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海神號
如果沒有老版的《海神號冒險記》,或許這個新版的《新海神號》還算不錯。
但是我對這一點有些懷疑。
電影開始的第一個鏡頭是一個豪華游艇的全景,鏡頭圍繞游艇旋轉,其間還突出了正在船上跑步的男主角。
這段場景一看就是電腦動畫。更糟糕的是,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在(非動畫片的)所謂的大片中看到數碼味這么重的畫面了。我都開始懷疑這是迪斯尼拍攝的動畫片,就算從船上跳出來一只3D動畫的嚼舌驢子我也不會覺得吃驚。
之后,新版中最搶眼的鏡頭是巨浪。在老版中,這個場景只是通過船長的望遠鏡看到的。而在新版中,卻通過電腦特技制作了一個完整的巨浪。
同樣,我非常確定這是電腦動畫,而且又一次懷疑該片是來自迪斯尼。
據電影的導演Wolfgang Petersen說,他們本來打算是租一個大水槽來拍電影的外景,這首巨船。然而由于水槽的時間不合適,所以他們就改成了電腦動畫。
至少可以由此看出,現在這糟糕的電腦動畫并非該片的首選。
讓我告訴你,老版的《海神號遇險記》是如何拍攝船上的外景的。該片改編自Paul Gallico的同名小說。Paul當年乘坐“瑪麗皇后后”游艇橫渡大西洋的時候遇到了風暴,當然不是《海神號遇險記》這樣的巨浪,但是也讓他很難受了。他由此得到靈感,而寫作了《海神號遇險記》。
老版的《海神號遇險記》的外景全部在真正的瑪麗皇后號上拍攝。翻船的鏡頭用的是近兩米長的瑪麗皇后號仿真模型。所有搭建的艙內場景都是模仿瑪麗皇后號。
所以,就算態(tài)度不能決定一切,也是非常重要的。
Wolfgang在講述《新海神號》時,強調這不是翻拍,相比是不愿意這部電影被拿來與經典的老電影作比較。他同時強調,老版本的電影不夠真實,他們針對真實性作了修正。
在我看來,這電影最主要的修正是主角的身份。老電影中,帶領大家逃亡的是一個牧師。而在新版中,領導者變成一個曾作過消防員的前紐約市市長。既有救災的能力,又具有領導才能,確實是要合理一些。
然而另一方面,人物性格卻被大大的弱化。老版的十人逃亡小組中,至少有九個人的性格非常分明。而在新的這個版本中,別說小組人員有幾個,就連最主要的角色,我也沒有太明白他們的個性。
更糟糕的是,老版中不同人物、不同人群之間的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于人性、人類命運的思考,也蕩然無存了。這使得這部電影淪落為單純的動作片。
不過必須說明的是,Wolfgang Petersen曾經是非常優(yōu)秀的導演。他把這部電影和《Das Boot》《The Perfect Storm》合稱為他的海難三部曲。而觀眾絕對不能因為這部《Poseidon》的劣質,而去估計《Das Boot》的質量。如果我是Wolfgang,我絕對會避免把這部《Poseidon》和《Das Boot》一起提起的機會。
IMDB得分5.6(11943人投票),我打5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2 ) 支持《海神號》
《海神號》是部不挺不錯的電影。為何媒體怎么能拿它與《鐵達尼號》來比呢?就只因為它們都是以海難為背景?要知道,兩部電影的主要題材都不一樣。一個是愛情人性的故事,一個則是名副其實的災難的故事。
3 ) 比較《海神號》
還沒有看到《海神號》的時候,就在聽到很多關于《海神號》的消息,出現頻率同樣多的字眼就是《鐵坦尼號》。也許每個人心目中都不自覺地拿兩者相比較,同是災難片,同是發(fā)生在大西洋,地點同是一部豪華游輪。就時間來說,《鐵坦尼號》三個小時,而《海神號》只有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在情節(jié)的敘述上,可以想像是相當緊湊的。我一直覺得,《海神號》是不能超越《鐵坦尼號》的,即使其實我并不喜歡那個作主線的愛情故事。但對于人物的刻畫,情節(jié)的鋪排,可能由于時間的關系,會相對單薄。
