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棒。。強力戳我淚點,看一會哭一會看一會哭一會。。淚點為什么那么密集!愛的人都不在了,只剩下關(guān)于他們的記憶,只能一遍一遍的跟記憶說話,說的越來越多,細節(jié)越來越多,stuck in the memory,慢慢記憶中的跟曾經(jīng)的已經(jīng)不是一個人了,我們每次記起來的記憶都只是前一次記起來的記憶,only gets fuzzier, never fresher。But it's so nice...to have loved someone
未來的某一天,我死了。
但是,我愛的人還活著。
他痛苦、他想念。可是,我再也無法回到人間,我無法安慰他,無法再像以前一樣陪著他。
如果,有一個人,像我一樣,替我愛他就好了。
這部《衍生瑪約莉》,講述了這樣的未來科技,幾個生者用科技懷念逝者,故事帶著曾經(jīng)的遺憾,想要努力挽回。
當我死了,讓ta來愛你吧!
《衍生瑪約莉》
Marjorie Prime
86歲的瑪約莉行將就木,她的記憶力正在衰退。
這天,一位與她逝去丈夫極為相像的男子來到她身邊,與她聊天。
這是一種叫做“prime 衍生”的技術(shù),通過聊天、對話,構(gòu)建出一個你想要的人。
而ta的特性就是:你說得越多,ta吸收得越多,ta就越像你記憶中的人。
在影片中,記憶力衰退的瑪約莉通過和衍生沃特對話,越來越了解曾經(jīng)的自己以及自己愛的沃特。
當然,瑪約莉是清楚的。
她知道,這個只是衍生沃特。
和瑪約莉一起生活的還有她的女兒黛絲,女婿喬恩。他們一起幫助瑪約莉制作更像沃特的衍生沃特。
瑪約莉和衍生沃特通過聊天,度過了一段開心的時光,甚至讓她重新有了氣色。
然而病痛還是將她帶走了。
但是,黛絲對母親仍有留戀,她也選擇去制作了衍生。
同樣地,先通過聊天,將這個衍生瑪約莉變得更像她的母親。
然后再通過這種方式的對話聊天,懷念瑪約莉。
隨著對話和時間的推移,黛絲開始表現(xiàn)出那些未曾與母親說過的話。
瑪約莉和沃特,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孩子,達米安。
但由于達米安自殺去世,瑪約莉?qū)旖z的愛,就失去了一大半。
然而,這些話,黛絲并沒有和瑪約莉說過。
黛絲因為對母親仍有留戀,仍想要得到常人都擁有的母愛。
所以,她才制作了衍生瑪約莉。
但是,飽受兒時痛苦至今的黛絲,選擇了自殺。
作為兩場衍生見證人的喬恩,為自己制作了黛絲的衍生。
明知道這不是真的,但他仍然這樣做了。
以往,喬恩都是那個制作衍生,讓衍生提前了解人類的那個人。
但如今,他制作了黛絲,他拿著自己寫下的關(guān)于黛絲的一切,讓這個衍生黛絲更像黛絲。
整部影片幾乎都是在用對話的形式展開劇情。
并且大多場景也都是設(shè)計在房間,用正反打交替進行。
三段制作衍生的情節(jié),非常相似,成本極低。
但影片就是根據(jù)這些對話,展現(xiàn)人類與人類之間,在世的時候沒說過的話,死后通過高科技產(chǎn)品,慢慢溝通、了解、道別。
按照一部電影的標準來說,影片的故事性很差,隨處可見的都是影片中展現(xiàn)出來的舞臺感、戲劇感。
通篇接連不斷的臺詞,以及prime衍生毫無情感的臺詞,這種形式的作品,更適用于舞臺上,因為舞臺能夠把情感的表達放大。
全片是由四個主角加一個保姆構(gòu)成,還有幾處不多的室外鏡頭,反而顯得多余。因為故事的原因,因為對話漫長且枯燥。
所以,觀看這部影片需要極強的耐心。
影片改編自獲2014年普利策獎提名的同名戲劇,相比起其他戲劇改編的電影,本片的故事太過于局限性,無法擴展延伸其內(nèi)容。
“戲劇”衍生成為“電影”,讓我們重新看到了“戲劇”的死灰復(fù)燃。
同樣的,都是用技術(shù)手段,讓我們看到曾經(jīng)的美好。
科技發(fā)展迅速,美好的事物值得保留下來。
在英劇黑鏡第三季第四集 《圣朱尼佩羅》有過類似的情景,圣朱尼佩羅不是一個真正存在的城市,而是醫(yī)療系統(tǒng)的最新意識存儲再生技術(shù),人們可以自愿選擇死后是否將意識駐留在圣朱尼佩羅。
因為在現(xiàn)實世界的不愉快,或是對自身的老去感到痛苦,大多數(shù)人都愿意留在這座城市。
在這里,他們永遠年輕,永遠都可以無憂無慮尋找快樂。
人們因為科技,所以更想要曾經(jīng)得不到的快樂。
但是,是否是因為科技的發(fā)展,人們變得不珍惜現(xiàn)在了呢?
