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影就像女主角阿曼達(dá)一樣,透著一股冷漠的感覺。導(dǎo)演大概追求的就是這個效果,但是實在太平淡了,很容易嚇跑沒什么耐心的觀眾。
電影的主線是兩位少女的友情。主角之一的阿曼達(dá)看似冷酷無情,還有些反社會傾向,其實單純平和,是個十足的佛系少女。
另一位主角莉莉表面乖巧,卻心機極深,敢想敢做,在上流家庭被溺愛慣了,以至于性格都已扭曲。
全片的最大戲劇沖突,就是兩個女生合謀要殺死莉莉的繼父。一開始在看劇情簡介時,還以為安雅扮演的角色跟《分裂》當(dāng)中一樣,又遭遇了鬼父。結(jié)果全片看下來,發(fā)現(xiàn)她這個繼父也不是什么十惡不赦的人,頂多是脾氣差一點、缺乏耐心。
整個觀影過程中,我完全沒認(rèn)出繼父的演員竟然就是《紙牌屋》里面克萊爾的作家小狼狗湯姆。胡子對于臉盲癥的強化效果太明顯了。這部影片中間有一段,是他在房間當(dāng)中鍛煉,兩個女生在樓下聽到很大的響聲,阿曼達(dá)問莉莉樓上在搞什么鬼,得到的答復(fù)是一個名字很復(fù)雜的運動器械,“類似劃船機的東西”。我最早知道劃船機,就是看《紙牌屋》第一季,不知道這個繼父是不是在總統(tǒng)夫婦的影響之下,才喜歡上了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當(dāng)安東·尤金的臉出現(xiàn)在屏幕上的時候,我一瞬間有了時空錯亂的感覺。都快兩年了。如果再給他多一點時間,照著這部電影里的演法,他也差不多要躋身老戲骨的行列了,雖然外表還是一樣鮮嫩。
片中有不少能設(shè)置笑點的地方,比如莉莉在自行車上動了手腳之后,繼父摔得鼻青臉腫,感覺導(dǎo)演也抓住這些點了,但是難以調(diào)和這種喜感和貫穿全片的冷漠氣質(zhì)之間的關(guān)系,沒有把握好搞笑的節(jié)奏。節(jié)奏失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過度賣弄致使受眾尷尬臉?biāo)幔瑤缀鯖]有喜劇能完全避免這一點;還有一種截然相反的情況,就是像本片這樣,過度克制,有可能帶來冷幽默的高級感,但是如果沒辦法讓觀眾準(zhǔn)確get到笑點,那就只剩下冷了。
安東?尤金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融化了這種冷,影片的全部娛樂性基本上都集中在他的戲份當(dāng)中。安東身上那種讓人忍不住想要欺負(fù)一下的呆萌弟弟氣質(zhì)完美融合于片中這個志大才疏的蠢賊。同樣的角色,如果按照傳統(tǒng)思路找一個演慣了丑角的喜劇熟臉來演,觀眾看到他的倒霉境遇可能只會捧腹大笑;而安東來演的話,觀眾笑完之后還會有摸摸頭安慰他一下的沖動。
買兇殺人一段走向了常見的蠢賊喜劇套路,讓我一度期待電影最后的走向是莉莉和繼父因為蠢賊搞出來的一系列誤會,反而消除了父女之間的隔閡。當(dāng)然這么一來就不符合電影冷酷到底的氣質(zhì)了,所以最后還是殺了。結(jié)局算是兩個女孩各得其所。阿曼達(dá)無怨無悔地替莉莉背鍋,來到了讓自己更輕松的環(huán)境。她在信中的自白,翻譯成通俗的語言就是,看守所里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進(jìn)這里,比家里面感覺好多了。
整個故事中,莉莉的成長主要體現(xiàn)在戰(zhàn)勝認(rèn)慫心理。千萬不要猶豫,自私、邪惡,隨便什么品性,都比猶豫要好。阿曼達(dá)的這條建議莉莉聽進(jìn)去了,最后像切菜一樣完成了殺人計劃。反過來想,阿曼達(dá)提到的那些除猶豫以外的人性缺點,也可能早就存在于莉莉身上,只是“猶豫”這一道最大的封印蓋在上面,它們沒什么機會發(fā)展成為大惡。
