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00:00,指甲底油剛剛晾干,發(fā)尾還是濕漉漉的。 打算看完大概兩點多就睡,沒想到整理完截圖已經5點40,干脆撐到天亮吧,這么想著一邊毫無目的地刷著豆瓣迷迷糊糊閉上了眼。 “想鉆到電影里去?!逼睬淖詈笠幻氩シ磐戤?,屋子里只有窗外的路燈透進來。黑色的夜黑色的寂靜,躲進電影里也挺好,我不想天亮。 電影的最后,女主坐搬運公司的車離開,在紅路燈路口看到石坂牽著孩子一家三口走過,畫外音插入這段話:“平凡的、寧靜的,沒有背叛、沒有秘密、沒有謊言,公平的、充滿愛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無法擺脫痛苦,能讓痛苦稍微減輕一些的,一定是秘密。無理由的跟蹤就是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場上,設想自己就是那個人,也就是說,了解他的人生、熱情、意志,這大概就是證明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個體的唯一方式吧?!? 我忽然就原諒她了。 因為寫論文而采取跟蹤他人這樣出格的方式,盡管多少源自教授的壓力,仍無法體諒。畏畏縮縮,沒法和周圍人處理好關系,發(fā)生誤會不及時解釋,不挽回。仿佛肚皮已經翻轉的死魚,浮在海面任浪花沖擊著前游。 只穿著內衣哀求石坂先生允許把他的秘密寫進論文的時候,他回應得很沖”盡是陳詞濫調的故事,以為我就會同情你嗎?人為了什么活著你這樣的人怎么會懂??!“一錘把腦子里的過度臆想和自我同情砸碎,拜托你瞧一瞧現實世界。這樣的聲音仿佛在石坂內心嘶吼著。 最初,白石珠瑟瑟縮縮地在門后探出頭,縮著脖子看教室里教授上課。從這個鏡頭開始,好像自己也跑到電影里了。 怯懦、溫吞、不善言辭,每一個都好像我自己,深藏在內心深處輕易不示人的這些,不受歡迎的部分性格。 一味地沉默和忍受,越是這樣,一旦跨過底線,就越容易走得放肆和忘我。和一直以來互相扶持的男朋友情感狀況亮起紅燈,“除了論文我現在無法思考其他東西“,白石一頭扎進違法的漩渦不愿自拔,像壞掉了一樣,我卻越來越興奮。一想到接下來什么時候會被石坂發(fā)現,乃至喝醉頭腦不清醒主動吻過去,我大腦皮層的神經都在亢奮地叫囂著。 做到一半因石坂女兒發(fā)來的短信叫停,他的話像盆涼水從頭淋到腳,白石在抽泣,而我醒了。 接著她去跟蹤了教授。 這個女人,真討厭啊,這個時候還不懂得止損嗎? 可是停下來,又該往哪里去呢?唉。人果然不能太放任自己,也不能一味沉浸在對命運不公的抱怨中。還沒有多走幾步,就給自己編織起牢籠,作繭自縛再顧影自憐,也太蠢了吧。 我又變回了我自己,冷漠無情的旁觀者。 可是變成白石的這一個多小時里,我體會到了快感和自由。
為了寫一篇好論文不擇手段的女大學生 老師的這個命題也太刁難人了吧 為了什么生活,男人的屏保說明了一切,老師飯菜說明了一切,為了騙媽媽成為已婚男人的老師 救。跟蹤者成了被跟蹤者,教唆跟蹤者成了被跟蹤者這片子套娃。 老師看到寫自己的論文會怎么想啊喂 還有這個監(jiān)控鄰居大媽或成為最大贏家 吃飯很有意思很多電影包括電視劇都有 翻譯女主的緒論 “跟蹤”,我懷疑因為那個人的人生,尾隨者在那之前抱著的人生。 因此,尾隨者到現在為止抱著的人生的重向存在的主體是哪個呢?變得不明白了。關于人類的存在還是需要具體的考察 所以到底是活著比較好還是死了比較好
跟蹤了別人千萬不要丟失自己 跟蹤別人其實得不到什么人生哲理 老師就像是悟了這種哲理才遁入空門的吧空虛 要說空虛每個人都是空虛的吧女主 對象A 對象B 日本生活節(jié)奏太快空虛倒成了平常 平凡的 寧靜的 沒有背叛 沒有秘密 沒有謊言 公平的 充滿愛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人無法擺脫痛苦 能讓痛苦稍微減輕一些的 一定是秘密 無理由的跟蹤就是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場上 設想自己就是那個人 也就是了解他的人生 熱情 意志 這大概就是證明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個體的唯一方式吧
