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浩的這部《棋王》不失為一部佳作,似乎在長時間被嚴重低估了。制作人硬是把鐘阿城的《棋王》與張系國的《棋王》溶合成一部電影,在文革悲劇與臺灣都市之間的轉(zhuǎn)換,這顯得非常唐突,很別扭。文革部分深刻、內(nèi)斂,感人至深;臺灣部分直接陷入了庸俗了港臺都市劇,很像90年代的港臺劇情。 把兩部分結(jié)合起來要找到共同點,而不僅僅是的兩個相同的書名。丁玉梅看到偌大的霓虹燈廣告換人了,為了生活她不得不屈身于劉教授。燈紅柳綠的都市之中,優(yōu)勝劣汰,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做些出賣自己靈魂的事。 “做人不想輸就一定要贏?!倍∮衩氛f。 劉教授說:“不對,你們根本沒有權(quán)力懸著輸贏。這個世界很少棋手,更多的是棋子” ?。骸肮?jié)目內(nèi)容本來就是假的,我不可以輸。我愿意做你的棋子” 劉:“好,歡迎做我的棋子”。 在文革部分,倪斌本來因為好棋,身有心臟病,卻因身高高被強行安排去打籃球,打不好又被人鄙視奚落。為了救出王一生,忍痛把家傳烏金棋子拿來賄賂秦書記。大雨中,倪斌感嘆人生如棋,做人實在是世事難料,身世浮沉,如人家手中之棋子。王一生的悲劇在于,他是一個棋癡,但是在一個悲劇的時代里被非人性的環(huán)境所拖累,無法自主,甚至連溫飽都無法保證,更談不上下棋了。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他們活在一個非人的時代。片中的文革片段無不影射這樣的主題。開場那一段長達5分鐘的天安門狂熱,老百姓鑼鼓喧喧天,熱淚盈眶,無腦式崇拜狂人,一副與資產(chǎn)階級水火不容,你死我活之相。紀錄片的風格加上那一段激情四射的配樂,(隱約聽到些許歌詞)很純粹很給力很歇斯底里,就知道這部電影有多么的內(nèi)涵了。這段戲現(xiàn)在看起來都很后怕,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毛在后期仍然這么的冷峻霸蠻,首都一些青年仍然這么狂熱,到處存在革命和流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不改革,遲早革命,不只是雞犬不寧而已?;疖嚿系呐t衛(wèi)兵發(fā)現(xiàn)的一切“四舊”的書籍,廣場上宗教的信仰的所謂牛鬼蛇神的批判,王一生僅僅因為如廁的時候撕了大字報而入獄,都顯得這一切這么的可怕。另一方面,王一生在火車上的粒粒飯粒無不珍惜的吃了下去,仿佛怕人搶似的,阿城在飯?zhí)玫墓斡停檬种割^來來回回把那個油勺仔仔細細的凱了一回又一回。他們是這么渴望有飯吃卻又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生存非常艱苦的年代。金士杰飾演的倪斌和梁家輝的王一生這幾段對手戲非常的精彩,這也是影片中最感人肺腑的些許片段。他們在變態(tài)年代中苦中作樂,茍活人世,以及對象棋的癡迷,幾個被迫于殘忍命運弄人的聚集在一起的友人,實在令人動容。最后他們的友誼在王一生大戰(zhàn)九大棋手的故事中升華了,只有這一刻,王一生才找到了自己,他用顫抖近乎瘋癲的神情滿意的注視老棋王,與之握手,和棋,仿佛心愿已了,縱死亦無憾了。 這幾段戲拍的很有徐克武俠的韻味,那節(jié)奏,那配樂,那慢鏡頭,那古典柔和的畫面,有著非常的濃厚的俠義情懷。一度梁家輝那姿態(tài)真像是武林高手對決。 回到臺灣神童大戰(zhàn)劉教授,仿佛當年釋小龍那種感覺,完全陷入了庸俗了臺灣商業(yè)片。我個人感覺這也是本片的最大敗筆,就是單純?yōu)榱私Y(jié)合而結(jié)合。其實二者只是名字相同,都是下象棋,但是環(huán)境和主題不一樣,所以給人很突兀的感覺。阿城的《棋王》是嚴肅的現(xiàn)實主義,張的《棋王》有魔幻主義的感覺,神童也絕對的神化了,能預(yù)知未來,簡直無所不能。最后王一生和神童在一起“仙化”了,影片在這里才直接點題。 王問:“你知道他們在找你嗎?” 神童:“我知道,因為他們想知道將來會怎樣?!? 然后結(jié)束,畫面又出現(xiàn)文革和現(xiàn)在都市蕓蕓眾生相。楚河漢界,人生如棋,棋局難料,大多數(shù)人更多的是棋子,在強權(quán)社會里為圖一餐飯飽而做牛做馬,在弱肉強食的競爭社會中,為求生存也不得不低頭昧心,都無奈而真實的反映了普通人的人生。所以從主題上看,這是一部很有內(nèi)涵的電影。 令人驚艷的是,這電影梁家輝是編劇。當時梁的演技還略顯得青澀,沒有后來的內(nèi)斂,但是已經(jīng)很不錯了??梢娖洳湃A。有人說梁家輝演什么想什么,是中國的德尼羅。我認為他確實有個資格對得起這個評價。 阿城的《棋王》一直很給力的。是該找個時間好好看一下。 那歌曲究竟叫什么呢?適當?shù)臅r候出現(xiàn)真很切題啊。
大陸作家鐘阿城的小說《棋王》與臺灣作家張系國的小說《棋王》本來并不相干,但因用了同一題目,遂被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將兩篇小說溶合成一部電影。兩段時空不同的故事以平行交錯手法推展,整體還行,不過大陸部份嚴謹動人,臺灣部分則松散浮夸。梁家輝的演出很贊!
