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張普通人的臉。
時隔33年,《殺人回憶》里的兇手原型找到了。
你肯定記得電影結尾那一幕:宋康昊飾演的刑警多年后重回案發(fā)現(xiàn)場,在迷茫與不甘中直視鏡頭——與真正的兇手對視。
這個讓電影與現(xiàn)實發(fā)生交疊的眼神,把無數(shù)觀眾驚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而《殺人回憶》的案件原型 —— “華城連環(huán)殺人事件”,則是韓國80年代以來最重大的懸案。
共有10名女性遇害,最大的71歲,最小的只有14歲;
為了調(diào)查,警方出動了超過205萬警力,調(diào)查對象超過兩萬人,指紋對照達4萬人。
真兇卻一直墜于迷霧之中。
直到最近,才通過DNA比對,找到了有力的嫌疑人,給受害者及家屬帶來了一點安慰。
韓媒公布的嫌疑人李某高中時期照片與通緝照對比。
不過,關于命案的悲痛回憶,連帶那個時代壓抑的社會氛圍,始終通過電影釘在了一代又一代韓國民眾的腦海之中。
我們翻遍了全網(wǎng),還原了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的真實細節(jié),以及所有你想知道的案件最新動態(tài)。
位于韓國西部的京畿道華城郡,只是一個人口不到兩萬的小城鎮(zhèn)。其中的臺安邑更是一片鄉(xiāng)村風景,到處都是農(nóng)田與山野。
進入80年代,臺安邑廣袤的農(nóng)田上,稀稀拉拉地出現(xiàn)了幾座工廠,流動人口也多了起來。
每年,這里總會發(fā)生幾起強奸案件。
1986年9月19日,一個平凡的下午。
正值秋收時節(jié),牧草金黃,一位村民正在草叢中割飼料草喂牛,忽然間,一具下身赤裸的尸體映入他的眼簾 —— 那是案件的第一位受害者,71歲的女性李某。
數(shù)日前,李某帶著自家種的蔬菜到水原市售賣,順便到臺安邑看望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
休息一晚后,由于掛念著家中秋收期間繁重的農(nóng)活,李某連早飯都沒吃,清晨六點便急急忙忙地趕回家中。
在人跡罕至的清晨小路上,兇手突襲了她,并把她拖至草叢中,膠鞋與襪子散落在周圍。
經(jīng)過尸檢,確認死因是扼死,尸體沒有遭受性侵的跡象。不過警方在死者的襪子里檢測出了陰液,經(jīng)推測,兇手可能對死者進行了猥褻。
當時因為秋天的露水,犯人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調(diào)查也陷入瓶頸。
僅僅一個月后,又出現(xiàn)了第二名受害者。
常常被村民念叨“真漂亮”的25歲女孩賢淑,被人發(fā)現(xiàn)時,一絲不掛地躺在田邊的水渠里。
據(jù)調(diào)查,死者是被兇手用絲襪勒死的。
此外,死者的胸口還被螺絲刀之類的東西刺傷,也有遭受性暴力的痕跡。警方在現(xiàn)場還發(fā)現(xiàn)了空牛奶盒、煙頭、毛發(fā)等物證,由此推斷犯人是B型血。
同年12月21日,警方發(fā)現(xiàn)了第三具尸體,那是22歲的桂淑,死因與前者相似,同樣是被絲襪絞殺,雙手被反綁到身后,緊身短褲套在頭上,并遭到性侵。
死者遇害當晚下著大雨,兇手還為赤身裸體的尸體穿上了外衣。
但桂淑并非是第三位受害者。
四個月后,警方在田埂邊里發(fā)現(xiàn)了25歲的權某,尸體已嚴重腐爛,難以辨認。由于權某是在12月12日失蹤的,由此推斷是在桂淑之前遇害的。
短短三個月內(nèi),就有四名女性遇害,而且事發(fā)地點相距不遠,行兇手法也極其相似。此時,警方才意識到,這不是巧合,而是一起“連環(huán)殺人案”。
此案的調(diào)查組組長河昇均,正是從第四起案件開始參與到調(diào)查之中。
看到死者凄慘地死去,河昇均感到非常憤慨,“(看到那種場面)不生氣的人簡直不是人?!?/p>
調(diào)查期間,他沒有睡過一天好覺,曾經(jīng)連續(xù)38天沒有回家洗澡,“這是對兇手有仇恨才可能做到的。”
