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實的“好萊塢往事”
最極端的仇恨往往來自于最深刻的欲望——蘇格拉底
《好萊塢往事》撤檔了,但電影還是要看的,只不過我們很有可能是通過其他渠道了。今天打開話匣子,來說說這部電影的背景故事,塵封多年的一起連環(huán)殺人案。
本文并非影評,而是一個背景普及,所以也在日志條目下發(fā)了:
《好萊塢往事》也不打算寫影評了,關(guān)于電影的風(fēng)格和致敬,之前也有過一篇文章:
體現(xiàn)了昆汀什么風(fēng)格?我們先從幾張“假海報”說起
時間或許會洗刷一些過去的記憶,但不會掩埋罪惡。2019年,恰好是臭名昭著的“曼森殺人案”的第50個年頭,而這起被譽為“20世紀最慘絕人寰”的案件,影響力迄今為止仍然沒有消除。
昆汀的《好萊塢往事》就是以“曼森殺人案”為背景,但并不是去敘述案件,而是涉及到了不少當事人和時代特色,所以不了解這起案件的,可能會導(dǎo)致兩種完全不同的觀影效果。
年輕的我們,都沒有機會去見證這起歷史事件,或許對于地球另一半的我們來說,這起事件距離我們從時間和空間上都太過遙遠。但關(guān)注這起事件,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好萊塢往事》的背景,而是讓各位知曉,就在光天化日之下,這個世界上居然還發(fā)生過如此荒唐、可怕、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
這起連環(huán)殺人案,不,是人間慘案,也是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種族主義橫行、毒品泛濫、甚至邪*教*風(fēng)靡等混亂現(xiàn)象的縮影,距離我們僅僅50年的時間。
好吧,讓我們,去了解一下50年前,發(fā)生在大洋彼岸的人間噩夢。(原文刊于某平臺,本文為作者加長版,未刪減,內(nèi)容觸目,請謹慎閱讀)
1969年8月9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著“富人區(qū)”美譽的比弗利山莊的一棟豪宅內(nèi),發(fā)生了一起令人世界嘩變的連環(huán)殺人案。
在現(xiàn)場,警方發(fā)現(xiàn)了5名死狀恐怖的死者,其中著名導(dǎo)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妻子——好萊塢女星莎朗·塔特身中18刀,從現(xiàn)場痕跡來看,她死前曾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和*凌*辱。
讓人觸目驚心的是,已懷孕八個半月的莎朗·塔特被毫無憐憫地開膛破肚,腹中胎兒幾乎被剜出,一條從天花板橫梁垂下來的繩子緊緊繞著她的頸脖。
繩子的另一頭,拴在了莎朗·塔特的造型師杰·西布林脖子上,她雙目圓睜表情猙獰,身上同樣有著大量被虐的傷痕。
此外,莎倫·塔特的朋友艾比蓋爾·佛格,也是佛格咖啡百萬財富的繼承人,身上被砍了28刀;佛格的男友,編劇沃伊特克·弗里科伍斯基,身中51刀,腦袋還被槍擊了13個洞。在屋外,年僅18歲的史蒂文·派倫特身中4槍,脖子被砍1刀,死在了一輛汽車的駕駛座上。
而導(dǎo)演波蘭斯基,因為在外地拍片的緣故,從而逃過一劫。
兇手還挑釁般的留下了殺人信息,臥室門上有兇手留下的字:“PIG”(豬)、“起*義”、“旋轉(zhuǎn)滑梯”的血字,經(jīng)化驗是用莎朗·塔特的血寫成的。很明顯,這是一場有預(yù)謀的大屠殺。
據(jù)了解,前一天晚上午夜12點半至1點鐘之間,91米外的鄰居科特斯聽到莎朗家里傳來一些零星的槍聲。莎朗家的清潔工溫妮·費德早上8點鐘來上班時,被眼前地獄般的慘狀,嚇得差點撲街。
然而還沒等警方緩過神來,慘案的第二天(8月10日),同樣在比弗利山莊,加州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的老板利奧和羅絲瑪麗-拉比安克夫婦,也在家中被殘忍的殺害。
死前經(jīng)過強烈掙扎的拉比安克夫婦死相極其惡心,利奧死時胃部插著一把餐刀,現(xiàn)場血流成河。在現(xiàn)場同樣留下了“豬玀”等字跡,利奧肚皮上還寫著“戰(zhàn)爭”。
這兩起血腥的連環(huán)殺人案,在當時被稱為“好萊塢兇殺案”,警方排除了財物、仇殺、情殺等動機,除了現(xiàn)場留下的痕跡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關(guān)聯(lián)之處,很明顯,這是一起隨機的無差別連環(huán)殺人案。
這場案件,引發(fā)了全美上下的一致恐慌,尤其是名人富豪們。案件的最大受害者,導(dǎo)演波蘭斯基更是懸賞25000美元,準備獎給那些能提供情報的人。即便如此,經(jīng)過兩個月的調(diào)查和成百上千次的面談之后,警察們在查出兇手這一點上卻仍舊毫無進展。
然而就在案情陷入僵局時,意外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了。
警方收到了來自監(jiān)獄舉報,來自一名被捕的妓女,她說自己的獄友是“好萊塢兇殺案”的兇手。
事情回溯到連環(huán)案件事發(fā)之前的7月27日,一名毒販橫尸家中,警方順藤摸瓜,認定這起毒販被殺案與一個名為“曼森家族”的邪*教組織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遂于8月16日突襲了曼森的老巢,一共抓捕了26名犯罪嫌疑人(罪名是涉嫌謀殺啥和偷車)。
被捕人群中有兩位關(guān)鍵人物,其一就是邪*教首領(lǐng)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人物——蘇珊·阿金森(Susan Atkins)。
這位蘇珊是一個非常健談的漂亮女孩兒,她被關(guān)押在洛杉磯市女子拘留所,這位在被關(guān)押期間表現(xiàn)的就跟神經(jīng)病一樣,又唱又跳時常放聲大笑,甚至還口無遮攔的跟獄友分享自己的殺人經(jīng)歷,其中就包括了轟動一時的“好萊塢兇殺案”。
蘇珊說:“我告訴你——兇手現(xiàn)在就坐在你的對面!”接著像講故事一樣,詳細描述了當晚的事情經(jīng)過。
然后就被獄友舉報了,理由很充分:跟這樣的變態(tài)被關(guān)在一起,她們擔心自己的安全。
至此,查爾斯·曼森和他的邪*教家族,所犯下的罪行,以及他們的極端思想,正式浮出水面。
邪*教跟好萊塢,這兩個看似不存在交集的群體,究竟是怎樣被扯到一起的呢?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這位叫做查爾斯·曼森的家伙的故事。
60年代的美國,內(nèi)憂外患,美軍在越戰(zhàn)戰(zhàn)場上連連敗退,使得二戰(zhàn)以來建立起來的驕傲蕩然無存,家門口甚至還有“古巴導(dǎo)彈危機”這樣問題,冷戰(zhàn)隨時有可能轉(zhuǎn)化為核戰(zhàn)爭。而此時國內(nèi)也毫不太平、總統(tǒng)肯尼迪被刺身亡,馬丁·路德·金被暗殺,黑人運動風(fēng)起云涌,生活失去希望,富人階級卻依然紙醉金迷、好萊塢依然炮制著陳詞濫調(diào)的西部英雄。
在如此頹廢且混亂的環(huán)境下,種*族主義、性解放運動、毒品泛濫、“垮掉的一代”等社會現(xiàn)象一時間席卷北美。而且在美國中產(chǎn)階級青年群體中,誕生了一種叫做嬉皮士的文化風(fēng)潮。
中國網(wǎng)友,對嬉皮士的了解,大概僅限于他們奇裝異服、不務(wù)正業(yè)、終日游蕩的特征,以及廣為人知的那句“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源自杰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
凱魯亞克作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們了解嬉皮士文化的放大鏡,但是,如今這個群體、乃至這句話今天已經(jīng)被作為雞湯解構(gòu)了,但在那時混亂的年代,卻蘊含著整個社會最嚴重的負能量。
關(guān)于嬉皮士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如果真的要概況嬉皮士,用我們這邊一個廣為人知的詞來形容,大家就會明白其特征了,這個詞就是“廢*青”。
在這個信仰和希望完全喪失的時代,本故事的核心人物,查爾斯·曼森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異軍突起,廢*青與邪*教,二者相遇,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
《小丑》告訴我們,如果想要把一個人打造成惡魔,那么就先給他一個噩夢般的人生。
1934年,曼森的老媽凱瑟琳16歲時就生下了他,隨后這位年輕的媽媽因搶劫等罪名接二連三出入監(jiān)獄,曼森小時候被寄養(yǎng)在不同家里,似乎沒有感受到家的溫暖。
有其母必有其子,曼森此后流落街頭,以搶劫、偷車、拉皮條和偽造支票為生,也成為出入監(jiān)獄的???。到1966年出獄時,32歲的他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在監(jiān)獄中度過。
當這位最后一次出獄后,我們曼森同學(xué)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發(fā)生了變化,嬉皮士運動在美國達到高潮,而且嬉皮士群體中,竟然多數(shù)是來自中產(chǎn)階級青年,這群誕生于蜜罐子里的青年,當下則毫無信仰,缺乏精神支柱,終日頹廢,是一群迷茫、缺乏關(guān)懷的年輕人。在這樣的條件下,狡猾的曼森迎來了自己的機會。
他披著博愛的外衣,用從監(jiān)獄中獲得的生活經(jīng)驗和一些“科學(xué)神教”(Scientology)的理論,把自己成功塑造成了一個精神領(lǐng)袖。在1967年的嬉皮士活動“愛之夏”(Summer of Love)中,他用自己的演講才華蠱惑他人,一舉成名,麾下瞬間匯集了大批信眾,他們被譽為“曼森家族”。
“曼森家族”有著天下邪*教的共同特征,即假托神明(上帝)的權(quán)力核心,以及為了強化控制欲而產(chǎn)生的惑眾妖言。比如為了樹立權(quán)威,最初整個家族中,只有曼森一位男性,其余都是被他蠱惑為欲*望工具的傻白甜。
他不讓信徒們睡覺,讓他們在長期失眠狀態(tài)下,失去自主意志。曼森經(jīng)常對信徒們說自己是耶穌轉(zhuǎn)世,他能率領(lǐng)信徒躲進一個“無底洞”、躲過世界大劫難。
此時,利欲熏心的曼森,為了進一步樹立權(quán)威,開始了不惜一切手段加害他人的行為。
在曼森的帶領(lǐng)下,這群人開始在美國各地游蕩。1968年底,曼森家族的第一個受害者出現(xiàn)了,就是沙灘男孩樂隊的鼓手丹尼斯·威爾遜(Dennis Wilson)。
在曼森的指使下,曼森家族的兩位女孩以搭便車為由,上了威爾遜的車。曼森隨即以崇拜者的身份,主動來到了威爾遜的家中。為了不讓威爾遜起疑,曼森甚至親吻了他的腳掌……
結(jié)果不久之后,威爾遜的豪宅就被曼森麾下12名游手好閑的“有志女青年”占領(lǐng),吃喝拉撒睡全在人家家中,所有開銷算到了威爾遜頭上。
起初威爾遜覺得這在他面前的曼森彬彬有禮,人還不錯,并且“有一定的音樂天賦”,隨即答應(yīng)幫助他錄制唱片。
此時一名關(guān)鍵人物出現(xiàn)了,有一位叫做特里·梅爾切(Terry Melcher)的音樂制作人,他對曼森的生活方式很感興趣,并答應(yīng)幫助曼森向娛樂圈進軍,還留下了自己的家庭住址(就是這個住址,最后出大事了)。
大喜過望的曼森在1969年初,寫了《不復(fù)存在》等10首歌,并請?zhí)乩飳⑵滗洺沙?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無奈曼森唱歌跑調(diào),特里聽了幾回就閃人了,此舉令曼森“大人”很沒面子。
威爾遜也覺得曼森的歌聲不咋地,隨即修改了《不復(fù)存在》的結(jié)構(gòu)和一些歌詞,并將歌名改成《永遠別學(xué)會不愛》(Never Learn Not to Love),這個舉動激怒了曼森。有一天,曼森拿出一顆子彈給丹尼斯看,此時引狼入室的威爾遜終于嗅出了異樣的味道。
好在威爾遜也絕非等閑之輩,他在事件進一步惡化之前,依靠自己的手段,把曼森跟他的隨從們攆出了家門。
這大概是威爾遜先生這輩子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沙灘男孩幸運地沒變成沙灘男尸。而曼森也有收獲,他進入到了位于比弗利山莊的美國上層住宅區(qū),也將下一個目標定為了富人階級。
在電影《好萊塢往事》中,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克里夫·布斯,被一名嬉皮士女孩帶到了一座拍西部片的廢棄片場——施潘農(nóng)場(Spahn Ranch),在那里遇見了曼森家族成員,以及老影帝布魯斯·鄧恩飾演的農(nóng)場主。
電影所表現(xiàn)的,除了布拉德·皮特來自虛構(gòu)之外,其余都是真實背景,施潘農(nóng)場就是曼森家族被威爾遜轟出家門之后的老巢,他們在這里行兇作惡。
為了能夠免費住在農(nóng)場,曼森命令家族中的一名女孩定期與80多歲的失明農(nóng)場主發(fā)生關(guān)系、并且充當他的“眼睛”。而且曼森也以女孩們?yōu)檎T餌,吸引了大量靠犯罪謀生的嬉皮士,他們通過賣*淫、販*毒和勒索等非法勾當聚斂錢財。
在電影里并沒有展現(xiàn)這些情節(jié),而且用了一個非常反傳統(tǒng)套路,用驚悚片的手法,造成了很棒喜劇效果。
片中,布拉德·皮特才是他們的目標之一,只不過結(jié)局讓人大跌眼鏡。
1969年6月,曼森告知家族成員,一場白人與黑人間的種*族對立斗爭 “Helter Skelter”將由曼森家族負責(zé)發(fā)起,他們需要做好準備,包括準備充足的資金。此時的曼森家族,已經(jīng)有25個主要會員和60個一般會員的龐大組織了。
但凡這些邪*教行為,發(fā)起者無不假托天命,查爾斯·曼森也煞有介事的編造了一個理由。
1968年4月4日,美國黑人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馬丁·路德·金被暗殺;同年年底,嬉皮士的偶像——披頭士樂隊出版了著名的《白色專輯》。這兩件毫不相干的事情被曼森生生扯到了一起。他對信徒宣布:
馬丁·路德·金的死就是導(dǎo)火索,由黑人發(fā)動的殺戮即將爆發(fā);而我們的“先知”——披頭士樂隊,已經(jīng)通過專輯中的歌曲“Helter Skelter”,向我們發(fā)起了預(yù)警!我們家族必須要做些什么了!
