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與國家》是《希望與榮耀》的續(xù)集,電影并沒有刻意的強調這一點,但片頭就是上一部的片尾,而那個片尾又太過驚艷,故一看就想起來了。
《希望與榮耀》的故事發(fā)生在1942年,男主角比利是個住在倫敦的小男孩,父親上了戰(zhàn)場,母親帶著三個孩子艱難度日。戰(zhàn)爭期間,物質貧乏,德國飛機又經(jīng)常過來轟炸,把古老的倫敦城給炸了個七零八落,但比利對此還挺開心的,為啥?因為這樣就不能保證正常開課了。老師憂心忡忡,家長無心管教,他則有了大把的空閑時間,每天約了小伙伴,在斷壁殘垣間探險尋寶,玩得不亦樂乎。
空襲警報不斷,死人不斷,每天都有房屋被毀,可大家還是對著德軍的降落傘歡欣鼓舞,仿佛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不是戰(zhàn)爭,而是平常的生活。然后,有那么一天,比利的家也被炸掉了,這次不能怪德國人,是煤氣管道出了問題,但結局是一樣的,比利從此無家可歸了,母親只得帶著他們,去投奔鄉(xiāng)下的外公。比利受到影響了嗎?完全沒有!在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他又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玩法。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假期結束,學校又雷打不動的開課了。開學這天,比利的心情是沉痛的,腳步是沉重的,磨磨蹭蹭的走到校門口,遠遠地就聽見校園里歡聲雷動:“學校昨晚被炸掉了!謝謝你,阿道夫!”于是,我們的比利同學跳上外公的小車,又一溜煙地跑回了鄉(xiāng)下。
比利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到倫敦,《女王與國家》的時間軸向后跳了九年,冬去春來,流年暗度,比利每天在河里游泳,游著游著就長出了喉結,有了胸肌,變成了人高馬大的棒小伙兒。
二戰(zhàn)早已結束,但英國又被卷入朝鮮戰(zhàn)爭,大批的年輕人被召入軍隊,送往遠東戰(zhàn)場。十八歲的這年,比利也不出意外地收到了《入伍通知書》,電影講述的,就是比利這兩年的軍旅生活。
前面說過,比利從小就是個厭學的孩子,但長大后反而嘗到了有文化的甜頭:他留在軍營當了教官,專門教士兵們打字(在當年,打字可是個技術活,一般人家也買不起打字機)。當了教官有許多好處,大鍋飯換成了小餐廳,大通鋪變成了雙人間,有了自己的辦公室,更重要的是,他再也不必擔心自己被送往前線充當炮灰了。
在時代的洪流中,個人的想法無足輕重,戰(zhàn)火紛飛,改朝換代,但比利還是處變不驚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和上次一樣,比利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但又微妙地游離于戰(zhàn)爭之外。
當士兵們在戰(zhàn)場掙扎求生的時候,比利在忙什么呢?忙著和自己的長官斗法,比利身上的文青氣很重,和一板一眼的長官格格不入,他們相看兩厭,見招拆招,彼此都動了真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職場的硝煙也不亞于戰(zhàn)場,于是,比利就在這戰(zhàn)斗中一天天的茁壯成長。
比利長大了,開始為了愛情而煩惱,他感受了初戀的甜蜜,又體味了失戀的痛苦,來不及傷感,第二段愛情又不期而至,這就是人生,永遠的猝不及防,也永遠的驚喜不斷。兩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走出軍營的時候,比利已經(jīng)褪去了眉宇間的青澀,他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更加殘酷的成人世界。
作為英國著名導演,約翰.保曼以華麗的影像風格和扣人心弦的敘事技巧著稱,他有句名言:“拍攝電影就是將金錢變成光影,然后再將光影變成金錢的過程?!?/p>
約翰.保曼,1933年生于倫敦,經(jīng)歷了二戰(zhàn),17歲時替《少女》雜志寫影評,一年后到廣播電臺工作,期間應召在陸軍服役兩年——從履歷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希望與榮耀》和《女王與國家》都是導演的自傳,區(qū)別在于,別人用紙和筆寫回憶錄,他則奢侈地用了電影膠片。
退役后,他進了BBC擔任助理編輯。1962年,他成為布里斯托爾BBC紀錄片拍攝部門的主管,3年后,他拍攝了故事片處女作《Catch Us If You Can》,創(chuàng)新風格很快博得了關注。1967年,保曼去了好萊塢,執(zhí)導了李馬文主演的《步步驚魂》,該片的成功奠定了他在電影界的地位。1969年,保曼回到英國,執(zhí)導了馬杰洛.馬楚安尼主演的《最后李奧》,在二十三屆戛納電影節(jié)奪得最佳導演獎。
