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將離開父母,帶著他們的愛與傷害。
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家庭帶給你的印象,你會選什么?
憧憬,流浪,逃跑。
這是美國記者珍妮特沃爾斯筆下對于家的概念。
在這個家中,有著許多年少時的你也曾夢想過的樣子。
不用上學,每天玩耍,幻想著建一棟玻璃制成的房子,父母帶著四個孩子穿行在美國的各個地方。
可是他們同時也“享受”著,挨餓,隨時被趕出家門逃避追債,無法擁有一個正常的成長時期。
只有5、6歲大的女主角珍妮特,家中排行老二,有一次她很餓了,對媽媽說要吃飯。
結果媽媽卻對她說,你是想讓我給你準備只能讓你飽腹一小時的食物,還是用這些時間來完成一幅可以保存很久的畫作?
珍妮特沒說話,自己搬了椅子,站在上面用燃氣煮香腸吃,還貼心的問媽媽要吃幾根。
而她的衣服卻在此時燒著了,肚子上的皮膚被嚴重燒傷。
醫(yī)生問她,為什么你要一個人做飯?
她說,媽媽不給她做,并且津津有味的吃著醫(yī)院提供的食物。
父母帶著姐姐弟弟來看她,她跟父母說,這里真好,有吃不完的食物。
接著父親為了不交醫(yī)藥費,讓小兒子在醫(yī)院裝病,自己趁機將已經(jīng)快要傷愈的珍妮特抱出醫(yī)院。
這是電影的開篇,也是珍妮特童年記憶的開始。
他們一家人的生活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可這層在父母掩蓋下的歲月,對四個孩子而言,并不友好。
他們經(jīng)歷了一次次逃亡一次次搬家,每次父親都對他們說,這是最后一次,可永遠都有下一次。
直到他們回到了父親的家鄉(xiāng),與爺爺奶奶同住。
在這里,父親對他們承諾,指著一所不通水電的破房子說,我們要把這所房子重建,每個房間都是玻璃隔斷,還要在屋頂建造太陽能電池,這樣我們還能省下一筆電費。
孩子們興奮的說,這是我們的玻璃城堡嗎?這次我們真的可以建一所全美國最好看的房子嗎?
她們都很有干勁兒,挖地基,清掃房間,可是動工再一次停下了。
父親的每一次承諾,都變成了酒杯里的酒,一口下肚,不再有回旋的余地。
家里水管壞了,父親就帶著家人在泳池洗澡;
強迫珍妮特學會游泳,便一次次將她丟到水中;
家里沒有食物,珍妮特將黃油拌著白糖給妹妹吃,母親卻說,這是我留著做面包用的。
似乎,這個家里真的沒有什么她們可留戀的了,她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只能靠自己。
姐弟四人開始偷偷地存錢,每存夠一份可以裝滿存錢罐的錢,就會離家一個孩子。
當珍妮特要離開家的時候,父親還指著建筑圖紙說,你別走,這次我真的要建玻璃城堡了。
父親的酗酒成性,早已讓她失望之極。離開讓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弟弟妹妹和母親。
而那一片要建地基的土地,也早就被無數(shù)的垃圾的堆滿,城堡,早就不存在了。
玻璃城堡,就是他們姐弟四人的一個童年美夢,得不到,建不起,隨時會倒塌,這就是父母給他們的生活吧。
對于很多人而言,這種生活離我們很遠很遠。
我們不愁吃穿,不用寄人籬下,不用因為擔心經(jīng)濟窘迫,自己會在哪一天會突然無家可歸,只能一家六口擠在破舊的汽車里。
在珍妮特的訂婚宴上,父母不請自來,還對她說,現(xiàn)在過得這么好,想向她借錢,將家里祖?zhèn)鞯耐恋貜木司四抢镔I下來。
珍妮特問要多少錢?母親說一百萬美金。
珍妮特真的無法想象,這塊土地,在她十一歲外婆去世時,就已經(jīng)傳到了母親和舅舅手里,但是她卻沒有將土地賣掉,用這筆錢用來改善他們岌岌可危的生活,反而換來母親的一句,你外公說了,這塊地不能賣。
十一歲,那是他們童年噩夢的開始,如果有這筆錢,他們不用過的這么辛苦,也不用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
