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墮落后的墮落
神了!這邏輯
盜版逼死正版,清洗市場后再請人拍戲。
沒有錢很內疚、賣盜版也很內疚,還是賣盜版吧。
最終被賣盜版的導演系同學反揍一頓
影視隨處可見對電影行業(yè)的吐槽。
編?。ü鹊抡眩?、導演(陳可新)、男主角(周星馳)、監(jiān)制(徐克),為了拉投資拍《春光早泄》,逼女主角(舒淇)賣身不成,又去做鴨,有點類似光豬六壯士,不過服務對象有些超齡。
途遇同行,杜可風街頭拍美少女寫真,
160一張
金剪刀街邊小攤剪牛雜
監(jiān)制犧牲自己拉來投資后,又攜款潛逃。
對拍攝也多有調侃:
鏡頭不小心破裂,沒錢換新,拿來拍分手。沒有分手劇情?隨便拍吧。
沒有錢買新的用過期膠卷拍出泛黃色調。
王佳衛(wèi)式拍攝
拍完后居然滿堂彩,連斬各項大獎
之后半小時的勒索暗殺劇情就無聊了,就故事本身也十分贅余。
電影在吐槽中也說明了一些港片衰敗的原因:
1,分錢不均
導演、監(jiān)制拿大頭,所有演員拿1/20。
2,不按劇本來
劇本撕到半頁,連個大綱都沒有;
簡而言之,香港電影市場從未形成規(guī)范,不夠專業(yè)化。
大潮退去,那些缺胳膊少腿的畸形怪物自然無法生存。
不能全怪罪于經濟危機,不過今年的時間點看這部片確實有感觸。
與安全相比,不如家中看電影。
ps:曾志偉的發(fā)型總是先想到高曉松;
之所以得獎恐怕是因為只有這么一部電影吧。
有點嚴肅,有感而發(fā)。
2 ) 華語諷刺喜劇里王晶第一
時間是試金石,王晶的片子歷久彌新。覺得這部片子里,能聯(lián)想的香港整個90年代后期的很多片子和演員。很多橋段應該都有真實的原型人物和事情。劇中的周松弛代表的不單是周星馳,而且香港男演員的處境,只是可能他和周星馳關系好,名字用著不會被計較。真正做鴨的應該另有其人。那編劇,導演,制片和女演員,也是一樣的代表香港電影人普遍存在的情況,看似諷刺,其實悲哀。很不錯的電影
3 ) 相當惡搞的一部電影
盜版沖擊之下的香港影壇一片不景氣,但仍然保有不少自嘲精神。
調侃了眾多香港的知名電影、藝人和導演,比如拿過期膠片拍電影那段,狠狠惡搞王家衛(wèi)等人,令人噴飯。而對盜版橫行市場以及對電影人生存的威脅的表現(xiàn)自嘲中透出悲涼。
這部電影出爐的時候正值《星戰(zhàn)前傳1》上映沒多久,慣于緊跟潮流的香港人自然不會放過,片尾就公然戲仿了《星》里的決戰(zhàn)場面,曾志偉扮公主大呼小叫,十分好玩。
但香港電影習慣虎頭蛇尾的毛病也依然存在,情節(jié)從中間開始就前言不搭后語了,幸好這片子最大的賣點是戲仿,故事講得七零八落還不至于要命。
4 ) 淚中帶笑
電影人看得最開心最心酸的片子。
女演員要出名就得上床,想方設法去誘惑。
男演員時時小心花邊新聞,被人罵沒演技。
編劇拿不到稿費,餓暈街頭,最后10頁紙就半頁紙能用,翻來覆去的改。
監(jiān)制要給投資人當男鴨。
導演,一廁所的鴨都是導鴨,最難混的逼得轉行最多。
5 ) 拍得淺了
我承認很搞笑,其實可以拍得更深層的,
但畢竟是王晶嘛!惡搞是他的一貫風格,
翻版狂潮發(fā)生,電影市道慘淡,香港電影人來了一次自嘲。
徐克,王家衛(wèi),陳可辛,話說王晶居然沒黑自己,其實把自己和曾志偉更有說服力咯!
這三位基本都是真真正正認真拍電影的,或者有這有那的缺點,片中更大幅度黑王家衛(wèi),令我等偽文青有點無語。
前頭拍得挺好,又寫實,又心酸,尤其羅嘉良那句賣翻版的賣到出國旅游,而我們拍電影的要拉投資做鴨,就把電影人的辛酸刻畫了出來。
但太注重搞笑,但側重點完全偏了,完全為了搞笑,倒挺可惜的。
看不到他們對自己的電影多熱愛,求求其其,完全為了消遣,或者是我太認真了!