1987年的《希望與榮耀》,為他贏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在內(nèi)的5項奧斯卡提名,最終斬獲了金球獎的最佳影片。保曼其他的作品,還有獲奧斯卡3項提名的《激流四勇士》,在戛納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的《黑暗時代》。1998年,講述愛爾蘭暴徒的《將軍》讓他再次摘得戛納最佳導演獎。你以為他只有內(nèi)涵?除了編劇和導演,他還是個頗為成功的演員,佳作不斷。
走出軍營的時候,比利20歲,導演這漫漫的人生長路,只展現(xiàn)了不到四分之一,很多問題都沒來得及交代:比利和蘇菲終成眷屬了嗎?帕西最終有沒有成為他的姐夫?在多姿多彩的娛樂圈,他又有了什么樣的奇遇?如何從小人物成長為大導演?精彩剛剛開始,影片卻戛然而止。如今,約翰.保曼已是83歲的高齡,精力不濟,幾乎沒有開拍第三部的可能,想到這一點就讓人惆悵萬分。
《女王與國家》是部佳作嗎?答案,取決于你的打開方式。對普通觀眾來說,電影不夠娛樂,情節(jié)平淡,也沒有什么強烈的戲劇沖突。但,如果和《希望與榮耀》連著看,就能感受到時光的流逝,純真的喪失?;蛟S,這就是人生,理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個人與集體的磨合,每個人都在做著小掙扎,最終在命運的大河之中沉淪。
為啥拿這張海報當封面明明是他和他姐姐,英國演員真好多臉熟的,媽媽是鐵叔老婆南方與北方里的媽媽,姐姐是王冠女王妹妹,護士是浴血黑幫二嫂
強迫癥軍官大DT毫無威懾力,反而代表所謂反抗精神的男主朋友是個psychopath兼(可能很多人認為男孩就應該如此的)蠢壞bully。。男主是個無趣posh,他鐘情的姑娘是個我看著想砍死的貴族牛津哲學bitch。。所有女性角色都是bitch,男性角色略多元但也沒好人,也就幾個中老年軍官還稍微能看看。。
題目和海報誤導了我,以至于對這片子的預期有偏差?? 卡哥真好看,女主太優(yōu)雅了太美麗了,就真的很適合奧菲利婭這個名字呢。這種風格的電影看得不多,也挺有意思,工整細致的荒誕。配樂依舊很英式很工整舒緩。男主的確有時候像一個旁觀者,嗯。不錯。
卡和姐也骨里骨氣的
女主原來是烏龍女校的金發(fā)妞 有成熟女人的風韻了
從軍遇上愛。索菲的角色很喜歡
英國價值觀,幽默感,圣母心,我是真的愛比利的??墒菫槭裁淳蛣倓偤檬荰heseus 。。。真愛頂著愛豆臉。我天啦。。。豆瓣都是粉色的。
英國幽默版四百擊,戰(zhàn)爭與兵營的苦與樂,國家的榮譽與強權,英國丑男孩的情感成長教育 @cinéma des Arcades, 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 Cannes 2014
卡哥到底是什么骨科專業(yè)戶,這部明明和姐姐更像一對(所以他們最后也成一對了沒毛?。?/p>
后面有觀眾評價TV movie. 說得蠻對。
卡特納真的很適合演大兵,硬朗的臉,高大還有點駝背的身軀,一股不服輸?shù)纳倌隁?。除了欣賞男女主的美貌,我一無所獲。
《希望與榮耀》續(xù)集。小男孩長大后被征召,在韓戰(zhàn)的后方大本營里沒心沒肺反抗軍事教條的青春成長輕喜劇。有趣的元素不少,圍繞在兩位男主身邊的老兵油子賴著不上戰(zhàn)場、學打字的氣氛組士兵們以及其中的戲精假娘娘腔。但雙男主反抗的軍士長以及偷鐘表事件在設定上都太輕了,對軍事教條一絲不茍的軍士長頂多算個刻板人物,他和雙男主也并未有什么劇烈沖突,偷鐘表事件雖然鬧上了軍事法庭,但事件本身小而無趣,這些占據(jù)敘事主線的內(nèi)容缺乏戲劇張力。招風耳沒結果的年上戀、雙男主與護士的三角關系這些感情戲和軍營部分基本隔離,撕裂感明顯,哪怕設計個招風耳因軍營管理要求錯過約會這類俗氣戲碼也行???另外雙男主去軍事監(jiān)獄的路上為啥還要戴手銬?他倆關系不是很好嗎?路上也沒別人看管他倆???總的來說是部寡淡而散漫的青春片,和戰(zhàn)爭背景沒啥關系
接近三十年的續(xù)集,喜劇部分還是很英國的。
精致的英倫復古。
紀律嚴明的軍隊里究竟規(guī)范了什么,培育出了怎樣的靈魂,忠誠知否真的能通過錘煉而鑄造而成?英式黑色幽默里一點點荒誕的臺詞和鏡頭感,有幾段配樂很美,而最美不過女主角。
ophelia, unhappy in love and suicidal. 但男主的第一段戀情更像是是姐姐
前作就很零碎,這部更碎。
演的最好的是美國小哥Caleb Landry Jones
陸軍后方文職人員日常,會被英國小粉紅罵死的青春諷刺喜劇。兩位長官David Thewlis和Richard E Grant一個古板一個厭倦,搭配一個偷懶達人胖子勤務員,笑死我了。紅毛雀斑哥Caleb這里居然演英國滑頭鬼,此人的病態(tài)特性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