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想很xxj不喜就跳過/
《八月的霧》有感 之前說寫《香水》的觀后感,也沒有寫(鴿王),今天看完了《八月的霧》真的很難受,再看了簡介的那一刻,我就對這個電影很抵觸,希特勒年代,發(fā)生在病房的事情。如果說之前《希特勒的男孩》是講述當時的教育體系,來反映當時年代的黑暗,那么《八月的霧》就是講述了方面除了教育的另一面,病殘。 故事發(fā)生在一家醫(yī)院,小男孩Ernst因為在教育所太淘氣被視為精神不正常的人來到了醫(yī)院,父親答應來接他,并帶他去美國,卻因為是流動商販居無定所被駁回請求,走前承諾兩三周后回來接小Ernst卻再也沒回來過。就這樣,突然間來了個護士,她會給小朋友們喝甜甜的果汁,可離奇的是,這些小朋友第二天都會死掉,用突發(fā)急性肺炎的方式,那時他才知道這不是醫(yī)院,這是一個利用藥物使那些老弱病殘的人亦或者是孩子毫無選擇的安樂死。理由是為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未來,我們不需要這些對未來沒有貢獻的累贅,或是弱者。男孩和同伴試圖去阻止,最后卻被認為是絆腳石,強行使用了安樂死。 文章的支線讓我覺得感人,女孩(原諒我沒記住名字)是個有著癲癇的病人,兩個人第一次相遇就吵了起來,后來在一次捉迷藏中了解,并成為朋友,一起外出活動中,女孩突發(fā)病癥,男孩救了她,女孩別別扭扭的在回程中印在男孩臉頰上一個飛快又青澀的吻。夜晚,男孩帶女孩來到醫(yī)院頂部,對她說,我們葉尼賽人會實現(xiàn)愿望,但只能實現(xiàn)一個愿望,你一定要好好考慮告訴我,我?guī)湍銓崿F(xiàn)。在后來,女孩和男孩準備逃離這個可怕的殺人場所,卻遭到了導彈的突襲,女孩的腿不再健康,她讓男孩自己離開,男孩卻說我不會自己一個人,如果沒有你。女孩說,這是我的愿望,我唯一的愿望,你答應過會實現(xiàn)的。男孩摘下象征著葉尼賽人標志和信仰的項鏈交給她,說我走了。男孩最后也沒有活下來,成為了那20萬茫茫人海中的一員,那為了戰(zhàn)爭,為了“更好的”希特勒統(tǒng)治中的一員。 這部電影反映了多方面的問題在那個時代。第一,葉尼賽人。希特勒當時的思想,除了日耳曼名族的人其他人都算是“雜種”,理論上都應該清除,而德國需要的是一個高貴的純種人民。所以才會有當男孩和他父親說出他是葉尼賽人時,院長的那種輕蔑,并告訴他,作為葉尼賽人,這里就是他最安全的選擇。第二,人民對這個政策的麻木和聽從。為了給人民交代,政府說明不再用安樂死,背地里卻依舊實行著這些可怕的手段,他們會被剝開身體,取出大腦,成為實驗品,而最小的才3.4歲左右大。而做了這些的人,絲毫不覺得自己的思想錯誤,認定他們這種人就不值得活著,而自己只是給他們解脫。第三,強者生存,希特勒當時很大的一個主要思想體系就是,病殘,同性戀等都視為弱者,視為心里亦或者是生理上的不正常。而他們不需要這些人,他們是社會的敗類,而國家只需要強者中的強者而已。 電影給我最大的震撼不只是孩子拋開內臟的模樣或者是那些員工的冷漠,而是電影結尾的那句“故事改編為真實故事”。
我永遠慶幸我生長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
| 本文為電影天堂原創(chuàng),電影天堂公眾號:dianyingnews
在二戰(zhàn)的屠殺中,以“安樂死”進行的屠殺也許是痛苦最小的,但也是最殘忍的。
1939年,屠殺被視為“精神上有問題”兒童的“安樂死”計劃啟動。
后來這個計劃從兒童擴大到成人。
被劃入死亡名單的人們要么被注射致命藥物,要么被送去毒氣室“淋浴”。
1941年8月,因為抗議聲高漲,希特勒下令終止這場“不健康人種清洗”。
但在某些地方,安樂死方式的屠殺還在秘密進行。
當戰(zhàn)爭遠去,藝術卻可以用各種方式來銘記。
用電影再現(xiàn),最有名的莫過于《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了。
在影片最后,兩個男孩緊握對方的手,迎接最殘酷的黑暗。
堂叔這種輕易不落淚的直男竟也看得動容。
當兒童的純真情誼和戰(zhàn)爭的殘酷屠殺相對比,由不得看的人不震驚。
