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講怎么閑聊
閑聊是在需要和其他人共處一段時間時比沉默更好的應(yīng)對方式。
話題日常、美好,而不是負(fù)面的,又或者可以說是沒營養(yǎng)的。身上有顯眼的地方可以給其他人找話題,拍一下對方肩膀可以表示自己中斷話題走了,追逐大多數(shù)人的興趣愛好來增加話題。甚至為了拉進(jìn)距離、接話可以不必說真話。有目的的交流時不接題外話,直接了當(dāng)?shù)谋贾黝}。
主持人可太接近普通人了,內(nèi)向,因為不善表達(dá)給不了女朋友想要的愛情然后分手。社恐,逃避社交,不能自如接話,甚至在最好的朋友之間都沒談?wù)撨^前女友的話題,明顯他的朋友對與他交流這個話題感到不適應(yīng)。為了緩解心中的煩悶又或者是增加談資而孤身去旅游。常常與周圍格格不入,在旁人看來稀奇古怪,難以理解。想要傾述卻無人可說,透出屏幕的孤寂、尬尷、淡漠、游離于人群之外。為了融入而去干些不感興趣的事情。
像一個外星人理智地研究如何融入人類一樣,最后得出要找到對的人傾述,及時清理負(fù)面情緒,你的生活就會恢復(fù)美好。
怎么說呢,一個人干自己不想干的事情,肯定整個人是不自在的。那種來自心底的抗拒交流和不適應(yīng),別人是感受得到的。
所以沒必要逼自己融入,沒必要逼自己去干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在干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沒人傾述可以寫文字啊,這是個很好的解悶方法。
不知道怎么接話的話,沉默就好了。認(rèn)真注視和傾聽對方,讓別人感受到你的關(guān)注和用心傾聽,這樣兩個人相處也不會尷尬。
我們在業(yè)余時間應(yīng)該是關(guān)注自身想去干什么,而不是應(yīng)該去干什么。相處時把注意力都放在“我喜不喜歡這個人、這個群體,我想不想加入他們”上,而不是“對方喜不喜歡我”,這樣也能讓自己更自如。
真誠,友善是基本要點。不侵害他人權(quán)利的同時做自己。
像說假話應(yīng)和方面,如果只是萍水相逢那還好,如果是想深交,那還是得保持真誠才能讓你獲得真正的友誼。
第二集手腳支架
毫無疑問,手腳支架如果是臨時用來保障安全或者裝飾還行,如果長期使用,那只是建筑的外部一種延伸,并不能保障安全。
如果真的要保護人們不被墜落物砸的安全,應(yīng)該定時檢查建筑情況,然后爆破拆除才對。
第三集 關(guān)于記憶
嗯……記憶宮殿的記法在最強大腦里聽過,也嘗試過,但我感覺還是要記憶,只不過把東西轉(zhuǎn)化成了圖片,圖片再進(jìn)行聯(lián)想,這和記本來東西沒區(qū)別吧。可能不適合我,哈哈,采訪的這個記憶冠軍回答好敷衍。
曼德拉效應(yīng)我倒是也聽過,也有過記憶和周圍人不一樣的情況。我對我的記憶深信不疑,但我看了夢的解析之后,更認(rèn)為這是我夢中的場景?;蛘哒f,我的記憶被我自己無意識的串改了。離那件事已經(jīng)有五六年了,因為太過迷惑,直到現(xiàn)在還有印象。我是傾向于唯物主義者,但我對平行宇宙什么的包容性也很強。也挺有意思。如果只看視頻里的那些證據(jù)話,太具有主觀性。還是記者拍攝的麥當(dāng)勞氣球那塊的解釋有理有據(jù)。
的確,如果所有東西都記得一清二楚的話,想記得不想記得的都記住了,那很痛苦。聽說天生有這樣記憶超強的人,他們都活不長久。比起放下過去,忘記反而能讓我們自己過得更好,記得想記的,忘記不想記得的。攜帶篩選過的記憶前進(jìn),總比事無巨細(xì)的記得前進(jìn)的輕松。雙刃劍吧。
第四集關(guān)于保護罩
包皮很容易藏細(xì)菌然后發(fā)炎,對女性和男性都不好,這個他們不知道么???
