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Тебя ждут 你被溫柔地等待
作為學俄語六年的人,我一直不太喜歡俄羅斯電影,因其過分的文藝腔調(diào),覺得有點煽情;因其執(zhí)著的藝術追求,總嫌太冗長。但這一次,我給這部災難片打滿星。
本人在彼得堡,去過莫斯科,這部電影里有我熟悉的地鐵、列車、城市景象,有熟悉的俄羅斯人的倔強、堅強、歇斯底里,讓我流了一包紙巾的眼淚。這樣的電影,讓我看得以后坐地鐵都心驚膽戰(zhàn),想到家人都心頭一暖。以前看的那部俄國災難片是講潛艇沉沒的《78米》,當時只是一味的難受,很壓抑。而這部災難片,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在這里生活的人都知道地鐵、下水道、樓房都有多么老舊,我們宿舍就是四十多年的老房子,電梯經(jīng)常壞,屋頂有裂縫,白粉灰一片片地掉。而且劇中人物不乏喜感角色,都很有俄羅斯人特色。
比如大胖子米沙,他是一名最最普通的郵遞員,膽小沒用,卻十分愛他的工作和家人,即使在災難面前都小心保護工作文件,時時刻刻掛在嘴邊的都是他的妻子有多么愛他,沒了他的妻子,他什么都不是。當然也有玩忽職守的工作人員,比如片頭的地鐵管理員,明明修檢工老爺爺告訴了他,隧道有問題,他還是自負地無視警告,導致了最后的災難。這種自負、敷衍的公職人員在俄羅斯十分常見。還有領導們在開會時猶疑、無能的樣子,也是俄羅斯人民對上層不滿的直白諷刺,在人民心中,當官的就是這副德行,人民對權力階層從來沒有好感。
我還很喜歡那個流浪女加寧娜,她很有意思,看破凡俗,心地善良(在超市幫修檢工老頭兒付錢買酒),有酒喝就知足,樂天派。那對年輕男女之間的聯(lián)結(jié)讓人感到命運的不可思議,男孩只為一見鐘情,三番五次舍命為女孩找抗過敏的藥,再驕傲的女子也為之動容。小狗家福也是靈動的一筆,俄羅斯人對動物的感情真的很深。
談及中心人物安德魯和瓦爾德的情敵關系展現(xiàn),倒在我的預料之中。再隱忍的俄羅斯?jié)h子,爆發(fā)起來都是一頭發(fā)怒的公牛。他之前的隱忍,不過是沒有找到發(fā)泄的對象,他太愛自己的妻子,舍不得向她發(fā)脾氣(其實,這樣的男人在俄羅斯稀少得如同熊貓~~)。而對于情敵,他沒有絲毫的寬容之心。女主的名字和我的俄文名字一樣,好囧……感覺自己想換個名字了。
其實,與其說這部電影表現(xiàn)的是幾個主人公,更不如說是從這幾個主人公在災難中的扶持和矛盾,還有外面的親人們對他們的熱期盼,表現(xiàn)災難面前人類唯一的支柱——愛。災難是不可測的,毀滅性的。支撐受苦的人堅持下去的,除了對生命的本能渴望,還有愛的力量。小姑娘可休莎一直說“媽媽在找我們”。這讓我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時的情景,如果不是相信外面的親人們在等待并尋找,被壓在巨石下的人們?nèi)绾沃蔚孟氯ィ窟@一點在第三者情人瓦爾德身上就體現(xiàn)得明顯。當兩個年輕人成為一對相互扶持,安德魯抱著女兒寸步不離,而他只能戲謔地喊著流浪女加寧娜的名字,說“呵呵,所以說,加寧娜是留著我的了?” 但因為沒有愛的聯(lián)結(jié),他也不過是象征性地喊了幾句,并沒有用心去找。那個流浪女只能自生自滅,靠自己游出隧道。當所有人被救出來時,女主人伊蓮娜把溫柔的目光投向女兒和丈夫,雖然后者一臉怨恨,根本不理她,她還是更重視自己這個12年的家的聯(lián)結(jié),而無暇顧及在一旁孤零零的情人瓦爾德——等待他的只有恭敬的下屬。這時,我就想起夏天去機場的時候,看到別人都是在熱切期盼親人朋友團聚,而我卻是在等毫不相關的陌生人時,那種幽幽的凄涼,感同身受。
