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來講要謝謝粉絲力量,讓劇組和出品方看到中國市場巡演的可能性,福澤上海文廣之外的觀眾,今年才能坐地杭州二刷呀~
-------------------------------------
刷完2018.1.20現(xiàn)場法扎,原本只想簡單寫個repo再分析一個心里的小疑問:同樣出色的劇,為啥一粒沙(《伊麗莎白》),德扎(Mozart!)就沒有法扎(搖滾莫扎特)這么迷妹滿場?。?!
本來會是個事實(shí)描述+冷靜分析的流水帖,可是在回程路上刷這幾天的微博刷到莫名激動,尤其刷到末場粉絲組織“搞事情”,演員幾次返場都完了謝幕,粉絲卻開始全場法語大合唱縱情生活。
以為已經(jīng)結(jié)束的小米返回舞臺,坐在中間看著在這個語言不通的國家,滿場粉絲們少數(shù)靠著專業(yè)、多數(shù)靠著熱情唱出來的法語曲子,真是我隔著屏幕都熱淚盈眶。
于是現(xiàn)場看得很佛的我,回顧起自己在上海文廣單薄的觀劇史,忽然感到原來自己無比幸福。
幸福到?jīng)]怎么苦心追求,上海文廣就讓我的夢想個個成真。幸福到上海文廣仿佛是我個人意志的外化,按照我的入坑順序一一引進(jìn)盡是“一期一會”的大劇。(想多了想多了)
喜歡的劇,有機(jī)會就看看。不會刷多次,不會sd(stage door 堵門兒),也不會買貴貴的前排票。這種狀況我也只能自我定位路人粉。
一直只是很佛很佛地在看劇的我,被一種后知后覺的巨大幸福感擊中了。
潛意識里的入坑大概是本科時候聽過寶冢的《伊麗莎白》里Die Shatten werden laenger,但那時候并不知道出處只是在腦中留下了旋律和男役妖嬈的扭腰。后果很嚴(yán)重,到現(xiàn)在聽德語版也仍然腦中大階段(大臺階)大羽根……
真正入腦是大學(xué)畢業(yè)那年暑假里上德語班,內(nèi)部演出的時候隔壁班印象中一個蠻帥的小哥哥唱了Wenn ich tanzen will。那個時候去找了視頻來看。
研二去了德國,心里暗暗期待能夠遇上這出戲,那個時候沒有意識到劇早已當(dāng)?shù)赝Q?,每次等地鐵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去看劇院廣告,想在上面發(fā)現(xiàn)Das Muiscal Elisabeth。當(dāng)然沒有成功。
去奧地利玩,也去Sisi住的美泉宮看了她的專題展,服裝珠寶滿歐洲旅行帶著的箱子梳妝盒都看見,就是沒有看到這出劇。
然后到了14年,奇跡般的,《伊麗莎白》降臨上海文廣,從北京飛上?????ㄋ緹o一人認(rèn)識,那個時候甚至不知道Mark Seibert,后來查卡司原來是他的Tod,竟然并無印象……茜茜的角色濃眉大眼倒是記得,畢竟是大女主戲?,F(xiàn)場被第一幕結(jié)尾“Ich gehoere nur mir”鎮(zhèn)住,層層往上嘹亮到無可想象的去處。
看《德扎》很自然是從《伊麗莎白》那邊過來的,因?yàn)榫巹∽髑峭瑐€班子。所謂挖金礦(Gold von den Sternen,星星灑落的金子)名曲一支入耳,曲調(diào)憑良心講挺通俗討好的,但的確是忘不了的曲子。
然后17開年大戲就引進(jìn)了德扎,還是從北京飛上??础V餮莸陌滓律倌晔窃ㄋ?,滿意。這個時候知道Mark Seibert了,但是沒有看到他的科洛雷多(應(yīng)該是只演了前面少少幾場)。
從德扎入法扎再自然不過,這次刷微博也看出不少法扎粉是爬墻過來的,太明顯了,例如微博名字里有德文的,和一粒沙有關(guān)的,還有頭像干脆就是Mark Seibert的(怎么你們德扎的時候現(xiàn)場那么平靜啊?)
結(jié)果竟然今年法扎就來了……而且和一粒沙及德扎一樣,都是單獨(dú)只在文廣演,簡直太不可思議了。文廣就像夢一樣美,像菩薩一樣靈。
今年搬到距離上海很近的地方,當(dāng)然更是必刷無疑。
幾乎可以說是,入坑一部,引進(jìn)一部,去刷一部現(xiàn)場。
對了,今年還單獨(dú)入坑了德亞瑟(德語版亞瑟王音樂劇,感覺法亞瑟群眾基礎(chǔ)更好???)的一支曲子。Mark Seibert的Nur sie allein,遇見這首曲子才真正get到他的動人處,皮相再好對佛系聽眾只是附加因素。不過如果這首曲子是亞瑟王唱的,要比蘭斯洛特來得感人,蘭斯洛特唱這個就太正常了。
結(jié)果2月份大表哥就來開個人演唱會了,票已get,如果現(xiàn)場加唱Nur sie allein就功德圓滿了。
還能說什么呢?活著真好啊。
微博有個姑娘好像很久很久以前微博名字就叫法扎什么時候來中國之類的,結(jié)果一直等到真的來了就改名字叫做法扎來中國了哈哈哈,好像也是粉絲圈里的名人了。
我就在想,如果我早在入坑的08年就注冊一個伊麗莎白什么時候來中國是不是也就紅了?
不,不會的,因?yàn)?8年還沒有微博(手動挖鼻屎
————————
好了急轉(zhuǎn)彎1.20 repo。
作為路人粉,雖然法扎蝦米專輯已經(jīng)成為跑步曲目循環(huán)了很多遍,b站官攝我只完整刷了一遍,一遍足夠入坑(好像德扎我需要兩遍)。
簡單來講,對我來說法扎評分比德扎高?;旧弦涣I澈头ㄔ視u到五分,德扎只有四分或者四分半(豆瓣還是會打全五分吧哈哈)。這個是mean something的,因?yàn)槲視抡Z,也就是說德扎我是完全能夠領(lǐng)會每一句的含義,能唱能念,而法語是完全連發(fā)音都不會,而且我認(rèn)為德扎劇情主線完整鮮明深刻,這個情況下我仍然偏心法扎。
法扎太豐富華麗了。核心是那些寶石一般的曲子,金曲密度太大,就像一張專輯20首曲子,10多首都可以當(dāng)做主打歌這個等級的精彩。而且每一首之間曲調(diào)、風(fēng)格、情緒差別很大,編排又非常棒,情緒的對比起伏做得很好,讓這些曲子的美妙之處更加放大凸顯。
舉個例子,開場燃爆的Penser l'impossible,歡樂的客棧老板勸酒歌,然后是神采飛揚(yáng)的好事之徒,再然后不多久有如同仙境空靈的Bim Bam Boum……總之第一遍刷,聽一首想循環(huán)一首,山陰道中目不暇給。
回到現(xiàn)場。前一天我才從豆瓣微博上體認(rèn)到這個劇在二次元粉圈中的分量,入場就看到美麗的lo娘。
開場的提琴手樂聲響起,真的頭皮發(fā)麻,感覺一直延續(xù)到開場合唱的拉丁語《震怒之日》。
反而是在Penser l'impossible開始沒有了這種感覺。直接原因是演老莫扎特的聲音撐不住。好吧路人粉就是講話不留情面。官攝雖然我挑刺莫爹Solal的搖滾嗓有點(diǎn)兒太沙太破甚至影響了美感,但是對比之下才知道有多好,這場應(yīng)該是Merwan,嗓音沒有特色,聲量和力量感都沒有做到,幾乎被姐姐的聲音蓋住。原版爹爹負(fù)責(zé)了搖滾的部分,動作和顏都非常好嗑,姐姐柔弱綿長的聲音作為和聲出現(xiàn),非常符合兩人的身份和個性,同一首歌中就有抒情和力量的反差。現(xiàn)場應(yīng)該說這首非常一般了。
同樣因?yàn)槟纳ひ魡栴},《譴責(zé)父輩》,所謂的3D吼叫信,雖然現(xiàn)場迷妹期待很大,也忽強(qiáng)忽弱沒有唱好。說到這個,我很懷疑法語對于現(xiàn)場挑戰(zhàn)很大,因?yàn)榘l(fā)音關(guān)系本來就高低不同,有時候我很難分辨是他們嗓音問題還是發(fā)音問題導(dǎo)致的。德語輔音之力量、元音之飽滿,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每個發(fā)音都釘子一樣敲在節(jié)拍上……
