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拍得是人性。
美國老爹說老許是“堅定的社會主義者”其實是誤解了,有血有肉的人,無關主義,不計仇怨,無論政治和歷史。 這絕不是一部愛國主義宣傳片。老許“愛國”的選擇,不是出于某種宏大的政治理想,是從個人與牧場、牧區(qū)的人民、妻子和孩子的真實情感中生發(fā)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仍然需要這種情感,從愛家、愛家鄉(xiāng),再到愛國。
如果牧場的鄉(xiāng)親們不是把老許當做人來善待,而是把他當做老右來批斗,他對這些鄉(xiāng)親和這個牧場、這個祖國和這段人生經(jīng)歷,會是怎樣的情感?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牧馬人的生活才真正是“人”的生活。男人牧馬、教書,老婆孩子熱炕頭;女人打坯、種樹、養(yǎng)雞,學字、寫日記?,F(xiàn)代中國經(jīng)濟上越來越接近美國,不幸精神生活也越來越接近美國了——人們發(fā)現(xiàn)了空虛,像老許的兒子期盼小汽車,現(xiàn)在長大后的他,會像他父母一樣幸福嗎? 臺詞真的是太有力量了—— “不管他是老右還是老師,在我眼里就是許利軍?!?“有文化的人就應該干文化的事兒,來放什么馬?!?“我也想當老右?!?“桌子板凳都平反了!” ……
出生罪(爸爸是右派)
媽媽說,爸爸就是媽媽手里的一支風箏,飛的再高,線也在媽媽手里。 ——我沒瞎編,我聽見了,你昨天夜里對爸爸說的。 哎,給家里再留十塊錢。 ——嘿,家里要什么錢,窮家富路,你帶上吧。 別跑,別跑 我大概是在集體中生活慣了,就很重視我們國家的榮譽感。 你家里沒有人了,你就搬到學校宿舍來住吧,吃飯嘛,可以和教室搭伙。 我死過去,不過我又活過來了。 我不但找到了人的價值,還找到了人的溫暖,我找到了父親,還找到了母親,對于他們給我的,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哎,拿了一雙筷子。 吃飽了飯,不想家。 什么?讓一個老貧農(nóng)上山,讓一個年輕的右派在家享清福?你是什么階級感情? 我愛人喜歡吃,她是四川人。 你要老婆不要 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開金口,我一會就給你送來。 那你太可憐了。 ——我不可憐,我看出來了,你是一個好人。 這是我們七隊,每家送你五毛錢,一共是二十三塊五毛。 一去十多天,連馬都想家了,人也不想家。 真那么荒涼的地方當教師,你不覺得乏味嗎? ——在那些地方播種文化是很有意思的,沙漠上的綠洲是很可愛的。 人是萬靈之長,智慧的差異是很小的,經(jīng)歷本身就是文化。 媽媽,長大我也當老右,掙好多錢給你買小皮鞋。 他就是當上官,我也不稀罕,就算再放20年馬,我也不嫌棄。 錢只有我們自己掙來的花的才有意義,才心里安逸,就像我買鹽,我知道是我賣雞蛋掙來的…… 不去,中國這么大還住不了了,非得到外國去住。 現(xiàn)在我們國家走到正路上了,我愿意和人民一道來爬這個坡。 我是堅信我們這個民族生命的。 請你相信四十歲人得信仰不是那么幼稚的。 我不想做金錢的奴隸。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這句話在去年火爆全網(wǎng),這話出自1982年上映的電影《牧馬人》。
《牧馬人》于1982年上映,當時共有1.3億人觀看了這部電影,假如按照25元一人的票價,換算到現(xiàn)在相當于32.5億票房,該片可以憑文藝片的屬性排到歷史票房前十位。
女主角叢珊在同年當選《中國青年報》“最喜愛的十大青年銀幕形象”,成為了當時無數(shù)少年的夢中情人。
但叢珊絕不會想到,34年后,她又成為了無數(shù)單身狗心中的“最佳老婆”。
一部文藝片的火爆,必然契合了一個時代的人的心理需求。
1982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wenge時期留在人們心里的傷還在隱隱作痛。
