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麥兜的推崇是從《菠籮油王子》開始的。
每次要說麥兜,都不知道從何說起。這只小小的平凡的認真的小豬。
麥太總是把睡前故事講得很快:“有一天,獅子大王開森林大會,它說:‘散會!’” 真是很冷的笑話。
“從前,有個小朋友,有一日,渠(他)變住個佬?!?br>
聽得又好笑又震撼,直到看完片子很多很多天,腦子里想起麥兜來,都是這句話。很俗,很精辟,很無奈。
生命真正的歷程就是這樣,從可愛的小朋友,變成一個發(fā)禿齒搖的大叔。每個人都漸漸老去,撇去名利浮云,幾十年過去,誰都只是大叔。學兩文三語、學釣墨魚、學詐死、學做官,你以為生命之旅有多么漫長,眨眼間就什么都翻過去了,眨眼間華發(fā)已生,眨眼間你就老了。每當麥兜小朋友呆呆地、靜靜地、不說話時,我就覺得他是世界上最憂郁的小豬,他的小尾巴,他肥壯敦厚的屁股,他心里有很多既安靜又翻騰既無奈又安詳既迷惘又清晰的東西,他象極了某個時候的我們——在我們對生命懷有淡淡的憂傷,無從表達時。一直歡笑的生活誰不喜歡,但是那樣不真實,那樣不是生命。沒來頭的樂天派讓我覺得生命很薄。
所以在麥兜之前,我喜歡史努比,不喜歡加菲貓。史努比也是一只懂得憂傷的狗,它會躺在狗窩上,有一點點難過。在《小熊維尼》里,我喜歡總是怕怕的、只穿粉色筒子衣服的小豬,嘮嘮叨叨的中老年兔子瑞迪,經(jīng)常弄掉扎著蝴蝶結尾巴的憂心忡忡的驢子意兒。
海龜披薩和菠籮油王子在星空下聊天:“我聽人講,天上有顆好細好細的星星,上面住著一個小王子,他每日就照顧著他最愛的一朵花,王子呀,你曾識得他嗎?……還有拔一把寶劍出來的那個呢?王子呀,你有沒有試過拔一把寶劍出來呢?”每次聽披薩的那一句“王子呀~~”和一聲由衷的贊嘆“哇,這就勁了!”總覺得像小時候聽到的凡世傳說一樣,干干凈凈的,別人看不到的奇跡總會在某個地方。
前晚電視,楊瀾在訪談中問當紅的章子怡:“成長得太快了,你會不會有恐懼感?”章的回答不外乎努力啊之類的。成長的恐懼感哪里會比得上霎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老了又一事無成的恐懼,前者怎么說也是福中思禍,后者都不知道用什么來翻身了。
成為大人物,畢竟只是少數(shù),大家都那么平凡。沒有凡人,世界就不成為世界。雖然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是也會有王侯將相的種沒長成那條龍的時候。坐錯船的菠籮油王子就這樣埋沒在街巷里,心中的恐懼日益巨大,他與平庸生活或者相互毀滅,或者艱難地妥協(xié)共生。他按部就班的地隨大流,打工、成家……生命或許就這樣庸庸碌碌下去,直到與披薩重逢,才受震蕩,義無反顧地去追求復國大志。生命的無望與最后的抗擊——菠籮油王子的傳奇故事。
讓人想到的還有《Legend Of 1900》,永不下船的1900,在自己能夠掌握的黑白琴鍵上渡過余生,保護著對音樂人生的追求。
還有最動人的歌曲《我的心里只有你沒有他》,慢板的綿長,淡淡的幽怨,聽一遍就愛上。包括童聲的《教我如何去小便》,也用這個旋律唱。都比后來流行起來的那首快歌要好聽多了。配音都很好玩,看著麥太的臉聽吳君如的聲音,看著校長聽黃秋生,還有小朋友們唱不上去、歌詞太快唱不順、咽口水……
《菠籮油王子》可以讀出很多東西來,你要思考,它可以讓你想;你要娛樂,也可以當那些隱喻暗指不存在。整部片子有很多很俗的背景,油乎乎的卡座、大生產(chǎn)的車間、庸醫(yī)、出租房……可整個故事卻干干凈凈的,麥兜一邊迷惘一邊走:“我爸爸想返回以前,不知哪里,我媽媽想著以后,不知哪里,就得我一個,留在現(xiàn)在?!?/div>
3 ) 菠蘿油王子——面對生活的三種時態(tài)