然后就是出場的米開朗琪羅,嗯是的意大利人。一直感冒他的嗓子壞掉了,現(xiàn)場真的是不行。路人粉要說一句,這場真的可以說半場都唱不上去,嚴(yán)重一點(diǎn)講就是車禍現(xiàn)場吧。所以說啊,冬天出門巡演,要去有暖氣的城市啊……(nonono請繼續(xù)來文廣)
但即使只是路人粉,也并沒有在希望換B卡。和伊麗莎白這些換過幾套人馬的劇不同,這個劇十年來都是小米的莫扎特,應(yīng)該講他塑造了這個角色本身。再者35歲已經(jīng)演到45歲,本土停演,這次來中國真的是有生之年系列。能夠現(xiàn)場看到小米還是非常開心的,特別是在這次他嗓音壞掉很可能替換B角的狀況下。
好比說,如果現(xiàn)在重新排演戀愛的犀牛,召喚回來郝蕾段奕宏,就是兩人變老發(fā)胖,不再是當(dāng)初的青春荷爾蒙,可能我也愿意再刷一遍。
然后是全場最仙的冰棒歌Bim Bam Boum,現(xiàn)場舞美感受超過官攝,迷幻的光線,閃耀的裙子,空靈的伴舞,真的是不似人間,但是Fanny阿洛伊西亞本身嗓子就不屬于仙的,當(dāng)晚還比較沙啞,真的好可惜。想象這種美輪美奐的現(xiàn)場如果是接近官攝的嗓音會多么完美感動。即使是這天晚上的女生卡司,這首歌讓小康或者姐姐的演員來唱效果都比Fanny的好。
不過這也是看現(xiàn)場的樂趣,不會有完美的現(xiàn)場,會有低于預(yù)期和高于預(yù)期的部分,給到你感動和遺憾。
然后這個版本的小康我因?yàn)樘崆皼]有看卡司,聽聲音一度以為是官攝原卡。所謂貓嗓的嫵媚確實(shí)和官攝小康很像很像。但是到后來唱她獨(dú)唱曲的時候感到還是比Claire差一些,差在力量感的部分。記得當(dāng)時看官攝,一開始只覺得小康聲音很嬌媚,看到《愛之眩暈》簡直是嘆服,開始輕聲的部分極致溫柔甜美,轉(zhuǎn)音的時候小貓的嫵媚煙嗓,高潮部分的雄厚嘹亮居然都能做到,震驚得我只能說是出神入化。這個版本的小康甜美和煙嗓的部分像,但是雄厚嘹亮的部分就不如Claire了。
然后值得一提的莫扎特夢境部分,芭蕾夢境的荒謬,地獄之光從下至上的打光方法,完全是德加的油畫,看官攝的時候就這么覺得了,現(xiàn)場的感染力更強(qiáng)。
那么說到超出預(yù)期和感動的部分就是所謂的睡玫瑰。這首是我全場唯二的頭皮發(fā)麻,刷b站的時候沒有g(shù)et到這首。
在莫扎特遭受了母親去世、事業(yè)挫折、初戀嫁人的打擊之后,對觀眾說:“我,沃爾夫?qū)?阿瑪?shù)聻跛?莫扎特,在遭受羞辱與背叛后,向在座致敬。”
在只有一個人的黑暗舞臺中間,莫扎特跪倒在破碎玫瑰的鮮紅光影中,無限深情地唱起《沉睡于玫瑰之上》。
當(dāng)時就入魂了。
在受到背叛與欺侮之后,不是控訴和抗?fàn)帲菬o比純潔脆弱地唱起一首情歌,這才是法版莫扎特的形象。雖然歌曲的高潮部分也很搖滾激烈,但這個開始已經(jīng)奠定了法版莫扎特的個性魅力。
德國人是太剛強(qiáng)了。只屬于自己的伊麗莎白,闖出魔法花園的莫扎特,是德國音樂劇的主角。他們的自由是抗?fàn)幧鐣蛿[脫桎梏。
法國人追求自由的姿勢是不同的。法扎的自由與堅(jiān)持是明知玫瑰帶刺,也要淌著熱血沉睡于玫瑰之上;是明知薩列里是對手,仍能在臨死之前呼喊著我的朋友而像陽光一樣與他擁抱。
德扎特糾結(jié)于人如何擺脫自己的陰影,法扎特卻在一個黑暗的世界里妄圖做一個沒有陰影的人。其實(shí)寫到這里,我已經(jīng)明白為什么法扎比德扎好嗑好嗨了。
德國音樂劇沉重得太真實(shí),而我們面對的真實(shí)夠多了,想要的是一個璀璨華麗哪怕是脆弱的夢。
但是還是要說,這首歌調(diào)子非常高,小米的嗓音狀況唱得太艱難了。不過因?yàn)榍拥闹黝},小米唱得艱難痛苦反而做到了情緒上的某種契合。這支曲子他完全沒有保留的拼命嘶吼,讓我能夠認(rèn)同他真的盡力。
最后拼盡全力嘶吼而倒地,演員的狀況和角色的狀況在這個倒地的瞬間合二為一,一個大寫的杜鵑泣血。
這首實(shí)在是虐粉,粉絲們要心疼死了吧……
到下半場,真的是薩列里的場子。很幸運(yùn)是Laurent Ban的薩列里,發(fā)型正常倒在其次(一九開油乎乎殺馬特我真的是……),那個聲音,不知道是不是對比出來的,大殺全場。性感低沉穩(wěn)健,唯一可以放心欣賞的男角?!稓⑷私豁懬烦锰娣?,完勝官攝。
反正說到老航班了,跳著說到最后二人對唱《縱情生活》,唱著簡直是給小米捏把汗,直接對比太強(qiáng)烈,Laurent Ban唱得太好,要是女明星通稿標(biāo)題就是艷壓了。小米唱著自己會不會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擔(dān)憂啊,老航班唱的時候真的是沒在客氣啊,他會不會有點(diǎn)覺得不好意思把主角襯托成這樣子,會不會后面一段已經(jīng)是稍稍克制的了。艾瑪心累,我一路人自己加這么多戲不省心……
另外糯米(小米女朋友)演的姐姐的聲音覺得是比官攝更印象深刻的。小康雖然好畢竟沒有官攝的驚艷。但是糯米和小康合唱的《被單下的癲狂獨(dú)白》(名兒也是沒在含蓄……),糯米居然感覺是占上風(fēng)的。
后來父親去世的時候,姐姐獨(dú)唱的《睡吧我的天使》也是當(dāng)場非常感人而看官攝的時候并沒有留下特別印象的。
當(dāng)然,也可能是原卡姐姐也非常出色但是其他角色也同樣出色的情況下就被掩蓋了。
Yamin是全場吉祥物,梗很多,《茉莉花》跟著唱了哈哈。
最后的結(jié)局處理也讓我感嘆德扎與法扎的區(qū)別。能夠把死亡處理得如此昂揚(yáng)也就是法國人了。女高音送莫扎特升天的時候,全場亮起星空般的光,哪里有什么悼念,這是集體慶賀一場輝煌的人生。
感覺看完再喪的人也可以不妨再活上一活了。
到最后合唱的時候,Laurent Ban領(lǐng)唱的殺人交響曲,文廣字幕很懂地上了“殺殺服你”,開頭唱的是中文版本,老航班發(fā)音算非常準(zhǔn)。核心句的翻譯是“阿拉沙沙服你”,我不是阿拉,我也很服氣。
對了這場謝幕舞臺上小米扎扎實(shí)實(shí)親了糯米微博上有人評價說現(xiàn)場骨科笑死我了……
最后結(jié)束了又看到好幾個漂亮的lo娘,漢服妹子,和其他說不出種類的制服妹子。打扮得非常漂亮。然后第一次親見stage door,當(dāng)然佛如我拍個照就撤。
有這些粉絲真的蠻好。打扮得漂漂亮亮來看一場對自己很重要的音樂劇,和穿正經(jīng)晚裝是一樣的,都是在重要場合打扮成自己覺得最隆重的樣子,都是儀式和尊重。
然后是現(xiàn)場的那些歡呼,那些在名曲出來前的歡呼。我覺得也很棒,就我看的這場并沒有感覺打擾到演出節(jié)奏,而且這樣子的音樂劇,有所回應(yīng)也是給演員傳遞能量和激情,對效果來講是加分的,也很能感染我這樣的路人粉。
最重要的是,只有這些外露的、非佛系的粉絲在各個平臺發(fā)出聲音,主辦方、制作方才會有信心引入這樣子的劇,說起來非常感謝這些粉絲。
末場的“搞事情”,合唱“活到爆”送走演員,當(dāng)我知道最后搞成了,非常開心的。這些真正真誠的粉絲,把像我這樣的路人粉對演員的感激都唱出來了,傳遞到了。
寫完了,連帶著也半信半疑地解決了自己對“德扎和伊麗莎白為啥就沒有這樣的粉絲效應(yīng)”這個疑問。
不過,很可能只是因?yàn)槟莻€時候可愛的迷妹們還在忙中考或者高考吧(手動挖鼻屎
上海文廣2018.1.20晚場存卡備忘:
———————
補(bǔ)記:于是2.3就唱了Nur sie allein!