《牧馬人》的主人公許靈均是戴了20年右派帽子的地主家的兒子,他在被人稱作“老右”的日子里苦熬,終于熬到了摘帽,重新成為教師,還獲得了500元補貼。
但就當許靈均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他遠在美國身價達億萬的富豪老爹跑來中國找他,希望許靈均能跟自己回美國發(fā)展。
許靈均回顧了自己這些年來所經(jīng)歷的一切,他滿懷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抵擋住了誘惑,選擇繼續(xù)留在了國內。
“秀芝,你說得對,有時候,感情是信念的基礎,這里,有我汗水浸過的土地,這里有我患難與共的親友,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這里有我生命的根?!薄赌榴R人》
如今牧馬人能再次大火,主要源自這部電影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淳樸愛情,這恰好滿足了當代單身青年對脫離物質的愛情的向往。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經(jīng)歷了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但同時也感受到了巨大的貧富差距,使人們產(chǎn)生了恐婚的心理。
現(xiàn)在男女雙方要談戀愛,可要比做黃岡的高考數(shù)學模擬卷都要難。
于男方而言,一提到找對象,就特怕女方談房子、車子,“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后笑”成為了很多男同胞找對象的陰影。
反過來,女方拜金,難道男方就不拜金了嗎?
如今許多男性找女性怕遇上扶弟魔,所以要找獨生女,最好岳父還有能耐,與之相對應的,也有“找個富婆少奮斗十年”這種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重金求子的騙局,就是專門為這種心理的男同胞而設置的。
即便雙方條件相符了,你敢將自己的心全給掏出來嗎?
萬一對方是個PUA咋辦,騙財騙色,睡完曬群。
萬一對方是個渣女咋辦,十動然魚,你怎么不追了?
即便是男女雙方談戀愛了,男方能熬過自己被綠的猜忌和各種求生欲測試嗎?女方又是否能保證男方耐得住寂寞不去找別的小姐姐玩。
老一輩的人無法理解現(xiàn)在的年輕人,為什么給子女介紹相親會引來他們強烈的排斥!我爸告訴我,他在我這個年紀已經(jīng)結婚了,要是有人給他介紹相親對象他高興還來不及呢。
其實年輕人也并不是真的只想就這么一直單著,不然,我們也不會自嘲單身的人為“單身狗”。
我們只是擔心,擔心自己還不夠優(yōu)秀,擔心真心喂了狗。
我們希望在塵世間多磨礪一段時間,讓自己配得上理想中的那個他\她。
戀愛之路的兩旁滿是誘人的紅色玫瑰,但玫瑰的枝條上長滿了毒刺,到底摘不摘?
有的人戴著金手套,有的人戴著銀手套,屌絲們看著自己赤裸的雙手,想想還是攢錢買副手套再摘吧。
但與此同時,滿腹心事只能交由漫漫失眠夜,不離不棄的陪伴,相濡以沫的愛情,誰會不想要?
此時,有個神仙般的黑胡子大爺忽然闖進了你的家門,問你:“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開金口,我待會給你送來?!?/p>
老許以為是開玩笑,于是笑笑說:“那你就送來吧?!?/p>
后來,大爺真的給老許送了個老婆,兩人還沒見面,結婚證就先領了,屬于先結婚后戀愛式的愛情。
不管如何,這種簡單粗暴、先斬后奏的包辦婚姻首先就將廣大單身同胞的糾結之苦給解決了。
更令人激動的是,秀芝和老許認識的第一個晚上,就相互確定了對方的人品!
電影中老許已經(jīng)三十多歲的年紀,性壓抑了十幾年,但是他第一晚見到秀芝,就掏出自己好不容易攢下的積蓄,讓她回娘家探望。
秀芝沒有接錢,她只是流下幾滴大眼淚,哭著說:“你嫌我長得丑!”
