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8年前奧斯卡熱門影片《伊麗莎白》的續(xù)集,繼續(xù)英格蘭傳奇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故事。與前作極其復(fù)雜的故事線索不同,本作的劇情線索相對簡單,一是伊麗莎白(凱特·布蘭切特)和菲利普二世(朱迪·莫拉)為首的西班牙和囚禁中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薩曼莎·莫頓)的較量,二是他與新大陸探險家沃爾特·羅利爵士(克里夫·歐文)糾葛的情愫,而羅利爵士的秘密的妻子卻是伊麗莎白女王的侍女伊麗莎白·特洛克默頓(阿比·科尼什)。忠心耿耿的弗朗西斯·沃辛厄姆爵士(杰弗瑞·拉什)也作為線索人物貫穿始末。
瑪麗·斯圖亞特是伊麗莎白一世的堂妹,但卻是天主教徒,她的母親是被沃辛厄姆暗殺的蘇格蘭攝政女王瑪麗(同一時代有三個瑪麗女王...)。她和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過從甚密,密謀推翻伊麗莎白。沃辛厄姆爵士先下手為強,截獲了他們密謀的證據(jù),再勸服伊麗莎白一世處死了瑪麗·斯圖亞特。勃然大怒的菲利普二世派出西班牙無敵艦隊遠(yuǎn)征英國,遭到英國海盜的火船伏擊,全軍覆沒,從此昔日海上霸主西班牙一蹶不振。英格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史稱“黃金時代”。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伊麗莎白女王由于終身未嫁,死后無嗣,他的堂侄蘇格蘭國王詹姆斯·斯圖亞特(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繼承了英格蘭王位,就是鼓吹“君權(quán)神授”的詹姆斯一世。他的兒子查理一世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最后被送上斷頭臺,這是后話。
本片的女主角凱特·布蘭切特再度憑借伊麗莎白一世的角色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在我看來,本片故事線索不及前作復(fù)雜曲折,拍攝也沒有很深入的表達女王的內(nèi)心,唯一可取之處就是畫面進步了不少,比較唯美,但總體來說本片沒有前作好看。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歷史的真相早已經(jīng)湮沒在無數(shù)的文本和闡釋中,如今變本加厲,是如潮的影像文本和多元闡釋了。所以,看這樣的古裝歷史片,已經(jīng)無關(guān)歷史史實,只是享受著以歷史為包裝的視覺糖果而已。
這是我很期待的大片,因為名角云集。Cate Blanchett的伊麗莎白一世,Geoffrey Rush的弗朗西斯?沃辛漢爵士(Sir Francis Walsingham),薩曼莎?莫頓 Samantha Morton的蘇格蘭女王瑪麗,特別是糙漢Clive Owen 扮演羅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應(yīng)該是好看的。電影的確是有點走偏了,把女王、羅利與女王貼身女官Betty的三角情事放在中心,而與無敵艦隊的海戰(zhàn)、斬首蘇格蘭女王、女王令人煩惱的婚姻都成了陪襯,野史味道十足。野史就野史吧,我喜歡歐文的粗魯,他離羅利爵士也許十萬八千里,但也算“好看”啊。
Sir Walter Raleigh(1552-1618)是文藝復(fù)興中“大寫的人”的典型代表,冒險家、詩人、歷史學(xué)家、情人、勇士、政客,一生跌宕起伏、豐富多彩,屬于我喜歡的那杯茶。在史料中與他邂逅的次數(shù)很多,這樣的人物,算是歷史或歷史學(xué)家的“寵兒”吧。最巧合還是我隨IVON到了北卡,眾所周之,羅利爵士可是北卡殖民地的奠基者,這里至今還有一個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城市,據(jù)說是IBM的全球最大中心,而且羅利致力于將煙草推廣到英國和歐洲,所以北卡目前還是煙草生產(chǎn)大州。