回到這部《衍生瑪約莉》。
影片中三次衍生死去的人,都是因為什么?
第一次,衍生沃特,瑪約莉因為挽救衰退的記憶,她懷念意氣風發(fā)的沃特。
第二次,衍生瑪約莉,黛絲因為多年來缺乏母愛,但是她未珍惜與母親共度的時光,瑪約莉死后,黛絲才想要與瑪約莉真正地談心。
第三次,衍生黛絲,喬恩與黛絲的愛情很美好,但是黛絲選擇自殺,喬恩仍有遺憾,如果那時,我能把你救下來多好!
每一次衍生,都是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存有遺憾。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或許就可以……
科技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但也因為科技,明明他就在你眼前,你卻沒能珍惜,因為你總覺得,我好像還有機會。
衍生能夠帶給人們的是什么?
取之不盡的時間,以及記憶堆疊起來的陌生情感。
但是人們卻想要靠著僅有的相似和相同的模樣去懷念一個人。
影片的結(jié)尾,三個衍生一起聊天。
他們聊起了人類用記憶給他們構(gòu)造出的自己,談起了他們相互之間的故事。
即便是談及悲痛之事,他們也毫無情感的波動。
機器不是人類,無法擁有其情感。即便是能夠給予愛和陪伴,那也只是程序制造出來的,并非內(nèi)心所想。
這部沒有陷進高科技AI vs人類的套路,但在結(jié)尾還是給了我們一擊。
三個衍生做到了彼此坦誠,但是人類卻不能放下自己的隔閡,面對自己的親人。
他們的對話基于人類灌輸?shù)挠洃?,但人類的記憶卻在漫長的時光里不斷淡忘。
他們能夠永生,彼此之間能夠做到永恒的溝通,但人類卻在為數(shù)不多的時日里選擇放棄。
人類何嘗不想放下芥蒂,彼此真誠以待。
只是太多的顧慮使時間流逝,等到想起,卻已來不及。
如果能夠重來,人類會選擇依靠科技嗎?
雖然這是一場對未來科技的幻想,但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
科技便利雖好,但與其寄托未來科技,不如珍惜現(xiàn)在,不要留有遺憾。
假如我死了,雖然ta會來替我愛你。
但不如,我們趁著我們僅有的時間,好好相愛。
【作者宋俁萱 文章首發(fā)于“巴塞電影”】
電影講述羅伊絲·史密斯飾演的86歲女主角行將就木,她的記憶力一天比一天衰弱。有一天,一位長相帥氣、與她逝去丈夫極為相像的男子來到她身邊,通過講故事幫助她慢慢回憶起往昔點滴。其實這位男子就是她的丈夫,只不過通過神奇的科技手段“重回人間”,在同一手段的幫助下,女兒、女婿等親友也都來和她“見面”了。“每一次你回憶一段記憶,實際上都是在回憶上一次回憶這段記憶的記憶,所以記憶在回憶中漸進消失?!?、對室內(nèi)空間利用不足,對畫面缺乏基本追求和整體把握、光線處理失當,對話進程方面也有待生活化。然而真正的問題應(yīng)該是,在不遠的將來人類還會衰老嗎?
