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G破壞論
很美很玄妙很BG
和動畫一般水墨風的情景再現(xiàn)美的令人咂舌
電影總是想在2個小時里把故事講清楚
可是事實上來說 動畫和漫畫秉承的輕輕道來的微澀韻味卻被太明顯的情節(jié)破壞了.因為所以,你至于需要說的那么清楚么?
最讓人不堪忍受的是銀古和大小姐糾葛的感情
就這BG破壞了整部電影
2 ) 存在
我給四顆星,但還是沒有勇氣說“推薦大家都去看”拉。
對蟲師是有印象的,新番出來的時候就追了幾集,還把片尾曲下載下來聽了許久。但是,那種慢慢鋪陳開來的感覺貌似與當時心態(tài)激進的我稍微不搭調了點,于是就慢慢淡忘了。
我完全不知道蟲師被電影化(真人化),也不知道是大友克洋操刀的。我只是因為喜歡小田切讓。
在沒有之前動畫片版(看的太少)和漫畫(完全沒看)的曾經(jīng)滄海,這會兒也不覺得怎么難為水。在土豆上模模糊糊分了兩天連拖帶拽的看完,仔細想想,還是有那么絲喜歡的。
音樂的感覺是不同的,節(jié)奏也讓我覺得很詭異,情節(jié)若無需給個所以然的話也能接受,難以啟齒的分辨率也委屈了一部電影的存在。但還是,看阿看阿,有些許對生命的感動。
或者,很花癡的說一句,一部電影,只要有一個人,理由就完善了?
3 ) 扭曲的改編
蟲師是我這幾年最喜歡的動畫,她是如此玄妙特別,以至于每次別人問我蟲師究竟講的是什么我都難以回答……后來我深思許久,終于想出一個牛X的總結:蟲師講述的一種幻想的與人類共存的原始生物的故事,表達的是對生命的贊嘆與敬畏,以及命運的希冀與無奈。
但是大友克洋拍攝的電影版卻自作聰明肆無忌憚地胡亂篡改劇情,把一部如此奇妙玄奧的作品變成了充滿詭異與怨念的俗套志異怪談,原作中博大的情懷與深邃的思想變得膚淺而狹隘。
“柔軟的角”本來是關于母親的愛和生命的力量的故事,到了大友克洋手里去世的母親卻成了孩子疾病的根源,母親的聲音一直幽怨凄厲地回響在孩子腦海中。
銀古的老師本來是消逝在永暗之中,大友克洋卻偏偏要讓她痛苦地活下來,像滿心怨恨的厲鬼一樣游蕩和尋找,像令人窒息的噩夢一樣出現(xiàn)在銀古面前。
影片中的這兩位母親形象都如此猙獰可怖,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源于大友克洋童年的陰影。仔細想來,他的阿基拉、記憶也都彌漫著灰暗迷亂的情緒。但是他又何必將自己這些偏執(zhí)的怨念生硬地加入蟲師這樣淡雅悠然的神作之中以強調自己的獨特風格呢?這樣自私的篡改不僅是對原作的褻瀆也是對自身能力的束縛。
就算撇開原著不談,電影蟲師也是一部極其失敗的作品。故弄玄虛的靈異場面掩飾不了影片節(jié)奏的冗長拖沓和情節(jié)的無聊乏味,支離破碎的故事蹩腳地組合成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影片,其中充斥著故作深沉卻毫無意義的長鏡頭和故作深情卻毫無邏輯的臺詞,沒有起伏沒有高潮,結局沒有任何情緒的釋放,昏沉地看完后心頭沒有泛起一絲漣漪,錯了,看完情感還是很強烈的,因為真的實在是多年沒看過這么爛的電影了。
羅伯特麥基的《故事》里有這樣一段話:“天才作家寫不出好作品不外乎兩個原因:他們要么是被一個他們覺得非證明不可的觀念所蒙蔽,要么是被一種他們必須表達的情感所驅策。天才作家寫出好作品一般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被一種要打動觀眾的欲望所感動?!?br>對于這段話的正確性我仍然無法確定,但很明顯大友克洋在蟲師里既想要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也妄圖靠光怪陸離的畫面和氛圍吸引和打動觀眾,結果卻不倫不類一無是處,所以可以確定的就是大友克洋絕不是一個天才作家,充其量不過是個蹩腳的工匠而已,他也許會偶爾打造出一兩件怪異奇特的作品而聲名大噪,但這一兩件作品下面卻是無數(shù)質量低劣的殘次品,而恰恰是這些普遍水準的作品才最能代表一個藝術家真正的水平。
4 ) 珠玉在前,唯見其櫝
終于……看完了……
第一個故事之后,便耐不住性子了。斷斷續(xù)續(xù)撐著的看到結尾,還真是……失望啊。也許是有TV動畫版在先的緣故吧。
