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劇照

丹麥女孩 劇照 NO.1丹麥女孩 劇照 NO.2丹麥女孩 劇照 NO.3丹麥女孩 劇照 NO.4丹麥女孩 劇照 NO.5丹麥女孩 劇照 NO.6丹麥女孩 劇照 NO.13丹麥女孩 劇照 NO.14丹麥女孩 劇照 NO.15丹麥女孩 劇照 NO.16丹麥女孩 劇照 NO.17丹麥女孩 劇照 NO.18丹麥女孩 劇照 NO.19丹麥女孩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6-29 04:02

詳細劇情

 長篇影評

 1 ) 自然的美麗,如詩如畫——北美新片《丹麥女孩》漫談

這部影片的題材是關于首位變性人的故事,聽起來艱辛痛苦,但是導演:湯姆.霍伯,在開篇的處理上,用丹麥的郊外風景鋪滿鏡頭畫面,開闊的海岸、沉寂的山脈、鄉(xiāng)間的樹林,帶領人們一覽男主角艾納的家鄉(xiāng)。最后定格在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景畫面:艾納家鄉(xiāng)的一片湖光山色,上面立著光禿禿的五株小樹。這里是艾納作為一個普通男孩兒的童年記憶,是停滯不前的不斷回望,也是畫家艾納的內(nèi)心圖景和靈感來源。 <圖片2> 一首悲情的敘事詩 導演:湯姆.霍伯說,這部影片人物的物理改變,要簡單于人物內(nèi)心的轉(zhuǎn)變。這意味著,故事的邏輯成為了第一要素,也注定了導演的故事,要從預先鋪墊開始,再起承轉(zhuǎn)折,之后經(jīng)歷質(zhì)變,再到尾聲結束,這也引來一些外媒對影片講故事的方式略顯平庸的詬病。不過通篇看下來,導演似乎并沒有把心思和時間,花在講故事的方式和出其不意的效果上。而是在試圖用影像,一路帶領觀眾,理解感受那些自然的美,其中包括了丹麥原生態(tài)的風光、哥本哈根的小鎮(zhèn)生活、男主角艾納的真誠勇敢、女主角格爾達的堅強可愛。 造物主是公平的,生物、動物和人類,都是同樣的美麗,那些與生俱來的美,需要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人類的天性也是一樣,女人的天性令丈夫艾納在轉(zhuǎn)變過程中,經(jīng)歷痛苦,卻也綻放美麗。這一切都是悄然發(fā)生的,就像自然界的四季變換,斗轉(zhuǎn)星移。妻子格爾達發(fā)現(xiàn)并目睹了這一切,她感受到了丈夫的魅力,超越性別,她成就了艾納做莉莉的心愿。而導演只是把這個過程,事無巨細的呈現(xiàn)出來,真誠、動人,無所謂出挑的手法、意外的轉(zhuǎn)折,無關于他人的偏見與排擠,更重在于個體的靈魂,經(jīng)歷自我懷疑、慌亂不安、找回自我的心靈旅程。這樣的內(nèi)心戲,通過艾納的行為語言,妻子格爾達的回應,外界幫助的尋求,不斷的演變推進。影片的節(jié)奏猶如駛出港口的帆船,不斷在海面上搖曳,直到確定了航線,決心永不返航,向著彼岸勇敢前行后,一波接一波的海浪和風暴,觀眾們陪著角色們,一個接著一個的經(jīng)歷并感受,同樣期待著抵達彼岸的那一天。 <圖片3> 已經(jīng)有這兩部成名作《國王的演講》和《悲慘世界》的導演:湯姆.霍伯,曾一再說,自己很看重故事,偉大的故事經(jīng)久不衰,呈現(xiàn)好故事才是最重要的。整部兩小時的《丹麥女孩》看下來,即便是落入傳統(tǒng)的套路,他也全不在意。影片由丹麥風景開始,亦回歸同樣的風景結束,讓艾納一個人的童年回憶,變成了妻子格爾達的無限追憶,在艾納童年玩伴漢斯的陪同下,格爾達終于見到了之前丈夫不斷作畫的湖邊風景,走上了山巔,看到了廣闊的海灣和壯麗的山崖,那一條絲巾的飄走,似乎是格爾達刻意忽略的,這是莉莉送她的禮物,她希望莉莉可以在風中自由的飛翔,即便是下輩子也好。 高級的布光場景與服化 整部影片,無疑是一首悲情的詩歌,風景如畫,很多室內(nèi)布景和道具,都參考了上個世紀30年代的油畫,來進行場景復原。由于夫妻兩人的職業(yè)都是畫家,他們房間的畫室,透著明亮的自然光,這使得影片的內(nèi)景和外景,近乎都是偏白色的光亮,不加重事物本身的色彩,而是還原自然的狀態(tài)。這樣樸素泛白的室內(nèi),人物的服裝從女性的寬松睡袍、到精致裙裝,都是牙白、草綠、灰藍、深棕,附著暗花圖紋,形成一種美術上的高級灰色調(diào),干凈雅致。 <圖片5> 這次的服裝師,仍是與導演在《悲慘世界》中合作過的Paco Delgado,使得由埃迪.雷德梅恩飾演的前后兩個反差巨大的人物,在女性著裝一面,并不令人覺得妖艷。1926年的丹麥上流社會,藝術家們的沙龍和酒會上,既有光鮮的女郎,也有得體的紳士,然而從莉莉第一次的女裝亮相開始,她的服裝從不艷麗奪目,卻同樣散發(fā)著女性的魅力,深色的面料,細小的蕾絲,加上埃迪.雷德梅恩自身女性角色的揣摩轉(zhuǎn)換,自然的流露出人物的美感,即便將略顯高大的莉莉放在女人堆里,她的狀態(tài)依然是可愛的,是依偎在格爾達身旁的羞怯女伴。 <圖片6> 人物內(nèi)心的起承轉(zhuǎn)折 相對的,影片中莉莉的妝容卻是艷麗的,本人膚色偏白的埃迪.雷德梅恩,在從丈夫艾納向莉莉轉(zhuǎn)變時,需要用化妝來掩飾自己的男性面容,凸顯自己的女性身份。眼線的勾勒,紅唇的涂抹,一舉一動,都是艾納的享受,似乎之前他手握畫筆的技藝,都是為了給莉莉上裝而練習,第一次就可以畫出細膩圓潤的線條,毫不偏離的唇際線,這一次不再是帆布上同樣的風景畫,而是完美的呈現(xiàn)出自己的美。影片同樣通過這一橋段,梳理艾納演變的內(nèi)心邏輯,自從莉莉拿起了眉筆和唇膏,艾納就永遠放下了畫筆。影片還特意安排了格爾達央求莉莉,希望她拿起畫筆創(chuàng)作,而莉莉卻說,她想不起童年的風景了,不想再做畫家,只想做個女人。這時艾納已經(jīng)起身離開了,莉莉則大步向前,擁有了新的生活,她開始寫作,書寫自己心情。 <圖片7> 關于這里主創(chuàng)們曾提到,原型人物在日記里,就是這樣的記述自己的心情和經(jīng)歷,也是這樣,不斷完成自我理解的過程。而在妻子格爾達來講,需要同樣的理解過程。觀眾們也是一樣,在那個醫(yī)學領域不夠健全,同性伴侶也不被接受的年代,艾納的問題顯得很特殊。必須在精神領域、同性愛慕和性格認知三個問題間,區(qū)別開來。所以,影片中有很多對白,是幫助觀眾和角色一起,建立共同認知的。雖然起初的模特裝扮,異裝癖好,都可以初見女性心理顯露的端倪,但是在于妻子格爾達來講,她無法理解在丈夫身上發(fā)生了什么。 而最開始艾納的回答是,他也不知道,只是有的時候,身體里的人不是他。這時他還沒有確認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而當他看到鏡子里的自己,遮掩住男性特征的身體,令他看到了真正的自己,那個自己本該有的樣子。此時,他認識到自己應該是女人。在這之后,面對妻子的質(zhì)問,他回答,莉莉是我的夢,她一直在那里。而妻子格爾達也本能的意識到,丈夫不是人格分裂,而是從頭到尾他和她都是一個人,只是她裝在了錯誤的身體里。這也是為什么她可以握著丈夫的手,對醫(yī)生說:“我也相信(他是一個女人)?!钡脑?。如導演說述,格爾達很聰明,之后一下子就意識到了。

