭,34張布,5張剪刀。
理論5:游戲過程中,石頭、剪刀、布的消耗速度是不同的,囤牌可以提高勝率。但是,囤拍并不是必勝的方法,仍然可以破解。
鄭開司三人即便擁有大量的石頭和布,仍然不能保證獲勝。
張景坤破解囤牌的方法,就是號召人們重新洗牌,而且洗完牌后他們只在參與洗牌的人之間對戰(zhàn),不和沒參與洗牌的人對戰(zhàn)。
如果鄭開司不參與洗牌,那么將沒人和他們對戰(zhàn),不僅得不到星星,而且牌也打不完,所以被迫洗牌。
張景坤洗牌的過程中出了老千,把34張布全部給了鄭開司,然后把剪刀和石頭給大家,留給自己的都是石頭。
而且張景坤把剪刀做了記號,所以洗完牌后一直和有剪刀的人對戰(zhàn)。
此時,鄭開司三人有6顆星,69張牌,分別是32張石頭、3張剪刀、34張布。而張景坤有8顆星,1張石頭。
鄭開司戳破了張景坤的陰謀,號召大家不和張景坤對戰(zhàn),而是和鄭開司對戰(zhàn),并且讓他們來選鄭開司的牌,輸?shù)舻母怕手挥腥种弧?/p>
第7局
鄭開司被選了石頭,對方出剪刀,鄭開司勝出。
第8局
鄭開司被選了剪刀,對方出石頭,鄭開司落敗。
第9局
鄭開司被選了布,對方出剪刀,鄭開司落敗。
鄭開司1勝2負,此時有5顆星,66張牌,分別是31張石頭、2張剪刀、33張布。
問:鄭開司為什么做純粹碰運氣的事,導致1勝2負?
答:鄭開司的目的,是消耗除了張景坤之外所有人的牌。當賭場上只剩鄭開司和張景坤有牌后,張景坤為了平安下船必須和鄭開司對戰(zhàn),即便付出5顆星星為代價也只能認栽。
此時鄭開司的總牌數(shù)是雙數(shù),根據(jù)理論4,他們內部消耗就可以把牌出完,方法如下:
先出30張石頭,打15場平局;再出2張剪刀,打1場平局;再出32張布,打16場平局;剩下1張石頭、1張布。
接下來是1個人出石頭,1個人出布,最終1個人多1顆星星,1個人少一顆星星,星星的總數(shù)不變,而且牌也出完了。
但問題在于,他們現(xiàn)在只有5顆星,不管內部怎么打都只有5顆星,離每人3顆星一共9顆星的目標還差4顆星。
而此時張景坤雖然有8顆星,但還剩1張牌,如今賭場上只有鄭開司還有牌,他不把這張牌打出去還是會被關進小黑屋,所以寧愿失去5顆星,并且扇自己耳光都要把這張牌打出去。
第10局 鄭開司VS張景坤
鄭開司出布,張景坤出石頭,鄭開司獲勝,得到5顆星星。
游戲時間結束后省略了一個片段:
此時鄭開司三人有10顆星,65張牌,分別是31張石頭、2張剪刀、32張布。
他們可以先出30張石頭,打15場平局;再出2張剪刀,打1場平局;再出32張布,打16場平局,最后還剩下1張石頭。
于是,鄭開司自愿成為那個還剩1張石頭的人,而李軍、孟國祥有10顆星,0張牌,取得了勝利。
在小黑屋里,鄭開司見到一位大爺,聲稱自己被白西裝男騙了。
在此之前電影有好幾個鋪墊,首先是鄭開司前往游輪的過程中,身后出現(xiàn)了白西裝男;其次是鄭開司囤了牌后躲在廁所里,透過門縫看見白西裝男正在騙大爺說:不用我的辦法,你肯定會輸。
理論6:不要空著手進小黑屋。
與此同時,李軍以50萬美金的價格賣了1顆星,還剩9顆星。
鄭開司空著手進小黑屋,李軍和孟國祥沒有把他贖出去的理由,他們出賣了鄭開司,決定把多出來的3顆星賣了。
因此,必須帶著錢或者值錢的東西進小黑屋,才能保證同伴會把自己贖出來。
而小黑屋里的刀疤男只帶了50萬美金進來,同伴卻愿意用3顆星,至少150萬美金的價格把他贖出來,說明他身上還有更值錢的東西,也就是紗布里的鉆石。
鄭開司偷走了刀疤男的鉆石,也就名正言順的被刀疤男的同伴贖了出去。
故事的最后,鄭開司從孟國祥的手中搶回了屬于自己的3顆星星,贖了受騙上當?shù)拇鬆敗?/p>
------------------------------------------------------------------------------------------------------------
《動物世界》改編自福本伸行的漫畫《賭博默示錄》,此前《賭博默示錄》也曾被拍成同名動畫劇集和電影。
除此之外,《動物世界》還讓我聯(lián)想到了《詐欺游戲》。
《詐欺游戲》的2部電視劇和2部電影我都看過了,也是類似于石頭剪刀布的小游戲,但被高智商的主角玩得驚天地泣鬼神,對該題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2015年,韓延執(zhí)導的同名漫畫改編的《滾蛋吧!腫瘤君》飽受好評,白百何也憑借本片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女演員獎。
今年,韓延指導的《動物世界》同樣是由漫畫改編,而且完成度比《滾蛋吧!腫瘤君》更高,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劇情都非常優(yōu)秀。
首先是視覺效果方面,完全可以媲美好萊塢大片,美術、畫面、攝影、剪輯、節(jié)奏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動作戲更是首屈一指,干凈利落,凌厲酷炫。
電影漫感十足,就像是漫畫人物活了一樣。
打戲完美詮釋暴力美學,堪比《死侍》《王牌特工》,飆車戲更是代表了華語片中最高級別的工業(yè)水準,不輸《速激》《極限特工》。
尤其是鄭開司開車撞翻摩托車后,街坊鄰居喝酒、電焊的慢鏡頭讓人熱血沸騰。
醫(yī)院里的打針、時鐘的片段也非常驚艷,讓人大開眼界。
而鄭開司翱翔云端、海底漫步、與海豚共舞的片段也是美到了極致。
說到演技,周冬雨早已從當年的新人演員一步步成為了金馬獎影后,而李易峰也正在進行從明星到真正的演員的轉變。
比如電影剛開頭的那場哭戲,比《心理罪》相比自然了許多。
雖然算不上質的飛躍,但確實有進步。
而劇情方面,電影將石頭剪刀布這么常見的游戲玩出了新高度,可以說是讓人瞠目結舌。以至于我觀影過程中的心情都是:還可以這樣?還可以這樣?還他媽可以這樣?