生的希望,源自于愛,愛的體現(xiàn),就是你被溫柔地等待,如是,你才會覺得,你活著是有意義的。所以,常想著,人與人的相處再復雜、困難,總還是要融入人群,積極地去尋找各種愛。友情也好,親情也好,愛情也好;長長久久,卻并非時刻在身邊的,有如親情,雖不能給你時刻的陪伴,卻能給你最堅強的后盾;萍聚萍散,有緣相逢,無緣長守的,有如友情,或許你不知道哪一天就不再說話生疏了,但當下,朋友們總是你最溫暖的陪伴;尋尋覓覓,緣去緣來都捉不到影子的,有如愛情,你不知道在哪一刻遇見,但一旦遇見,便相信此刻便是永生。
希望你在這個世界被溫柔地等待。
2 ) 其實還是挺不錯的一部電影
等了好久才等到一個俄語機器翻譯英語后翻出來的中文字幕,看了一下還不錯,很多小細節(jié)有點感觸。
1. 地鐵撞來撞去之后,小女孩的爸爸從人堆中翻出小女孩,因為不確定小姑娘有沒有傷著骨頭什么的,然后讓小女孩依次活動手→胳膊→……關鍵的時候這些小知識可以救命??!
2. 小女孩媽媽的情人看到地鐵上的燈還亮著,意識到地鐵里面現(xiàn)在還有電,如果下車進到水里,很可能會被觸電,這一個想法救了幾個頭頂光環(huán)的主角的命??!
3. 電影里面提到了列寧格勒地鐵的事故,我覺得這個電影就是以列寧格勒(圣彼得堡)1974年和1995年兩次地鐵1號線地鐵事故為原型寫的。
列寧格勒地鐵1號線事故簡介:
1974年4月8日在開掘下線隧道時開挖了一片未凍區(qū), 導致流砂突出, 流砂體積超過4萬立方米, 緊接著上線隧道也發(fā)生了流砂突出。隧道很快淹沒, 在6 h的過程中, 2條隧道從工作面到工作井(約600m)都被疏松的沙子填滿,最終在森林站砌筑2垛3m 厚的封堵墻才得以控制事故。事故導致地面產(chǎn)生沉降, 形成400m×200m凹槽, 在流砂突出的中心部位最大沉降達3. 5m。在沉降區(qū)域內(nèi)樓房和建筑物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形, 而且其中一部分發(fā)生了毀壞。事故發(fā)生后采用液氮凍結(jié), 這是全世界首次采用液氮凍結(jié), 全國的液氮槽罐列車都開往圣彼得堡。隧道恢復工作直接在水中進行, 在- 185℃的溫度下流砂也沒有停止, 使用了超過8 000 t的液氮, 事故終于得到了成功的控制。當時完成了長達70m的凍土封堵體。
1995年12月3日夜, 下線隧道大量涌水, 上線隧道急劇下沉, 災難發(fā)生。1995年12月4日, 隧道運營終止。1995年12月10日緊急狀態(tài)小組會議決定, 灌淹上部隧道。1995年12月16日, 下線隧道也封堵灌水。