而莉莉第一次女裝,遇到了同性愛慕者亨里克,兩個人的接吻,讓莉莉第一次流了鼻血,而之后第二次去亨里克家坐客,對于亨里克的越界舉動,莉莉產(chǎn)生了極大的反抗心理。這里已經(jīng)開始在清楚的說明,艾納雖然跟亨里克接過吻,但是艾納不是同性戀。在完成第一次手術后,莉莉經(jīng)常去見亨里克,而她對格爾達說,她和亨里克之間就只是朋友關系,而亨里克得知莉莉在醫(yī)生的幫助下,把自己變成女人后,吃驚的表情,成為了全片唯一的冷笑點。手術后回到哥本哈根的莉莉,如獲新生,她是百貨商店里受歡迎的香水導購,有著女性同事,男性朋友,這樣的生活令她自信,令她想去完成最后的手術。到此為止,人物的轉(zhuǎn)變,從內(nèi)心到外表,從一條線,到兩條線交叉轉(zhuǎn)換,再歸一的過程,完整而流暢。 <圖片9> 妻子格爾達的情感聯(lián)系 艾納起初作為一個性別認知障礙的個體,一旦他發(fā)現(xiàn)自己身體的異樣,這將是不可逆的心理反應,他會極度厭惡現(xiàn)有的性別特征,這也導致了他之后和格爾達的婚姻,走向了名存實亡。如果莉莉想完成心愿,她就必須抹殺艾納,奪走格爾達的丈夫,接受生理上的手術,徹底轉(zhuǎn)換性別,讓生理特征和心理認知統(tǒng)一。影片名為《丹麥女孩》,自然是只第一個變性人,成為莉莉的“女孩”,但是影片中,另一個女孩兒,妻子格爾達,也是名副其實的“丹麥女孩”。 正如莉莉所說,是格爾達造就了莉莉,成全了莉莉。是她先用畫筆發(fā)現(xiàn)了莉莉的美,打造了莉莉的形象。之后又接受莉莉的存在,成全莉莉的心愿。由艾麗西亞·維坎德飾演的妻子格爾達,戲份之重,是同等重要的女主角。而影片故事線索,隨著丈夫艾納的轉(zhuǎn)變展開,而情感連接,則一直是靠著格爾達與丈夫之間的情感延續(xù)。從結婚六年的甜蜜夫妻,到幫助丈夫的耐心妻子,再到支持莉莉的堅強后盾。 <圖片10> 她目睹了丈夫女裝下的痛苦,看到莉莉穿著男裝的勉強,接受丈夫的離去和莉莉的一切。從丈夫與妻子之間的愛情,到與莉莉之間的情誼,她從未拋下任何一個人,即便她也想留住丈夫,然而她卻看不了莉莉哭泣,因為她知道,這個身體里是同一個人。而莉莉也愛著他,才會勉強自己的穿上艾納的衣服。只是艾納已經(jīng)回不來了,意識到不能給格爾達孩子的莉莉,是更加難過的。 影片中兩個人這樣的相愛,是令觀眾動容的關鍵。變性人自身的心路歷程,只是影片的一條主線。而與妻子格爾達之間的感情線,對白與眼神的交流,相互的央求和支持,失去丈夫的痛苦,主動將丈夫推開的成全,其變化過程更加細膩。影片中格爾達從一個依賴丈夫的妻子,到獨自面對事實,接受現(xiàn)實,承受一切丈夫的痛苦,她做到了無數(shù)妻子、朋友、知己之間,可能都做不到的事情。 艾麗西亞·維坎德在片中,最令人震動的,不只是預告片里,面對醫(yī)生的哪句:“I believe it too.”,情緒更加真實的宣泄,是在她的畫展沙龍之后,面對漢斯的追求,她是抗拒的,她內(nèi)心中的自己還是艾納的妻子。她的第一反應是恐懼來自他人的邀請,而當她回家看到莉莉,做了一桌子的晚餐時,她是崩潰的。她希望看到丈夫艾納,渴望丈夫回到自己的身邊,保護自己。所以她對莉莉,大喊,希望她嘗試一下,讓艾納回來,她需要她的丈夫。這段哭花的妝容下,艾麗西亞·維坎德演繹的格爾達,是真實脆弱的,像個一直以來無處發(fā)泄的小姑娘,可憐的令人心疼,這也是她最后一次央求丈夫回來。 <圖片11> 在之后莉莉完成第一手術,生活好轉(zhuǎn)之后,對她說自己早晚也會搬出去,開始新生活的時候,格爾達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不但失去了丈夫,就連莉莉也無法一直呆在自己身邊,所以她才無比的需要的漢斯,那個關懷她,也關心艾納的朋友。由馬提亞斯·修奈爾茨飾演的漢斯,那句低沉篤定的:“Let me help.”,試問又有幾個女孩能夠拒絕。馬提亞斯·修奈爾茨的沉穩(wěn)形象,將漢斯這個童年玩伴的角色,演繹的十分憨厚,自信。撇開了趁虛而入的嫌疑,他只是盡力的幫助朋友,看到艾納后,更加憐惜格爾達,無法控制的愛上了她,無論格爾達說什么樣的氣話,他都毫不介懷,總會在關鍵時刻出現(xiàn),給她依靠,感人至深。影片也隨著漢斯帶著格爾達,回到艾納的故鄉(xiāng)而結束。 <圖片12> 講述情感故事,是導演:湯姆.霍伯的拿手好戲,在丹尼·科恩的掌鏡,亞歷山大·迪普拉的原聲配樂下,影片凄美而悠揚。第一次觀看就被人物和情緒渲染,一雙眼睛看不過來,只覺得目眩神迷。而第二次觀看,更深地體會了人物的內(nèi)心,悲傷的心緒難以抑制。直到第三次觀看,才會更加超然的感受到,三位主人公之間,珍貴的情誼和愛戀。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這段經(jīng)歷,這段情感,才被今人用電影的方式,講述了出來。即便輿論紛紛,劇本和選角上挑戰(zhàn)重重,但導演:湯姆.霍伯堅持要完成這部作品,相信他看到了故事之中,值得被講述的部分。 <圖片13> 在看這部影片的前后,我總是忍不住去看舞蹈家金星的人物訪談,即便現(xiàn)代醫(yī)學下,他依然承受了50%的手術風險,還留有輕微的后遺癥??上攵?,世界上第一例手術的風險和之后的傷痛,沒能度過第二次手術的莉莉,是不幸也是幸運的。雖然沒能完成做一個真正女人的心愿,但是她是滿足的,她一路與格爾達經(jīng)歷了最可貴的情感,從夫妻到閨蜜,每次她睜開雙眼,望向這個世界,格爾達都在她身邊,而她最后含笑的說,我能感覺到,我終于成為我自己了。在溫暖的陽光下,莉莉如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一切,那樣獨特,那樣美麗。這是導演:湯姆.霍伯帶給我們的敘事詩,一點傷感、一點勇氣、一點真誠,如詩如畫的電影,令人如癡如醉,難忘丹麥,更難忘丹麥女孩。 <圖片4> 2015年12月20日 多倫多 小玄兒記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在 B 站或 Youtube 關注「小玄兒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觀看