前半段莉莉表現(xiàn)出的乖巧,也跟她猶豫不決的性格有關(guān)。因為猶豫不決,所以一事無成,甚至連學(xué)業(yè)都無法進(jìn)行下去,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乖孩子的姿態(tài)討好大人,期待自己的順從能換來物質(zhì)資源方面的支持。溺愛會導(dǎo)致孩子自私,但是自私并不總是表現(xiàn)為任性蠻橫,無限度的依賴和榨取別人也是一種自私,而且這種自私因為經(jīng)常隱藏在乖寶寶的面具之下,所以更難察覺。
一旦裝乖的伎倆在大人面前失去作用,這些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唯一擅長的事情都帶不來任何好處了,就會遭遇價值觀崩塌。一部分人可能由此獲得成長,學(xué)會獨立生活,而另一部分人則可能走上極端,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引起莉莉殺機的,是繼父要給她辦轉(zhuǎn)學(xué)并且威脅不再供她念大學(xué)。莉莉弒父跟前些年中學(xué)生要不到去網(wǎng)吧上網(wǎng)的錢就捅死祖母的社會新聞本質(zhì)上是一回事,只不過上流社會的大小姐就連行兇殺人都顯得落落大方,而底層少年做出同樣的罪行則顯得分外low逼。故事最后,上了大學(xué)的莉莉陽光開朗,與安東尤金扮演的小毛賊之間反差更大了,然而前者能獲得繼續(xù)念書的機會,其實還是利用了家里的資源??梢韵胍姡窈笏龝酶嗳?,爬到更高的位置,然后會有繼承她優(yōu)良基因的后代在此基礎(chǔ)上,沿著相似的路徑繼續(xù)向上攀登。
電影兩位主演都很有“少女感”,也正是沖著她們的顏值,我才看了這部評價并不算高的影片(并且因此額外多打了一顆星)。奧利維亞·庫克在《頭號玩家》里讓我小小驚艷了一下,不過目前還沒看過她的太多電影作品,所以還是更偏愛安雅一些,這點通過本文的標(biāo)題也能看得出來。
雖然我經(jīng)常在寫關(guān)于電影的文字時發(fā)車,但是像這種充分暴露我肥宅油膩本性的標(biāo)題卻很少用到。之所以這一次會這么放飛自我,實在是因為終于想通了安雅·泰勒-喬伊小姐姐的顏值對我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難掩興奮之情。
我經(jīng)常被批評缺乏審美,只能感覺出“可愛”與否,卻看不出“漂亮”與否,當(dāng)然我這不是在拿自己跟奶茶妹夫劉強東相提并論。實際上看到漂亮小姐姐我也是會像普通直男一樣內(nèi)心產(chǎn)生喜悅的,至于好看在哪里,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因此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給出理由的,那種感覺就好像萬年墊底的學(xué)渣突然在課堂上聽懂了老師的問題一樣,忍不住要積極踴躍地舉手,認(rèn)真把握這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在我看來,安雅的樣貌之所以讓我過目難忘,就是因為她是我所知的演員里,長得最像貓的,而且完全不是以一種詭異瘆人的方式,也不是以一種滑稽的方式(比如“松鼠”王迅和“柴犬”黃渤),而是完美復(fù)刻了貓神秘優(yōu)雅又惹人憐愛的氣質(zhì)。中國古代文人最愛YY狐仙;身為一個當(dāng)代貓奴,我向往的自然是“喵仙”,而安雅就天然擁有著喵仙該有的長相。
當(dāng)然,像我這種癡漢,如果說喜歡一個小姐姐完全是沖著她的可愛相貌,那就裝純賣萌得太明顯了。毫無疑問,安雅小姐姐的身材也是讓人無法把眼球從她身上移開的一個重要原因。明明整個人給人的感覺像貓一樣輕盈纖細(xì),卻又有著可觀的乳量。貓跟狐貍一樣,都是以“媚”著稱的動物,而安雅小姐姐的靈氣五官和玲瓏身材卻讓這種性感嫵媚變得更加直觀具體。假如《蝙蝠俠》真人電影又要重啟,并且打算使用年輕化的陣容,那么安雅將是中扮演貓女的最佳人選。不需要服化道的輔助,她站在那里,就已然是一只貓了。
不過我這么說,估計另一位小姐姐卡麥倫·比康多瓦的擁躉要抗議了,畢竟這位《哥譚》小貓已經(jīng)廣受認(rèn)可了,而且還在相當(dāng)程度上與經(jīng)典版貓女米歇爾·菲弗撞臉。
