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同事薦此片給我看,正好最近剛看完日本NHK電視臺所做的紀錄片《無緣社會》的圖書版,覺得此片在某種意義上符合《無緣社會》所描繪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無緣社會”產(chǎn)生的根源。
《無緣社會》所講的“無緣”,是指沒有關(guān)聯(lián),各不相干的社會,記者廣泛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日本社會變遷導(dǎo)致血緣、地緣、職場緣日益弱化,家庭這個社會最小單位也日趨孤立,家庭成員也不能彼此慰藉,最終很多人孤獨死去,不為人知。
《失魂》當然并沒有要表現(xiàn)《無緣社會》所揭示的社會原因,后者更像是前者的部分背景。撇開哲學(xué)和心理學(xué)母題,本片在對家庭關(guān)系的表現(xiàn)上,一定程度上很像《無緣社會》里所探討的“失聯(lián)”和“關(guān)聯(lián)”。
阿川得了重度抑郁癥源于小時候目睹父親殺死母親,他不知道母親患了絕癥,父親其實是在幫助母親自殺。我搞不明白的是,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父親為什么不跟阿川解釋,當時阿川九歲了,雖然年紀小,但也是有理解能力的吧,況且雖然阿川成年后離家不回,也并非毫無聯(lián)系,就找不到機會溝通下?父親也并非那種懵懂之人,根本沒注意這件事對小孩的影響,從他見到阿川殺死姐姐,并鎮(zhèn)定地掩藏尸體時就知道兒子什么都明白。說得通的理由就是,父親怕東窗事發(fā),連累家人,另外父親本人也是個性沉默感情深藏不露的人,不想讓孩子知道母親自殺的事實。所以選擇了“不麻煩家人”什么都自己扛。
這事實上是在逃避溝通,覺得自己什么事情都能解決。母親自殺后,這一家人在精神上已經(jīng)分崩離析了。姐姐過得不幸福,阿川更是成了“失魂”的人。
但是從姐姐被殺開始,阿川的家庭關(guān)系的“失聯(lián)”開始慢慢轉(zhuǎn)向“關(guān)聯(lián)”。姐姐就像母親的化身,實際上阿川差不多也是姐姐帶大的。阿川殺了姐姐,就像重復(fù)他看到的父親殺了母親一樣,是揭開傷疤的最殘忍的一環(huán),所有的創(chuàng)痛得以宣泄。由此父親開始用他笨拙單線的思維保護兒子。殺掉女婿、埋車,過程簡直震撼。此時阿川已經(jīng)拿到了后來殺掉警官的鐵網(wǎng),但是并沒有對父親下手,他宣泄暴力的方式是用彈珠打折蘭花,并開始嘗試尋找“阿川”。父子兩人下山看醫(yī)生,阿川聽到父親講述母親生病經(jīng)過,回去后又一次夢到到“送信人”,要找“阿川”,送信人說“你要幫他啊”,他說“我沒辦法”。阿川見到母親(姐姐)。醒來后,父親講述他是幫助母親自殺,阿川此時已經(jīng)算是解開心結(jié),慢慢回魂,回到小屋后修房頂。殺掉楊警官后,并沒有對發(fā)小小吳下手,真正的阿川差不多快回來了。
父親擔下所有罪名,并講述了小吳如何在他中風時救他一命,這才是正常的父子關(guān)系該有的愛護。但是本來與阿川普通的父子關(guān)系,沒有走正常渠道維系,卻要通過幾番殺人事件才能恢復(fù),實在令人感概。明明是相互關(guān)愛的一家人,最后卻要通過極端事件來恢復(fù)關(guān)聯(lián),不論是隱喻,還是實在發(fā)生,家庭隔膜都觸目驚心。