今天堂叔要安利的《八月的霧》也是這樣一部探討“安樂死式屠殺”的電影。
13歲的洛沙因母親去世、父親在集中營而被安置在了一家病院做雜工。
他一直相信父親會來接他一起去美國。
他勇敢,不畏強暴。
當大點的男孩讓他擦鞋時,他說: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
他機智,并且為朋友兩肋插刀。
當同伴把馬鈴薯扔到護士身上時,為了幫同伴免除責罰,他大聲說“希特勒萬歲”來轉移話題。
他被安排給解剖師做助理,清洗解剖臺和解剖用具。
他遇到一個有癲癇的女孩,兩人生出朦朧又真摯的情誼。
他和這里的每個小孩都玩得很好,但快樂何其短暫,
戰(zhàn)爭的殘忍正向他們襲來。
在病院,經(jīng)常會有一批人被送上一輛黑色巴士,
去了的人再也沒有回來過。
巴士還是引起了市民的注意,
安樂死計劃被市民和神職人士抗議,
終于希特勒下令停止此計劃。
但柏林方面支持病院自己處理,院長以“去除不健康人種,凈化德國民眾”為由開始了在病院實行安樂死的秘密計劃。
他找來一名護士,讓護士給虛弱的病人注射藥物,
護士則建議把藥物放入樹莓汁讓病人喝下,這樣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
死去的人的死因會被確認為肺炎,
他們的大腦會被送到研究院做實驗。
一個又一個前一天還好好的,
后一天就莫名死去的人讓洛沙和修女開始疑惑。
修女堅定地認為,人的生命是上帝給的,院長沒有權利決定其他人的生死。
但單憑她自己又怎么能阻止呢?
不僅如此,院長還實驗了新的辦法,更隱蔽的殺人的方法:
把蔬菜煮到?jīng)]有任何營養(yǎng),然后讓病人一天三頓只喝蔬菜湯,
這樣他們會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死。
當身邊的小伙伴一個個死去,洛沙和女孩決定逃走。
當飛機炸彈襲來的時候,他們想從防空洞逃走,但女孩不幸地被炸傷了腿。
重情義的他說,沒有女孩,他不會自己走的。
修女為了保護另一個女孩而死,在修女的葬禮上,院長卻說著冠冕堂皇的話,
人性的偽善在這里暴露無遺。
洛沙拆穿了他的虛偽,說他是兇手。
小孩子總是太耿直,卻不知人心險惡。
院長決定給這個“惹麻煩”的男孩實行安樂死。
當人性的惡與人性的善對峙,在戰(zhàn)爭年代里,掌握權力的惡可以一手遮天,視人命如草芥。
從來沒哭過的解剖師在看到洛沙的尸體時,忍不住落了淚。
堂叔看過電影已有兩天,但一想起洛沙的死,心還會生生的疼。
這個善良、勇敢、機智、重情義的男孩,
這個想要長大后當市長的男孩,
這個等著父親來接他去美國的男孩,
就這樣被殘忍地殺害了。
堂叔不敢想,等洛沙的父親來接的他的時候,他的父親的神情該是怎樣悲哀。
在洛沙來病院不久,父親來接他了一次,卻因為沒有居住證明而無法接走他。
從父親想要帶洛沙走的迫切甚至哀求,可以看出父親對洛沙的愛,
而戰(zhàn)爭卻讓洛沙無法在父親的愛中長大。
父親當時告訴洛沙,他只要再等兩三周就可以了,
但是洛沙再也等不到了。
骨肉親情被戰(zhàn)爭阻隔,作為父親的無奈,作為兒子的無辜承受,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戰(zhàn)爭這個非常時期里,人性的惡像是被惡魔召喚,善惡分明,善不敵惡,讓人心疼。
《八月的霧》用兒童的視角看待戰(zhàn)爭的殘酷,
用兒童的純真無畏對比人性的惡毒偽善。
不像《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側重對兩個男孩情誼的表現(xiàn)而顯得有些煽情,
《八月的霧》畫面冷峻,盡可能避免煽情,讓劇情更接近戰(zhàn)爭的殘酷。
這種冷峻不帶評判的電影,也只有德國人拍的出來。
由德國來反思這場戰(zhàn)爭,似乎更有深意。
但用兒童視角講述戰(zhàn)爭的電影實在太多了,《美麗人生》、《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白絲帶》都關于兒童(青少年)和戰(zhàn)爭,
或者以兒童的純真加深戰(zhàn)爭的殘酷,或者以兒童的惡毒注解戰(zhàn)爭的根源。
水漲船高導致《八月的霧》算不得上乘,但被一部電影所觸動流淚,因一部電影而銘記一段歷史,