與此相似的是,珍妮特的父親從小也活在奶奶的陰影里。
片中有一個情節(jié)是,孩子們在念父親小時候寫下的日記,是對這所房子的描述。
奶奶對于孫兒們的苛刻,和父親小時候受到的嚴厲是完全一樣的。
弟弟在餐桌上吐掉了一口食物,被奶奶直接打了頭,珍妮特立刻站起來說,你不準打我的弟弟,可父親卻呵斥了她,說聽奶奶的話。
奶奶把壞傳給了父親,而父親也把這種壞撒在孩子身上。
珍妮特有幾次情緒失控都來自于這個原生家庭的記憶。
她與未婚夫討論婚期,帶他去見父母,本來性情溫和的她,卻幼稚地大喊,讓未婚夫和父親掰手腕。
在和客戶吃飯的時候,偶然聊到她的家庭,她無法說出自己的父母在街頭拾荒,住在廢棄的大樓里。
她跑出餐廳,想著父親曾對她做的一切。
年少燒傷時,父親對她說別怕,這些疤痕是勇敢的標記;
圣誕節(jié)沒有禮物,父親就讓孩子們每人選一顆天上的星星當做禮物,因為星星永遠不會消失;
珍妮特沒錢繼續(xù)念大學要被清退時,父親不可一世的出現(xiàn),丟下自己賭博贏來的950元美金……
的確,父親母親對他們一點都不好,當他們走向社會的時候,他們無法正常的去面對談論有關家庭的任何話題,那對他們而言是傷口。
對于她那酗酒成性的父親,一心只知道畫畫的母親,責任心似乎不曾存在過這個家庭中。
但父親對她不是一直的不關心,而是在需要之時伸出援助之手。
她動搖了。
這種家庭帶給她的好與不好,想丟掉那些傷害的同時,也沒辦法保留那些美好的回憶。
那我選擇去接受那些傷害,留住那些美好,并且盡力地不將這些傷害繼續(xù)傳給下一代。
這種情緒,是原生家庭中帶來的,并且在一代人一代人的傳承。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這家庭的氣氛,傳統(tǒng)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系等,都影響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xiàn)。
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一些負面的元素帶到新家庭去。
在《鋼鐵俠》中,托尼和父親的關系也一直緊張。
老史塔克對兒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打壓式的,托尼不知道自己在父親心中到底是什么地位,自己在父親心中似乎是可有可無的。
托尼心中覺得父親最開心的一天,是他把自己送到寄宿學校去的那一天,因為這樣父親很長時間都不用再見到自己了。
這種對抗的父子關系,無法緩解,直到老史塔克離世。
托尼后來才發(fā)現(xiàn)父親生前留下的錄像,知道了父親其實一直他視為驕傲,并且把未來的一切都賭在了他身上,才使得托尼的心結解開。
可這個心結的打開,讓托尼心中對父親一直以來誤解的愧疚感又加深了。
這種來自父母和家庭的情感,是一定會留在孩子的成長軌跡上。
也許是媽媽買菜時討價還價,讓你長大后每次買東西第一反應是看吊牌;
也許是從小家境優(yōu)渥,卻突然家道中落無法適應平常百姓生活;
也許是因為父親的一句“我希望你能考上某某大學”可是卻沒能做到,又把這種壓力放在下一代身上。
今年高考放榜時,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被記者采訪的一段文字遭到網(wǎng)友的瘋狂轉發(fā)。
農村地區(qū)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于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現(xiàn)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里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知識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你沒有知識是一定改變不了命運的。
