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誰沒有幾個蜜友
《我的青春蜜友》,延續(xù)了近兩年的“致青春”題材,以懷舊、友誼串聯(lián)起一代人的大學生活。
時代背景在影片中的體現(xiàn)不算明顯,除了貫穿始終的《陽光總在風雨后》和偶爾能在宿舍墻上看到的邁克爾·杰克遜的海報,但其實這樣的故事也并不需要特定的時代背景,拉開時間的長度主要是為追憶鋪墊。對于觀眾來說,大學的生活并不陌生,發(fā)生在她們身上的故事或許也曾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同宿舍閨蜜之間吵吵嚷嚷的生活、不成熟的愛情、不成熟的錯誤,揮霍掉一段時光,或許因為青春本該如此。
與同類型影片相比,該片的場景轉換頻繁。從2000年小荷進入大學開始,到2014年畢業(yè)十年。這十四年的時光在90分鐘的電影里完成了多次轉換,伴隨著主人公們生活的變化。影片一開始的場景是小荷的又一次相親,遇到自己大學時的男閨蜜范莎莎,兩人一番唏噓之后回憶起大學時光。多次的場景轉換也讓不同的主人公出場,講述每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故事。從農村姑娘湯秀蓮變身主播紫菀的故事,從跳舞讀詩的“林妹妹”唐瀟瀟變成三個孩子媽媽的故事。
伴隨著多次場景轉換,主人公們各自的生活也漸成線索。每一個人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故事,湯秀蓮何如費盡心機一步步爬到現(xiàn)在的位置,得了腦瘤,懺悔自己的錯誤;賴雅又是怎樣從沒心沒肺的富家女孩變成在夜店唱歌維持家庭生計的成熟女人;而影片最深的伏筆是俞天對薄荷長達十四年的暗戀。多個主人公的線索交織,每一條都是豐富、獨立的,融合在90分鐘的電影里略顯龐雜。看得出來故事本身是飽滿的,但片長所限,不得不做一部分的刪減。為了在影片中把故事講明白,難免出現(xiàn)一些地方交待得不夠清楚。
相比來說,片中幾位男演員的演繹更為出彩。男閨蜜范莎莎和默默暗戀的俞天,兩人一動一靜,為影片增色不少。
2 ) 關于青春的那些事兒
很不錯的電影,根本沒有評分的那么低,小成本電影在中國當下的市場環(huán)境中能有這樣的品質,實屬不易??上缃竦挠^眾都會被視覺的沖擊吸引走,卻忘了走心的故事才是影視的真正內核。個人覺得《蜜友》的劇本十分成熟,完全不輸所謂的青春大片,更比很多用錢砸出爛故事的影片好得多!而演員的演繹也十分到位,唯一的缺憾就是無大牌明星加盟。在讀大學的、畢業(yè)已久的、感覺青春遠逝的人都應該去看看這部電影,一定能找到共鳴!
3 ) 《我的青春蜜友》:內地青春片嘗試新突破
最近兩年來,青春片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占領了內地院線。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有《致青春》、《中國合伙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還有那個謗滿天下卻票房神奇的《小時代》。
青春片的紅火,并非近年初有之事。早在上世紀80年代的臺灣新電影運動時期,以侯孝賢、楊德昌、柯一正為代表的電影人,就將視角瞄向了以青春為主題的影像敘事,并迅速形成了臺灣青春片特有的類型模式--敘事主題上對青少年成長與迷惘的關注,以及充斥于畫面、故事和臺詞里的濃郁文藝腔。
臺灣青春片對近年來的內地青春片創(chuàng)作有極深的影響--不僅敘事主題、連故事風格都多有相似之處。也緣于此,趙薇導演的電影《致青春》,被稱為大陸版的臺灣青春片。某種程度上說,青春片已經(jīng)進入了話語瓶頸,青春更是被過度消費。
可喜的是,由著名編劇梁振華擔綱編劇和藝術總監(jiān)、趙翀執(zhí)導的電影《我的青春蜜友》,正在嘗試一種與以往該類型不同的路子。其中的一些新探索,值得關注。
首先,該片突破了青春片對迷惘、彷徨等情結緒的過度浸淫。如果說成長是一枚硬幣,那么甜美的另一面一定是陣痛。青少年對理想的懵懂建構和追求,再至求不可得,往往使其陷于對個體和社會迷惘中無法自拔。誰的青春不迷惘?關注青少年的內心世界,的確是青春片的應有之義。
然而,現(xiàn)實的問題在于,創(chuàng)作者在把問題拋出來以后,除了帶給青少年以情感認同之外,還給予了什么?難道我們看一部青春片,只是為了閃回自己當年也有些凌亂或者沒顧上凌亂的青春?