變得越來越難得,所以也越來越珍貴。
德國的電影一向克制,但這種冷靜下的殘酷更讓人震撼。而全片最讓人震動的是最后的字幕。
原來這是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而成,
當?shù)聡督岛?,在法庭上,院長被判三年,
而護士——安樂死的直接執(zhí)行者,被判四年,之后繼續(xù)從事兒童護理工作。
數(shù)以萬計的人死于他們手中,而他們卻只受刑三四年,堂叔表示嗶了狗了。
那些逝去的生命不會再回來,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銘記。
除了再現(xiàn)一段殘酷歷史,電影還把人性的偽善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院長一面道貌岸然說要幫助弱者,一面又使用手中的權力“清洗人種”,大肆謀殺病院里的人。
可是就像修女所言:你沒有權利決定人們的生死。
當院長的險惡面目被洛沙揭穿,惡會滋生更大的惡,
醫(yī)生出身的院長不是反思自己,而是害死揭穿他面目的人。
在任何時候,偽善都比直接顯露出的惡更可怕,更具殺傷力。
戰(zhàn)爭給了偽善膨脹的土壤,偽善則使得戰(zhàn)爭更恐怖。
[cp]#八月的霧[電影]#一直都挺抗拒二戰(zhàn)題材的電影 生活已經(jīng)如此艱難我還要看這么難受的電影真的很勇敢[微笑] 相比于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這部電影的壓抑感有過之而無不及 通過道貌岸然的院長 心地善良的修女 心狠手辣的護士來反應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勇于面對自己國家曾經(jīng)的錯誤真的很佩服德國 勿忘國恥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 或許好的作品是反映時代背景的良藥*
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的第二場電影,八月的霧,看完心里非常壓抑。影片幾乎是完全白描的手法,沒有特別的渲染正義或者邪惡,只是把這段二戰(zhàn)真實的過往拍出來,讓觀眾自己反思。每個生命的逝去都悄無聲息,圍觀的人也默不作聲,似乎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難得高潮就是一個敲鐘的啞巴大叔在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很照顧的聾啞小女孩死去后的放聲大哭,以及男主小男孩在敬愛的護士去世后,痛苦大罵院長是殺人犯。
而影片最后一段幾乎寂靜無聲的畫面切換,只有些若有似無的烏鴉撲楞翅膀的聲音,那種張力,幾乎把影片的壓抑黑暗情緒推到最飽滿,心臟似乎也快停止跳動了。所有打著偉大,龐大目標旗幟而做的行為里一定隱藏著人性最深的惡!
一直認為,好的影片并不是有多曲折的劇情或者多煽情的表演,而是你看完了會去思考一些東西。如果要我定義,我個人認為,這部影片應該算是一部披著劇情片外衣的恐怖片,為什么說它是恐怖片,是由于本片是站在一個孩子懵懂的視角去看一段全民皆為惡的歷史。
我家學德語的妹子曾經(jīng)說過,不要輕易去看德國電影,因為他們拍出來的影片屬于絕對虐心的級別。果不其然,《浪潮》《八月的霧》這兩部影片都讓我感到了毛骨悚然。這也算對我的一個提醒吧,看來以后真的要遠離德國電影了。
《八月的霧》劇情很簡單,但劇情背后的故事卻異樣沉重,看過本片后,我網(wǎng)上查閱了一些資料,發(fā)現(xiàn)德國納粹于1934年實行了T-4行動,表面上,該行動是為了那些因心智缺陷子女困擾的父母,利用國家將這群孩子收養(yǎng)治療,以便父母能夠再度生育健康的嬰兒并將其撫養(yǎng)成人,而收治的病患,國家在判斷其有無法治愈的可能后,有權采取“安樂死”的方式。聽起來是不是還有些人道?帶著這種疑惑,我又多點開了幾十個網(wǎng)頁,但隨著瀏覽資料的增加,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段赤裸裸的歷史上的全民為惡的行動。