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講呢,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yǎng),都是潛移默化的。
因為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比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這段話看起來正確到無力反駁,因為他說出了大部分人一直不敢說出的心里話。
他的生活,是他的原生家庭帶給他的,我也相信,他未來的生活不會差到哪里去。
而我們大部分人的父母,其實都將自己最好的一切給了孩子。
教育他們知書達禮、不卑不亢、見義勇為,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這種原生家庭從小給孩子樹立的三觀,是孩子可以最早接觸到社會的模樣,而且也是這個孩子成人以后,會對事物所做出的本能反應。
給我們印記最深的,是我們無法抹去的,而我們能做的,是思考如何將壞的改變,好的留下,讓原生家庭越來越好。
時不時的,我總覺得自己有那么一瞬間像極了父母,
計劃性強,輕微潔癖,喜歡獨處,
這些看似與生俱來的東西,我沒法改變,卻不想妥協(xié)。
在這些天性使然的性格,
你又有多少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文章首發(fā)自我的微信公眾號真故電影 微信號:zhengudianying
推薦閱讀:出演《三峽好人》的挖煤礦工,意外獲得國際影帝,卻直言“我被電影害了”。微信后臺回復【429】提取文章,看看這位曾經(jīng)的礦工到公益電影制片人的轉型之路。
我的主業(yè)是挖掘電影背后的真實故事,關注真故電影每天一則經(jīng)典電影背后的真實彩蛋。
歡迎點擊原文鏈接關注公眾號“海心理”:http://mp.weixin.qq.com/s/0RUAkOkezABorJYHV3jjlw 電影《玻璃城堡》改編自沃爾斯一家的自傳,他們過著與眾不同的生活,遠離世俗,隨性而為,這種極端的表現(xiàn)也引起爭議。 雷同的表象后面往往有不同的故事和動力,讓我們試著拋開對錯是非,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看,是什么讓他們選擇這樣生活,玻璃城堡為什么沒有建成。 影片有兩個重要場景。 1
雷克斯一家回到韋爾奇的晚餐: 開門的瞬間,看到母親陰郁的臉,時間走得沉重而緩慢,雷克斯象被施了魔咒,眼神躲閃。 餐桌上,母親的一言一行凝結了空氣,她肆意地貶低和嘲笑雷克斯,打罵自己的孫子,雷克斯和妻子都在沉默,就象不存在,只有珍妮特憤怒地站出來制止,這時雷克斯大聲指責女兒不許這樣和奶奶說話,然后倉皇離開。母親居高臨下地說“聽你爸爸的話,小姑娘”。珍妮特搖著頭,無力地倒在椅背上,不相信眼前發(fā)生的一切。 此時的羅斯(珍妮特的媽媽,從頭到尾我都沒有注意到她的名字,是在演員表上找到的)故作輕松地解圍,看上去她在努力掩飾自己的緊張。 母親看著電視猜迷,面無表情地宣讀一條條家規(guī),象在自言自語,父親遠遠地望了她一眼,又收回視線,窗簾遮擋著陽光,房間里彌漫著沉悶和乏味,令人窒息,四個孫子緊緊依偎在一個沙發(fā)上,不知所措。 雷克斯小時候的日記上一段話讓孩子們笑了: “這世間還有比布滿黑灰的毯子、皺疊交錯的繩子、布滿煤漬的雪發(fā)出的咯吱聲更重要的東西,還有比她發(fā)出的咯咯笑聲以及她長滿老繭、龜裂的雙手更重要的東西,或許還有很多很多,但我都無從知曉,因為我根本沒有辦法呼吸,當你深陷一堆屎里的時候,你根本就沒辦法呼吸” 這些話說出了上面那些場景中孩子們的感受,也時當年雷克斯的感受。 