電影一開場,鏡頭由主角的跑步帶動,展示了海神號氣勢磅礴的全貌,在嘆為觀止的同時,我們心中一直在等待,等待這座十三層的豪華游輪的毀滅。導演也沒有太浪費時間,在新年快樂的氣氛中,數位主角輪番上場,通過不同場景的對話將他們的背景與關系大致地帶了出來。對故事發(fā)展早已明悉的觀眾來說,單刀直入的安排也許會更對我們的胃口。
一輪孤月下,失意的教授走向甲板,在他跨上護欄準備投海自盡的時候,災難終于發(fā)生了。警報響徹游輪,巨浪形成一個大口,剎那間把海神號吞噬了。那道巨浪確實做得漂亮,如一道瀑布般,傾瀉而下,側面的效果很震撼,但同時我在想,為什么不再加一個正面的鏡頭呢,讓巨浪鋪天蓋地地壓下來,以觀眾的角度去體驗,不是更具壓迫感?這樣才更能增加緊張與恐懼的情緒。
十多秒后,船身整個翻轉,來不及反應的人們瞬間已是生死相隔,在強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們一向引以為豪的智慧也來不及發(fā)揮作用了。
接著下來,我們跟著主角一路逃命了。本來想獨自逃生的迪蘭,在不得已的情況多了數位同伴,而且在無形中成了這班人的領袖,這里可以體現出西方人的個人英雄主義真是無處不在。昨天晚上明珠臺剛好在放映72年版的海神號,兩幫逃生者的結構與關系都不盡相同,也許導演翻拍只是取其創(chuàng)意,而并不像金剛那樣仍按原版的情節(jié)。72年版的海神號,同樣地有一個發(fā)起人,是一個牧師,但他一直勸說著所有人離開,只是看開他的說服力不足,只有少數人肯跟他走。甚至這少數人里,也安排了一個總跟他作對的探長的角色,總是一直在懷疑他。一路逃生,他也不得不一路去說服這些人,到了最后,將近逃出生天的時候,他犧牲了自己,才能換取探長的最終理解與臉上一點悔意?;蛘吣翈煻贾荒苓@樣的吧,只有犧牲自己來拯救世人,這樣他才能上天堂。
在重新翻拍的海神號,主角迪蘭的工作就簡單得多了,一路上大家相扶相攜,互相信任,互相幫忙。不過,也有矛盾的時候。當他們跨過電梯到另一面的時候,餐廳侍應讓老教授先走,這點真讓人感慨,生死關頭,還懂得謙讓,這些與生俱來的品德與出身無關的吧??墒钱敳蛷d侍應將掉下去的時候,迪蘭發(fā)出指令,把他踹下去!老教授毫不猶豫地一腳比一腳重地踹下去,殘酷的一幕,也讓我感到諷刺,剛才災難發(fā)生前,這老教授明明不是想自盡的嗎?怎么忽然地這么自愛?人真是極其矛盾的!
兩個版本的海神號,逃生的歷程都是相似的,向上走,只有向上走才有生機。新版中,那一段大家都塞在氣口里,等待小男孩擰開螺絲的時候,我也暗暗地緊張,雖然明知一定會開得到。大家屏緊呼吸等待,下面的水一路地涌進來,迪蘭幾乎都要被浸沒了,大家都在緊張地等待。隨著啪一聲螺絲的擰開,我相信在場的觀眾多多少少都會舒一口氣。還有他們放水自溺的一段,純粹是一種賭博,輸掉的話,就是那么多人的生命,真是看得驚心動魄。一路走來,也不是順利的,途中總有人不得不被放棄了,也只有這樣才能襯托逃生路程的艱辛。雖然趕著逃生,導演也見縫插針地安排一些煸情橋段,父親的犧牲,單身母親與迪蘭拯救小男孩,訴說著人類當中最不可分割的親情,豐富了劇情。舊版中則側重于描述愛情,那對難舍難離的老夫妻的感情,是最讓我感動的。他們的對話:我們有多久沒有向對方說我愛你?誰知道呢,20年,還是昨天?相濡于沫是什么?也許這就是答案。
若要比較兩個版本的海神號,也許由于科技的發(fā)達,可觀性當以新版的為高,且相對來說,舊版有點拖泥帶水;但人物的安排,舊版并不示弱,它有足夠的時間來交待每個人,并一路逃生,一路豐滿他們。不過站在一部災難片來說,我還是覺得新版更勝一籌的。