可惜的是,在沒有電腦、沒有手機,也沒有閉路電視的80年代,由于調(diào)查條件有限,又缺乏處理大型犯罪案件的經(jīng)驗,警察的破案手法相當粗暴原始。
正如《殺人回憶》中所說,是“用腳調(diào)查”。
為此,警方派出了大量人手,分散到各個村莊里,對該村的居民進行逐一排查,并向村民打聽有沒有可疑的人或事。
只要是可疑的男性,或者是有前科的,就不分皂白地抓回去審問,或嚴刑拷打。
像一群四處碰壁的盲頭蒼蠅,警方耗盡人力物力,卻毫無進展。
華城郡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即便真的用腳跑遍了,也覺人海茫茫,難有頭緒。
接下來又發(fā)生了第五起、第六起命案,兇手沒有停下殺戮的腳步。
轉機出現(xiàn)在第七起案件。
那是1988年9月7日,52歲的主婦安某給經(jīng)營飯店的兒子送泡菜,在歸家的途中遇害。
她被自己的上衣勒死,雙手被胸罩反綁到身后,下體還被塞進六、七塊桃子碎塊。警方推測,兇手可能在殺人后,在尸體旁邊吃起了桃子。
不同以往的是,這次案件有了目擊證人。
事發(fā)當晚,一輛開往水原市的公交車正疾馳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突然,從路邊沖出一名年輕男子,截停了公交車后,一邊罵臟話一邊上了車。
盡管當晚沒有下雨,男子的衣衫卻濕透了,路上,該男子還向司機借火點煙,期間司機注意到他的手上沾上了一點桃子汁。
一直隱身于黑暗之中的兇手,終于有人目睹了他的真面目。
根據(jù)司機姜某和售票員嚴某的回憶,一點點拼湊出了嫌疑人的長相特征:
“年齡24~27歲,身高165~170cm,體型偏瘦,單眼皮,眼神銳利,有一點駝背……”
除此之外,警方還發(fā)現(xiàn)了一名幸存者。
原來在第二、三起案件之間,有一位曾受到兇手強奸,卻幸運地逃脫的受害者金女士。
事發(fā)當晚,金女士在去教會的路上,被一名男性撲倒并遭到了性侵。然后,男子威脅金女士交出錢財,她示意掉落在地的包里有錢,并一腳將包踢到遠處。
趁著兇手去撿包,金女士看準機會,拔腿就跑,才得以逃脫魔掌。
在警方的盤問中,她與公交車司機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細節(jié):兇手有一雙柔軟的手,不像是做粗活的農(nóng)夫。
而正是這雙柔軟的手,親手奪去了這些無辜女性的生命。
既然有了目擊證人,河昇均便帶著司機姜某,進行了整整一個月的嫌疑人大規(guī)模篩查。
警方調(diào)取了水原市超過15萬名25~30歲男性居民的資料,并讓姜某對著身份證照片逐一進行辨認??上攵?,這種人海篩查戰(zhàn)術,疏漏在所難免。
最后,司機只辨認出一人符合條件,而那人經(jīng)調(diào)查也不是兇手。
案件再次走入死胡同。
一連串懸而未決的命案,引起了國民的憤怒,對警方無能的指責洶涌而來,不安的情緒也籠罩在每個人的頭頂。
“下雨天不要穿紅衣出門”、“有殺人魔在外游蕩”等恐怖想象占據(jù)了人們的腦海,一時人心惶惶,家家門戶緊閉。
“那時村子里誰敢出門啊,太可怕了?!?/p>
發(fā)生在1990年11月15日的第九起案件最為駭人聽聞。
當時兇手時隔兩年再次犯案,遇害的是一名14歲初中女學生金某。
回憶起受害者的慘狀,河昇均至今咬牙切齒,怒不可遏。
金某被發(fā)現(xiàn)時上身赤裸,手腳被綁在身后,被上衣和襪子勒死。胸口還被兇手用小刀劃出格子花紋,一共劃了38道。
另外,死者下體被塞進圓珠筆、鋼勺、叉子等物件,而且,死者胃里還有未消化的食物,這意味著她在死前兩小時內(nèi)進食過。
在死者的書包里,確實有作為午飯的便當,但是到了放學時間,午飯應該早已消化完畢。因此警方推測,兇手可能在書包里發(fā)現(xiàn)了吃剩的便當,然后強逼死者吃下去。
在警局服務了半輩子的河昇均,一共處理過292起殺人案件,大部分殺人犯在犯案后都會急忙逃離,只有華城案的兇手“在強奸和殺人之后,把斷氣的小孩弄得傷痕累累,真是超越常識的惡魔?!?/p>
河昇均更是毫不掩飾地直言,“如果被我抓到了,那么不用上法庭了,我會親手解決他?!?/p>
可他沒有想到,到了1991年,這起駭人聽聞的連環(huán)殺人案卻戛然而止。