或許雷克斯小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陰郁控制的母親肆意貶低并打罵雷克斯,父親好象不存在,沒有保護自己的兒子,當他憤怒反抗,父親卻指責他不要這樣和媽媽說話,雷克斯不相信眼前發(fā)生的一切,無力地倒在椅背上,缺席的父親和融合的媽媽,他感到窒息。 媽媽不能共情和鏡映雷克斯,父親更象母親的打手,這樣,雷克斯不敢表達自己,無法信任,沒有安全感,也發(fā)展不出情緒的理解和調控能力,沒有形成一個穩(wěn)定有力的自體去與人建立關系和發(fā)展世俗的成就。 2
雷克斯教女兒游泳: 雷克斯希望永遠不要回到父母身邊,聽到妻子的這個要求,他的眼睛流露出恐懼,但他說“我什么都不怕”,注意力轉向池邊不敢下水的女兒珍妮特。 他內心的恐懼和無助被點燃。當我們內心虛弱,更容易把無法接受的部分投射給最親近的人,雷克斯也是這樣處理他的情緒: 他把弱小和恐懼投射給女兒,猛然把女兒扔進池水,她在水中感到窒息和失去安全感,在恐懼中掙扎、逃出水面,象極了當年他在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中,沒有安全感,掙扎著逃離。他站在池水中,似乎一切盡在掌握,在這個過程中感到自己的強大和安全,女兒則承受了父親無法接受的弱小和恐懼。他還把這種粗暴的方式合理化成為了女兒好,也許當年父母就是這樣告訴他:這些都是為了你好。 人生充滿挫折,父母的支持,孩子在挫折中慢慢成長,無須專門制造挫折,而雷克斯的方式會直接造成孩子的創(chuàng)傷,無法相信他人,難以走近親密關系,誰知道對方會不會把自己扔進水里呢?這代價太大了。 總得來說,這兩個情景敘說了雷克斯內心最深處的故事: 他內心從未自由,一直在一堆屎里,反抗是他內心的自我與父母的沖突,也是他的生存方式,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這種強烈的內心沖突外化到他與世界的關系中,就是: ○ 他無視社會的規(guī)則和習慣,反其道而行之,就象在令人窒息的一堆屎里掙扎,以免被吞沒,然而,就象游泳一樣,掙扎并不能帶來自由,只會越陷越深,直到死亡。 ○ 他遠離家鄉(xiāng),心理上無法分開,才試圖以物理距離替代和逃避。 ○ 他無法在一個地方工作長久,他從沒學會與權威友好相處,帶著被吞沒、懲罰的預期,他反抗的態(tài)度潛意識里在驗證自己的預期,對抗只會促使權威憤怒和懲罰,每次離職后都會逃到另一個城市,于是,他不斷重復,四海為家。 ○ 他帶家人與社會隔離、對立,融合的關系里分不出彼此,他覺得好的,就會投射性地認為對家人也好,所以珍妮特和弟弟妹妹們也感到家里窒息的空氣,紛紛逃離,這是父親最擅長的方式。 讓我們回到電影的名字:玻璃城堡 這是一座雷克斯一直計劃卻從未完成的建筑。 它代表了在窒息中幻想出來的理想世界,那里可以自由地呼吸,有溫暖的陽光和自己想要滿足的一切。 它讓雷克斯與可怕的現(xiàn)實世界分離,躲在安全的地方,不被吞沒。 它是雷克斯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切盡在掌握,而且如此完美,自己也因此而完美。 這么好的東西,為什么不完成它呢: 可能是下面的原因: ○ 對于從來沒有被父母認可的雷克斯,會覺得自己配不上這樣的城堡,這個成就太大了,需要一個足夠強大的榜樣的引導,在內心給他力量面對成就過程中的困難,或者一個好的支持讓他以自己的成就為榮,但他的父母顯然不能提供給他。 ○ 在現(xiàn)實中完成這樣的作品,需要強大的自我功能,把心中的幻想與現(xiàn)實聯(lián)結,這是雷克斯沒有發(fā)展出來的能力,他的心理寄希望于幻想中的強大和無所不能,以便讓他覺得自己夠好,或者說,他的理想還停留在一個小男孩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停留在他的設計圖紙上。記得他的想象力嗎?這大概是在心理缺氧的情況下發(fā)展出來的才能。因此,剛回韋爾奇時,一度的雄心壯志,告訴女兒要離開這個鬼地方,包括后來在珍妮特鼓勵下戒酒,但幻想的泡沫一碰就碎,他已經(jīng)盡其所能。 ○ 現(xiàn)實是有缺陷的,我們無法在現(xiàn)實中完成幻想中的完美無缺。當雷克斯沒有被父母足夠接納時,他依靠幻想建立起來的自尊,對完美的執(zhí)著就像生死一樣重要,任何缺點都是無法忍受的。寧可未完成,也不要打破心中的完美。 ○ 這個幻想中的城堡是有功能的,它可以保護雷克斯不被現(xiàn)實所傷害,是他的避難所,有效的防御,依靠這個強大的防御,他得以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事實上,他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好,他內心的空洞,不是他的錯,他也沒有能力去填補,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保護層,不要輕易去碰它,那會爽了自己,傷了對方。 ○ 玻璃城堡一旦建成,就意味著他真的與父母分離,雖然這是他的愿望,但也是他害怕的,因為內心的空虛和匱乏還不能支撐他免于崩潰。如果他從某個地方獲得了強有力的心理氧氣,使其不再需要陳舊的模式,就不用擔心分離了,舊的模式還是和父母融合的。 自傳里對雷克斯的描述豐富多彩,反映了孩子們接納了這樣的父親。在電影中,另人欣慰的是,這個接納是在父親去世前,沒有帶著遺憾和內疚,接納使他們在內心與父親很好的分離,這也讓她們感恩父親,一起快樂地談論他,自由地生活。是哪些資源讓她們姐妹四人完成了父親沒有完成的分離,自由地生活?
心理學家科胡特說,孩子的心理成長有三種情感氧氣,一是來自父母的支持和贊賞,二是來自父母的保護和理解,三是來自同齡人的共同興趣愛好。所以大概是這樣的,首先,父母多多少少比爺爺奶奶強多了,所以能給孩子一定的支持和人生目標上的引導,雖然并不夠好,還是有一定的基礎;其次,兄弟姐妹多,他們之間互相提供支持,特別是在愛好與才能方面,這給了他們現(xiàn)實的技能逃離家庭,大一點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也代償性的滿足了弟弟妹妹對父母的情感需要,成為更好的榜樣。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海心理
心理學來自生活,我們一起,在生活中找到心理學的樂趣
當他沒有錢買禮物的時候 就會把我們帶到星空下每個人選一顆星星做禮物 他說當一切禮物消失殆盡的時候 屬于你的星星還會在 其中一顆星星因為要墜落而發(fā)出紅色的光暈 那能不能重新選一顆? 他說不行 因為宇宙不支持退換貨 不同的片段成就了你的成長 有一天你把他們轉化成文字讓數(shù)以萬計的路人分享你腦回路里的滋味 也許那會是羅勒的味道 又或是肉桂的芬芳 你獨有的純真善良 堅強美麗 我不想讓你成為任何人 你就是你 不論你經(jīng)歷了什么于你來說或喜或悲 你都成為了那個最好的自己 我們愛著對方并沒有對彼此失望 足以 愛有時候很簡單并不易言表 這是你人生最大的禮物
今天看完了玻璃城堡,一開始看的時候有些厭惡,感覺相當漫長,主人公爸爸是一個好爸爸嗎?前半段告訴我,這不就和我的爸爸一般無二嗎?他力大無比,身量高大,告訴我們美好的未知世界,甚至電影里的爸爸更加懂孩子,更親熱些。年紀甚小的孩子們欣賞這種刺激好玩的生活。但是到后半段,孩子們長大了也看出了真相,星星做禮物只是一張美好的空頭支票,玻璃城堡也是爸爸的謊話。雙親只是希望兒女繞膝,而并沒有想到孩子除了是他們的孩子以外未來還有其他的身份。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兒女不希望被父母自己的愿望縛住,相信著總有一天能住進玻璃城堡的美好未來。那不是我們想要的,孩子們的人生也遠遠不止這些。他們有自己的生活。