看到他們最終逃出海神號,以為終于完了,導演還嫌不夠刺激,加多一幕翻身沉船,讓我們不得不再提起心弦,再度緊張了一下。最后,大家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迪蘭向上發(fā)射信號彈,夜晚漆黑的天空里,焰火盛放的那一剎是多么的美妙,還有什么比否極泰來的更好呢?兩部直升飛機來拯救,兩束光芒射著他們,在黑茫茫大海中,一葉小舟漂浮其中,只要有勇氣,再大的海洋也不過是舞臺,讓人們繼續(xù)展示無盡的智慧。相對72年版的海神號,只安排白天順利地被救上飛機,這一幕安排得更加巧妙與更有看頭,
不得不說的是,雖然海神號一路緊張震撼,這是不可否認的,但相對于《鐵坦尼號》來說,由于過于注重了節(jié)奏,不及《鐵坦尼號》所敘述的包羅萬象?!惰F坦尼號》雖然以愛情為主線,但其中穿插著許多讓人感動的小情節(jié)。比如相擁一起面對死亡的老夫婦,與船員共存亡的船長,仍然從容演奏的樂手,雖然我只看過一次,但這些場面我一直印象深刻。也正由于有了這些情節(jié),才能讓所有人看《鐵坦尼號》看得感動。面對災難,人類該何去何從?深化了的主題讓影片提升了高度,引發(fā)一輪輪的思考,也讓《鐵坦尼號》成為了經典。
4 ) 海神號通關秘笈
鏡頭破水而出,豪華游輪映入眼簾。船體上寫著它的名字Poseidon。Josh Lucas向經典致敬式的慢跑帶我們領略了它的全貌。然后扶著欄桿望向遠處,被染成金色的天空傾下幾束陽光將海水也變成金色,這樣的景色,34年前也曾出現在Red Buttons的眼中。
帶著女兒及其男友的前市長,拉丁裔服務員和偷渡的拉丁美女,頭發(fā)花白卻被男友拋棄的gay男紳士,漂亮單身媽媽帶著聰明的小男孩。當然還有慢跑回來,換上西裝,開始在賭場斂財的我們的大英雄。Dylan的智慧從第一次說話就已經顯露出來了,一問一答就猜出了Elena是偷渡,不簡單。
好了,主角基本上都露了臉,下面要出場的就是另一個大主角——水。
Nelson在一天里遇到了人生兩大無奈,倒向他的墻和離開他的戀人,后者讓他爬上了欄桿,而看到了迎面而來的水墻后,他又爬了下來,這算是負負得正嗎?不知道。
就在船長安慰所有人的時候,Dylan已經開始盤算怎么離開了。再次應了那句話,天助自助者。
OK,冒險開始了……
第一關:穿越電梯槽
大英雄開道,然后是孩子、女人,服務生我為人人的宗旨讓他成為了第一個犧牲品,最后關頭的謙讓,決定了他的命運。Nelson在如此危機的時候,還曾經對Valentin伸出手,實在是讓人感動,但現實是殘酷的。過關代價:Valentin。
第二關:空中跨越大廳
在disco會合后,人員壯大了。Lucky Larry的出現似乎只是為了救出Christian,然后他的作用就不大,酒醉加上出言不遜,想也知道,他的時間到了。從天而降的柴油形成了火柱,橋也沒了,如果那也算的話。然后又是大英雄,瘋子似的想法,瘋子似的行動。女兒和父親達成了初步的諒解。無名指上的戒指——女兒長大了。過關代價:Lucky Larry。什么?我開始就沒算他。
第三關:爬過通風管道
你聽到了嗎,人們的慘叫,現在只剩下我們了。爬呀爬,難度并不大,但恐懼感不小,畢竟沒頂之災的漸進性是最煎熬人的。誰說身強力壯就一定好,看來帶個孩子是對的。過關代價:零傷亡,Elena初顯累贅本色。
第四關:逃出壓力艙
我剛說過沒頂之災的漸進性是最煎熬人的嗎?好了,又來了一次。為了躲水跑到了這里,發(fā)現唯一出去的辦法是往里注水。來,深呼吸,然后等著,die or live,God tell you。過關代價:零傷亡,Elena再顯累贅本色。
第五關:潛泳前進
聽著,如果你不會游泳還是別去坐船了。如果你在游泳池里都睜不開眼,也不要坐船了。否則這最簡單的一關會成為你的惡夢。Nelson再次顯示善良本質,而看到后面沒人,Robert和Dylan雙雙再次躍入水中,讓人一下子有了很踏實的感覺。過關代價:Elena。
