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戰(zhàn)爭與和平
假期要跟弟弟一起完成他的歷史作業(yè)所以打開了這部電影。弟弟一開始還吐槽能從太空看到地球上的長城是假新聞,吐槽電影里的小姑娘嗓音過于尖細等等一副只是為了完成作業(yè)的樣子。慢慢的他不再炫耀那些畫面里出現(xiàn)的他認識的武器,不再吐槽老電影收音效果差……
我們開始靜靜的看著,我在哭,弟弟說看的好心碎啊,那些孩子也太慘了。他們最大的只有16歲,卻已經(jīng)是個當了7年兵的小隊長了,大家叫他老兵。他擅長奔跑,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可能會是個長跑冠軍,電影中老兵在操場上長跑假想場景和老兵為了掩護同伴,拖著受傷的雙腿,用地雷和一車日本兵同歸于盡的真實場景交織在一起,令人心碎。
特別讓我記住的一點是,我由于生氣,看到被老兵炸得渾身著火的日本兵說:快炸死他們吧!弟弟卻說:他們也是軍國主義的受害者??赐觌娪?,我們倆都心緒難平,弟弟說,我這回會寫讀后感了,我們的和平來之不易。
2 ) 我的
我好像還是初中的時候看過兩次,以后就再也沒有看過了。但是我永遠喜歡這部電影!現(xiàn)實和歷史的畫面交織,我當時看著就哭了!
3 ) 80們的年代是幸福的
反正是9幾年的時候看的,那時電視上就這些片子輪流播。。子午線一直不知道名字。反正映像一直在那,小時候看沒大懂只是覺得滿震撼的,為什么主角都要死呢?哎~
長大了以后,小時候那些只覺得模模糊糊的電影突然之間就知道是在說什么了,感動,深刻,流淚,唏噓,鼓掌。
那個時候人都有著一種質(zhì)樸的實在勁。
我的童年是幸福并快樂著的。每天回家等著各地方臺的動畫或者動畫城,然后周末等著電影頻道的電影。。。
跑題了。。。上面人說了這么多,我實在沒什么好說。。只能說,現(xiàn)在90的NB的一代們,好好回味下那個時候的電影吧,真的很好看。不比你們的國外小獨立電影差多少XD。。。
4 ) 沿著長城
每年六一,總想起這部片子,每次看完總是哭的一塌糊涂,什么是幸福,什么叫戰(zhàn)爭,那些成年人都未必能夠承受的傷痛,卻由純真的孩子去承擔。若他們面對殘酷一夜長大,可又在絕望恐懼之時如本性的呼喊著“媽媽”。太多的瞬間讓人震撼,太多隱喻的鏡頭,太多的對比,讓人記憶深刻。所以,我在還沒有VCD的時代,就用錄像機錄制下來,想著將來有一天給我愛的人分享。
PS.因為這部電影喜歡上這個導(dǎo)演-馮小寧
5 ) 他們還只是孩子,還會哭著喊“媽媽”
看完電影,我真的很想說,他們還只是孩子,還會哭著喊媽媽,被毒瞎了的盲人小姑娘餓了,就哭喊媽媽;吊在懸崖邊上不去的小姑娘,雙手緊緊扒著懸崖努力掙脫卻怎么也上不去的時候,哭著喊媽媽;政治局部長的兒子,牢牢記著爸爸說過的在楊村等他,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就去楊村找他,卻不知道他爸爸已經(jīng)犧牲了。
他們還只是孩子。放在和平年代,這是讀書的年紀,是享受童年和快樂的年紀。但是現(xiàn)在,他們就要扛起責(zé)任,學(xué)會保護自己,學(xué)會團隊協(xié)作,甚至幫助別人,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刻意地穿插現(xiàn)代的孩子,或者說讓穿著八路服裝的孩子站在現(xiàn)在的街道上,顯得很生硬,有點莫名。看是看到后來,我覺得這正是電影妙的地方。我不知道90年代拍攝這本電影的時候,是想要教育現(xiàn)代的孩子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么。但是現(xiàn)在看起來,卻格外讓人難過。他們渴望讀書,渴望快樂,渴望有東西吃。被地雷炸死的孩子看到現(xiàn)代的學(xué)校、朗朗的讀書聲,坐在語音室的座位上,留下了眼淚。大兵奔跑在現(xiàn)代的塑膠跑道上,穿著潔白的衣服,沖向了終點??墒菤v史中他為了掩護護士和十歲半,自己做餌炸了敵人,雙腳都中了子彈,為了消滅更多的鬼子,拖著雙腿匍匐著去抓地雷,身后拖著兩條血跡。瞎了的小女孩在電影中一直都是尖尖的女小孩的童真的聲音,生命最后,她沒有數(shù)到999,卻看到了星星。她在現(xiàn)代的長城上看到一個男小胖子一手飲料,一手面包,最后沒吃完,就隨地一扔走了。而現(xiàn)在的小女孩為她拭去了手上的血跡,拿著一堆零食回來的時候,瞎子女孩已經(jīng)走了。這每一幕都是那么殘忍,那么直白。他們還只是孩子。北面是根據(jù)地,西面是鬼子。但是命令是往西。大兵接過了任務(wù),哪怕不是屬于他的任務(wù)。這就是一個軍人的使命,接受命令。甚至到了最后,也不知道這個命令究竟是什么。