最后阿川找回“阿川”。
父親不會讓三個獵人上車,這就是一切悲劇的開始。
影片一開始的文字:我如同一片樹影在黑暗裡伴隨著微光 左搖右擺 看著風 如夢逝去
《失魂》是一部很難說清的電影,它融入社會元素,原生家庭分歧,父權(quán)等等。
如果聽過臺灣音樂人羅大佑和林強的歌,一定獲悉一個梗:“臺北不是我的家?!?/span>
那時,臺灣大部分青年們渴望成功,成功路徑終點就是臺北,因此流動產(chǎn)生了。對于臺北這是注入,是吸納。對于臺灣其他地區(qū),這是損失,是失活。
察覺到臺灣變化的人們開始思考,臺北的集中化,對于臺灣到底意味著什么。
八十年代初,羅大佑對臺北的觀點是,有距離感,無法親密起來,是謎一樣的都市,是會使人迷失,失望的地方。“臺北不是我的家?!边@句歌詞由此而來。
九十年代伊始,年輕氣盛的林強在他的歌曲里特別強調(diào),說羅大佑的“臺北不是我的家!”這種話,“我怎么都沒有感覺到呢?”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臺北是臺灣年輕人最佳奮斗地點,是可以填滿欲望的迷彩世界。
多年后,成熟起來的林強改觀了,他說他誤導(dǎo)了很多年輕人來臺北打拼,遠離家鄉(xiāng)遠離父母,很是抱歉啦!
電影就在遙望臺北這一幕,充滿距離感之中,開場了。
陰暗餐廳內(nèi)狹窄走廊盡頭處的光,逼仄的廁所,菜牌墻后面的殺魚臺。阿川整日盯著被屠戮后還在掙扎的活魚,終于他決定回家,他要為家庭掙扎一次。
阿川在工作中暈倒了。醫(yī)院診斷阿川需要休養(yǎng),一個小孩子告訴他,自己有空房,過兩天他可以住進去。。。。。。
三個要好的同事送阿川回家鄉(xiāng)。影片中,阿川始終講述一個夢,夢到三個看起來危險同時拿獵槍的人。從交流中,這三個執(zhí)掌食材生殺大權(quán)的同事各有缺點,講臟話,反悔,要么就沉默不語,似乎映襯了夢中所言。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很多鏡頭很漂亮,景致考究,甚至可以說美輪美奐。對于文藝氣息濃郁的本片,鏡頭手法運用大膽新奇。
《失魂》并不是意義上的恐怖片,它是一部講述如何回歸家庭,自我救贖的影片。影片雖然邏輯有序,但致命的是線索凌亂,作為電影,它故事講述的并不清晰。雖然看起來很順暢,但是要看懂真是要磕磕絆絆,需要收集所有細節(jié)。試問?這個難度是不是太高了?影片的完成度不高,如同片中角色王伯伯粗線條的家庭觀一樣,影片粗暴的安排了眾多細節(jié)。
作為劇情片,它由于眾多隱喻,而顯得雜亂,比如空間的運用,窗口,孩童,鏡面人影,丟棄的魚肉,砧板上剖了肉的活魚,一幕無序飛舞的飛蛾,后一幕無序飛舞花紋更清晰的飛蛾,結(jié)尾包著煙的肥皂泡安詳爆開并有序的墜落,還有開篇階段專門動畫制作的掙扎起來的蜻蜓,慢鏡頭破碎物等等等等。
作為恐怖片,它的恐怖時隱時現(xiàn),更由直接的血腥場面提點觀眾——這是恐怖片,有驚悚意味在里面,因為更深一層的恐怖,隱藏的實在是太深了。
影片殺戮的恐怖表象之下,實質(zhì)探討的是家庭關(guān)系的恐怖氛圍。