#日本電影大師藍光套裝系列

#臺灣電影大師藍光收藏系列

#新老電影混剪系列

未來還有更多CC必收藍光套裝系列

感謝小伙伴們的支持!你們的每一個關注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

 2 ) 原來丹麥除了曲奇,還盛產(chǎn)好老婆

Einar Wegener,上世紀30年代知名畫家,性別認知障礙者,首個接受變性手術者,老婆Gerda也是畫家,還對老公延展出來的女性人格有百合傾向。這么一大堆好素材,擺誰哪里能出不來效果,也就是想不明白,究竟是要多不走心才能漆成這種款式的花瓶子。

《國王的演講》、《悲慘世界》導演Tom Hooper這次交出的奧斯卡命題作文并沒有打動人,充其量只能說是四平八穩(wěn),毫無驚喜。是,畫面是很美,小雀斑也很美,然后呢?通篇浮光掠影,人物卻充斥著與我無關的淺白。電影并不是靠著丹麥好老婆面對困難不離不棄的老套路就能有所突破的,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又重看了一次去年的《萬物理論》。然而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能這樣隨意污蔑James Marsh,畢竟《丹麥女孩》明顯更差,得多。

首先我們來看看Lily是如何出現(xiàn)的。在電影中,Lily是Einar某天頂替Gerda的模特,當他觸摸到絲襪和裙子的時候喚醒過來了的。這個轉(zhuǎn)變特別特別特別的突兀。幾分鐘前才特意花了好些長度濃墨重彩地介紹了夫妻相愛相惜、魚水甚歡,到這里一下子碰個女人衣服就變性了,這真是令人感覺太奇怪太無法理解,前后鋪墊得牛頭不對馬嘴。雖然沒看過原著,但是抱著求知(吐槽)心我去翻了亞馬遜The Danish Girl的小說頁,里面的第一章就為他們的夫妻關系做了一些處理了。原文如下:

“…she’d tell her female subjects—as Einar once overheard upon returning to the apartment ’s door at the top of the dark stairs—about their longer and longer intervals between intimacy: “He takes it so very personally. But I never blame him,” she’d say, and Einar would imagine her pushing her hair behind her ears.”

THEIR LONGER AND LONGER INTERVALS BETWEEN INTIMACY!!!

當然書中也針對穿上女裝這件事交代了許多Einar的心里掙扎,而并非像電影中的“好啊”穿上了以后boom一聲炸出來個Lily的。這里點三萬個白眼。

還有對于Gerda的塑造,太簡單了,簡單得像小學英語”Fine, thank you, and you?”一樣順理成章理直氣壯。將Gerda寫成一個無私無畏的好老婆,臉譜化一個事實上比Einar還要復雜還要豐富得多的角色,簡直是劇本的一個大災難,是犯罪。首先,Gerda是一個遇上Lily前郁郁不得志的畫家,Einar對他代理人交代過Gerda一直都在畫人像,但是一直都沒有畫到對的人。可是當她發(fā)現(xiàn)了Einar/Lily之后,瞬間好像得到了靈魂,Lily就是她的繆斯。執(zhí)筆之人假如對他所畫無愛,如何感染他人如何能賦予畫作以靈魂?就憑這點我就敢說這個角色絕對沒有被充分挖掘。本子如果落在對的人的手里,Gerda之于Einar分分鐘能像Carol之于Therese一樣充滿可能。

對于小雀斑,不想說太多。在LGBT中,如果說LGB都是有群眾基礎的話,那Transgender本來就是一個受眾面極小的群體。一個難以具備共鳴心和同理心基礎的角色要切實打動人,絕對不是靠一笑帶過“任何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就笑”的場景的。只能說目前的小雀斑還不具備出演這種兼需廣度深度的角色,還需多多磨礪。至于去年拿了奧斯卡影帝嘛,我覺得純粹是因為幸運碰上個電影小年??v觀歷屆影帝,什么Matthew McConaughey, Daniel Day Lewis, Colin Firth等等,哪一個不是爆他八條村?加之今年是一個連劇本都稀爛的角色,想用一個這么平面模特靠美色蟬聯(lián),不怎么有戲。噢,還不說競爭名單還有拼命三十郎小李子,還有熊。

當然,電影還是有些許亮點。初期當Gerda對Einar請求讓Lily消失的時候,Einar閃著淚花說了一句“我在嘗試”的那個瞬間,確實非常真實感人。后來當Einar在巴黎偷偷去看偷窺秀的時候,那一場戲是整個電影里對Einar刻畫得最為深刻的部分,和表演女郎的無聲互動是電影中為數(shù)不多打動人的地方。

可惜,這和一部好作品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有點浪費本子,浪費料子,尤其是Alicia Vikander,鑒于她就這樣的設定卻交出了一個如此質(zhì)量上乘的Gerda。雖然知道不可能,但是一邊看的時候腦子還是不禁在想,天啊如果這是芬奇的鏡頭,Jared Leto演Einar,會是什么效果。