一時半刻是等不到安雅以貓女的形象出現(xiàn)在大銀幕上了,反而她主演的另一部漫畫改編電影《X戰(zhàn)警:新變種人》已經(jīng)定檔。從預(yù)告片的畫風(fēng)來看,這部電影走的是恐怖片路線,看來安雅恐怖片小公主的定位一時半會兒是改變不了了。也正是因為畫風(fēng)迥異,看不出《新變種人》有跟之前的《X戰(zhàn)警》聯(lián)動的跡象,X教授等人恐怕不會出現(xiàn)了。可惜沒機會看到安雅和一美繼《分裂》之后在《X戰(zhàn)警》系列當(dāng)中再次合作。
《新變種人》為了突出“新”字,主演幾乎都是90后,除了安雅之外,還有憑借《權(quán)力的游戲》家喻戶曉的麥茜·威廉姆斯。話說二丫·史塔克也算是一個跟貓十分有緣分的小姐姐,不但媽媽被昵稱為“貓姨”,本人在布拉佛斯進(jìn)修時還使用過“運河邊的貓兒”這個藝名。當(dāng)然,她跟狼更有緣分,《新變種人》里的角色名字“狼毒”又帶著“狼”字。
《良種動物》是部怪片。青春片的皮相,驚悚片的節(jié)奏,倫理片的內(nèi)核,從鏡頭到配樂處處透著濃艷詭異。電影節(jié)奏緩慢到讓人昏昏欲睡,卻又用各種突兀不合理,引誘你推測影像深層的暗流。
深幽豪宅里,暴虐冷漠的繼父,懦弱遲鈍的母親,敏感虛榮的少女,臨時造訪的少女頹廢厭世的兒時女伴。幾個人在大房子里走來走去,不說話的日常,就是豎著耳朵聽另一個房間里的動靜,站在陰影里有意無意地窺探,那昏暗的走廊、繁復(fù)的窗簾,處處透著詭異,無聲訴說著見不得光的傷害。Lily對繼父膽怯的恨意,繼父對Lily說話時直接冰冷的語氣,Lily母親對繼父和女兒放任的態(tài)度,都讓人浮想聯(lián)翩。很奇怪,看著兩個少女隔段時間重提殺父的事,覺得下一個鏡頭他們就要付諸行動了,可看到他們猶豫耽擱,心里又是慶幸和失落混雜,慶幸是沒干傻事,失落的是,他們只是嘴上說說。
看似柔弱的lily是披著華服的狐貍精,她的眼神里滿是貪婪,對富足卻壓抑的生活,她一面苦心經(jīng)營,一面伺機反抗。Amanda則是自散法力的小巫婆,高智商的她,少年老成的看清了世界的套路和底牌,用快到別人聽不清的語速,訴說著頹廢厭倦。Amanda第一次見面就看穿了Lily的精心偽裝,覺得又好笑又生氣,笑的是她在自己這位童年知心人面前拙劣的偽裝,氣的是生活對她生硬無情的改造。可說到底,Amanda不過是理論上的理智上的頹廢厭世,情感上,她還是舍不得Lily兒時建立的友情,而Lily也是看準(zhǔn)了這一點,精心設(shè)計讓Lily幫她頂了殺父之罪。兩個人的感情,其實是錯位的。Amanda已經(jīng)厭倦了lily,但又因為兒時純真的陪伴,她又在情感上忍不住幫她。正如她所說,其實她在哪生活都無所謂的,既然怎么都是麻煩,她也就懶得拒絕。這份配合里,甚至還有點舍身逼迫的意思,見了Lily父親后,Amanda冷酷無情的述說她殺死心愛的馬的過程,其實不過是在具象化Lily潛意識里的陰謀。
這樣看來,生活里真正危險的,倒是那些精致上進(jìn)的好女孩,他們看著無辜,做點出格事就手足無措,其實是躲在規(guī)則道德里伺機而動,一旦下定決心,殺伐決斷是毫不留情。而那些懶散的人,其實是最無害的。
相比起來,那個總是說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大哥的小混混更有趣。在被脅迫著參加Lily的殺父行動后,中途想退出,又被Amanda打破頭拖到了浴缸里,醒來后,潦草包扎的像個小丑的他帶著哭腔說,我要錢去醫(yī)院,還擔(dān)心說,我怎么跟爸爸說。真是可愛到爆。
Premiered at Sundance in 2017, but only released stateside one years later, American director Cory Finley’s feature debut THOROUGHBREDS is a trend-bucking female-bonding thriller which passes the Bechdel test with flying colors.