最后,只有提取關(guān)系人物的特征,才能很好的理解這部影片。那就粗暴的列出這些細節(jié)吧。
小蕓也就是阿川的姐姐,是一個受父親擺布的人。她的這個“蕓”字也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蕓蕓眾生。小蕓端粥到阿川床榻邊時,鏡頭一轉(zhuǎn),云隙聚合,似乎要密不透光了。她死后鏡頭又一轉(zhuǎn),雖然暗淡似乎能撥云見日了。
在苗圃小蕓說起半夜阿川起來吃冷粥,王伯伯問:“沒有給他熱嗎?”小蕓說沒有。王伯伯要小蕓回自己家前陪陪阿川,小蕓在路上卻似乎忐忑不安。后面王伯伯有說起,小時候照護阿川的大部分時間是小蕓。只是王伯伯不知,阿川跟小蕓似乎有什么不快的過往。
由此段關(guān)系可以看出,小蕓的符號化特征,作為蕓蕓眾生,是親密家庭里面最不需要的一層關(guān)系,阿川要擺脫蕓蕓眾生像,進入家庭核心地帶,必然會殺死小蕓。
王伯伯是一個很是武斷的人,是很多家庭里面都有的那種無法交心的父親形象。他斷定阿川他們的老板很好“你們老板真的很好,事情一發(fā)生就把他送回來?!碑斎贿@句話不能算是錯的,但是也不一定是對的??此茻o關(guān)痛癢的一句話,卻可以說明王伯伯的處事風格。
王伯伯對阿川很是寡淡,只是向阿川同事詢問了他的狀況,與阿川卻沒有話,他們的交流一直如此。
兒子由于精神問題回家,王伯伯半夜也可以睡得很好是因為他吃了安眠藥。王伯伯與醫(yī)生對話中可以得知,王伯伯用藥量超標。超標的副作用“是可以令一頭牛睡好幾天,如果是很懶的牛,就另當別論了。”這段話明顯是影射王伯伯是懶于同子女交心的人,基本上這樣子快一輩子了。
并且王伯伯對待親情簡單粗暴
“你就這么一個弟弟而已,千萬不要說他怪怪的?!?“他是你姐姐!” “你老婆死了三天了,你現(xiàn)在才來找,我草NM!” “我就這么一個女兒而已?!薄?/p>
王伯伯自私自大,心思細于一切表面工作。
處理女婿的車,開車門前還要在廖無人煙的山郊路觀察有無行人。埋車更是為此做一個夢,事無巨細,處理好每一個細節(jié),紕漏也從夢里找出......
而夢中阿川為什么要埋他,是源自于王伯伯對親情本身的恐懼,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好,所以后面他頂了所有罪,這也能窺見一斑。
王伯伯自尊心很是嬌嫩。
阿川點明手機在小木屋出現(xiàn),是因為王伯伯自己沒做好。運尸體的時候,無意中把小蕓尸體上的手機掉落,使女婿聽到鈴聲,導(dǎo)致王伯伯對女婿下了殺手。
全片王伯伯就兩個粗口,一個送個他不喜歡的女婿,“你老婆死了三天了,你現(xiàn)在才來找,我草NM!”。另一個送給說出手機問題是因為王伯伯疏忽的阿川,“王八蛋!”
王伯伯專橫野蠻。
夜里,警局來電王伯伯,問他女兒女婿的事。同時,幾個連續(xù)破碎物的鏡頭預(yù)示著,阿川成功令王伯伯的父權(quán)地位產(chǎn)生了動搖。
嘴里長了泡的阿川說話開始大舌頭,阿川有底氣開始有意且隨意的與王伯伯交流,王伯伯對此視為挑釁,他誘使阿川伸出舌頭,趁機掐住,令阿川疼痛難忍。另一面,王伯伯似乎也是故意掐破阿川舌頭行的泡,粗暴的作為治療手段,令阿川舌頭可以正常說話。
后面阿川受了槍傷,王伯伯與上次掐舌一樣,腳用力踏阿川傷口,用此斷定疼痛大叫的阿川無性命之憂。
阿川是一個什么樣的兒子呢?