還有,下次請不要叫普京來客串這么久。

 3 ) 低級的導演趣味

湯姆霍珀是我比較不喜歡的著名導演,不喜歡他是從《國王的演講》得了奧斯卡開始,我是挺芬奇《社交網(wǎng)絡》的,直到今天我還是覺得《社交網(wǎng)絡》更勝一籌。之所以對湯姆霍珀是不喜歡而沒淪落到討厭是因為我還挺喜歡《悲慘世界》的,但可能是因為那里面的音樂而不是電影本身。 《丹麥女孩》真的很難看,難看到我堅持看完是因為想知道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說好,我想看個究竟。究竟是小雀斑演得好所以大家說影片好?究竟是攝影好所以大家說影片好?究竟是小本來客串所以大家說影片好?究竟是tm眼睛多瞎才能說這片好! 討厭湯姆霍珀不是沒有原因的,我認為他是個功利心太強的導演。他的導演能力大概就是《國王的演講》那種水平,配合上牛逼的美術和攝影還有演員最后是能鼓搗出一個不過不失的煽情片兒的。當他碰上《悲慘世界》這種超級經(jīng)典的時候效果就會好一些,但碰上《丹麥女孩》這種有深度的題材時就比較悲催了。也就是說他導演符合普世價值的影片時尚還可圈可點,但導演驚世駭俗的有爭議的題材時其膚淺就暴露出來了。 你敢說你真的理解艾納和格蕾塔之間到底是怎么回事?一開始兩人的游戲我懂,但艾納第一次在舞會當著妻子的面跟男人接吻你真的懂?艾納沒事就在家說自己是莉莉你真的懂?艾納第一次變性手術之后還和妻子躺在一張床上睡就隔著一個簾子你真的懂?我不想繼續(xù)舉例了,反正我?guī)缀鯊念^到尾都不懂。 小雀斑演技是牛逼,牛逼到第一個眼神我就被他震住然后反復感嘆這真是個天才,但是他的演技全程都跟所有其他人脫節(jié),只有在他獨角戲的時候氣氛才對,一旦畫面里出現(xiàn)其他人我就覺得他們演的不是一個電影。要么小雀斑是戲霸,要么就是導演出了問題。tm我的小本是來搞笑的么?為毛要來演那個令人尷尬的角色?演不了主角咱們可以不演啊,何必呢!我等粉絲看你那么尷尬那么不走心真是心都碎了??! 性別倒錯這類題材一般有兩種主題:一是我也是人,除了性別混淆以外我跟其他人沒有什么不同;二是我天生與眾不同,我要勇于追求這不同。我通常認為真正的同性戀會傾向于第一種主題,而假同性戀或者同性戀題材的看客們會傾向于第二種主題。所謂的假同性戀就是自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的娘炮,畢竟現(xiàn)在同性戀已經(jīng)成為了一件時髦的事情,還請各位娘炮手下留情,不要再用自身行動污蔑同性戀了。 這里還是忍不住要提一下《卡羅爾》,《卡》明顯屬于第一種主題,我看完的第一感覺就是除了倆主角都是女的以外我真沒覺得這跟其他愛情故事有什么不同,這也是《卡》在我心中評價很高的原因,終于有影片不再用同性戀的特殊性作為噱頭,而是認認真真的講一個同性戀的愛情故事。我不需要看多么慘烈的內(nèi)心糾葛,我只需要看到她們緊張地互相接近,努力地挑逗對方,認真而笨拙地相愛,我就知道這份感情有多么來之不易,這種舉動有多么驚世駭俗,這兩個人有多么奮不顧身。所以在我看來真的只有同性戀導演才能真正把握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包括李安,《斷背山》牛逼,好看,那是因為他很清楚地想要把電影做成第一種題材,但想要做成和真正做成還是有區(qū)別的。李安那么細膩的導演手法高超的人都做不到,何況湯姆霍珀這種人才呢。(當然湯姆霍珀還算人才,不是庸才) 《丹麥女孩》屬于第二種主題,但是他的人物實在太片面,立不住。一個角色可以有缺點,只要他是復雜的多面的,那么他的缺點觀眾也可以接受;但如果這個角色不僅有缺點而且還單薄,那么這個角色就會變得討人厭,如果這個討人厭的角色偏偏是主角,那這就是個悲劇了。彈幕里無數(shù)次有人發(fā)覺得男主太自私了巴拉巴拉,我覺得這是導演造成的。艾納不是自己主動發(fā)現(xiàn)自己性別有問題的,某種程度上算是他妻子引導的;艾納不是立刻變成莉莉的,他竭力拖延了一陣子,后來也為了格蕾塔接受了各種不靠譜的治療;當他變成莉莉的時候他甚至連自己最愛的繪畫也放棄了因為他想真正做一個女人;他堅持盡快做第二項手術是因為他想借此解放格蕾塔;最有利的證據(jù)就是他二次手術前的痛哭,足以證明他的糾結。但是僅憑觀感很難得出這一結論。 片中的所有感情線我都不太明白,上學時候有次拍作業(yè)老師點評我時用了一個詞叫“比劃”,我非常贊同。所謂“比劃”即是所有應該有的你看似都有了,所有應該做的你看似都做了,但只是照貓畫虎而已,沒有深入,沒有刻畫,只是走馬觀花過了一遍。后來我發(fā)現(xiàn)“比劃”真的很難改,因為我甚至不知道哪個地方我錯了,我似乎都做到了,但又什么都沒做到。片中艾納和格蕾塔應該是相愛很深的,表現(xiàn)方式就是開篇時候他們形影不離人人稱羨夜夜打炮,難道不覺得敷衍嗎?后來倒是多少顯現(xiàn)出來一點了,因為即使艾納變成那個鬼樣子格蕾塔都不出軌甚至還跟他在一起并且時不時還表露出對艾納的不甘心,但這是整個影片的容量啊,要是連這點都表現(xiàn)不出來那說得過去嗎?格蕾塔跟那個代理商,韓劇的套路都出來了我也是醉了。艾納跟小本,那是什么玩意?真的不是出來開玩笑的嗎?艾納跟代理商,這部分幾乎就沒說。感情戲不清不楚也就罷了,艾納本人對性別倒錯這件事的態(tài)度和轉(zhuǎn)變呢?就反復讓小雀斑在那對著鏡子對著觀眾搔首弄姿的就完了嗎?這真的不僅僅是沒拍出來的問題了,這是一種對觀眾的誤導!同性戀不是矯情逼,導演不應該把自己的意淫當做事實再三地拍出來,這明顯是非同性戀對于同性戀的臆想,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偏見。反正這幾段真的一點都不美,挺臟的。 真正吸引人的是艾納和格蕾塔之間的感情,艾納對格蕾塔需要,有愧疚,需要是叫格蕾塔陪他手術,度過虛弱,愧疚在電影里僅僅表現(xiàn)為莉莉在格蕾塔針鋒相對時眨眼睛閃爍的強顏歡笑。 真正吸引人的是格蕾塔對艾納的愛和理解,以及由于太愛而造成的不理解。我愛你所以我支持你變性,但我看見你就會想起以前,想起以前那個我愛的人,我知道你不是他了,但事實是你就是他,你是從他變來的,你們擁有同一副身軀。這太絕望了,就跟所有愛情故事里有人變心了一樣,你還是你,但其實你不是了。這是格蕾塔永遠走不出來的困惑,這也是艾納不再畫畫的原因,是艾納一定要進行第二次手術的原因,這才是最打動人的部分。艾納上火車臨走前給格蕾塔的那一吻我差點哭了,因為那是艾納以艾納的身份對格蕾塔的告別,格蕾塔在那一刻心里想到了什么?她大概沒想到艾納會突然吻她吧,更沒想到艾納會親她的嘴,那一瞬間的錯愕之后涌上心頭的是對往昔歲月和真摯愛情的全部依戀,不是用語言來表達,而是用真實的觸覺。難道不想奮力地抓住這最后一吻嗎?難道不希望這一切只是一場磨人的夢嗎?難道不覺得在熱烈的渴望之后渾身被澆了一大桶冰水嗎? 真正吸引人的是艾納發(fā)現(xiàn)自己性別倒錯后的反應,是早知如此?是錯愕震驚?是難以置信?是心懷愧疚? 真正吸引人的是格蕾塔對艾納堅定的愛之后又愛上了別人,這也許并不是對艾納的背叛,而是對格蕾塔自己的背叛。格蕾塔不許自己忘記艾納,所以她不許自己愛上別人??粗蚶蚣仁菍Π{的忠誠也是對自己的折磨,格蕾塔需要折磨自己產(chǎn)生的痛苦來銘記艾納。 以后有興趣繼續(xù)補充吧,沒寫的時候還沒感覺這片子這么差,真是越寫越慘不忍睹啊。不過小雀斑確實是天才演員,雖然在本片中呈現(xiàn)一種詭異的狀態(tài),但毫不掩蓋他會用自己的全部來演戲這一事實,只不過我覺得表演的度尚需把握,他的問題不像別人,別人是演不出來,他是演得太出來了。