但王晶這么消費用心拍電影的導演,對比于他自己,講真,有些看不慣。
不想寫得過分嚴肅了,本著娛樂精神去看這部電影還是不錯的。
6 ) 《電影鴨》:反盜版的“醒世恒言”
90年代末期,香港盜版碟片猖獗,僅97至99年期間,香港演藝人協(xié)會就組織多次一系列反對盜版的倡議活動、游行等等,呼吁香港市民積極保護本地文化產業(yè),更聲稱香港電影行業(yè)的蕭條與盜版行為有著直接關系。王晶聯(lián)合導演鈡澍佳于1999年推出的《電影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電影鴨》是一部具有90年代典型“晶氏工作室”風格的作品,不過除了充滿了戲謔、搞笑、荒誕的故事之外,更注入了一些對於電影行業(yè)工作者自嘲的味道。電影開頭便是一群市民哄搶盜版碟片,演員飾演的碟片商更氣焰囂張地面對鏡頭稱自己不怕上法庭,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在片頭字幕映出之前甚至打上了香港歷年電影數(shù)字票房比對,這樣帶有公益和批判比對性質的片頭製作方式確在以往港片中都很罕見。不知是否港片迷們還能否記得,當年美亞發(fā)行公司推出的正版VCD前都有一個反對盜版的片頭,看來這股風潮當年在香港的確影響不小。
或許除了黑幫片之外,社會現(xiàn)象在王晶電影中都顯得并非那麼嚴肅,但對於盜版的深惡痛絕,王晶還是狠耿耿於懷的,1998年的《龍在江湖》(臺灣版譯作《沒有明天》)中,劉德華和鄭浩南合作開設的翻版光碟工廠是一個最大的毒巢,而《電影鴨》中,王晶則把電影人的事業(yè)落魄,頻頻走穴歸結于盜版的橫行,更何況影片中的幾位主角,都慘到淪落為“賣身”為錢拍戲,這似乎于玩笑的讖言代表了王晶的“憤怒”,滑稽然又無奈。
與王晶公司炮製的另一部影片《精裝難兄難弟》如出一轍,為諷刺電影圈,就不可避免地利用當紅的導演和演藝明星進行惡搞,影射他們因不得已而一次次地陷入窘境。其中羅嘉良飾演的“周鬆弛”和關秀媚飾演的“朱琪”,儼然是周星馳和舒淇的化名;曾志偉飾演的“陳果辛”就是矮胖一號的陳可辛,另外陳百祥的“徐屈”和張錦程的“谷一招”外形都與徐克和谷德昭一模一樣。
影片中有幾處片段讓人難忘,一是張錦程飾演的谷一招因無工可開而餓暈街頭,但仍然不肯接受販賣盜版的舊同學(葉廣儉飾)的接濟,嘴裡依然大罵自己不吃“盜版飯”;隨后葉以“盜版大亨”的形象出現(xiàn)時,告知自己要去日本旅游,周鬆弛更抱怨“賣盜版的都可以去日本旅游了”,這個片段充分表現(xiàn)出了電影人背后的辛酸。
第二,影片主角籌得資金得以開拍新戲《春光早洩》,并邀此時正於公園替少女拍寫真的攝影師杜可東(原型是著名攝影師杜可風)加盟,但因資金不夠,便利用破損的鏡頭意外拍出了經典。在金像獎頒獎禮上,楚原飾演的影評人石琪更宣稱從《春光早洩》看到了香港電影的希望,這個情節(jié)也在借機暗諷屢屢在戛納參展的王家衛(wèi)及其藝術電影,以及表現(xiàn)對香港商業(yè)片式微的擔憂。
與其說是“反盜版”,不如說影片是借“反盜版”之題發(fā)揮的一部喜劇影片,同樣影片也影射了當時香港影壇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和陋習,如監(jiān)製和女星上床捧其為女主角,電影大賣之后被人勒索賺錢等等,在今天看來,電影有許多橋段值得細細玩味,導演也試圖通過這些八卦最大程度滿足觀眾對於電影圈的獵奇,王晶自我批判以及無所顧忌地惡搞同行的勇氣也讓人心生佩服,不過說到底,《電影鴨》只是一部娛樂作品,與當時王晶電影的浮躁制作理念撇不開關系,它鋪開了道路卻沒有往更遠的地方前行,也導致了電影后半段與主題毫無關聯(lián)的喜劇情節(jié)頻頻失控。(麥克瘋)
真的是一部相當辛酸的喜劇
2008-5-6 0:12:35 7/5.0(10) 極具自嘲精神