他渴望回歸家庭,這也是他從臺北歸來的初衷。他冀望與家庭產(chǎn)生新的交流,所以他排除了小蕓,家庭里只剩下父子兩人,他強制父親不得不與之交談。
阿川雖然埋怨父親與母親死亡的干系,但是阿川仍舊渴望父親的認可。
他們一直以來的交流是生硬的,在王伯伯發(fā)現(xiàn)小蕓死后,他們父子才有了那場那么吊詭的首次對話。王伯伯本著親情至上的家庭倫理原則,細密的處理了女兒小蕓的尸體。
這一點,被分析了整個過程的阿川拿來做為他們父子關(guān)系的調(diào)劑。阿川說沒有必要在挖坑的時候,還專門把小蕓的尸體放在小木屋里,那么晚了,不會有人來山上。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
阿川是不想王伯伯那么辛苦,做無用功,多出力氣,阿川其實很心疼父親,雖然他平平靜靜的說出父親埋尸自己殺死的姐姐這段話。
王伯伯一貫做事嚴謹,就是為了幫兒子藏尸,才把尸體上的手機掉在小木屋里,為此被女婿發(fā)現(xiàn),而殺掉女婿。還反過來被兒子這么奚落,王伯伯很是憤怒。他趁機扭著阿川的臂膀,以示懲戒。
看到父親對自己生氣,還調(diào)皮的透過小窗卡主王伯伯的手臂,這是對父權(quán)易主做了一次預(yù)兆,事后,阿川全片只有在此會心一笑。
王伯伯處理完女婿的車后,阿川有暗示父親,為了節(jié)省時間,可以叫自己起來,他可以幫著埋車,阿川希望幫到父親。對于這次父子有效交流的失之交臂,阿川惱怒的錘了一下吊燈。
小吳作為另一符號化的人物出現(xiàn),復(fù)拾與——阿川半只煙頭,激發(fā)了阿川童年的回歸。
阿川開始修理彈弓,玩手電筒,玩開關(guān),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出現(xiàn)的送信人實質(zhì)就是阿川理智一面的自己。他看著這一切,出謀劃策,指明出路。
下個鏡頭,阿川很不耐煩的吃著飯,透過小窗他卻說,王伯伯碗里的似乎比較好吃,這是對于父權(quán)的覬覦。夜里阿川發(fā)現(xiàn)王伯伯會夢游到苗圃小木屋來看著自己,此時的阿川已經(jīng)感受到父親對于自己的重視,他也能理解王伯伯這樣的人,無法更細膩的表達親情,但是王伯伯對親情的投入是無底的。
阿川要求陪王伯伯一同問醫(yī),王伯伯同意了,如果有小蕓在,王伯伯一定會拒絕阿川的請求。
正是阿川要求陪著王伯伯去看醫(yī)生,這里面就是故事信息的集結(jié)點,王伯伯和阿川在家庭里的所有疑惑,都在此解開了。
作為父親,王伯伯終于接受了因為妻子的死亡,阿川受家庭負面經(jīng)歷影響,產(chǎn)生精神方面的問題。
王伯伯道出妻子是受不了血癌的痛苦,自殺了。
王伯伯說他們小時候,大部分時間是姐姐在照顧阿川,但是影片開端,阿川與姐姐看起來并不親,直至殺死姐姐,阿川都沒有任何情緒異樣。
王伯伯始終認為是血親,姐姐一定會照顧好弟弟,可實質(zhì)是,多年后,阿川歸來殺死了姐姐,姐姐離開苗圃后,一路上忐忑不安,姐姐似乎做過什么有虧于弟弟的事情。王伯伯自是不可能知道的。同樣作為父親,單憑血脈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操作家庭關(guān)系,是極度危險的,一定是有后患的。