 4 ) 精致包裝下的主旋律愛情故事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在上映前確實是做足了噱頭,世界上第一個變性人的故事是近期總能讓觀眾高潮迭起的LGBT題材(也不知道為什么好像這幾年突然間大家就像趕潮流似的撲向這類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公共場合大聲談論宣告支持,好像在極力標榜自己的平等自由博愛...有些用力過猛,顯得稍稍莫名其妙且可笑),預告片精致唯美的畫面和流動煽情的音樂,小雀斑主演又是女裝登場立馬引一大票人猛增期待大開他會不會一人拿下奧最佳男女主的玩笑。 不管是哪個原因,總之我也是這幫被吸引的人之一,進場前心里還滿懷期待的樂呵著,可是看完后我真是像被喂了屎一樣滿臉這都是些啥的走出影院默默佩服導演講這破爛故事都能講兩小時的強大功力。 其實前半段故事還算差強人意,看小雀斑面部抽搐的激動喜悅,酷炫的換裝play還有兩個人蹬蹬蹬的出門上街開趴體還是挺開心的。但是,突然就莫名其妙起來了啊。gerda作為一切事件的作始傭者,作為一個想得出讓丈夫穿女裝當自己女模特這種瘋狂主意,樂于帶著lili逛街試衣服玩耍,畫的都是些性感奔放黃色小插畫(這點影片沒怎么展現(xiàn))的帥氣隨性的藝術家,為什么在見到lili和別的男人在一起的時候激動焦慮生氣難過的像個戀愛中小心眼又麻煩的高中女生啊? einar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習慣于扮作女人搔首弄姿愛上了變成lili的感受,gerda便開始了哭哭啼啼滿臉認真的“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個游戲啊”淋著雨沖回家歇斯底里的沖著lili哭吼“可以讓einar出來嗎我想要我的丈夫”??墒谴蠼?,一開始要玩這個所謂游戲的是你啊,一開始這么無所顧忌的培養(yǎng)einar這興趣愛好的人是你啊,一開始喜歡lili的也是你啊,你怎么能說變就變啊,說讓lili消失就消失啊。 這里想說的是在真實世界中gerda,einar,lili三人間有趣的三角關系確實存在,但他們的角色對調(diào)了,gerda會對einar說讓lili出來吧,因為相較靦腆的einar gerda似乎對外向活潑的lili更加欲罷不能。編劇做的這個改動直接改變了gerda這個人物的性格,使她的所有行動都極其生硬別扭且莫名其妙,也把這部電影變成了一個掩藏在變性人這個略顯“邊緣”題材下的主旋律愛情故事,gerda愛einar,愛的忠貞,堅定,不顧一切,死去活來,所以她才在他(她)和別的男人在一起時那么氣急敗壞,所以她才在開始hans向自己求愛時那么驚慌失措可憐兮兮的祈求lili變回einar,所以即使是最后她又突然溫柔的陪伴在lili身邊支持她變性手術也不顯得那么突兀了,因為這他媽都是因為她的愛啊,深切到只要他開心他幸福怎么都沒關系的愛啊。 我真是很不明白為什么要把一個有趣又傷感的故事改編的這樣生硬且故作悲傷。我期待的明明是兩個瘋狂的藝術家搞出這么一大堆狀況后,genar越發(fā)喜歡lili,einar也在成為lili時容光煥發(fā),可是雖然有開心,但兩人都與周圍環(huán)境那么格格不入,無法忽視的孤獨和無奈。再加上漸漸無法負擔的昂貴變性手術費用和藝術上的失意,矛盾漸積。后來兩人的婚姻被丹麥國王廢止,并沒有哭死哭活的不愿分離與悲痛欲絕,因為兩人都各自有了新的伴侶,很瀟灑的再見離開(可能并沒那么瀟灑)。誰說愛情故事就一定要從一而終永不分離忠貞不屈。最后的最后lili在移植子宮手術的第二天因為排異反應去世,genar聞訊悲傷無法自已并當場決絕的和丈夫離了婚。此后郁郁寡歡在酒精中度過余生。這才是我想看到的結局,盡管故事轟轟烈烈但最后卻是隨處發(fā)生平淡絕望的悲劇,而不是gerda緊握lili的手痛哭流涕的刻意痕跡。 其實前面對這部電影的批判或許有點太重,因為期望過高了。拋卻期待,說實話這是一部極其“工整”的片子,精致的畫面,考究的服飾,恰當?shù)囊魳罚齾s有幾部分背景音樂太過飽滿壓過畫面令人有些消化不良。演員的表演也都規(guī)規(guī)矩矩,不值得批評但也沒能讓我眼前一亮,只是小雀斑一路哭哭啼啼的表演反反復復讓人看的實在乏味,但這也不完全是演員的鍋。 也許本就不該指望一個工工整整,有著奧斯卡主流氣質(zhì)的導演把一個不那么主流不那么工整甚至不那么“正?!钡墓适屡牡亩囿@艷漂亮深入人心吧。

 5 ) 《丹麥女孩》離真實的莉莉有多遠?

這里是CW未命名色彩。

作者 | Louise Chambers

翻譯 | 兜兜(Emma)

校對 | Jessica Enlightening

原文鏈接://lgbthistoryproject.blogspot.com/2014/

編者按:

本文獲得原文作者授權翻譯,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文于2015年首發(fā)于LGBT歷史項目(the LGBT History Project)博客,未來可能經(jīng)修改收錄出版。作者路易斯·錢伯斯博士(Dr Louise Chambers)是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講師,在傳媒和文化研究系任教25年,也是性別、媒體與文化碩士項目的聯(lián)合召集人。自2000年以來,她以跨性別拉拉(a trans*identified lesbian femme)的身份公開出柜。

獻給莉莉·伊爾絲·埃爾文斯(Lili Ilse Elvenes),愿她最終得到安寧。

我們一般不在本刊物中評價電影,但是《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正好在我們寫作本期內(nèi)容的時候上映,又是一部充滿爭議的歷史虛構作品,所以我們認為應該用批判的眼光審視一下這部電影。

電影《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海報宣傳語:“靈感來自這個非同尋常的真實故事”

電影《丹麥女孩》改編自大衛(wèi)·埃伯肖夫(David Ebershoff)200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這本小說藝術加工了“莉莉·易北”(Lili Elbe, 也稱莉莉·伊爾絲·埃爾文斯Lili Ilse Elvenes, 又稱艾納·馬格納斯·安德里斯·韋格納Einar Magnus Andreas Wegener)*的一生。

