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 needs moms, 這個看起來就很低齡化的題目,就預(yù)示了這個片子是給小朋宇們看的,告訴他們其實disciplined(有紀(jì)律感)的媽媽是稀缺動物,雖然媽媽對你們很嚴(yán)厲,但是媽媽還是很愛你們的,最后那幕媽媽把氧氣罩給Milo的鏡頭還是非常感人的,如果是淚點比較低的小朋宇肯定就會熱淚盈眶的。
但是如果你用成人的邏輯來看這個片子,自然會失望,火星上有人?而且男女分工很不合理?那個和容嬤嬤一樣的大總管是怎么回事?怎么能說去就去說回來就回來?NASA的那幫人怎么這么好糊弄?那個GEORGE怎么能那么快就發(fā)明出那么多東西?還有他們在火星吃什么???人類怎么能愛上火星人?火星人怎么會愛上人類?那個涂鴉怎么回事,怎么才看到半個小時就開始涂鴉了那么多?KI倒戈的也太快了?blarblar
但是負(fù)責(zé)一點來說,如果你把這些偏見和OS帶入對這個電影的欣賞,那么或許就證明你從一開始就不應(yīng)該選擇看這部片子。這部片子雖然說很多地方都經(jīng)不起推敲,但是在某些地方邏輯還是很嚴(yán)密的,比如說火星語,比如說George的心路歷程以及他最后的表現(xiàn),還是我們的小英雄Milo在遇到危機(jī)而無人救助的情況下(我記得片中一共有兩次)勇敢求生的體現(xiàn),還有這種拯救媽媽的精神,都讓人感到滿滿的親子愛。也就是說,這個片子對小朋宇的教育意義,是會超越我們的想象的。對于那些大孩子的教育意義,也會存在的。
還記得一開始Milo向那幫人解釋什么是媽媽嗎?媽媽是那個為我們打掃房屋的人,為我們端上香噴噴的飯菜的人,也是不停的嘮叨我們讓我們吃花椰菜的人,不讓我們看電視節(jié)目而是上床睡覺的人,最重要的是,媽媽是那個在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
如果不小心說過“如果世界上沒有媽媽就好了”或者對媽媽大喊大叫的小朋宇,抓緊時間趕快給媽媽道歉吧,因為,如果媽媽被抓到火星,就慘了。。。。。
◎IMDB評分 4.0/10 (1,382 votes)
一句話評論
技術(shù)固然很好,但是故事的活力實在太缺乏,通篇顯得很無趣。 ——《今日美國》
我覺得吧,火星需要更多的媽媽,那里真的太冷冰冰。 ——《波士頓環(huán)球報》
我們不需要自欺欺人:火星人不需要媽媽,地球人不需要這部電影。 ——《電影評論》
幕后制作
生命中的一個片段
《火星救母記》改編自伯克利·布雷思德的同名漫畫書,表面上講述的是一個小孩子的“火星歷險記”,可實際上,這本書的主題還是在探討小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guān)系。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可能不會理解家長們良苦的用心和深意。書籍的作者伯克利·布雷思德曾經(jīng)表示說,如果沒有一次自己孩子和自己太太的吵架,這個《火星救母記》還不會問世。
伯克利·布雷思德說:“那是在2006年的8月,我的孩子和我的太太吵了一架。當(dāng)時,我的孩子麥洛只有5歲,他覺得媽媽非常不近情理,簡直就是一個令人無法忍受的怪物。他和媽媽吵了一架,他大叫媽媽是一個令人無法捉摸的家伙,然后就跑開了。與此同時,我的太太也很難過,她也在一旁抹眼淚。在這種情景之下,我只好去先安慰自己的孩子。我編了一個故事,那就是‘火星人更需要媽媽’(Mars Needs Moms!小說和影片的原名)。我向麥洛描述了如果那個他不愛的媽媽突然有一天消失了,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我的故事里,媽媽被火星人劫持到了火星,成為了一個專門為火星上的孩子服務(wù)的媽媽。那天晚上,我就坐了下來,開始了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在5年之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14歲的麥洛能在電影銀幕上看到自己的那一段所謂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并且能以一種輕松、愉悅和娛樂的方式來接受自己生命中的那一個黑暗片段?!?br>
在布雷思德的心里,這本書自己哄兒子的一個“噱頭”,但是到了編劇和導(dǎo)演的手中,這個發(fā)生在火星上的故事卻充滿了樂趣、童真和教育意義。導(dǎo)演兼編劇西蒙·威爾斯說:“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和家長的沖突是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的,但是從來沒有人會想過我們的爸爸和媽媽為什么會‘與自己的孩子作對’。實際上,那個時候我們都太年輕、也太幼稚。總是把一切想象得太簡單太隨意。當(dāng)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里面的一幅幅畫作好像都是活的一般,就好像一部電影在眼前放映。而且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shè),那就是突然有一天,你的媽媽不再你的耳朵邊嘮叨了煩人了,而是去做了別人的媽媽,你是會感到高興還是難過?布雷思德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絕妙的范例,而且其中還不乏許多的娛樂和幽默。這樣的故事改編成一部動畫片是再合適也不過的?!?br>