和二戰(zhàn)期間臭名昭著的猶太人毒氣室不一樣,這次行動中被披露的資料并不是那么多,很多資料說的還有些晦澀,只能是根據(jù)我自己的理解去解讀。二戰(zhàn)德國,“優(yōu)生學”“遺傳學”大行其道,而某些智障弱智精神病等殘疾人士,被視為“累贅”,在1935-1945期間,在德國政府主導下,有近20萬德國人死于這場以安樂死為名義的國家謀殺。有一個根據(jù)相關醫(yī)學研究得到了一個數(shù)字比為1000:10:5:1,其意義是1000人中有10人需要精神病治療,其中5人住院,這5人中有1人要被列入“安樂死”計劃, 根據(jù)當時德國人口數(shù)據(jù)計算約為6.5-7.5萬人,但實際上死亡人數(shù)遠超于計劃人數(shù),多余的人數(shù)是某些有身體殘疾人士,年老體衰不能工作的人士,”難以教化”的青少年,甚至于戰(zhàn)爭中受到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和心理創(chuàng)傷的戰(zhàn)士等。很顯然,到最后,納粹帝國已經(jīng)將這些人視為“累贅”,作為無法在對外戰(zhàn)爭中提供支持,反而需要消耗國家資源的“工具”,予以“毀滅”,自然,這種大規(guī)模的“毀滅”并非某人所為,而是全民默許下的行動。
本片是我看過的最恐怖的恐怖片,在人道的外衣包裝下,全民皆惡,誰都是罪人。
人性的泯滅
向來不啻以最壞的惡意面對人性,團體,政黨,國家。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估計真的已死。
選擇克制的表達方式并不等同于平淡的敘述。最終,Lossa變成了一只黑色的烏鴉,飛到心愛女孩的窗前停駐,縈繞的低語,雖有不舍和未達成的愿望,但它告知了靈魂已到達自由之國的喜悅。八月的霧,濃烈而冷寂 彌漫開來,將他的生命扼于其中,期待風吹散霧的那天,有你垂頭哭泣的痕跡。
怎樣一種共鳴才能震撼人心
壓抑
太沉重了!真的無法想象人性到底有多陰暗
理性克制把感情給克制沒了。
以兒童的視角來看待戰(zhàn)爭的殘酷,用兒童的純真善良來抵抗骯臟的世界,用最德國的方式來批判德國曾犯下錯誤。
德國二戰(zhàn)題材影片,全球第一
如果你向葉尼賽人許一個愿望,他不能拒絕。
并與朋友們團結在一起,企圖破壞這個計劃,影片以孩子的視角展現(xiàn)了令人震撼的一段歷史,以及人性的善惡,二戰(zhàn)時超過五千名兒童死于納粹安樂死計劃
當人類將自己所不需要的孩子和敵人的孩子都以“關愛”的名義消滅時,我們還何以配生存于世上?
拍的很克制,包括幾場高潮戲份都沒有太刻意煽情,反而是幾個小孩角色間的情誼更讓人感觸。只給三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類似題材確實太多,如果單純的以為從孩童視角入手便可先聲奪人獲得滿堂喝彩,那么導演就想的太簡單了??陀^上來講,本片在諸多方面都仍存在些許不足,在同題材中僅算中等,遠非優(yōu)秀。
可怕的犯罪
沉重壓抑
人性,人心,人先
非常典型的德國電影,兩個多小時看似沉悶卻暗藏波濤,踏實的劇本穩(wěn)重的節(jié)奏揭開了人性的兩面性以及所謂優(yōu)勝劣汰的殘忍和披著宗教的殺戮。影院上座率一半,大多數(shù)都是一個人來看,沒有一個遲到的,沒有一個隨便說話制造噪音的,沒有一個提前離場的,最后結束掌聲整齊的響了起來。都是尊重電影和自己的人
冷門好片。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之一,莫過于一部分人,認為自己有權利決定另一部分人的生死。
每年都有這么幾部以孩童的視角來表達的類型片,有的叫囂吶喊,有的像本片樣涓涓細流。都在面對歷史,總有人讓你別忘記他們。挺好。
拍的很棒,從畫面到劇情都屬上乘。滅絕人性的長官們、善良的中年護士、被洗腦的年輕護士、猶豫的男醫(yī)生、態(tài)度曖昧的教士、麻木的解剖師、天真無邪身患殘疾的兒童及我們最善良的小男主角,角色特點顯明。埃勒斯被迫害了,但小女孩和大家說他去了美國,這是希翼也是深深的絕望。而劊子手并未得到應有的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