對這次事故列寧格勒真理報有這樣一段描述: ,20年前預先安裝的3 t重的鋼制防水閘門從兩頭永久地關閉了圣彼得堡地鐵這條500m 長的繁忙線路, 再砌上了6m 厚的混凝土封堵墻。咆哮的地下水灌滿了封閉的區(qū)段, 導致事故區(qū)域上覆土層的巨大沉降, 綜合技術大街和紅色十月廠區(qū)的民宅和廠房遭到破壞。掉入地坑的汽車, 布滿裂縫的房子, 滾滾而上的地下水。。。
從此以后, 地鐵紅線被一分為二, 每天超過50萬人的長期客流要在森林站或英勇廣場站轉(zhuǎn)乘免費公共汽車越過被關閉的地鐵段, 然后再下到另一側(cè)的地鐵線繼續(xù)他們的行程。
導致該事故的政治因素:
就線路規(guī)劃而言, 采納了不合理的線路。穿越地下河的方案是施工難度最大的, 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該方案工期短, 如果在重大日子前交工, 隧道掘進者就可以獲得獎勵, 當時的重大日子是蘇共第25屆代表大會。
4. 北京地鐵9號線穿越玉淵潭,13號線穿昆玉河,不知道這個防水靠譜不靠譜。北京應該還有一些地鐵也是在河下面的,9號線和13號線比較熟悉而已。
3 ) 適合一個人看的治愈系驚悚片
一個人在電影院選票,除去已經(jīng)看過的科幻/動畫/喜劇電影,除去不喜歡的愛情/動作片,于是,挑挑揀揀之下無奈的選擇了剩下的——非國產(chǎn)驚悚片《奪命地鐵》。也許是因為本身期待值就不高,也許是因為真的是國外驚悚片的水平比較高,總之,看完絕對的驚喜!——相信我,這驚喜絕對不是和國產(chǎn)驚悚片相比的。
《奪命地鐵》對于影片的定義類型“驚悚”而言,整部影片沒有一滴血,沒有任何一個血型的鏡頭,音效也控制的相當“不給力”,總之,這是一部相當溫和的偽驚悚片,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原著作者一定在咬著劇本詛咒導演,驚悚效果太特么毀書了。。。然而,如果不是沖著“驚悚”這個效果去的,這部影片還是十分耐看的——劇情連貫,人物豐滿,小三很帥,狗狗很可愛,萌妹紙求勾搭——要求越來越偏了不好意系。
忽略不及格的“驚悚”效果,這種類型的影片難得的還有內(nèi)涵,,,影片在災難開始時便開始反思,年老失修的地鐵隧道,無止境的開發(fā),崩裂。這種類似于反思災難片的效果十分的讓人很容易接納。
影片的感情線相當治愈,男主角的愛情親情,男小三對小女孩的愛屋及烏,不認識的人之間互相幫助——即使在擁擠的隧道逃生,即使腳下有及膝的積水,但影片沒有出現(xiàn)任何一個踩踏或是跌倒無奈痛哭的鏡頭,跌倒了兩邊的人就會立刻把你拉起,抱孩子的人一直有人攙扶著,把妹男和哮喘女這一對更是死磕的一樣非要舍己救對方(不過最后把到這妹紙了不算虧)。還有政府堅持到最后的救人計劃,影片總能在絕望中透出希望。
對于男主老婆劈腿這種事,單身的妹紙表示結(jié)局完全看不懂,到最后一刻還十分驚訝于她的選擇。在她與小女兒相擁的那一刻飆了點淚,也許她不是個好老婆,但疼女兒的好媽媽完全讓人討厭不起來。
難得的這里還有一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男小三,在女人結(jié)婚后還等10多年,對另一個家庭沒有怨恨,對她的女兒也十分關愛,幫助陌生人,作為逃生的一份子積極出謀劃策,,,最重要的,還長的那么帥,,,這么癡情有愛長的高工作能力手腕等等都很好的帥哥——這絕對是電影的最強bug!