還請來隔壁Odeo合了好幾首!死神/科洛雷多和德扎特合唱Shatten werden laenger,旁邊還是康斯坦茨/伊麗莎白B也是很謎~
———————
2019.3.16杭州二刷
對比去年上海文廣的最大看點(diǎn):小米的嗓子恢復(fù)正常了,老扎特是原卡Solal!
去年就這兩點(diǎn)抱怨了很多,我就是音樂劇界的錦鯉。
這個劇除了小米,我對原卡沒有迷信,像去年薩列里有AB卡,刷到的是非原卡Laurent Ban的薩列里,但這個一唱就知道,賽過原卡(個人認(rèn)為)。今年一早看到薩列里定了Laurent Ban,也是十分愉快。從現(xiàn)場反應(yīng)看,LB的口碑已經(jīng)完全成熟了,粉絲也比去年激烈很多,開嗓下面就嗷嗷的叫。
沒感冒的小米+Solal的老扎+Laurent Ban的薩,今年男角是完美三角。
女角方面遺憾竟然是我去年評價很高的Constance,原卡是Claire Perot,18上海和今晚場都是Aurore Delplace。但是很奇怪,也許是妝發(fā)的問題,或者是因?yàn)檫@次我坐的比較近,這次看著小康整個都不太對勁,聲音雖然還可以,但是演員太瘦了加上妝發(fā)一直讓我想起莫西干頭……
嗯就是這個感覺??
所以整個角色就叛逆女青年feel,鉆鼻釘肚臍釘參加伍德斯托克那種。但是這個角色的魅力點(diǎn)是:開始是個在女神姐姐的光環(huán)下有點(diǎn)怯生生,喜歡悄悄吐槽然后瑟縮起來的小女生,得到莫扎特愛情后轉(zhuǎn)變得小野貓般嬌俏又自信,表情和體態(tài)豐富,全身寫著"可愛“二字,形成了和女神型阿洛伊西亞恰成對比的吸引力。這次的小康沒有讓我感到這種鮮活生命力和角色個性,整個太嶙峋剛強(qiáng)了。
阿洛伊西亞依然很棒。本場的是B卡Camille Nicolas,很美,唱得也不錯。去年上海場覺得聲音有點(diǎn)沙啞,這次空靈、高音和絮語的部分處理都很到位。靠著這首全場最美的曲子,阿洛伊西亞作為拋棄男主的女二,一開始就得到了大家的赦免牌???聽完這首歌大家都能明白為啥莫扎特要沉淪。
阿洛伊西亞在靠近結(jié)尾支持莫扎特《費(fèi)加羅的婚禮》時和小康合唱的《費(fèi)加羅萬歲》也很討喜,為莫扎特的音樂歡慶,很符合阿洛伊西亞的大氣女神人設(shè)。今年巡演還增加了阿洛伊西亞和小康在這首歌的結(jié)尾擁抱的細(xì)節(jié),和《九泉之下》的劍拔弩張做了呼應(yīng)。
莫扎特的第一個重大挫敗和痛苦,母親的去世。母親被抬走那段有一首優(yōu)美哀傷的過場配樂La procession(《儀仗隊(duì)伍》),現(xiàn)場聽著很動人。
穿插的莫扎特音樂和唱段也令人沉浸,是莫扎特自己的音樂魅力,這也是本劇可以討巧的地方。例如開場科洛雷多大主教進(jìn)場的震撼人心的一段序曲,就是莫扎特安魂曲第二樂章的第一部分《震怒之日》(Dies irae)。而莫扎特油盡燈枯時女高音唱起的事安魂曲第二樂章最后一曲、也是莫扎特絕筆的《痛哭之日》。(存科林戴維斯指揮的《安魂曲》:http://v.yinyuetai.com/video/h5/3303778?vid=848511)
本場姐姐為老扎特哀悼的Dors Mon Ange《睡吧我的天使》依然好。這首曲子除了哀悼父親,也濃縮了莫姐對自己命運(yùn)的悲嘆。現(xiàn)實(shí)中姐姐為了莫扎特犧牲了自己的音樂生涯,在經(jīng)濟(jì)上幫扶弟弟甚至影響了自己擇偶,在今天也是經(jīng)典扶弟魔;而莫扎特在有錢有名的時候并不大顧及姐姐和父親,而有需要就伸手,父親死后還和姐姐爭了把財產(chǎn)。德扎的姐姐也有一首solo叫Der Prinz ist Fort《王子離去》,怨言更多,但歌詞還是做了美化,唱著王子遠(yuǎn)去,獨(dú)留公主在空空城堡(歪樓,是的這才對,王子和公主本來就應(yīng)該是姐弟/兄妹啊,為什么要說王子公主幸福地在一起?。7ㄔ鼫厝嵋恍?,把這種控訴埋藏下來,為父親唱一首安息曲,也哀悼自己永不再來的、唯一幸福的童年時光。
這次現(xiàn)場印象深刻的是小米和薩列里的《縱情生活》。去年上海小米嗓子broken這首全靠薩列里撐場。這回兩人在臺上攜手站定勢均力敵,才符合這首歌展現(xiàn)的終極的惺惺相惜。面對死亡和音樂,約定在人事已非的天堂再相見。
結(jié)尾:天堂開啟,死亡是一場盛大的狂歡。
謝幕也照例的第一首encore薩列里的殺殺服你,艷壓感比去年還要嚴(yán)重。
這次比較大的問題是音樂配合。巡演是沒有現(xiàn)場樂隊(duì)的,好幾段有音樂突兀先進(jìn)場。去年上海文廣沒有感覺到這種突兀感,查不到資料當(dāng)時有沒有樂隊(duì)。
另外杭州劇院太小,開場演員跑跑不開。擔(dān)心小米兩個跑跳步就幕布后面去了。另外字幕的問題也很大,可能這次臨場發(fā)揮的多了些,字幕跟不上、缺譯漏譯的也多。如果是第一次來看的,估計還是會影響理解。
還有一直以來對這種粉絲劇爭議比較大的地方,結(jié)論來講是要感謝粉絲,不然哪里看得到這種小語種音樂劇來華,更不要提巡演。杭州劇場本來小,不負(fù)責(zé)目測70-80%是粉絲了,去年上海場體感還是粉絲一小半。過于頻繁的鼓掌什么,我自己是覺得稍微有點(diǎn)點(diǎn)影響情緒的連貫性,但是粉絲還是很上道的,鼓掌懂得及時中斷,基本上不會覆蓋演出的部分。這場大概只有一次鼓掌找錯了時機(jī)吧(一段表演還沒結(jié)束的時候)。以及主演略多的粉絲互動(特別在字幕跟不上的情況下),稍稍造成了一點(diǎn)理解上的雜亂和我(個人)的尷尬感。畢竟不是像《兩條狗的生活意見》那種沉浸式交互喜劇。但這個就是雙刃劍了。
Yamin的茉莉花已經(jīng)練到字正腔圓了(笑
本場存卡備忘:
法扎是一部評價很兩極分化的劇目,喜歡的人愿意連刷24場,不喜歡的人覺得80塊錢票價都不值。以下我就從個人角度談?wù)劊沂侨绾紊钕萦诜ㄔ镊攘Χ鵁o法自拔的,順便附帶一點(diǎn)上海末場repo。
可能法扎是唯一一部,因?yàn)槲覟V鏡太重而無法客觀評價的劇目。即便如此,我也想盡可能地客觀分析,這種濾鏡是如何形成的。
昨天看了一個法扎導(dǎo)演的訪談,以下援引導(dǎo)演的原文:
英國的音樂劇是從歌劇和戲劇,發(fā)展到音樂劇的,在法國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法國音樂劇的發(fā)展歷史卻不是遵照這樣的軌跡。在法國,音樂劇很大程度上是不同領(lǐng)域的藝術(shù)家共同創(chuàng)作而發(fā)展的,加入了文學(xué)、音樂、舞美藝術(shù)等各個領(lǐng)域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者,法國音樂劇的整個創(chuàng)作相對自由。——來自聚橙音樂劇微博:《搖滾紅與黑》導(dǎo)演專訪 | 他的作品,都是你的本命!