*原注:這給我們帶來了第一個問題:莉莉“真正的”名字是什么?我們非常確定,作為男人,莉莉被取名為“艾納·韋格納”(Einar Wegener),并于1904年與格爾達·戈特利布(Gerda Gottlieb)結婚。在1930年(性別)過渡(transition)之后,莉莉改名為莉莉·伊爾絲·埃爾文斯。取決于你所相信的人,莉莉根據(jù)河流的名字“易北河”(Elbe)得名,可能是因為她去做手術的診所的護士們,或者是因為一位丹麥記者。

這部電影從2005年就開始籌備了,當時計劃由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出演莉莉。最后,莉莉這個角色卻給了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同時由艾麗西亞·維坎德(Alicia Vikander)出演格爾達(Gerda)。當然,這就出現(xiàn)了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莉莉這個角色不能由跨兒(trans*)演員,或認同為間性(intersex)的演員出演?這是一個一直存在的問題:以跨兒為主角的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激增,然而幾乎沒有任何角色給了跨兒演員*。而且我必須承認,我不喜歡雷德梅恩。我覺得他矯揉造作,也并未被他的表演打動。雷德梅恩塑造了一個軟弱無力的莉莉形象,他那永遠低垂的眼睛和裝模做樣的步態(tài),讓我們完全看不到莉莉的日記里那鮮活、動人而勇敢的形象。日記摘錄在莉莉晚年寫的自傳體作品《男人變女人》(Man Into Woman)一書中。這本書由莉莉生前的好朋友尼爾斯·霍耶(Niels Hoyer)編輯,于1931年莉莉去世后不久出版,并于1933年被翻譯為英語。

*原注:在亞馬遜的節(jié)目《透明家庭》(Transparent),以及《穿越美國》(Transamerica,2005)、《吾棲之膚》(La piel que habito,2011)、《達拉斯買家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2013)、《關于雷》(About Ray,2015)等電影中,都由非跨兒演員扮演跨性別女性。兩個值得注意的例外是《男孩遇見女孩》(Boy Meets Girl,2014)和《橘色》(Tangerine,2015)。

*譯注:本文將sex譯為“性”,gender譯為“性別”,sexuality譯為“性相”;trans在單獨使用時譯為“跨兒”,在與如trans woman/man連用時譯為“跨性別女性/男性”,transgender譯為“跨性別”,transsexual譯為“跨性”,intersex譯為“間性”,lesbian譯為“拉拉”;在英文中,trans如今作為更具包容性的傘狀術語包括transgender和transsexual等各種跨性別和性別非常規(guī)狀態(tài)。

電影《男孩遇見女孩》(Boy Meets Girl)海報(左)

電影《橘色》(Tangerine)海報(右)

但是,雷德梅恩那幾近厭女的表演只是電影《丹麥女孩》一系列問題中的一個。如果這部電影只是20世紀30年代中一個人轉(zhuǎn)換性別的虛構故事,那么我會對它寬容一些。但從海報上可以看出,這部電影自稱“靈感來自真實故事”。奇怪的是,這很明顯指向《男人變女人》。我說的奇怪之處在于,如果《丹麥女孩》真的基于《男人變女人》的話,那這部電影應當與現(xiàn)在截然不同。我這么說有如下兩個特定原因。

第一,書中很明確指出莉莉曾處于間性的狀態(tài):她的日記中說到莉莉作為女性的第一次亮相“伴隨著無人能解釋的、奇怪的出血現(xiàn)象”(經(jīng)常為鼻血)。而在電影中,出血現(xiàn)象正好在莉莉初次親吻一個男人之后出現(xiàn)。在我看來,這是對“看啊,她失去了童貞”最為粗暴、拙劣和異性戀規(guī)范(heteronormative)的象征,其庸俗程度甚至超過了好萊塢的一貫標準。在她的日記中,莉莉描述了這些“奇怪的出血現(xiàn)象”是如何促使她第一次就診的?!搬t(yī)生認為他能夠發(fā)現(xiàn)我內(nèi)里的奇怪之處?!崩蚶蜻@樣寫道。在尋找了有關性問題和異常的科學書籍后,莉莉又寫到:

“于是我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觀點,大意是:在這一個身體里,我既是男人又是女人,而這個身體里的女人正逐漸占上風。基于這個假設,我解釋了我遭受的、越來越強烈的身心不適?!保釥査埂せ粢骶帲骸赌腥俗兣恕?,1933,2004:第100頁)

在1933年出版的《男人變女人》英文版的序言中,哈利街(Harley Street)的一位醫(yī)生諾曼·海爾(Norman Haire)寫道:

“大約在1912年,我還是悉尼的一名醫(yī)學生時,一個男人曾經(jīng)因反復出血而被送進了我的醫(yī)院。當時我們以為這是由于腎疾病。但調(diào)查顯示,雖然他已婚且男性外生殖器正常,能夠作為男性進行性行為,但他的身體里包含卵巢。”(同上,第16頁;強調(diào)為作者所加)

莉莉從她的醫(yī)生“沃納·克魯茲”(Werner Kreutz,實際上是柯爾特·沃內(nèi)克羅斯Kurt Warnekros,德累斯頓市婦女診所的婦科醫(yī)生,莉莉的大部分手術都在此地進行)那里得知,在打開莉莉的身體時,他發(fā)現(xiàn)里面“有發(fā)育不良和萎縮了的卵巢”,可能是由于她年輕時接受的X光治療而受損的。(同上,第12、171頁)

Niels Hoyer (ed., 2004) Man Into Woman. London Blue Boat Books.

為什么我要這樣細致地討論這個問題?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顯然莉莉并非‘跨性者’(transsexual)(雖然很多作者都聲稱她是)。另一半原因是,這部電影本有一個絕佳的機會來探討間性者是如何被忽略的,不僅是在關于性別差異的虛構故事中,也在垃圾大眾文化(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中關于“第一次變性(sex change)”流行的解釋里。另外,那位良醫(yī)在與莉莉初次見面后不久測量了莉莉體內(nèi)的激素水平,發(fā)現(xiàn)莉莉體內(nèi)的雌性激素比雄性激素高,并因此懷疑莉莉至少有一個卵巢。事實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當時沃內(nèi)克羅斯不相信莉莉有卵巢并在出生時被錯指了性(wrongly sexed),他根本不會給她動手術。當時的大多數(shù)醫(yī)生并不提供“變性”或“性重置手術”(sex reassignment surgery),只同意“治療”間性狀態(tài)的“矯正手術”。當時ta們使用的借口是,此類選擇性手術受“故意傷害罪”(Mayhem)相關法律的管轄,而該法禁止切除健康的肢體和器官,以免患者因此不具備參軍條件。**我想說的是,我們可能可以認為跨性(transsexualism)曾被認為是一種間性的狀況,然而反之則不具有歷史準確性。

*原注:我曾在此前的《從過去到現(xiàn)在》(Past to Present/Past2Present,譯注:LGBT歷史項目的年度雜志,發(fā)布在博客中)中談論過這個議題。蘇珊·斯特賴克(Susan Stryker)和尼基·沙利文(Nikki Sullivan)優(yōu)秀的論文《國王的軀體,女王的身體》中也探討了該議題,這篇論文被收錄于尼基·沙利文和薩曼莎·穆雷(Samantha Murray)主編的《軀體技術學》(Somatechnics)一書中。我也談論了羅伯塔·考威爾(Roberta Cowell,譯注:賽車手和二戰(zhàn)戰(zhàn)斗機飛行員,也是已知的第一位接受性重置手術的英國跨性別女性)為了接受重置手術不顧一切,要求一位醫(yī)學生、她的朋友麥克·迪倫(Michael Dillon)閹割她,從而說服醫(yī)生哈羅德·吉利斯(Harold Gillies)自己有間性的狀況。

Nikki Sullivan & Samantha Murray (ed., 2009) Somatechnics. Ashgate Books.