有的時候要脫離這些是很難的,畢竟父母年齡比我們大至少二十歲,他們善于用這二十年的經(jīng)驗值說事,也無比地依賴著這,來建立威信,成為我們的父母。我們也應該原諒,他們有一些與我們不同的觀念,甚至逼迫我們務必執(zhí)行。有些父母會覺得我到這個年紀,我活到了現(xiàn)在,衣食無憂,就能證明我走過的軌跡總能指導著我的孩子們走向同樣的成功;又或者是,我見到了那些成功的人,我覺得他們的生活是個很好的模版,如果我的子女們也這樣,那么我也會為他們而驕傲。這些對,但不都對。至少是因為人與人是有不同的,再到價值觀,受的教育,朋友,最遠到個人理想。
當然對于這個問題,有的人信服,有的人不以為然,也有人深惡痛絕。信服的人成了X寶,不以為然的人可能自己也沒知覺到底有沒有走出父母造的玻璃城堡,深惡痛絕的人可能走向了成功,可能走出家門沒多遠就跌了個稀巴爛。
我們應該自己去思考這些問題,父母給予我們建議,指出不應做的事,不應走的路。而正確的路應由我們自己探尋。
我曾經(jīng)問過我媽,那你們公司的那個助理姐姐會一直做助理嗎?媽媽說:她老公一個月公司五六千,女兒在上小學。她下了班接個小孩,做個飯,住在自己買的房子里??赡芩麄兙瓦@樣了。 我后來又遇見一個人,樓下做雞蛋餅的阿姨手藝不錯,生意也不錯,但我沒有問誰,她這一輩子是否都會繼續(xù)一直創(chuàng)造出溫暖果腹的美食。
雖然有這樣流浪漢父母的生活并不值得多提,但希望兒女們能將父母這種自信勇氣常放心上。
電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rex,人物形象很立體真實,就像我們生活中每個人都不是非黑即白,rex是一個滿腦子空想的酒鬼,但同時也很有才華,他作為一個父親,內心有對家庭的責任感,對家人的關愛,但他又是一個沒有實際行動的人,玻璃城堡就是他們的心中的理想寄托,但理想從來沒有實踐過,哪怕是一點點,只有紙上談兵,或許他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但也算不上一個壞人,他的沒有實際行動是他人生的局限性,對映到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也想要給我們最好的生活,但有時可能會做出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可能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而且大都意識不到自己的局限,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去理解父母,父母不是英雄,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普通人,難免有缺點,我們或許很難去改變別人,那就盡量了解父母的思維方式,清楚的了解自己,然后更好的與父母與自己相處
理想的偉人,行動的懦夫。GLASS CASTLE 終究是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夢想。對四個孩子來說,玻璃城堡不是所需要的,真正想要的是一個穩(wěn)定,完整的家。這個家,最終,父親創(chuàng)造不了。Jeannette逃離未婚夫逃離fancy hotel,閃回父親帶他奔跑,有一些淚目。
