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年代,信仰的崩塌
電影劇情是這樣的:南小寨村廟里的佛像倒了,和尚歷盡千辛萬苦想把它修好,卻在一路上遭到各類人等的欺凌。第一次化緣湊到的1000多塊錢被警察沒收,第二次學人算命賺來錢卻被流氓搶去。最終,走投無路的和尚借看風水的機會騙來了3000塊錢修好了佛像,卻發(fā)現(xiàn)命運和自己開了一個玩笑——寺廟擋住了村里的致富路,即將被拆除。
寧浩,新晉商業(yè)片導演,不像師兄賈樟柯一樣始終如一的將鏡頭對準底層的人們,而是一步步走上了商業(yè)化電影的創(chuàng)作之路。但其這部處女作,對比所有第六代導演的電影,都可以說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珠玉之作。
南小寨村,一如存在于北方人記憶中的那個小村莊,破廟,平房,羊群,土路,嘈雜的街道。鏡頭和畫面真實而富有質(zhì)感,所有的一切都將我們帶回那個剛剛開放的90年代。那個時代,有錢的人還不多,一輛摩托車就是當時的奢侈品;那個時代,還沒有今天的大保健洗浴一條龍,小姐們都在美發(fā)店里;那個時代,村子里人很多,羊很多;那個時代,是中國被商業(yè)化浪潮吞噬的一個開始。
和尚本來過著安靜的生活,靠著不多的香火錢養(yǎng)活自己,本來與世無爭,好比喧囂世界外面的一份子。然而,佛像的倒塌讓和尚不得已的去面對這個變化中的世界,他千方百計去籌錢,在這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的世界中迷失了方向。
佛像倒了,寓意著信仰的崩塌。一步步籌錢重建佛像的過程,也是信仰的重建過程。然而在影片的結(jié)尾處,重建起來的佛像,卻成了村里致富路上的障礙,不得不說這是何等的黑色幽默!影片中北方荒涼的冬天,似乎也襯托著那個時候人們開始荒涼的內(nèi)心。
影片在大同拍攝,不知是否存有導演更深的含義。大同,意為“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yè),沒有差異,沒有戰(zhàn)爭”。9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著這座名為“大同”的北方古城,卻不知城里的人們是否找到了“大同”的真正含義……
2 ) 中國社會的真誠反思
長久以來面對中國慘淡經(jīng)營的影視業(yè),真是乏善可陳,傷透了心。寧浩的早期作品如此真誠時,我?guī)缀醺袆拥牡粝聹I來。
《香火》以山西農(nóng)村中一個和尚籌款修佛像的經(jīng)歷,輾轉(zhuǎn)揭示了中國近二十年來底層民眾的精神狀態(tài)。也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力量。
片中模糊的鏡頭或許源于拍攝設(shè)備的簡陋和資金的缺乏,但晃動的鏡頭感、破敗的景象和壓抑緩慢的情節(jié),讓人焦燥不安并疑心重重。片中人物形象是不豐滿的,簡單且躑躅的對白,甚至有些呆頭呆腦的裝扮和表情都是其例證。但這其中絲毫沒有臉譜化的傾向,在這如璞玉一樣的人物背后,可以窺見的是這些簡單而又僵化的靈魂特征。
一百分鐘的長度,簡單的情節(jié)中有官、有警、有匪、有娼、還有看似虔誠的信徒和幾經(jīng)轉(zhuǎn)折的主人公——那個執(zhí)著的和尚。他如此執(zhí)著地要修小村中廟里的佛像,幾乎到了頑固不化的境地。大師兄勸他到大廟中打理事務(wù)并答應(yīng)給他分紅,二師兄勸他還俗,沒有一個能夠打通他麻木的神經(jīng)。他帶著癡狂的勁頭跑到文物處去申請,又在鎮(zhèn)上走家串戶化緣,在警察局被沒收了錢款,幾個“小姐”打算積點陰德的錢他又說什么都不要。最后卻機緣跑到了一戶人家里當了驅(qū)除陰宅邪氣的風水和尚,并撈了一把。最后好不容易修起了佛像,卻被告知要修路拆廟了。在看似沒有結(jié)局的劇中,每處情節(jié)的展開無不直逼我們這個時代的癥結(jié)。
如果說,抱定守舊的和尚是懷揣了“傳統(tǒng)”這顆定心丸的話,他可是真沒少受罪。他雖然木訥但心善人不壞,甚至這出灰色劇目中,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壞人。大家各自遁著不同的足跡走到了如今的境地,有人乞討,有人搶錢,有人當小姐,有人搞起了寺廟旅游,還有當官的當警察的,傳統(tǒng)的和尚一時之間懵了頭腦,斷了的香火其實早已經(jīng)熄滅。當固守的傳統(tǒng)被經(jīng)濟大潮的巨浪掀起的時候,不知在風口浪尖上的人們看到的是什么?至少在片中,我們沒有看到希望。
3 ) 都是一樣
影片里有句很有意思的話,在派出所里,那幾個妓女要資助修佛像,和尚不同意。
妓女甲說:你快別了,你那個錢能修佛像?