為了保護某個重要的東西不被破壞而套上保護罩。
嗯……這讓我想起《社交服飾》中關(guān)于牛仔褲的一集,就是那些復(fù)古的牛仔褲正是因為使用過痕跡才讓它們變得獨一無二,變得有故事感,可以表達(dá)自己的個性。甚至日本牛仔褲那一集,牛仔褲的顏色在使用中某個部分褪色很多,這是你使用過的痕跡,這件褲子因為你的使用而獨一無二,才變得有意義。根據(jù)褲子的痕跡猜測前主人與這條褲子的故事,賦予了它價值。
所以用不用還是看個人想法吧,我是覺得買了的東西就是用來用的,而不是供著,但如果買來主要是為了炫耀,那珍藏也沒問題 。
第五集 如何aa
中國聚餐好像是大家都點一兩樣,點的都是在場多數(shù)人喜歡吃的,然后一起吃,平均付錢?;蛘咻喠髡埧汀?/p>
也遇到過口水翻飛的情況,比如水煮魚,n多人直接拿自己吃的筷子在鍋里攪拌,那個菜跟洗筷子水一樣。這種聚餐我都會吃的很少,去也主要是給面子。但哪能天天給面子,去了一次兩次,最多三次就完了。下次再邀請直接說想去吃別的,你們?nèi)グ伞?/p>
至于朋友在他生日會上刷稅卡的事情,我感覺有可能是記者太敏感了。如果是真的很在乎記者的朋友,聽到他覺得自己把他的生日會當(dāng)偷稅的工具,會很傷心吧。不過也可能是作者沒有感受到他們的用心。偷稅倒也不必聚餐才能享受,按記者展示的那樣,日常開銷,只要想就可以。
記者這個人情感很單薄啊,他沒有感受到別人的真心,會不會是因為他自己也沒付出過真心?也沒讓別人感受到真誠。他和他的朋友們很缺乏溝通吧?他或許需要的是換個朋友圈?
整個旁白很少情感流露,他把自己的情感封閉起來,避免受傷害。敏感又多疑。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
至于偷稅這件事情,真的是靠個人自覺了,公平這件事也是。打包吃回本這個思想哪里都一樣啊,笑了。
第六集 如何做好意大利燴面
以做燴面為主線,但重點又不在燴面,是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是燴面所代表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真的表現(xiàn)了計劃趕不上變化和物是人非。
想做什么應(yīng)該當(dāng)下去做,而不是徒留遺憾。
第六集是疫情初的樣子,好奇現(xiàn)在他們的環(huán)境怎么樣了。
我在想如何快速介紹這部劇的奇妙之處,想到了這組鏡頭。一組常見建筑,外加一點想象力所構(gòu)成的畫面。本劇的每篇皆是由一條條幾秒的短視頻拼接而成,再由威爾遜磕磕絆絆的配音,共同完成一段這個男人對紐約這座城市思考的敘事。他的思考包括如何閑談,如何搭建腳手架,如何提高記憶力,如何家具遮蓋,如何賬務(wù)分?jǐn)傄约叭绾闻腼兺昝赖囊獯罄麪Z飯。
但是你可能會問,這些問題又有什么可聊的呢?事實上威爾遜在每篇中都沒有對問題給出明確答案,有的只是不斷探尋的過程以及非常私人化的感悟,比如在如何賬務(wù)分?jǐn)傊?,他為了找到最公平吃飯分賬的地方,先找到了一家賣裁判用品的店鋪,然后詢問了前來購買物品的一位裁判,得知他們近期有一場裁判聚會后參與了進(jìn)去,最后發(fā)現(xiàn)就連裁判的聚會都混亂不堪,最后失望而歸。又比如說在烹飪意大利燴飯這集中為了找到正宗意大利燴飯的做法,在街上尋找掛有意大利國旗的院子,找到后直接走進(jìn)去詢問主人是否會做意大利燴飯。 我想這是這部劇有意思的第一點,打破固定思維,進(jìn)行嘗試,我們有太多的不成文的規(guī)矩,忌諱,行事準(zhǔn)則,這些東西一方面引導(dǎo)我們的行為,另一方面又束縛了我們的行為,而威爾遜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做就是了,沒什么大不了。
第二點我想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威爾遜對生活的解構(gòu),你時常能看到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畫面