日本的電影或者說是所有的電影都有punchline
一個個獨立的、與眾不同的個體,出現在你的世界里,可是他們的素顏究竟是什么樣子,他們是做什么的,他們是什么樣的性格,他們有沒有注意到你,他們是怎么看你的,他們有著怎樣的秘密,你都不得而知。而你知道,他們表面上讓你看到的那些一定和他們的本質不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秘密,因為“平靜的、寧靜的、沒有背叛、沒有秘密、沒有謊言、公平的、充滿愛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無法擺脫痛苦,能讓痛苦稍微減輕些的,一定是秘密?!睂τ谒说拿孛埽闷?,不安,甚至惶恐埋藏在你的心中。
最后一幕,前男友和女主又同框了,從這個角度看女主好像在跟蹤前男友。
這一幕前男友應該是發(fā)現了她的跟蹤,但我不知道為什么還會有這么一幕,是不是暗示他們又在一起啦?然后在各自出了地鐵站以后,前男友的身影又不見了,在人群中怎么也找不到。
這個應該是導師,女主回頭看到導師,笑了,可能就是因為導師自己解開了心中一直糾結的問題吧,然后才有一個開懷的笑。鏡頭一轉,后面的導師也消失了。
我就是不太理解前男友為什么還會在最后一幕出現,然而出了地鐵站就又消失了。大家有什么見解呀,期待留言。
人究竟從什么時候開始思考哲學問題,嘗試著接觸哲學,進而從哲學角度審視自己和生活本身。資質淺薄如我,覺得是從經歷了痛苦開始。
沉浸在痛苦里,再嘗試從痛苦的自己的軀殼中脫離,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提出疑問,觀察,審視,分析,得出結論,這一個過程完成后,你不會擺脫痛苦,但你會明白痛苦已經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造就了現在時的“我”,進而帶著這一部分的“我”繼續(xù)生活,完成一個接受和接納的過程,是一個類似治愈的過程?!抖厣睢分械呐魅斯资?,就完成了這樣一個過程,所謂的“填滿空虛”,其實是一個審視和接受的過程,論文指導教授大概是看出了她的問題所在,也可能是私心為了同時“填滿”自己的“空虛”,鼓勵或者說慫恿她進行一系列跟蹤實驗,最終自己成了實驗的一部分(也許也在他意料內,也許是歪打正著),也同時完成了自己“補完”。這里面就能和EVA聯系到一起了,所謂“人類補完”,不就是打破心壁,共有,接受,大同(雖然是極致的專zhi,因為人類補完計劃把作為個體存在的人都“殺”死了)。但那又是另一個說來話長,暫不討論了。
第一跟蹤對象中的石坂先生的圈子,是太典型的日本案例。石坂先生家境殷實工作體面,妻子溫婉女兒乖巧,石坂先生自己一表人才,出軌對象是藝術氣質滿滿的感性的設計師,這都是太日常的東西,大家見怪不怪,但是觀眾拜女主人公白石初次尾隨跟蹤不熟練的視角所賜,體驗了一把沉浸式跟蹤,尤其是酒店戲,我跟著一起提心吊膽,希望白石不要暴露,更希望丈夫不要暴露。這一過程考驗導演和攝影的功力,小高潮部分從妻子帶著女兒作為餐廳窗戶的反射影像出現,到最后出軌對象坐上出租車離開,整個鏡頭調度過程非常行云流水。想到哪說到哪,酒店洗手間的兩人對峙戲,我真的很喜歡,這一場戲算是白石正式參與進跟蹤實驗對象的第一步,真情實感的那句“我又沒做什么壞事”已經讓白石暴露無遺,也是標志跟蹤失敗的句點。不得不說出軌對象女設計師真的很有成熟女人的魅力,她的表情和被揭穿后的反應立刻讓這個人物豐滿立體起來,而這僅僅用了幾秒鐘的鏡頭就傳達清楚了。