“楚河漢界,風云叱咤,稱霸四方。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笨聪愀垭娪啊镀逋酢?,敘事涉港臺大陸三地,《愛人同志》不時在電影里響起,更覺時空變幻。未來是什么樣呢?阿城《棋王》有另一結(jié)局,再次看到王一生時,他在棋院上班,滿嘴流油,天天吃肉,再也不下棋了。娘子,咱今晚吃蛇,好不?
阿城部分挺忠實原著,雖然常有癲狂挑釁之舉,但漫畫般的風格反而貼近小說本意。張系國部分倒沒什么特色,只是憑著兩書的名稱相撞便能硬粘成一部電影也夠勇猛。
梁家輝好入戲.火車上吃飯那段給人一種莫名的神圣感
四星半,臺灣部分有點突兀,對比不強烈,阿城的部分相當棒,把下棋拍出了華山論劍的感覺,梁家輝火車上吃飯那段太強了。
1991年,梁家輝和金士杰的演技已經(jīng)頂峰造極。這部戲還有徐克、侯孝賢的名字。OST,羅大佑。原著,阿城。
我把“世上最完美的MV”抓下來了,供大家內(nèi)參批判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5Nzg1ODA4.html
梁家輝的演技,在1991年時,就已經(jīng)到了至臻化境的地步,在狹窄封閉的綠皮車廂內(nèi),他蹲在地上,用手扣起飯盒中的最后一粒米飯,那種珍惜渴望卻又不低微的表情,前無古人,后也不會有來者了
天啊我終于找到了,當年上學時看了好多遍都要驚了,經(jīng)典的一比!我好想給梁家輝的演技長跪不起,棋王也好棋圣也罷,只有他撐得起那么牛逼的片兒。以及羅大佑的原聲強大無比,諷deng的那段也是絕了。這片描寫WEN GE的直接絕壁是要被禁的。那種又傷感又神圣又穿越又超現(xiàn)實的微妙真是太贊太擊中我口味了。
無字棋子,預(yù)知異能;美食臆想,虛假廣告;打蛇加餐,股票起落;刁鉆紅衛(wèi)兵,邪惡劉教授;破除偶像開天窗,對弈廢譜拼實力……兩個在各自時代漩渦中打破常規(guī)的漫畫英雄:棋王愛人同志。過度符號化的幼稚諷刺有點不舒服,但最后總能自洽回來。有點改編茨威格《象棋故事》的意思?
搖滾樂與文革運動的奇妙組合
用鐘阿城的《棋王》譴責集權(quán),用張系國的小說批判市場,把兩個故事嫁接起來,鏈接點就在于對抗集權(quán)/市場的人性??墒菤w根結(jié)底對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沒有分析,批判流于溫情脈脈的人道主義,給不出任何答案來。一個故事在大陸,一個故事在臺灣,倒是很能反映當年香港左翼的無措情緒。
出了名的作品雜糅就不說了。看著熱鬧實則“沒根”,小港拍大陸,優(yōu)勢是可以沒心沒肺,少了些倒胃口的傷痕氣,壞處則是充斥著漫畫式地涂抹與想當然,毫無生活,毫無神韻,白瞎了阿城的好作品,當然,可能滿足了新時期一部分人的淺薄期許,流俗的控訴正合灑狗血。這個問題在抗戰(zhàn)題材上其實體現(xiàn)得更明顯。
一上來就被吸引了。生活是一片墨黑,揮灑出美麗的水墨畫。誰能用一首歌就把文革的巨大悲傷變成了可以一笑而過的風云。楚河漢界是江湖,人生是江湖。江湖幾多風雨。他強歸他強,清風拂山岡。但留琴心,笑傲江湖。
小時候看覺得震撼,下棋下得比武似的?,F(xiàn)在看稍顯淺薄了——說文革慘,只說沒飯吃,可見落了廣東人的狹隘去。但梁家輝演得這么好,真神奇。
萬能紅軍愛人同志,鬼馬智多星徐老怪
這套戲梁家輝編了多少?徐克參與了多少?岑建勛參與了多少?侯孝賢又導(dǎo)了多少?金士杰和梁家輝簡直太棒了,這是兩位可以夠得上偉大的演員,開頭結(jié)尾配上愛人同志好震撼。
六顆星給梁家輝演的阿城的故事;四顆星給小棋王。無論社會風氣怎樣,盡管讓時代的浪潮卷起所有的人隨波逐流,我們的文化,民族的風骨,在何時何地,都會在冥冥中傳承。
梁家輝演技了得,羅大佑歌很應(yīng)景。但是兩個故事捏一塊真的很生硬。同時原著真沒這么多政治意味。
梁家輝金士杰徐克一人一顆星。大陸那幾段太徐克風格了,搞得好像武俠片一樣,連最后的老道也塑造得好像風清揚一樣。。如果沒有現(xiàn)代戲這片評價還可以再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