影片最后是老年護士和青年護士的跨時空對話:50年了,還是在這兒。(你又回到這兒了,在找什么哪)不知道。我只覺得心里還有個什么事兒。也許該給他們立個碑??伤麄儧]有留下姓名,一個也沒有。我只能刻上1=12。這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傷員,是用12個孩子的生命換來的。(名字,沒有意義。誰也記不住。也沒有必要記住???,那個任務(wù)是什么那?)不在于是什么任務(wù),重要的是,他們?nèi)ネ瓿闪恕V皇撬麄兪裁匆矝]有留下來。(可長城留下來了。)
?。ɡㄌ柪锏氖乔嗄曜o士的話)
這一次,活下了四個人。他們都沒有名字,只有代號:三炮,十歲半,傷員,護士。而在別的戰(zhàn)爭中,前三人都犧牲了。只有護士活了下來,成為了人民教師。
然后是一群現(xiàn)代熊孩子奔跑著歡樂地在長城春游。
然后是一個抱著文物地雷的小朋友和他的同學(xué)的對話:
——干嘛還抱著呀。
——可以賣廢鐵。
——廢鐵才幾分錢一斤,多麻煩呀。
然后小朋友就把地雷扔了。老年護士接過了地雷。
最后又是和開頭呼應(yīng),說能從月球上看到長城。
要是以前,這么悶的電影我可能真的看不下去,畫質(zhì)模糊,聲音超級主旋律。但是今天看,我竟然這么感動。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導(dǎo)演的手法其實并不簡單。最后能讓你想很久,甚至一直想起。
6 ) 沿長城,向西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這部電影應(yīng)該是在我腦海里留下印象最深的一部了, 從影片出片名的背景,流血的城墻開始...
尤其 小女孩在懸崖上 哭著喊 媽媽 媽媽 時,真的 揪心 無助想哭,緬懷先烈!
算是新時期非常重要的一部戰(zhàn)爭電影,外戰(zhàn)敘事,同時具有相當?shù)姆磻?zhàn)思想,可能也是兒童片的緣故,表現(xiàn)戰(zhàn)爭但是并不塑造血腥奇觀,過去與現(xiàn)在的一個交織使得影片相當藝術(shù)化,特別是母親和女兒段落,這是一場慘烈的戰(zhàn)爭,不是浪漫主義的英雄,而是一個個脆弱的生命,大量空鏡頭塑情緒,以及群像人物的個性表現(xiàn)都很到位,盲女作為點睛之筆過早犧牲有點遺憾,自殺的戰(zhàn)士似乎也可以達到更好的動情效果( 1.飄散的識字卡,課桌上翻書,穿婚紗的母親和女兒相擁,奔跑獲得冠軍的孩子2.兩個自殺的士兵3.兔子不殺4.面對糧食,很絕望地?zé)o法帶走時那種孩子的悲愴,只有這個才是孩子的時刻,其余時刻都像伊萬一樣,過于成年)
在整理中國戰(zhàn)爭電影時發(fā)現(xiàn)這部兒時看過的電影。記得童年每次在電視放映時,總吸引我,但總看得胸悶。20年后,那懸崖上的女孩與古老破舊的長城,蒼涼感依舊撲面而來。(22.5.30二刷,實景拍攝真有天高地闊之感,畫面中光的變化,充滿了美與情感,夜空中星星閃爍的希望,夕陽中山河流血的殘酷)
補看。馮小寧非常有想法。完成度還不夠。以此跨年。謝謝所有的無名英雄和先烈。在和平的歲月里盡情揮霍。
童年略陰影的回憶,印象最深刻的是米袋子打穿了,散了一地的白米,孩子撿著吃……還有就是在懸崖邊上體力不支最后掉下去的小女孩…… 。對于當年來說,這已經(jīng)算很逆流的一部電影了。有的人過的太順吧。很多事都覺得理所應(yīng)當,不懂人間疾苦。
我居然忘記了,我以前看過這部電影,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這部電影重新上映。
馮小寧以前還算正常,《舉起手來》之后就放棄治療了。
16年3月29標的想看,估計那時候已經(jīng)看了紫日好幾次了,這部電影一直找不到高清資源,還是前段時間無意發(fā)現(xiàn)在1905電影網(wǎng)上有,這么久了,前天晚上總算有心境看這部電影,可以說馮小寧之前的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在國產(chǎn)電影里算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他現(xiàn)在盡是爛片,但是歷史自會記住那些好的,非常優(yōu)秀的了。紅米note3富達
導(dǎo)演馮小寧還真是一個奇才。編劇導(dǎo)演作詞制片全部包干,還特省錢——據(jù)說本片成本只有50萬。電影的插曲非常有感染力,可以說催淚至極。這不僅僅是一部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電影,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有同類影片少有的,非刻意臉譜化的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殘酷,尤其是展示日軍的背后也有“人”的影子,這極為罕見。比如日軍駕駛摩托墜入山崖身亡,背景語說的是“お父さん、お帰りなさい”(爸爸,回家了)。一車子藏著都是日軍的家屬幼子,瑟瑟發(fā)抖的拉響了手雷。