正是這種相對自由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才導(dǎo)致了法劇一直因?yàn)橹匾魳肺杳?,輕劇情而遭人詬病。法扎的音樂是非常杰出的,融合了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元素和現(xiàn)代的搖滾風(fēng)格,可聽度傳唱度都非常高。"Tatoue-moi"(紋我)甚至能在2009年法國流行音樂排行榜位居第一。對于迷妹而言,法扎不像是一部需要靜心欣賞劇情的音樂劇,而更像是一場激情澎湃的演唱會。每位主角上場時,觀眾都會給予熱烈的掌聲和尖叫。但這點(diǎn)對于不熟悉法扎的觀眾是一種困擾,畢竟這有別于傳統(tǒng)的觀劇禮儀。
我無意評判法劇這個特點(diǎn)的優(yōu)劣,只想告訴大家我們是因何而被打動。
這是唯一一部我完全不懂語言,但只要演員一開口我就能跟著唱下去的音樂劇。法扎的音樂似乎融合進(jìn)了我的靈魂,自從去年五月看完三場miflo個人con以后,似乎沒有一天離開過法扎的音樂。法扎是需要“戒斷”的,因?yàn)閯偪赐攴ㄔ膸滋焐踔翈字軆?nèi),都會沉浸在原聲專輯里無法自拔。
談完了音樂再來談?wù)剟∏椋?/p>
對舞臺作品來說,可能有很好的劇本,也打動不了觀眾。觸動觀眾需要共鳴,也需要所有主創(chuàng)一起努力,這是我的一點(diǎn)心得體會。
甚至在法國,并沒有“音樂劇演員”這個職業(yè),更多是看角色需要怎樣的人?!獊碜詫?dǎo)演專訪
Mikelangelo Loconte,鮮少看過他其他的舞臺作品,似乎這個角色就是為了他量身打造。莫扎特這個角色如此需要一個像他這樣的主演,而他又如此需要一個這樣的角色去將他的那些藝術(shù)特質(zhì)彰顯放大。他和這個角色的高匹配度是整部劇成功的關(guān)鍵。
19年我看了首場和末場,小米發(fā)揮更穩(wěn)定了,也沒有像18年一樣為感冒所困擾。略帶嘶啞的聲線很有少年感,自毀式的唱腔又有十足的爆發(fā)力和感染力。在末場,看到小米那種仿佛今天唱完這場明天去死也無所謂的狀態(tài),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和莫扎特的共同之處,那就是,為了藝術(shù)而不惜燃燒自己的熱忱。
“我在玫瑰中沉睡”這首歌時候,我仿佛看到一把匕首刺進(jìn)了莫扎特的心臟,在那個傷口上開出了一朵又一朵艷麗的玫瑰。當(dāng)后世人陶醉于這芬芳撲鼻時,卻鮮少有人知道這是嘔心瀝血之作。就像杜鵑啼血一樣聲聲不息。
在末場,這朵帶血的玫瑰又重現(xiàn)了。
09年已經(jīng)是十年前了,而小米身上的少年感似乎絲毫未變??吹搅怂奶煺婧筒蛔R人情冷暖,他的滿腔熱血和懷才不遇,藝術(shù)熱情被現(xiàn)實(shí)狠狠碾壓。演員的精彩表現(xiàn)讓我共情
超級強(qiáng)烈,每次看這部戲就等于親眼見證了莫扎特的一生,一遍又一遍見證著這個悲劇的上演。所以,我很佩服多刷的小伙伴,畢竟我沒有那樣的強(qiáng)心臟。每次聽到Vivre à en crever之后都仿佛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被生生挖去。
恍惚間,有點(diǎn)分不清楚喜歡的到底是那位生活在18世紀(jì)的古典音樂巨匠,還是劇本里塑造的這位莫扎特,抑或是臺上蹦蹦跳跳的這個年輕人。但我總是覺得,無論莫扎特說的是何種語言,無論他身處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無論是用搖滾或者古典來詮釋他的音樂,無論他譜寫的是輕柔婉轉(zhuǎn)的小夜曲還是激情澎湃的rock n’roll,他總是不變的。他的天才跨越了一切,無論是語言還是時間抑或生死。
我想法扎于我而言的最大意義,就是讓我用力活著,無論痛苦還是喜悅,用盡全力去感受。如若死是必然,不如縱情生活。
所以也很能理解有些粉絲說的,“要吸一口法扎續(xù)命”,因?yàn)楫?dāng)我們面對世俗生活的種種不如意,面對理想和現(xiàn)實(shí)的碰撞時,聽到“縱情生活”亦或“活到爆”無疑是一劑有力的強(qiáng)心針。
謝幕的時候,看到小米流淚了,他的淚光比天上的星光都要閃亮。我不知道這眼淚是為了莫扎特而流,還是為自己而流,還是不舍臺下的觀眾。十年了,謝謝你在舞臺上一直年輕著。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但如果法扎是一場夢的話,我愿長醉不愿醒。都云劇迷癡,誰解其中味呢?