妓女乙回答:大家湊湊不就能修了?
妓女甲說:你咋就不明白呢?
不是不夠,是不能。政府不出錢,妓女給出錢;干凈錢被沒收,不干凈的錢不能用。小和尚堅持著自己最后一份對佛的信念,終于被逼上梁山。
你改變不了社會,就只有被社會改變你。和尚站在被拆的廟前,我們站在被拆的理想前。
4 ) 《香火》—不屬于佛祖,不代表金錢,昭示的是我們的心
香火
距離觀看香火已經(jīng)過去一段時間了,所以現(xiàn)在只能憑著記憶大致刻畫一下心中的這部影片。
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寧浩第一部電影,香火對于他的意義不可謂不重要。正是香火在國際影壇的成功,使得寧浩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開始得到大家的賞識與稱贊。也為他今后的電影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這部電影的劇本早在開拍一年前就已經(jīng)寫好,但是因為投資的問題,一年之后,深知不能再拖的寧浩毅然拿出自己的十幾萬積蓄自己拍攝。故事講述了一個小廟的和尚因為佛像坍塌而四處籌款修佛像的故事,在我看來本片具有非常諷刺的現(xiàn)實意義。
首先,小和尚的動機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為了禮佛敬佛而去奔波,小和尚為的,是佛像帶給他的香火錢,另一方面講,寧浩也用這個形象暗諷了那些僅僅為了好吃懶做而遁空出世甚至用佛來斂財?shù)囊活惾耍由斓奖酒?,政府工作人員也屬于此類。這點上,從和尚另外一個身處大廟香火旺盛的師兄的所作所為中便可見一斑,他比小和尚來的更加直接和赤裸裸,毫不避諱自己已經(jīng)把佛門當成一個上班單位,把升遷當成是發(fā)財渠道的想法??上恢佬『蜕械乃惚P,因為村里的女教師已經(jīng)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他又怎么舍得離開那個清水衙門?
毫不夸張的說,在掩飾自己這一點上,小和尚做得非常到位,為了多看女教師兩眼,還要指著她哥哥的照片來掩蓋自己。而當自己和小姐被關(guān)在拘留所以后,從他的行動中還是能看出他對使用小姐的錢來修廟的意愿并不像他口中那么堅決,不然他也不會在搭小姐回去之后還跟著進了歌舞廳。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他的淳樸,但是后來他用假佛像欺騙別人錢財?shù)男袨榫蛷氐讓⑺旧矸穸恕J聦嵣戏痖T對于化緣是允許的,但是對化緣的僧人有嚴格的規(guī)定,比如化緣的范圍,化緣得到的物品以及該有的禮節(jié)等等。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小和尚已經(jīng)不能算是佛門中人,也許他口中所說的“附近都是殺生的,需要廟”是事實,但是這個廟對于誰更重要可能大家都心知肚明。
本片最出彩的地方莫過于帶有濃重地方色彩的語言了,可能我是山西人的緣故,對于這部影片中語言對人物塑造的作用體會尤其深刻,一個語調(diào)的變化都有可能將人的心態(tài)完全顛覆,好在演員的演出十分到位,自然而生動。這在寧浩之后的幾部影片中都看得出來,他對于演員的選擇上的確擁有很高的天賦,也這因為如此,他的影片才那么的富有生命力。會講故事是一方面,慧眼識人更是重要的一方面。