Two high-school girls Lily (Taylor-Joy) and Amanda (Cooke), once best-friends, touch bases under a new circumstance (pretense and lies, a pall of antisocial stultification) and their rekindled friendship is tested by a cold-blooded plan of murdering Lily’s minted stepfather Mark (Sparks), whom she despises but, much to a viewer’s consternation, the occasion behind her motive is less lurid and more self-serving than we anticipate (an abused victim, one might easily guesstimate, reckoning its typical rich stepfather and teenage step daughter setting).
Amanda, is the head case prima facie, a self-claimed emotionless being (the Shelton Cooper ilk sans any academic ardor), whose grisly contravention is only revealed later and hinted in the beginning. So by comparison, Lily is the far more“normal” one, lives in Mark’s enormous manor, she is the princess but with a very dark streak. Finley builds the tension patiently with his reductive modus operandi, in fact, it is conceived as a stage play, which is consummated with coup-de-théatre, a static long-take leaving the bloodshed to our imagination only, then segues into the incriminating aftermath, to a stirring effect.
The two young leads, both cutting their teeth in the horror genre, Cooke (THE QUIET ONE, OUIJA 2014) and Taylor-Joy (THE WITCH 2015 and SPLIT 2016), bootstrap each other’s mentality with acumen, aplomb and unalloyed thespian machination; as forthe late Anton Yelchin (1989-2016), in his final film, it is plaintive to watch his abject, slovenly small-time ne’er-do-well Tim, trying futilely to boast about his brighter future whereas his glint of vulnerability is too close to home in the context.
As a singular career calling card, THOROUGHBREDS ultimately suffers, like many of its ilks, from its ill-devised, blasé dialogue, often takes us right out of the ambiguous atmospherics with a tang of distaste simultaneously, for all its affectation,Erik Friedlander’s strangely unearthly accompaniment strikes a chord with Finley and his two leads’ effect to bring an uncharacteristic fable about sororal toxicity and sociopathic deception to the fore, and admirably, without femininity being subjected to any kind of sexualization, that is promising.
companion piece: Alex Ross Perry’s QUEEN OF EARTH (2015, 7.3/10)
一開始打了四星,看完第二遍打了五星。新生代顏值演技俱佳雙姝+沉穩(wěn)隱晦的劇本+神經(jīng)兮兮的BGM。這個電影給我的感覺是:像是在玩RPG游戲,你一路沿著迷宮收集到了所有的碎片,在終點拼成了一個箱子,預(yù)感到它下面藏著什么,打不開扣一星,打開挖到寶加一星,發(fā)現(xiàn)是垃圾則扣兩星。
************************* 劇透預(yù)警 *************************
關(guān)于作者給了哪些碎片:
Lily:上層社會虛榮外表包裹的美麗無辜的利己主義者。 ①虛偽:高中論文抄襲、并且?guī)缀蹼娪爸忻總€關(guān)鍵的idea都不是她的(連最后說了一句It's only weird if you make it weird都是Amanda的臺詞)。編造虛假的作業(yè)、虛假的實習(xí)、說謊見面不收費,甚至兩人的友誼都是假的(派對上被問起時說好朋友已經(jīng)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殺死繼父并嫁禍后的假哭。從沒看過Amanda的信。 ②虛榮:不介意抄襲,卻介意和同樣有行為問題的人一起生活。Amanda在酒窖里說過一句話:“我覺得我們國家大部分道德準(zhǔn)則脫胎于老清教徒的屁話。生活不是什么神圣的事情。1和0搞出個娃沒什么好神圣的。如果這個娃還做了一堆壞事,這就是個故障機器?!盠ily接話:“——一匹瘸馬?!边@時Lily自以為在評論Amanda的納粹思想,但沒有意識到她之后就是這么處理眼前的這匹(她以為的)瘸馬的;然而事實上瘸馬卻是自己。 ③自私:繼父毒舌地指出:“我們都是你的仆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話聽得還少嗎,這種人見得還少嗎。
Amanda:被污蔑的真實與被綁架的自由。電影大部分外在荒誕感的起源,卻用自己縫合了電影所表現(xiàn)出的撕裂與絕望。 ①表面的冷血:殺死了陪伴自己多年的馬,在她來看只是任務(wù)。把自己的情緒定位成模仿他人的情緒,甚至可以模仿出眼淚;心理醫(yī)生認(rèn)為這都是反社會的征象,但事實上看起來Lily也都做到了,而真正反社會的卻是Lily。 ②內(nèi)在的體察人心:自稱感覺不到喜悅和愧疚,但事實上卻可以察覺到最細(xì)微的憎恨、謊言,并且在影片最后面對兩個人的照片微笑起來。主動喝了安眠藥,被問起為什么時回答“我的生活沒有意義,我只是個模仿者”。 ③馬的征象:Amanda是馬術(shù)神童。對未來的定位是天馬行空的不上大學(xué)、一路創(chuàng)業(yè)。在夢中有著馬的腦袋,馬的聲音,夢見了自由的良種馬占領(lǐng)國家。閱讀理解中說到馬與旗幟、鷹一樣都是自由的象征。
——所以關(guān)于作者的寶箱。虛偽的感同身受、逢場作戲,以及看似不存在但仍本能流露的同情與無私,你覺得哪一只才是良種動物?