一開始有些像水墨的畫面,讓我多少有了一點期待。然后就是……等啊等啊,直到那個私奔的場景,才有了些滿意,卻也是不可再得。失卻了動畫中的清新與亮麗,卻沒能換來其他的感覺,第一印象便已經(jīng)糟糕了起來。影片的后半部,大段鏡頭都暗得要命,不知是否我顯示器的緣故……這讓本來就有些悶的劇情顯得更加的冗長。蟲的樣子也沒有動畫里光怪陸離的表現(xiàn)來得精彩,對于真人出演的電影,如果蟲出現(xiàn)時把鏡頭對準演員的表情,會不會好一些呢。
動畫畢竟是有些符號性質的表達,而電影更寄希望于演員的表現(xiàn)。很遺憾我沒能再次見到,那個雖然同樣沉默寡言,卻總有些豁達寬容的銀發(fā)男子。有些蒼白雜亂的頭發(fā),以及,胡子茬……蒼井優(yōu)的戲份不太多,基本上感覺不過不失吧。晴野里的笑容與暗室中的英颯,感覺都只是動畫的復制品。動畫里女孩背負著的宿命,此番似也不見。啞巴的嘔啞是唯一觸動我的聲音,那喊叫聲里夾雜著很多很多我分辨不出來的東西。倒是可惜了這個角色。
幾個故事被串在了一起,大友克洋到底要說些什么呢?原作動畫里,蟲的出現(xiàn),有的是人與自然的沖突,有的是人和人之間的矛盾。有追逐彩虹的夢想,也有無奈面對的嘆息。銀古不過是一個講述者,在一旁串起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也一次次的給人們帶去治療與希望。而今次,落魄潦倒的銀發(fā)男子自己成為了主角,關注的目標也從蟲轉到了人。從旁觀者到參與者,蟲師變得平凡起來。好幾次,他在治療中呈現(xiàn)出慌亂,而不是之前的成竹在胸。這個轉變本來是很好的題材,按說可以講出一些和之前不一樣的故事來的。
5 ) 實在是失望的不行了才會寫評論
跟動畫走的完全不是一個路線,氣氛完全不對。
配樂在故意渲染詭異恐怖氣氛,完全沒有動畫中的寧靜舒緩。
特效也差勁的很,畫面跟電視劇一有一拼。
不過說回來日本電影的鏡頭感大多都跟電視劇差不多。
徹底對大友克洋失望到不行,拍真人電影還不如押井守。
小田切讓跟銀古的差距太大,不僅是在外形上。
唯一的看點是蒼井優(yōu)。
仔細一想,貌似蒼井優(yōu)演過的角色都有點不正常或不健全啊。囧
關于淡幽和銀古搞曖昧或是說蒼井優(yōu)和小田切讓搞曖昧的橋段讓我很orz
建議:
蟲師的鐵桿fans無須看此片
大友克洋的fans無須看此片
蒼井優(yōu)的fans可以選擇觀看
對蟲子有特殊嗜好的可選擇觀看
恐怖片愛好者..也無須看,完全不恐怖
6 ) 『蟲師』解讀大于想像
題記:有些事物無關乎時間,無關乎生死,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浪,總能在某個境地觸動某些人的心靈
面對所有的未知和異類,對其予以敬畏,觀察及認同。不!這種看法完全不符合我們作為動物的本性,本性的選擇是源自內心深處的恐懼與提防,如此作為動物的個體才得以在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中存活下來。但,文明,人類世代才智的結晶同時也是萬物之道贈與人類的禮物,讓人類能逐漸拋開自己的動物本性,得以用更近似于道的視角做出評斷。
So,面對未知和異類,如何應對?以本性的恐懼還是以超然的敬畏。『蟲師』通過主角銀古的歷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答案。電影版的『蟲師』更像是原著長卷故事的目錄,只是為我們提起了一個故事的大綱,更多細節(jié)的解釋都蘊含在了原著的『蟲師』里。但即便是作為大綱,也不僅包含了精彩的劇情還給出了更多原著中并不凸顯的答案。所以在電影中不僅能體會到原著的風韻,還能透過大友克洋導演的視角體會出更深的意味。
電影以黯淡的色調開始,似乎是要講述一個蟲師的傳奇故事,形態(tài)怪異的蟲和病人,很容易讓人產生畏懼,但當你看過銀古(小田切讓)堅定而樂觀的眼神之后,會覺得這一切發(fā)生的如此平靜與自然,哪怕被蟲包圍纏遍全身也絲毫沒有恐懼的感覺,這便是電影為了增加戲劇感而用的抑揚的手法吧(動漫版則完全是清新的感覺)。伴隨著電影里不斷出現(xiàn)的閃回,除了描述銀古的背景之外,也為最終的結局做上了鋪墊。至此電影都與原著保持著一致,但如果不對原著進行修改,電影里將無法出現(xiàn)高潮甚至結局,所以大友導演對原著做了富有想象力的擴展,演繹了一場蟲與人激烈對抗與依存的故事。但如果沒有最終的結局,電影只怕僅止步于一部富于想象力的作品,并不能得到更多的體悟。