這種畫面的總會讓人會心一笑,用一種完全日常的畫面表達(dá)與日常完全不同的含義,用日常物品表達(dá)情緒,將腳手架賦予新的含義,鼻屎也會是很好的有機產(chǎn)品。面對重復(fù)的日常,只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也總能找出新的樂趣。我在驚嘆于威爾遜如此有趣的剪輯的同時也感嘆他的素材之多,這似乎暗含了想要做出好的作品的關(guān)鍵。
看到他成堆的視頻素材以及密密麻麻的日記本后,我似乎能理解他為什么能拍出這樣的片子了。有趣的關(guān)鍵在于嘗試新的,重復(fù)舊的。新的東西賦予你生命力,舊的東西給予你表達(dá)的工具,二者結(jié)合才能夠產(chǎn)出有趣的東西來。這是一種經(jīng)過思考后形成的樂趣,由威爾遜個人的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獨特樂趣??赐陼砗芏嗟幕匚杜c感悟。在每天充盈著吃播,美妝,正能量,刻意的搞笑的短視頻中,還能看到如此平凡的,奇怪的,俗氣的,悲傷的,有缺陷的,不華麗的東西,感覺真的還挺奇妙的,給了我對于生活的一種全新視角,而這種視角又是任何人都可以嘗試的,毫無成本的,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
幾乎每集的開頭都是Hey NewYork,那些若無旁人的自在路人,臟亂的地鐵和街景,當(dāng)然還有無處不在的腳手架,無不提醒你這里是紐約。但John Wilson的故事講述卻特別日式,微小,絮絮叨叨。日常得不會引起你的注意,但一提起卻很有共鳴。
隨便記幾點隨感。首先從整體風(fēng)格而言:
其次從分集劇情來說:
看第一集的時候就想推薦給所有人,因為太好玩,甚至舍不得一口氣看完。 每一集都由John Wilson相同的旁白開啟,“Hey New York”(你好哇 紐約)。面對世界上最為人熟知的城市之一,對創(chuàng)作者而言,這里還有什么? Nerd氣十足的導(dǎo)演本人舉著相機走上紐約街頭,他有點喪又野心勃勃,他想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同時,他“想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拍攝紐約”。
而他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做到了,用最spontaneous、最隨意的”傻瓜式“記錄素材,二次創(chuàng)作出令人拍案叫絕的作品。明明是我們熟視無睹的人群、街道、地鐵、餐廳、超市,竟然都被他編成了一幕幕彼此關(guān)聯(lián)的日常戲劇。
這部帶點神經(jīng)質(zhì)的絮絮叨叨的短劇,似乎需要花一點時間看上一兩集才能明白它是什么。這些無法被簡單歸為「紀(jì)錄片」的視頻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胡說八道,又總在結(jié)尾處真情流露,讓準(zhǔn)備好一笑了之的觀眾們無法不正視生活本身的詩意與深邃追問。 第一集標(biāo)題是Small Talk(閑聊),John Wilson在節(jié)奏飛快的紐約城里四處晃啊晃,看紐約客們都是如何閑聊的。 他飛去坎昆,偶遇了一個獨自前來參加狂歡派對的男人,閑聊的最后卻是他告訴Wilson自己的好友一個月前自殺了,Small talk變成了heavy talk?!盜t's brutal, man“,紋著大花臂的及時行樂者瞇起眼睛說。 后面一集比一集腦洞大開,從「腳手架架設(shè)指南」到「如何給家具覆膜」「如何增強記憶力」,標(biāo)題看上去越實用的,內(nèi)容越出人意料,根本猜不到半路跳出來怎樣的人物和故事。