第二個問題關于莉莉的性取向(在艾納有時以莉莉的身份生活之后),以及莉莉/艾納與格爾達之間的關系。電影似乎暗示著,在進入社會后,莉莉為自己的同性戀欲望感到不知所措。電影還創(chuàng)造了兩個完全虛構的男人(“Henrik”和“Hans”),他們成為了證明此同性戀傾向的一部分。這不僅完全不符合事實,還是恐雙(biphobic)和冒犯性的。它忽略了格爾達和莉莉/艾納的性相可能是流動的,而這足以讓ta們繼續(xù)享受一段幸福而長久的婚姻。電影還忽視了一個事實,即大多數(shù)經(jīng)歷性/性別(sex/gender)變化的人不會突然地改變ta們的性相——這是另一個電影本可以挑戰(zhàn)的文化迷思。然而,電影將莉莉(和格爾達)描述為一對極不幸福的情侶,僅僅因為格爾達“失去”了自己的丈夫(而不是獲得了一個拉拉伴侶),而莉莉變得只受男人吸引。

在莉莉的日記里,她明確地表達了格爾達愛莉莉與愛丈夫一樣深,并且在莉莉的手術之前,格爾達與莉莉在巴黎作為情侶生活了許多年。這就是電影抹除ta們性的流動性(sexual fluidity)的另一種方式——虛假的時間改動。電影給我們的錯覺是這對情侶只在巴黎生活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實際上,ta們在那里生活了將近18年,從1912年一直到1930年初,當時莉莉開始在德國接受四個手術中的第一個。盡管很難找到確切的證據(jù),但有些作家還認為,格爾達與莉莉/艾納公開地作為拉拉情侶在巴黎幸福地生活,而且她關于莉莉而非艾納的畫像都很美,(有時)還具有情色意味。*

*原注:一些格爾達的畫作附在了這篇影評的最后。請欣賞。

1920年格爾達畫的莉莉

在莉莉的日記中,她描述了自己與格爾達在巴黎的一段談話:

“‘我感到是莉莉,只有莉莉,締造了我們之間留存了這么多年的連接。我不敢相信我竟能讓她活著。’

[格爾達]打斷了我并說她經(jīng)常這樣認為,因為莉莉是我們?nèi)松泄餐那啻汉蜌g愉的體現(xiàn)。她抽泣了一下:‘有時我會想,沒有她的生活會是什么樣?!?/span>

‘在任何時候,我都無法想象,’[格爾達]繼續(xù)說,‘如果沒有莉莉我們會怎樣。我們永遠不能失去她。如果她突然消失,那將會是謀殺?!保ā赌腥俗兣恕?,第93頁。)

并且,在這段對話的幾天之后,莉莉又寫到:

“因此,[莉莉]現(xiàn)在盡可能頻繁地出現(xiàn)。同時,她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和熟人們,也有她自己的記憶與習慣……她經(jīng)常會連續(xù)留在這里好幾天,然后心滿意足地坐在[格爾達]旁邊,又或者自己單獨坐著,一邊縫紉或刺繡,一邊自顧自地微笑,幸福地用女性意識占有這副身體?!保ㄍ?,第94-95頁)

此外,巴黎的人們一般都將莉莉/艾納看作女性,哪怕在她打扮得像艾納時:“雖然我裝扮得與男人別無二致,并用男性化的大步子走路,但人們還是把我看作一個女扮男裝的女孩。”在電影中,莉莉/艾納被兩名恐同的巴黎年輕男子襲擊并毆打,因為他們認為她是同性戀。這起事故是完全虛構的(莉莉的日記中沒有提及)且與現(xiàn)實相悖。事實上,在納粹破壞這一切之前,巴黎(像柏林一樣)曾經(jīng)擁有過充滿活力的藝術社區(qū),慶祝性/的(sex/ual)流動性、發(fā)明和實驗。好萊塢似乎再一次以自己異性戀規(guī)范、恐同的形象臆想了歐洲。

直到手術后莉莉可以合法地改名,丹麥政府結束了ta們的婚姻,這對情侶才分開。莉莉想要一個孩子(和子宮,這種欲望最終導致了她的死亡),所以她開始與克勞德·勒瓊(Claude Lejeune)約會——這個外交官想與莉莉結婚,直到莉莉去世都陪伴著她。

1930年左右的莉莉

我的最后一個觀點關于電影中克魯茲教授的一句話。在莉莉的手術前,他解釋道:“沒有人嘗試過這個手術,從來沒有?!边@不是事實。根據(jù)愛麗絲·多穆拉特·德雷格(Alice Domurat Dreger)*和伊麗莎白·雷斯(Elizabeth Reis)**等學者的說法,作為一名婦科醫(yī)生,“克魯茲”,或者用真名稱呼他,柯爾特·沃內(nèi)克羅斯,應該對被診斷為“雌雄同體”(hermaphroditic)或間性的嬰兒身上進行的“矯正”手術的歷史了如指掌。這些手術從1837年,也就是莉莉·易北接受手術的將近一百年前,就開始使用于患者身上了。

*原注:Alice Domurat Dreger (2000) Hermaphrodites and the Medical Invention of Sex.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原注:Elizabeth Reis (2009) Bodies in Doubt: an American History of Intersex.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好吧,也許這是第一個性重置手術?恐怕不是。我可以舉出原名瑪莎·貝爾(Martha Baer)的卡爾·貝爾(Karl Baer,1885-1956)作為反例。在著名的德國性學家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Magnus Hirschfeld)的照顧下,貝爾于1906年接受了變性手術,并在1907年獲得了德國當局的新出生證明。*作為路希爾·哈特(Lucille Hart)出生的艾倫·L.哈特博士(Dr Alan L Hart,1890-1962)是另一個反例。他于1918年在美國接受了子宮切除術和性腺切除術,作為一名成功且受歡迎的(男性)醫(yī)生度過了余生。

*原注:N.O.Body (1907, 2006) Memoirs of a Man’s Maiden Year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所以,莉莉的手術或許是第一例合法變性?答案還是否定的。(除了其它地方之外,)證據(jù)在原名赫庫里恩(Herculine)的亞伯·巴爾班(Abel Barbin)這一如今臭名昭著的案例中。這一案例記錄于??拢‵oucault)1988年出版的《赫庫里恩·巴爾班:最近發(fā)現(xiàn)的十九世紀雌雄同體者的回憶錄》(Herculine Barbin: being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memoirs of a nineteenth century hermaphrodite)一書中。巴爾班出生于1838年,最終因被迫以男性身份生活而于1868年自殺。