正如該片編劇梁振華所說,純粹的懷舊是沒有意義的,回憶應該有助于我們重新開啟人生?!段业那啻好塾选防铮塾褌冊诔砷L的過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在不知不覺之中,走到了自己希望的另一面。高富帥姚帥,在虛榮的頂端時,一定想不到自己會成為藏到病床下的躲債屌絲;唐瀟瀟,那個知性美麗無病呻吟的林妹妹,竟變成嫁三次生三子的孩子的媽;樂隊少女賴雅,從人見人羨淪落到夜店賣唱;湯秀蓮在成功逆襲上位成為紫菀的那一刻,卻承受著愛情、友情和幼子早夭。
閨蜜團之中,一直堅持著自我的,唯有單純、善良的女一號薄荷。面對愛情和友情的雙重打擊,她始終真誠如昨,只是將愛情深藏。結果,她收獲了超乎自己意料的愛情與友情。
創(chuàng)作者用客觀、簡潔的手法,白描了劇中幾個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幾人并沒有糾結于高考、畢業(yè)等常見的青年問題,哪怕是相對殘酷和未婚先育、男友劈腿、閨蜜變小三這樣的事,編劇也采用了更溫和的表現(xiàn)手法。這不僅使劇里的青春更加干凈、真實,也避免了以往青春片總也無法逃離的文藝窠臼。而觀眾,自可更清晰地從幾人的成長過程中,找到一些足以鏡鑒的地方,而不僅是記憶的又一次閃回。
其次,創(chuàng)造了一些以往青春片所不常見的喜劇人物。經(jīng)過電影工作者的長期探索,目前,青春片里已經(jīng)有了一些相對固定的人物形象。比如,長相普通、各方面資質平平敘述主題,大多時候也即電影的主角;有些犯二的同伴,比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里的胡家瑋、《小時代》里的唐宛如。
《我的青春蜜友》里也有一些類似人物,但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創(chuàng)造了一些以往青春片所未有的喜歡人物。比如范莎莎這一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造。青年演員彭博飾演的范莎莎,不同于影視作品中常見到的本為男兒身、卻做女兒態(tài)的偽娘。相反的,他既有男人的陽剛,又有了女子的貼心。這樣的男人,女人自然喜歡,男人也不太厭惡,甚至內心里也希望能夠跟他一般,也到女生宿舍里住那么一晚。
另一個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人物是閨蜜團成員之一唐瀟瀟。此人用歌詞說話的方式,在帶出彼時流行文化的同時,也為該片注入了另一種別樣的喜感。
其三,該片采用了國內電影中較少使用的閃回相接的方法。這種手法的運用,使觀眾不斷進入角色的過去與現(xiàn)在,虛實之間,更直觀地感受成長對眾人的改變,從而更深切地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價值表達。
當然,作為一部小成本電影,該片也存在一定的美中不足。比如,沒有華麗麗的大片制作,也沒有光鮮的衣飾包裝,但也正緣于此,使創(chuàng)作者更加關注故事本身。這是對電影本質的回歸,卻也是影像炫技時代對創(chuàng)作者最大的考驗。值的慶幸的是,該片的創(chuàng)作者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
4 ) 青春類型片新變
昨天在電影院偶然邂逅了這部電影,觀影前沒意識到這會是一部劇作扎實、風格清新的電影。觀影過程中我喜淚交加,看罷久久不能回神,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歲月和曾經(jīng)故友。
在10月大片云集、排檔滿當?shù)挠^影市場,我為這部片的誠意和努力感動。在近年風行的青春類型片中,這部電影實在算是做了突破。