最后一集的拍攝背景是新冠疫情爆發(fā)之初,Wilson像個脫口秀大師,把前面五集出現(xiàn)的主題一一call back,也提醒著我:前面的五集,其實是他過去兩年的生活。
我太喜歡導(dǎo)演John Wilson了,因為他擁有我既欣賞又嫉妒的能力:持續(xù)在日常中發(fā)掘新奇,永遠(yuǎn)保持著敏感的觀察力和新鮮視角,能把隱藏在生活每個角落里的古怪、荒誕、牢騷、溫柔、傷感悉數(shù)挖出,一頓亂燉后,端出以小見大的奇妙。 同樣是紐約電影人,John Wilson像一個接地氣版的Woody Allen,他把暗中觀察與犀利思考從中產(chǎn)階級的精神生活移到街頭和普通人的家里。剝離了紅酒、文學(xué)、知識分子高談闊論這些小資產(chǎn)情調(diào)的生活本身,竟然還是很動人,值得細(xì)細(xì)觀看。 Wilson也仿佛我愛的Carrie Bradshaw宅男版,一次隨機散步都能引發(fā)他浮想聯(lián)翩——“I couldn't help but wonder...”
他甚至讓我想到那個沉迷拼貼手法的戈達(dá)爾,他們都以某種方式創(chuàng)造了畫面與內(nèi)容之間獨一無二的關(guān)系,只不過一個關(guān)于革命與浪漫主義,一個關(guān)于不著邊際和“屎尿屁”。
他還讓我想到了《假裝我們在城市》里的Fran和五條人的歌。
John Wilson在采訪里說,“我一直有一種沖動,就是把我生活中的一切都拍下來,然后把它做成藝術(shù)?!? 從今年開始,我重拾寫日記的習(xí)慣(以前也斷斷續(xù)寫過幾年,但從未真正找到寫它的動力),我把我的日記叫做#Todaywellspent(今天好好過)。本質(zhì)也就是普通人的流水賬,我試圖每天花一點時間,寫下今天見到了誰,發(fā)生了什么對話,吃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我也嘗試在日常中抽絲剝繭出一絲新奇,例如去餐廳的路上看到某個路牌很像鬼臉, 爬山時在半山腰看到一把憑空出現(xiàn)宛如佛像的椅子。
日記寫著寫著,我發(fā)現(xiàn)原來每天的生活還蠻有意思,即使是在「朝九晚五打卡」的上班族時期,一天的信息量也常常會超過我的想象。
直至今日,在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些城市居住過、也旅行過十幾個國家之后,如果要問我哪一段人生過得最多姿多彩,我大概仍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紐約。
紐約當(dāng)然是激動人心的,這個巨大容器本身吞吐著無限可能性,但我仔細(xì)一想,其實更可能是因為在紐約的那幾個月,我每周都在寫「紐約客」專欄,把這一周的吉光片羽統(tǒng)統(tǒng)記錄。即使只是一個在公車上跳舞的乘客、一位因為買二手家具閑聊起來的臺灣老奶奶、一支在時代廣場地鐵站即興演奏的樂隊,或者一個枯坐圖書館時因為觀察他人而突發(fā)奇想的念頭。
或許還是劉瑜在許多年前寫過的那句話,「我相信是一個人感受的豐富性、而不是發(fā)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決定他生活的質(zhì)地,是一個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決定他生活的色彩」。
而當(dāng)一天發(fā)生的大事小事,外界環(huán)境扔給我的所有互動和在我腦海里彈跳的所有想法都被記錄時, 當(dāng)我認(rèn)真對待每個靈光一現(xiàn)時,或許我才能說,這一天是well spent的。
大概,生活能夠承載的想象沒有盡頭,用John Wilson自己的話來說——“從固定一個電源插座開始,到火山邊緣結(jié)束”。
如果需要用極少的形容詞來描述這部紀(jì)錄片,那會是 depressingly delighted.