雖然《菠蘿油王子》沒有第一部票房火爆,也沒有第三部《春田花花同學會》星光璀璨(剛剛才發(fā)現(xiàn)麥兜三部曲真正的第三部原來是正在籌備中的《麥兜武當》,不過算了,這里就以《春田花花同學會》暫時充當一下第三部吧,畢竟也是謝立文麥家碧夫婦的作品),但卻是三部系列電影中我最喜歡的。因為在我眼中,《菠蘿油王子》這個故事比《麥兜故事》和《春田花花同學會》更加純粹和深刻,另外,謝立文這次是專門為這部電影而寫的劇本,因此我覺得更有誠意。
如果說《麥兜故事》里還有一部分是給孩子看的話,那《菠蘿油王子》孩子們就一點都看不懂了,不要說孩子,我到現(xiàn)在也覺得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如果說《麥兜故事》是一個站在即將成長的孩子的視角看這個世界,那么《菠蘿油王子》則是一個閱盡滄桑世故的成年人講給我們聽的故事,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謝立文自己。和第一部一樣,我也不覺得《菠蘿油王子》是一部關于草根群體,關于香港本土文化的電影,抽去一些針砭時弊的旁枝(如諷刺香港官員裝死撒賴),故事的主干是一個關于“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人生拷問。
過去時的麥炳
說自己是一個王子,這并不是謝立文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自戀情結發(fā)作,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jīng)是一個王子,我們曾擁有我們完美的王國。那個時期或者有十幾年,也或者只有短短幾分鐘,總之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面發(fā)展著,我們看到了前面的無窮無盡的希望。然而突然由于一時的糊涂或者沖動,我們失去了本來屬于我們的整個王國。麥炳就在那次一時錯誤的勇氣中刺了隨行的大臣一劍,一切都變了,通往幸福的大門飛快關閉,他一路下滾,跌倒很深的地方,就像他的人生。當他再爬起來的時候,他丟失了他的王冠,王位也不再屬于他。其實他沒有走多遠,還是在獅子山下,但一切都變得那么陌生。他在一個小海龜羨慕的眼中看到了從前視而不見的幸福,不過由于笨,他始終沒有能力回到王國。于是他呆呆地留在一柜柜埠,被玉蓮照顧著,很快就步入了中年。
就像麥太的其他故事一樣,菠蘿油王子的故事一樣省略了中間的過程,只剩下開頭和結尾。“從前有一個王子,有一天,他變成了一個大叔?!敝x立文之所以一再省略中間的過程,是因為不敢去面對。從一個高貴的王子到一個潦倒的大叔,中間除了命運的作弄外,更多的是自己的沖動,懶惰,蠢笨,得過且過。這些劣根性不敢暴露給別人看,甚至自己也不愿回首,于是干脆省略掉。但麥炳不甘心,他始終不能忘記曾經(jīng)屬于自己的榮耀,特別是聽到算命術士的那一句“你出身帝王家!”開始他一再逃避自己復國的欲望,想忍受著可愛的嘮叨,做著伙夫,和玉蓮本分地在市井生活下去。但表面平靜得近乎呆板的他,心里卻瘋狂地懷念著曾經(jīng)的王子生活。他偷偷寫著《菠蘿油王子》的故事,偷偷去算命術士那里想回到過去。麥炳心里的激烈掙扎被校長的訓話外化:“算了吧!不要再搞這么多花樣了!夠本了!別再想了!過去了就算了!沒辦法了……”然而終于,在麥炳結婚那天,他戴著假皇冠,遇到了曾經(jīng)的朋友小海龜和大臣。我覺得小海龜和大臣根本沒有出現(xiàn),假皇冠就是全部刺激到他的信號。因此我們在下一段中只看到麥炳一個人在夜里奔跑。麥炳給麥太留下一封信,就回去尋找記憶中最美的一朵玫瑰花了。看到這里,我以為謝立文是在鼓勵我們去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在平庸的生活中日漸沉淪。麥炳的故事也懸置著。