這個Raleigh不好讀,有時也拼成Ralegh,經(jīng)常讀成Rawley。沃爾特?羅利的父親老沃爾特?羅利是德文郡一個富裕的鄉(xiāng)紳,一生結(jié)了三次婚,所以羅利有幾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是漢弗萊?吉爾伯特爵士(Sir Humphrey Gilbert)。16歲時羅利進了牛津,時間很短,沒拿到學(xué)位,隨后去倫敦學(xué)法律,同樣沒結(jié)果。再往下,就是一系列個人冒險。1578年6月,兄長漢弗萊?吉爾伯特拿到了皇家特許,可以在北美占據(jù)無人定居的地方,羅利擔(dān)任其中一艘船的船長,參加了第一次北美探險。1580年,羅利28歲,是著名的“腳上戴著金剛鉆、耳朵上戴著珍珠”的花花公子,說一口柔軟的德文郡腔英語,寫一手細(xì)致機巧的小詩,但是同樣好勇斗狠,因決斗一年之內(nèi)兩次入獄。他結(jié)識了女王的寵臣蘭開斯特伯爵、以及牛津伯爵等顯貴,并在后者的挑唆下挑戰(zhàn)宮廷詩人菲利浦?西德尼。隨后他以軍人身份前往愛爾蘭,血腥鎮(zhèn)壓了當(dāng)?shù)嘏褋y。據(jù)說他第一次吸引女王的注意,是把自己華麗的斗篷丟在泥潭里,以便讓女王高貴的腳順利通過。電影里也表現(xiàn)了這一著名場景,可是歐文太“男人”了,那件斗篷也太寒酸了,呵呵。羅利高挑、英俊、舉止親切、富于急智,這都是他吸引女王的原因。
女王對羅利的寵愛很“實惠”,開始是倫敦的一所大房子,經(jīng)營旅店的特許每年帶來2000磅收入。到1584年,他獲得壟斷經(jīng)營羊毛織物出口的特許,同年他更換了已經(jīng)去世的哥哥漢弗萊?吉爾伯特的特許狀,積極向北美探險。他派出的兩條船抵達了現(xiàn)今北卡海岸以外的小島羅阿諾克,返回的時候帶回了一袋珍珠、幾個印第安人和許多關(guān)于北美新大陸的傳說。為了博取女王的歡心,羅利將這個地方命名為“Virginia”,而女王作為回報,1585年1月加封羅利為爵士。1585年,他獲得了錫礦開采權(quán),也是在這一年,他派他的表兄帶船隊和107名移民再度前往羅阿諾克,可是受饑謹(jǐn)和印第安人的威脅,移民們在第二年離開小島回到英國。巧的是,移民們帶回了煙草和土豆,而羅利恰在這一年拿到了愛爾蘭的4萬英畝土地,所以從此之后土豆成了愛爾蘭的主要作物。而煙草,在羅利不遺余力的推廣之下,迅速成為英國紳士的嗜好。1587年,不甘心失敗的羅利再度派出移民110名,而數(shù)年后這批移民神秘地消失了,尋找者只在一棵樹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詞:CROATOAN。英國移民美洲的第一次實驗就這樣失敗,大約耗費了羅利4萬英磅財富。
在女王的男寵系列里,羅利算是蘭開斯特伯爵之后、埃塞克斯伯爵之前的一個“過渡”,年輕的埃塞克斯1587年進入宮廷,同年羅利被封為皇家侍衛(wèi)隊隊長,但是,羅利在女王面前的地位已經(jīng)一落千丈,他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他的愛爾蘭產(chǎn)業(yè)上。是的,他擔(dān)任海岸防御之職,捐贈給英國海軍的“皇家方舟”被選為旗艦,但是在1588年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海戰(zhàn)中,他領(lǐng)導(dǎo)海岸衛(wèi)隊,似乎沒有十分顯赫的戰(zhàn)斗功勛。如果提到功績的話,1589年他提拔詩人斯賓塞進入宮廷,后者作為桂冠詩人發(fā)表了長詩《仙后》,而斯賓塞的后裔有一個叫戴安娜,貴為王妃,不知道可不可以記在羅利的功勞簿上。