共計10名女性遇害,除了第八起案件后來被證實是模仿作案之外,其余九起命案,據(jù)警方判斷,應為同一人所為。
兇手有一套特定的作案模式。
他一般潛伏在鄉(xiāng)村小路邊或稻田里,捕獵獨身路過的女性。兇手從不用另外的武器,而是使用受害者的絲襪、胸罩、皮包帶等將其手腳捆綁在身后,并實施性侵害,最后將其勒死。
至于兇手為何突然停止殺戮,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兇手可能已經(jīng)死了,或者被抓進去了,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潛伏了起來。
但河昇均認為,只要兇手還活著,就不會停止殺人。他甚至隔空向兇手喊話:“我一定要見你一面,所以先不要死?!?/p>
隨著時間的流逝,警方始終沒能找到真兇,這起轟動全國的案件也就此不了了之,陷入時間的混沌之中。
除了個別當年的刑警,偶爾會翻開那浩繁的案件卷宗,念念不忘那未了的怨恨。
懷著當年的憤恨,河昇均一直沒有放棄過追查此案。
至今,河昇均仍清清楚楚地記得受害者的姓名、年齡、遇害地點、周圍環(huán)境以及遇害當天的天氣情況。
只要一聽說韓國某地發(fā)生了性暴力事件,河昇均就會詳細詢問嫌疑犯的年齡、身高以及相貌特征。
但這些努力似乎都只是徒勞,真兇就如人間蒸發(fā)了一般,了無痕跡。
2006年,華城案追訴期限到期的同年,河昇均帶著挫敗感與愧疚感退休。
“雖然別人都認為我是忠實的刑警,但我覺得自己是失敗的,刑警的任務不就是抓住犯人嗎?”
自此以后,這起一直懸而未決的連環(huán)殺人案件,逐漸被人們淡忘,淹沒在現(xiàn)代化建設的轟隆聲中。
而對于受害者家屬以及韓國警察來說,此案始終是心中隱隱作痛的一根刺。
2003年,電影《殺人回憶》上映,河昇均從片名開始就感到不滿:
“對于10條無辜的生命和他們的家屬,以及在案發(fā)現(xiàn)場日以繼夜地辛勤調(diào)查的數(shù)萬名警察來說,那是無法回憶的噩夢?!?/p>
然而,看著電影,當年關于命案的記憶又一件一件地喚醒,河昇均禁不住流下熱淚。
2013年,電影《殺人回憶》上映十周年發(fā)布會。
導演奉俊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兇手的血型是B型,1971年之前出生?,F(xiàn)在,把會場的門關上,所有人都檢查一下身份證和血型?!爆F(xiàn)場發(fā)出一陣笑聲。
一直以來,奉俊昊都堅信兇手終有一日會來看這部電影。他甚至隨身攜帶著一張問題清單,以防有一天真的見到兇手了,卻想不起要問什么。
奉俊昊出生于1969年,80年代末正值他的青春期,發(fā)展迅速、動蕩不安的韓國社會,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開報紙,是亞運會與奧運會的開幕式報道;打開電視機,民眾在大街上集會游行,抗議威權政治。學生齊聲高喊的口號、總統(tǒng)大選的宣傳廣播、不斷響起的防空警報,共同組成了那個時代的背景音。
“國家和社會關注外部活動,根本無暇顧及民生治安,”奉俊昊認為,“與其說是刑警無能,倒不如說是因為時代的丑惡,所以沒能抓住犯人。”
不同于一般的犯罪片,《殺人回憶》里始終沒有出現(xiàn)一個真切的兇手形象。
只有受害者一個接一個地死去,嫌疑人一個接一個地出現(xiàn),可是都并非真兇。
刑警們不眠不休地追查線索,每次像要觸摸到真兇的衣角的時候,那種真實的觸感又再次脫手并遠去。最后,無論是刑警還是觀眾,都只落得深深的無力感。
整整三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借助日益先進的科技,案情終于有了突破性進展。
近日,韓國警方通過DNA比對,發(fā)現(xiàn)正在釜山監(jiān)獄中服刑的犯人李某,與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中其中第5、7、9起案件現(xiàn)場搜集的DNA一致。
而且,李某在案件期間,即1986~1991年,一直居住在華城郡臺安邑,距離事發(fā)地半徑僅僅3公里,就在警察的眼皮子底下。