這時候老許急了,他可不是這個意思!他也哭著說:“我,是右派?!?/p>
秀芝說:“姓郭的大叔跟我說,你不是壞人?!?/p>
之后的對話,就是老許揭底,訴說自己的窮困,秀芝表示不嫌棄。
老許:“我是犯過錯誤的?!?/p>
秀芝:“犯過錯誤,我們以后不犯就是了?!?/p>
老許:“我這個人,注定要在這兒勞動一輩子。”
秀芝羞答答地說:“一輩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這兒勞動。”
老許:“那也太可憐了?!?/p>
秀芝:“我不可憐,我命好,我看出來了,我遇上個好人了?!?/p>
秀芝非但沒有嫌棄老許,還認為自己撿到個寶,認為自己是個潛力股。這對于長期受壓迫、苦哈哈過日子的老許而言,是多么大的精神寬慰。
同時,這對于廣大單身男青年,也是具有巨大的心理安撫作用,讓人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
“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边@段話出自前蘇聯(lián)影片《列寧在1918》。電影中秀芝看了這場電影,記住了這段臺詞,在電影中不斷念叨著:“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中國人有句俗語叫“貧賤夫妻百事衰”,但老許和秀芝這對貧賤夫妻,卻將生活過得溫馨又幸福,讓原本寂寥冷清的土房子變得生機勃勃。
老許出去放牧,秀芝就在家里打土坯,在院子里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兔子,還為老許生了個大胖小子。
等老許回來,秀芝就告訴老許自己有多想他,在老許離開的這段日子秀芝還記了日記、看小說。
夫妻倆讀著秀芝的日記,秀芝只有小學四年級的學歷,老許還在秀芝手掌上教她寫她不會寫的字。
秀芝嫁給老許幾年后,老許就被平反,還當上了教師,鄰居們都到他們家來祝賀夫妻倆。
郭大爺對秀芝說:“秀芝啊,你還真得請我喝一杯,許老師不光改正,現(xiàn)在還是國家教師啊?!?/p>
秀芝說:“我不管什么教師不教師,在我眼里,他是許靈均,他就是當上大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
秀芝接著說:“從結婚的那天起,我就把他給改正了?!崩瞎_玩笑道:“你改正有什么用?你改正也不能補那500塊錢吶。”
秀芝動情地說:“我把心都挖給他了!比錢貴重得多!”
這是很多文學作品、電影作品一直都在試圖告訴我們的道理:真心比錢重要!
這種質樸的道理仿佛被提了太多次,導致人們都有了免疫,再次朝著物質至上的方向發(fā)展。
回過頭來我們驚覺:若感情夾雜太多的物質因素,會變成一條荊棘叢生的路,會變成一道極難的選擇題,會讓生活的重擔壓垮你的精神。
很多人會批判,電影終究是電影,將愛情渲染地過分美好,我們也只能看看受點安慰,現(xiàn)實中怎可能有這樣好看的媳婦忽然闖入自己的生活?
現(xiàn)實中,也極少有辛苦勞作后不嫌夫窮的好老婆、飛黃騰達后不嫌妻丑的好丈夫!
但我想這便是電影的意義,向我們訴說美好的存在,向我們描繪愛情應有的樣子。
縱然只有千萬分之一的概率,我們也要飛蛾撲火,去尋一個許靈均or李秀芝。
以上。
ps:我建了一個影視交流群,在群里,遇見和你喜歡同樣類型電影、劇集的人。入群加我微信:joker61964,記得備注“電影”。為營造良好聊天環(huán)境,群里僅討論、交流,不能發(fā)廣告,熱愛發(fā)各種購物鏈接的網(wǎng)友、微商請勿加。
“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p>
這句金句最早出自蘇聯(lián),而后在1982年的國產(chǎn)老片《牧馬人》中再次出現(xiàn)。
因為它所表現(xiàn)出的對于未來生活的無盡希望,而流傳至今。
很開心看到37年前的《牧馬人》,近段時間突然再次火了。
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它讓很多人開始關注一些優(yōu)秀的老電影。
或是重新溫習曾經(jīng)的記憶,或是思考著我們當下的生活......