羅利從40歲以后一直很倒霉。1592年,在一次進軍中他被女王召回,原因是女王發(fā)現(xiàn)了他的“秘密”——他誘奸了女王的宮廷女官Elizabeth Throgmorton。按照宮廷規(guī)矩,女官的婚姻必須經(jīng)過女王的同意,為此,二人被關(guān)進倫敦塔。所幸,他的船隊俘獲了西班牙運寶船,給他帶來一大筆財富,也使他得以花錢贖身。在以后的歲月里,他對妻子還是很不錯的。
為了取悅于女王,羅利在1595年發(fā)動了尋找“黃金國”(El Dorado)的探險,這個國度在西班牙的傳說里已經(jīng)存在了很多年,羅利相信它存在于南美亞馬遜。雖然是無功而返,但是他所發(fā)表的《圭亞那發(fā)現(xiàn)紀(jì)》(The Discoverie of Guiana)是伊麗莎白時代冒險敘事題材中最燦爛的篇章,充滿了栩栩如生的細(xì)節(jié)和瑰麗的想象。
世事難料,1601年,埃塞克斯伯爵舉兵反叛,而羅利重新被女王任用,是負(fù)責(zé)鎮(zhèn)壓情敵和監(jiān)刑的宮廷侍衛(wèi)官。可是埃塞克斯很受擁戴,他是莎翁筆下的那個樣子:“朝臣的眼睛、學(xué)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注目的中心?!彼园H怂怪?,大眾所不敢遷怒于女王的、全都投向羅利,他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女王逝世以后,詹姆斯一世掌權(quán),他采取和平共處的國際政策,羅利對西班牙的強硬態(tài)度與之格格不入。1603年,羅利以判國罪被判處死刑,在倫敦塔中一關(guān)13年,是歷史上倫敦塔內(nèi)滯留時間最長的一名囚犯。在這里,他寫出了一部《世界史》。1616年,羅利以尋找黃金國為名得以假釋,但是一系列的不走運使他并沒有發(fā)現(xiàn)金礦,手下反倒燒毀了一處西班牙定居點。國王震怒,要求執(zhí)行1603年的死刑判決。1618年10月29日,66歲的羅利走上斷頭臺,他要求驗看斧頭,并嘲諷地說:This is a sharp medicine, but it is a physician for all diseases。按照當(dāng)時通例,他的頭被以防腐劑保存然后送交給他的妻子,羅利夫人一直隨身帶著它直到29年后以82歲高齡亡故。最終,羅利的頭顱和遺體合葬在了威斯敏斯特的圣瑪格麗特墓地。
是的,史實與電影是如此不同。電影里羅利粗魯、無禮、孔武有力,左右著女王的感情,而實際上女王哪有那么懦弱,羅利像是一件衣服,被女王穿穿脫脫。還是羅利自己的詩寫得到位,人生如戲。
Life
(by Sir Walter Raleigh)
What is our life? A play of passion,
Our mirth the music of division,
Our mother's wombs the tiring-houses be,
Where we are dressed for this short comedy.
Heaven the judicious sharp spectator is,
That sits and marks still who doth act amiss.
Our graves that hide us from the setting sun
Are like drawn curtains when the play is done.
Thus march we, playing, to our latest rest,
Only we die in earnest, that's no jest.
『Elizabeth.The.Golden.Age』是『Elizabeth』的續(xù)集,這次制作采用了大部份上集的演員,當(dāng)然主角還是Cate Blanchett所演的伊麗莎白。我看完的第一感覺是在緊湊度上比上集 有加強 ,加入了戰(zhàn)爭的場面,但在感情的刻畫上沒有上集那麼細(xì)膩??赡鼙炯膫?cè)重點是放在時代的背景上面。