把流行歌當成預(yù)言,就跟小學(xué)生相信“奧特曼指引我們向前進”一樣奇葩,但就是這樣無厘頭的說辭,當時曼森家族的嬉皮士們,竟然都信了!您就知道曼森手下都是些什么樣的憨批了。
隨后,曼森家族的成員開啟了瘋狂的計劃,首先他們牛刀小試,詐騙了一個黑人毒販,接著又殺死了另一名白人毒販,曼森希望將這樁謀殺案嫁禍給黑人,挑起黑吃黑斗爭,這就是前文所說的那起毒販被殺的案件。
但這起案件后續(xù)并沒有像曼森預(yù)想的那樣,能夠挑起種族之間的爭斗,于是曼森希望通過更高級殺戮來吸引關(guān)注。
關(guān)于曼森殘忍殺害波蘭斯基家人的緣由,坊間一直存在著兩種說法,第一種常見于各大媒體,就是以“替天行道”的名義處決魔鬼。
在1968年,波蘭斯基導(dǎo)演了一部電影叫做《羅斯瑪麗的嬰兒》。這部電影中有一群信奉撒旦轉(zhuǎn)世的人,電影中象征魔鬼降生的嬰兒,以及隱喻天主的輕薄虛假等元素,讓這部反基督的恐怖電影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曼森借此機會,又開始了他“奧特曼指引我們向前進”的妖言,他宣稱波蘭斯基信仰魔鬼,是異教徒,他妻子莎朗·塔特懷著得孩子,就像電影中那樣,是魔鬼的化身。毫無意外,信徒們又信了他的鬼話。
曼森還對信徒宣稱,他要把這起事件再次嫁禍給黑人,想要挑起一場種*族戰(zhàn)爭!
不過案件數(shù)十年后,曾參與連環(huán)殺人案的曼森家族核心成員回憶道,這場兇案只是單純的殺錯了人而已。
還記得那位叫做特里·梅爾切的音樂人嗎?就是許諾曼森進入娛樂圈、后來被曼森的歌喉嚇跑的老哥,曼森對此還還念念不忘呢。
那件事之后,他多次以尋訪“老友”的名義,依照特里給他留下的地址前往比弗利山莊住宅區(qū),但都被保安攔了下來,而原先的地址已經(jīng)易主,特里早已搬走,當時的主人,就是導(dǎo)演羅曼·波蘭斯基和他懷有身孕的妻子莎朗·塔特。
電影中,這段情節(jié)有展示。
當事人回憶道,曼森命令家族成員“以最殘忍的方式處決里面住著的人,并且不能留下活口”。
顯然曼森收到了效果,特里得知此事后如驚弓之鳥,當場尿了一褲子,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以至于身邊時刻不能離開保鏢。
甚至曼森家族隨后謀殺拉比安克夫婦,也是因為一次宴會中,夫婦倆怠慢了曼森本人,讓后者起了殺心。
如今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已經(jīng)不重要了??梢钥隙ǖ氖?,兩起連環(huán)殺人案,完全是曼森為了個人私欲所致,這貨完全就是想“紅”而已。所謂“革命”和“戰(zhàn)爭”,只不過假托的說辭罷了。
在后來的法庭口供中,行兇者還原了當時如人間煉獄般的過程:
案發(fā)當晚,曼森本人則并沒有像傳說中的那樣“親自上陣”,而是命令三女一男前往特里租住過的別墅,別墅里住著莎朗·塔特和她的三個朋友,以及守門人的訪客——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曼森是誰。
編劇弗里科伍斯基最先發(fā)現(xiàn)這些不速之客,驚恐地問道,“你們是誰?”入侵者宣稱:“我們是救世主的追隨者,我們來此地是為了執(zhí)行救世主的任務(wù)。”
入侵者之一,蘇珊命令五名受害者肚子朝下,手背后趴在地上。莎朗哭著哀求,因為她此時實在做不到這個動作。西布林也為她求情說,“講講道理吧,看在基督的份兒上?!比肭终呗牭胶?,大吼道“別跟我提什么基督”,然后對著西布林就是一槍,然后兇徒們興奮地在他身上亂刺了一通。
期間莎朗曾祈求入侵者們放過她肚子里的孩子,但這反而讓這四名惡魔變得更加兇殘,莎朗被亂刃砍死,然后吊在臥室中,蘇珊說當時她唯一的想法就是剖開莎朗的肚子取出胎兒,好獻給曼森。
至此,這場轟動全球的連環(huán)殺人案就這樣水落石出了,“好萊塢兇殺案”也有了新的名字:曼森殺人案。
據(jù)了解,當年警方有相應(yīng)的證據(jù)表明,曼森家族曾經(jīng)殺害了更多的人。比如曾經(jīng)有人親眼見過,不少年輕人進入曼森的老巢——施潘農(nóng)場之后,再也沒有出來過。而“大嘴巴”蘇珊·阿金森也曾經(jīng)跟獄友炫耀“曼森家族曾在沙漠中殺過人,而至少有11人的尸體一直未被發(fā)現(xiàn)。”
這些未有定論的懸案,直到39年后才有了證據(jù)。
警方在曼森曾居住的農(nóng)場中發(fā)現(xiàn)了兩個秘密墓地,他們利用警犬追蹤受害者尸體,然后利用新設(shè)備分析人類尸體分解后遺留的化學(xué)物質(zhì),這一發(fā)現(xiàn)也證實了長久以來人們認為曼森家族還殺害了更多無辜者的猜測,這些終日游蕩在農(nóng)場上方的冤魂,終得昭雪。
然而,魔鬼依然在人間。
對查爾斯·曼森及其4名家族成員審判,被稱為“世紀審判”。這場審判總共進行了9個半月,是當時美國歷史上花錢最多的訴訟案。直到90年代這個紀錄才被辛普森案打破,只不過曼森殺人案的影響力遠非辛普森案可以比擬。
雖然事實很明顯,但警方仍然缺乏直接證據(jù)對曼森進行指控。最終,警察們找到了一種“笨辦法”,就像港片里常見的“污點證人”。
警察與“大嘴巴”蘇珊等三名女性嫌疑人達成了司法交易,并且還成功說服了曼森家族的邊緣成員出庭作證,最終一把口徑22的左輪手槍證物終于被找到,幕后指使曼森被正式批捕。
1970年6月15日,“曼森案”正式開庭,整個審訊過程全部被攝像機拍了下來,向全美播放。沒想到巧舌如簧的曼森恰好借此機會,面向全美觀眾,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華,還慷慨激昂的發(fā)表邪*教言論。
而3名女嫌犯則更是惹眼,她們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唱著歌走向法庭。以至于當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看得都一臉懵逼,都不知道對這位殺人魔的所作所為到底是該恐懼,還是該驚訝。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什么缺,唯獨不缺憨批。通過直播,曼森的洗腦式言論,為他增加了大量粉絲。
自審判以來,法庭外,每天都有一批曼森家族的成員坐在門口,異口同聲地說她們愛曼森。在審訊期間曼森剃了個光頭,并在前額上畫了一個十字,后來又改成了納粹標志,所有的家族成員就立刻亦步亦趨地跟著做。
法庭內(nèi)曼森以各種姿態(tài)挑釁、蔑視法庭。法庭為曼森的信眾在庭外聚集,威脅出庭證人和旁聽者,許多關(guān)鍵證人在此期間受到不同程度的人身威脅和財產(chǎn)損毀,警方還不得不為當值法官增加了專門警員貼身保護。
這樣的囂張行為,就連曼森的代理律師羅納德·休斯都看不下去了,他在法庭上當眾揭穿了自己當事人曼森利用他人為自己作偽證,試圖以此逃脫法律制裁的陰謀。
讓人想不到的是,當天庭審結(jié)束后,羅納德·休斯就神秘失蹤了。直到整起審判結(jié)束,人們才在兩塊巨石之間找到了他早已腐爛的尸體,死因至今未明。
1971年1月24日,陪審團終于給出了一致意見:認定四名被告人謀殺罪、陰謀策劃謀殺罪成立。同年3月29日,陪審團宣布了對曼森等四名罪犯的刑罰判決:電椅死刑。
然而戲劇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
1972年因加州廢除死刑,曼森的死刑沒有被執(zhí)行,只能自動轉(zhuǎn)為無期徒刑。在獄中,他曾12次申請假釋,但都遭到了拒絕。
20世紀最邪惡的殺人狂魔,查爾斯·曼森接受了法律的制裁,但他的故事遠沒有結(jié)束。
在當時,美國民眾覺得嬉皮士都是些游手好閑、吃啥啥不夠、干啥啥不行的倒霉孩子,只要不來自家小區(qū)鬧事就懶得搭理他們。
但曼森事件之后,老百姓開始對嬉皮士產(chǎn)生了恐懼感,各大城市都出現(xiàn)了反嬉皮士的浪潮,一時間嬉皮士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曾經(jīng)震動全世界的嬉皮士運動從此迅速滑坡,不到一年就徹底消失了。
這大概是曼森事件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唯一“貢獻”。
這件事過去多年之后,曼森家族的成員之一,麗奈特·弗洛姆(Lynette Fromme),綽號“吱吱”,在1975年企圖用45口徑手槍刺殺美國總統(tǒng)福特而被捕。
她是曼森的狂熱支持者,在曼森在法庭受審期間,“吱吱”及其他 家庭成員在法庭外扎營聚集示威,并效仿曼森在額頭上刻上了 "X",以示支持。而被捕后她聲稱策劃刺殺福特的陰謀是來自曼森的指使。
弗洛姆因刺殺未遂,在西弗吉尼亞州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成為第一個由“美國法典”第84章第18條,即關(guān)于企圖刺殺美國總統(tǒng)的聯(lián)邦罪,被判刑的人。她于1979年越獄成功,后在監(jiān)獄25英里內(nèi)被抓獲,2009年得以假釋。
在電影《好萊塢往事》中,這個角色由達科塔·范寧飾演,并且與布拉德·皮特有對手戲。
而“曼森殺人案”造成的負面影響比各位想象的還要大,在百度輸入“查爾斯·曼森”,你會找到16萬個相關(guān)網(wǎng)頁!在“言論自由”的西方,有許多曼森的崇拜者為曼森建立了個人網(wǎng)站,宣傳曼森的“思想”。
曼森還是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收信最多的監(jiān)獄犯人,直到他去世前,平均每天還會收到4封崇拜者寄來的信件。
還記得唱歌跑調(diào)的曼森在1969年錄的一些歌曲嗎?這些小樣也被崇拜者做成了一張名為《謊言》(Lie)的CD,一直有恒定的銷量,期間還不斷有藝人翻唱他的歌曲。
甚至這個家伙還影響了流行文化。
《滾石》雜志曾把曼森的照片登在了封面上,稱他是“世界上活著的最危險的人”。