第一被跟蹤者石坂先生,大概是他所受的教育以及從事的工作的原因,很能洞察理解,所以在白石坦白了自己跟蹤的理由后,哭笑不得地被動接受了這個理由,再加上白石最初算是被石坂吸引,后面發(fā)生的一切也就順理成章,所以他出軌到底是為什么,石坂讓白石自己想原因,這一點也是點題也是點中心思想,就是“空洞”,就是“填補空虛”,就是想要過第二重的生活,自己制造“秘密”(這么說真的好迂腐,提前暴露考點)。于是我想到,人類真的一直在哄自己玩,不論是自然中的人還是社會中的人,我不是很能表達清楚自己,就拿出軌這件事說,出軌的原因是什么,肉欲是直接原因因為人喜新厭舊控制和被控制引導和被引導的對象時間長了容易變得膩,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滿足心理的需求吧,想要在生活面前表現得更加游刃有余的心理需求。另外還有一點點自戀和虛榮吧。
另外,不慍不火的溫柔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溫吞脈動。
比如女主男友卓也在和女主分手時給她泡面,突顯微妙距離感的客套,到最后一刻女主也沒有對男友敞開心扉的遺憾,以及最后女主搬家時發(fā)現的睡顏素描(喜歡看你睡顏的人,可遇不可求啊,遇到一定好好珍惜啊。我到現在為止看的最多的還是我家貓的睡顏,so)。
比如第一被跟蹤者石坂先生揭穿白石后并沒有報復,還打算送喝醉酒的女主回家。并且雖然作為社會人前輩痛斥了白石的“陳腐”后,還是同意白石使用自己的樣本。
比如女演員在教授母親去世后還持續(xù)了一段時間陪伴教授,女演員這個線特別好,西田尚美最后被問還能再見時的一系列表情都特別好,看得出是一個工作和現實重合拉扯又漂亮地割裂的完整過程。
比如影片最后白石搬家,偶遇第一被跟蹤人石坂一家其樂融融的樣子(也許是表相,皴裂已經存在——但生活就是這樣,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不是嗎)時,白石眼神里的平靜恬然。
最后談一下教授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幾乎是白描,處于一直引導白石的位置,但是潤物細無聲。想要了解教授可能要讀一下那本電影中提到的那本書籍才能行。教授這個角色比較觸動我的是,我聯想到了【GIRLS】(衰姐們)中比較出名的一集,就是,沒有人能跳出生活本身,因為人是情感動物,是主觀參與為主的思維模式,審視觀察生活的過程一開始,就注定已經參與進去了,做不到中立,做不到客觀,這雖是個邏輯問題,但是足以對研究者造成困擾。教授的境遇是很多現代人的具象,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寫到哪算哪,也許還會二刷,就再隨緣編輯。
最后花癡時間留給蘇打。他的腫眼泡瞇瞇成一道縫時真的好性感,想要吻上去(只是吻眼)。
這么深的話題拍的這么淺 suda真是什么都能演
算是電影節(jié)看過最喜歡的了…人生本來就沒什么意義,都是在注視和被注視下虛構出的他人的生活,到最后連自己的生活,想起來也空洞得像是他人。To be 不過是一個在超市里把兩包豬肉換位子然后被抓的演員。超符合最近人生觀… 長谷川有這么帥嗎以前=_=
登堂入室
先給長谷川叔表白五顆心
日本人的故事總有本事把我從昏睡中拉出來。抑或是,在昏睡中做著斑斕的夢。
#2016 SIFF DAY2#屬于那種我沒有抵抗力,色調和節(jié)奏都喜歡,看了一會兒就決定要好好看的片子。很喜歡門脅麥(雖然第一次看她的片子),完全沒想到蘇打會如此醬油,長谷川帥得讓人想殺人。
沒啥別的大感想,只有一個:比起菅田將暉,我更想和長谷川博己上床。
離哲學很遠,所以扣一星。但是私心卻意外的喜歡,所以加一星。今天從早上拿到卷子后就一整天陷進挫敗感里。夜里看了這部期待很久的電影,也有夠喪。每一個元素都很喜歡,每一個人都眼冷心熱,充滿了扭曲的渴望,誤解和壓抑。小劇場格外動人,最后一張畫像一個戒指給了觀眾2小時虐待后的溫情。
好想干長谷川博己啊!