總而言之,電影《丹麥女孩》只是對莉莉一小段人生的虛構,且與莉莉眼中的自己和旁人眼中的莉莉都毫無相像之處。這部電影錯失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消除關于莉莉的一些迷思,以及探究關于跨兒和間性身份認同的一些議題。取而代之的是,這部電影以異性戀規(guī)范的視角展現(xiàn)了一段注定失敗的戀情,以及一個注定失敗的人。莉莉和格爾達顯然在巴黎享受了一段快樂的歲月,我們卻對此一無所知。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別費心了,看點別的東西吧。我想《橘色》還在其中一些影院上映。

1920-1927年間格爾達的一些畫作

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莉莉,可以查閱“莉莉·易北的電子檔案”(Lili Elbe Digital Archive)。

【閱讀原文鏈接:http://www.lilielbe.org/

 6 ) 你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你沒能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尼采

《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講述的就是一個患有“易性癖”的“女孩”的故事,原型取材自世界上最早“變性手術”案例的主人公莉莉·埃爾伯(Lili Elbe)。該片由Tom Hooper 導演,小雀斑Eddie Redmayne主演,故事原型是活躍在上世界二三十年代的丹麥藝術家Einar Wegener 和他的妻子Gerda Wegener。
埃納爾和格爾達是一對甜蜜恩愛的畫家夫婦,由于妻子格爾達取材的模特不夠亮眼,她的畫作平庸乏人問津。偶然之間,格爾達在丈夫身上發(fā)現(xiàn)隱藏的靈感,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玩變裝秀,終于引火燒身,埃納爾從此踏上變裝的不歸路。
該片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優(yōu)秀的演員拯救了這部戲,飾演妻子的艾麗西卡·維坎德和小雀斑飆足戲癮。他們的互相依戀到最后互為親人,這種虐心的情與愛不斷拉鋸糾纏,是影片最大的看點,當然小雀斑女裝造型的攝人魂魄也是驚艷爆破點。
不過我看小雀斑的女裝造型,也就一般般,只是小雀斑通過很多細節(jié)的呈現(xiàn),讓人對這種內(nèi)心女性意識不斷膨脹燃燒的渴望,感覺后怕。小雀斑的表現(xiàn)似乎真讓人以為他已經(jīng)完全走進埃納爾的世界,或許是莉莉的世界。
演員的演技非常好,但我沒有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

 短評

還挺好看的,但小雀斑也真是浮夸,摸到女裝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激動,感覺都高潮了……

7分鐘前
  • 三替
  • 還行

小雀斑的同妻那還是很值得一做的

12分鐘前
  • 王大根
  • 推薦

雀斑女裝美如畫,戈爾達筆下的人物一個個媚眼如絲,真是每一幅都漂亮得勾魂攝魄,難怪在裝飾主義盛行的巴黎會成為一代名家

17分鐘前
  • Amberose
  • 力薦

“告訴他,今天的哥本哈根很美。”

19分鐘前
  • 啊么吸溜
  • 推薦

片子放到一半的時候聽到了好多人吸鼻子的聲音,雀斑痛哭,女主的掙扎和最后一幕也生生把我逼出了眼淚,大概是期待值并不高的原因真正看完了成品感覺卻十分驚艷,雀斑演技五星好評

23分鐘前
  • BlackRainbows
  • 力薦

你最終成為了完整的自己

28分鐘前
  • 鹿菏
  • 力薦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深的感情,是在兩人關係中放下自己的需要,一心成全對方,成為她自己。特別喜歡Alicia演的格爾達,兩人同是畫家,既是夫妻也是知音,從一開始的幸福妻子到眼睜睜看著丈夫一步步變成她,內(nèi)心的痛苦只能獨自承受。沒有柔弱的機會,只有為了守護所愛,感傷到底也要勇敢微笑的自己。

33分鐘前
  • 愛永
  • 推薦

太喜歡格爾達

36分鐘前
  • 汪見殊
  • 力薦

小雀斑的影后征服之路!

41分鐘前
  • 久光耀一郎
  • 推薦

表面上光彩照人,內(nèi)核毫無靈光。 2.5

44分鐘前
  • Meng
  • 較差

電影本身其實沒什么大問題,卻合成了一部雜糅片,因為霍珀捕捉不到變性人的心理掙扎,流于表面,只顧貼著雀斑臉一頓狂拍,可惜。維坎德作為女配的表演輕松甩雀斑三條街,十分令人信服,對魯尼有絕對威脅。電影院九成女人我也是醉了,這是一個女上位的時代。其實年度最污畫面該是雀斑和老婆倆女爭夫吧!

47分鐘前
  • LORENZO 洛倫佐
  • 推薦

哪里不如<卡羅爾>?敘事耐心鋪展,情緒緩緩醞釀,表演細膩到每絲肌肉線條的輕微顫動…從不看好Tom Hooper,包括他摘奧的<國王演講>都是四平八穩(wěn)之作。這部倒極其用了心,至少不忙著講一個好看的故事了??筛鷼W容<新女友>配套觀看??赐陼X得所謂男人女人中性雙性的概念多虛無。期待一個酷兒時代的到來

48分鐘前
  • 匡軼歌
  • 力薦

一個人纖細、敏感、孱弱卻又一意孤行,在不合適的時代是極容易死去的。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在無人響應的環(huán)境內(nèi),把自我放到無限大,這個自我也是極其容易死去的。我看見好奇心、善良,包容與瘋狂。那個說會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的人,到底還是任性的死了。

51分鐘前
  • 無見解
  • 力薦

艾迪-媚眼如絲-小雀斑,請收下我的膝蓋。格局雖小,勝在細膩。比卡羅爾打動我。兩位主角都很好,想象兩位原型,更是了不起。

53分鐘前
  • 火火火火花襲人
  • 力薦

勉強上四星。整個電影就像一個越空越美、越美越空的怪循環(huán)。湯姆·霍珀無法駕馭驚世駭俗的同性題材,于是直接把它變成了自己美學的實驗田。維系兩位主角的究竟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反倒是小雀斑,幾乎無比輕盈的就滑入了女性一面,美到慘絕人寰!

58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gerda太偉大了 可能這種愛只能存在在電影里吧。。/小雀斑本應該連拿兩座小金人的/結局太完美了 就讓lily自由的飛吧

60分鐘前
  • 帥的讓人生氣
  • 力薦

給題材。推薦!看到評論里又有人扯女同男同的問題。笑了——這是跨性別!

1小時前
  • 哲哲
  • 力薦

覺得女主演技反而更驚艷一些. our lily is beautiful. 只看畫面聽音樂也是享受, 難怪人人向往歐洲。

1小時前
  • L.L
  • 推薦

小雀斑演女人別有風韻。非常喜歡片尾戈達回到他(或者是她)的故鄉(xiāng),看那些畫筆下的風景,開闊而自由。PS:能愛一個人愛到這樣的地步,不論男女、生死,都樂意接受和聆聽,讓一個人自由選擇他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真是一種境界了。

1小時前
  • 赫恩曼尼
  • 力薦

Lily固然勇敢,可Gerda才可稱偉大

1小時前
  • 胡笑野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