雖然曾被列入警方的嫌疑人名單之中,可是,李某的血型是O型,而不是警方認定的B型,因而得以逃脫抓捕。
專家分析,由于DNA一致的證據(jù)是強有力的,因此不排除當年案發(fā)現(xiàn)場沒有得到恰當?shù)谋Wo,導致證物被污染的可能性,這方面還需要進行更詳盡的調(diào)查。
李某于1991年娶妻生子(這可能就是他停止殺戮的原因),1993年移居清州,并于1994年奸殺了妻子的妹妹并拋尸,手法與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如出一轍。
然后,李某被判處無期徒刑,鋃鐺入獄。
據(jù)當時抓捕李某的刑警回憶,李某的妻子曾經(jīng)哭訴,丈夫有性變態(tài)傾向,并且常常無來由地毆打她,還把兒子關在房間里拳打腳踢。
盡管兩起案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清州警方未能將眼前的殺人犯,與華城郡的連環(huán)殺人案聯(lián)系起來。
如今,雖然已經(jīng)找到了有力的真兇嫌疑人,無力感也并沒有消失 —— 15年的追訴期限早已過去,嫌犯不會再因此案件而受到任何懲罰了。
河昇均憤懣地說,“這不是只保護兇手的人權,而不保護受害者的人權嗎?”
甚至,由于追訴期已過,如果李某拒絕警方的審問的話,警方也無權強制審訊。
但是目前為止,李某三次都配合了警方的長時間審詢,然而,他明確地否認了華城案的犯罪指控。
有專家認為,李某否認指控可能是出于自保。雖然被判處無期徒刑,但李某在獄中已服刑超過20年,且表現(xiàn)良好,是一級模范犯,有機會獲得假釋。
據(jù)稱,李某在獄中過著相當平靜的生活,連聽到跟自己有關的新聞也毫無波動。
同時,他還迷上了陶藝,在2011、2012年的囚犯陶瓷展示會上展出了他親手制作的陶瓷作品——用那雙柔軟的手。
另外,縈繞在觀眾心中的另一大疑問是,嫌疑人李某有可能看過《殺人回憶》嗎?
釜山監(jiān)獄里是有電視的,平時會播放教育宣傳片,只有在節(jié)假日會放電影。據(jù)知情人士稱,獄中共播放過三次《殺人回憶》,但李某到底有沒有看過電影,就不得而知了。
“為什么到現(xiàn)在才抓住兇手呢?”
這是大部分人看到新聞后的第一反應。
在等待真相的漫長時間里,許多與案件相關的人都承受了莫大的痛苦。
第七起案件的受害者的丈夫,在妻子死后從此酗酒度日,不久也去世了。
另一名受害者的母親,看著發(fā)現(xiàn)女兒尸體的地點以淚洗面,最終于三年前含恨而終,未能看到真相大白這一天。
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的,除了受害者的家屬,還有許多無辜的人。
1990年3月,受到警方高壓審訊的嫌疑人A某跳進火車軌道自殺了;
1991年4月,被指定為第10起案件嫌疑人的B某,從4層公寓樓頂跳下而死;
第7次案件的嫌疑人C某,因證據(jù)不足被釋放后,到父親的墳墓前自殺了。
還有一名嫌疑人金某,被人舉報為第4、5起案件的兇手。該舉報者稱,“我夢見金某就是兇手,這分明是神的啟示?!?/p>
在警方的暴力拷問之下,金某被迫承認了罪行,最后因證據(jù)不足而被釋放,然而他于1993年自殺未遂后,又于1997年因后遺癥而死亡。
悲劇也接連發(fā)生在警察身上。
調(diào)查華城案的其中4名警察,在退下一線后,因壓力過大而去世;也有刑警在調(diào)查中受傷,導致下半身癱瘓……
那么多逝去的生命,那么多無法承受的苦難,一切都已無法改變與挽回。
李某是否真兇,仍難以下定論。除非李某親口承認罪行,否則警方要進行的調(diào)查仍茫茫無涯。壓力與傷痛仍在持續(xù),在33年之后的今天。
一個殺人犯的出現(xiàn),十幾人的死亡,就足以給一代人的記憶蒙上陰影。
殺人的回憶無法磨滅,時代的傷痛也依舊鮮明。
正如導演奉俊昊所說,“記憶的本身,就是懲罰的開始?!?/p>
參考資料 -----------------------------
[1] ????:‘?? ??????’ ?? ???? “??? ?? ????…”
[2] ???:??? 10?, ??? 3??…‘?? ????’ ???