好萊塢著名恐怖片《鬼娃回魂》中,附身鬼娃的變態(tài)殺手叫做查爾斯·李·雷,他的名字來源于美國歷史上三位臭名昭著的殺手:查爾斯·曼森(邪*教殺人狂)、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刺殺肯尼迪)、詹姆斯·雷(謀殺馬丁·路德·金)。
美國著名的“工業(yè)金屬樂隊”瑪莉蓮·曼森樂隊,主唱瑪莉蓮·曼森的名字,來源于瑪麗蓮·夢露與查爾斯·曼森的結(jié)合體。(樂隊還有三位成員,全都以一位美女與連環(huán)殺手或變態(tài)殺人狂的名字相結(jié)合為藝名,表示美麗與恐怖共存,并非曼森的崇拜者。)
而曼森本人呢,他獄中一直活到兩年前你敢信?2013年底,他甚至與一名崇拜者——26歲的女子阿弗頓·伯頓在獄中結(jié)了婚。
2017年11月20日,83歲的曼森終于死在了獄中。這個給人類帶來的無數(shù)痛苦和傷害的魔頭,帶著一身罪惡終于離開了這個世界。
從頭到尾了解“曼森殺人案”的始末之后,這份很長的瓜也要結(jié)束了。
之所以非常詳盡的與各位分享了這場臭名昭著的連環(huán)殺人案,除了讓大家以獵奇的心態(tài)審視電影《好萊塢往事》的故事背景,也讓各位能夠了解,就在50年前,還發(fā)生過如此慘痛和荒唐的事情。
當年莎朗·塔特連同腹中孩子的慘死,是許多人心里抹不掉的傷痛,而那以曼森為首的殺人狂,在法庭上不知悔改、得意洋洋的表現(xiàn)更是讓人忿忿不平,哀嘆這世間的不公道。
正是當時的環(huán)境造就了這批畸形的社會巨嬰。
至此,我們也能明白昆汀拍《好萊塢往事》的真正用意,不僅僅是情懷,更是諷刺。電影中,充斥著上層階級紙醉金迷的糜爛、嬉皮士們不堪一擊的生活,以及無處不在的性、毒品和種族主義。讓觀眾用仿佛坐上了時光機,親眼見證了那個時代一個又一個的荒唐。
說白了,這是一部黑色電影,兩位主角,小李子與皮特,就是倆鐵憨憨,雙傻大鬧好萊塢。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這段讓很多美國人不愿意回憶的過去,正大光明的擺在了臺面上,讓所有人看清所謂“自由國度”的腐朽的一面。
然而向來追求殘酷的昆汀,這一次卻顯示出了少見的溫情。
為什么這樣說,去電影中尋找答案吧。
公號:電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烏鴉·火堂
說下這部電影,《好萊塢往事》。。。的海報。。。
關(guān)于電影的背景普及,完全起底曼森殺人案和電影相關(guān)背景細節(jié)的文章,請參考:
在第72屆戛納電影節(jié)上,我最期待的《好萊塢往事》并沒有獲獎。可以理解,畢竟電影描述的是“好萊塢往事”,而不是“戛納往事”,美國電影人這一套,還是等到奧斯卡時節(jié)再說吧。
PS,誰說沒得獎,《好萊塢往事》中一條名叫Brandy的斗牛犬,就榮獲了今年的“狗狗金棕櫚獎”,它在片中是皮特飾演的Cliff Booth的愛犬。該獎項創(chuàng)立于2001年,為了表彰優(yōu)秀動物演員
但利好消息是,《好萊塢往事》在戛納電影節(jié)首映,口碑也是爆棚,電影場刊評分3.0,位列《寄生蟲》(3.5,金棕櫚)、《痛苦與榮耀》《燃燒女子的肖像》(都是3.3)之后的第三位。而且這個分數(shù),也是近期昆汀在戛納最高評分。
PS,前三次,拿下金棕櫚的《低俗小說》未查到評分,2007年的《金剛不壞》場刊評分1.7分,2009年《無恥混蛋》2.4分。
國內(nèi)媒體人有看片的,一水兒的好評,桃姐更是被“感動到哭泣”,有圖有真相。國內(nèi)影迷真是羨慕嫉妒恨,期待萬分。
導(dǎo)演昆汀在電影首映之前,寫一封公開信,懇求各位看片的觀眾說,不要劇透。果真,看完電影之后,沒有任何人劇透,只是說結(jié)尾出乎意料,更加吊人胃口了。
小李子、布拉德皮特、小丑女、阿爾帕西諾等神仙陣容,以上世紀真實的曼森殺人案為背景,電影里有李小龍,擁有如此噱頭的《好萊塢往事》,究竟講了什么樣的故事,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是懵的。
雖然電影出了預(yù)告片,但對于昆汀電影來說,預(yù)告片除了報告一下陣容,基本看不出什么特別的有料的,跟《復(fù)聯(lián)4》預(yù)告差不多
電影故事究竟如何,還要等待電影公映之后,而今天要說的,是電影的四張“假”海報,而且,我們大致也能從這幾張海報中,猜出電影的大致噱頭。
昆汀·塔倫蒂諾,是有“造假”傳統(tǒng)的。
導(dǎo)演本身就是一位超級影迷,喜歡在電影中加入各種各樣的惡趣味,包括一些迷影梗、致敬小道具(比如每部電影都有的煙盒),甚至戀足癖噱頭等等,其中有一條,就是在特定片種里“偽造電影物料”,其中包括“偽預(yù)告片”和“偽海報”。
比如2007在致敬磨坊電影的《刑房》中,昆汀和好朋友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伊萊·羅斯等人就在電影中,植入了以《彎刀》為首的幾個“偽預(yù)告片”
其實,這種“偽造電影物料”,是病毒營銷的一種,而且只有對電影非常有愛的人才能玩的轉(zhuǎn),否則腦洞不夠大啊。為什么這樣說,因為↓
鋪墊了這么多,終于說回到我們的《好萊塢往事》,在這部電影里,昆汀搞出了四張電影海報,他們,都是假的。
正規(guī)一點,這四張海報叫做“戲中戲”海報,是《好萊塢往事》中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角色出演的電影的海報。
別暈,小李子在電影中,飾演一位叫做里克·道爾頓的過氣明星,這四張海報是里克·道爾頓演得影視劇海報,所以才叫戲中戲。
四張海報的風(fēng)格和路數(shù),也決定了《好萊塢往事》,就是一部大型的致敬秀,電影雖然是曼森殺人案為背景,但本片并不是在描述事件,昆汀也不會去認認真真給你描述史實(請參考《無恥混蛋》),整體還是為了呈現(xiàn)上世紀60年代好萊塢紙醉金迷的生活以及那個時代的電影風(fēng)情。
PS,故事背景
本片的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60年代好萊塢,主演小李子飾演過氣明星里克·道爾頓,布拉德·皮特飾演他的動作替身克里夫·布斯,這倆人是電影虛構(gòu)角色。而瑪格特·羅比飾演女星莎朗·塔特,這是真人,就是被曼森家族殺害的女星,這是電影的整體故事背景。
從這幾張海報中,我們能看出典型好萊塢60年代電影的風(fēng)貌,極為傳神。
因為海報的設(shè)計者,叫做雷納托·卡薩羅,老爺子今年83歲,是專門為電影繪制海報的藝術(shù)大師,他從事電影海報工作40多年,曾經(jīng)在60、70年代繪制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類型片海報,比如各種通心粉西部片海報、007電影海報、施瓦辛格的《野蠻人柯南》等都是老爺子的得意之作。如下為部分作品賞析。
這次昆汀專門請老爺出山,就像《被解救的姜戈》中請西部片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nèi)(Ennio Morricone)出山一樣,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致敬。
《好萊塢往事》中,里克·道爾頓至少出演了四部電影,而且這四張海報,各自都能找到致敬的源頭,而且有的還是專業(yè)影迷才能get到的彩蛋,所以這里大致列舉一下,也可以根據(jù)此猜測一下電影內(nèi)容。
黃色鴨舌帽、敞篷老爺車、槍林彈雨的追車戲。
從海報中能窺見電影類型,這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間諜片。
因為當時007電影火遍全球,導(dǎo)致間諜、動作類電影大行其道,包括好萊塢也拍了不少間諜電影,比如約翰·弗蘭克海默的《諜影迷魂》、理查德·伯頓的《柏林諜影》,還有《諜海飛龍》等等。
但007是英國片,到了好萊塢最起碼不是紳士風(fēng)格了,海報中里克·道爾頓鴨舌帽皮衣,是偏于美式的,有點類似《騙中騙》中的羅伯特·雷德福。
PS,《勇破迷魂陣》
說到間諜片,之前《好萊塢往事》的預(yù)告片里,還真有一部真實的間諜電影,就是《勇破迷魂陣》,主演就是已故女星莎朗·塔特,由片中由小丑女瑪格特·羅比飾演,還有她與該片海報合影的鏡頭。
本片是《超級情報員麥漢》的第四部,主演迪恩·馬丁,演員還有“無所不能”的查克·諾里斯和關(guān)南施,說白了就是好萊塢山寨007而炮制的電影。電影拍攝于1969年,還未成名的李小龍是電影的動作指導(dǎo),預(yù)告片中也有小龍哥和莎朗·塔特對打的鏡頭。
香煙、仔褲、牛仔帽、左輪手槍的扮相,還有海報上的意大利語,通心粉西部片實錘!
西部電影在60年代已經(jīng)開始頹勢了,而遠在歐洲的意大利,卻在塞爾喬·萊奧內(nèi)等導(dǎo)演的帶領(lǐng)下,拍攝了《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等風(fēng)格與眾不同的西部電影,這些電影主角都不算正義之士,格外強調(diào)渲染電影氣氛和對人物心理的描述,反倒是大受歡迎,這讓美國同行顏面無存,從而戲稱這些西部片為“通心粉西部片”(1964-1975)。
《好萊塢往事》中的過氣明星里克·道爾頓,演了一部通心粉西部片,究竟是演完之后翻紅,還是混不下去才跑到歐洲拍片,暫時未知。但我覺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畢竟這是好萊塢的故事,可以效仿老牛仔伊斯特伍德的發(fā)跡史。
(老牛仔就是去歐洲演了“鏢客三部曲”之后才在好萊塢聞名的,而且當時意大利西部片很喜歡用好萊塢明星,好萊塢本土影業(yè)下電視行業(yè)和歐洲的雙重壓力下,當時其實挺動蕩。)
而且預(yù)告片中,阿爾·帕西諾也跟他說,這些片子跟你“在電視上演得那些不一樣”,可能就是指的通心粉西部片。
PS,瑞格
海報中的意大利語翻譯為:殺了我吧!外國佬!