這不是影評,算個人觀后感
這又是一部看一遍看不很懂,看很多遍可能還不懂的片子。
兩個女主是發(fā)小。莉莉和阿曼達(dá)。
簡單說,莉莉是個“心機婊”,有很多口是心非的地方(太多了,就不贅述了),她剛開始表現(xiàn)出的特點,都不是真正的她(我們可以稱之為“成人的虛偽”)。而阿曼達(dá)是一個有啥就做啥的人,她說自己沒有感情。所以阿曼達(dá)才對莉莉說,你應(yīng)該正視自己的感情,否則你會變態(tài)的。
阿曼達(dá)有一種能力,就是能快速抓到人們內(nèi)心最想要的東西,所以他很快就知道莉莉先給弄死繼父。為什么呢?因為他繼父是一個瘋狂健身的男權(quán)主義者。但是,他繼父很有錢。莉莉和繼父的之間的問題就是矛盾的,離不開但合不來。(做題的橋段,說如果選擇題里出現(xiàn)了“矛盾”,那就選這個沒錯,應(yīng)該是暗示問題所在)。
我個人感覺,阿曼達(dá)是喜歡莉莉的,所以莉莉很多問題,阿曼達(dá)都想盡辦法去幫忙。另一方面,其實是莉莉有意無意的在利用阿曼達(dá)。去做她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比如殺繼父。當(dāng)然,莉莉不承認(rèn)這件事,她說我沒有用技巧。
莉莉很了解阿曼達(dá),也了解阿曼達(dá)對她的感情,所以最后甚至玩了一次苦肉計,完成了她的最大目標(biāo)。心機婊,大殺機!
我沒太搞明白的地方是她最后為啥哭,阿曼達(dá)已經(jīng)昏迷了,哭給誰看?給自己內(nèi)心僅存的良心嗎??還是既然要演,就演的自己也相信了,相信自己是迫不得已、沒有辦法才這樣做的?
這種未成年(快成年)女孩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動物,男性再婚時一定要看對方帶了個多大的孩子啊,呵呵。繼父有對繼女性侵嗎,應(yīng)該沒有啊,我理解是有些強迫癥,兩個女孩的世界其實也是她們想象出來的,哎,悲劇。
塑料姐妹花。
D / 私以為文本除了怪味青春故事之外沒有什么值得解讀之處,要說階級的處理還真是模糊單薄到完全像裝飾小花邊。倒是視聽上的一些小心思,比如兼具顆粒感與粘著性的詭譎配樂,比如時而輕度扭曲的鏡頭處理,讓人偶爾眼前一亮。
奧利維亞·庫克那段哭戲真該拿到國內(nèi)給流量小生們展開教學(xué),好好上一課。
故弄玄虛的處女作。想把十八般武藝全耍一遍卻忘了去講故事,配樂攝影剪輯擺的各種高逼格故事卻拍的像一灘撒了蔥花的稀屎。白瞎了這么美好的演員
和看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有種相似的煎熬...預(yù)告片那么難看,就不應(yīng)該相信爛番茄的
又一環(huán)繞著陰森氣息的驚悚故事,兩個曾是好朋友的女孩在生分后再次一起玩耍,卻是在一同醞釀殺人計劃,或者說這段故事注定要以血跡作結(jié)。結(jié)束后背后傳來陣陣掌聲,一臉凝重態(tài)度莊嚴(yán)的中老年影評人倒是對扭曲的青少年故事寵愛有加。
3.5 顯然在創(chuàng)作者眼里這是個言之鑿鑿的劇本,但成品就像女孩輕易粉飾的哭戲般“技巧”,冰冷的疏離,唯有角色上達(dá)成“病”得動人。第一眼以為是火車怪客,卻發(fā)現(xiàn)詭計沒什么蹊蹺,而是真正爛透了、卻如愿了的兩個女孩,彼此沉溺的親密倒饒有趣味。Anya的恍然失心,哎呀太迷人了!