其實,這部片子在當年就曾火的一塌糊涂。
水靈秀氣的叢珊,備受矚目。
正直顏值巔峰的朱時茂,被全國人民所知道。
作為導演謝晉的反思三部曲,《牧馬人》最浪漫。
而《芙蓉鎮(zhèn)》最深刻,《天云山傳奇》可以說是最均衡。
《牧馬人》再次火了,當然與男女演員的顏值有關。
也和接近年關大家的相親潮有關,一句“老婆你要不要”最先在抖音上流傳開來。
另外,牛犇那句“沒有見過你爸你媽結婚嗎?”也是相當搞笑的。
他的另外一句也很有意思:“你還別說還挺難找(對象),嫌人家瘦,嫌人家單薄,哼。你剛從河南逃荒來的時候,上秤稱還沒有80斤吧,你看這還不是看發(fā)展嗎。哼?!?/p>
當然,還和物質社會現(xiàn)代人的情感貧瘠或過度泛濫有關,因為片中所呈現(xiàn)的簡單而美好的情感,喚醒了人們內深處潛藏著對純真愛情的向往。
在某種上而言,《牧馬人》像是一種提供了一種“婚姻范本”,對于當下很多恐婚或是對婚姻抱有消極態(tài)度的人,起到了很好的消解作用。
也與當下現(xiàn)實生活的困境有關,今年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個詞就是“太難了!”
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而言,壓力越來越大,我們追崇自由和自我實現(xiàn),但也渴望有愛有依托有陪伴。
或許,現(xiàn)實太沉重,年輕人更愿意在電影中找寄托,哪怕是短暫的慰藉,也好。
而現(xiàn)在的社會,焦慮和迷惘時常困擾在每個人的心中,所以,影片中所呈現(xiàn)的堅定的理想信念,也比較符合大家的期待。
實際上,影片中沒有復雜的情感糾葛。
只是兩顆同樣善良的心慢慢靠近、吸引、交融......
就這樣連接成了簡單、真誠、質樸的而又牢不可破的情感關系。
許靈均(朱時茂 飾)和李秀芝(叢珊 飾)是兩個同樣處境不堪的男女。
一個是備受迫害的右派,一個是背井離鄉(xiāng)的逃荒者。
因為意外結合了,用影片中許靈均的話來說,“這完全是一種奇特的偶然性的排列組合?!?/p>
對她而言,這有現(xiàn)實的無奈,也有賭一把的勇敢。
對他而言,這是意想不到的驚喜,也是不敢妄想的美夢。
第一天,許靈均同李秀芝簡單的交談,給她水喝,給飯吃。
第二天,他看見她在哭,他拿出了自己存的錢和糧票。
并對她說,“想家了吧,拿著回家吧!”
她哭著更傷心了,“你是嫌我長的丑嗎?”
他說,“秀芝,我是個犯過錯誤的人?!?/p>
她回,“犯過錯誤,我們以后不犯就是了?!?/p>
他接著說,“我這個人,注定要在這勞動一輩子的。”
她再回,“一輩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這勞動。”
他又說,“那你太可憐了!”
她反駁道,“我不可憐,我命好?!?/p>
他不解,“為什么?”
她溫柔地回,“我看出來了,我遇上了好人?!?/p>
影片中如此描述人物的內心感受:在我的生活中,突然闖進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了多年的這一天終于來到了。她對我是那么的信任,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好像她也等待了我好多年。
一個善良人,遇上了一個善良的人。
一顆炙熱的心,碰上了一個炙熱的心。
真誠對真誠,成就了真愛。
就這樣,他們拋開了家庭背景、物質陪襯、相互差異……一起攜手組建了一個共同的家。
他們玩起了現(xiàn)代人無法想象的先結婚后戀愛的模式。
婚后,他們努力而簡單地活著,武能一起辛勤勞作,文能談論書籍。
在秀芝勤勞、努力、獨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的感染下,許靈均也變得樂觀起來。
他們就這樣幸福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后來,許靈均有了一個或許是更好的生活可能的機會(有錢的爸爸希望帶他們去美國)。
最終,他堅定地拒絕了,選擇了自己和愛人都認可的生活方式。
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秀芝絕對是個寶藏妻子。
她可以利索地自制建屋的土磚。
可以溫柔的表達愛意:一去十來天,連馬都想家了,人也不想家。
也可以積極地面對生活:面包會有的,一切會有的。
此外,她還有著正確的獨立的價值觀:錢只有咱們自己掙來的花的才有意思,心里才安逸。
更讓人稱贊的是,她有著一顆深情的心:我把心都扒給他了,比錢貴重的多.......