能把石頭剪刀布拍成電影,還能拍得這么精彩,在質量良莠不齊的華語片中脫穎而出,非常難得,值得許多中國新人導演學習。
敘事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鄭開司先是輕信張景坤被騙了2顆星星,挫折使他逐漸變得機警、成熟、老練、狡猾,用高智商一步步施展了翻盤大計,從菜鳥逐步成為大神,實在是妙哉。
“動物的世界,只有利益,沒有感情”“親兄弟也不靠譜”的理念貫穿全片,將人性揭露得入木三分。
張景坤三番五次坑蒙拐騙,白西裝男欺騙老人,李軍、孟國祥忘恩負義、見錢眼開,都說明義氣、感情、信用、善良終究是敵不過金錢的誘惑。
而“蘇格蘭的黑山羊”的課題又使得鄭開司能夠摒棄偏見,取而代之的是辯證的看待問題。
人性是多變的、復雜的、矛盾的,片面的看待人性就是一種偏見。世界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也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壞。
張景坤、李軍、孟國祥、白西裝男雖然居心叵測,但小黑屋里的老人仍然是真誠的,他不要求鄭開司救他出去,只求鄭開司給兒子打一個電話。
在面臨了背叛、欺騙、出賣、利用后,鄭開司仍然沒有忘記初心,仍然堅持做一個善良、正直、高尚、博愛的人。
畢竟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因此,鄭開司寧愿再次冒著被騙的危險,把老人贖出來。
畢竟,“老子寧可做一輩子披荊斬棘的小丑,也絕不變成你們這群人渣的樣子。”
首映日正好是周五,畢竟是工作日,周圍座位有些小白領們可能因為加班太晚,交通堵塞,約會上菜太慢之類的原因,電影開場了半個小時才姍姍來遲。一般情況下,我對這類人報以同情,畢竟花了一樣的錢,故事都看不完整。但這次,我真的很羨慕他們,他們的觀影體驗,一定比我好太多。
這大概是我最割裂的一次觀影體驗,只看30分鐘以前的部分,我以為是個爛片。只看30分鐘以后的部分,我以為是個神片。但總體來說,優(yōu)點大于缺點,而且這大概是是我第一次在國產電影里看到諾蘭式的多次疊加反轉,反復堆疊劇情高潮的商業(yè)片。
1,前30分鐘的問題在哪?
電影結構上就分兩段,前30分鐘是交代李易峰演的鄭開司登船的原因,而30分鐘以后的部分才是電影的主體,就是那個拼勇氣拼智商拼人性制衡的生存游戲。
那么前半部分的最重要的任務是兩件事:給主角立一個基本人設,給主角登船創(chuàng)造一個合理動機。
前期一連串的際遇確實給主角立了一個“衰”字,但這段情節(jié)沒有辦法讓人產生足夠的共情。因為,主角的衰好像不是因為他善良信任朋友,哪有人把自己唯一的房子抵押200萬出去給朋友,連合同都不看的?一句合同是英文的就給打發(fā)了?而且主角這個時候抵押房子的動機,是想以小博大發(fā)一筆財,其實背后的動機也是貪婪。
所以高智商,善良和客觀原因有點衰的主角形象,沒能立起來。很可惜的是,前30分鐘沒有任何情節(jié)說明鄭開司高智商,只有周冬雨提了一句“他小時候數(shù)學可好了”,我覺得還是太單薄了,使得這個人物后期開掛以后,前后形象的割裂太大,性格可以短期劇變,可是智商也能劇變嗎?
前30分鐘的另外一個問題,反而有情可原得多。就是小丑大戰(zhàn)怪物的特效之于整體故事的意義,以及為什么要加一段濫用子彈時間的追逐戲。這兩段戲在我看來,與整體敘事幾乎脫節(jié),但是對于導演來說,卻是花了一番心思的,有無奈,有用心,也有滑頭。
整個電影真正主要的段落,就是在船上的一個半小時,石頭剪子布的生存游戲。但這段戲是在單一的密閉場景里的全文戲。沒有動作,沒有場面,也沒有使用特效的空間,說穿了,這段戲如果直接拍出來約等于話劇。單看后半部分,電影實際上是B級制作。電影后半部分的重點段落,恰恰是前半部分要加這么多冗長,沒有必要的大場面和特效的原因。導演的用心在于,他需要利用這些并不服務主要情節(jié)的場面, 把電影從單一場景的B級制作,拉升到A級大片。
這算是一種市場妥協(xié),但我還是很理解的,甚至覺得導演很聰明。對于還沒有形成個人品牌和號召力的商業(yè)片導演來說,怎樣利用有限的資源去炮制電影的總體質感和吸引力,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韓延的表現(xiàn)雖不完美,但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的:這幾段戲,確實把電影包裝成了A級制作的感覺,而這就使得電影可以在上映初期享受到A級制作的排片和受眾人數(shù)。在電影上映的初期,給搶檔期和刷存在感贏一點優(yōu)勢。
現(xiàn)在回頭看預告片,熱血,刺激,特效多,場面大,確實有大片的體面??墒潜活A告片騙進電影院的觀眾,也不會覺得虧,畢竟下半部分剪子包袱錘的故事如此精彩。平心而論,如果預告片就擺明了,這個電影高潮段落只是在剪子包袱錘的游戲, 又有多少人會被吸引進電影院,靜下心看呢?
韓延導演,確實是一個洞察人心的聰明人。
2,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嗎?
電影從進入主體情節(jié)開始,面貌就煥然一新了。在最高配李詠——邁克爾道格拉斯同志介紹了殘酷版幸運52的規(guī)則之后,整個故事進入了饑餓游戲模式。這之后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很精彩,而且都對情節(jié)起到了一次反轉,部分人物甚至可以做到兩次反轉。
張景坤第一次出場,就給游戲定了一個基調,游戲的玩法,是騙。游戲的目的,是錢。在張景坤和鄭開司的第一套玩法里,兩個人都可以下船,那為什么還要騙鄭開司的星星呢?因為星星可以賣錢,這是比兩個人都下船更大的利益。所以張景坤的第一次出場,成功牽引了觀眾的情緒,帶觀眾開始入戲,并且他實現(xiàn)了規(guī)則的第一次擴展——原來信義不是規(guī)則的一部分,還可以用信義換錢的?觀眾們開始懷疑是否要做一個好人。
張景坤是踐踏信義的強者,為了劫掠弱小。
然后就出場了李軍和孟小胖。李軍因為和鄭開司的交情最先結盟。而孟小胖卻費了一番波折,因為他居然偷牌???制服了孟小胖以后,經過他的一番三分真七分假的自白,三人還是最終結盟了。孟小胖的出現(xiàn),開始進一步挑動觀眾的憤怒。原來不僅強者不可信,弱者也不可信!