PS,從地鐵口出來后就一路有黃牛過來問詢,票子有伐,莫扎特?或許他們是嫌“搖滾莫扎特”拗口就去掉了搖滾二字,但聽到這樣的詢問,還是有種穿越回十八世紀(jì),正呼朋引伴去觀看最時興歌劇的恍惚感。莫扎特先生如果能知道幾百年后,以自己為藍(lán)本創(chuàng)作的作品依然能一票難求,定然不悔當(dāng)時為了藝術(shù)“活到精疲力竭”的熱忱。
我們的歡聲笑語,嘲諷了死亡,愚弄了時光。
搖滾莫扎特 顧名思義,就是用搖滾結(jié)合歌音樂劇的方式致敬莫扎特的一生。在這個舞臺上,他是絕對的主角,但也不是唯一的主角,實(shí)際上每個配角都有很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和自己的歌曲,但大部分都與莫扎特有關(guān)。 至于為什么要用搖滾的方式來創(chuàng)作莫扎特的音樂劇,制作人Dove Attia和Albert Cohen說過:“……我們認(rèn)為這是最好的方式。莫扎特是位真正的搖滾明星,歷史上第一位敢于反叛主流的獨(dú)立音樂家?!? 于是這部改編于莫扎特自己曲目加以原創(chuàng)的搖滾音樂劇就誕生了。 劇情從17歲的莫扎特開始,(真)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天才少年不服新老板的處處刁難,新老板看不慣莫扎特的熱烈本性,于是決裂,辭了職跑出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美好新世界(。 莫扎特在外闖蕩的經(jīng)歷很多人都知道個大概,本劇重心放在曼海姆的韋伯一家,巴黎受挫,維也納成名和失意,以及安魂曲的結(jié)束。 其中我最愛的一首是小莫初到巴黎唱的Tatoue-moi,非常歡快可愛(以及羞羞)的小情歌,與當(dāng)時莫本人在巴黎經(jīng)歷完全相反。值得一提的是,在09年搖滾莫扎特首次演出之前,制作方在08年12月份放出了這首歌的先行版。從那天開始,Tatoue-moi連續(xù)五周蟬聯(lián)法國歌曲第一,并在接下來的11周內(nèi)都是Top 5. 第二個需要提到的就是安東尼奧?薩列里這個人。作為本劇的男二號,最大的反派,與莫扎特相愛相殺的The One(不(。雖說搖滾莫扎特是部關(guān)于莫扎特的音樂劇,但本劇最有名的一首歌卻是薩列里的殺戮交響曲(L’assasymphonie)。而且每次只要薩列里開口唱,下面觀眾(迷妹)的尖叫歡呼簡直能掀翻整座劇院,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當(dāng)然,作為與男主小莫相愛相殺的男二,薩列里的每首歌都與小莫有關(guān),且歌詞極其,無比炸裂。這里為了防劇透就先不繼續(xù)說薩列里,本文最后會再稍微談下到薩列里和莫扎特的關(guān)系。 本劇另一大看點(diǎn)就是細(xì)節(jié),此處有劇透,不想被透的小伙伴請?zhí)_這段。 既然是致敬莫扎特,不管是作曲,歌詞,還是舞臺設(shè)計方面都花了很多心血。比如服裝,莫扎特姐姐瑪利亞?安娜(別名南內(nèi)爾)的出場服裝是件很美的白裙子,背后一個巨大的黑蝴蝶結(jié),連著黑色絲帶垂在白色的裙子上,黑白對比鮮明,很像鋼琴鍵。而歷史上姐姐非常擅長鋼琴。 比如歌曲,康斯坦斯?韋伯唱的第一首歌“媽媽呀,我要對你說”曲調(diào)是“小星星。”而這首有名的小星星實(shí)際上也是莫扎特改編自法國民謠“媽媽請聽我說?!?比如舞臺,劇里莫扎特后期得到一位蒙面人的拜訪,以一筆巨款換一首安魂曲,這筆錢對當(dāng)時窮困潦倒的莫扎特可以說是筆救命金,但臺上小莫卻開心不起來,說這是死神的召喚。這一典故也來自于當(dāng)時謠言:“安魂曲”是莫扎特寫給自己的葬禮。 最后再說一個巧合,劇里莫扎特的演員Mikelangelo Loconte生日與莫扎特去世是同一天,莫扎特于35歲在失意潦倒中去世,Mikel在35歲得到了這個改變他生活的角色。 總而言之,搖滾莫扎特的成功有目共睹,幾百場法國巡演和在日本,韓國,烏克蘭及俄羅斯的成功都能代表很多。我本人太愛,太愛這部了,每一幕,每首歌,每個演員都喜愛得炸裂。如果你喜歡音樂劇,這也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部,值得買機(jī)票飛去看現(xiàn)場的劇,各種意義上的brilliant. Ok, 正經(jīng)的說完,接下來讓我來安利莫扎特和薩列里的相愛相殺√√ 這一段涉及劇透: 最后薩列里聽聞莫扎特病倒后,來小莫家看望他,就在妻子要把薩列里趕出門的時候,本來病倒在床上的小莫一下子跳起來跑到薩列里身前,不停地說“我的朋友,我的朋友?!? 歷史上薩列里和莫扎特關(guān)系也復(fù)雜得不要不要。兩人做過朋友,也是一輩子的對手。臺上臺下撕逼吵架能吵到皇帝那去,但惺惺相惜起來時簡直讓人以為是靈魂伴侶。其中具體不談,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閱。在莫扎特去世的第二年,薩列里辭去了宮廷樂長的職位,一心閉門教學(xué),他的學(xué)生包括貝多芬,李斯特,舒伯特,也有莫扎特的孩子。 很多關(guān)于莫扎特的影視作品包括書籍都把薩列里描繪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甚至有人說他就是當(dāng)年雇人讓莫扎特寫“安魂曲”的和毒殺莫扎特的人。但實(shí)際上,兩人不合時的確能和幼稚園小朋友一樣打來打去,但莫扎特一生中都堅(jiān)持薩列里是他的朋友,是他音樂上的知音,而薩列里也太多次公開表示對莫扎特音樂的喜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從兩人第一次相遇,他們就成為了彼此那揮之不去的影子,朋友,對手和知音。 回到《搖滾莫扎特》 本劇的最后一首歌是小莫和薩列里合唱的縱情生活(Vivre a en crever)。從小莫一個人在一片漆黑的舞臺上唱“我們就這樣離開,不知回憶將在何處凋零?!敝笸蝗灰皇獯蛟谒_列里身上,他唱:“我們的哀傷,我們的恐懼,我們不愿再提?!毙∧聪蛩_列里的一瞬間,就像一個人在黑暗中獨(dú)自前行太久,忽然發(fā)現(xiàn)身邊原來還站著另一個人與自己相伴(。 然后兩人深(ji)情望向彼此,越走越近,合唱道: “如若死是必然,不如縱情生活。 …… 我們重視自我,我們再次相見,在那人事已非的天堂……” 朋友們?!伙伴們??!官方爸爸都深藏功與名到這種地步了??。?!這口安利,吃嗎? 大聲告訴我!吃嘛??。。。。。。。。。。。? 再套用下湯不樂上thebrighterparts姑娘的話: 所以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法國音樂劇都以一個盛大的結(jié)尾曲而著名,aka《那首最終所有事都奇跡般地happy ending(除了你那顆被虐成渣渣的小心臟)》. 同樣,最后他們都會有一首同等盛大美麗的愛之詩二重奏。 在《太陽王》里,那是Mon Essentiel, 在《1789》,是Tomber Dans Ses Yeus,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里,是Aimer... 等等等…… 當(dāng)我回顧《搖滾莫扎特》的時候,卻怎么都找不到那一首……直到我突然發(fā)現(xiàn)—— 臥槽,它就是“縱情生活”啊。 <圖片1>