都在說安雅·泰勒-喬伊,我倒是覺得面無表情的Amanda內(nèi)心更充滿故事,一方面可能也是創(chuàng)作者的諷刺心理令前者的富家女身份更加冰冷,而后者的所謂假哭更令人同情了,角色很有趣但電影本身比較平庸,攝影展現(xiàn)出來的唯有學(xué)生作業(yè)般的套路和虛假。
從進(jìn)化上來說情感本來就是人類適應(yīng)社會性的一種生存技巧。但經(jīng)過幾千年的進(jìn)化以及和意識形態(tài)的融合人類自己都搞不清楚是生存更重要還是情感更重要了。配樂布景和鏡頭都特別贊,新人導(dǎo)演處女作,安東葉利欽遺作,有Anya的電影又都會沾點仙氣,這么低分應(yīng)該還是因為故事太簡單了。
合格的視聽語言,但這種人物立不起來、情節(jié)一塌糊涂、情緒十分別扭的作品,實在喜歡不來。如此故作“高級”姿態(tài)的作品,儼然成了很多獨立電影、處女作的標(biāo)配。
66/100 第一章是驚艷的,兩位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躍然紙上,而且很難預(yù)測故事的走向。后來,故事脈絡(luò)逐漸清晰,似乎無可避免的走入女性嘲諷懦弱男性,對抗強勢男性的路數(shù),并把美國中產(chǎn)家庭黑了一遍。電影對我個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庫克的角色或許很酷但太單薄,雙女主在后半部分名存實亡。
比想象的好,導(dǎo)演與兩位特立獨行的女主演,呈現(xiàn)了一則滑稽又令人意外的黑色幽默,全片的觀感與預(yù)期大不相同,可以說是視與聽的小驚喜。
所謂的自戀的狗比型電影
三星半。有點故作高深,有點急于求成,但最終完成度卻意外的還行,那些通常會給觀感產(chǎn)生消極影響的留白和“神秘”的地方,放在本片中卻又極其合理。而且,最重要的,影片跳脫了以往那些千篇一律類型片的桎梏;何況,還是導(dǎo)演處女作,更何況還有兩個前途無量的小妞斗戲,以及,讓人唏噓的安東·葉利欽。
古怪而躁動的音樂外化了富家千金豐富的內(nèi)在心緒,貫穿全片的冷色調(diào)攝影既是那位不受任何情感支配女孩狀態(tài)的寫照,也影射了兩人間看似美好實則冷漠單向的關(guān)系。由此可見簡單的弒父故事背后暗藏了潛在的階級矛盾:它以一段極端的虛偽情誼揭示階級間不存在溝通,只剩下利用與欺騙的冰冷現(xiàn)實。
聊馬的事兒聊太多了
1.5.這不就是《罪孽天使》的殺老爸版本...也沒夠彼得大帝拍得好看。
神棍風(fēng)
Taker的故事,這個taker抓住了有精神疾?。ㄇ楦腥笔В┑呐笥训目衫弥?,殺掉即將毀掉自己光鮮前程的繼父,嫁禍給精神病朋友,編造一套完全不一樣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她朋友是個操縱狂一直計劃殺掉親愛的繼父不肯停手所以她是受害者,這套故事還能利用繼父的朋友幫忙推薦去大學(xué)。在愛爾蘭top1%圈兩個月,見識了各種takers之后,覺得這故事也就小兒科,就近拿我身邊例子,雖然我那么幫樹懶社交,一旦出點什么事,她就很可能加害我并編造另一套故事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