從電影語言來講導(dǎo)演運用了很多蒙太奇的手法,比較一貫的是用暗灰 的色調(diào) 背景來烘托伊麗莎白的 至高無上 地位,用高空暗角拍俯鏡來表達伊麗莎白 那時繁復(fù) 的心情。 而 在背景音樂上沒有太突出的表現(xiàn),主要用上了伊麗莎白式的舞曲來回應(yīng)時代的背景。 在 演員的表現(xiàn) 上 ,我認(rèn)為相當(dāng)?shù)某錾?,Cate Blanchett的伊麗莎白,先從長相上看她的輪廓很明顯,有種中性的味道,只看她的 本 人就能聯(lián)想 起 一位職業(yè)女性,性格是外剛內(nèi)柔這 種 類型。 在 過去我腦海裏面的伊麗莎白形象是一位老處女然後體態(tài)臃腫而且非常 暴躁 , 但 當(dāng)我看完『Elizabeth』後,我的伊麗莎白就是Cate Blanchett。她將伊麗莎白的環(huán)境性格演繹的很到位,在與眾臣商量國事時有不怒而威的 目光 ,聲線裏面充滿思考。在 情感 上 依然 暗處顯出老處女的寂寞和嫉妒。
電影主要圍繞了作為童貞女皇的伊麗莎白在面對國家政治和個人感情之間的心路歷程,以人性的角度去看一位偉大的 不列顛 女皇,尤其在個人 情感 上,她對從新大陸回來的Sir Walter Raleigh充滿好奇 傾慕 ,因為他敢於冒險、有性格沒有對她阿諛奉承。 可是 這時 的 她已經(jīng)嫁給了英格蘭。而且作為女皇也不能生情於一名平民,她不能擁有愛情。在電影裏面有一幕是,她要他和她的女侍從跳舞。然後她說了一句: 『 我想看他們跳舞 』 , 在 畫面上女侍從衣服的顏色與她是一樣的,因為她不可能而他跳舞所以只能通過命令讓他跳舞,然後意淫自己或許能和他戀愛。 當(dāng) 她知道女侍從有了Sir Walter Raleigh的身孕時,這時她不能表現(xiàn)出她的醋意 只能 用下級對上級不忠的罪名來處理,可是女人的天性怎能埋藏, 這 種復(fù)雜的 心里狀態(tài) Cate Blanchett演的很到位。
電影裏面伊麗莎白有多套衣服和假發(fā),但最深刻的是在戰(zhàn)時檢閱士兵時穿的那套盔甲裝。首先是那個長假發(fā)給人形象是自由,即便散落也不失高貴。而第二點就是即便穿盔甲但是女性的衣服特征還在就是那雙袖子,而且胸甲是平的上面有藍(lán)寶石,在銀色盔甲上面配上一件白色的披風(fēng)。這就是戰(zhàn)爭的伊麗莎白。在戰(zhàn)爭的前夕,她不知道戰(zhàn)爭的結(jié)果,即便是男人也會徹夜難眠,而編劇用她與Sir Walter Raleigh的單獨相處,和她與占星學(xué)者的兩場戲來表現(xiàn)。尤其在她與Sir Walter Raleigh在火爐邊的這段對白,『伊:如果在別的時空,別的世界,你是是否會喜歡我。Sir:我只知道有一個世界,而且我確實喜歡你』然後伊要求他吻自己但前面說了要忘記這事。而在占星學(xué)者上就是要求他講一切都是可能的,而這就是代表希望。還有在要處死瑪麗的那幕則顯示了法律的最高原則,即便女王也沒有辦法改變的西方基本價值觀。
《黃金時代》觀畢,感覺遠(yuǎn)沒有想象中的糟。說狗尾續(xù)貂的可以歇歇了。首先《伊麗莎白》第一部就不是什么“貂”;再者,二流片不見得就沒有可挖掘的地方——之前有哪個片子提過查理大公(雖然他出現(xiàn)的時機貌似不對)?有哪個片子提過思羅克莫頓陰謀?有哪個片子提過John Dee?有哪個片子提過羅利的“斗篷事件”?
當(dāng)然,我承認(rèn)這個片子有頗多迷惑性極強的扯淡之處,比如羅利遠(yuǎn)征弗吉尼亞被挪到他進入宮廷之前(航海紀(jì)錄的確是有的,但去的是東南亞一帶吧),而他和貝絲同學(xué)東窗事發(fā)被挪到了無敵艦隊之役前面。何況無敵艦隊之役,羅利主要是搞組織管理工作的,才沒有到前線去演動作片。更不用提里面亂七八糟的年齡錯位了……至于塞西爾和萊斯特的缺席,那倒是第一部就注定的事,不能把賬算到第二部頭上。
說白了,真對這個時代有愛的話,以上種種還是能識別出來的;沒愛的話,考證嚴(yán)謹(jǐn)與否也是沒差吧。