自言自語式的紀(jì)錄片,第一人稱的視角,來回晃動的鏡頭讓你完全進(jìn)入到他的世界,看似流水賬的生活里藏著那么多出奇意料的細(xì)節(jié),人和事物之間存在那么多奇妙的連接。 第一次看會不適應(yīng)于這種敘事,第二次看會驚喜于精巧的結(jié)構(gòu),之后的每一次都會注意到不同的細(xì)節(jié)。他總是能從 how to 某件事自然過渡到想要表達(dá)的觀點。
我相信是一個人感受的豐富性、而不是發(fā)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決定他生活的質(zhì)地,是一個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決定他生活的色彩。 — 劉瑜
?? 關(guān)于陌生人之間的關(guān)系,傾訴與傾聽。
Small talk 實際上是在尋找普適的共鳴點,只取其中積極的部分,避重就輕,禮貌地緩解尷尬。 而 John Wilson initiate 的 small talk 不斷變成 heavy talk,有時候你不知道在你面前的這個陌生人為什么愿意在當(dāng)下的場合向你傾訴。
“The world is full of people that need to get something off their chest. And even though it can be risky to open up, it's worth it when you find the right person.”
?? 關(guān)于城市建筑與人的關(guān)系,人們對于某件事物賦予的意義決定了他們的行為。
從1979年一個年輕學(xué)生被高空掉落的磚頭致命之后,紐約開始有了每個建筑每五年必須翻修外墻的法律,這讓腳手架行業(yè)爆發(fā)。
腳手架總是短暫存在的,這也讓大家忽視它的設(shè)計。但總有人會用自己的文化符號裝飾它,不管是藤蔓,萬圣節(jié)服飾,還是LGBTQ的??????彩虹旗。市民與腳手架之間似乎也構(gòu)建了獨特的關(guān)系,一個 hiding place,一個健身的地方,浪漫的約會記憶,與裸身主義者的性愛。
腳手架總以不同的形象出現(xiàn)在電影中,動作片中不可或缺(尤其成龍的電影),似乎是一個可以被隨意破壞的地方。電影中出現(xiàn)的著名建筑從來都是唯美且背景干凈,而現(xiàn)實中它們總是被腳手架覆蓋,也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
而人們總是會妥協(xié)于他們認(rèn)為只會短暫存在的東西。 “Most New Yorkers will put up with anything as long as they know it's temporary.”
“It's really easy to settle for something that you don't like, unhappy with something.. if you never admit you’re, you never have to change anything. Most of us don't speak up when we're dissatisfied..and then things just begin to accumulate.”
和紐約相比,New Orleans 幾乎看不到腳手架,市民們對于腳手架似乎沒有概念。因為腳手架承載的防止高空墜物的功能,被融入了建筑本身。而John回家之后,早上駐足的一座 New Orleans 建筑坍塌了。
?? 關(guān)于個人記憶與事實的關(guān)系,記憶是否被媒體有意塑造,認(rèn)知如何影響記憶。
驚訝于他居然有那么多的筆記,其中還會有2014年幾點起床中午吃了什么的記憶。記憶并不是線性且清晰的,日常記錄可以把你帶到那一刻,但大部分時候記憶是混亂串聯(lián)的。
片中提到了曼德拉效應(yīng),集體記憶對某一事件和歷史事實完全不符。主流科學(xué)界沒有科學(xué)研究證明這一“效應(yīng)”的真實性,其實是認(rèn)知因素形成的虛假記憶。
TheMandela effect (collective false memory)is an unusual phenomenon where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remember something differently than how it occurred. Many doctors use it as an illustration of how imperfect memory can be sometimes.