我爸爸給了我很好很好的物質生活,但他工作很忙,他跟我說話很少,一晃眼直到我二十七八,話才多了些,主要是家里的事,他越來越老了,雖然是我爸卻很陌生。所以看到電影,父親教孩子指星星,跟她說道理那些片段,挺羨慕的。我老公看了也流淚,他肚子上也有被燙傷的花,他一直以為是自己的錯,其實不是~~有時候父母也是殘忍。我在外邊喝多了,他一個人看了這個片子,一家人總是互相用虧欠勾聯(lián)的
他有惡魔和天使混雜著的致命吸引力。
奇葩的價值觀,白瞎了好演員。
初中時在雜志上讀過這個故事,因篇幅簡短,一直理解為孩子爹媽有錢但放棄現(xiàn)代社會,類似某種不給小孩打疫苗的父母,看過才知很多遭遇實是因二人無能為力和缺乏責任感,所以女主爆發(fā)的憤怒我是很理解的。結尾對父親的洗白有些牽強了,比較好奇原著是怎樣的。P.S.我們美美的鬧米居然演了這么邋遢的人233
有點兒像另一個版本的《神奇隊長 Captain Fantastic》,主要區(qū)別是,本片的重點并非嬉皮價值觀或與眾不同的教育觀的對錯的探討,而反倒其實是個相當平民化的家庭關系/父女關系的故事(相對更容易共情),長大后發(fā)生的事是故事的重點。伍迪·哈里森確實是個好演員,雖然(也許主要因為相貌氣質關系)
被過度講述以及高度典型化的題材并沒有影響導演德斯汀將原著回憶錄視覺化為一部極具情感力量的傳記片,這得益于他為片中角色所注入的原生態(tài)情感,這種原生態(tài)情感具有直接不加修飾的情感力量,而演員們的優(yōu)秀表演則更是將這種情感傳達出來的完美工具,在這方面來講本片也是對其前作閃光點的繼承與延續(xù)。
3.5,沒有蓋起的玻璃城堡。又愛又恨的父母??磿r被戳了幾次淚點,但沉澱過後覺得是有點搧了,老式情節(jié)劇的呈現(xiàn)手法。或許這才是Captain Fantastic現(xiàn)實版。夢幻、脫離現(xiàn)實的嬉皮父母,帶給孩子特別的童年與想法,卻也沒善盡責任照料。但他們都是善良的,記住了父母好的那一部分
又是一個“吃虧是福,悲喜參半”式的成長故事,這種狗屎原生家庭的故事真是怎么都講不夠。生活給你個檸檬你確實可以做成檸檬汁,但難倒不是不用憶苦就可以思甜是最好的嘛
過于自我的人不適合養(yǎng)育孩子
這就是最不該做父母的人偏偏做了父母。都會里的波西米亞人、現(xiàn)代社會的邊緣人、流徙者。自己安于或堅持這樣的人生無可厚非,但強迫孩子接受食不果腹、擔驚受怕的生活實在自私并且禍害。幾個兒女后來紛紛逃離,向往中產生活也不無道理,貧困的人真沒法宣稱幸福。不過,一家人也的確十分相愛、羈絆很深。
親情的破碎與和解,缺點和優(yōu)點一樣多,總結起來只能給這樣一個分數(shù)。過去和現(xiàn)在就像兩條毫無規(guī)則的曲線,只是偶爾在某處冷不丁交叉一下,營造高潮的方式基本靠主角互相之間的爭吵嘶吼,最后父女之間以廉價淚水博取觀眾的共情以及最終達致和解的俗套結尾也使得這部本具有十足吸引力的影片瞬間淪為庸作。
飛機上哭崩啦
故事講得非常克制了,我朝大地遍布這樣的/更夸張的父母們,并且到死也不覺得自己錯了。雖然我也不太喜歡happy ending,但也許羈絆真的是那樣的妥協(xié)。
我覺得父母不應該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式
總是給一巴掌,再給顆紅棗的。這種變態(tài)的親情,我不要的。幾位主角的表演都很嫻熟也很有說服力
這對父母到底給孩子的情感忽視還是情感滿足呢?
68/100 創(chuàng)作者把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講述得如此“陽光”,也算是一個積極樂觀的楷模了。人永遠無法逃避的只有我們的“父母”。
最近淚點好低。結尾太感動了。果然家庭背景很重要,更重要的還是看自己。結尾二女兒也還是很感謝自己的父母,畢竟自己的路還是要靠自己。
已經(jīng)煽動不到我了,woody老年完全健康人,根本不像。中規(guī)中矩的家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