難度堪比真人電影
雖然《火星救母記》被稱作為動畫片,但是由于使用了動作、表情捕捉技術(shù),所有的鏡頭都需要演員親自完成,然后把攝像機(jī)和電腦得到的動作與表情的“數(shù)據(jù)”“粘貼”到虛擬人物身上,通過渲染、后期、調(diào)色等等工序,才算完成一個鏡頭。所以,拍攝這部電影的工作量一點也不比拍攝一部真人電影少。作為力挺這種技術(shù)和片種的制片人澤米吉斯,他有理由相信這種技術(shù)能給影片帶來質(zhì)的變化。他說:“隨著技術(shù)的進(jìn)步,我們能捕捉到最最細(xì)微的演員表情,然后把這種表情完完全全、服服帖帖地放在虛擬人物的臉上。而且,從《極地特快》開始,我們就在嘗試著用演員童年時候的模樣建造人物,在影片中展示出不同年齡的人物。《極地特快》中的漢克斯就是一個例子。不過那個時候的技術(shù)還不算成熟,那次嘗試并不算成功。但是現(xiàn)在,我們在這部影片里,完完全全按照賽斯·格林的樣子制作了一個童年版本的他,效果非常好。”
在三分之二部影片中,賽斯·格林扮演的麥洛都處在沒有微重力的外太空環(huán)境里,為了能真實地表現(xiàn)出微重力環(huán)境中的人的表情和反應(yīng),所以在影片的大部分拍攝時間中,賽斯·格林被栓上了類似于威亞的飛行系統(tǒng),好讓模擬出微重力的環(huán)境。扮演了母親的瓊·庫薩克,那些她出現(xiàn)在火星表面的鏡頭里,她一樣穿上了這種裝置。導(dǎo)演西蒙說:“綁上這個東西讓這兩個演員開心得要命,他們只要一穿上這個東西就要鬧一陣子才能安靜拍戲。不過,他們的這種玩鬧和開心也正是影片所要傳遞出的一種信號?!?br>
談及拍攝影片和影片的受眾群,賽斯·格林說:“拍攝這部電影,我好像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些和家里人在一起的日子。有家人在的時候,小孩子畢竟還是比較拘謹(jǐn)?shù)?所以很多小孩都希望自己家人不在身邊,這樣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了。不過,小孩子還是不理解也不知道家長的重要性,等到失去的時候,才會恍然大悟。所以我扮演的麥洛才會不顧一切地區(qū)營救自己的母親。我覺得我會和我的小侄子、小外甥去看這部電影。對于孩子們而言,影片中有足夠酷、足夠炫的冒險和外星人,可能他們不太會意識到電影究竟在說些什么,但是他們總會對股市本身有所觸動?!?/div>
6 ) Mars Needs Moms
就算IMDB和爛番茄評分聯(lián)手做掉了這部影片,就算是史上第五大票房毒藥,在看的過程中仍未覺得有重大的違和感或觀影不適。誠然故事單薄兼且罔顧科學(xué),面罩有時戴上有時摘下有時是活命之本有時是無用贅物,一切全憑劇情需要,但其真正的著眼點:母子親情和少年的英雄主義情結(jié)與叛逆期情結(jié)的交織仍然令人為之神往。因著這樣,就算影片有些許瑕疵,似乎也并不該對之絕望并冷嘲熱諷。
人物動作很連貫,不仔細(xì)看還以為是真人演繹,看結(jié)尾發(fā)現(xiàn)的確是前期靠真人,后期合成制作的。劇情就有些不知所云,連普通的小白劇情都難以企及。
我們不需要自欺欺人:火星人不需要媽媽,地球人不需要這部電影。 ——《電影評論》
重新又看了一遍覺得還不錯,原來火星是女主外男主內(nèi)啊,那老太婆很希拉里,有幾個笑點挺成人的,給氧氣罩時很感人!
沒想到火星文明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男女分治的階段了,這也算進(jìn)步?
悲劇的盛生活開始了
連動畫的主題都是自由,多么令人向往的國度
可愛的孩子!
無所謂「根據(jù)」、有教育意義、有溫情、講述「愛」、就是一部適合孩子們與不願長大的「孩子們」最佳的HP補(bǔ)足飲品。
好棒!忍不住一口氣看完!
熒光涂鴉實在是美。
說是是瞄準(zhǔn)了低齡兒童吧,這令人厭惡的外星人形象小盆友也不會喜歡,說是針對青年人吧,這情節(jié)設(shè)置也太過幼稚無腦了,白瞎了那么多投資,動畫片拍的這么無趣還真是難得
汗,這個太低齡向了,可惜我已長大啊
14歲以下人士適合觀看吧 = =!
又搞笑 又感人
沒有那么差吧。。就是看的時候覺得不錯,看完沒感覺了。劇情也不是很完美。
題材很好 不明白分這么低 評分的也不多
火星不需要媽媽,地球不需要這部電影
面罩那段兒很感人,但全片基本shit。像這種專拍給3-5歲孩子的,應(yīng)該也有標(biāo)識。Hippie must die
一般般,為啥這么先進(jìn)的外星人,行為卻像猴子?土里蹦出來小孩,你當(dāng)是孫猴子轉(zhuǎn)世呀。還有片中宅男真心無用,各種悲劇。不是很搞笑,溫情度一般,不煽情。一開始的CG效果差得簡直不像電影。最后還是男性給力,老太婆不發(fā)震動棒,絕對失誤呀!
劇情老套情節(jié)推進(jìn)緩慢細(xì)節(jié)上又缺少迪斯尼一貫的小笑料。如果不是動畫片而是真人出演的話估計一星都達(dá)不到罷。當(dāng)然以上評價請淚點較低者、韓劇愛好者、迪斯尼死忠一概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