阿川與醫(yī)生短暫交談,醫(yī)生說你以前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全都是幻覺,阿川反問醫(yī)生“包括你嗎?”看得出,阿川很介懷以前在家庭里面的事,認定家庭里面一定有問題。
送信人又出現(xiàn),說撿樹枝和念頭一樣是撿不完的。并且預(yù)示,世上有些事是沒有底的,有些人對家庭的付出是沒有底的。阿川要做的應(yīng)該也不要怕觸不到底,去面對他一直回避的媽媽去世的真相。
阿川在夢中與母親相擁而泣,他徹底解開了母親死亡的心結(jié),在這件事上原諒了父親。同時也原諒自己殺死了小蕓,他不在胡作,他接下來每一步都要為家庭付出,小蕓的死也只是維護家庭必要的祭祀而已。
阿川回到木屋修理房頂,之后殺死來查案的楊警官,都預(yù)示著,這是出于維護家庭必要的行動。
阿川追殺與楊警官同來的小吳,最后又從水中把他救起,這在我看來是無意識行為,混亂中的善念。與阿川始終做的夢一致,阿川載上了一個拿槍的危險人物。
小吳用槍擊傷阿川,并說看在王伯伯面上才沒下殺手。小吳還對王伯伯謊稱走火誤傷了阿川。
實際上王伯伯有一個能交心的人就是小吳,只是對情感粗線條的王伯伯不自知而已。他要小吳串供,王伯伯一人要抗所有罪,他說你所看到的不是你所看到的,小吳問關(guān)于眼傷緣由,王伯伯說你怎么一點想象力都沒有?。?/p>
故事最后,王伯伯由于身體原因轉(zhuǎn)去療養(yǎng)院看護。阿川問起,療養(yǎng)院應(yīng)該住些什么樣的人?在小吳看來阿川這種對親情極度苛刻的人也應(yīng)該住在療養(yǎng)院。
療養(yǎng)院里,阿川和王伯伯交流方式?jīng)]有過多改變,互相只是多了拘謹和謙卑。王伯伯雖然一把年紀,卻仍是叮囑山上苗圃事宜。
已掌握父權(quán)的阿川打斷他,說起三個搭便車的并且持槍的危險人物那個夢。
王伯伯說不會搭他們上車。阿川此刻已經(jīng)知道父親對家庭全情付出,只是情感粗線條而已,他與小吳的關(guān)系無異于就是搭了一個人上車。那是事實。
阿川耐心的解釋,說會讓他們?nèi)齻€人搭車,雖然他們看起來不像好人,但是后來多虧他們?nèi)齻€幫自己脫困,并指引出路,他才有機會找到小川,小川才能回家。阿川曾經(jīng)在臺北搭的人是那三個同事,他們送自己回到家鄉(xiāng)后,他車上搭的是父親、小吳、和釋懷了的自己。
全程王伯伯在錯愕中仔細聆聽,他此刻內(nèi)心定是掀起波瀾,他終于在暮年首次與兒子心與心的交流。
不同開篇的云來,最后鏡頭是愁云在暮色中彌散遠去,隔天一定是晴空萬里,一切都冰釋了。亦如我對此片的星評冰在了3星,無法釋懷。
《失魂》是臺北電影節(jié)的贏家,金馬獎上則沒能入圍最佳劇情片提名——但鐘孟宏又入圍了最佳導(dǎo)演。 這并不是一個偶然,或許,評委們在權(quán)衡這部電影的利弊時,顯然也對它的“可讀解”產(chǎn)生了疑問。如果,你想問為什么,那么,你恐怕不太適合看這部電影。因為看完這部電影,你腦海里有無數(shù)個問號和為什么。 在臺灣電影一片笑臉迎客和氣生財?shù)姆諊斨?,《失魂》的存在是如此特別。這部電影延續(xù)了鐘孟宏的暗黑風格,深入幽謐瘆人的高山林區(qū),那里游蕩著迷失的靈魂,密布著空洞的軀殼?!妒Щ辍藩q如一部影像化呈現(xiàn)精神病理學(xué)的電影,整個電影世界異樣的平和,又掩藏著沒有來由的殺氣。 