在國民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時期,人們的生活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革,而這一時期的題材對于中國導演來說,是非常好的創(chuàng)作源泉,從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一舉成名到賈樟柯的《小武》《三峽好人》都是如此,以至于有人說,外國人通過這些優(yōu)秀影片認識到的是,中國仍然是一個落后的農(nóng)村式國家。誠然這類影片的確對我國的國際形象沒做出什么貢獻,但是也毫不留情的揭開了我們國家被隱藏起來的那些矛盾與不公。也許我們還是應(yīng)該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再來考慮外在的形象比較好。
也就是在這一個時期,經(jīng)濟的騰飛帶來的是人心的淪喪,連廟里的和尚都已經(jīng)染上了一身的世俗氣何況在紅塵中摸爬滾打的其他人。地方政府機構(gòu)尾大不掉,養(yǎng)的盡是靠納稅人生活的吸血鬼,他們甚至不如那些出賣肉體的小姐高貴;宗教要依靠送禮來得到本應(yīng)就屬于他們的資金;小和尚開理發(fā)館的親戚組織賣淫;街上的流氓欺負弱小無人主持公道;假裝盲人算卦的男子對欺騙別人駕輕就熟;重男輕女;得病不去醫(yī)院求菩薩;殊不知,菩薩還忙著數(shù)錢呢。種種弊端幾乎就是一個國家的縮影,而作為中心的和尚不可避免的成為了諷刺的重點,雖然影片中這個角色走投無路,受人欺凌,但是這絲毫不能減輕他自身的罪過,影片需要這個變質(zhì)的和尚用他的足跡告訴我們,現(xiàn)實是什么。影片的最后,在貫穿始終的“阿彌陀佛”歌曲中,寧浩依然用懲惡揚善來結(jié)束故事,只不過這一次,和尚依靠欺騙得到的佛像以及幻想中更多的香火錢隨著拆遷令的到來而宣告破滅。也許對于宗教來說這也是一個警示:禮佛不是跪在佛前磕多少頭捐多少香火錢,而是從內(nèi)心來向善。同樣,愛一個人不是給他買多貴的禮物,而是在他感到寒冷的時候輕輕為他披上一件御寒的衣服。那一撮佛前的香火,代表的不是世俗的錢財,而是我們的心。
------------------------------------------
沒想到這段感想5年后的今天還在有朋友評論,說實話對于劇中的情節(jié)早已遺忘了,這段貌似影評的話,我也無心再讀:當年或許對一件事情是這樣解讀的,但是經(jīng)歷過人生很多的或成功或失敗之后,一定會有新的,不同的感悟。感謝你們愿意進來評論,諸位也一定是熱愛寧浩導演的朋友,能做的不多,就是繼續(xù)支持寧導和中國電影吧。
寫于14年8月
5 ) 現(xiàn)實與思想的沖撞 魔幻現(xiàn)實主義電影 心酸的搞笑著 看著看著逐漸百感交集
現(xiàn)實與思想的沖撞 魔幻現(xiàn)實主義電影 心酸的搞笑著 看著看著逐漸百感交集 這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 內(nèi)涵深刻 寓意深長。 和尚捍衛(wèi)信仰的路太坎坷了 每過一道坎信仰就丟掉一部分。就像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都不想為錢所困 所以拼了命的賺錢,想早日實現(xiàn)財富自由,可努力賺錢本身就是為錢所困。在追求自由的路上失去自由 路走著走著就忘了初衷。寧浩導演自己應(yīng)該也是受到了啟發(fā) 從此開始了商業(yè)片的拍攝 賺得盆滿缽滿哈哈哈。。。
6 ) 《香火》:佛是怎樣煉成的
我個人認為寧浩《香火》比《瘋狂的石頭》更真誠!
當然《瘋狂的石頭》是商業(yè)的,一定要更市場化才有票房和正比例回報。主要是娛樂的作用。
灰色和晦澀的《香火》是一部學生時代的作品,只能用學術(shù)的眼光去看了。拍攝的質(zhì)量是很難上院線的。
但內(nèi)容和思想是一流的!