這樣的她,怎能拴不住他的心呢。
看他們的愛情故事,你會感受到:真是純樸的可愛??!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彼此不嫌棄,且都善良的情侶也有很多。
只是現(xiàn)實束縛了愛情,只是彼此對物質和理想的要求差異過大,只是虛榮和外在評價左右了真誠……
所以,房子,車子,名牌等外在因素,推動冷漠和隔閡去侵蝕熱情和真心,讓美好的感情無疾而終......
而《牧馬人》所呈現(xiàn)的一個心裝著一個心的愛情。
那種質樸而篤定的人間真情,無疑呼應了人們對純情的向往,和對不物質、不攀比、不過度考量的愛情的渴望。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沉重現(xiàn)實面前的一個幻想。
或是,一個寄托。
抑或是,一種可能。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 一句送老婆的30幾年前的電影重新大火,大家廣泛討論的是現(xiàn)代還有沒有許靈均李秀芝,這就是個烏托邦。
孩子說“媽媽說爸爸是媽媽手里的風箏,飛得再高線在媽媽手里” “給家里留10快錢” “嗨,家里要什么錢,窮家富路”。 這是秀芝給的愛,兩個人彼此為對方著想。 “秀芝,我是個犯過錯誤的人” “犯過錯誤,我們以后不犯就是了” “我這個人是要在這勞動一輩子的” “一輩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這勞動?!?
“那你太可憐了” “我不可憐,我命好”。 “為什么?” “我看出來了,我遇到個好人”。 男主激動的坐過來,兩人握手相對,愛情的開始。 請問這樣的回答誰不感動? 要知道當時的許靈均大15歲,右派,窮,右派的政治身份在那個年代是看不到出頭之日的,秀芝的選擇可能真的是一輩子的牧馬。所以當許聽到秀芝說“大叔和我說過,但你是個好人”,許直接落淚,試問一個從11歲開始被批斗生活毫無希望孤身一人的許靈均聽到秀芝并不嫌棄的話語怎能不感動?怎能不落淚?那這的確是他等待多年的那個人,給了他新生命的那個人。
在平反后,還有機會繼承億萬富翁的爸爸的財產(chǎn),許始終心念家鄉(xiāng)。 秘書問:你的太太能夠理解你嗎? 許靈均答:人是萬靈之長,智慧的差異是很小的,經(jīng)歷本身也是文化。 許的回答,讓以世俗眼里文化身份門庭地位來相配的看法顯得很是幼稚。
許靈均在被平反后很開心,而李秀芝說:“在我眼里你還是你”,“我不管什么教師不教師,在我眼里他還是許靈均,他就是當上官我也不稀罕,再放20年馬我也不嫌棄……我從結婚的那天起就給他反正了,不是現(xiàn)在。我把心都扒給他了,比錢貴重的多。 在秀芝的心中并無身份地位錢財之慮,她認定的就是許靈均這個人,那金子般的心中承載的又豈是錢財可比的。
李秀芝不論許是什么身份就只是他,許靈均也沒有在平反后覺得李配不上她反而說出“經(jīng)歷本身就是文化”的話,這是最令我動容的兩個點,這才是他們彼此最純粹如同金子般的心。 烏托邦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擁有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渴望又缺失的東西,求而不得才為之向往,這部影片重新火爆里面的淳樸善良和愛情的純粹,敲打了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除了大家羨慕的愛情,我還看到的是許靈均對生活的感恩,一個經(jīng)歷過生活絕望的人反而對生活更感恩。
那個年代的影片 當然是充滿正能量的歌頌社會主義好 講述敕勒川的小學教師前往北京與失散多年的美國富翁老爸相見 通過兩人相處七天穿插回憶 重現(xiàn)了男主角朱時茂從被趕出地主家庭到被打成右派到前往敕勒川牧馬到與妻子結婚到平反做教師的坎坷一生 最后與男主角拒絕前往美國繼承父業(yè)來展現(xiàn)偉大的愛國情操
感情營造很成功,故事采用倒敘手法,形象的刻畫了徐林均在選擇是否和父親去美國的矛盾心理,“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對祖國的愛是每一個炎黃子孫共有的內心情感。
《牧馬人》看完了,不得不感慨,那時人們的三觀真的好正。特別是女主的幾段話。教育孩子花自己掙的錢才有意思,媽媽告訴她要勤快,放一輩子馬也不嫌棄,中國那么大為什么要去外國。這些樸實的觀念,真的令人肅然起敬!