海報中的“瑞格”(Ringo),是人名,跟拼寫差不多的姜戈(Django)類似,是通心粉西部片里的角色名號。而且這張海報,大概也是致敬了西部片導(dǎo)演杜奇奧·泰薩利的“瑞格系列”,比如《瑞格之槍》和《金槍客再闖鬼門關(guān)》。
看樣子還是一部西部電影,但偏于美式,很簡單,這是一幅英文海報。
當然也不一樣,電影海報呈現(xiàn)的風(fēng)格有點類似萊昂內(nèi)的《西部往事》,這是一部好萊塢和意大利合拍的電影。海報里主角一臉苦大仇深的,也不是那種美式正義牛仔的形象,在《好萊塢往事》故事時間60年代末期,這類顛覆傳統(tǒng)的西部片,曾是西部電影最后的余輝。比如山姆·派金帕的《日落黃沙》和《虎豹小霸王 》,主角就都不是正義之士。
這部電影叫做《塔納》,注意海報上的字樣,“,里克·道爾頓飾演塔納”(Rick Dalton is joe tanner),看來里克還是個大牌,因為只有大明星才會用到“XXX是XXX”這種待遇。
此外,以角色命名的西部片不少,比如1966年的《姜戈》。
還是西部片,但有點奇怪。
因為從海報中形象來看,里克·道爾頓的牛仔形象,非常美式,幾乎就是約翰·韋恩時代的標準形象,那種正氣凜然,還有決斗時刻。
但海報下面卻是意大利語,“regia”就是導(dǎo)演的意思。
可見本片大致也是一部好萊塢與意大利合拍的西部電影,但問題出現(xiàn)了,意大利西部電影,尤其是60年代末期,幾乎是不可能出現(xiàn)這種美式英雄主角的。這就好比我們?nèi)缃癯売⑿垭娪袄铮瑤缀醪粫霈F(xiàn)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大全英雄一樣,必須是有點“缺陷”的英雄才符合時代審美。
說白了,這海報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不接地氣。里克·道爾頓究竟演了部怎樣的電影,還要等到《好萊塢往事》里尋找答案。
當然這張海報也致敬了電影1956年的西部電影《絕世槍手保衛(wèi)戰(zhàn)》,這可是真正的美式西部片。
PS,鉛黃電影
此外,還有三張意大利文的“偽海報”,是當年以兇殺、暴力為主的意大利鉛黃電影海報風(fēng)格,出處不明,大家看一下就好。
第一張海報就是預(yù)告片中里克·道爾頓殺納粹的電影,海報slogan就是:“有人點了德式炸泡菜嗎?”。這部戲中戲明顯惡搞了昆汀自己的《無恥混蛋》。
第二張出處明顯,是意大利恐怖大師盧西奧·弗爾茲(Lucio Fulci)的《紐約殺人狂》,最有意思的是,偽海報的導(dǎo)演,達里奧·弗爾茲,是兩位恐怖大師達里奧·阿金圖與盧西奧·弗爾茲的合體。
但三張海報的演員表,里克·道爾頓的名字被框起來了,聯(lián)想起《好萊塢往事》中曼森殺人案的背景,難道小李子飾演的角色,最后死了嗎???
不過既然是偽海報,或許有著混淆視聽的結(jié)果。而且如上三張出處不明,跟之前四張不同不是官方發(fā)布,電影出來之前,一切都是猜測(我不相信昆汀讓男主角死亡)。
幾張“偽海報”,指向性非常明顯,這是昆汀“寫給上世紀60年代電影的情書”,整部《好萊塢往事》,是導(dǎo)演自己非常私人化的映像。所以別看以滅門兇手案為背景,但電影可想而知并不是兇殺片,也不是暴力片,可能帶著點懸疑、帶著點傳記色彩,更多是一場“往事”,一場夢幻。
難怪該片在戛納放映之后,會有人說這是昆汀“最接近《低俗小說》的電影”、“如果你也是個影迷,一定會喜歡”、“扣人心弦、令人眼花繚亂”。
沒錯。一個時代的往事,對過去的西部電影、對好萊塢浮華時代的致敬。而隱藏在浮華表面之下的危機(嬉皮士文化、曼森案件等),或許會為該片提供強大的戲劇張力。
如此私人化的作品,有著如此高的評價,這才是我期待《好萊塢往事》的原因。
2007年昆汀與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一起拍得電影《刑房》,兩部電影的合集,昆汀拍得是《金剛不壞》,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拍得《恐怖星球》,這部電影是致敬70年代的磨坊電影,復(fù)古風(fēng)格、二手膠片質(zhì)感,以及滿滿的B級片惡趣味。
為了達到極致的致敬,把兩部電影合體并另外拍了四部“偽預(yù)告片”,穿插在兩部電影之間,并邀請四位牛逼哄哄的導(dǎo)演拍攝這些預(yù)告片。讓該片整體看起來神似那種在小錄像廳、露天汽車影院觀賞的兩片連看的磨坊電影。
這四部偽預(yù)告片分別是:
★羅伯特·羅德里格斯親自執(zhí)導(dǎo)的《彎刀》。
★羅布·贊比(《千尸屋》)執(zhí)導(dǎo)的《Werewolf Women of the SS)》,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大反派傅滿洲。
★埃德加·賴特(《僵尸肖恩》)導(dǎo)演的《Don't》,里面有導(dǎo)演的好兄弟尼克·弗羅斯特。
★伊萊·羅斯(《人皮客?!罚?dǎo)演的《Thanksgiving》,導(dǎo)演自己出演。
這樣的致敬的形式感,情懷滿滿。而且四支偽預(yù)告片中,《彎刀》更是被拓展成了電影長片,拍了兩部。而且第二部《彎刀殺戮》結(jié)尾,又出現(xiàn)一支“第三部”的偽預(yù)告片,主演還是Lady Gaga,大反派是小李子(未露臉)。
而《好萊塢往事》中的四張“戲中戲海報”,能否會拓展成長片呢?最起碼小李子那個二戰(zhàn)cult電影,我十分好奇。
公號:電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烏鴉·火堂
如果你問我:「Lizard,今年你覺得年度爽片是哪一部?」在這幾天之前,我的回答會是「戰(zhàn)鬥天使艾莉塔」、「蜘蛛人:離家日」,現(xiàn)在我會告訴你是《從前有個好萊塢》這部全長160分鐘的電影讓人由外到內(nèi),由內(nèi)到外,爽的發(fā)燙,更重要的是其承載了導(dǎo)演昆丁塔倫提諾對於美國電影滿滿的愛,在西部不死,只是凋零時,他老兄出來開了一槍。
160分鐘昆丁帶給我們的是什麼?不只是60年代好萊塢的高度還原,以及各種令人會一笑的致敬,還有那一如往常後現(xiàn)代的敘事手法,更多的是一種對美好年代的懷想,過氣西部片演員瑞克達爾頓與他專屬替身克里夫布茲兩人在片中的一明一暗演繹的兄弟情反映了時代轉(zhuǎn)變下的不得不,讓你不得不讚嘆角色設(shè)計上昆汀是多麼的敏感的抓到李奧納多與布萊德比特的螢?zāi)恍蜗?,一個敏感神經(jīng)、一個粗中有細,兩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十五年合作經(jīng)驗讓兩人彼此之間不需要說太多就能理解彼此的心意,李奧納多飾演的瑞克達爾頓對於自身的處境相當?shù)睦斫?,他已?jīng)不能在美國大銀幕演出,取而代之的是「他媽的義大利西部片」(義大利西部片當時慣例是找沒名的演員來演,因此雖然被找去演電影很好,但也代表你的名氣低落,當然本片找了李奧納多這種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來演這個角色,又再次形成了一種戲裡戲外高反差的趣味。),不只重現(xiàn)當年美國西部片演員心中對這種義大利西部片變體的不屑,也是昆汀的自我調(diào)侃,因為他自己就是義大利西部片的愛好者,同時這種拼貼的「變體」是他的最愛,跨時空跨文化的拼貼在他的作品裡屢見不顯,於是在本片裡雖然他的虛構(gòu)服貼著時空(也就是所謂對時代的高還原)他也給讓克里夫布茲在那一個下午,經(jīng)歷了變體西部片的冒險,作為一個外來者(但同時他比小鎮(zhèn)上的人更屬於小鎮(zhèn),就像電影裡瑞克達爾頓演出的戲那樣,一個無名者來到小鎮(zhèn),用暴力證明他比其他人更適合在此地生存)克里夫布茲來到多年前曾演出的荒廢片場,卻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被嬉皮們佔據(jù),所有嬉皮都盯著他。
而他所認識的,當時片場擁有者卻不見人影。
在這一場帶著懸疑與恐怖戲中昆汀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時代的變遷,同時也是西部精神的復(fù)興,因為西部精神並非自由、平等、博愛,而是暴力、暴力、暴力,即便同樣都位處貧困,克里夫布茲不屑於這些寄生他人片場的嬉皮們,他雖然同樣一窮二白,住在小拖車,看著小電視,摸著小狗,替瑞克當替身之餘,還要拉起袖子,替瑞克修天線,修水電,還有修瑞克那貧乏的自尊,但他卻也活的愜意,於是當嬉皮戳破瑞克的車胎,他無情的抱以老拳,打的他滿口是血,同時要他把車胎修好,這樣的安排自然是發(fā)人省思,不只打了不尊重他人財產(chǎn)的嬉皮一臉血,或許也打了戲外左派思潮日益強盛的美國青年一臉血。
同一時間,在克里夫解決嬉皮,瑞克努力客服難關(guān)的時候,馬格羅比飾演的莎朗蒂也在取書書店的對面,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主演的電影,這個角色在本片中就像當於調(diào)酒上放的薄荷般親新,是片中唯一沒有陰暗面的角色,即便是私下生活,也與「明星」氣質(zhì)最接近的角色,沒有被電影院櫃檯認出來,也不遷怒,而當電影院櫃檯人員要求她去與電影海報合照「以免沒人認出來妳是誰」她也笑嘻嘻的擺了姿勢,並愉快的進入一場電影院,一邊看電影,一邊回憶拍電影的時時刻刻,也一邊探看其他觀眾對自己演出的反應(yīng),同時昆汀也用她看電影這事件,替另外兩個角色的事件進行了時間的錨定,他們各自進行的事件正好是一部電影放映完的時間,昆汀曾經(jīng)說他是為了莎朗蒂才拍這部電影,莫怪乎最後莎朗蒂在本片中既美麗又純真,在人際關(guān)係複雜的演藝圈中彷彿白蓮花,也怪不得她的聲音最後會被作為瑞克晉升上流的天堂之音。
瑞克是演員,克里夫是替身,然而克里夫才是真牛仔,瑞克只是假牛仔,他是扮演牛仔的演員,而真牛仔的生活從不光鮮亮麗,更無所謂餘裕,而是浪蕩於日落黃沙間,拼死拼活,只為爭一口飯吃,即便懷有一身本領(lǐng),卻不因此萌生越軌之意,兩人雖是主僕關(guān)係,卻也是平等關(guān)係,因為克里夫的每一毛錢都出自扎實的勞動,正如瑞克的每一毛錢都出自扎實的勞動,不一樣的是克里夫自在自得,瑞克卻恍恐不安,因為作為明星,作為演員,如果不自我感覺良好,不被人看見,他的生命便會真的消亡,我們看見他私下坐在泳池努力的與空氣對戲,熟記臺詞,於是我們也能同理當他與年輕新秀對戲時出錯的挫敗,還有什麼比那場他與小女孩對話的戲更令人感到哀傷的呢?他價值觀如此保守,小女孩價值觀如此進步,一顆如要墜落的暗星,另一顆如要升起的晨星,兩人卻能平等的相談甚歡,因為他們都是盡責(zé)的演員,這也是昆汀在本片中又一次對「地位不相等卻能平等對話」做的展演。
戲裡對戲裡,戲裡對戲外的交互指涉,讓這部電影趣味橫生,當布魯斯李(李小龍)在片場誇耀自己的雙手厲害到要被註冊「致命武器」,使用這只手殺人會被抓去關(guān),克里夫卻吐嘈他,任何人用手殺人都要被關(guān),如果將這段劇情比較電影後半段嬉皮們闖入瑞克家中(在歷史上其實他們是闖入對街的沙朗蒂家中),被克里夫問你是誰時,他們所回應(yīng)的:「我是魔鬼,來這裡幹魔鬼的勾當」我們可以見到昆汀是多麼的著迷於對這些「神話」除魅,拳頭就只是拳頭,正如嬉皮就只是嬉皮,就算殺了人也跟一般人殺了人沒兩樣。(沙朗蒂老公,名導(dǎo)波蘭斯基曾經(jīng)懷疑李小龍是侵入宅邸的殺人兇手,但在本片裡,昆汀明顯不採信此種說法,對他而言當時的李小龍就是一個很單純,對自己身手自信的,很酷的武打演員而已,所以他大膽的讓虛構(gòu)人物克里夫?qū)⒉剪斔估罱o拋飛並撞凹車身,除了趣味外,也旨在破解神話,畢竟圍繞在李小龍身旁的雲(yún)霧因為其名氣已經(jīng)變得過於濃厚,以致於作為電影人的李小龍被遺忘了。)如同其《惡棍特工》(又名《無恥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事實上無恥混蛋這個譯名比較好,為了這個片名,當初昆汀所費不貲。),在展示納粹的美學(xué)之外(看看那精美優(yōu)雅的猶太獵人),毫不掩飾對納粹的痛恨,那個英語裡多出的「u」說的就是你,昆汀並不介意事實是什麼,因為他所要說的是無論你們(納粹)這些人多懂美學(xué)、多有素養(yǎng),你們(u)還是一群混蛋。
而對你們這些混蛋最適合的是什麼呢?