劇本是一劇之本,一部有深度的電影,是需要有后現(xiàn)代主義和前列腺思維 才可以拿獎的
賣翻版VCD的人都賺錢出國旅游去了,拍電影的卻為了找投資去做鴨~
哈哈哈 與Howl的。電影鴨
現(xiàn)在看 還是覺得很好笑
空有電影夢時憤世嫉俗,臥薪嘗膽;名利雙收后卻左顧右盼,不擇手段。賣盜版碟可以去國外旅游,拍電影卻不能,因為窘迫而拼湊出來的拙劣影像能斬獲大獎,大制作卻不能。確實可以懷著愧疚去干一些雞鳴狗盜之事,但有些愧疚只是內心的遮羞布而已。非常完美的自嘲,從上而下的把電影產業(yè)戲謔了個遍,想看《春光早泄》。
就是導致當年我口誤說出“春光早泄”的片子。。。。因為年少無知的我在衛(wèi)視電影臺看了N多遍這個片子。。。
惡搞香港電影,不能不看的香港電影
關秀媚好嗲奧~真心覺得她是好演員。結尾一段謀殺將“盡皆過火,盡皆癲狂”八字體現(xiàn)的淋漓盡,這才是港片的精髓。
原來是gigolo。。。
形式有多浮夸,內里就有多少辛酸掙扎。螻蟻偷食最后的救命面餅,良心卻無法吞下嗟來的盜版鮑魚;小生癡夢真正的表演方法,成名也難以逃脫誘人的空殼假面。魚丸三顆或許混得過牛排的滋味,夢想再多也難敵現(xiàn)實的冷冽。發(fā)霉的膠片緬懷被遺忘在時光里的故事,破碎的鏡頭倒映被割裂在物質中的理想。影評說來說去撫慰的還是看片人自己,電影從古至今治愈的都是存夢的心靈。
20130312加了想看,前天周日看掉。真夠傻的,一開始被開場傻到引起興趣,后來發(fā)現(xiàn)不是故意做傻,而是從意式上就沒想清楚那種。就拍這樣爛俗的電影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在堅持(笑cry),對電影的理解依然是“王家衛(wèi)”就是裝、就是亂晃、就是不說人話這種玩了一萬遍的老梗,完全看不到對電影的熱愛,可能只有堅持正版這一點是值得鼓勵的吧。就這樣敷衍了事弄出來的東西最后獲獎,你們是不是在黑香港電影。而且看看金雞,做雞做出了人間真情,這個,做鴨做得莫名其妙還讓人惡心,也著實黑了鴨們一把。
兩半。以前鳳凰電影臺看過,只有戲仿的部分比較有意思,其他乏味。夏漫琪是甄楚倩。開片一段歷年票房混剪,看得也唏噓。前腳黑社會,后腳金融風暴,盜版是顯著矛盾,但其實皆有前因。羅嘉良屈指可數(shù)的電影作品,卻是最不好笑的一個,我反而覺得羅蘭難得很好。這里演世道不好做鴨,其實世道好的時候也是在夜總會撒錢的那撥人,老前輩吃了金融風暴的虧,“越老越把錢看的真了”,狂接濫拍也不給后輩練手的機會。男人們想拍戲,讓女人去色誘監(jiān)制,劇情不了了之。后面做鴨想到《半邊人》里王正方說想找個有錢女人,畢竟服侍女人“男的,不吃虧”,要是男老板就不是喜劇了?,F(xiàn)實電影界不乏靠岳父第一桶金的導演或老板史。女客居然都是輕拿輕放,太不敬業(yè)。后面拿獎后坐地起價倒是狠狠諷刺一筆,電影以名利為胡蘿卜引誘大家獻身
應景之作,經濟危機下香港電影市場生態(tài)一覽。影評人沒飯吃賣盜版碟,演員勾引監(jiān)制當主角,只有導演編劇為了拍電影做鴨……揶揄王家衛(wèi)的刻薄程度和本豆瓣人格有得一拼,近期歡樂源泉~(翻短評發(fā)現(xiàn)兩年前有人說這部電影值得當下電影人看,請你們珍惜現(xiàn)在的時光,哈哈哈哈哈更好笑了。
爛片一個……映射重重
為了那些梗多給一星吧。這片兒簡直學生作業(yè)水平,所謂情懷也幼稚得可笑。故事結構很像彭浩翔,他來拍會好一些……
200萬扎一晚,你估富婆傻的嗎?定系你那條鑲金?。?/p>
“人家賣盜版去日本旅游,我們?yōu)榱伺碾娪白鲽啞薄芩神Y、朱淇、陳果新、春光早泄、金鴨獎……
首先確定是小爛片,看完總之還是笑了一兩次吧,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差的。一開始還以為有些想象力,有些諷刺性,后來也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