孟小胖是踐踏信義的弱者,為了生存下去。
從孟小胖的加入開始,鄭開司也走上了開掛之路。接下來登場的兩個人很有趣,分別是美國的胖子和意大利的混混。為什么這兩個角色是外國人呢?因為他們人性中性——是純功能性的路人角色,不需要通過他們展現(xiàn)太多內心戲。鄭開司才是這個階段的明星。而從這個階段開始,鄭開司開始主動出擊,通過分析規(guī)則的方法,采取相應策略,整個情節(jié)走向從前期的一系列挫敗漸漸開始上揚,漸入佳境。
鄭開司是適應環(huán)境的強者,而與之前的張景坤和孟小胖不同,他的贏法沒有犧牲道德立場:如果你的技術夠強,成功之路,也可以是干凈的。
第四個階段,張景坤第二次登場,雖然他制造了一些危機,但全部被主角三人化解。最重要的是,鄭開司在這個階段完成了他的第二次成長。他從明星人物變成了領袖人物,他利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三件事:送了很多的人下船,給路人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懲罰了背信棄義的惡人。到這一階段,劇情已經通過數(shù)次反轉,迎來了第一個足以震撼到觀眾的高潮,而這次除了感官沖擊以外,還有精神層面的啟發(fā):
原來不僅我們可以適應環(huán)境,真正的強者,還可以通過規(guī)則引導,凈化環(huán)境。
最后結局再次反轉,為了大局的勝利,鄭開司主動犧牲了自己,需要他的盟友把他救回來。可是他的盟友們選擇了用救他的星星換了錢。最后一個反轉最精彩,不僅因為人性如此經不起考驗,還因為鄭開司破解困局的方式,暗示了他對女主角的情意。如果不是陪著周冬雨考衛(wèi)校,他怎么就想到那個牢友的傷口包扎不合理呢?這個梗何時都可以出現(xiàn),但最后一刻出現(xiàn),最妙。原來,生命最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是與戀人的溫暖記憶救了自己啊!解了情節(jié),也升華了人物。
而到了這個階段,鄭開司完成了第三階段的成長:他接受了現(xiàn)實,不要用利益去考驗人性,而應該用利益去指引善行。
影片的第二部分技術層面是極其精彩的。五個階段,對應五個大反轉,而每個階段,又有數(shù)個不同的小反轉。所以這個階段,即使全在船上的狹小空間里發(fā)生,即使全是文戲,即使場面戲和感情戲都沒有,也完全不會讓人感到枯燥。甚至在這一段里,我看到了諾蘭的影子。這個段劇情的推進和完成度,足以成為國產商業(yè)片的標桿。
更重要的是,人物在這五個階段一直伴隨情節(jié)的推進成長,所要講述的內容也愈發(fā)深刻。電影在用情節(jié)推著觀眾爽的同時,依然兼顧了人物塑造和內容表達。
很不同意這部電影的重點在展現(xiàn)人性,人性自古如此,難道聚焦和放大人性最丑惡的面目,就可以稱之為深刻嗎?只看到人性的邪惡,和只看到人性的善良一樣,同樣是淺薄。
動物世界的重點在于,行走于一個魑魅魍魎,妖怪橫行的世界,如何做一個人?是否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只要善良就可以了嗎?那游戲里為何如此多炮灰?只要放棄底線就可以了嗎?那張景坤為何最后再也找不到人和他配合?
鄭開司的成長,不是一個只給人爽的屌絲逆襲,他一路的軌跡就是在調和善良和生存之間的矛盾。
邪惡的弱者遭人唾棄。
善良的弱者任人欺凌。
邪惡的強者孤家寡人。
善良的強者內圣外王。
————本文原載于我的公眾號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歡迎關注
《動物世界》這部暑期檔國產電影第一驚喜,我在之前已經夸過。
對人性的鞭策、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制作精良的打斗場面和特效、超出日版的改編和創(chuàng)造,
以及李易峰憑此片終于有了自己的電影代表角色。
想要宏觀了解這部片子的可以戳這里:
這一次,我想跟大家好好聊聊本片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
那就是,命運號游輪上的“石頭剪刀布”游戲規(guī)則和背后的邏輯。
其實,石頭剪刀布游戲是典型的博弈論一種:
那就是,人們總是在選擇自己的戰(zhàn)略前試圖猜中對手的行為選擇,同時盡量避免自己的選擇被對方猜中,還要根據(jù)自己對對方的行動的事情預測做出最優(yōu)化的行動選擇,即便這樣的游戲行動帶有非常大的隨機性。
這個游戲里面,其實也涉及到了另一個概念,那就是“囚徒困境”。
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jiān)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fā)對方,則由于證據(jù)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fā),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fā)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fā),則因證據(jù)確實,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于互相揭發(fā),而不是同守沉默。
這個概念將讓人考慮下面因素:
1、兩個罪犯在不知道對方選擇的情況下獨立進行自己決策;
2、雙方都會為自己利益考慮,從而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其實,在電影《動物世界》中的“石頭剪刀布”游戲和比賽,
就是以上兩個理論和概念邏輯的現(xiàn)實呈現(xiàn)。
當然,電影里比較明顯提出的是“均衡思維“和”蘇格蘭黑山羊“理論。
但對這部電影而言,
邏輯分兩方面,一個是游戲邏輯,一個是劇本邏輯。
之前,《動物世界》在剛剛過去的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期間進行了放映和大規(guī)模點映。
想必很多人已經看過。
我也說過,
這部電影里需要二刷,才會看得更明白。
因為第一遍的時候,多數(shù)觀眾是根據(jù)鄭開司邏輯來的,
如果你深入去思考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鄭開司的邏輯是對的,
但這樣難免會導致你對后續(xù)情節(jié)上的遺漏,影響觀影體驗。
只有你二刷和三刷的時候,
你才能更好的體會:
命運號游輪上“石頭剪刀布”這一游戲在電影中的精妙設計
和編劇在邏輯上的縝密創(chuàng)作。
在最開始游戲之前,每個命運號上面的參與者擁有
三顆星星,四組石頭剪刀布牌型共12張!