2019年快結束的時候,這部電影火了,引起了年輕人廣泛的共鳴。影片質量優(yōu)秀,雖然老派,從鏡頭語言來看,還是一級大師水準。而在今年火了也確實有當下時代背景,人們羨慕那時的愛情的純真不摻雜物質,與當下年輕人壓力過大有關系,人們羨慕朋友鄰居間的熱心真誠,與現(xiàn)在人情冷淡有關系,有人感動與家國情懷,與今日祖國強大有關系。社會變了,8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甚至到2010年代的前幾年,年輕人,知識分子都還是認為外國的月亮圓,擠破腦袋往美國跑,到今天一切都變了,雖然還是向錢看,但是不一定要去美國。電影被大家詬病的愛國主義,其實我們都是這樣,只是我們自己意識不到,遇到釣魚島,中美貿易戰(zhàn)時,大家卻是齊刷刷的對外,我們嘴上不說,但是我們骨髓里都有家國情懷。我最感動的導演對待2種主義的態(tài)度,沒有否定任何一個。
時隔37年突然爆火了!哈哈哈哈,看來現(xiàn)在很多人通過這部老片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在許多無比稀缺的東西,哈哈哈哈哈 我缺老婆嗎?!我缺的是牛犇這樣的好兄弟?。?!
30年后再來看這部感情飽滿的電影,儼然成了現(xiàn)實的互文。
《天云山傳奇》與《牧馬人》的問世,與時任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廠長徐桑楚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正如謝晉所說:“我的電影多半是一場風波”,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觸碰反右題材太危險,徐桑楚的肯首和擔保才打消了謝晉的顧慮,縱是如此,《天云山傳奇》也是在不斷修改劇本的情況下才完成的,至于后來“戲劇性”的通過審查、獲得獎項,確實是未曾預料到的結果?!赌榴R人》創(chuàng)作過程中,因改編右派傷痕文學而引起的非議、為通過審查而臨時修改的劇本以及徐桑楚的支持與協(xié)助等情形都與《天云山傳奇》時別無二致,兩部影片的呈現(xiàn)效果也多有相似之處。時至今日,我們已不知那些不盡如人意的段落有多少是迫于無奈而添加的,不過我們總會記得,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上,那些善良而質樸的牧區(qū)人民在物質貧乏、政治動蕩的年代所迸發(fā)出的、原始而自然的力量。
這種女主是“傳統(tǒng)中國男人”永遠的意淫吧……不用花一分錢的賢惠機器,任勞任怨還能生兒子,而男人只需要記住對方愛吃的東西就是模范丈夫了。末尾更是錯誤又做作的選擇,以大義凜然作為虛偽的外衣。
他沒有跑到外國去拿歐洲三大的獎,他的電影沒有某些文革片至今還廣為人稱道,但某些導演永遠也學不來的各種特寫和蒙太奇手法他卻能信手拈來。他拍文革片不是為了借機大肆批判攻擊,討好西方賺得滿身榮譽,而是真的為了反思,為了更好的明天,因為他是這片土地的守望者,是祖國和人民的牧馬人。謝晉是一個有氣節(jié)的導演!