2013年,“青春與懷舊”忽然成為都市電影的主導主題,一時蔚然?!吨挛覀兘K將逝去的青春》、《青春派》、《小時代》、《中國合伙人》等多部青春題材電影沖擊著銀幕。這類電影以青春元素為主調,通過回憶青春時期純凈美好的感情,為已經(jīng)離開青春期的觀眾在銀幕上構筑了各種“青春神話”。劉杰的《青春派》上演了一場真實、動人、純粹的高考往事;趙薇執(zhí)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超過7億的票房書寫了又一個影業(yè)傳奇,電影以一句“青春是用來懷念的”的對白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中國合伙人》則高張青年人的逐夢的勇氣,書寫了一段勵志的另類青春敘事。馮小剛、張一白、徐靜蕾、滕華濤等多位導演陸續(xù)加入到加入這類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趙薇、郭敬明、陳思誠等多位演藝界人士也相繼跨界玩票,使這類型電影呈現(xiàn)蓬勃的發(fā)展態(tài)勢,并逐漸形成獨有的敘事風格,它們憑借現(xiàn)代感的電影視聽語言區(qū)別于之前的都市電影。
在這樣的背景下,觀眾對青春題材電影不再陌生,而《我的青春蜜友》的敘事則顯特別,它以懸疑的噱頭開篇,帶領觀眾和主人公一起尋找過往,發(fā)掘秘密。這樣的敘事結構在類型片尤其是韓國類型片中很成熟,這部電影讓我想起韓國在2012年的口碑佳片《陽光姐妹淘》。在主題上,《我的青春蜜友》和《陽光姐妹淘》亦有相近的主題,尋找故友,回訪過去,解開心結,和過去和解,重拾友情。
5 ) 我的青春蜜友
以前從沒覺得青春有多么難忘,多么珍貴,直到到了大學,和最好的朋友分開去到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打過交道才明白以前的美好。以前我們我們在一起吵過、鬧過,沒有人會當真,大家總會想著怎樣去化解矛盾。誰有困難大家都會幫一把,直到現(xiàn)在也是。我們從不會計較之間的雞毛蒜皮、個人得失。大家都是交心的,沒有任何雜質摻雜在其中。
6 ) 女生宿舍混進了男閨蜜
社會節(jié)奏快,讓懷舊也開始來得更猛烈,剛剛二十三十的年輕人,已經(jīng)開始慣常性的思念童年少年的歡樂時光,仿佛曾經(jīng)的小學中學大學,才是人生最華彩的樂章。這種情懷反襯到電影題材,就表現(xiàn)為近來懷舊風格的作品大行其道,編劇用心,演員用力,觀眾也樂得捧場,無論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同桌的你》、《初戀未滿》,甚至是《中國合伙人》,都繞不開濃郁的校園情懷,特別是大學那學習兼愛情兼就業(yè)的幸福時光。10月10日上映的《我的青春蜜友》,是又一部充滿了青春氣息的懷舊系電影,這次的回憶聚焦,落在了同一個宿舍的幾個男女舍友身上。
其實中國并沒有那么開放,到目前為止,盡管個別大學有男女共樓,但男女共室,估計還沒有先河,但在《我的青春蜜友》中,觀眾就可以看到這看似匪夷所思,實則合情合理的一幕,大學開學伊始,三女一男被分到了一間宿舍,當然,這是學校的無心之錯,由當紅小生彭博扮演的這位逆襲男生,有著太多易被誤解的元素,面容姣好,中發(fā)飄飄,衣著新潮,姓名又叫范莎莎,能不被誤解才怪。
最關鍵的是,范莎莎是一位絕佳的男閨蜜,自己被分配進女生宿舍也毫不感到奇怪,所以白天和黑夜,都能泰然處之,當然女生們也絲毫未發(fā)覺,不然絕不會等宿管大媽找上門喊搞錯了,她們才會從睡夢中跳起,但無論如何,這一次比“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的緣分更深刻的,男生女生公宿一寢的緣分,也從此開啟了這一男加n女的純(ling)潔(luan)的未來。
范莎莎這個角色,其實就是花木蘭的翻版有木有,當年從軍的花木蘭,是女扮男裝混入陣營,古時候拘謹,還要偷偷的去,如今是范莎莎男生女裝,一點也不違和的進入了女舍,現(xiàn)代開放,大大方方的來,一古一今,也是絕佳的對照。又突然想起,范莎莎扮演者彭博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花木蘭》中,曾扮演過英俊柱子哥的角色,現(xiàn)在在看,這樣的因緣際會,倒是不得不信的古今機緣。