4 ) 真實的災難
這是我見過為數(shù)不多的,能讓我感覺如此真實動人的電影,盡管看上去它在一些方面一點都不真! 在浩瀚的科幻片災難片陣營中,講述的故事大多是一小幫人的故事,這樣的好萊塢標準做法在這部電影中同樣的體現(xiàn),但我仍然覺得它更加真實,這種真實來源于自己的不安或是不可遇見的未來的一種反應,以及對于人類本性的恐懼。
看完電影,我少有的不批評電影各種bug的想法,卻以領會的方式去感悟電影中的精髓,而不是以極其苛求的目光去看待這部作品。
依然清晰可見:
1、地鐵急剎車那一段,我能想象那每一分每一秒可能發(fā)生的事,鏡頭緩慢的記錄這里所發(fā)生的一切,如此真實的還原;
2. 地鐵撞來撞去之后,小女孩的爸爸從人堆中翻出小女孩,因為不確定小姑娘有沒有傷著骨頭什么的,然后讓小女孩依次活動手→胳膊→……如此真實細膩的細節(jié)體現(xiàn),表現(xiàn)力極強。多少科幻片忘記了這些不為人知的處理方式,細節(jié)。 這些可圈可點的細節(jié)描寫在電影中隨處可見,盡管有些不合邏輯,但至少 他們不是馬虎的拍電影,而是在科普。
3、這應該是蘇聯(lián)時期發(fā)生過的真正有過的自然災難(人為災難),他告誡著我們這些建筑設計師們,任何一個錯誤,都將帶來毀滅性的影響,這不是極刑所能解決的。。 。
4、在處于感情戲份上,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對年輕情侶及妻子出軌后,二個男人的聚首,實在是少見的組合; 在通過女兒表現(xiàn)這兩個人的人物行為上又并沒有一概的偏袒,結(jié)局依然讓人回味。
……
這幾年,發(fā)生在南京,武漢等地的地鐵修建過程中的地陷,我能說什么?
人類的無知和錯誤都是未來無法預知災難的巨大隱患!沒有人希望看到歷史重演的一幕,而我們要做的,還有太多!
摘錄:
列寧格勒地鐵1號線事故簡介:
1974年4月8日在開掘下線隧道時開挖了一片未凍區(qū), 導致流砂突出, 流砂體積超過4萬立方米, 緊接著上線隧道也發(fā)生了流砂突出。隧道很快淹沒, 在6 h的過程中, 2條隧道從工作面到工作井(約600m)都被疏松的沙子填滿,最終在森林站砌筑2垛3m 厚的封堵墻才得以控制事故。事故導致地面產(chǎn)生沉降, 形成400m×200m凹槽, 在流砂突出的中心部位最大沉降達3. 5m。在沉降區(qū)域內(nèi)樓房和建筑物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形, 而且其中一部分發(fā)生了毀壞。事故發(fā)生后采用液氮凍結(jié), 這是全世界首次采用液氮凍結(jié), 全國的液氮槽罐列車都開往圣彼得堡。隧道恢復工作直接在水中進行, 在- 185℃的溫度下流砂也沒有停止, 使用了超過8 000 t的液氮, 事故終于得到了成功的控制。當時完成了長達70m的凍土封堵體。
1995年12月3日夜, 下線隧道大量涌水, 上線隧道急劇下沉, 災難發(fā)生。1995年12月4日, 隧道運營終止。1995年12月10日緊急狀態(tài)小組會議決定, 灌淹上部隧道。1995年12月16日, 下線隧道也封堵灌水。
對這次事故列寧格勒真理報有這樣一段描述: ,20年前預先安裝的3 t重的鋼制防水閘門從兩頭永久地關閉了圣彼得堡地鐵這條500m 長的繁忙線路, 再砌上了6m 厚的混凝土封堵墻。咆哮的地下水灌滿了封閉的區(qū)段, 導致事故區(qū)域上覆土層的巨大沉降, 綜合技術大街和紅色十月廠區(qū)的民宅和廠房遭到破壞。掉入地坑的汽車, 布滿裂縫的房子, 滾滾而上的地下水。。。
從此以后, 地鐵紅線被一分為二, 每天超過50萬人的長期客流要在森林站或英勇廣場站轉(zhuǎn)乘免費公共汽車越過被關閉的地鐵段, 然后再下到另一側(cè)的地鐵線繼續(xù)他們的行程。
導致該事故的政治因素:
就線路規(guī)劃而言, 采納了不合理的線路。穿越地下河的方案是施工難度最大的, 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該方案工期短, 如果在重大日子前交工, 隧道掘進者就可以獲得獎勵, 當時的重大日子是蘇共第25屆代表大會。