獲勝的條件是:
在比賽結束后,
每個參賽者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比賽消耗完自己手中的所有牌,
并確保自己身上的星星數(shù)不少于三顆星。
如果輸光了星星,則參賽者在比賽結束前提前出局。
所以,四個小時后:
1、當你手里沒牌,但星星不足三顆星,失敗
2、當你手里星星數(shù)大于等于三顆,但還有牌,失敗
3、當你手里星星數(shù)少于三,也還有牌,更是失敗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
星星和牌在游戲中是可以進行買賣的,尤其星星的價值更為重要。
在常人思維邏輯里,游戲的競爭性導致人們期望在游戲中獲勝,這是動物性也是人性。
何況,這里面的陌生人社會將會導致的一種信任缺失環(huán)境的產生,
在這樣的狀況下,每個人都期望,
贏得更多的星星,并打完手中的牌。
或許,看到這里,有些機智的觀眾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游戲的bug,
那就是找到合適的人,通過互相消解的方式
以平局或者互相贏取對方星星的方式消耗完手中的牌。
這就要說到劇本邏輯。
可以說,如果電影中沒有出現(xiàn)這一情節(jié),就將是電影邏輯上的硬傷,
但編劇巧妙地用一招化骨綿掌把這個問題化解,
并蜻蜓點水一般,拋出了“動物世界”里的規(guī)則。
電影在游戲一開始就拋出了這一可能性,并帶出游戲中的一個關鍵人物——張景坤。
張景坤找到鄭開司,提及游戲中的漏洞,并提出以和牌的方式打完手里的牌,
前三輪的比賽中,張景坤和鄭開司完全尊重此前約定。
這時候,雙方手里各剩下一張石頭、一張剪刀、一張補。
最后一輪比賽中,張景坤換牌用石頭贏了鄭開司的剪刀。
此時,張景坤欺騙鄭開司說自己出錯了牌,
并提議下一局,自己出剪刀,鄭開司出石頭,把自己贏的星星還給鄭開司。
天真的鄭開司信以為真。
只是這一次,張景坤用出老千的方式,將剪刀換成布,鄭開司再輸一顆星星,并手里只剩下一張布和一顆星,而張景坤手里則剩下一張剪刀和五顆星。
這時候,鄭開司才知道自己被張景坤給設計了。
同時也明白,這個游戲連出老千也被允許,就說明,這個游戲沒有規(guī)則。
觀眾也可以從中窺見,在這個“動物世界”里,人性都是貪婪的,
游戲參與者都是沒有道德的動物,沒有人性,只有動物性,
一切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訴求和目標。
于是只剩下一顆星和一張布的鄭開司遇到了難題!
這時候,曾欺騙過他的朋友李軍出現(xiàn),此時李軍手里還剩下一顆星和四張剪刀。
于是,鄭開司提出,去尋找那些有兩顆星,但沒有牌的人組隊出擊。
之所以這樣做,邏輯是確保三個人有多余的一顆星,這樣即使再輸一次,也不會有人出局。
于是,鄭開司和李軍找到了孟小胖。
當孟小胖看完李軍和鄭開司的牌型后,表面假裝和其合作,但私下卻偷偷藏了一張布。
在出去的一刻,馬上用布參與到比賽,但卻輸了一顆星。
這時候,劇本上的邏輯正確再次出現(xiàn)并自然而然地承上啟下,開起了游戲之后的情節(jié)。
電影借用孟小胖的口說出了鄭開司和李軍手里牌型的不合理,
并由鄭開司延伸除了游戲里的均衡思維。
即為了確保手中的牌是多元的,那出牌者會以石頭剪刀布這樣均衡的思維去出牌。
這時李軍提到,那用石頭剪刀石頭,布剪刀布的方式出牌,最后也可以。
這隨后便被鄭開司否定,雖然這樣暫時保住了均衡,
但到第三輪的時候,還需要石頭剪刀布的均衡出牌,
否則最后一輪手中所剩余的牌一定是不均衡的。
其實,這也是劇本邏輯上的亮點:
試想,如果一開始,通過孟小胖說出“均衡思維”這一概念,多少會顯得有點唐突和生硬。
畢竟,鄭開司其實才是具有主角光環(huán)的場上最強大腦。
于是,根據(jù)均衡思維這一理論,鄭開司讓孟小胖和李軍去賽場上尋找那些連著打出剪刀和石頭的玩家,這樣就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剪刀贏取對方即將打出的布。
這樣,鄭開司他們三人獲得了四顆星,手里還有三張剪刀。
隨后,該玩家提出連比三次,但不換牌。
第一次,鄭開司出剪刀,玩家出石頭贏得鄭開司他們一顆星。
在后面兩輪中,
他們的對手用均衡思維的想法,猜測鄭開司在打出一張剪刀后,手里還剩下一張石頭一張布。
但他并不知道石頭和布的順序,
于是對手決定繼續(xù)比賽,想通過用兩張布來獲取一場平局同時贏得一顆星,來保證利益最大化。
但他想不到的是,鄭開司手里剩下的恰恰是兩張剪刀,這樣,鄭開司他們又贏了兩顆星。
這時候,他們有五顆星,但手里沒牌,雖然暫時安全,但為了保證比賽結束后三人安全脫身,他們需要額外的四顆星才可以。
這時候,鄭開司根據(jù)場上牌型消耗數(shù)量,得出,布會最先消耗完,他們只需要借錢去囤積石頭,就可以在最后立于不敗之地。
但他們自己去買,目標太大,一旦信息泄露,會導致自己囤積的石頭成為活靶子。
于是只能靠找其他那些有三顆星但還有牌的人去幫忙買并收走這些人身上的牌將這些人送往安全屋保證自己的信息在賽場內不被泄露。
怎樣的囤牌類型是安全的呢,那就是牌的總數(shù)是偶數(shù)牌,比如兩張石頭,四張剪刀,六張布。
或者一張石頭,三張剪刀,四張布。
這樣可以通過內部消耗的方式消解手中的牌。
但如果牌的總數(shù)是一張石頭,兩張剪刀,兩張布呢?
即使到了最后,星星條件滿足,但手里還是有內部消耗無法解決的牌。
依然是輸!