番外關:孩子,孩子呢
Conor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這時候會瞎跑,我始終不信,但沒了,就是沒了。不過沒關系,我們有大英雄。是的他辦到了,雖然我們不知道怎么辦到的,但他辦到了。
第六關:關掉推進器
老掉牙的問題,你媽和你老婆同時掉到海里你怎么辦?可憐的Jennifer,注定要失去一個,別問她答案,她已經很可憐了。所以Robert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愛她,就別讓她選。當他對Christian說出thank you時,他就已經決定了,所以他要謝謝這個年輕人,因為以后都要幫他照顧女兒了。過關代價:Robert。
最終隱藏關:逃出升天
大英雄破完番外關回來,Robert已經去了,不然上一關誰掛掉還真不一定。不過由于按鈕壞掉,Robert沒有關掉引擎,只得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將其反轉,所以打出了最終的隱藏關。還要大英雄來,那個紅罐子是什么,看上去就像一個會爆炸的東西,怎么會在船都翻成這個樣子的時候還完好無損,似乎知道還有某種使命等著它。一剎那,還以為大英雄也會死掉的,不過還好。
最后逃出了六個人,除去那個醉鬼不算的話,經歷了八關才犧牲了三人,慘烈程度似乎不強(我是不是有些沒人性)。當然除了要感謝團隊合作和領軍人物的個人能力之外,還要感謝本船的設計者,船體結構圖基本上那里都有,而且永不損壞。
最后還是要向老片致敬,72年的那個版本真的是很經典。好電影應該是當你將劇情全部忘掉后,還記得心里的那份感動。
5 ) 沒有反思的“天災”足夠嗎?
從還沒有看到《海神號》這部電影開始,我就對各路媒體紛紛將其與當年的《泰坦尼克》相提并論心存懷疑,理由只有一個,《泰坦尼克》的片長將近200分鐘,而《海神號》只有不足100分鐘。當然,這樣講絕不等于說短片不能成就優(yōu)秀的電影,但是對于既要合情合理地推進故事發(fā)展、充分完整地刻畫人物性格、恰如其分地鋪排煽情段落,還要張弛有度地安排對觀眾的視覺沖擊的一部災難片來說,區(qū)區(qū)100分鐘顯然是不夠的。最終,事實證明了我的懷疑。
電影中的災難來得太快了,影片開始僅僅十幾分鐘,我們還沒來得及融入到新年將至的歡樂氣氛中,還沒來得及看明白每個人物背后的故事,體會他們的甜蜜、痛苦、憤怒……甚至還沒來得及記住他們的名字,滔天的巨浪就掀翻了海神號。當災難來臨的時候,影片沒有塑造杰克與露絲那樣的情侶、相擁赴死的老夫婦,也沒有刻畫視死如歸的樂隊,海神號上有的只是盲從無知的一群人和不想坐以待斃的幾個人。在占據了影片大部分時間的逃生段落中,我們沒有看到任何表現人類智慧的細節(jié),逃生者不掌握海神號的結構圖,也從沒有想過穿過一道門、爬過一段管道會不會是死路一條,他們就像螞蟻一樣只知道水來了就要向高處爬,而不可思議的是命運之神卻總是眷顧著他們。盡管逃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但諸如螺栓在最后時刻被擰開、與母親即將陰陽兩隔的孩子在最后關頭得救之類過于老套的橋段根本無法滿足越來越挑剔的觀眾的口味。
今天的《海神號》是根據1972年的《海神號遇險記》重拍的?!逗I裉栍鲭U記》當年獲得了僅次于《教父》的票房亞軍和八項奧斯卡提名,但最終僅捧回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兩座小金人。之所以如此,想必是該片除了在特效技術并不發(fā)達的七十年代以逼真的場景設計、當時難以想象的視覺效果獲得認可之外,在思想內涵、人物塑造、導演技巧等方面并沒有突出的成績。如此看來,三十四年之后的重拍片不僅沒有去設法彌補原作的不足,使影片更加豐滿完整,反而沿著原作的老路走得更遠,我們甚至可以這樣以為,整部《海神號》就是為了那幾個驚險的瞬間而拍攝的。