有人試圖用平行宇宙來解釋這件事情,而很多記憶的偏差可能是媒體的刻意制造,可能是記憶本身是個人認(rèn)知理解的產(chǎn)物,我們無法抑制地用腦補的方式去解釋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它不是事實,卻可能是我的真實,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本身就存在著偏差。
最后看到John給太陽帶上墨鏡,更換成ee的標(biāo)簽,真可愛。
?? 人與所擁有事物的關(guān)系,是保存期限重要,還是使用感受重要。因為擁有而產(chǎn)生的控制欲與虛榮感,體現(xiàn)在個人,也體現(xiàn)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故事從如何保護家具免受寵物的破壞開始,John Wilson 找到了制作塑料膜的人,但他并不會包裝自己的家具。
如果在昂貴家居上套上塑料膜作為 protection,寵物自然不會再接近它,而你也慢慢不再靠近它。
在城市中,為了避免動物破壞設(shè)施或留下痕跡,有裝在路燈上趕走鳥的裝備,有樹下阻擋狗的圍欄等等。
為了避免人做某些事情,也布滿了各種障礙:為避免滑板族在長凳上鋪上障礙,為避免有人躺在地鐵里板凳上增加了隔板,等等。
“Humans will go through a lot of trouble just to make themselves feel like they’re in control of their environment.”
”Sometimes material things are so precious to people, that they go so far as to make duplications of their possessions.“
我們有時候過于在意物質(zhì)對我們的意義,例如把收藏的真實畫作藏在家中,而將復(fù)制品展示出來。如果太珍視自己的所有物,反而會削弱你的快樂。
”Nature gives things character, and anything that happens o our stuff along the way, is evidence of a well-lived life.“
?? 關(guān)于道德的邊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小的不公平會導(dǎo)致長久的隔閡,頂層的不公平會導(dǎo)致底層的混亂。
從和朋友吃飯誰買單,怎么 split bills,發(fā)現(xiàn)有人用 business expense 來鉆報稅的空。John 其實可以把所有的生活 expense 錄制下來,只要有這些 footage,所有的日常開銷都會變成他的 business expense.
一場裁判的交流會也在偷盜等混亂中結(jié)束。裁判作為維持公正與秩序者本身,都不能做到自我約束,那我們生活中的秩序感和道德感又何以維系。
“I guess I was wrong in assuming that refs would be less flawed than the rest of us. Ant if that’s the case, then what hope do we have to act with any civility when we’re out with our friends?”
?? 疫情打破了一切原本的秩序,而沒關(guān)系,我們沒必要等到一切都完美再行動,不如在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就去傳達(dá)我們的愛意。We’re all gonna have to figure it out together, and right now, we got nothing but time.
為了給房東做一次 risitto,問了很多人,參照視頻里的方式笨拙地模仿,一次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他將這歸因為尼古丁的戒斷,很多成癮是年輕時養(yǎng)成的壞習(xí)慣,去到新的環(huán)境,移除誘因以打破循環(huán)。其實你會意識到,你并不需要。
疫情讓房東在花園散步時都開始 cover her mouth,John 想要在對她造成傷害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幫助她。與其花那么長時間想讓一切完美,不如在第一次做完 risitto 之后就送給她。
“When everything you know has to be thrown out completely, your idea of perfection should probably been thrown out too. And you just have to do whatever it feels right.”
疫情讓一切慢慢改變,we’re all gonna have to figure it out together, and right now, we got nothing but time.