就是以眼還眼,用充滿美學(xué)的方式將你們撲滅。
對昆汀而言最適合展現(xiàn)其美學(xué)的當然就是電影了,於是在本片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瑞克主演的作品裡頭,他用噴火器闖入精美的納粹高官會議廳,將他們烤的嘎崩脆,之後又在電影尾聲又幹了一次。其他在本片裡很有趣的小細節(jié)除了所提及「義大利通心粉電影總是讓說不同語言的人一同對話」這種前頭被瑞克抱怨的義大利西部片特色,在後半段宅邸攻防站表現(xiàn)在瑞克的新老婆身上,她講了一大串沒有字幕的外語,而對「義大利通心粉電影」的熱愛也出現(xiàn)在克里夫的晚餐上,他吃的正是通心粉。
電影最後半小時算是昆汀對觀眾期待的大放送,畢竟聽聞本片與曼森家族謀殺案如此息息相關(guān)的觀眾,因為在電影開始沒多久就見到那看來慵懶又帶點陰沈的查爾斯·曼森,必然抱持期待「這傢伙什麼時候要開始進行陰謀?」然而電影半點都沒有帶到他,事實上,寄生農(nóng)場的嬉皮們到了最後半小時才說出他們是由曼森派來的,然而他們卻搞錯了房子,跑到了對街瑞克的家,同時還撞見了白天去他們那邊揍人的克里夫,這是典型的昆汀戲碼,從《黑色追緝令》就有的,兩個冤家因為巧合相遇,然後一方被另一方莫名奇妙的幹掉,在屋子裡正嗨著的克里夫游刃有餘的人狗合一,把闖入的三個嬉皮打的狗都不如,而操著外語的瑞克老婆也加入這一團血腥爆笑的混戰(zhàn)之中。
你以為是明星的女孩,原來是嬉皮,而你以為是嬉皮的,原來是明星,影迷與明星的距離拉到最近的時候,卻是典範破滅的時候,嬉皮男女看到的那個出來對他們咆哮,並要他們快點開著破車滾蛋的,居然是他們童年崇拜的偶像,他們從憤怒轉(zhuǎn)為震驚,從震驚轉(zhuǎn)為竊喜,然後從竊喜中萌發(fā)想法,他們要將這被人唆使的殺人行為,昇華成一種偉大儀式的一部分,一直以來昆丁都是暴力的愛好者,在他的作品裡,暴力是中性而不帶負面道德屬性的,而這正是典型的美國精神,因為與言論自由息息相關(guān)的,正是擁槍權(quán),人們的權(quán)利不是由政府賦予,而是由手中的槍械賦予,政府只是人民雇用來處理瑣碎事務(wù)的機關(guān),在本片裡頭,昆汀不只捍衛(wèi)了好萊塢的暴力傳統(tǒng),也捍衛(wèi)了自己的暴力傳統(tǒng),於是他一方面讓嬉皮們義正詞嚴的說著:「這個地方住的人都是在電視上教我們?nèi)绾螝⑷说娜耍粗麄冮L大的我們現(xiàn)在回來殺他們,這不是太美妙了嗎?」一方面又讓沾染神明氣質(zhì)的明星屠殺這些想成為邪神的嬉皮暨影迷們,或許對昆汀而言,暴力從來與正義無相關(guān)聯(lián),反而與人類的地位升降相關(guān)聯(lián),否則為何最後安排了這樣一個漫長的鏡頭,關(guān)於一個過氣演員,因為用噴火器殺了破窗而進入泳池的女嬉皮,最終受到隔壁棟大導(dǎo)演波蘭斯基的妻子莎朗蒂的邀請進入屋子裡呢?如果暴力不能改變地位,翻轉(zhuǎn)人生,瑞克(昆?。┻@際遇又怎會如此呢?
在界線混淆的江湖裡,使塵埃落定的,終究是槍聲。
承認吧,我們喜歡昆汀,因為我們喜歡暴力,沒有暴力的蠻橫,就沒有鐵漢的溫柔,而暴力與溫柔的交互作用,正是昆汀作品時常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就如《追殺比爾》裡頭女主找另一個女殺手復(fù)仇,兩人交手到一半,另一個女殺手的女兒卻突然進來,於是兩個人暫停打架,假裝閒話家常,因為沒有暴力,便沒有溫柔的餘裕,而在女殺手被殺死後,復(fù)仇成功的女主告訴女殺手的女兒:「妳隨時可以來找我復(fù)仇,而我也會隨時準備好殺妳」在不平等的世界裡,只有暴力是平等的,也只有暴力能辨識誰是真才實料,猶如槍手決鬥,傳說毫無意義,神話毫無意義,槍法決定一切。
昆汀手持攝影機,以他精湛的槍法,改變了莎朗蒂的結(jié)局,從今以後人們會問:「莎朗蒂是死了嗎?」答案不再是肯定,而是會反問,「你是說昆汀的電影裡還是昆汀的電影外呢?」昆汀以電影為槍,用一顆子彈將另一顆子彈彈開,以一種蠻橫對抗另一種蠻橫,這樣的蠻橫,就是他的溫柔,他彷彿對著觀眾下了戰(zhàn)書:「你覺得不公平,不平等嗎?那就帶上你的槍,來痛快決鬥一場吧?!?/p>
昆汀·塔倫蒂諾曾號稱今生只拍十部電影,《好萊塢往事》是第九部。聳人聽聞的曼森血案,《低俗小說》多線結(jié)構(gòu)再現(xiàn),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布拉德·皮特首度同臺,這部新片從一開機就成為全球影迷的年度期待。今年五月,作為第一批報道《好萊塢往事》的國際媒體,我在西好萊塢The London Hotel跟昆汀聊了半個小時。聊完頗有些意外,這次的昆汀很不一樣。有人說是新婚后的他變?nèi)岷土耍灿腥苏f可能是因為這部電影是他最私人的少年回憶,是一封寫給好萊塢60年代尾聲的情書。采訪中,我的第一感覺是昆汀導(dǎo)演更誠懇,庖丁解牛般細細拆解《好萊塢往事》歷時六年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更有情,談及69年前后新舊好萊塢交替如數(shù)家珍。不變的自然是他風(fēng)格獨特而充沛的創(chuàng)造力,元氣淋漓。就跟隨昆汀一起回到50年前的夏天吧,從前,有個好萊塢……
Q=《環(huán)球銀幕》洛杉磯特邀記者潘萌
A= 導(dǎo)演昆汀·塔倫蒂諾
Q:昆汀導(dǎo)演你好,剛剛看了片花很激動,可以先聊聊這部電影的起源嗎?最初的靈感從何而來?
A:你好,我也有點激動,因為這還是我第一次能真正談?wù)撨@部電影呢!你剛看到的片花其實是我才叫剪輯師剪出來給劇組成員看的,讓大家知道這八個月都在忙活些啥,哈哈。早在五六年前,我就有了關(guān)于這部電影的初步構(gòu)思,然后它一直在不斷變形,直到最終的模樣。
最開始,我先把它寫成了小說。我先順著感覺寫了兩章,然后第二年又寫了幾章。接下來就一直在不斷修改前面的章節(jié)。然后我突然想到一場戲,是Rick和Marvin之間的戲,我就一直在寫這一場戲?qū)懥瞬畈欢鄡赡?。Rick和他的經(jīng)紀人之間的這場戲非常有意思,在我不斷重寫這場戲的過程中,我開始越來越了解Rick的電影作品,也更了解當時行業(yè)的一切。然后呢,在其他項目的間隙里,我總會時不時拾起它,問自己,關(guān)于這幾個家伙我還需要了解些什么呢?偶爾我又會想出關(guān)于Marvin的一個細節(jié),或者Rick的事業(yè)又怎么了,就這樣又過了三年,我開始覺得我已經(jīng)差不多有人物了。我就想,我現(xiàn)在有Sharon這個角色,我還有Rick和Cliff,我知道他們是誰了,但我想要拿他們做什么呢?什么樣的故事是屬于他們幾個人之間的?
Q:所以接下來就進入到開發(fā)故事的階段了?
A:沒錯。大概有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我嘗試了很多種不同的故事,把新的事件和地點往里扔。這么干了有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我又跟自己對話,嘿,我其實不需要把這幾個人物框到一個特別情節(jié)劇架構(gòu)的電影里,我對他們已經(jīng)非常熟悉,我覺得可以試試截取生命中的一兩天那種形式。就是Sharon, Rick和Cliff三個人短短的兩三天交匯時光。他們正好是好萊塢的三個階層。
Q:可以具體說說這三個角色所代表的好萊塢三個階層嗎?
A:首先是Sharon和Roman(羅曼波蘭斯基導(dǎo)演),真實的好萊塢高端階層。不可能有比他們更風(fēng)生水起的了,尤其是在《羅斯瑪麗的嬰兒》之后。然后是Rick,雖然他一直在埋怨自己的境遇,但說實話他其實混得還行啦,至少一直有工作,也賺了不少錢,可以買個房什么的。再來就是Cliff,每天都在好萊塢干活,但他不住在好萊塢。他住帕諾拉瑪,比較貧民窟了。他代表的就是那些一輩子在這娛樂行業(yè)干活,但完全沒有可拿出來炫耀的東西。但他也無所謂,挺酷的接受了。他有點像馬戲團里專門給大象洗澡灌腸的人。
Q:哈哈哈,太準確了。我也屬于Cliff!
A: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這才是好萊塢。在好萊塢,巨大的成功和巨大的失敗可以比鄰而居。
Q:說得好,這句話既可字面直譯又有象征意義。
A:沒錯。所以現(xiàn)在我們有了代表好萊塢三個階層的三位主角,然后可以通過他們的視角一起經(jīng)歷這三天。
Q:為什么一定是1969年?除了曼森慘案之外,有沒有其他什么原因讓你選擇這個時間點?
A: Mark Harris有一本書《Pictures at a Revolution》是講1967年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那五部電影的。你知道那一年是屬于《畢業(yè)生》和《邦妮和克萊德》。但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當奧斯卡頒獎典禮結(jié)束的時候,新好萊塢并沒有意識到它已經(jīng)贏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將引領(lǐng)好萊塢接下來的十年,而舊好萊塢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輸了。到了1968年,很明顯舊好萊塢已經(jīng)在消亡了,而新好萊塢正在取而代之。等到了1969年,新好萊塢已然成為了好萊塢的代名詞。任何三年前大熱的東西,此刻看起來都無可救藥的過時。那個時間節(jié)點就是如此微妙,等到了1970年中的時候,任何1969年中的片子也顯得無可救藥的過時了。Roman和Sharon簡直就是新好萊塢的金童玉女,但《羅斯瑪麗的嬰兒》如果是1963年出來根本就不會成,這就是天時。
Q: 電影中萊昂納多演的Rick是屬于50年代晚期60年代早期的男明星,對嗎?
A:對,他是George Maharis和Ty Hardin那一卦的。1969年,除了Rick沒人再拿小細齒梳大背頭了,那會兒流行的是中性凌亂風(fēng)。正當紅的是Peter Fondas,Michael Douglas和Arlo Guthries這些嬉皮士星二代。他一直以來被教導(dǎo)的那種陽剛硬漢氣質(zhì)受到了巨大的正面沖擊。
Q:電影是關(guān)于60年代尾到70年代的好萊塢,請問你如何看待當下的好萊塢呢?
A:我覺得好萊塢永遠是在變化中的。現(xiàn)在雖然好像所有人都在說后現(xiàn)代主義,或者又要對行業(yè)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差不多每十年就會來一輪,但對我來說嘛……我反正沒什么意見。你看大片廠能支持我和這么天才的演員們一起拍了一個非常難拍的電影,我至少有想做什么就去做的自由?,F(xiàn)如今人們已經(jīng)不搭景了,什么都是CGI而不研究美術(shù),但我們改變了洛杉磯的街景,所有人都看到了。其他人可能CGI這CGI那的,要我說,F(xiàn)xxk that shxt!