《我的青春密友》的故事架構,是兩個時空的并行式鋪展,一邊是現(xiàn)代生活,一邊是十年前的回憶,以當年的蜜友之一,如今的知名節(jié)目主持人孫小荷所要籌備的一期《同學會》節(jié)目作為引子,一段段回憶,串聯(lián)起曾經(jīng)的美(死)好(bi)時光,也逐個找到了當年的青春當事人,本片最令人感動的地方,也在于此。
曾經(jīng)年輕靚麗的過往,在十年的歲月磨礪中,改變了每個人當初的模樣,有的可能大學時衣著光鮮,如今卻落魄哀傷,有的可能大學時膽小慎微,如今卻落落大方,那些鮮活的記憶,在時間的刻刀之中,逐漸清晰卻令人哀傷。當然,“偽娘”范莎莎蛻變成一個英俊瀟灑的男子漢,還是很讓觀眾看到了進化的力量,彭博演繹的兩個范莎莎完全不同時代的蛻變,確實很值得稱贊的。
突然想起韓國的《陽光姐妹淘》,與《我的青春蜜友》倒有異曲同工之妙,記得看片時,那些人到中年的婦女們,聚在錄像機前翻看青春當年錄下的成長志向,每個人都曾經(jīng)對未來有美好的期望,但時過境遷,又有幾個生活成了夢想的方向呢?《我的青春蜜友》同樣如此,找尋各位同舍蜜友,花費了很長的時間,不是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問題,而是心與心之間,有了幾乎難以逾越的鴻溝。當然,小小劇透一下,最后的相(fu)聚(chou)時刻,還是非常催(jie)淚(qi)的。
《我的青春蜜友》不是一部華麗和完美的影片,這里沒有全是俊男美女的學校,這里沒有風景如畫的校園,但卻有能勾連起我們回憶的一草一木,一顰一笑,真實性,是本片最為堅守的準則,一切往事,就猶如當年自己身邊的發(fā)生,或許那一個昏暗的宿舍走廊,或許那一棟破舊的居民樓,或許那一間壓抑的病房,或許那一室毫不整潔卻充滿生活氣息的宿舍,以及那一次羞澀的示愛,那一路幸福的自行車騎走,那因為憤懣所揮出的耳光,就讓自己也深陷難辨現(xiàn)實和回憶的時空漩渦中,和角色們同呼吸共命運,久久不能自己。
省下錢捐給大山里的人民吧
在網(wǎng)絡上看過一段2分鐘的男新生誤分配到女生宿舍后的片段后再找來看。本以為是喜劇片,結果還是沒啥意思的肥皂片。
雖然很爛俗 雖然制作成本低 雖然節(jié)奏常 雖然沒大牌 沒演技并且讓人過目既忘 但我真的不想給差評的 畢竟出品人 是我們基金會的導師 自己 在線看
導演: 趙翀編劇: 梁振華主演: 孫茜 / 李泰 / 彭博 / 湯晶媚 / 張群 / 李若嘉 / 吳弘類型: 愛情制片國家/地區(qū): 中國大陸
看了莎莎男扮女裝混進女生寢室那點才來看這片的,看完發(fā)現(xiàn)也就那幾分鐘好看……
花的一毛錢團購卷,值。國產小成本電影,沒什么大牌,也沒有多好的拍攝取景。雖然是電視電影的質量,化妝什么也一般般,但劇情還不錯,編劇也是用了心的,雖然后面的劇情略狗血,但還是蠻貼近現(xiàn)實的。前面后面的妹子不停的拿紙巾,正因為能構起某些青春往事,便也不算浪費時間。
在華師取景拍的,支持一下。但是不是很習慣槿汐姑姑演那么嫩的角色
氣質不夠 沒什么情節(jié)
因為孫茜看的,劇情單薄,其余幾位演技勉強,但至少不會讓人吐。
沒啥意思
他媽的瞥了一眼,還真是槿汐姑姑hhh
最近仿佛出現(xiàn)了一批特別奇怪的導演,大概是之前拍微電影那種水平的導演現(xiàn)在居然有機會上正經(jīng)的院線了,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悲傷,各位演員都老成這樣了還裝嫩難道過得去自己這關么?
拋開電影的小成本不說,故事不錯,《陽光姐妹淘》的模式和《致青春》的情懷,雖然都表現(xiàn)的不那么細致。孫茜的票房號召力還是很有限的,投資再大點,陣容再強點,還算是一部好電影。
我的青春綠茶友。
半小時后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鬼
神啊
看前半段真的想放棄。但當看到舍友分別,當知道是播音系的時候,當最后所有錯誤都可以饒恕,當最后發(fā)現(xiàn)那個對你最好的人一直在你身邊,還是讓我回憶起我的大學時光,即便是情節(jié)俗套演技不怎樣,但為了我的青春我的大學我的密友們,還是給四個星。
人!都!太!老!啦!
看海報識爛片
為我大學里的閨蜜??打三分 不過這個電影的劇情真的是把能用到的狗血劇情全部用上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