嗨,我是Charlotte,nerd,十級社恐。
我討厭家庭聚會,不知道迎面而來并不認(rèn)識的親戚問我房子多大的時候怎么回答。
我討厭坐地鐵,不知道在擁擠的車廂里怎么看自己的書才能保證不被邊上的人偷看。
我討厭家里亂糟糟,卻寧可懶洋洋在沙發(fā)上看書把左腳的襪子丟到地上七歪八道的娃娃身上也不站起來收拾。
我最近,被老板建議去參加一個培訓(xùn)課程。老師說了很多管理中必要的溝通技巧。可我只覺得身心俱疲。老師說,你們要問open question,這樣才能有去有回。老師讓我和他做角色扮演,我只堅持了兩個問題,老師就宣布我把天聊死了。課上了四次,可我依舊是社恐。別人跟我說“天氣真不好”,我卻因為喜歡雨天而自顧自沉默。
就像上廚藝課,老師教了好多做菜技巧;可我呢,我連廚房都不想走進(jìn)去。
這周,因為在過去的周末參加了一場不被事先告知趕鴨子上架的無聊家庭聚會身心俱疲的我,無意中打開了這個劇集。啊,太適合經(jīng)常在日常生活中手忙腳亂的我了,我需要一本生活指南。
六集,試圖回答六個問題,“如何進(jìn)行一些聊天”“如何增強你的記憶”“如何保護你的家具”“如何分?jǐn)傚X款”“如何提供腳手架”“如何做意大利燴飯”。
但一季看完了,發(fā)現(xiàn)他也沒給出任何建設(shè)性的意見。他不過是一個雖然特別喪,卻又努力和生活交朋友的人,所謂的生活指南,不過是帶點委屈的戲謔之語。到最后,他自己也沒找到答案:完美的意大利燉飯還還是沒做出來,他想要送飯的房東奶奶卻中風(fēng)進(jìn)了醫(yī)院;他想知道如何做到公平,參加了一場裁判的聚會,卻發(fā)現(xiàn)他們在宴會上拼命薅羊毛。回頭看看,生活中最終的解決方案都是一開始最不想要的,一開始最篤定的永遠(yuǎn)不是最優(yōu)解。
你看嘛,這片子看似輕松怪誕,但我看到好像只有我們努力地得嘗所愿,就是會撞上事與愿違。家庭聚會上,我躲在一個角落里拼命吃東西,不想讓大家看見我跟我說話。可最后,我去桌子上拿薯片的時候,別人還是抓著聊天。一點辦法都沒有。
但是,在問完十萬個怎么辦后依然毫無頭緒,在生活面前幾乎要投降的極度悲觀主義者,又常常是用盡全力努力生活的人。我可太羨慕John Wilson那永遠(yuǎn)保持著敏銳的觀察力和新鮮視角的能力了。反正人類社會都這么讓人絕望了,遠(yuǎn)方也好,回憶也罷,都不見得有多好,那還不如就著眼于每天犄角旮旯里的古怪荒誕和溫柔傷感。我爸常說我是個想太多的人,但此刻我覺得想太多也沒什么不好,畢竟還在努力琢磨的人,是依然相信明天轉(zhuǎn)角有驚喜的人。
我一口氣看完了一季,也沒明白怎么做。但倒是明白了,尋找答案的路,比答案本身有趣得太多太多。而本來又有什么答案呢?你喜歡人群,我喜愛獨處;你能保護好你的家具,我的家具上總有奇怪的污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我手忙腳亂學(xué)了這么多年的怎么辦,到頭來來學(xué)會的,也只是用自己笨拙的處事方式,過好這一分鐘。而這當(dāng)下的解決方案,換了個場景又無解,我又得再次尋找答案。
但是,我還是覺得,只要還能問怎么做,就還沒到對生活徹底投降的時候。——最后,那個中風(fēng)的奶奶治愈回家了,他端了一碗不完美的燉飯給她。我真想嘗嘗。
表面看似很喪,但實際上充滿了奇怪的正能量?