一直看到電影的最后,當麥炳三人站在懸崖的盡頭,面對前方茫茫的大海,兩邊是高懸的瀑布,一種前所未有的絕望讓麥炳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已往的王國就是過去的時光,到長大才去尋找,是永遠永遠到達不了的。那怎么辦呢?謝立文在結尾處靜靜給我們看海子的詩: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不留戀過去,珍惜眼前,隨遇而安,活在當下。這是謝立文給我們的回答。
將來時的麥太
麥太是一個很有目標性的人,心里裝著的全是對將來的打算:兒子將來念什么大學,將來做什么工作。在《菠蘿油王子》里,麥太走到一個極端——心中的“將來”竟然是埋在哪里,什么方位,死后干些什么……麥太在現(xiàn)實中基本沒有開心的時候,時時操心,諸事不順,一個人背起整個家。電影里她最開心的時候竟然是她幻想死了之后,不用再飄來飄去,躺在墓地里,每天對著大海抖腳。
麥太雖然是電影中塑造的最有質感的形象,但她的命運卻始終是一條隱隱約約的暗線。我們只能從電影的一些蛛絲馬跡中去猜測她的生活,她的愛情,她的死亡。麥太叫譚玉蓮,生于社會底層,練過武功,做過車衣女工,后來不知怎么愛上了懵懵懂懂的麥炳,又不知怎么未婚先孕,在結婚那天麥炳離開了她,她一個人生下并不比麥炳聰明多少的麥兜,從此過上了艱辛勞碌的生活。由于現(xiàn)實很糟糕,麥太將希望全部押在麥兜的身上。一心只等麥兜成才之后,自己功成身退,躺在墓地里吹海風……
麥太之所以選擇活在將來,是因為她在現(xiàn)實中看到的是種種困境,重重艱難,她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將來,以致不知道當下自己需要什么。她像很多母親那樣,總是遏制自己當下一切關于美好的欲望,而給麥兜制造美好:她沒有和麥炳結成婚,而后來也沒有再嫁;她身兼數(shù)職,為了供孩子讀書;她費盡心思,為了讓孩子以為真的去了馬爾代夫;她為了孩子的平安夜,狠心買了一只明知道吃不完的火雞;她想吃雞腿,但還是讓給孩子。她很愛兒子麥兜,卻丟失了自己。到最后,麥太自己不知道當下需要,怎么才能快樂,只是一味賺錢,為著將來想當然的幸福而全力奔跑,卻不懂去體味當前的幸福。
最后講完菠蘿油王子的那個黃昏,母子倆站在海邊,麥太看著徐徐下落的夕陽,想到自己的“將來”,有點傷感。麥兜看到媽媽的神情,帶著媽媽跳起了倫巴,麥太看著兒子跳的優(yōu)游自得,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笑了,也在夕陽中跟著跳起來。
不只關注將來,善于快樂,隨遇而安,活在當下。這是謝立文給我們的回答。
進行時的麥兜
《菠蘿油王子》中的麥兜依舊很肥,依舊很笨,沒有值得懷念的從前,也不想費腦子盤算縹緲的將來,他只是心安理得地活在了現(xiàn)在。麥兜遺傳了麥炳喜歡抖腳的習慣,但父子兩個抖腳的動機卻是迥異。麥炳說他抖腳是為了讓時間過得實在一點,這說明他總是活得惴惴不安,憤憤不平,因為他覺得當下的生活不屬于他,他應該是一個王子。而至于麥兜:
“至于我抖腳這事,我也不知該怎樣解釋。當我不太想走動,但又不想愣在那兒時,我就會抖腳。就像蹲著那樣,不想坐在那兒,但又不想呆站著,有的人就會蹲著……盡管在無風的日子,樹上的葉子,地下的果子,枯葉、花瓣……蝴蝶翅膀上一粒粒陽光、一粒粒影子,大家都抖著,抖著,抖著…像跳舞一樣,看見人家在抖,我也抖……其實,我沒有哪兒想去,我只不過好喜歡現(xiàn)在這樣子。”