Q:可是你是行業(yè)里的一個例外呀。
A:嗯……對啦(笑),反正我確實是例外嘛。我很幸運。今年暑期檔很奇怪,別人告訴我的時候我都不敢相信,你知道嗎,我們是唯一的一部原創(chuàng)電影。任何暑期檔的大片廠電影要么是續(xù)作要么是改編,只有我們是完完全全的原創(chuàng)。一整個夏天,只有一部原創(chuàng)電影。
Q:這么說起來好悲傷啊。
A:一方面是挺悲傷的,另一方面,我們是不是屌爆了哇哈哈哈。
Q:可以介紹一下選角過程嗎?這次的卡司陣容太耀眼了,比如說誰是第一個定下來的?
A:坦白說第一個確定的演員是Margot。當然我有一直跟Leo和Brad溝通,但Margot是第一個簽的演員。我覺得她是近五年來出現(xiàn)的最激動人心的女演員。而且要扮演真人Sharon Tate,她簡直是最完美的選擇!我都覺得很幸運,當我要拍一部跟Sharon Tate相關(guān)的電影,正好就有這么合適的演員出現(xiàn)在行業(yè)里。在我找她聊之前,我給幾個好朋友看過劇本,他們都直接說“所以你要找Margot Robbie演Sharon Tate嗎?”而且她真的人很好,答應(yīng)出演其實是很大的一份信任,因為這個項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落聽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正好是《我,花樣女王》之后,你可以想象海嘯一樣多少劇本會涌到她面前,但她拒絕了所有人,我心里很感動。
Q:因為這是一部在好萊塢拍的關(guān)于好萊塢本身的電影,這三位主角在詮釋角色的時候,作為導(dǎo)演,你希望他們把自己真實的好萊塢經(jīng)歷也糅入進去嗎?
A:我覺得想想很有趣的點是,這幾位演員都已經(jīng)在好萊塢有一陣子,他們都眼見過起高樓,也看到過樓塌了。比如Margot,她來到美國先是拍了個電視劇,她在那個劇里挺不錯的,但是劇被砍了。那怎么辦?難道打道回府嗎?無非是重新再來唄。當你在好萊塢生活,你就永遠在變動之中奔跑。對了,我還對Leo干了件事哈哈,我有一天突然問他,如果你沒有從《成長的煩惱》中順利畢業(yè)怎么辦?如果你在《成長的煩惱》之后沒有接到《男孩的生活》這部電影呢?嗯?那你怎么辦?他有點被我問懵了,然后陷入了非常認真的沉思。
Q:關(guān)于這部電影,你和羅曼波蘭斯基溝通過嗎?
A:沒有具體針對劇本交流過,但是我有找一位共同的好友,請他先讀劇本,然后通過他告訴Roman,讓他知道我們在做些什么。
Q:你的電影配樂一直都很精彩,這一次會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A:這次最特別的地方在于,我當時就身處洛杉磯呀。1969年的時候,我大概7、8歲的樣子。我完全記得那時候的洛杉磯,有一個非常大的廣播電臺93KHJ,到處都在放。所以這次我們也用了很多首當時KHJ里的歌和廣告,廣播在這部片里一直持續(xù)著,有點像《美國風(fēng)情畫》。我覺得音樂和廣告就相當于時代的敘述者,帶你領(lǐng)會那個時代的洛杉磯。
Q:你之前提到過你只會拍十部電影。這一部就是倒數(shù)第二部了,完成十部之后的計劃會是什么?寫書嗎?
A:嗯……寫書肯定可以呀,哎我跟你說真話吧,寫書大概只會是我私人時間里做的事,下一個十年,除了寫寫書之外,我想要往戲劇的方向走。我想寫舞臺劇,然后再自己導(dǎo)演。
Q:如果能回到你最開始做電影的那個時候,你會給那時的自己什么樣的忠告?
A:啊,如果我能回到我第一次拍電影的三年前,差不多89年的時候,我想我會跟自己說挺住啊!相信我以后會變好的!因為89年那會真挺糟糕的,而且我也不知道到了91年一切都會劇烈變化。所以我會告訴自己給我挺住,你不是個傻瓜,這是可以行得通的!
Q:最后一個問題,1969年的時候你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A:我是一個……哈哈我記得我第一次去好萊塢就是1969年。當時我爸媽帶我去中國大劇院看《虎豹小霸王》。
后記:
7月才看到《好萊塢往事》的全片,膠片午夜場的首映,再一次,昆汀任性地改變了歷史??赐旰笠宦烽_回家,經(jīng)過許多熟悉的場景,夜風(fēng)中尚未涼透的暑氣,仿佛從電影里1969年的盛夏吹過來。半個世紀過去,好萊塢好像改變了很多,又好像從來沒有變過。本來想寫點影評,但回頭翻看兩個月前的這篇采訪,發(fā)現(xiàn)什么都不用多說了。昆汀就是昆汀電影的最佳解讀者,他就是好萊塢之子。
在討論李小龍之前,容我引入一段往事。 有篇報道曾寫過這么一件事: 【拍《鬼子來了》時,姜文去日本看了靖國神社。: 在一家賣武士刀的店里,他看中一把400年的刀,特別想買,可那把刀是文物,不能出售。 陪行的日本人就問姜文,為何對那把刀充滿興趣,姜文說: “這把刀給中國人帶來了恐懼,擺脫這種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刀攥在自己手里,跟我的手合一,屬于我。 ”】 姜文的回答一針見血地概括了中國那一代人對曾經(jīng)的侵略者內(nèi)心最真實的態(tài)度,極為形象。 對,是恐懼。 因為恐懼,中國電影的抗戰(zhàn)敘事史中充滿了滑稽可笑的“小日本”形象和手撕鬼子的戲碼。中國影人和觀眾通過這樣的方式終于把昔日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攥在了手里,用嘲諷和快感消解了曾經(jīng)支配過中國人的恐懼。 這讓我開始思考,那個曾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強的男人的布魯斯李,是怎樣一點點成了某些人心中的一根刺—— 熟悉李小龍的人都知道,李小龍先生真正贏得世界性聲譽是在【龍爭虎斗】在好萊塢上映之后——那時他已去世,未能親眼得見彼時那條東方巨龍是如何烈日當空照耀大地的光榮壯景。 此后順水推舟,持續(xù)數(shù)年,好萊塢乃至整個美國社會把他們所能給予一個人類的種種最高禮贊以多角度全方位(電影——武術(shù)——哲學(xué)——心靈)毫不吝嗇地給予了這位來自東方的男子。 這當然跟李小龍的實力有著脫不開的關(guān)系。事實上,李小龍先生生前已在美國武術(shù)界打下赫赫江山,獲得無數(shù)驚嘆與榮譽——可那畢竟是一個專業(yè)的領(lǐng)域,還無法滲透大眾。 死去的李小龍帶著他的功夫片席卷全球,魅力勢不可擋。人們開始一點一點了解他,認識他,然后不斷被征服。最終他終于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化偶像之一。 在李小龍身上,我們欣慰地看見了美國社會兼容并包的偉大魄力。 但同時,我也不得不小人之心地開始思考,假如李小龍先生一直活著,他是否還能得到來自西方社會如此的尊重并通過美國社會促成他未來勢不可擋的名望與地位? 我愿意相信他依然可以。因我希望所有的實力派無論生死都能得到公正的認可與待遇。但我對此并不樂觀。 王小波曾在小說里說,死掉是最好的護身符。 結(jié)果生前潦倒的他死后爆得大名,直到今天,這個名字仍是網(wǎng)紅般的存在。但你仔細想想,假如他一直活著,他的文章還能不能順利發(fā)表,都尚且存疑吧。 但是,他死了。對社會不再是一個不可控的生命和因素。他對自己不再有最終解釋權(quán)。承認和贊美一個死去的強者,必然讓所謂大國風(fēng)范確鑿無疑。 看,中國社會多么包容。連王小波都能得到贊美。 看,美國社會多么偉大。即使在七十年代,我們?nèi)匀豢梢园炎罡邩s譽獻給有色人種。 可李小龍終究還是太強了。 客觀上,他在展現(xiàn)美國風(fēng)范的同時,也成了一個文化的“侵略者”。 正如昆汀所說,他是如此“傲慢”。如果你看過李小龍1971年面對加拿大記者的一段訪談節(jié)目,你可以反問自己,你何曾見過一個亞洲人面對白人的采訪,竟然如此“趾高氣昂”,如同老師指導(dǎo)學(xué)生一樣擲地有聲。而對對方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西方人對東方“網(wǎng)紅”的一次獵奇探究。 如果你了解昆汀,你會記得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是李小龍的粉絲。李小龍生前需要美國,而美國在李小龍死后也需要他。在這樣的背景下,熱愛李小龍,贊美李小龍也幾乎是美國人的一種政治正確。 但你仔細想想,昆汀可曾有過一次認真談?wù)摾钚↓埰淙嘶蛟陔娪爸袑ζ浔磉_過敬仰?其實沒有。我們能看見的,只是符號化的使用。 直到好萊塢往事的出現(xiàn)。 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的確是真誠的。昆汀展現(xiàn)了他對好萊塢的溫柔。同時,也終于破天荒地表露出了他對李小龍的真實態(tài)度。 在被李香凝質(zhì)疑后,昆汀終于無法再掩飾他對李小龍的想法。他認為李小龍確實是個傲慢的人,理由是他看過琳達寫的傳記里有提到李小龍“絕對說過”他可以“打殘”阿里(事實證明昆汀在撒謊,傳記里這段話是影評人對影迷反應(yīng)的想象,并非李小龍本人所說)。 這時你就會知道昆汀為什么會那樣處理李小龍的角色。 他讓李小龍說出他可以打殘阿里的話,然后讓克里夫嘲笑他。李小龍問他你笑什么,他說阿里可以打死你。之后克里夫在原劇本里就打臉了李小龍,并坐在李小龍身上羞辱了他。直到皮特反對,昆汀才稍稍修改了一點點,但裝逼不成反被操的“李小龍“仍舊狼狽不堪乃至引發(fā)了電影院的哄堂大笑。 顯而易見,昆汀對于“打殘阿里”的李小龍耿耿于懷,以至于電影里都不需要阿里出手,一個克里夫就足以代替阿里教訓(xùn)了李小龍。 而滿屏的嘲諷和電影外昆汀對李小龍言之鑿鑿的栽贓通過電影里的不忿完美地展現(xiàn)了出來。 你?李小龍,能打敗阿里?我不用阿里出手,一個替身演員都可以教你做人。 ——這才是昆汀有史以來對李小龍最“真誠”最毫無保留的態(tài)度。 事實上,阿里和李小龍彼此敬重。而以李小龍的格斗實力,他也未必贏不了阿里。琳達曾說,李小龍講過,他和阿里遲早會有一戰(zhàn)。只是他沒能等到那一天。 陰差陽錯之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本身就強大而驕傲的李小龍一方面被美國人公認為英雄的存在;而另一面的事實則是,他作為華裔竟然如此自信,強大,無論在氣勢還是實力上都是王者一般的存在。他終究是以東方人的身份在武術(shù)界格斗界乃至娛樂界實現(xiàn)了針對美國社會的“文化侵略”(盡管他的榮譽與美國社會的推波助瀾相輔相成),這讓很多驕傲的美國人都覺得有點憋屈吧。 以至于他的驕傲自信在昆汀的意識中,不知何時開始引發(fā)了被害妄想癥,變成了可以“打殘阿里”的傲慢。這種忿忿不平的壓抑不知埋藏了多少年,終于在極盡“溫柔”的好萊塢往事中,以李小龍被克里夫教做人的方式報復(fù)性地發(fā)泄了出來。 那種矛盾的心態(tài),正如姜文面對武士刀時所說的一樣: “這把刀給中國人帶來了恐懼,擺脫這種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刀攥在自己手里,跟我的手合一,屬于我。 ”】 而李小龍這把刀,則早已不知不覺刺傷了美國人的自尊心,成了以昆汀為代表的部分美國人心中埋藏已久的刺。面對來自他們心中“弱國”的強者,先是表示欣賞,尊重,但終于無法面對那受傷的自尊心,最終把象征著恐懼的想象——一個并不存在的傲慢愚蠢的李小龍攥在手里,然后大加嘲笑,再惡狠狠地摔到地上。 他們相信這樣就可以“擺脫恐懼”。但事實上真正的恐懼并不是來源于這個“侵略者”,而是源于恐懼強者的美國人的脆弱的自尊心。 昆汀,哭一場吧,承認你討厭李小龍吧。別再心懷憤恨地自欺欺人了。
最后,容我問一句——
如果有一天,寧浩在一部“獻給中國電影的一封溫柔情書”中捏造阿里說過他可以“打殘李小龍”(事實上阿里跟李小龍的好朋友李俊九先生間接學(xué)習(xí)過李小龍的“精確拳”,并盛贊李小龍是他所處的時代最強的武者),然后由吳京出面把阿里打得屁滾尿流——那時大家又會如何反應(yīng)呢?