暫且拋開史實不提。這片子最讓我納悶的是前半部分明明基本著調(diào)(某些臺詞聽著還挺舒服),后半部分怎么就那么似魔似幻了呢?尤其不爽伊麗莎白發(fā)現(xiàn)貝絲懷孕后的反應(yīng)——不用這么明顯地氣急敗壞吧?要譴責(zé),怎么說也應(yīng)該是“作為我的女侍,你的行為太不檢點”、“給其他人做了壞榜樣”、“敗壞了宮廷的道德風(fēng)氣”這一類的說辭,而不是那句潑婦般的“你竟敢和我搶男人?!”無敵艦隊那一段LOTR風(fēng)甚重,Cate姐姐你那是在演Galadriel吧~~至于那個逆天火攻,我不怨導(dǎo)演,畢竟這場仗的來龍去脈不是一部冠名Elizabeth的電影能說清的,真想還原事實,只能拿出《葛底斯堡》的精神搞它三個小時,然后取個名字叫Armada。
BTW,巴賓頓陰謀一段,那把空槍太過機巧,反失了大氣。我同意把菲利普塑造得聰明些,但用不著這樣體現(xiàn)。
一眾演員里最不滿的就是Clive Owen。此人面相忠厚有余風(fēng)流不足,他刻畫的羅利一副清高樣,心懷開拓新世界的大志,對宮廷寵臣的身份不屑一顧;接近女王是手段,謀求資助是目的……總而言之,完全沒有十六世紀(jì)的范兒。至于多數(shù)人都不滿意的Samantha Morton,私以為還好,比較有長年監(jiān)禁后的憔悴相。Jordi Mollà這演員的表現(xiàn)我還是挺喜歡的,雖然他完全不像菲利普~~演貝絲的Abbie Cornish,小姑娘長得挺甜,可惜沒什么特色。Cate姐姐一貫的骨感冷峻,可以說片子不好,但不能說她演的不好。
最后,某心中的萌中之萌、重中之重還要屬我們的因凡塔Aimee King呀!公主,讓我拜倒在你的蓬蓬裙下吧~~~~~~~
堅硬的冰能夠令北極熊望而怯步,但它到底是由水凝結(jié)而成的。但問題是什么力量使水變成了冰,是寒冷的溫度還是水的本質(zhì)?而北極熊所懼怕的到底是冰的特性還是這寒冷的力量,或者是水的潛質(zhì)呢?
―――韓兮
是不是每一個女強人都會與愛情絕緣呢?那么這層絕緣體到底是什么呢?
影片《黃金時代》講述了一個絕對女強人的歷史,雖然只是短暫的一個片斷,卻絕對可以涵蓋這個女人一生的偉業(yè)與情感經(jīng)歷。
影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guān)于愛情的選擇,第二部分則是一場陰謀的瓦解,第三部分當(dāng)然就是那場事關(guān)英國成為強國的海戰(zhàn)。但在這三部分劇情的背后,諸如情感,政治與宗教的主題卻是潛在的動力,揮之不去而且力量強大。
作為一個女人,所有觀眾首先想到的便是她的情感問題,這種意識形態(tài)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對女性的客觀評價,但同時也是對女性社會性地位的否認(rèn)。女人的一生為情而付出,應(yīng)該遠(yuǎn)離戰(zhàn)爭,甚至政治。但伊麗莎白恰恰是一個統(tǒng)治著英倫的政治女性,于是,作為一個社會標(biāo)準(zhǔn)的女人,她是情感是缺失的,人們對她的首要認(rèn)識也是政治性的?;橐霰愠闪诉@場政治的附屬品。
經(jīng)過了“血腥瑪麗”的時代,伊麗莎白迎來了一個自由的平靜的時代,雖然并不強大,但安詳平和。但當(dāng)時的歐洲依然是政教一體的思想為主導(dǎo),新英國的自由顯然不是教會所能接受的,于是,一場政治性的婚姻鬧劇便產(chǎn)生了。
女人沒有丈夫已經(jīng)是令人難以接受了,所以聯(lián)姻是誓在必行的,但這場選親的背后卻是宗教與政治的力量在做祟。女王選擇丈夫的行為顯然不是個人的,而是決定了這個國家今后的政治走向。對于一名女性來說,這樣的婚姻顯然是具有悲劇性意義的,所以女王心中對聯(lián)姻本身便存在著一種排斥的心理。而此時,代表著自由的充滿了野性的沃特公爵的出現(xiàn)無疑成為女王最有力的支持者。聯(lián)姻便是臣服歐洲大陸的政教體系,所以女王選擇了放棄,而在影片中這種恣態(tài)的直接體顯便是對沃特公爵的支持。