5 ) 說到底還是因為沒錢,無論是電影還是俄羅斯
2000萬美金放在現(xiàn)在的好萊塢是個什么概念?基本上就是普通商業(yè)片投資的10%左右,而俄羅斯用這些完成了一部災難片,這事在好萊塢是無法想象的。當大家抱怨除了開頭一個急剎車有強力的視覺沖擊外,其余部分都太坑的時候,請記住這筆帳。假如再給他5000萬的預算的話,要做出好萊塢級別的效果完全不是難事。
說到底就是沒錢。
就像電影里的莫斯科,作為一國首都,基礎設施如此陳舊,地鐵設施已經(jīng)用了80年了,居然沒有翻修過。這要不出意外還真有鬼了。為啥蘇聯(lián)時代的東西一直沿用到21世紀?那還不是在冷戰(zhàn)時期被西方拖垮掉的經(jīng)濟嗎。如果有錢翻修這些基礎設施的話,蘇聯(lián)也解體不了了?;钤谥袊奈覀兊教幎寄芸吹酱笈d土木的痕跡,舊的樓房拆了造造了拆,翻新的不亦樂乎,這種情況在國外是十分罕見的,就算是美國,它的很多機場地鐵也都是60年代造的,地方政府也都拿不出(舍不得)錢來翻修。也歸功于中國近幾十年來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為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福利。
另外要說一說主人公,那名外科醫(yī)生,這是一個公立醫(yī)院的外科醫(yī)生,為什么強調(diào)公立醫(yī)院?你知道知道俄羅斯的公立醫(yī)院的概念就明白為什么他的老婆要出軌了。
眾所周知,從蘇聯(lián)時代開始這個國家就有全民醫(yī)保福利,可以在公立醫(yī)院免費看病。大家想一想要實施這樣一項政策該具備什么樣的經(jīng)濟條件,反正絕對不是當時的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能力可以承受的,因此公立醫(yī)院的醫(yī)療條件嚴重縮水,醫(yī)生的工資也非常低,再加上后來對官僚階層大開特權門,因此遭到老百姓的一致譴責。于是在這個有所謂的免費醫(yī)療的國家到處開滿了私人診所,收費的醫(yī)院服務熱情,看病看的好,久而久之人們就很少再去公立醫(yī)院了,政府對公立醫(yī)院的投入也越來越少,所有想掙錢養(yǎng)家的醫(yī)生也都去開私人診所了,留下來的醫(yī)生基本上就跟護工一個級別了。收入非常低。
最后來說到說到這段三角戀,有人驚嘆到一個活王八怎么能戴十二年的綠帽子而不離婚的,這也太奇葩了吧,但是在我看來,那個高富帥的情夫,集一個男人該有的所有優(yōu)點于一身萬人迷型的角色,居然為了一個有夫之婦守了十二年的單身,這難道不更奇葩嗎?戰(zhàn)斗民族果然不同凡響。
6 ) 一部值得所有人反思的電影
放假在家也有半個月了,一直沒怎么看電影,今晚偶爾搜到這部電影后,直接就看,133分鐘的影片,我在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電影對我的震撼不止那些特效,更重要的是我接下來要講的東西。
影片的開始,用一種紀錄片式的開場方式,快鏡頭和城市風景,擁堵的街道,靜靜流淌的莫斯科河,還有那高峰時期極度超載的地下鐵,這諸多的因素在一開始就為影片埋下伏筆,之后,畫面停在了隧道,一名上了年紀的地鐵維修工哼著前蘇聯(lián)的曲子,拿著手電,出現(xiàn)在了畫面中,當他看到墻上的裂縫時他并沒有注意,而是走開了,這時畫面一轉(zhuǎn),一轉(zhuǎn)嘈雜的電話鈴聲將女一號和正在和她偷情的男二號帶入了電影畫面中,打電話的是女一號的老公,此時的他坐在醫(yī)院急診室,接到了急診,不得不放下電話和心中的無奈去搶救病人,而另一邊老維修工二次檢查時發(fā)現(xiàn)了異常,本著自己的高度責任感,老維修工將情況反映給了車站,可惜的是車站并沒有重視,鏡頭中老舊的地鐵控制系統(tǒng)告訴人們,蘇聯(lián