可以看出來,麥兜的抖腳是一種隨性,一種折中,一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盡管麥太屢次糾正,甚至帶他去看醫(yī)生也不能使他戒掉抖腳。從抖腳這一點就可以看到麥兜的人生哲學:隨遇而安,活在當下。麥兜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當前生活帶給他的幸福,并善于帶著充滿希望的眼光去尋找每一處細小的美麗——樹上的葉子,地下的果子,枯葉、花瓣……甚至蝴蝶翅膀上一粒粒陽光、一粒粒影子——這些東西無論是麥炳或麥太都永遠發(fā)現(xiàn)不到的。麥兜就是這樣,由于簡單,于是快樂,這就是香港人常說的“傻人有傻?!?。麥兜在這一部電影里充當著一個啟蒙者和解救者,帶著大家在苦難中翩翩起舞,以自己的愚笨去普度眾生,是傳說中的“大智若愚”。
其實無論是對于麥炳,麥太和麥兜來說,生活都是一樣的艱難,但三個人卻有三個不同的方向:“我爸爸想回到以前不知哪里,我媽媽只想著以后不知哪里,就只剩下我一個,留在現(xiàn)在?!?謝立文也許像麥炳,把他一個曾經(jīng)美麗的花園搞得一片荒蕪;也許像麥太,正為將來的幸??嗫啾济χ?。但無論如何,“隨遇而安,善于快樂,活在當下”的思想從《麥兜故事》到《菠蘿油王子》都一直沒有改變。只不過《麥兜故事》偏重于成長的感性體味,《菠蘿油王子》則偏重于哲學的理性對比?!恫ぬ}油王子》為了闡述這一觀點,調用了麥炳和麥太兩種生活態(tài)度出來作為反襯,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故事也更加通透。
電影的最后,媽媽被麥兜感化,將預定的墓地頂讓給了別人。爸爸麥炳走到了懸崖的盡頭。麥兜被認為是惡習的抖腳在后來改寫了音樂歷史——麥兜成為第一個用腳指揮的音樂家,和馬友友同臺演繹巴赫。盡管這是一種不可能實現(xiàn)的美夢,但謝立文的價值取向已經(jīng)呼之欲出——在《菠蘿油王子》里,他只想做那只麥兜小豬。
4 ) 小人物的夢想,生活的艱辛,單親家庭,及其他
《菠蘿油王子》,一部給大人看的童話。讓人覺得像是某個人的自傳,個人化的感情和浪漫的氣息,都像是個人生活的獨白。畫面中出現(xiàn)的麥炳書桌上的《魯迅全集》《海子詩集》,像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探索與期望,電影結尾的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幸福的閃電告訴我/我將告訴每一個人,似乎在訴說著,一個普通人從少時夢想的逐漸失落到最終幸福地做一個平凡人的心路歷程。選擇豬做為主角,讓人想起宮崎俊自傳式的電影動畫《紅豬》里那個贏得女人喜愛的飛行員,選擇豬,反映了每個人,無論哪個人,心中其實對于自己都是有些自卑或自認卑微的感覺的,即便是所謂的成功人士。影片中麥太的一句“你出生在帝王家的”,象是振聾發(fā)聵的天籟,擊中了成年麥兜(或者是麥兜父親麥炳)的內心那顆敏感的心,期望象小時候所想象的斬妖除魔的王子一樣,尋找屬于自己的王國。生活依然平靜,通過街頭的“時光機器”回到從前,或者埋頭苦悶似乎都是徒勞,能作的就是邁向生活,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年麥兜(也許是麥炳)靠少時的缺點“抖腿”最終成就了一絲微名,和妻子生兒育女,甜蜜的開始了新生活。這是心靈的回歸,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都會經(jīng)歷這樣的探索與回歸。從兒時五彩的夢想、期望到時光的消磨和失落,直至奮起,面對生活,最終以一顆平常心微笑地面對生活,把幸福的閃電告訴每一人。又讓人想起,宮崎俊的《我的鄰居山田君》,同樣的浪漫氣質,同樣的對于未來的夢想和小人物的生活艱辛。