搖滾的精神內(nèi)核是反叛、思想解放,但不是一直嗷嗷狂笑狂叫再三強(qiáng)調(diào)自己“桀驁不馴”“是自己命運(yùn)的主宰者”就是一個令人崇敬的反叛者。借用電影經(jīng)常使用的“人物弧光”概念,莫扎特的弧光沒有完成,整個人物神經(jīng)質(zhì),鬧騰,盡管一直在說自己桀驁不馴,動不動發(fā)出不受控制似的冷笑,很難揣測到他做選擇的合理動機(jī)。并且為了“成為父親的驕傲”這件事,挺不反叛挺不搖滾的……不過法國人跟搖滾的起源和發(fā)展還是相當(dāng)八竿子打不著的,我也不覺得他們會真心理解、熱愛搖滾,就是只當(dāng)一個古典當(dāng)代碰撞的元素吧。
我對莫扎特沒有特別多了解,彈過幾天鋼琴,覺得他的音樂風(fēng)格還是挺工整的,聽說是個神童,年少成名,可能后來開始有點(diǎn)瘋魔吧。如果是我,我會講一個他從懵懂孩童,只是在用自己的天賦完成創(chuàng)作任務(wù),到找到自我,摒棄世俗逐漸堅(jiān)定自己的故事,但只是我的一點(diǎn)設(shè)想,沒這樣設(shè)計,講別的階段別的故事也是完全可以的。我覺得這劇的ooc還是前面講的那樣,人物動機(jī)完全不可理解,一會兒又瘋狂愛上這個女人,一轉(zhuǎn)頭因?yàn)榧倚盘仆粭墣廴チ税屠瑁依锵M聵I(yè)成功有名望,但這好像又和他自己再三強(qiáng)調(diào)的桀驁不馴,自己的命運(yùn)主宰者相當(dāng)沖突啊…
音樂的風(fēng)格,想做一個古典和當(dāng)代的碰撞,挺好的理念。但好像很多細(xì)節(jié)也沒仔細(xì)考慮過。蛇蝎女出來唱的那個“一半月亮一半女人”的,就完全突兀了,她后來在宮里受寵了,也是完全唱了個古典,感覺打動了莫扎特也是因?yàn)槟軌蜓堇[出莫扎特的那些“古典作品”…后面也是,一首歌,前面或一前一后古典,中間突然動詞卡次一頓土嗨,兩種風(fēng)格碰撞,好歹也各有所代表吧,給我的感覺就是,瞎拼拼得了,high就完事了。無意捧一踩一,但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劇《春之覺醒》,里面就有相似唱段的不同風(fēng)格,分別代表著少年少女覺醒前的循規(guī)蹈矩、戒律清規(guī)對少年人思想的殘害壓迫,和少年們逐漸覺醒、強(qiáng)大起來的自然欲望、自我意識。我覺得這種指代真的不是多高明的做法,更像是基本操作吧。哦對,春醒只是聽了原聲碟,沒有看過劇也沒有仔細(xì)看歌詞,對劇情可能有理解偏差,也可能對劇過于高評價。一般只聽過原聲帶的都會評價過高??好比預(yù)告片剪得總比正片精彩…
舞蹈風(fēng)格也挺謎的,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興奮的時候也一群男女如鬼魅一般蹦出來土嗨,痛苦也是土嗨,最后爹去世了,還是從遺體后面蹦出一群鬼魅男女土嗨……反正爹死之后那段吧,如果歌舞上用點(diǎn)心,做一個和之前的風(fēng)格或者表達(dá)形式或者任何反差,都會好很多。那段直接看笑了……
前面說到了一些我對劇本設(shè)置的不滿,我朋友說,畢竟是音樂劇,也不是嚴(yán)肅話劇,不是電影,大家就是來聽歌的。我想,可能也是吧,是我太嚴(yán)格了。她話鋒一轉(zhuǎn),說但這歌兒也沒有特別抓耳的。我也覺得有點(diǎn),搖滾吧這個翻譯有點(diǎn)歧義,現(xiàn)在說的“搖滾”基本都是rock吧,一個大筐啥都能裝,根源搖滾樂rock n roll只是rock的一個小小的分支,感覺這個劇選取的就是,pop rock?比較大眾(平庸)的rock感。只有動詞卡次和土嗨的感覺,不過法國人玩搖滾啊……還是那句,我也確實(shí)不抱太大期望,只是沒想到比期望還有些不及。在門口溜達(dá)的時候排隊(duì)買周邊的都快排到劇場外了,沒買成場刊,看完覺得也就那樣吧,看完跟沒看似的,沒買就沒買了。
以后真是要對“網(wǎng)紅”這個概念更加慎重了。
后來看了德扎的簡介,覺得可能會喜歡些。可惜只一兩年前去過上海,不知何時能看到了。
在天津首場,北京首場,妞扎一場以及在B站數(shù)刷官攝(2010版)之后,幾乎已經(jīng)不能理性地看待這部劇了,法扎一經(jīng)上演就打開了大功率吸粉模式,瘋狂程度讓局外的人無法理解,局內(nèi)的人也無法解釋。一部劇能做到讓觀眾喜歡已屬不易,法扎卻能夠讓無數(shù)觀眾為之沉迷。
難得有這樣一部音樂劇能夠讓演員和角色之間互相成就,達(dá)到誰演誰紅的境界。若說《搖滾莫扎特》這部音樂劇,并不是完美到無可挑剔,或者說即使一部完美的音樂劇作品也未必能夠產(chǎn)生這樣的粉絲效應(yīng)。
很多人試圖分析法扎現(xiàn)象的緣由。有人認(rèn)為“搖滾音樂風(fēng)格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劇中的曲目流行感濃重,搖滾氣質(zhì)全程貫穿,每一首單曲拎出來都可以打上音樂榜,雖然是法語歌曲,但是卻不妨礙它在中國的傳唱流行度。讓觀眾覺得喜歡《搖滾莫扎特》這件事本身就很搖滾。
有人認(rèn)為:“法扎中幾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十幾年來都保持同一撥演員扮演,使得演員具有明星般的號召力”。早在法扎未在中國上演之前,很多觀眾在網(wǎng)上看到法扎官攝的資源就已經(jīng)被此劇圈粉,多年后在大家的盼望中,終于引進(jìn)了此劇,并且保持觀眾熟悉的原班人馬。所以在買法扎票前,內(nèi)行的觀眾都會先打聽好每個場次的卡司,仿佛回到了中國梨園“捧角”的時代,希望為自己喜歡的演員打call,并在演出結(jié)束后排隊(duì)和演員拍照留念。許多粉絲也因?yàn)檫@部劇而成了演員的個人粉,劇中扮演莫扎特的Mikelangelo Loconte(米開朗基羅?勒孔特)無疑是粉絲最多最受歡迎的演員,被粉絲昵稱成為“小米”。
難以置信,連演十年的小米已經(jīng)45歲卻依舊保留孩童一般的狀態(tài),一副朋克煙熏妝是他反叛的標(biāo)志,一出場就是個活蹦亂跳的人來瘋,只要他在舞臺上,就隨時散發(fā)著光芒。他真誠坦蕩,在眾人面前不懼對于女色的沉迷,給予莫扎特這個人物香艷多情的屬性,花式鞠躬仿佛小奶狗一般地撒嬌,讓人不忍心責(zé)怪。全劇他一共演唱了5首歌
好事之徒Le trublion
紋我Tatoue-moi
我在玫瑰中沉睡Je dors sur des roses
讓開吧我來了Place je passe
縱情生活Vivre à en crever
他唱功扎實(shí),但你不會在他的表演中聽到完美的歌唱技巧,他的歌有一種侵入心靈的魔力,仿佛在愛的湖面投擲了一顆石子,泛起的漣漪沖撞著你,瞬間與他相愛共振。
LetrublionVariousArtists-MozartL'operaRock(CompleteRecording)
《好事之徒Le trublion》在一開場就透露出的莫扎特貫穿始終鮮明的人格特質(zhì):一個自由的思想者敢于挑戰(zhàn)陳規(guī),質(zhì)疑荒謬。