)解體后的俄國基礎建設依舊薄弱,這也為后來的劇情發(fā)展埋下伏筆,回到劇中,此時命運就是這樣的陰差陽錯,男主角和妻子的情人——土豪男二號竟然坐上了同一班地鐵,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將是一班駛向命運終點站的地鐵,此時老維修工從維修站垂頭喪氣的出來,遇見了老伙計,隨口說的那段隧道是我父親修建的讓人們不禁想到了那個年代的紅色俄國,可是時過境遷,一切都灰飛煙滅,隨著故事的深入,災難也在一步一步的像乘客們逼近,此時,擁擠的地鐵車廂,不時發(fā)生的爭吵,喜歡上一個女孩兒而跟著女孩兒上車的年輕導游,抱著狗的老婦人,夾著公文包的大胖子,一切看似如此和諧,安穩(wěn),還有和車組打哈哈的司機,突然,列車司機看到了路軌的異常,竟然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也是直接造成災難發(fā)生的動作——緊急剎車,想象一下,時速超過50的龐然大物,瞬間輪轂抱死,這段想象,導演運用了王家衛(wèi)式的慢鏡頭將一瞬間的災難用了三分鐘時間,刻畫的淋漓盡致,讓人不禁感嘆,人真的很脆弱,平時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多驕傲,災難面前,你束手無策,被人堆擠死在車廂尾部的男青年,被離心力甩出車廂的乘客,被飛來的人砸斷脖子的老婦人,這一幕一幕都在挑戰(zhàn)著觀眾的視覺神經(jīng)和心里極限,一陣無聲的沉悶后,心存的人開始自救,可熟不知,本來能活下來的人有很多,但是人們在慌亂中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跳車在浸滿水的鐵路上逃跑,上千伏電壓也就決定了多數(shù)人的命運,在生死逃亡的過程中,能看到失去親人的悲痛欲絕,也能看到依舊不忘在遇難者身上摸索財務的小偷和人性的冷漠,此時的男主角就在這個場合遇見了他——妻子的情人,但是在災難幸存后,不管有多大仇恨,活下來是最重要的,此時男主角最偉大一面父親的冷靜和懷抱給觀眾展示他不是個懦弱的人,一部分逃過死神手掌的幸運兒在好不容易逃到站臺上后有經(jīng)歷了擁擠和踩踏的恐怖場面,而同樣被困這個隧道的另一趟列車在老列車員沉著冷靜的操作下,安全的回到了站臺,不得不說這些人是幸運的,當剩下的最后六人經(jīng)過艱難萬苦終于被救出后,影片也進行到了結(jié)尾,當妻子試圖握男主角的手時兩次被甩開,但是一家人還是做救護車走了,影片的最后,救護車與土豪男二號的奔馳擦肩而過都停下的時候,沒想到是女兒在呼喚那條可愛的小狗——家福。故事在此就結(jié)束了,留給觀眾太多的思考。
看完整部片子,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女運動員說的:“要不是93年被退隊,那可能是德國人的冠軍”。雖然影片沒明指,但是懂的人都會知道她心中的心酸,還有讓所以俄羅斯人為之心痛的日子就是1992年8月19日——蘇聯(lián)在那一天消失了。這也是許多老俄羅斯人心中的掛牽。這個片子客觀上反映出,蘇聯(lián)雖然解體,但是老蘇聯(lián)人對于蘇聯(lián)時代的眷戀是割舍不掉的。同時,影片也有個最大的亮點就是老維修工買酒的時候和老運動員異口同聲說“普京牌”,可見,普京大帝在現(xiàn)在老俄羅斯人心中的分量。
整部影片沒有戲謔的無趣,沒有冗長的雜質(zhì),故事情節(jié)的緊湊,災難發(fā)生瞬間的詳細記錄,略有瑕疵的CG技術(其實場面非常震撼了,可以媲美HOLLYWOOD)就是在告訴觀眾們,在現(xiàn)代化的鋼筋叢林中意外隨時會降臨,當災難降臨時,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如何自救,同時也是給有關部門敲響了生命的警鐘,災難不可能無緣無故發(fā)生,都是由一連串的失誤和因素積累而成的,也許在工作中的認真仔細多一點,責任心再強一點,那么將會挽救千千萬萬鮮活的生命!