這里面要強調(diào)一下西方人的哲學(xué)思維。與東方的黃土文明的固守不同,西方講究的是一種蔚藍(lán)色的海洋文明,其本質(zhì)在于探索,其表現(xiàn)在于殖民,所以,沃特公爵對美洲及非洲的探索行為無疑與當(dāng)時的西班牙產(chǎn)生了巨大的利益沖突,而女王支持沃特公爵便是與西班牙的決裂,從而絕裂于整個歐洲。這樣的選擇對于當(dāng)時剛剛掌權(quán)的安寧中的英倫來說是具有相當(dāng)大的冒險性,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伊麗莎白對英倫未來的展望,她內(nèi)心中那種與男人一樣的野心,所以,她的選擇是非個人情感因素的,而是一種對國家發(fā)展的策略考慮。
選親聯(lián)姻最終以鬧劇形式收場,于是影片中第二部分便登場了,那就是對瑪麗復(fù)辟陰謀的挫敗。這完全是一場骯臟的政治陰謀,不但令伊麗莎白做出痛苦決定后變得更加強硬,更是將瑪麗這個人物推上了悲劇的舞臺。那空放的一槍顯然是對瑪麗的出賣,于是,西班牙能夠以最可靠的理由侵略英倫,簡單的瑪麗不可避免地成為政治犧牲品??梢哉f這個看似沒有得逞的陰謀卻向著它應(yīng)該發(fā)生的方向進行著,影片迅速地進入到了第三部分,即決定著英倫命運的海戰(zhàn)。
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聯(lián)姻還是刺殺陰謀,其實都是為最后的戰(zhàn)爭做了前期的鋪墊,聯(lián)姻成為沖突的展示,而刺殺理所當(dāng)然地成為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線,影片三大部分其實是講述的同一件事情。而對于伊麗莎白這個人物來說,她最大的功績便是將英倫變成“日不落”帝國,其地位的確立也是這場海戰(zhàn),所以影片的重點也是終點自然而然地放在了這場海戰(zhàn),因為它的勝利是意義非凡的,是具有歷史性的。
前面說過,女王對沃特公爵的支持具有相當(dāng)成份的政治意義,而在影片中,女王對沃特還具有一種情感的依賴,當(dāng)然由于她的強勢,沃特公爵是無法接受的,但這顯然是野史的傳聞,也是影片對女王女性身份的導(dǎo)讀,大可不必當(dāng)真。但客觀地說,沃特身上帶有一種歐洲人的自由與強大,還有野心,與其說是女王對這個人物的愛莫若說女王對這種氣質(zhì)的愛戴,從這點上我們不難理解女王強硬性格的由來,所以,愛情這條線不但豐滿了女王的女性特質(zhì),更是輔助了女王政治策略,具有明顯得雙重作用。至于這愛情中的脆弱與嫉妒則完全是觀影情感上的需要。
伊麗莎白女王無疑為英倫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當(dāng)時正處于文藝復(fù)興期間,對自由的向往,對未知領(lǐng)域的野心,對新教的保護以及不臣服的精神都致使英倫最終成為世界強國。
韓兮
2008-2-13于通州
雍容華貴,風(fēng)骨獨絕,童貞女王駕臨英國將士前,盔甲儀容灼灼生輝。好演員,庸導(dǎo)編,都鐸最后也最偉大的榮光全傾灑在篷裙容光與后宮佳話。這片新教的天地,大陸政權(quán)的侵略不被主支持,給時代留下女王得天獨厚的印記。依然記得,她長發(fā)披甲的美麗。
如果要我講, 我梗有o野彈格! 大片格局, 有美女有俊男有三角戀有祼露有戰(zhàn)爭大場面, 中途迷失最後尋回自我, 呢d 公式來架啦! 即係cate blanchett無論佢賣唔賣樣幾時都好睇o既, 佢一個o既獨腳戲, d美女俊男幾識做戲都係平面配角仔, 三粒星滿分我係盲目地俾三粒星佢架, 所以呢套戲咪有三粒星囉 . . . 我反而懷念上集無乜高潮起伏專心一致o既劇本, 係o既, 拍續(xù)集點都有比較架啦, 公式來o既
Holding the baby,she knows she is the new Queen
女王啊,注定孤獨一生的女人
春風(fēng)桃花依舊,只是朱顏改。這種迫近人性極限狀態(tài)的復(fù)雜,這種呼吸之間都有萬千變化的神情,當(dāng)代女星中能呈現(xiàn)者,除Cate Blanchett,不作第二人想。Blanchett 無比御姐~!