這時候就需要去跟外面找對手消耗掉自己手里的那張多余的牌,
電影里埋這個包袱其實用在后面鄭開司和對手的三顆星對戰(zhàn)上以及張景坤的身上。
然而,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隨后,鄭開司他們發(fā)現(xiàn),賽場上牌的順序并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那種形式發(fā)展,布不僅沒有繼續(xù)快速消耗,反而剪刀的數(shù)量以兩張兩張消耗快速減少。
這時候,鄭開司發(fā)現(xiàn),有人和他們一樣,參與了囤牌,不過,這一次,對方囤積的是布。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剪刀數(shù)量以兩張兩張減少,說明剪刀平局出現(xiàn)的多了。
而石頭和布的消耗減少,
鄭開司囤積了石頭,那證明有人囤積了布。
看到情況突變,孟小胖和李軍按耐不住出去參賽,結果一人輸了一星。
最后,鄭開司他們剩下三顆星,以及大量囤積的石頭牌和從其他人手里收回的剪刀和布。
如果他們再輸一次,將會有一人被送往小黑屋。
鄭開司他們再次遇到了新的難題和挑戰(zhàn)。
接下來,他們又將怎樣和囤積布的團隊來場精彩的高智商對決。
在此就不再剖析太多,還需你去影院好好體驗這“石頭剪刀布”游戲帶來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緊張刺激感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開始看到小丑的時候,有點恐懼。車廂里小丑打怪獸,動不動就爆頭,截肢,還有五顏六色的怪獸汁液滿天飛,說實話有點惡心。但是看到影片最后恨不得自己也成為披荊斬棘的小丑。
在動畫《賭博默示錄》和日版電影中并沒有小丑的設定,在中國版的《動物世界》中,小丑絕對是點睛之筆。
那么小丑到底隱喻了什么?
1,釋放內心的怒火。
孟國祥一個編造的名字,偷來的錢包,偽裝成可憐蟲,最后出賣恩人,拿同伴的性命去賣錢。不論是誰被這種人渣欺騙,都會想把他劈成兩半。鄭開司盜取刀疤男的鉆石后,絕地反攻,成功離開小黑屋。抓到孟小胖,一頓暴打。
暴打孟小胖的時候孟小胖變成了怪獸,同時又回放了列車上小丑把怪物爆頭和劈成兩半的鏡頭,那個瞬間簡直不能再暢快。
但是如果認為小丑的設定只是為了發(fā)泄情緒,渲染恐怖氣氛,那片頭的半小時就有點拖沓。特別是飆車那一段,雖然火爆,但居然只是想象,刪掉好像也完全不影響劇情發(fā)展。
其實小丑隱喻了我們潛意識中的動物本能。
2,攻擊性是一種???
影片開始的時候鄭開司的女友劉青被流氓病人要求幫忙脫褲子,憤怒的情緒一下控制了鄭開司,讓他抄起吊瓶朝流氓砸了過去。事情結束后鄭開司的母親從病房被移到走廊,劉青的姐姐勸劉青離開鄭開司,因為他的行為導致劉青又要承擔一大筆賠償費。鄭開司覺得是內心的小丑在控制他,讓他不計后果,小丑是一種病。
作為動物,有攻擊性再正常不過,但是而作為人,攻擊性卻經常是被壓抑的,特別是一些老實人和性格內向的人。很多“老好人”不能接受自己的攻擊性,面對自己想要毀滅其他人或物的沖動有極大的恐懼。攻擊性被認為是野蠻的,暴力的,不善良的,需要用理性克制的原始本能。
3,動物本能具有極致的觀察力。
在接到李軍的微信留言后,鄭開司知道自己被騙了,家里唯一的房產即將失去,陷入絕望。當恐懼和憤怒情緒控制了鄭開司之后,男主像是獲得了蜘蛛俠一般的聽力和視力,時間變慢,藥片在水中溶解冒出的氣泡,護士手中的筆尖,時鐘的滴答聲,一切都成百倍的放大,這就是極致的動物本能。
現(xiàn)實中我們的眼睛和耳朵接收到的信息只有一小部分能被我們的思維意識到,大腦會自動過濾出那些我們想要看到和聽到的信息,屏蔽其他信息。但是實際上我們從身體接受到的信息量大得難以想象。大部分信息進入我們的潛意識。
舉一個看書的例子,有人看書逐字逐句,有人看書喜歡默念,還有的人看書一目十行。其實我們的身體都具備一目十行的能力,一頁書密密麻麻都是字,普通人掃一眼不知道是那些文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只要稍微經過訓練,你會發(fā)現(xiàn)即便是掃一眼,你也能夠理解了文章的大部分內容了。
4,直覺來自于動物本能。
影片中當鄭開司變成小丑的時候,也就是動物本能發(fā)揮作用的時候,能夠預知危險和未來。如果一個人把鄭開司當成獵物,鄭開司的小丑形態(tài)立馬會看出他是一只怪獸。
從見到李軍的第一眼,李軍便成了一只怪獸,可以說就是鄭開司的動物本能在告訴鄭李軍會對他造成危險,只是當時鄭開司以為是自己大腦犯渾又犯病了。
再到黑衣人為鄭開司注射自行研制的安眠藥,鄭開司的動物本能意識到危險,瞬間時間停止,鄭開司的大腦中把逃亡的飆車情節(jié)預演了一遍。
后來到船上剛開始游戲的時候被張景坤騙取2顆星,陷入絕望的時候,動物本能啟動,這時凡是有惡意的人都會變成怪獸,而那些在小屋子里沒有戰(zhàn)斗能力的人還是人形態(tài),鄭開司陷入幻覺中感覺自己掉入漩渦,在一個循環(huán)中反復出現(xiàn),那其中有一張牌是剪刀,也反復出現(xiàn)。開始我們不明白為什么是剪刀,但是后來跟張景坤的決絕中突然明白,凡是拿“剪刀”的都是張景坤的“獵物”,而在小屋中的人都是別人的“獵物”,決定勝負的居然也是被人拿到廁所沖掉的3張“剪刀”,這些其實都是潛意識在提醒鄭開司。
除了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這五感之外,人們還擁有第六感:直覺。直覺是什么?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某天突然想起一個久未聯(lián)系的老同學,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想起他,但是沒過兩三天,這個老同學突然聯(lián)系了自己。又或者是要做一件事情,表面上看各方面都萬無一失,但是就是有一種不安的感覺,結果意外果然發(fā)生。這種預感有時準,有時不準。人們常說女人是感性的動物,第六感特別準。
5,守住了我的道
對于動物來說,趨利避害,再正常不過,人也是動物。
但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到底是什么?
“道”。
“該打的仗我已經打過了,該跑的路我也跑到了盡頭,老子信的道老子自己來守!”
一只守“道”的動物,滑稽,可笑!