看完后,我更是感慨,《毒戰(zhàn)》、《無人區(qū)》、《天注定》也是不斷殺人各種死,但“人”并沒有被真正表現(xiàn),他們被安插了不同的身份,要么就是充當工具與符號。 《失魂》做到了,但更大的問題隨之而來,當《失魂》嘗試去挖掘這類精神病人或者精神病患者的電影人物,我們幾乎無法把他們當作正常的人類來看待。他們說話的方式,他們的精神虛空,完全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無論兒子還是老爹)。 畢竟,人之所以為人,在于它有情感理智,能壓制體內(nèi)的動物性——這部電影也可以看做《動物世界》或者《人與自然》,那么,植物人是不是人,精神病患者是不是人?《失魂》一上來就告訴你,這個人不是正常人,他不為食、不求欲,更沒有陰影宿怨,但是他卻屢次殘殺,毫不手軟。這部電影是如此缺乏動機,哪怕是嘗試去切入難以形容的靈魂。三個獵人的寓言故事,恐怕沒幾個人能懂。可是,當精神病院的樂隊演奏起來時,我好像又看懂了一些。也許這并沒有玄機,純粹就是電影的魅力?!绝P凰網(wǎng)】
其實一直在想,父親應(yīng)該早就也有病了吧。他爸后來殺了更多的人病也更嚴重了,可能說不定他說妻子讓他殺了自己,也是他自己出現(xiàn)的幻覺。但是剛好這一幕被兒子看見。應(yīng)該是日常殺魚會讓他一次次回憶起這件事,就受不了出現(xiàn)了自我保護的第二人格。這個人格我猜測應(yīng)該是和他老爸有些相似的,所以看見他姐后以為是他媽,就像自己老爸一樣殺掉了這個人,所以后來在井里出現(xiàn)母親和姐姐是一個形象。
整體略有些拖沓,沒有了懸疑的感覺??赡軐?dǎo)演并不想往恐怖片走,給的很多空鏡畫面是好看的,一直把節(jié)奏放慢,安靜的時間也很久。
拍他第一人格的掙扎,用了魚和蜻蜓
很直接的暴力吧,這部里面每一個殺人鏡頭都很直接,除了第一個他姐姐的手變成他沾滿血的手,后面姐夫,就照著他的臉打,還要看他軟趴趴的扭曲的樣子,警察那個也是,懟著臉拍,一直刺脖子還有細節(jié)的血噴出來,倒下去還要吐一口煙。
感覺每個之前都是讓人放松警惕然后給你來一下
總得來說看的不是特別過癮,看的不太爽。
空有皮囊
釜山電影節(jié)看的。黑色幽默,帶有驚悚色彩。王羽來了。
這就是個關(guān)于魂魄離開肉體和孤魂野鬼附身的故事,跟人格分裂有毛線關(guān)系?張孝全是廚師,屠魚時失魂其實是因為殺生罪孽太重,而魚有靈性。要理解這部電影,就一定要相信世上有鬼,并去了解世間各種鬼的形態(tài)和存在方式,無神論者就別看這部電影了,估計看了會覺得里面人發(fā)神經(jīng)!
3.5,披著不能再薄類型片面紗的作者電影,通過父子隔閡、人與土地、孤獨之下理智與自我的喪失以及韓式鄉(xiāng)間謀殺來探討臺灣的代際矛盾與身份危機問題。有很大師的遠景和長鏡頭,也有刻意但讓人極度不適的莫名抖動、變焦以及看似錯誤突兀的剪輯,總體而言確實讓人看得很失魂。。。
那個夢,還不錯。南投大山真神秘~ps,終于見識了臺灣念真情里說的單軌車。
幾個突如其來的暴力畫面還是挺贊的,血漿四溢的特寫慢鏡頭和全片的陰郁沉緩節(jié)奏相得益彰。冷峻節(jié)制之下的精神病患詮釋,獨特的父子關(guān)系以及大量的山地與天空定格,帶出一種對立而怪異的空間觸感。
你能面對過去的自己嗎?
如果他觸碰到了人最深的隱痛...我是不是不應(yīng)該再埋怨他將這樣的故事講得太詩化?