我的答案是,我會像今天看待昆汀一樣看待寧浩——你丫有病吧?
在電影開頭,萊昂納多飾演的Rick Dalton所主演的《Bounty Law》一部虛構(gòu)的50年代末西部電視劇。這個虛構(gòu)劇的靈感來源于50年代和60年代的一系列西部電視劇,包括根據(jù)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 拍攝于1958年至1961年間的西部電視劇《Wanted: Dead or Alive》和拍攝于1957年至1962年間的《Maverick》。后者的主演詹姆斯·加納(James Garner)在這個系列前三季拍攝結(jié)束后也轉(zhuǎn)戰(zhàn)大銀幕,和史蒂夫麥奎因共同出演了1963年家喻戶曉的二戰(zhàn)電影《勝利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Rick的故事很多都借鑒了這一時期諸如麥奎因和加納的各個影星的人生經(jīng)歷。
《勝利大逃亡》也在電影之后的劇情中出現(xiàn),而Rick在昆汀宇宙中還曾為該片試鏡。Bounty Law中還有一個小彩蛋,那就是昆汀的御用配角邁克爾.馬德森(Michael Madsen)短暫的出現(xiàn)在了劇中。
之后當Rick在餐館里和阿爾·帕西諾飾演的制片人Marvin Schwarz交談時,幾個閃回片段交代了之前Rick拍攝過的一些電影電視內(nèi)容,其中那部大肆虐殺納粹的虛構(gòu)電影《14 Guns of McClusky》的靈感來源很大程度上是基于1961年的《納瓦隆大炮》(The Guns of Navarone)和1968年的《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兩部片子都是60年代家喻戶曉的二戰(zhàn)電影,也都講述了深入敵后大殺特殺納粹的故事。
其中《血染雪山堡》的主演便是大名鼎鼎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而Rick的故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伊斯特伍德現(xiàn)實中的職業(yè)發(fā)展啟發(fā)。東木老爺子當年也是因為發(fā)展前景被電視劇所束縛,而自己也已經(jīng)過了事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期,1959-1965年他一直在拍攝一部名為《Rawhide》的西部電視劇,戲路沒有拓寬,而且繼續(xù)在電視界發(fā)展的空間已經(jīng)很少了。
因此東木選擇了在1964年前往意大利與賽爾喬·萊翁內(nèi)(Sergio Leone)共同拍攝了垂名青史的《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這個系列不光開創(chuàng)了“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的里程碑,東木所塑造的冷面硬漢形象也成功地為他打開了電影生涯的大門,成為了好萊塢的一段佳話。片中不光能聽到Rick對意粉西部片的調(diào)侃,影片中Rick之后的職業(yè)發(fā)展(也跑去意大利拍西部片)也多多少少映射了東木的影子。
至于片中Rick戴著眼罩火烤納粹的情節(jié),不光有昆汀對自己《無恥混蛋》最后一幕火燒劇院的致敬,這個眼罩也是對卡朋特1981年的經(jīng)典作品《紐約大逃亡》(Escape from New York)中主角Snake的致敬,畢竟《紐約大逃亡》的主演庫爾特·拉塞爾(Kurt Russell)也出現(xiàn)在了本片當中。
此外,Rick在電視上又扭又跳的節(jié)目片段也是有現(xiàn)實原型的,這是65-66年期間播出的一檔名為《Hullabaloo》的音樂綜藝節(jié)目,播出期間曾經(jīng)邀請了不少諸如滾石那樣的大咖登臺演出。
之后開車回家的戲碼也是暗藏不少驚喜。首先Rick開的車很有講究的,是一輛1966年的凱迪拉克轎跑Coupe DeVille,和《落水狗》中金先生(由邁克爾馬德森飾演)的車不光型號一致甚至顏色都是一模一樣。
布拉德皮特飾演的Cliff在路上遇到曼森家族的女孩pussycat的時候,背景音樂是1967年的電影《畢業(yè)生》中的一首名為Mrs. Robinson的插曲?!懂厴I(yè)生》的劇情本身就是講述了年輕人和長輩之間錯綜復(fù)雜的感情關(guān)系,結(jié)合到之后劇情中Cliff和pussycat之間暗暗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放到影片中這部分作為背景音樂可謂是神來之筆
歌曲鏈接: //music.163.com/#/song?id=5057901
在看到鄰居是波蘭斯基之后,Rick感嘆道:“這是拍了《羅斯瑪麗的嬰兒》(Rosemary's Baby)的那個波蘭斯基!”在這簡單講一講羅曼波蘭斯基。出生于波蘭的波蘭斯基正是靠著1968年的《羅斯瑪麗的嬰兒》一炮而紅,躋身好萊塢當紅商業(yè)片導(dǎo)演的名列。而在這3年之前,在他指導(dǎo)拍攝《天師捉妖》(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期間遇到了自己未來的妻子莎朗泰特 (Sharon Tate),此時泰特還正在與她自己的造型師杰伊塞布林(Jay Sebring)處于熱戀中,無奈波蘭斯基橫刀奪愛,泰特便甩了杰伊(分手后杰伊依然是泰特的密友和化妝師)與波蘭斯基迅速墜入愛河。這段狗血三角戀也在之后的花花公子派對上借影片中的史蒂夫麥奎因之口介紹給了觀眾(當然要吐槽一下昆汀犯了一個史實錯誤,花花公子別墅是1971年才被買下的,影片中1968年就開了派對)。
兩人1968年結(jié)婚并于當年懷孕,波蘭斯基也為懷有身孕的老婆購置了位于好萊塢茨埃羅大道10050號的豪宅(之后曼森殺人案的地點)。影片中二人還沒來到好萊塢多久,但憑借著《羅斯瑪麗的嬰兒》已經(jīng)是好萊塢熾手可熱的紅人了。而之后二人出席的花花公子派對上,還有一幕泰特牽著閨蜜跳舞的情節(jié),其中一個和阿黛爾一樣胖的女人是當時的美國流行樂手“Mama Cass” 卡絲·埃利奧特(Cass Elliot),坊間有傳聞?wù)谴巳嗽谝粋€派對上將泰特引薦給了查爾斯曼森,從而導(dǎo)致了之后的血案。
之后那一段Cliff與李小龍頗有爭議的打斗閃回戲,從服裝和道具上來看該片段的背景應(yīng)該是基于在66-67年李小龍拍攝《青蜂俠》期間,那時候初來乍到的李小龍也剛剛開始在好萊塢一展拳腳,最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動作巨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的細節(jié)那就是在之前Rick和制片人Marvin交談時,Marvin提到過Rick曾參演過《蝙蝠俠》的電視劇,在1967年青蜂俠被砍之前,兩部劇曾經(jīng)有過聯(lián)動劇集,也就是說,片中不光Cliff,就連Rick都可能已經(jīng)與李小龍打過照面了,或許這場打戲背后暗藏的設(shè)定或許就是兩部戲聯(lián)動拍攝的期間!可以說這些種種細節(jié)實在太值得玩味了。
當然,在這個片段里昆汀也玩起了自己以前電影中的梗,片段中出場的特技負責(zé)人Randy正是由庫爾特·拉塞爾飾演的,這也和他之前在昆汀的另外一部2007年的電影《死亡證據(jù)》(Death Proof)中飾演的特技車手殺人狂麥克的職業(yè)不謀而合,而飾演他妻子的佐伊·貝爾(Zoe Bell),現(xiàn)實中不光自己就是個女特技演員,在《死亡證據(jù)》的結(jié)局中更是本色出演自己并最后殺死了麥克,昆汀的角色安排是相當有意思了。
關(guān)于Cliff被懷疑殺妻的人物設(shè)定也是有現(xiàn)實原型的。1981年美國影星羅伯特·瓦格納(Robert Wagner)曾被指控在游船上謀殺了自己的妻子娜塔莉伍德(Natalie Wood),但因為證據(jù)不足最后調(diào)查以意外溺水為結(jié)論草草收場。之所以認為昆汀是受該事件啟發(fā)的主要原因是片中Cliff的老婆也叫娜塔莉,而且昆汀也親口承認瓦格納出演過的1969年的電影《兩對鴛鴦一張床》(Bob & Carol & Ted & Alice)對他本人的攝影風(fēng)格影響深遠。此外,紅泳衣加魚叉的鏡頭也總讓我想到1965年的《007之霹靂彈》(Thunderball),或許這也算是昆汀的小致敬吧。
Rick在片中接拍了另一部西部電視劇《Lancer》,這個是一個真實存在的電視劇,于68-70年之間播出。Rick飾演的角色是根據(jù)原版電視劇中喬唐貝克(Joe Don Baker,這個老哥也是西部片的??停鲅?972年的《豪勇七蛟龍》,也在《007》系列中當過配角)飾演的反派 Day Pardee改編而來。
之后Cliff第三次撞見pussycat并被她帶到曼森家族的據(jù)點-- Spahn 農(nóng)場的這場戲也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內(nèi)容。首先片中關(guān)于這個農(nóng)場曾經(jīng)用于拍攝西部片的各種介紹都是真實的,49-56年紅遍美國的西部英雄劇《獨行俠》(Lone Ranger)就是在此取景。農(nóng)場的主人George Spahn 1953年買下這個農(nóng)場,但是隨著自己失明喪失了活動能力,為了能繼續(xù)打理農(nóng)場,Spahn允許曼森家族入住農(nóng)場,以勞動和提供性服務(wù)作為免除租金的條件。而電影中描述的騎馬游業(yè)務(wù)也是現(xiàn)實中農(nóng)場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
在這段戲中可能會有人奇怪達科塔范寧怎么是一個沒幾場戲的龍?zhí)?,但她飾演的“Squeaky” 麗奈特·弗洛姆(Lynette Fromm)這個角色現(xiàn)實中則大有來頭?,F(xiàn)實中“Squeaky”作為女孩們的領(lǐng)頭人一直是曼森家族的左膀右臂,曼森被逮捕后她因為沒有直接參與對泰特一家的謀殺案因此躲過一劫,但還是在70年代因為試圖謀殺美國總統(tǒng)福特被捕入獄(失敗的原因是忘記上彈了,笑死),直到2009年才刑滿出獄。至于她的外號是農(nóng)場主Spahn取的,因為在她和Spahn啪啪啪的時候腿間總會發(fā)出吱吱的聲音。。。。。
泰特逛街的劇情中,當她進入了一家圖書店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1941年《馬耳他之鷹》古董的復(fù)制品。
她來到電影院(這家電影院貌似也很有歷史,但我只在GTA5里駐足過,有詳細的介紹以后補充)觀看自己1968年出演的《風(fēng)流特務(wù)勇破迷魂陣》(The Wrecking Crew)。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放映的《迷魂陣》原片片段里昆汀并沒有使用特效將泰特的臉換為電影中飾演泰特的瑪格特羅比的臉,所呈現(xiàn)的劇情便是如同夢幻一般奇妙:一位女演員在半個世紀后的今天扮演著另外一位女演員,穿越回半個世紀前的好萊塢,在銀幕前觀看著自己出演的角色在現(xiàn)實的銀幕中扮演的角色綻放光彩,可以說這是昆汀向電影業(yè)的老前輩致敬的最有意思的方式了。