對于“道”的堅守,注定了我們小丑一般的命運。
然而,
我選擇
做一輩子披荊斬棘的小丑。
—— 完 ——
公眾號:投石問路S
我的文字為你而寫,但卻療愈了自己。
有人問“人與動物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這個貌似很簡單的問題,還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因為差別太大了,說什么的都有,哪哪都不一樣。 但要問“人與動物最相似的地方是什么?”這個答案就比較單純了,估計很多人都會回答:我們都是動物。
《動物世界》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在討論第二個問題,人類是“智慧生物“,這個詞拆開看,就表明我們擁有人性,但也是動物,擁有跟動物一樣的動物性,說白了,就是“獸性”。
那么,該片是在突出鄭開司在獸性世界里尚存的人性嗎?并不是,因為開司絕地反擊成功,擊退所有人,靠得恰恰是獸性;難道該片是在反襯人類世界中的獸性嗎?也不是啊,最后開司善良也是人性表現(xiàn)哦,那么《動物世界》的主題是什么呢?往下看
(本文有劇透)
★動物性,就是達爾文《進化論》里那些東西,一切為了“生存”而產生生物本能:延續(xù)個體生命,傳承種群存在。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人性,就不用多說了,只是提一點,人性一定程度上是“反動物性”的,因為存在理智和情感,也有絕望和希望的情緒,比如我們會舍己為人、也會自殺,也有計劃生育,這就很不“動物”。
所以,人類同時具備這兩種屬性,有點像薛定諤那只“既活著又死了的貓”,是一個矛盾卻又統(tǒng)一的存在。乃至這樣相輔相成的關系下,分化出來的理智VS沖動,邏輯VS混亂、社會性VS個體性,這樣矛盾而又統(tǒng)一的關系,他們之間的博弈,是這部《動物世界》中所要探討和表達的主題。
《動物世界》很好看,這個“好看”指的是兩方面:
其一是拍得好,電影感很強,編導韓延和幕后團隊居功至偉;
其二就是故事好,有深度,這要歸功于原著漫畫《賭博默示錄》。下面分開說。
福本伸行的原著漫畫當年看過(沒看過動畫,漫畫當時看的還被翻譯成《賭博啟示錄》),但露個怯的說沒有看完,因為說實話當時覺得漫畫看的有點累(為什么累,隨后再說)。
但俺對《動物世界》這個故事還是相對熟悉的,電影改編就是改編自第一部分“希望之船”的故事,對原著漫畫的主線故事的還原,完成度還是非常高的。
但這里要說下電影與漫畫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本片作為一部“改編”作品,個人認為成功的地方。
最大的改動是鄭開司的人設。
原著中就是一個小混混,賭局剛開始就因為想法太天真而被人欺騙,眼看就要慘敗。然而他竟然就此“覺醒”,從庸才變成了天才,貌似有些夸張,但福本申行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為了突出人類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爆發(fā)出來的潛能。
而《動物世界》改變了主角的人設,并且用了40分鐘的時間進行鋪墊,這個角色之所以落魄到這樣的地步,并不是不思進取,而且外因:
★別看平時吊兒郎當,其實人品很好,而且孝順,守護母親多年
★當年導致主角家破人亡、自己落魄的正是邁克爾·道格拉斯領銜的神秘組織。冤有頭債有主,這個鍋還得對方背。
還有,前半段有幾處細節(jié),突出鄭開司本身是一位數(shù)學高手(天才):
★他守護母親時,玩得好像是2048
★在與李軍交談時,玩的是數(shù)獨游戲
★周冬雨也跟護士長說,“他是我們那最聰明的一個孩子”。
說明這位很喜歡數(shù)字和邏輯,智商也不錯,就是對后半段鄭開司的天才表現(xiàn)做鋪墊。
鄭開司在游戲中低開高走的表現(xiàn),并不是他“覺醒”,反而正是他的善良,最開始相信別人,但后來卻重整旗鼓,憑借自己的特長,殺出重圍,還幫了別人。這個改動非常成功。
此外,周冬雨的加入,為的是豐富角色情感,而且李軍的人設,原著中鄭開司不是他的發(fā)小,只是普通的擔保人,電影中二者變成了從小一塊長大的朋友,用來反襯角色身上的獸性,這些都是電影改動的地方。
《動物世界》的電影感是非常出色的。
清晰的敘事,有條不紊的節(jié)奏,漫畫風格的剪輯,這里要對導演韓延點贊了。他整體把控能力和調度,對一部電影的影響很大。我當年為什么沒有看完原著漫畫,就因為其中涉及到的大量邏輯推理和內心活動,說白了就是字多,我看的有點累。
作為一部擁有原創(chuàng)世界觀和游戲規(guī)則的電影,《動物世界》在蒙太奇效果下,將電影的故事和內部的規(guī)則等等,描述的直觀且清晰,后期開司推理橋段和內心OS,將原著中文字解說+圖片演示的方式變成了直觀的視覺圖像和對白,這一點我是非常非常喜歡的。
全片131分鐘,這在華語片屬于篇幅較長的,但全部稱得上尿點的地方并不多,尤其是上船之后,節(jié)奏很快,一氣呵成。而且從開場的怪物大戰(zhàn),再到開司上船前的幻想飆車,CG場面的運用配合剪輯手法,也有很強的視覺感受。用一句很多朋友評論該片的一句話“電影工業(yè)水準”很高。
這個是在理的,導演很強的調度,還有幕后團隊的執(zhí)行力,二者缺一不可,才能做出這樣在感官上和內心效果上都很突出的作品。
玩笑一點的說,能把石頭剪刀布這樣的游戲拍得這樣驚心動魄的也沒sei了,我玩石頭剪刀布的時候從未這么緊張過(不對,有過這樣的緊張,小學的時候在FC上玩《野球拳》的時候,有過這種緊張感,一是這游戲沒有存檔,二是。。。不說了,開車了)。
但是,本片還是秉承了原著的特色,別看很“咋呼”,電影中的游戲從規(guī)則到開司的推理,其實非常簡單,包括后來推算囤牌的花色,方法,如何消耗掉手中的牌等等。該片用到了一些概率論和邏輯方面的小噱頭,但沒有問題,只要您會做小學算數(shù),理解電影中的記牌方式和推算花色,還是很輕松的。
簡單的游戲,卻有復雜的場外因素,用句足球術語,這叫“盤外招”,這一部分才是有深度和內涵的地方,也是本片的核心。
簡單的規(guī)則需要遵從,規(guī)則之外,一切不限,這才是復雜且可怕的地方。
PS:說道盤外招,想起了2004年中國隊7:0中國香港的比賽,還是典型的失敗“盤外招”,算數(shù)都不會。。。