徹底粉上了鐘孟宏. 一如既往的夢魘與死亡,但想不到最后竟是溫情無比,幾近變態(tài)的父愛。王羽用一種“業(yè)余”的表演狀態(tài),來詮釋這樣一個另類的父親。 在城市里日復(fù)一日,會不會哪天你也丟失了魂魄,成為游蕩的靈魂呢?
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
所有臺詞都很怪異,所有行動都沒有動機。如果鐘導(dǎo)是想呈現(xiàn)精神病人的主觀世界,那我覺得代入感也是沒有的。
這是鐘孟宏最好的電影之一 基本上完成了對“游魂電影”的定義 《醫(yī)生》的溫醫(yī)師客串了一個角色 非常驚人 游魂始于兒子的魂魄 終于父親的罪孽 一個完整的閉合
導(dǎo)演是有多愛馬陸啊……精神病發(fā)作事件,但仍還是一股揮之不去的文藝腔。
片名講得白,失掉靈魂,不是說鬼,要高端就要講靈魂,導(dǎo)演真?zhèn)S有靈,將點點滴滴經(jīng)營到處處有靈,山有靈小屋有靈,兒子失靈父親曾滅靈,山區(qū)片警有靈警民一家親父親才將大事交托,女婿失魂留來也無用,火爆差佬三魂不見兩送他手刀份所必然,青山翠谷埋白骨,木屋蚊帳鑄鐵魂,彎彎曲曲山路,阿川要回家,您要回家嗎……
好會拍哦,氛圍營造一流。但是劇作不夠順滑,說不清是太淺薄還是太深奧,幾個關(guān)鍵性的轉(zhuǎn)折都缺乏動因,觀眾很難共情。
故事沒講清楚,畫面倒還不錯,配樂也比較吸引人。這居然能拿獎?大概是給王羽爹爹和鐘孟宏面子吧
靠!我驚呆了。最近最大的驚喜。這是一部打著恐怖片外核的實際上描述偉大父愛的絕絕對對被低估了的片子。他用極端的難以想象的方式保護了他的兒子,扭轉(zhuǎn)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盡管你還是感到由衷的悲哀。鐘孟宏玩得太精了,邏輯前后完全自洽,把精神病人的內(nèi)心世界外化得特別好,你以為的離奇一點不離奇,最后兒子的魂被老父親的愛召回了。間中驚人效果中端出十足的幽默。臺灣這幫演員有一套成熟的有說服力的表演體系,看似一本正經(jīng)又自然不留痕跡。每個角色都很耐看。張孝全真是帥。一部從頭到尾引人投入的片子就是極好的。為什么那么多人沒看懂?山林欲動,山林靜止,蟲鳴聲起,我屏住了呼吸。好想讓AM看這部片子啊,他肯定會喜歡的,應(yīng)該可以治愈他。開頭那首《青春小鳥》的變調(diào)也是神筆。鐘孟宏是目前把暴力和詩結(jié)合得最好的華語導(dǎo)演。
森林里樹枝怎么可能撿得完?當然撿不完,就跟你的念頭一樣
幽閉的山林,封閉的木屋,密閉的人物空間,反射鏡面,暴力美學(xué),視覺饗宴,路軌,象徵性地連結(jié)現(xiàn)實與其之間。買票時收到一張鍾孟宏怕觀眾看不懂而寫的小本事,上面提到跟隨阿川的角度看電影,可是觀眾怎能連結(jié)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即使明暸、懂得如何審視卻無法留下滿足同情之意。
鐘孟宏的影像干凈漂亮,諱莫如深,同時又散發(fā)著一種能從泥土中鉆出來的力量。這顯然不是那種一驚一乍的恐怖驚悚電影,而是嘗試著通過緩慢的節(jié)奏、冷靜的表述來直攝人心。在失魂的鬼故事的表面下,它一直在與觀眾探討如何認識自己和世間,到底是精神疾病還是鬼怪故事,這一點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