麥太與麥兜的單親家庭,讓人想起《阿甘正傳》,一部我看了不下7遍的電影,母親帶領兒子的艱難和對兒子心理的培養(yǎng),都讓人心靈充滿了對母親的敬仰和對母子情的感動。
香港的浪漫氣息,恰恰的音樂和兩人搖擺的舞蹈,讓人想起《長恨歌》里梁家輝和鄭秀文席間即興而起的舞蹈,也許這就是心靈的一種默契和對生活的期望與熱情。
市政收房的舉動被想象成“Urban Renewal”的機器人,象奧特曼一樣眼中射出激光,隨后大樓轟然倒地,也許這就是小時候孩子對于這些事情的理解吧。我記得小時候,對郵箱頗有些疑惑,以為下面安了傳送帶,信件投進去后自動就送到了全國各地。
2005.12.15
5 ) 從前有一個細路,一日,距變左一個佬...
看完全片,想到的一直是里面不斷出現(xiàn)的一句話...雖然每次出現(xiàn)都有所不同,但總結來說就是...“從前有一個小孩,有一天,他變成了一個"佬"...”
我剛才在看的時候突然想到,(但是我想應該可能是我過度詮釋了...)這句話也許是有寓意的吧?以前的我們,都是小孩,都是王子,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們就發(fā)現(xiàn)自己老了,成熟了...
恩,重點應該是放在“突然有一天”上...
也許成熟,就是不知不覺的在進行著,就像指甲,就像樹木,就像天黑...直到我們有一天回頭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回不去了,我們已經(jīng)老了,我們已經(jīng)...變成一個"佬"了...
就像時針...
是不是青春期的小孩子都喜歡糾結成長這個話題?
想起五月天新cd《后青春期的詩》...五月天會老,阿信大神同學貌似已經(jīng)三字頭,團里有人結婚了,有人生子了...
甚至連MC HOTDOG都作爸爸了...
哈利波特會老,于是小說越來越黑暗,越來越緊湊...哈利學會了接吻,最后也結婚生子,還起了個鄧布利多的名字...納威。儂巴頓會變老,但是我在最后發(fā)覺自己對這個人物充滿好感,因為我清楚看到了他的成長成熟。從當年阻止他們出去被變成石像,到勇敢得承擔起責任并且無畏得去戰(zhàn)斗...一個可愛的小胖子...哈哈...
麥當勞叔叔會老,于是我們不再可以見到小飛飛、漢堡神偷、滑嘟嘟的身影出現(xiàn)在開心樂園餐里面...KFC會老,于是現(xiàn)在的我們只見到那個像圣誕老人一樣的上校,而不見了奇奇...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會變老...但是,就像我們沒辦法確切說出麥當勞是什么時候沒有了小飛飛一樣,我們也只會在一個特定的時刻,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真的已經(jīng)老了...
王家衛(wèi)說連罐頭都會過期,于是他開始懷疑有什么東西是不會過期的...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說,如果連菠蘿油王子都會變老,那么還有什么是可以不老的么?
不過,這是不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呢?想起我當年在《悟空傳》里面截出來的一段話,“我們都會長大的,那時我們就更漂亮了。雖然那漫長的旅途中我們會變的衰老,但為了那生命中最絢麗的年華我們都會不后悔的奔向那一刻的。是嗎?”