跟原著一樣,《動物世界》其實一部是戒賭電影,電影中處處表示:
★賭徒沒有朋友,但只靠自己也不行,為了勝利不得不組隊;
★十賭九騙,他們常常陷入可以反殺的幻覺中;
★莊家可以用任何方式搞死你;
★就算莊家不玩你,賭徒也可能被自己人滅了,因為賭徒沒有朋友。
這是一個死循環(huán)。
因為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朋友會忽視的一點: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學創(chuàng)始人喬治·埃爾頓·梅奧曾經指出:“人類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諧地共處”。
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金錢至上的處世態(tài)度等等這一切都使人心扭曲,帶來的是變態(tài)與絕望的反抗。當環(huán)境因素和場所的改變,尤其是電影中這樣封閉的三不管地帶,這個扭曲的人際關系也被無限放大。
《動物世界》在這個特殊環(huán)境中,對人際關系的表現(xiàn),也是將人類的社會性與個體性這兩大要素展示出來。
哲學上說,人既是個體的存在,也是社會的存在。電影中渲染了主要的對立關系,就是鄭開司與蘇可飾演的張景坤,這二位是鮮明的對比。
★鄭開司初來乍到,上來就被張景坤騙,后來這位很“聰明”,想到了組隊,人多力量大,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張景坤至少上了三次船,是老油條了,賭徒的話不能信,所以他選擇單干,求人不如求己。
這就是兩種不同的處事方式,咱們用非洲大陸上的獵豹和鬣狗來舉例:
鬣狗群居,因為面對太多物種競爭,技能不夠,選擇團結,所以仗著人多,整天干點雞鳴狗盜的齷齪事(非洲大部分動物都是群居);
而獵豹是非洲少見的獨居動物(母獵豹完全獨居,成年雄性獵豹一般以與其他獵豹結盟的形式存在,算是半群居),因為自身技能超強,能夠在競爭中某得一席之地。
鄭開司團隊是鬣狗,張景坤是獵豹。
但不要忘了,群居的鬣狗會面臨族群內的競爭,鬣狗瘋起來連自己人都打;而獨居的獵豹,碰見了一群鬣狗等,也是白瞎了,連個援軍都沒有。所以最后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鄭開司和張景坤險些都栽了。
張景坤敗在鄭開司手中,受到了的懲罰,但他成功上岸,而鄭開司還是“太年輕”,為了同伴,對張景坤網(wǎng)開一面,但卻因多了一張牌(不成對,無法內部消耗),進了小黑屋。這里就是人性與獸性的對立體現(xiàn)。
其實鄭開司完全可以滅掉張景坤,卻因人性使然,鬣狗只是嚇跑了獵豹,最終卻倒在了自己人手里。
但我認為,鄭開司本身也是獵豹,因為他最后才發(fā)現(xiàn),組隊最終拖累了自己。因為賭徒沒有朋友,又是這個死循環(huán)。
“靠友情和口頭約定得到的只是旅行時寄來的明信片和帶回的禮物或者是無用的回憶,只會使這種程度的東西而已?!保拿裕ň褪堑栋棠樐莻€角色說得)。
電影最精彩的一段,莫過于賭場之外這些“盤外招”了。
尤其是后30分鐘,只要不違反規(guī)則,干什么都行。鄭開司很聰明,托人買卡牌,為了掩人耳目,還找了“中間商賺差價”,沒想到轉手中間商把情報賣個了其他人。所以到了后面,還玩什么游戲,直接買賣星星和卡牌得了,一切最終回歸到金錢和權力。
最終小黑屋內外兩群人的表現(xiàn),讓這個封閉的場所,變成了單純的獸性之地。
但鄭開司之所以得救,靠得卻是獸性中的人性。
電影中多次表示鄭開司的小丑屬性,說得就是他內心沖動的一面,但多數(shù)只停留在幻想階段,因為他有理性的存在,只有一次“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行動,還失敗了(感謝這位的幻想,貢獻了《動物世界》中超凡的視覺場面)。
也就是那次之后,隨后鄭開司所有的“沖動”,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包括他與法國小帥哥對賭那段,貌似很沖動(對方都變身了),結果卻算盡天機。
最后他洞悉刀疤臉那段,靠得就是這個。這里電影表現(xiàn)的貌似有些突兀,可能考慮到片長刪除了一些內容,所以結合原著,需要解釋一下:
刀疤臉說,友情那種東西不值一提,你讓人救你,就必須帶點東西進來,就是錢。結果開司發(fā)現(xiàn)這位帶的錢不夠兌換的,外面一顆星5百萬,需要三顆星才能換一個人,這位只有5百萬,明顯是虧本買賣,所以開司覺得這位身上還有東西。 原著中,刀疤臉私藏了鉆石,而且只有他自己知道藏在哪里,為了躲避同伴的監(jiān)視,故意躲進來,而且把鉆石帶在身上掉進小黑屋,等著朋友來贖自己,那袋錢只是掩人耳目。 所以鄭開司就是發(fā)現(xiàn)了這個不對等的兌換,再加上從女朋友周冬雨那學來的知識,還有刀疤臉無意中說漏了“寶物”的事兒(這個好像只有漫畫里有),斷定這位身上有貓膩,才“沖動”了一次。
而且出去之后,這位充分詮釋了什么叫做“弱肉強食”,把錢和星星都搶了過來,最后還做了好事。所以,鄭開司在船上所有的沖動,都是建立在理性的條件下。
所以,這部《動物世界》,討論的就是人性與獸性,回到開篇第二個問題:“人與動物最相似的地方是什么?”
其實人和動物差的不多,每個人大部分的行為其實還是源于動物性,也就是獸性。比如動物為了生存要不停的吃,人類有時候會節(jié)食減肥,動物就不會。但這不是根本區(qū)別,如果將二者統(tǒng)一到欲望的面前,人和動物就完全一致了,欲望都是無限的。
正因為有了人性,這也給我們帶來另一種特質——智慧。有了智慧的產生,有機會讓我面對除了進食之外更高級的欲望——金錢、權力。也讓我們學會了更高效的殺戮,更高明的騙局,更理所當然的自以為是。
這些在《動物世界》里都有表現(xiàn)。當然,智慧也讓人產生沖動和理性,在抽象的世界里尋求邏輯,產生憐憫,發(fā)現(xiàn)機遇。人性讓我們對抗與生俱來的獸性,而獸性作為本能有時也會掩蓋人性。人類就是這樣矛盾的統(tǒng)一體。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李軍,在電影中最后那個情節(jié)中,你會怎樣?