高概念,完成的很無趣,適合做成黑鏡短片。生者不斷衍生逝者,為了留住愛,但愛永遠是易逝的。什么時候才能真正有這種技術(shù)呢,創(chuàng)造逝者模板,通過聊天提及的記憶碎片,它不斷完善逐漸鮮活,以你之口塑起人像,但它永遠給不了你驚喜了。
又一個黑鏡番外。就是故事沒意思。
確實是很感人的舞臺劇(也更適合舞臺),幾個影視演員都演技在線。不過還是火腿稍弱,Tim Robbins最感人。
(三星半)關(guān)于回憶、逝去和愛的故事。大段大段的故事講述,讓人置身于來回穿梭的時空中?;貞浭谴嬖冢菆?zhí)念,是我們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去留住事物?;貞浭氰策€是黯淡了往昔。探討話題很迷人,可惜對舞臺劇形式復(fù)制程度太高,多少讓人覺得局限。
有些沒太看明白
看不下去的悶片。尤其是老婦女為主角的。
65/100 電影讓我想起了伊藤潤二的名篇“緩慢的告別”,剖析人的記憶倒是其次,最主要表現(xiàn)的是人類對“回魂”這件事的執(zhí)著,不管科技多么發(fā)達,我們都還是會用它們來做同樣的事。這一點和通靈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
衍生幻象、記憶重構(gòu)的各種軟科幻老梗,舞臺劇形式/生活流文本/表演體系構(gòu)成沖突,無論哪個層面而言都是雞肋之作。
非常迷人的劇本和演繹!不斷和過去溝通、和解、回憶、回味,不斷地,愛。如果真要挑刺的話,“My Best Friend's Wedding”實在不怎樣啦。2017.7.14 重看覺得更美了,記憶是猶如影印件,越復(fù)印越淡?還是隨著一次次復(fù)述而凝固為語言?2018.6.11 第三遍了。與記憶對話,越是平淡的語言越是止不住流淚。
(轉(zhuǎn))不燒腦,但比較繞。各個不同年齡死去的親人,通過高科技虛擬手法,用計算機復(fù)活死人的思想,再投射出影像如真人一般。然后,心結(jié)一家人坐在一起打開心扉,回憶當年的錯與對。生前沒說得上的話,對著會思考的影像一吐衷腸。劇情基本沒有起伏,人物性格一般,沒定力的觀眾最好繞行。
悶到不知所云啊
2017.12.22冬至日看這部電影真是應(yīng)景。非常細膩的情感,非常動人的設(shè)定,女兒、女婿那深沉的愛與痛令人心碎。結(jié)尾處三個prime閑適地談天說地,揭開幾十年前的隱衷,沒有了躲閃和回避,仿佛給了早已故去的當事人另一種選擇的可能。
電影院醒醒睡睡錯過了幾次家庭成員死亡又以prime登場的過渡,不過好在影片節(jié)奏慢。不愧是舞臺劇改編,臺詞贊。喜歡影片里對于死亡及記憶重構(gòu)的探討,根本就是我的專業(yè)探討的課題。影片結(jié)尾說不清是美好還是可悲,prime輕而易舉地就接受了重構(gòu)又美化的記憶,沒有痛苦,而幾個主角終其一生求而不得。
C+/ 第一次看如此倚重生活化臺詞表演的科幻。概念并不算太新鮮,難說沒感到沉悶,但極其穩(wěn)健的情緒積淀最終獲得了豐沛的釋放。雖然探討的重點在于記憶,但也依然可看作AI試驗中人何以為人的追問。假如說前三個層次無意中滑向了對生之真實性的確證,那么最后的對話恰恰證明,他人的敘述正是“你一生的故事”的前提,即便虛幻亦同等真實。
你的記憶并不是事實,只是上一個版本的記憶。經(jīng)過不斷的遺忘與修改,兩條狗終于變成了同一條。
母親、妻子和丈夫,分別面對自己最珍視的影像,最后回想起喚起記憶時的初衷,就夠讓人泣不成聲的。愛一個人是一件美好的事。配樂或壓抑沉悶,或突然炸裂驚悚,很有引導(dǎo)性。
生與死的本質(zhì)區(qū)別:一個是在有限時期內(nèi)不斷變化的個體,另一個是在漫長時間里不斷被改動的記憶。假設(shè)感情在實體消亡后依然持久的話,一段關(guān)系最終也不過是和自我的纏斗和安慰。而喪失記憶的人,將成為真正意義上孤獨的人。除去過分泛濫的音樂,Almereyda對這個存在主義晦澀文本的呈現(xiàn)恰到好處。
介于有趣和無趣之間的故事,有趣是借用人工智能的外殼包裝逝者和生者的對話;無趣是一個梗反復(fù)玩了三遍,到后面就覺得很喪病。舞臺劇改編對形式的限制很明顯了~
可以想象這個劇本在舞臺上的潛力,但一個關(guān)于借技術(shù)再現(xiàn)回憶的故事為啥要拍成電影,說的本來不就是電影么…
Prime是記錄人類記憶的AI全息模擬程序,影片借這樣的科幻設(shè)定,通過寥寥幾個場景以及極其低廉的成本,在非三幕敘事結(jié)構(gòu)中通過密集對話的迷人方式,解構(gòu)了記憶如何在漫長的時光流逝過程中被不同世代與個體所繼承、篡改與修正,改編自同名戲劇,影片通過優(yōu)秀的表演展現(xiàn)出了導(dǎo)演阿米瑞亞德過硬的導(dǎo)戲?qū)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