[3] ????:????? "???? 1? ???...?? ??? ???? ??"
[4] ????:'??? ??' ?? ???…?????? ??? DNA ??
[5] ????:???? ??? ?? 1? DNA ??? “? ??? ?? ???”
[6] ????:?? ??? 2? ???? ?? ??…?? ??? ???
[7] BBC News ???:??????: 30?? ?? ?? ???... ?? ?????
[8] ???:???? ?? ?????? ??…??? ??? ?? ??
[9] ????:? ?? ?, ?? ?, ??… ????????? ??? ??
[10] ???:?? ??? ??, ?? ???? ‘?? ????’
[11] ????:?? ? ?? ??? ??? ??? ?? ??? ???
[12] ????:"?? ? ??, ??? B?" ????? ??? 16?? ? ?
[13] cine21:[???] ??? ??? ??? ??
[14] ????:?????? ?? ??? ?? '??? ??'
[15] SBS ??:"?????? ???, ????·?? ?? ??"
[16] ????:?? ??? ??? 30?? ??? ?? ???
[17] ?????:"?? ??? ??…? ??? ???" ???????? ?? ??
[18] imbc:? ?? ???? ???…"???? ?? ??"
[19] YTN:???????? ?? ??? ???, '??? ??' ????
[20] ????:???? '??' ???…"'?????'? ????? ??? ?"
[21] 李淼:《殺人回憶》一案中唯一的幸存者
綜合 慧詩 |作者 小崔 | 編輯小胡
文章版權歸網(wǎng)易看客欄目所有,其他平臺轉載規(guī)范請于公眾號后臺回復【轉載】查看,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來稿請請致信 insight163@163.com,其它合作歡迎于公眾號后臺(或郵件)聯(lián)系我們。
如果不知道背景,是很難產(chǎn)生共鳴的。 為什么被評為韓國電影top1?這部片子是要結合背景來看。 《殺人回憶》取材20世紀于80年代中后期令韓國社會陷入一片恐慌的韓國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所以電影上映時,電影院里的韓國人和現(xiàn)在坐在電腦前的我們,心情完全不一樣。 電腦前的我們,本著懸疑破案片的期待,盼著的可能是最后兇手的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但是,坐在電影院里的韓國人民,經(jīng)歷了真實事件發(fā)生的恐懼時期,而且,他們完全知道,這樁案件至今未破。這部片子,給他們帶回那段混亂的歷史,同時,對依然逍遙法外的兇手,幫他做“殺人回憶”,最后的對視也是一種警告。最后的一段也告訴大家,兇手,就是你們身邊的普普通通人。 以上,就是這部影片的全部亮點。 在這個前提下,這部片子成為他們的NO.1,我是絲毫沒有異議的。 但是我看了豆瓣,卻對這部片子產(chǎn)生了深深的厭惡。 我看到了某些影迷是那么的生怕自己沒有存在感,卑賤地跟風跪舔,做根本不存在的過度解讀。 人家這個NO.1,是在人家的國情下對觀眾產(chǎn)生的觸動,你去湊合什么? 這輩子最討厭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評論態(tài)度。
2019年9月18日更新:
今天看到新聞,兇手抓到了,最后的注視留下的懸念終于可以落地了哈,為韓國人民松了一口氣~