《紋我Tatoue-moi》在這座夢想之城巴黎,想得到世人的認(rèn)可,卻處處碰壁,這股雄心被比喻成一段愛意無處安放的男女之情。本該因?yàn)槭艿骄芙^冷落而失意的莫扎特,卻被小米俏皮稚氣地演繹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小傲嬌,不為自身的遭遇而怨天尤人。
Tatoue-moiVariousArtists-MozartL'operaRock(CompleteRecording)
演唱《睡玫瑰》時,面對剛剛失去母親的傷痛又遭到阿洛西亞的奚落,他低吟淺唱,仿佛凄婉地訴說,身處逆境,周遭的歌舞升平使他仿佛隔絕在世界之外,他渴望被安慰,被擁抱,芭蕾舞演員幾次擁抱又離開,仿佛取走了他的心,傷心無助之時,他用《睡玫瑰》自我療傷,情感爆發(fā)時發(fā)出讓人戰(zhàn)栗的嘶吼,令人為之心痛。
JedorssurdesrosesVariousArtists-MozartL'operaRock(CompleteRecording)
他是一個把靈魂注入角色的演員,這是因?yàn)樗麑δ氐膼郏粌H愛莫扎特的才華,更愛他本人,為他的命運(yùn)唏噓,小米曾自信他知道如何用搖滾的方式來演繹莫扎特,他不喜歡其他人演莫扎特除非這個人能夠像他一樣全情用心。 導(dǎo)演也曾說:“小米身上有孩子一樣接受世界的態(tài)度,是一種‘小王子’般理想化的純粹。他是最具角色神韻的人,有著莫扎特般的純粹與熱誠,仿佛生活在另一個世界?!毙∶姿茉斓哪罔铗堊孕?,一鏡叛逆到底,所有的不幸和逆境都在他追逐音樂夢想的狂奔中被甩在身后,他確實(shí)如同一位風(fēng)流灑脫的搖滾巨星,如果莫扎特能看到這部劇,不愿墨守成規(guī)的他可能也會愛上搖滾,愛上小米這樣的自己吧。
本次巡演圈粉速度最驚人的當(dāng)屬扮演男二薩列里的洛朗班Laurent Bán,粉絲昵稱“老航班”,法扎巡演之后,他會在中國開啟個人巡回演唱會。相較官攝中扮演薩列里的flo,洛朗班外形高大帥氣,像一個衣冠楚楚的紳士,角色矛盾分裂的性格在一副正派長相下尤顯得城府很深,他渾厚寬廣的音域讓你自行體會什么是“開口跪”,全劇中他的臺詞雖然并不算多,但是每一句都擲地有聲,有著一個歌劇演員的道行,他的出場承包了下半場幾乎所有的看點(diǎn),劇中主唱的四首歌曲,每一首都相當(dāng)“硬核”:
美麗的痛苦Le bien qui fait mal
殺人交響樂L'assasymphonie
自己勝利的犧牲品Victime de ma victoire
縱情生活Vivre à en crever
LebienquifaitmalVariousArtists-MozartL'operaRock(CompleteRecording)
第一首《甜痛》的前奏一起就引得全場山呼海嘯般喝彩,配合讓人血脈噴張的性感舞蹈,掀起全場第一次大高潮。薩列里這個角色的精彩之處在于相較單純真誠的莫扎特,他的糾結(jié)矛盾和對莫扎特的愛恨交織都在歌中表達(dá)。這首《甜痛》也讓薩列里瘋狂宣泄對莫扎特才華的欽慕,不得不佩服法國人大膽表達(dá)情欲的方式,滿臺穿著捆綁式具有強(qiáng)烈暗示的舞者,讓人浮想聯(lián)翩,催生著迷妹耽美向基情的洶涌腦洞。
而《殺人交響曲》因?yàn)槠涮厥獾目斩ㄒ糇g)效果,成為法扎傳唱度最高的一首曲目,也是每場演出結(jié)束的第一首返場曲目,字幕組也非常戲謔地把歌詞打成“阿拉殺殺服你”。薩列里因?yàn)閷δ夭湃A的嫉妒和自慚形穢致使其精神錯亂,舉起刀掙扎于刺殺和自我毀滅之間。這段音樂詮釋了薩列里仿佛邪魔上身般內(nèi)心的分裂。
而《勝利的犧牲品》簡直被演繹成一場與觀眾的狂歡,薩列里在打擊莫扎特勝利之后,雖然得到權(quán)貴的奉承,但是內(nèi)心并沒有體會到得償所愿的開懷,他沖進(jìn)觀眾席,逃離眾人的糾纏打鬧,哀唱自己成為勝利的犧牲品,最后捧起一個觀眾的臉龐,埋入自己的胸膛,表達(dá)自己對真誠的渴望。薩列里這段表演為演出添加了“沉浸式”體驗(yàn),仿佛演唱會和臺下歌迷擊掌擁抱,輕松制造出又一次全場高潮。這首歌中老航班幾次黑嗓的運(yùn)用也是點(diǎn)燃全場的爆點(diǎn)。
VictimedemavictoireVariousArtists-MozartL'operaRock(CompleteRecording)
《縱情生活Vivre à en crever》這首歌作為全劇的Ending,是莫扎特離世前與薩列里的合唱,歌曲終,莫扎特被天使帶上天堂。
法劇特有的寫意手法消解了莫扎特英年早逝的悲情。整部劇出現(xiàn)了三出死亡的橋段,第一出是莫扎特的母親,第二出是莫扎特的父親,第三出就是莫扎特自己,三出死亡的處理方式大相徑庭:
母親在巴黎的大街上突然病倒,莫扎特四處求救,卻只見冷眼旁觀的世人和漸漸靠近的死神,神父在一旁已經(jīng)做起彌撒,這一切預(yù)示著母親的死亡結(jié)局,莫扎特懷抱母親無助地編著善意的謊言。只聽死神的鐮刀“嘩”的一聲,莫扎特被人強(qiáng)行帶走,母親被人抬起,整個過程倉促突然,莫扎特的人生開啟被虐模式。
父親將死之時,莫扎特如心靈相通般有所感知,距離演出還有1個月,他牽掛著生病的父親,并且表達(dá)了對父親的尊敬和愛,不料此時父親已經(jīng)安靜地睡著了,舞臺上燭光閃爍,姐姐為父親唱起挽歌《睡吧我的天使Dors mon ange》,整首歌沒有渲染父親的悲慘死亡,僅表達(dá)了孩子對父親感人至深的愛意,仿佛父親沒有離去,只是太累而睡著了。
DorsmonangeVariousArtists-MozartL'operaRock(CompleteRecording)
在表現(xiàn)莫扎特的死亡時,帶著鐮刀的死神又出現(xiàn)了,不祥的預(yù)兆籠罩著舞臺,當(dāng)有人來向他預(yù)訂安魂曲時,他確認(rèn)是死神來找他了,面對死亡,他并沒有怨命運(yùn)對自己的不公,而是擔(dān)心自己不能完成剩下的樂章,當(dāng)薩列里來看望他時,他不計前嫌,與薩列里惺惺相惜地唱出《縱情生活》這首歌,結(jié)尾在美聲的加持下,莫扎特隨天使一起飛向光芒,在神圣的光輝中靈魂得到升華。
VivreàencreverVariousArtists-MozartL'operaRock(CompleteRecording)
全劇精致,華美,莊嚴(yán),香艷,滑稽,放浪,激情,浪漫諸多元素和諧地混搭,讓觀眾有眼花繚亂的豐富感受,尤其在搖滾氣氛的襯托下,莫扎特看似不幸的一生卻讓不死的搖滾“硬核”精神成為他的墓志銘,激情大于悲情,釋放出巨大的震撼之力。
文:抓抓
攝影by王祥、鄭智中
謝幕曲歌詞:
《站起身狂人們》Debout les fous
站起身狂人們,狂人們,沒有你們的世界,那便失去的真諦。
堅(jiān)持下去直至盡頭,攪亂世間的狂人,才是真正的天使,
世人為此思索,世人對此篤信,是人將此期盼。
我們堅(jiān)信將迎來一個嶄新的世界。又有誰愿消逝于九泉之下?
我們將站起身。我們所經(jīng)歷的苦難??此泼煨s又顛覆天地。世人為此思索。
世人對此篤信。世人將此期盼。我們堅(jiān)信將迎來一個嶄新的世界。
喚醒我們心中。沉睡的癲狂靈魂。主宰自己的夢想。
活下去直至盡頭,活下去目睹一切。愿狂人們奮起,
世人為此思索。世人對此篤信。世人將此期盼。
我們堅(jiān)信將迎來一個嶄新的世界。世人為此思索,
世人對此篤信,世人將此期盼,我們堅(jiān)信將迎來一個嶄新的世界。
世人為此思索。世人對此篤信。世人將此期盼。
我們堅(jiān)信將迎來一個嶄新的世界。
站起身吧,狂人們!