續(xù)集是朱時茂攜家屬去美國繼承遺產(chǎn)買了農(nóng)場養(yǎng)馬,牧馬人變身美國牛仔。
看得我熱淚盈眶,這片土地能把人弄的遍體鱗傷,也能靠著淳樸的民風和善良的心把人治愈,許靈均和父親的對話,實際是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碰撞,借許靈均之口說出的主旋律,是歷經(jīng)苦難后,看到一絲希望的真情流露,這種主旋律比這幾年院線流行的要高級很多,只是過去三十年再回過頭看,許靈均最終還是錯了。
謝晉反思三部曲之二,父子倆再見面更像是兩種文明、兩種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一個在現(xiàn)代文明中適者生存,一個在階級斗爭中苦苦掙扎。雖然改編自傷感文學,但并沒有營造凄涼的氛圍,很克制地反思過去,尋根、信仰這樣影片探討的主題在現(xiàn)在顯得更合時宜,三十年前找到的根現(xiàn)在被拋卻之后的根在那里?
看完這個電影我有幾個反思:80年代,關于文革關于右派的電影并沒有少拍,雖然也有禁止,但是還是很多為人所知,例如孩子王,例如 芙蓉鎮(zhèn)等等。到了90年代,好像被封禁的主要是敏感話題同性戀等等。到了21世紀了,卻倒退了,什么都不敢拍了,什么都不敢寫了。。。#如果不去回顧歷史你怎么能吸取教訓呢# 另外就是:例如這個從小處出發(fā),講述淳樸的愛國感情的電影,現(xiàn)在幾乎已經(jīng)絕跡了。動不動就是 什么大業(yè),什么大典,好像國家就是人山人海堆起來的,--國家是無數(shù)默默奉獻的人建設起來的。 越是在艱苦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中國的農(nóng)民表現(xiàn)出兩面性:一方面的天然的淳樸,一方面是天然的狡猾。。但是這些農(nóng)民本質還是純良的,簡單的動機帶來簡單的行為。。。
49年,許景由去美國,許靈均11歲。30年后,再見面是79年,許靈均41歲。這是一部反映當時政治路線轉變的影片,一方面物質生活在提升(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另一方面不做金錢的奴隸,獨立自主。知識更加收到尊重,人盡其能,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靈均的信仰不是浪漫的理想主意,國家當時處在黎明的前夕。相比個人的物質享受,建設10億人口的國家更有意義。講得非常明白了。男主女主的價值觀跟我爺爺奶奶一模一樣,想起童年了。
對愛國派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表現(xiàn)得還是比較好的。不過嘛,雖然文人士大夫始終不愿意承認,但古往今來的歷史,包括他們自己記下的故事都一次次顯示出這樣一個事實:泥腿子、手繭子確實就是比大多數(shù)他們所謂的“知識階級”更加誠實可靠。
許靈均用現(xiàn)代話來講算是典型的佛系青年,對自己的遭遇和婚姻都是安于現(xiàn)狀,用孔子的話來說算是中庸處世。之所以他能如此佛系還是歸結于遇到的基本都是好人。。
找這么個媳婦我也不去國外
20歲的叢珊就是另一個版本的鄉(xiāng)村全智賢,水靈靈的。
這算是一個西方社會個人欲望與享受與東方社會集體榮譽的兩種文化沖突,許靈均代表了那個年代大多中國人民,感受到了民族發(fā)展的希望:在那個年代,或許人民會物質匱乏,但心靈卻是十分的美麗。
三年級時看過,學校組織的,當時根本看不懂。只會對一些鏡頭發(fā)笑。 但現(xiàn)在快五十了,重新再看,卻是淚流滿面。而且?guī)缀跞塘鳒I。 女主的形象太感人了,中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社會主義改革相結合的經(jīng)典人物。她的每一句話,放在當時,看起來政治意味都有些濃。但放在當下,我卻深刻地領會到了其中的博大。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要活得像祁連山下這些牧馬人一樣的純粹,才能體會到生命的真諦和快樂。叢珊和朱時茂,牛犇的演技真是絕了。 特別是叢珊,原本怎么看,都不是美女。可在電影里這個可愛的妻子形象的襯托下,怎么看怎么漂亮。 不得不承認,真正的美麗是由內而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