馮小寧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導(dǎo)演,當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這部電影,看過太多遍,但每一次都會淚流滿面,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關(guān)于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題材,我永遠不會忘記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震撼和感動
小時候在電影頻道上看的,一個個兒童兵先后赴死很慘烈,印象最深的是還有一些現(xiàn)代兒童幸福生活的閃回,形成鮮明對比。那個年代的電影比現(xiàn)在更深刻,少了浮躁的娛樂性。
當初吊在那里很長時間松手掉落山崖的女孩子給了我很大的心理折磨。
再次證明了中國不是沒有好電影,也不是沒有會拍電影的人,我的中國能拿獎的電影都拍在早些年了…扁豆據(jù)真實事件改編,一群小孩兒和傷兵組成的八路軍,在長城上阻止了日軍毒氣彈的輸送…沒想到中國這么早就有了這么燃的混剪,還有孩子做的夢,蒙太奇的使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穿越等,雖然身體中槍,可是依舊用極強的意志前行,不僅是與敵人奮戰(zhàn)到底的決心,更是自己對夢想的追求,有點想哭,太帥了!或許有些觀眾會說,以孩子壯烈犧牲為電影題材過于殘酷,但是對于日軍的屠戮而言,我簡直不知道應(yīng)該怎樣去形容,因為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
吊在懸崖上的女孩子讓人印象深刻
線外的孩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在廣闊的草地上奔跑;線內(nèi)的孩子,在迷蒙的硝煙里匍匐,在冰冷的刀槍下掙扎。
原來是馮小寧拍的,也只有他了。。。很小的時候覺得戰(zhàn)爭是件讓人興奮的事,紅色題材看多了,難免的。倒是這部電影讓我困惑,畢竟那時候太小,因為不明白,所以一直都忘不掉:跑道上的富大龍、瞎眼睛的小姑娘、懸崖邊大叫“媽媽”的小女孩……
九十年代初的中國,那時候還在用糧票,電視臺還有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公益廣告,即開型的彩票銷售每次都能吸引成千上萬人參加。當然,那時候房子還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貴。那時候大家一定都在想我們生活得多美好啊,戰(zhàn)爭離我們太遠了……即時我們都在選擇性失憶。
很震撼我,到目前為止2023年的眼淚分別流給了《高山下的花環(huán)》和這部電影,看完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戰(zhàn)爭片還是得看老電影啊,真棒。馮小寧現(xiàn)在在干嘛,怎么不拍電影了呢?他的《紅河谷》《黃河絕戀》我都老喜歡了。
7/10。最能說明結(jié)構(gòu)上的失敗是結(jié)尾的核心戲碼:年老和年輕的護士超越時空的審視與對話,愣是讓相隔五十年的兩個形象生硬地同臺演出,導(dǎo)演意識的介入無處不打斷觀眾思緒,譬如餓死的草兒彌留之至,眼前出現(xiàn)天真的女孩看著她,草兒羞怯地用腳踩住鞋的破洞,再如衣裳破爛的小號手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下繼續(xù)吹號,以及文工團的女孩站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尋找母親,幾百名喊著媽媽的兒童朝臺階奔去,這個明顯致敬敖德薩階梯的段落因為畫面缺乏空靈,把超現(xiàn)實的手筆演繹得極為別扭。其它的對比蒙太奇更是粗淺,彈殼上插著一束黃花和自殺的傷員、半塊干糧和喝著可樂奔跑的孩子、挖出的地雷變成玩具,對兩種不同的生存方式進行幼稚的點拔,失去了需要含蓄的藝術(shù)分寸感。意象倒是充分運用了紅葉林、血色晚霞映射下殘破的長城,用血紅色恐怖聯(lián)想到戰(zhàn)火毀滅的純真。
50年后,當護士又站在當年那個長城上,她告訴自己和身邊的山巒:“那任務(wù)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可他們完成了。我只知道1等于12,一個傷員是用12個孩子的生命換來的。那些孩子什么也沒有留下來,甚至是他們的名字?!碑嬐庖簦骸翱砷L城留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