結局中,當銀古與nuyi最后見面的時候,這回到起點無法抗拒的宿命正映射著生命洪流對每個個體的約束,這約束有關乎愛,有關乎生死,有關乎遺忘,有關乎解脫,但無論美好與否,我們是否能接納它并心安理得?見到太多的人不斷扭曲自己試圖與這約束抗爭,總期望能跳出這約束,但回頭一顧,我們也只是知天命盡人事而已,you deserve it,中文中并沒有deserve這樣的一個詞,表示你可接受并只能接受的意味。銀古最終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宿命,完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交匯,白光閃過,帶走了nuyi一生永暗的痛苦和對愛的執(zhí)著,也帶走了銀古對與過往的糾結和疑惑。人生行進到如此,生死已不再是未曾體味的過往,冷暖也不再是糾結自己的欲望,銀古放掉了最后的遺憾,將自己的愛與過往留給了與自己宿命依依相存的蟲,完成了nuyi最終的蟲葬。
至此,銀古帶領我們找到了一個答案,對待未知與異類,我們可以選擇敬畏,而無需畏懼。但這個選擇就是正確的么,如果我們都只是順應正確的答案,為什么還總是會有痛苦與彷徨,因為在做這個選擇的時候我們總會忽略到一個巨大的因素——“我”,我是誰,是動物,還是文明,我應該歸屬于哪一個類群,如果不能定位到自我,選擇就只能是盲目的。我是只動物然后選擇文明的做法或反之,都是顯而易見的錯位,但問題往往就復雜在我們的存在狀態(tài)往往是動物與文明之間的游離,所以我們無法像戲劇里虛構的人物那樣,簡簡單單的做出選擇而得到一個往往是happy forever的結局!so,我是誰,往往才是選擇的核心,下至個體上至國家民族,而被選項本身更像是無關乎對錯的存在,是的,你在做一道全部是正確答案的選擇題。
在面對這宏闊的生命之場時,銀古對待愛情也只能是淡淡的一笑而已了。淡幽(蒼井優(yōu))的存在不過是另一個版本的銀古,她的美好就像她的戲碼一樣,在這條宏大的生命長河中只不過是默默的陪襯。愛情亦如自由,都無法成為生命的全部。
那么,當我們了解了自我接納了宿命之后,還有什么能作為生存的原因呢?電影里大友導演,沒有像原作中那樣平平的帶過這個答案,而是在最后一份中將它呈現(xiàn)了出來。銀古葬了nuyi之后,又背起了行囊,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深山,繼續(xù)走向了未知的遠方,這就是最終的結局也是最終的答案——將生命交付于未知的探索。亦如康德所言之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ps:這部更像是續(xù)作的電影,如果沒有看過原作的話,在情節(jié)的理解上可能會有些無所適從。
sungine
2010.11.16
對沒看過原著的人是不是太苛刻了!根本理解無能!
雖然還算不錯了,光是大友克洋+小田切讓就足夠吸引人了,可是動畫和漫畫太深入人心,尤其是動畫那濃郁的綠色。先入為主。。SO。。我也沒辦法。。
莫名其妙……
你就是我心中的彩虹男
蒼井優(yōu)好優(yōu)雅在這里面
故事真有想象力啊~引發(fā)對原著的興趣……
4星還是全給優(yōu)~?。。。。。。。。?!這片完全不是我的菜啊……
大多數(shù)時候,文字被圖像毀了,卡通被真人毀了
沒有看過原漫。
原著太強大。大友克洋自己世界觀下的故事也還是很不錯的,別有一番情緒。至于畫面,你們這些不識貨的動漫迷,可知這燒的膠片有多高級???
很難打分。演員沒什么好評批的,影片的顏色也非常地漂亮。但對于喜歡原作的我來講這電影的劇本是差得讓人完全無法打三分以上甚至三分的……
跟旺旺包夜時候看的 2007.10
看過動畫后,更理解了這個片子。
三星半吧,期待了這么久
一看到男1.立刻被其大志所吸引
joe不適合演銀古!!難看啊 臟兮兮的感覺 繼續(xù)補二次元
《十萬個為什么》科普類 動物篇 朗誦者:小田切讓
一天一集……清涼解暑……看錯了……原來是電影啊……有個角色好像我暗戀的女生
既沒看過原著,也不粉大友克洋,因此看得我一頭霧水,滿耳蟲鳴。
高清在哪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