回顧近幾年來災難片,我們不難發(fā)現,隨著人類認識自身局限和反思科學技術的日漸深入以及生態(tài)意識的不斷加強,大多數災難片都蘊含著人類的自醒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新思考?!短┨鼓峥恕贰薮蟮臑碾y源于人類的盲目自大;《完美風暴》——主人公們的悲劇中包含著海明威《老人與?!分猩5貋喐缟砩系哪欠N精神;《后天》——如果人類繼續(xù)肆意破壞環(huán)境世界末日就離我們不遠了……幾乎沒有哪一部影片所表現的災難是一次完全的天災,幾乎沒有哪一部影片不是在強烈的視覺沖擊背后還要引發(fā)觀眾們深入地思索。但是《海神號》卻恰恰與之相反,海嘯是“純粹的”,災難是“純粹的”,數百名死于海難的人們除了讓我們感嘆“命運不濟”之外竟然不能引起我們任何的悲痛與反思,而我們卻能夠分明地體會到影片對于利用高科技特效手段表現人類災難的迷醉。
電影的編導們顯然是忽視這樣一個問題,即使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故事內核缺乏張力、以特技取勝的影片都沒有能夠真正得到人們的認可,更何況今天已被視覺盛宴慣壞了的觀眾。他們早就通過各種途徑知曉了電影特技效果的制造過程,知道了哪些鏡頭采用了微縮拍攝法,哪些又不過是電腦狂人的指間游戲,所以妄圖單純以特技取悅觀眾的影片,就像泄了底的魔術和被“刨了活”的相聲,毫無魅力可言。
因此,我們真的沒理由為《海神號》拍手叫好。原因很簡單,如果災難片不能讓觀眾們意識到故事中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正在“遭受不該遭受的厄運”并反思該如何避免厄運的再次降臨的話,影片就是失敗的。還有,特技是嚇唬不了人的,我們見識過“9·11”事件,見識過印度洋海嘯,也見識過印尼日惹地震,現實生活或許比虛假的幻想更具有震撼力。
6 ) 為了6個人的《海神號》,好好活著吧!
看《海神號》絕對是一次別有用心的安排,說白了,看什么不重要,只不過是為了小小報復一下連續(xù)數日在晚上十點后才出現的老先生。
因為有之前的《完美風暴》,因此三三同學對沃爾夫岡·彼得森打造的“海難三部曲”并不感冒,只不過是置身事外的目睹一場慘烈的災難,影院極具誘惑的音響效果讓心臟超負荷運轉一番;甚至連同情都算不上,拿《完美風暴》來說,這實屬一起因貪念而釀成的災難,一群人為了捕更多的魚而甘愿把自己置身于一場已知的災難中,是該把惻隱之心放在九死一生的幸存者身上,還是該去憑吊那些葬身海底的人呢?反正都是自做自受;或許能鞭策大家及時學會游泳,以及知曉一些自救措施,但前提條件是可以在同等情況下能遇見電影里的英雄般的人物。
《海神號》渾身上下充滿了好萊塢式的四平八穩(wěn)社會痕跡:個人英雄主義首當其沖,盡管英雄之一沒能活到最后,但其個人英雄舞臺已然搭建的相當完滿了;人權問題亦得到充分張揚,活下來的6個人分屬于不同的范疇:老人、婦女、兒童、情侶,充分說明了影片很好地照顧到了社會關系的各個層面;又由危急時刻導演安排老人踢掉青年以獲得存活那一場可看出,尊老還是被提倡在第一位的;既而,導演又刻意安排了老人救青年女友的一出以救孰老人內心的不安和安慰觀眾的情緒;親情和愛情同時得到了謳歌,盡管其間夫女的親情沒能戰(zhàn)勝小兒女的愛情,但有另一段母子之情做替補,這夭折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具有諷刺的意味的是,原本準備自殺的老人卻神奇般的活了下來,影片這是在不遺余力的告訴大家,不管怎么說,好好活著吧!