零基礎(chǔ)來看這部劇的。所以不會有什么太多的前置好感度在里面,簡單評價下路人眼中的感受。
開場,一個小提琴手從臺下走上臺,由古典轉(zhuǎn)入流行基調(diào)。奠定了本劇古典融合流行的主風(fēng)格。莫扎特每次一出現(xiàn),都會伴隨臺下少女的歡呼,與臺上“女粉絲”的左擁右抱形成了有趣的呼應(yīng),感覺是一個行走在古代的藝人的感覺。莫扎特的形象也被特別設(shè)計成了搖滾樂手,畫眼影,紅或紫的衣服,偏于視覺系妖嬈風(fēng)格的那種,讓莫扎特少了古典的疏遠(yuǎn),多了現(xiàn)代的嬉皮和張狂。我不了解史上真正的莫扎特是怎么樣,只是在這部音樂劇中,莫扎特是異于時代的“穿越者”的感覺。
雖然開始莫扎特唱了幾首,臺下驚呼連連,但是我也并沒有很驚艷。但是當(dāng)劇中的“壞女人”頂著高發(fā)髻唱著“bim ban“出現(xiàn)時,舞美風(fēng)格跳躍到了外太空科幻,而那首歌不僅驚艷了臺上的莫扎特,同時也震撼了臺下的觀眾。雖然我并不能看清我前后觀眾的臉,但是能明顯感受到整個劇場彌漫著一種奇特的沉醉感,臺上仿佛是散發(fā)著詭異美麗的女妖,而臺下的諸多人已經(jīng)被魅惑,小心翼翼不敢大聲呼吸,又害怕又沉迷。這是整部劇最負(fù)心最冷漠的女人,但是也是最迷人的。其實(shí)一直到最后我也無法理解她的碧池,明明她也是喜歡莫扎特的,怎么就是利用人家的壞女人呢?而且莫扎特離開她在先,并不是她主動拋棄啊。當(dāng)莫扎特落魄求婚時,她拒絕了,也是可以理解吧?畢竟已經(jīng)和別人正在交往,突然來個莫扎特求婚就要拋棄男友?憑什么啊?——好吧,可能我只是被魅惑啦,哈哈。不過,這個女人真的沒那么壞,所以她妹妹老是罵她婊說自己對莫扎特真心,我也是不很認(rèn)同啦。整場感覺明顯妹妹更巨嬰一些。
整場還有一首最酷的歌曲,就是莫扎特的對手薩列里,那個磁性嗓音大帥哥,在第一次聽到莫扎特音樂時的情感分裂之歌——無論是舞臺還是舞蹈還是演唱,都只能用“痛爽”這個詞來形容。他是人中龍鳳,怎奈莫扎特天賦異稟,縱使一生薩利里也無法超越。所以他崇拜他嫉妒他沉迷他自責(zé),這么多情緒凝聚在這一首充滿魅惑的歌曲里,讓人看的好爽好爽。我覺得這首歌是整部劇的高潮,前后再無超越。有人在網(wǎng)上調(diào)侃說這首是薩列里的出柜曲,哈哈。不過這首歌的沖擊力最大,是不容置疑的。
總體而言,《法扎》并沒有在劇情給我多大震撼,甚至莫扎特也沒有讓我多喜歡。倒是這些反派,一個比一個迷人,這是怎么回事?難道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帶著疑惑,我出了劇場,走進(jìn)了寒冷的夜。
法劇就是“我愛這個小姐姐!”“我愛這個大姐姐!”的high歌感。雖然叫“搖滾莫扎特”但是曲風(fēng)明顯是口水Pop(非貶義),也跟簡單歡快些。有語言的原因也有編排的本意。充滿著法國音樂劇的浪漫色彩,舞美浮夸直接(非貶義)?,F(xiàn)場觀感應(yīng)該要好上許多,刷官攝沒有德扎讓人心潮澎湃也是真。
音樂劇的表現(xiàn)力好棒,是那種燃燒生命的表演,讓人不得不感動。
看完官攝我徹底理解為什么法扎的粉絲在法劇圈乃至音樂劇圈都如此瘋狂,這是多么熾烈而純粹的理想主義,如夢似幻。行走在云端,即便腳下是萬丈深淵,也要高傲地仰起頭,直視著太陽。聽,光中有生命。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官攝會在表演中插播觀眾cut,真的是當(dāng)演唱會拍的吧。如果現(xiàn)場能欣賞到這樣的舞美和編曲,我完全不在乎劇情。Wolfgang Amadeus Mozart, trahi humilie, vous salue bien.我沃爾夫?qū)ぐ敹嘁疗潯つ?,在遭受羞辱與背叛后,向各位致敬。
全方位展現(xiàn)了法國音樂劇的優(yōu)勢與短板:輕敘事、重抒情,大量的舞蹈以及流行金曲串燒,服化道華美,確實(shí)會更討年輕人喜愛。對于莫扎特的故事,講的最好的自然是英扎,德扎有幾個一針見血的設(shè)計,法扎則是給了莫/薩更大的施展空間。相較于小米,還是覺得flo的《美好的痛苦》與《殺戮交響曲》更洗腦啊~
一開始不大適應(yīng)法扎這種眼花繚亂的打光和服裝,然鵝半個小時以后就在捂著胸口對著小米尖叫了_(:3⌒?)_ 他的眼睛里真的有星星啊啊啊 而且整個人有一種莫名的!情色氣息??! 還有所有的歌都爆好聽??!出來一首跪一首 每一首都能循環(huán)個十年八年的那種 最后 每次都好喜歡謝幕啊~
不知道法劇是不是都這樣,看得很不習(xí)慣。劇情和人物都浮在表面上,薩列里是唯一稍有些張力的人物,但也就那么一段;有幾首音樂還算喜歡,但還是認(rèn)為音樂劇首先是戲劇。如果當(dāng)初吃的安利是這部劇,那我也許就不會入坑了。//在上??戳撕脦讏?,我漸漸接受法劇就是這樣的。。
小米活蹦亂跳嬌小可愛,舞臺表現(xiàn)力又十分強(qiáng)大,簡直像個小野貓。不止我一個人覺得他長得像浦井健治吧!最喜歡睡玫瑰、美好的痛苦、殺殺服你和縱情生活,殺殺服你里面的愛與恨、墮落與欲望糾纏的感覺簡直了!美聲和搖滾樂隊(duì)的配合十分美妙,一曲唱罷簡直要顱內(nèi)高潮了。舞美超級好看,夢幻又華麗
兩場居然能看全所有人也是很幸運(yùn)了。
根本看不出Mozart演這個的時候36歲了啊?。?!
前面看得差點(diǎn)睡著…直到莫爹開始唱譴責(zé)父輩,搖滾腔真是,woooooooow!開始看不慣眼影風(fēng)騷版的莫扎特,后來也深深萌上了蹦蹦跳跳的小米!薩列里的歌都好好聽…不說了要去loop了
現(xiàn)在唯一的愿望就是看到3D版的那次官錄
“把我紋在你胸前?!辈秽粗貜?fù)一千次一萬次:法國佬浪啊!法國佬浪漫?。。?/p>
墜入大坑??!好聽好聽好聽好聽?。?!
媽耶,原聲碟聽了一年多都沒有入坑,可見舞臺劇還是不可脫離舞臺干聽。有錢劇組啊,舞美、服化、燈光、編舞…各方各面,華麗指數(shù)比起德扎簡直幾何級增長,隔壁搖滾紅黑哭暈在廁所。尤其最后一場死亡戲,配上一把催淚女高音,直接體會到了靈魂飛升上達(dá)天庭之感。最值得一提,還是全劇對莫扎特音樂的運(yùn)用,比起德扎,更能讓人感受到這位天才在作曲上的才華。首尾兩次安魂曲的出現(xiàn),那哪是安魂曲啊,攝魂曲、收魂曲吧,若在現(xiàn)場絕對五雷轟頂、魂飛魄散。德扎這方面就顯得略寡淡。瓦薩里的戲份和存在感也比德扎多好幾倍,且都是撐場之作,一開口就驚艷。總之歡樂程度,當(dāng)真是鄙視上帝,嘲諷死亡,愚弄時光。沒錯,就兩個字:縱情,啊縱情。
最喜歡薩老師的“Le bien qui fait mal”美好的痛苦,“我顫抖著,心如刀割,仿佛被這樣的美刺傷”“It's so good to suffer”;其次是“l(fā)'assasymphonie”殺人交響曲,然后最后合唱縱情生活也好美,“如若死是必然,我將刻下這樣的墓志銘:愿我們的歡聲笑語,嘲諷了死亡和時光” 舞美燈光都棒呆,10星
第一幕爸爸俘獲我心,第二幕男二讓人焚燒殆盡?。?!我的媽呀!男二表白歌讓人爆炸得不要不要的,太驚喜了,我完全懂大家對此的癡迷!接下來一個月我要反復(fù)聽!【太迷亂了有時候我分不清臺詞是誰的,comic relief我也挺無感,這個劇比較像“莫扎特身邊的人”
本命法?。。∈裁炊疾徽f了,滿分!自從迷上這劇之后整張專輯反反復(fù)復(fù)聽了無數(shù)遍,甚至開始學(xué)法語,真的是整個人精神狀態(tài)都不同了 !最愛Flo的Salieri~角色把握太精準(zhǔn)唱段也都好聽爆!「對了,現(xiàn)在我耳邊還聽著謝幕曲Debout Les Fous :*
超齡少年米扎特,胡子少女弗列里。向來天才多BE,自古黑金出西皮。
舞臺編排超強(qiáng),每首都好聽,Bim Bam Boum出來的時候我氣都不敢喘,極致的美和空靈,Je dors sur des roses完全被小米和舞者震撼到,“出柜神曲”Le bien qui fait mal也是性張力爆表。
相比大男主的德扎,法扎在女性角色的刻畫上簡直堪稱精妙,無論是康斯坦茨還是姐姐,都是集可愛與性感于一身。相比之下,莫扎特本尊的故事就真的比較水了,畢竟我們還是當(dāng)作偶像搖滾音樂會聽比較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