Cate Blanchett的表演十分精彩,但故事太過一般,基本沒表現(xiàn)出來伊麗莎白的“黃金時代”風(fēng)骨氣魄。
除了倉促收尾,并無明顯不適劇情,英國皇家艦隊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這么重大的歷史事件,卻簡單的一筆帶過,甚至成規(guī)模的英國艦隊都沒出現(xiàn),像是雜牌海盜軍團的海上戰(zhàn)爭;關(guān)于伊麗莎白一世,第一部已簡述了她的遭遇,她與姐姐瑪麗一世出身相似,卻比姐姐幸運一些,性格也溫和一些,當(dāng)然這是她繼承王位之前,當(dāng)她被感情騙的傷心欲絕,險些導(dǎo)致政治上的失利,便對愛情諱莫如深,因為她的身份地位會招來無數(shù)心懷不軌的滿腹陰謀的追求者,于是她斷了感情的線;第二部中伊麗莎白感情又開始萌生,因為本是一種人之常情,男人、女人皆有需要,但她是女王,不會犯第二次錯,她的眼光是維護大英帝國的榮耀,而絕非冒著風(fēng)險嫁給一個并不確定的人,顯然她很聰明,有著女王的偉大,正如美洲的那片處女地——維吉尼亞,她也終生未嫁,創(chuàng)造了新的日不落帝國的時代。
大魔王太適合這個角色了,帥氣到和侍女互動的時候總感覺會有種曖昧的氣氛…是我感覺錯了嗎
“I am called the Virgin Queen.Unmarried,I have no master.Childless,I am mother to my people.God give me strength to bear this mighty freedom.I am your Queen.I am myself.”
Clive Owen的眼睛太會講話。Cate Blanchett九年后的再次演繹,演技在,服裝美,尤其是那身對戰(zhàn)西班牙時穿的盔甲,帥氣十足。只是故事平庸了,感覺不到黃金時代的繁榮。最可惜本片唯一亮點海戰(zhàn),剛開始高潮就戛然而止.
兩集加起來也略遜於BBC製作的《Elizabeth I》(2005)。個人偏好為電影加上第五星。
Cate姐姐萌,可是心態(tài)不對,都50了閱小白臉兒無數(shù)還純情什麼呀!而且男主完全不夠小白臉,明顯不是女王喜歡的范兒!話說我一直以為那匹白馬會把男主踩死的……結(jié)果什麼也沒干,好傷心
那一年,英國人用周瑜和諸葛亮的方式打敗了cc率領(lǐng)的羅圈腿西班牙國王, 從此開始大規(guī)模仿效鄭和100年前就翻來覆去做的事
她果然最適合演女王~~ 雖然片子本身還是科幻了一點 但沖著CateBlanchett的表演 多給顆星啦~
the virginity queen~~for her people ~gave up everything~devoted to the country ~~conquered the Spanish and Invincible Armada~~restored the Church of England by Henry VIII~That's should be called as a Queen~~
沒想過還拍了第二部,真心無感,不出意外的結(jié)局
有一種人是寧可負(fù)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fù)我,比如曹操。還有一種人是縱然被所有親朋愛侶背棄,她也絕不背棄自己的信仰和子民,比如伊麗莎白,又比如沃爾辛厄姆。另外,本片衣服很有看點。
還是有點失望,不知道是表現(xiàn)手法不一樣還是怎么回事?真的看不出來伊麗莎白的手段和魄力,就感覺戰(zhàn)爭來的很被動,贏的也和她無關(guān),感覺不出來她的計劃、防備、決斷或者謀算,時而脆弱時而惆悵,但就是差了前面那些,這電影總是讓人感覺不出來是伊麗莎白政治手腕厲害
一半時間在講伊麗莎白、羅利和宮廷女官伊麗莎白之間既無萌點也無趣味、不知所云的三角戀,余下的時間則花在一場故弄玄虛、虎頭蛇尾的國內(nèi)陰謀和一方裝逼一方兒戲的無敵艦隊之役上。然后就是不停地?fù)Q衣服和泛濫的抒情、特寫來增加時長。三星給比較正常的華星漢和女王氣質(zhì)十足的西班牙小公主。
好片子啊好片子 一個偉大的女性和領(lǐng)袖的迷人故事 男女主角的表演太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