“To be or not to be根本是兩個問題”目標A的部分非常精彩,后半段有些泄勁,因此非常想看這位哲學碩士斯托克的論文。門脅麥演技極佳,并且我覺得如果我是她我也天天跟著長谷川叔,內心的空虛確實能被他完全填滿啊?。?!
正中下懷??此坪唵蔚墓适?,實則抽離開來是正兒八經的哲學討論。作為滿足個人私欲的偷窺主線只想說干得漂亮。btw…被長谷川博己帥到了????
劇本很好?。?/p>
這部電影要格外批注:在東京連看了兩場帶舞臺挨拶的首映,其中一場離蘇打寶寶只有幾米,寶寶好看哭了
這是2016目前為止讓我覺得「好看」的片子。「平凡的,寧靜的,沒有背叛,沒有秘密,沒有謊言,公平的,充滿愛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無法擺脫痛苦,能讓痛苦稍微減輕一些的,一定是秘密?!褂^影中人生,看人生哲學,滿足個人私欲的跟蹤主線很nice!長谷川博己,帥,我一邊撓墻去。
幾乎是近來最喜歡的電影,每一幀都美。雖然作為哲學的縱深是很不足的,但是整個故事真有意思。越來越覺得文藝的起點和終點,其實都是孤獨,文學,電影,繪畫,音樂,無一例外。當我們偷偷參與別人的生活,看到的盡是孤獨與虛空,在他們的身體上起伏。長谷川以前有這么帥么?截圖無法自已。
窺視與被窺視的主客體變化是最有意思的亮點(監(jiān)視器的鏡頭也是加分項),可惜沒有深挖下去,正如論文結尾的總結陳詞,像是刻意拔高的立意,其實沒有說到點子上,因此影片整體還差一口氣;在偷窺中想象成為另一個人,并非證明“每個人都是獨特個體”,而是孤獨的感的威脅與危險。
片子本身不錯,但女主扮演的角色真心讓人不舒服。無目的地觀察且不介入對象的個人生活,看似是個無害的題設,但觀察記錄分析本身就帶有極強的目的性。窺視他人表面之下的生活,比起窺視結果,跟蹤挖掘對象隱私的行為更讓人厭惡。在男主面前講述過往經歷的女主簡直像個中二少女,那種狼狽既難堪又熟悉。
教授簡直專業(yè)坑女主,雖然教授自己也是個有故事的人?,F在大家的尺度真是越來越大了,看得我還有點尷尬。不過整個片子看下來,尤其是結尾的感覺,還頗有點意思。雖然跟蹤對象一號的敗露并不是女主給害的,但是人家最后依然闔家團圓。反倒是本沒有惡意的女主,卻跟男朋友分手了。人生就是充滿了不預期。
為什么我們會在一起呢?我想卓也飽含愛意與真情的速寫最后很好地傳達給珠了。(劉海將將殺傷力滿點。戴上耳機更像染谷了 --)跟蹤了隔壁鄰居和自己的教授后珠才發(fā)現心里有個巨大的空洞的不止自己一人。前者回歸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后者最終則選擇自縊。生存的意義越思考只會越消極。巖代太郎的BGM拇指!
滿場的電影院里大家不約而同的笑聲,長谷川博己演的真好,不過所謂“生存的意義”,觀察別人的生活也是得不到答案的吧,整個電影最有意思的還是管理員老阿姨裝在垃圾回收處的攝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