后面是在學海神號嗎 情節(jié)一點都不緊湊 看的差點睡著 話說男主不應該是高富帥情人嗎 綠帽老公懦弱無能 脾氣又不時暴躁發(fā)泄 壓力山大的中年婦男形象 在CM里肯定會變serial killer的好嘛 最后竟然老婆孩子全家團圓了 很難合理啊
且看戰(zhàn)斗種族如何解決豆腐渣危機,地鐵急剎車內(nèi)段兒乘客大撞擊做的真不錯。
太拖沓。
幾個大場面都拍得很好的,但是真的太~~~~~羅里吧嗦了。出軌的事情有這么重要嗎?俄羅斯也有這種諧音梗嗎?
三星半,劇情雖俗套,但災難場面和慌亂的人群令人印象深刻,俄羅斯的災難片效果不俗,人物沖突理想化中帶著寫實,人情味濃,后半段雖有刻意安排拖沓之嫌,但來回幾次驚險情節(jié)足夠精彩,人物設定很出眾,女主角相當矯情,哮喘妹很靚
俄羅斯低成本災難片
故事精彩,制作精良,尤其是作為一部俄羅斯電影來說。另外,我真心覺得正牌老公應該退位讓賢,人家情人真比你強多了
撞車前后都很好,緊張和恐怖都挺到位,之后的劇情就……本片的最后高潮是原配大戰(zhàn)情夫,狗血得比較無語
結(jié)局的意思是情夫不如狗
特效視覺感確實略遜于美國大片,結(jié)局被強行撥亂反正有點意難平,倒不是說我思想陳舊,而是想表達只有真感情才是維系婚姻穩(wěn)定的基礎。
題材不錯 演員演技欠缺
比好萊塢差的那一點氣就在于流暢的火急火燎的節(jié)奏感,感覺大家都太喜歡講話了,講著講著被水淹了,講著講著摔倒了,講著講著被車子壓到了,為什么毫無性命攸關感?。。?/p>
“能把你的電話號碼給我嗎?”這一段有點小感動。2014.1.10成都太平洋電影城(鹽市口店)
很真實的災難片,或許會加重我的地鐵隧道恐懼癥。落后的俄羅斯及其腐朽的官僚作風,和擁堵不堪的交通現(xiàn)狀,有力地提升了中國觀眾的幸福度,比起生活在噩夢中的俄羅斯人民,我們現(xiàn)在就生活在他們的美麗中國夢中
影院版不知少的是哪25分鐘…… 死胖子注定立FLAG啊,因為前頭不立,后面也鉆不出來啊。哮喘女和鐵道迷作家男這一對子挺好,居然沒被棒打鴛鴦,我還以為FLAG會一個接著一個呢。
白富美嫁給了矮窮銼,卻戀上了高富帥,一場災難,再現(xiàn)了患難見真情的點點滴滴。在你向左我向右的最后時分,兩車嘎然而止,本以為已經(jīng)明朗的感情糾葛會再生波瀾,哪知是編劇給為之動容的觀眾們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贊一個。
看到后半部分有點疲憊,感覺還能精剪一下……緊急撒車的瞬間帥爆了。
好萊塢標準災難片模型。
太長了,可以壓縮半個鐘頭……一個個都愛鬧脾氣,內(nèi)斗,歇斯底里,嘚啵嘚啵話多,真想給他們每個人抽一嘴巴,尤其是小姑娘,女的只會添亂;上去后把下面的防水門關上啊……手球隊員亮了;記者竟然做好事;莫名其妙就逃出去了不科學;他老婆真是個bitch;戰(zhàn)斗民族就是都活不了還要打一架;片尾是真好聽
最后男二的車跟急救車擦肩而過高喊的那聲停車讓我差點淚崩,太可憐了!十二年的時間.經(jīng)歷.感情,浪費在了一個過分優(yōu)柔寡淡的女人身上,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