所以或者應該這么說吧...每個時候都有每個時候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如果在那個時候沒有經(jīng)歷到,那么就將永遠沒有機會經(jīng)歷了...沒有什么年華是最絢麗的,因為每一個年華都是絢麗的。就像如果你高中的時候沒有追過潮流,你就永遠不會理解為什么一個猩猩頭可以賣這么貴還這么多人趨之若騖;就像如果你小學的時候沒有調戲過女生,你就永遠也不會再經(jīng)歷那種明明是想靠近卻偏偏要激怒對方的可愛行為;就像如果你初中的時候不拍拖,你也就永遠也無法再體會到“早戀”的可愛之處,那種什么都想嘗試但卻都不敢,逐漸接近卻充滿著小心翼翼,但是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青澀的味道...
因為肯定有一天,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佬"。
6 ) 其實我們都是麥兜和麥炳
憋了好幾天,還是今天一次過寫完這篇評論吧。
我分了兩天將《麥兜的故事》和《麥兜之菠蘿油王子》看完,始知自己初中時的智商和認識簡直可以說是傻人所為。
記得當時我的女朋友跟我說,麥兜很好看,我一句話:“Hk的電影很多都是很無聊的搞笑,這個麥兜肯定也不好看,不看?!被亟^了她的邀請,現(xiàn)在回想起來,其實是自己對hk不了解罷了。
這幾天看了這電影,才知道為什么當初她會選擇分手了。
------------------------------------
在兩部電影中都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后悔。
麥兜后悔沒有把燒雞吃完,麥炳后悔沒有回去搶回自己的王子……這些對往事的后悔,逐步逐步成了影片的主題,而所笑的全然是自己的愚蠢,這種愚蠢,謝先生用音樂和簡化的故事讓我們笑著來理解。只是,我們不也是那樣蠢著過來嗎?只是我們像譚玉蓮那樣,只告訴人開始和結局罷了,“從前有個菠蘿油王子,他很傻,后來變成了個佬?!?br>當我們像譚玉蓮那樣講故事的時候,我們的腦海里其實只有后悔。以至于讓別人懷疑自己一開始就是這樣,而不是有一段經(jīng)歷,就像麥兜認為自己的母親一開始就是一個姑一樣。到了最后,麥兜聽了這個菠蘿油王子,除了哭,還有什么呢?
這個麥兜,這個麥炳,不像你我,像誰呢?與其說這是麥兜和麥炳的故事,不如說這個故事也是我們的困境?我們不也是那樣過來的嗎?我們試過當王子,拿著小時候的筆在紙上寫上許多許多的屬于王子的故事;我們試過像王子那樣傻,傻到最后輸給了現(xiàn)實……
這些故事其實一點都不好笑,只是我們在自嘲罷了。
------------------------------------------------
這兩個故事還有一個主題叫懷念。
麥兜是在講自己的故事,他最后雖然發(fā)現(xiàn)并沒有去馬爾代夫,但是他懷念那段日子,因為那是母親竭盡全力為他而設計的旅游;他同時也懷念那只燒雞,那只吃了半年還沒吃完的燒雞,當他出來社會后,他才明白為什么那燒雞要吃半年,也才明白母親當時的辛酸,然而影片卻沒有用任何苦悶的鏡頭來表現(xiàn)(其實我看了,有點酸鼻子,辛酸的鏡頭其實就像譚玉蓮講故事那樣,一開始,一結束就夠了。);麥炳懷念當王子時的夢想,跑到那騙人的算命佬那里想回去過去;他同時也懷念情迷海龜pizza,一個勁的沖出去;謝先生和麥太太也懷念以前的香港,不斷的用非常地道和草根的粵語詞匯來放對白,還一直在畫面里面播放著舊時hk的樓,hk的服裝……
這種懷念一步步地進入主題,到了最后,成了一棟沒有被拆除的房子,那就是你我記憶中的某個地方。
-------------------------------------
很多人說著片子很草根,我卻覺得其實是對知識份子生活的莫大諷刺。
片中的音樂沒有hk商業(yè)片一貫的流行歌曲,甚至在影片推出市場后,也沒有在文化商品上制造偶像(此處指唱片偶像之類,不是動畫人物)。在片中不斷播放的是古典音樂和香港的獨立音樂,如果影片真的足夠草根,何必用那樣的音樂來講故事呢?普羅的大眾會喜歡聽古典和獨立嗎?