我不敢想象。
《動物世界》的視覺風格,這是原著沒有的,但看過日漫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比如《鋼之煉金術師》,感覺電影的場景和美工跟后者有點類似。
是蒸汽朋克風嗎?個人感覺不算,就是日漫中比較常見的歐式風格,未來派和復古氛圍融合,再加上電影的主要場景都發(fā)生在船艙內,工業(yè)金屬風濃厚,跟《環(huán)太平洋》第一部那種美工效果類似。
電影的特效場面很棒,怪獸造型讓人想起了《黑衣人》系列里的外星人,質感還是不錯。電影整體的感覺其實代表了華語電影工業(yè)水準的進步。無論你特效用得維塔也好,美工用的什么外國團隊也罷,能把這些高級團隊整合在一起,為電影服務,也是進步。
該片是有續(xù)集的,不單單是因為本片結尾有“未完待續(xù)”的彩蛋,更因為開司下船之后,還背著外債呢!在船上他用三顆星贖了姚安濂,根據(jù)小胖子之前的推斷,他在船上貸的款沒有清除哦,未來就算沒有彩蛋里那些梗,他也必須回歸。
原著中下一關是“絕望之城”,電影不一定,但邁克爾·道格拉斯這條線在未來有很大的發(fā)揮之處,很期待。
不要忘了,電影對開司的人設進行了很大的改動。如果未來依照原著,“離開了賭桌,就再也認真不起來了”的賭徒們,深陷命運賭局的幾位角色,以及開司未來人設的走勢,還是非常好奇的。
首發(fā)于公號:電影文酷
dreamcrowflim
有一種導演叫“不管我拍的是什么類型的電影總之我就是要把所有我喜歡的類型全打包塞進去”型導演,看見一只蒼蠅就能腦補三分鐘追車戲,請問這除了讓導演自己爽一下外對劇情有任何推進嗎?全片做得最好的特效我估計是李易峰的肌肉,殺了我我也不信他能有那么一排腹肌……
票房沒爆還挺可惜的,制作和技術層面雖然有缺乏節(jié)制的問題,但整體看下來流暢炫目并沒有不適感,算得上足夠成熟的商業(yè)類型片,拿去國外奇幻電影節(jié)展映都毫無壓力。
《奧林匹克數(shù)學訓練題集(故事版)》
慢鏡頭和特效漫無節(jié)制且單調到生厭,人物還不夠鮮明,現(xiàn)實和感情戲份幾乎可以全刪,整體架構設定模糊,學習的痕跡很重。但從船上戲開始變得好看,把很簡單的規(guī)則拍出了迭起的懸疑感。非常值得肯定的導演。李易峰演技有了從負到零的巨大進步,沒亮點至少也沒拖后腿。
手松的四星。松的原因就一個:倚仗意識形態(tài)的都他丫是硬在外的娘炮,這才是我們需要的,純粹的不畸形的、價值觀能普世、好看又好的類型片。雖然所謂“飛”的段落必要性有欠缺,但特效和視聽語言的配合確實成熟,在見多了缺錢的優(yōu)等生和不學無術的暴發(fā)戶之后,好感也會成倍放大。最后,請大賣。
意外驚喜!導演玩得太嗨!特效與精良制作自然不必多說,作為漫畫翻拍,《動物世界》做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電影將原作的精華(石頭剪刀布游戲)進行改編并放大到極致。此外,對于人性的揭露和鞭策真的是會讓人懷疑到沒朋友,但最后還是留下一抹溫情。ps:李易峰這次真的是選到了一個和自身匹配的角色
觀影過程中我的心情一直都是:“還可以這樣?還可以這樣?還他媽可以這樣?”看完電影感覺我?guī)资甑氖^剪刀布都白玩了,我不配玩石頭剪刀布。
沒看過原著,這次改編工業(yè)水準很高,對于華語商業(yè)類型片是個突破。“饑餓游戲”式的游輪使“動物世界”的隱喻更合理,道格拉斯甚至似諾亞,以及對《提摩太后書》的借用。心理活動的視覺加法精彩,但個別手段、解釋有重復和濫用,結尾稍遜,有的問題還要在續(xù)集解決,如果是一部單一完整的電影會更好。
不得不說,韓延真的是當下青年導演中對類型片把控最強的,牌桌對決這種很容易被拍的枯燥的事被他呈現(xiàn)的高潮迭起。鏡頭非常炫技,彩色煙霧,高速升格鏡頭,還有那場追車戲,看到馬修沃恩的影子。
7分。雖然還是很多遺憾。但仍覺得韓延是內地導演里,最能把握好二次元風格又不會違和的導演了。很期待他能在將來,真去拍一部僵尸片,或怪獸動作片。
特效牛逼,腦洞華麗,剪輯,節(jié)奏,畫面,劇情,演員,無一不好,特別驚艷!非常具有導演個人特色的商業(yè)類型片,看完真的好喜歡韓延導演啊,超級期待第二部!
國產直男審美巔峰,充斥著滿到溢出來的特效,毫無意義的追車,裝逼義氣格言,慢鏡頭穿風衣,實話說制作真的不錯,但是這種仿佛一千個直男迎面撲來的畫風真的看得好累啊
好心疼端妃娘娘,這么個古典溫婉的人,甄嬛傳里演病秧子,重返二十歲里演病秧子,動物世界里干脆演了個面容慈祥的植物人!希望娘娘的下一個角色可以下地走路……
二刷了 有些不明白的點也弄懂了 導演真的腦洞很大 特效完全為劇情服務 彩蛋太勾引人了 希望能拍第二部
不得不佩服韓延,腫瘤君細膩的情感描述突然轉換到燒腦工業(yè)大片,而且能把du博飆車處理的恰到好處,開頭搞笑輕松,到最后整的燒腦刺激,整個劇情下來銜接連串看的還蠻過癮
真文明,以為會是大逃殺,結果是大家一起做數(shù)學題。
片子很驚艷,故事的完整性,邏輯性,可看性,整體完成度太高了,真實世界與想象的自由接駁,封閉空間的人性實驗,燒腦的游戲規(guī)則,必須分分秒秒跟著主人公去計算和體驗。買入原版IP,如何去執(zhí)行是一個大問題,這個片子做出了一個良好示范,韓延導演應該是國內80后導演里,最具有商業(yè)片執(zhí)行力的第一人。
超過70%的戲份都在封閉環(huán)境里PK石頭剪刀布,挺大膽的構思。韓延還是不錯的,尤其最后半小時兩次關于“剩余3”的反轉處理得狠。令人想起日劇《詐欺游戲》,但比它還要好看點。
不要小瞧東方數(shù)學教育不要小瞧胖子不要成為蘇格蘭黑山羊
完成度很不錯的商業(yè)片。特效、節(jié)奏都屬上乘,人性探討和故事流暢度的比例方面也搭配得不錯。國產爆米花電影做成這樣非常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