除此之外,《海神號》也就所剩無幾了。開篇10多分鐘走馬觀花的介紹讓觀眾勉強記住了幸存者的臉,和他們之間并不復雜的關系;一船之長的統(tǒng)帥地位絲毫沒有得到表現,既然沒有任何聰明可言,那個導致全船人死亡的愚蠢決定也就無從比對了;一船的人都死的太早太徹底,完全成為活下來的6個人的絕對背景;團隊中的“壞人”亦死的太早,以至于留下一個安定團結的局面讓大家一致對外。
無怪乎有媒體將《海神號》與《泰坦尼克號》做比對,就是放在三三同學身上,也難免會將這兩部背景相同、遭遇相同、結果亦相差不遠的電影放在一起。只是比對結果,卻是大相徑庭。
《泰坦尼克號》顯然是屬于3000人的“泰坦尼克號”,上至船長、下至樂池里拉提琴的老人,上至男女主角、下至母親懷里的嬰兒床上相擁的老夫妻,在這樣一起無可避免的冰山災難之前,生者和死者都是主角,哪怕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足矣讓一個人形象完滿;所幸的是,《泰坦尼克號》做到了這一點,在愛情的生死之外,見縫插針地加入了諸多一筆代過的人物刻畫,悲劇色彩仿佛落在宣紙上的被無限擴大的墨點,成就了一部史詩般的災難片。
可惜,一場很是可疑的海面生驚濤下的《海神號》,不過是一部6個人的封閉空間逃生記;輕描淡寫的人物、情節(jié),反而成了浩大場面的點綴;莫非只有場面,才是災難片的永恒主題?
不管怎么說,在這樣一部災難片之前,所有的人還是會無一例外的感嘆,好好活著吧!
闖關結構的故事,對肺活量要求很高,全程都很緊張,情不自禁跟隨主角水底憋氣。但槽點也不少,那個哭唧唧的女生,底層不是應該有頑強的意志嗎,一出場還以為走的是女版杰克,萬萬沒想到是后來這種人設。還有那個女幾號談個戀愛,連老爹命都不顧了……
災難片何時都不過時
大一北院的風雨操場上看的,結局為了那個爸爸還哭了
我沒有看過原版的海神號,所以不很確定這一點:作為一部講述沉船的災難片,船只的狀況竟然幾乎沒有任何描述,我也不知道那鋪天而至的巨浪來自何方,導演很急促的只用了十五分鐘就完成了前期鋪墊,直接讓海神號沉入了大洋,剩下的就是一部水下沉船歷險記,要知道連片尾字幕都占去了九分鐘之多。
回顧近幾年來災難片,我們不難發(fā)現,隨著人類認識自身局限和反思科學技術的日漸深入以及生態(tài)意識的不斷加強,大多數災難片都蘊含著人類的自醒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新思考。但是《海神號》卻與之相反,海嘯和災難是“純粹的”,除了讓我們感嘆“命運不濟”之外竟然不能引起我們任何的悲痛與反思....
被她爸爸那段感動了。。
大學時候看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逃生幾無冷場,角色刻畫較弱,因為沒有什么印象了
一般般的海上災難片,沒有什么特別出奇之處,也沒什么感人肺腑。P.S.有些人自己想死就去,不要害別人一起
重看一遍,從中能看出很多應對之法。
最讓我難受的地方:Velentine摔死時、Robert淹死時、小Kondon在水里和媽媽對望時、最后Dylan似乎要被風扇絞死時...絕望得太難受啦,死亡的氛圍比<死神來了>要濃重得多,逼人得多.不錯,這種片就是要在電影院看否則別看!
盡管很傻,但是很刺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3061894
很純粹的災難片。逃生小分隊赤裸裸就是共產主義英雄模范先鋒隊。
一艘被海嘯打翻的豪華游輪,一伙人拼命逃離異常兇且猛緊追不舍共的海水。幾處險境的處理都不出彩,節(jié)奏倒是很快,沒想到海報上這一幕出現得那么早。
以前覺得很贊現在看卻覺得只是一部普通的災難片了,應該是心境不同了吧!
父親只有一個,男友可以再找
每次和我媽看電影不是災難就是科幻,不是動畫就是黑白,不過也蠻好,傳統(tǒng)的中式家庭不能太開放哦!
每次他們一憋氣,我也開始憋,事實證明逃生部分還是挺真實的。就是這個出事兒的原因吧……08年菲律賓群星公主號完全復制了海神號的災難,被臺風弄了個底朝天,死了700多人。但人家是臺風,不是浪催的……
前半段交代戲看起來很沒意思,海嘯一來一切都精彩了,都快趕得上《泰坦尼克》號了。好萊塢的美工怎么這樣了得?那艘船是真船還是道具?太彪悍了···還有那恐怖的海嘯,看起來還真是嚇得死人···
現代版的泰坦尼克號!還記得童年時期對結局的老父親為了成全女兒情侶,舍身成仁去關閉螺旋槳的事情,簡直太催淚了!海神號無疑在逃生和自我拯救中是極其成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