網(wǎng)上的對此片的高度評論到了夸張的地步,摘錄幾位電影界人士的觀后感: “史上最好看的韓國電影” “毫無破綻的完美電影” “這樣的影片,放眼中國,無一導演有實力拍出?!?“看過這個片子,中國電影真的可以回家休息了?!?“在一流的商業(yè)技法中又能加載沉痛的集體反思,這也是韓國電影崛起并在亞洲稱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 觀影是見仁見智的,每人的角度和體會都不會一樣,怎樣的高度莫衷一是,不過至少可以肯定一點,這確實是部難得的經(jīng)典佳片。 下著雨的夜 紅衣女子 電臺緩緩播放著哀傷情歌 這樣安靜的夜—— 一雙柔滑細膩的手 導演出一場場變態(tài)的奸殺慘象 雨停了,尸體暴露在陽光下 兇手混跡于人群之中,消逝~~ 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直到—— 下一個雨夜,歌聲又響起…… 玄而又玄,迷霧重重。 影片開始20分鐘,秉承經(jīng)典韓片風格,節(jié)奏緩慢,用悠揚的音樂把人們帶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故事背景中。 閑適的田間風光,大片金黃的稻田,細膩的不厭其煩的場景描寫,甚至包括胖探員的家庭生活細節(jié),來往農(nóng)田的拖拉機,樸實的小鎮(zhèn)人民,時有時無的游行示威,軍政時期頻繁的防空演習,像極了一部反映八十年代南韓軍政統(tǒng)治時期的民眾生活畫卷,讓初看的人很難聯(lián)想到驚悚的連環(huán)殺人案。 小鎮(zhèn)的2個探員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嚴格的司法訓練,憑直覺和暴力刑訊逼供,原始笨拙的斷案方式又好笑又可氣,影片開始便彌漫著黑色幽默之風。直到漢城專業(yè)的蘇探員到來,大學畢業(yè)的蘇探員滿懷著自信與理想,伴隨兩種沖突的辦案風格相互碰撞,案情開始有所突破—— 雨夜被害的紅衣女子、女子學校的神秘傳說、電臺播放的悲傷情歌、匿名的點歌人……終于有線索可循,證據(jù)環(huán)環(huán)相扣,剝絲抽繭步步接近真相。觀眾的呼吸已經(jīng)被導演控制,甚至到最后,若干巧合已經(jīng)足以讓所有人確鑿不疑地相信那個英俊的點歌人就是兇手,雖然要靠證據(jù)說話,所以必須等待DNA化驗結果,然而此案的真相似乎已呼之欲出。 這時,案情急轉直下,高明的導演掌握了觀眾此時緊張、壓抑的情緒,使出一招讓情節(jié)跌宕起伏,使所有人從守得云開見月明的希望中,又重重地跌入到沉寂的絕望之谷里。 最后一個犧牲者是高中少女,選擇青春和死亡這樣鮮明的對比,實在來的殘酷。少女凋零的生命,令人作嘔的死狀,未閉合的雙眼,和蘇探員不久前親手為少女貼上的創(chuàng)口貼,如今附在一具毫無生氣的尸體上,罪惡之手不放過青春的生命,大雨瓢潑而下。 理智冷靜的蘇探員終于崩潰了,他聽到骯臟躲在黑暗中偷偷地冷笑,正義之手毫無力量。他寧愿相信久等的DNA報告只是一紙謊言,他要靠自己終結眼前的罪惡——掏出手槍憤怒的射向疑犯…… 十七年后 2003年,成功轉型為民主社會的韓國,田間寧靜祥和,仿佛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 昔日的警官已經(jīng)成為商人,養(yǎng)兒育女,但當他路過當年的稻田時,又經(jīng)不住走到當年發(fā)現(xiàn)第一具尸體的田墾排水管前。 從一個天真的女童口中得知,兇手不久前來過此地。 再繼續(xù)追問,答案讓所有人都為之絕望——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影片以中年樸探員閃著淚光、透著驚愕與茫然的復雜眼神結尾,留給觀眾的是一個沒有答案的結局。 這幾秒,被韓國影帝宋康昊詮釋的非常精彩。 如果沒有最后的十分鐘,這部電影也許就沒有這么出色。 很多人還是會追問誰是兇手,然而導演此片的重點不在于揭露真相,而給予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兇手就在每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普通人之中,人人都有可能——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而繼續(xù)行走;而有一些真相注定無法大白于天下,被黑暗吞沒。 如同那個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火車隧道,黑暗冗長,誰也看不到盡頭是什么。 