不斷用重復的詞語,重復的慢鏡頭配著古典音樂來渲染一種無助的氣氛,這種藝術手法襯托出來的感覺和環(huán)境,就像每日必須面對的瑣事,就像片尾最后那些重復的午餐晚餐和菜譜那樣,也更像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像在哭訴著知識份子在社會的生活那樣,苦悶,枯燥與無奈。如果說這種手法是給草根們看的,何必這樣去重復呢?又何必用這種鏡頭呢?
我不是說草根們就不懂欣賞,只是,謝先生的黑色幽默應該是有側重點的。
---------------------------------
一直以為hk的動畫會沒有自己的風格,會和我們大陸一樣模仿日本,但看了麥兜后,才發(fā)現(xiàn)這畫風,這手法是那樣的獨特而有個性。
麥兜的樣子沒有日本漫畫那種細膩和精致,是一種粗線條;故事內的草地建筑等等,沒有日本畫風的柔美和美國的sharp,有的是蠟筆畫似的童真和樸實的趣味;動畫人物的動作設計,也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動作,沒有日本那種細致……
這種風格,算得上一種絕妙的獨創(chuàng)。如果國內也是如此,那大抵也算一件好事了。
---------------------------------
這動畫的音樂很有特色,無論是歌詞還是取材。
關于謝先生的歌詞,豆瓣上已經(jīng)有人評論過來,這里就不多說了。
---------------------------------
其實,麥兜一點都不好笑,你會笑你自己嗎?那只是苦笑罷了。
待修改
還不錯,不過續(xù)集總像差把火。
很難解構誒 動畫片就別這么抽象了嘛~
搞笑中帶著傷感
又是麥兜,又見麥兜~~~
可愛的麥兜居然也能走煽情路線。
好悲傷的故事
講到往事難免有點唏噓啊,不夠歡樂了。一顆星給華仔的獻聲。
麥兜真的是很有意義很好的動畫,喜歡
看不懂啊……
阿蓮懷孕了,菠蘿油重遇了以前送薄餅的龜仔、一起出行的師傅,他們決定回去復國了。于是菠蘿油告別了阿蓮,告訴他如果明天聽不到一個王子復國的新聞,那就永遠忘了他
菠蘿油
謝立文已經(jīng)成為我最喜歡的編劇。市井中的東西最可貴。
要看就看廣東話版本
我一直自知我不是一個很懂麥兜情懷的觀眾,但那句“媽媽,不如講《哈利·波特》吧!”還是把我逗得不行?!?你看看那顆星星,那顆最小的那顆,我聽人家說…天空上面有一顆很小很小的星星上面只住了一個小王子,他每天只是照顧他最愛的一朵花……那個叫燕子把自己的寶石眼睛啄出來送給窮人過冬的那個王子呢?……那個把寶劍從石頭里用力拔出來的那個呢?……爸爸在以前,媽媽在以后,就剩我一個留在現(xiàn)在?!刀缔D轉、暫暫停停,總算把《麥兜,菠蘿油王子》重溫了一遍。-2018.12.10
小朋友能看得懂這么意識流的東西嗎?
這是一種你不在里面浸泡過就不知道什么叫透明的橄欖油般的情懷
我真不覺得麥兜是給小朋友們看的電影。。悲傷的bgm下是大角咀轟然倒塌的大樓。。完全的末世景象啊。。太壓抑了。。
不明所以,難道意味著老子老了?
“這么巧?”“上街???“”吃飯沒?”“吃了啊。”有空便“”call我吧?!?/p>
口愛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