而一個隱藏更深的彩蛋則是電影里所放映的《迷魂陣》的那場打戲也是李小龍親自指導(dǎo)的。這里的一個閃回片段也展現(xiàn)了李小龍作為武指與泰特互動的橋段?,F(xiàn)實中泰特和她的前男友杰伊都是好朋友,正是杰伊在1964年的空手道錦標賽上與李小龍相見以后才將李小龍引薦給好萊塢,并在他的幫助下完成了《青蜂俠》的拍攝,讓李小龍的事業(yè)在好萊塢開始騰飛。雖然一開始昆汀對于李小龍的塑造有些過火,但這些小細節(jié)還是能體現(xiàn)出昆汀作為李小龍骨灰粉過硬的知識儲備。
Rick和Cliff回到家中看電視,Rick客串的劇集《The FBI》現(xiàn)實中也是真實存在的,這是一部在65-74年間播出的犯罪劇,Rick出演的劇集"All The Streets Are Silent"也是真實存在的,甚至情節(jié),拍攝角度,一切都完美還原了原版內(nèi)容。Rick在劇中客串的角色Murtaugh現(xiàn)實中由伯特·雷諾茲(Burt Reynolds,曾經(jīng)出演過成龍1981年的電影《炮彈飛車》)扮演。
之后Rick來到意大利的劇情,便是一波對意粉西部片和意大利山寨諜戰(zhàn)片的致敬和戲謔了。Rick參演的第一部虛構(gòu)的意粉西部片《Nebraska Jim》名字應(yīng)該是致敬史蒂夫麥奎因1966年的西部片《萬里殲仇》(Nevada Smith),海報的設(shè)計也很明顯參考了意粉西部片元老賽爾喬·萊翁內(nèi)那經(jīng)典的鏡頭運用(從背后拍攝腰間槍袋)。
而且這部虛構(gòu)的電影制作人是另外一位傳奇意粉西部片導(dǎo)演塞爾吉.奧科布奇(Sergio Corbucci),他曾在1966年制作了《奇?zhèn)b蕩寇志》(Navajo Joe,這部電影的主演也是上面提到的伯特·雷諾茲,可以說昆汀換著花樣在致敬他所喜愛的演員們)被譽為當時最血腥的西部片,在西方影壇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印第安人在部落被匪幫屠殺后復(fù)仇的故事?!癗ebraska”則來源于1966年的另一部意粉片《Ringo del Nebraska》。
Rick也出演了同樣由柯布奇指導(dǎo)的意大利山寨諜戰(zhàn)片《Operazione Dyn-o-Mite!》。這部虛構(gòu)電影很顯然是受同樣由塞爾吉現(xiàn)實中拍攝于1967年的《Death on the Run》啟發(fā),這部片子也算那個時代意大利電影業(yè)借著007掀起的諜戰(zhàn)風(fēng)潮出品的山寨電影的典型代表。海報中Rick的穿著和現(xiàn)實中電影主角Jason的穿著一模一樣(亮色鴨舌帽+黑色夾克)。甚至連那場追車戲都是昆汀直接從電影中搬出來,只不過用數(shù)字技術(shù)將主演的臉換成了小李子。該片的意大利名字靈感有可能來源自1966年同樣是意大利拍攝的惡搞諜戰(zhàn)片《Kiss the Girls and Make Them Die》,這部電影拍攝期間的代號是“Operazione Paradiso”。
片中Rick的第二部意粉西部片《Uccidimi Subito Ringo, Disse il Gringo》(英文Kill Me Now Ringo, Said the Gringo)靈感來源自另外一個意粉西部片系列:1965年的《瑞格之槍》(A Pistol for Ringo)和《金槍客再闖鬼門關(guān)》(The Return of Ringo)。而Rick最后一部《Red Blood, Red Skin》屠殺印第安人的內(nèi)容則是受到于1970年拍攝的《Land Raiders》劇情的啟發(fā)。
5星,前面以為阿莫多瓦金棕櫚能拿了吧,看完這部,嗯,不一定哦,哈哈。劇透一點,有李小龍模仿秀,世界影史和流行趨勢大融合,戲中戲,講的是有電影夢的明星和替身的故事,開頭描繪好萊塢的夢幻豪華,中間各種致敬,后半段情感升華,整部影片不管是攝影,劇本,演員表演都是頂級水準,影片節(jié)奏讓我很興奮,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完戳中淚點了。但覺得,即使戛納大獎分豬肉,好萊塢往事和痛苦與榮耀都是有資格拿金棕櫚的,這兩部片也可能會出男演員獎(小李子有戲,我覺得同片他的層次和空間更好),此片商業(yè)與藝術(shù)兩不誤嘛。
幾乎融合了昆汀之前所有的元素:暴力,話癆,冷幽默,足控,迷影情節(jié)等等 男性荷爾蒙一刻不停噴涌而出。全片無尿點 唯一的缺點就是空調(diào)太冷把我從夢里凍醒了 害我沒夢完
一如既往有讓人非常不舒服的種族和性別問題。昆汀跟波蘭斯基關(guān)系很好吧,這意淫都讓人有點感動了。但是他跟李小龍到底什么仇什么怨,那滿滿的惡意都要溢出來了…
昆汀電影里一貫的成噸的血漿沒有了,無窮無盡的暴力沒有了,源源不斷的話癆也沒有了,這讓電影顯得冗長且無聊,只有戀足癖和最后半小時的高潮能挽回顏面。小李子的表演依然不懂得節(jié)制,各種用力過猛,勁兒勁兒的。皮特雖然耍帥,但也只是耍帥而已,和李小龍的那段耍帥更是覺得有失偏頗。所謂的迷影情節(jié),因為全程被割裂,最后被“嫁接”進來的感覺很違和。吹得有點過了,這不是昆汀最好的作品。
如果你也是個影迷,一定會感動的,這就是給影迷的禮物!我愛死《好萊塢往事》了!?。。。」徊荒軇⊥?,雖然有預(yù)感,但沒想到……最后真是止不住眼淚。昆汀又一次,嗯,又一次。這就是我愛電影的原因?。⌒±钛菁己懿诲e,皮特超硬漢,瑪格特羅比超可愛!這里仍有昆汀對電影、對暴力、以及對美足的熱愛。昆汀繼續(xù)牛逼!愛死這片了,哭了?。?/p>
昆汀拒絕刪減牛逼,撤檔又如何,完整版照樣看,5星送給玻璃心圣母
導(dǎo)演塔蘭蒂諾的溫情反思之作。只是對美國好萊塢歷史及年代嬉皮士現(xiàn)象和“曼森殺人案”不大了解的觀眾,就看不出多少其中的內(nèi)容和樂趣了,那樣的話片子也只值三顆星。不過編劇導(dǎo)演再現(xiàn)那個時代的外貌、內(nèi)在特征上,實在是下了大功夫,加一星吧。
這就是昆丁,他不會討好觀眾無論是中國的,還是美國的,還是全世界的,這就是昆丁。要是連昆丁這種人多開始討好觀眾了,那你能想象電影行業(yè)會變成怎樣嗎
布拉德皮特開車能看路嗎
很平鋪直敘的無聊故事。演技確實爆棚。 還有為什么非要丑化李小龍?亞洲男人在美國還不夠慘嗎?
屬于電影的理想主義時空已在《低俗小說》的兔餐廳里建立過一次,如今昆汀將其拓展引入童年迷影記憶中的現(xiàn)實世界,從《無恥混蛋》開始真正步入的“小說電影”階段對文學(xué)性與寫作欲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膠片上的架空歷史,萊昂內(nèi)式片名卻更多在討論考布西,接連相同題材的“姜戈”和《八惡人》激發(fā)出了強烈的對西部片乃至其整個亞類型歷史探究重訪的游戲興致,后三十分鐘的倫納德小說式情節(jié)接棒對影史八卦考據(jù)戲說構(gòu)成的前兩個小時,組成了最符合昆汀多重身份的一部作品。替身皮特和小李的友情歌頌傳統(tǒng)拍攝,也是現(xiàn)實的西部硬漢傳奇,客串的女特技師佐伊·貝爾與當年的史蒂夫·麥奎因同樣閃耀,電影誕生于團結(jié)、勇敢和犧牲,幕后英雄與銀幕英雄聯(lián)起手來,掃清渾濁邪惡,圓影迷們一個美好的夢,嬉皮文化與騎士精神共舞,那些浪漫菲林的叛逆和善良將被永遠傳頌。
看了一個小時,以后也不打算補了。人生中也沒什么非看不可的片子
假如曼森殺人案沒有成功,莎朗·塔特沒有遇難,波蘭斯基沒有性侵幼女,沒有四十年如一日的逃亡生涯,而是和妻子、孩子共享天倫之樂。假如瑞克結(jié)識波蘭斯基,千里馬遇伯樂,迎來事業(yè)第二春。假如瑞克不再經(jīng)濟窘迫,也沒有解雇克里夫。假如……世上沒有假如,但是昆汀給了我們另一種答案。用瑞克和克里夫的經(jīng)歷紀念曾經(jīng)還沒有被商業(yè)侵蝕的好萊塢;用迷影瞬間、致敬橋段作為寫給電影的情書、獻給影迷的禮物;用顛覆現(xiàn)實的故事給曼森家族迎面重擊,報殺人之仇。昆汀用電影改寫歷史,轉(zhuǎn)悲劇為喜劇,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和記憶中不一樣的1969年。不再追求血漿四濺、殘肢斷臂,取而代之的是濃濃詩意,屢屢柔情。不再追求暴力,取而代之的是發(fā)生在平行時空的美好童話。以虛幻的故事?lián)嵛楷F(xiàn)實的傷疤,以懷舊的鏡頭追憶往昔的歲月,這就是電影的力量。
昆汀·談倫蒂諾的新片《好萊塢往事》太文藝了,還是他一貫的復(fù)古膠片質(zhì)感,但劇情卻一返常態(tài),完全不是你期待的那種痞子昆電影。它非常的文藝,沒有故事,不僅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講好萊塢居民的浮生一日,就算到了高潮也故意用上帝視角的旁白間離故事,出現(xiàn)了大量準確的時間信息,甚至還有跳躍的故事時間跨度,總之感覺就是觀感上如何不爽他就怎么來。最后的高潮十幾分鐘可以證明這就是昆汀電影,還是《無恥混蛋》里平行時空改變歷史的玩法,告訴你電影是什么??赡苁潜У念A(yù)期不一樣,以為會有暴力血漿和爽爽爽,結(jié)果昆汀這回玩的是徹底的反類型片,創(chuàng)作思維上是藝術(shù)電影的玩法,太出人意料了!對于普通觀眾開始,這種片子不好看,沒有娛樂性,但從電影人創(chuàng)作的角度看,它值??分。你可能也會像我這樣,越回味越覺得昆汀這次的創(chuàng)作思路很厲害。
看到最后半小時才確定,這仍然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狂想天才昆汀,在酣暢淋漓之下鋪一層溫柔的底色,也難怪他要防劇透。小李和皮特這對片中好基友都很可愛,帶著我們像孩子一樣游歷在1969那個放蕩無序、禮崩樂壞、焦慮又美好的年代。很多梗,很多美足,很多老朋友,很出彩的表演,期待能被熱烈討論的那一天,可能會稍有點影迷門檻。小李癲狂可愛依舊,皮特讓我又找回了初中對他心動的感覺。
光怪陸離下的蒼涼質(zhì)感,這就是我對電影的熱愛。
前面是你沒見過的昆汀,后面是你見過的昆汀。
這就是昆汀寫給好萊塢的情書,真的沒有想到會這么溫柔。
大概是一部對影迷有著極高知識儲備要求的電影,的確堪比泛影史意義上的終極之戰(zhàn)。備考不足如我,僅看最后三十分鐘也是酣暢淋漓的,就是前面梗若接不住大概就會釀成不少尿點,以及直覺上李小龍段落反而在內(nèi)地或有風(fēng)險。
昆汀的電影和他本人一樣,很容易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來,旁人很容易陷入迷惑,不知道他為什么在一個虐殺案故事前花那么多時間去講看似無關(guān)痛癢的60年代末電影明星朝電視發(fā)展的陣痛,或者像賭博似的去意大利跟雞同鴨講的外國人拍通心粉西部片。要求每個觀眾都像他這樣如癡如醉地沉迷電影,似乎是件奢侈的事,但昆汀是那么的對史料、八卦、明星、好萊塢的點點滴滴信手拈來,他就像一個永遠都挖不盡的寶藏資料庫,把自己的一輩子都和電影連在一起,并有著很強的訴說欲。這樣的感情基礎(chǔ)下,這部好萊塢往事不會讓人產(chǎn)生距離感、“大師感”,融進了自己童年回憶之后,還確實有些總結(jié)篇的味道——昆汀把自己對好萊塢的愛,和對小李和皮特的愛(看完本片誰還會不愛他們倆呢??。?,都放在這部電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