看完好想自己拍。p.s.放到上?;蛘邚V州能拍出來,北京永遠(yuǎn)不可能。
最搞笑的劇本來自于真實,比如《波拉特》;最高級的幽默莫過于諷刺,比如《pretend it’s a city》。本片兩個都做到了極致。一本正經(jīng)搞笑,搞笑中透著些許喪,喪中又帶著某種哲理,配上nerdy宅男畫完音,直戳心靈。最后半集首尾呼應(yīng)加升華,從五星提到了六星。Thank god,這種片子真是可遇不可求。
神一般的影像表達(dá)形式 so much more than vlog 會講故事的人太牛逼了
作者對生活的解析如同他對素材的捕捉利用一樣敏銳
請認(rèn)準(zhǔn)「英美劇漫游指南」的翻譯,不認(rèn)準(zhǔn)也沒辦法,因為只有我們翻譯了??。這是英美劇漫游指南的首次翻譯,完全出自對本劇的喜愛,NEW字幕組網(wǎng)站有全6集,B站有其中4集(某2集不給過我們又不想打碼)(update:彎彎字幕組也翻譯啦?。?/p>
紐約漫游者,或是影像單口喜劇表演藝術(shù)家。因為絮語的體裁,所以作品和作者是高度同一的,Wilson很難在鏡頭前偽裝出一個人設(shè),而觀眾愛死了他的那些奇特的聯(lián)想和微妙的尷尬——我們知道,他是謙遜的,善于在無聊日常里發(fā)現(xiàn)有趣細(xì)節(jié)的,因而可以信任的。每個主題下盛放的是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成年人的生活困惑,而他有刨根問底的精力和深入思考的毅力,于是每次升華都是那么自然,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全新角度。笑足了五集,然而在季終猝不及防地大哭了一場——新冠入侵、被迫隔離,時刻陷入失去的恐懼之中,所愛之人離我們愈發(fā)遙遠(yuǎn)。愿你我都能更勇敢,愿善良的房東太太永遠(yuǎn)健康。
Joe Pera + Nathan Fielder 2020 年的寫實主義經(jīng)典
????????可能就是我一直最想拍的那種美妙狗屁吧????????
約翰·威爾遜總是有他獨特的視角和幽默感,而且又很巧妙地呈現(xiàn)出來。而在開心了五集半之后,最后卻突然滑向傷感。
爆尬之中又有一絲寂寞,平中見奇,發(fā)人深思……滿滿的Nathan For You之geek感,還以為是Nathan Fielder惡作劇偽造了一個身份在說話,一查原來真有John Wilson此人。
把月曜、發(fā)國新浪潮和一個nerd放鍋里煮,會獲得本劇。嫉妒到不想給五星
目瞪口呆 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tv show
愛到跳樓,辭典型紀(jì)錄片,整合素材的能力簡直是未來機器人水平。生活沒有劇本卻如此情景喜?。ocially awkward nerd的遛彎總結(jié),雖然你已經(jīng)不再是從前那個純粹主義者了但你依然能感受到這份純粹快樂!最后一段call back太強,像是揉面團一樣拉長成六個三十分鐘的深情凝視,爵士樂一樣零碎的漫步迎來舒緩的收尾更愛紐約一點,我緊握他手說:you are so my SOULMATE,hiya NYC,empire state of mind
Nerdy weirdo白男的旁觀視角紀(jì)錄喜劇片和寫給紐約的情書。每一句話都能有一個對應(yīng)的片段這是有多少素材啊…回味無窮,有跟High Maintenance一樣的energy,兩位主創(chuàng)估計能做好朋友吧。(看出他跟我住的地方在同一neighborhood,不知道能不能撞見呢
John Wilson拍得太好了,是21世紀(jì)的浪蕩子,影像時代的漫步者。
怎么辦從看到紐約人對街頭遛豬見怪不怪那刻開始憧憬了,感覺是很適合怪人生活的地方。
看到他寫得滿滿的日記本就懂了為什么他能拍出這部片,有趣的生活需要有趣的靈魂來發(fā)現(xiàn)
孤獨的人觀察力最強,而且關(guān)注點會比較奇怪,可能看似無聊沈悶,但是能自嗨。
應(yīng)該是自媒體時代內(nèi)容生產(chǎn)的最佳范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