【壓抑的時代?扭曲的人性?缺失的法律】 影片的特殊政治背景是不容被忽視的,真實的案件發(fā)生在1986年,時值韓國軍政統(tǒng)治時期,歷史上的韓國正在經(jīng)歷轉型,處于民主運動的關鍵時刻。 因此,影片充斥著時代鮮明的符號: 大街上的示威游行不斷;無休止的防空警報;學校的救護演習;軍警被拉去鎮(zhèn)壓游行;司法體系混亂,刑訊逼供濫用,證據(jù)保護不當…… 樸探員和他的搭檔從沒有去過漢城,對小鎮(zhèn)以外的世界概念模糊,在那個時代,他們視野狹隘,接受的知識有限,導演用調(diào)侃幽默的手法表現(xiàn)他們的無知和無奈: 比如,樸探員在偵破遇到瓶頸是去求神問卜,出言“美國太大所以他們偵探要用頭腦破案,韓國很小,所以只需用腳破案”。搭擋2人坐在田頭互相吹噓聽說來的大學校園生活,坦言彼此只上過高中,迂腐的官僚體制,現(xiàn)有條件的局限讓他們暴力的審訊、敷衍的偵查態(tài)度成為時代的必然。 時代的創(chuàng)傷,從上到下,壓抑的社會孕育扭曲的群體。 影片的疑犯從弱智少年到性變態(tài)的工人,再到冷靜怪異的退伍軍人,他們成了社會弱勢群體的縮影,個人的命運背負上時代的陰影。 再看影像中反映出的法律問題,片中多次出現(xiàn)現(xiàn)場勘驗場景,但遺憾的是對刑事犯罪現(xiàn)場保護力度不夠,比如第一起案件中明顯的腳印卻被拖拉機一輾而過,喪失了很多取證的機會;當然,案發(fā)總在雨夜,雨水的沖刷也給證據(jù)的收集增加了難度。 其次,在那個年代,那樣的小鎮(zhèn)落后的審訊條件和探員的低素質(zhì),一味地追求破案率,加大了探員對口供的依賴性;有罪推定的思想使訊問的目的就是拿到口供,非法的詢問方式,并且沒有連續(xù)的錄音,證據(jù)在定案過程中顯得完全不重要; 更不用說,“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jù)”——這一當代普遍承認的非法證據(jù)排除原則在當時得以有效適用。 并不完全糟糕的是,最后應用到了DNA鑒定,可惜案發(fā)于1986年的韓國,而國際上首次報道DNA技術應用于刑偵鑒定也不過在1985年,取樣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yè)知識或者后期保存不善都有可能導致DNA鑒定失敗,即使是科學證據(jù),其結論也有可能出現(xiàn)誤差。 沒有民主憲政,健全的法治環(huán)境無從建立,缺乏保障的整個社會都處于潛在的不安定狀態(tài)。悲劇發(fā)生的原因遠不止一樣,貫穿全片的淅瀝不斷的雨,夜空呼嘯而過的防空警報,大局的動蕩,微弱的人力,使每次與真相都失之交臂,若說兇手的變態(tài)行徑是扭曲的人性,那么在此案中被害的人們也未嘗不是韓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犧牲品。 【什么是“殺人的回憶”】 《Memories of Murder》很奇怪的名字——缺少主語,或是探員,或是兇手本身。 至于前者,片中2位主角性格迥異。 漢城來的蘇探員,思維縝密,善于推理,接受過良好的司法教育,相信靠證據(jù)說話。 小鎮(zhèn)本土的樸探員,生性魯莽,暴力逼供,敷衍斷案,善于誘供,相信自己的直覺。 他們的情緒卻都隨著案情推進發(fā)生了轉變: 當其拍檔終因莽撞而被截肢,他凝視那剩下的空蕩鞋子與鞋套之后; 當親眼目睹關鍵證人被飛馳的火車撞死,他雙手濺滿鮮血之后; 原先只想草草結案,敷衍誘供的辦案心態(tài)開始發(fā)生變化,開始接受蘇探員的科學方式,學習理性教化與相信科學證據(jù)。 直到最后,大雨中的蘇探員浸透了無助與絕望,舉槍的瞬間,樸探員阻止了他。 這時,巧妙的—— 二者的性格發(fā)生了戲劇化的調(diào)換。 所以,最后的視線落在轉行從商的樸探員身上,年輕時的他善于為犯罪嫌疑人編造“殺人的回憶”,以取得口供得以破案,一場經(jīng)歷之后,他變換身份又回故地,十七年前的回憶永遠不會抹去,同逍遙法外的兇手一起,保存著那些無法消逝的記憶。 這樣說來,我便更傾向于后一種說法,即導演在幫助兇手陳述其回憶。 以這樣的方式向安然坐于電影院里看這部片子的兇手挑戰(zhàn),來吧,來回憶你的殺人經(jīng)歷,就算你忘了十幾年前那些被殺的人,我們沒有忘記,更不會允許你忘記。 這部風格接近《黑色大麗花》的影片,同樣是取材于真實案例,同樣現(xiàn)實找不到真兇的懸案,不同的是,《黑》劇的導演編排了兇手,交待給觀眾。 真相, 只有擁有完整殺人回憶的兇手本人, 只有他知道—— 那年雨夜他做了什么。
—————十二年后的時間分割線———
補記
2007年6月的一天下午,刑事訴訟法課堂上“男神”張建偉教授放給全班同學看,沒見過世面的我頭回被韓國電影震撼到。
沒有寫作技巧,沒有電影學理論支撐,甚是現(xiàn)在看來,用詞淺薄與不當處處可顯。
唯不可再現(xiàn)的是:
彼時年少澎湃的我,一股腦沖回宿舍抑制不住腦海中洶涌而來的文字和畫面,在悶熱的夏夜,兩小時敲出了這篇樸素的觀后感。
十幾年過,學生變阿姨,話癆變啞巴,
謝謝各位指正。
——2019.9.20 德國
拍得非常好,是不是傳說里的評價太好了,我竟然有點小失望,一直到片尾也沒滿足。
兇手不是某個人,而是那個社會。
配樂用絕了~現(xiàn)實中不了了之的案子實在太多,可電影中幾乎很少看到。
在一個法制混亂的年代里,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有可能成為罪犯和惡魔。
還好柯南最后沒出來
那種抓不到、還被調(diào)戲的無力感
偏向于多人效仿作案,兇手不止一個。最后女學生是小白臉殺的可能性很大!言行逼供了三個人,只有小白臉最態(tài)度反抗、眼神一直有特寫是充滿恨意的,因為他并沒有殺人還要被誣陷。出來后在酒館喝酒,女學生從窗前走過也對他指點議論,讓他覺得自己的名聲已經(jīng)徹底毀了洗不清了。所以最后警察媳婦和女學生同時出現(xiàn)他選了女學生。還有下手之前扶著樹干的細嫩的手的特寫??赡苷娴氖浅鲇趫髲汀热荒銈兌加X得我是兇手那我就真殺個給你們看看。DNA對不上是因為之前那個真不是他殺的。還有開頭第一個案件發(fā)生后男主抓了很多個“嫌疑犯”,這里有個細節(jié),幾乎每個人都是面目可憎兇神惡煞的。因為男主潛意識認為殺人犯就應該長成這樣的氣質(zhì)和模樣。然而結尾小女孩說兇手“就是個普通人啊”是個記不住長相過目就忘的路人。每個平平無奇的人背地里都可能是兇手。
剛看了這部傳說中的神作,為電影極富層次感和寓意的攝影,超強的故事張力和節(jié)奏所癡迷,沒有結局的故事或許不適合很多人,但電影的故事就是告訴你,如何在自己最熟悉的環(huán)境中迷失。。。
總之一句話,一部讓人窒息卻欲罷不能的作品,喜歡所有演員的表演,韓國電影的顛峰之作?!铩铩铩铩?/p>
生銹的鐵釘斬斷穿軍靴的腿,切塊的桃子奪取穿紅裙的命。沾泥土的符咒能夠顯現(xiàn)犯人的輪廓,巫師般的法眼能夠看穿惡人的真容。電臺里的歌是靡靡的安魂曲,夜幕中的雨是淅瀝的生死符,捉不到的兇手是人性的傳染病,無休止的警報是時代的創(chuàng)可貼。擁有一雙能夠看穿犯人特殊的眼,卻看不穿普通,普通最致命。
真實事件玩了全世界,電影玩了你,總覺得離真相很近了,而真相卻是沒有真相。★★★★★
盡了一切努力的人們,除了忍受過程中的一切痛苦,還必須忍受“事情可能是沒有答案”的這一事實。
這片給我的陰影才是史無前例好么?5年前大學拉片課上看的,看完了已經(jīng)半夜12點,我走回寢室腿都抖的站不起來,一年中再也沒吃過桃子。奉俊昊和宋康昊聯(lián)手,真不是鬧著玩的,經(jīng)典至極。
一部很普通的電影。
不單只是殺人案,韓國在那個時代的回憶也都融在其中,化成了一幅背景
想到真兇可能會若無其事坐在電影院里面,與電影最后一個鏡頭里宋康昊含淚的雙眼四目相對就覺得好驚悚
這并非一個尋求真相的故事,而是關于真到底相如何被整沒了……
又看了一遍,想當年第一次看這片時,我還恍惚覺得案子都沒破就結束,什么玩意兒?!可多年過去,每一次重看,都更堅定地確定它的完美。一個沒有找到兇手的故事,編導把它拍得懸疑跌宕而富有深意,看似普通實則卓爾不群,作為熱愛電影的人,從這片里會深感電影的魅力
當整個警察局為扣押的是否是嫌犯而陷入一片爭吵,那首每次殺人前都會被點播的情歌輕柔的響起,原來外面又開始下雨了——那一刻真是驚悚到無形。
嗨兇手,你也在看這部片嗎?送給你的,殺人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