《香火》讓我想起我的河北老家,那里也生活著一群靠天吃飯的人。
羊、善、佛,影片中的和尚是為大家還是為佛,還是為了自己?
讓我再回憶回憶一些破碎了的片段:
村里的佛像塌了,和尚借上一輛破自行車去縣城尋求主管部門幫助。預(yù)算需3000元!
年末,主管部門人員應(yīng)酬著各方來賓,并認真準備著上級單位要求的各項政治活動!
縣城政府是個清水衙門,大小公務(wù)員也是有苦難言,文物部門也要靠文物養(yǎng)活自己!
村里的廟破落不堪,沒有可以當?shù)闹靛X寶貝;化緣是個不錯的買賣,至少比乞丐強!
被警察撞上,你總沒有理,又碰巧在年根上,化緣的非法所得和賣淫嫖娼性質(zhì)一樣!
小姐也是人,可誰會讓你當婊子又立牌坊?佛怎么能讓一群小姐塑身呢?原則問題!
到處都在嚴打,表哥的發(fā)廊也被查封,只有算命的人還可以原地畫圈,和尚更適合!
算算男婚女嫁,只要他們高興,說什么不重要,關(guān)鍵是否如人意,賺錢有時很簡單!
被黑道痞子洗劫的痛苦感就象是蹲了一下午的班房,兩者的區(qū)別無非是肉體和精神!
操,佛難道就這么難修嗎?讓信佛的人掏大錢!和尚有幸去幫別人瞧病,張口三千!
佛,金光燦燦!香火點燃。只是為什么要站在高速現(xiàn)代化交通樞紐的交叉點上等死?
寫到此,我不禁長嘆,和尚!只可惜你的廟太?。?br>
??托?/div>
同樣的底層生存故事,卻是和石頭賽車完全不同的冷風格。拋棄了眼花繚亂的剪輯和辣眼睛的特效,幾處攝影還挺詩化,整體呈現(xiàn)出粗糲而質(zhì)樸的處女作特征。感覺寧浩的作品特別需要一個地理語境的依托,這部里霧霾籠罩的鄉(xiāng)鎮(zhèn)和石頭里煙火氣息的重慶森林會讓故事顯得很有魔力,反而是賽車里的廈門了無生氣。
太有感覺了,那變成羊圈的禮堂,是童年的歡樂場~~因為寧浩和賈樟柯,有點慶幸自己是個山西人……王小波說中國人的歷史一部分寫在書上,一部分埋在地下,唯缺立在地上的可供后人穿梭其中。波哥指的是北京的城墻——北京城墻有多雄偉,只能靠大家的想象了——我卻有幸還能看見二十年前生活過的地方
拯救了實體的佛像,卻丟失了心中的信仰;寧愿通過坑騙換來修繕,也不愿接納開始有信仰的妓女,說到底,和尚還是世俗中的和尚。
沒錢只好拍文藝片,有錢了就搗鼓類型片,這是赤裸裸打文青耳光啊
寧浩處女作,恍如賈樟柯。
7.9我是一個一條道走到黑的人我是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人我是找熟人幫忙不如愿就背后罵他娘的人我是對待領(lǐng)導唯唯諾諾的人我是對待警察低聲下氣的人我是對待流氓認慫挨打的人我是與妓女講善惡的人我是與病人談生意的人我是拿信仰化緣的人我是良心被羊吃了的人我是不信邪的人我是被生活整的哭笑不得的人我是你每天照鏡子都會看見的人
我們都是那個和尚。
寧浩居然拍過這樣的電影?太像賈樟柯了。既有主人公的改變也有對社會的披露,又像是苦行僧的修行又像是批判宗教。前面的開端其實可以濃縮一下,看的有點不耐煩,和尚被抓進局子那個場景布置的很好,就是從這里才開始夠味。
笨和尚目睹之怪現(xiàn)狀,信仰之崩塌才剛剛開始。為了修佛,進了三次城。最后和尚終於學會騙錢才把佛像修好了,卻因修致富路被拆。看到最後,心中一絲香火若斷若續(xù),張楚《姐姐》也是如此,從「很傻」到「很假」,真是人生中的必修課。不想被別人騙,那就只能去騙人,做傻子?還是做騙子?路在何方呢?
寧浩的處女作比他之后的作品都強太多了
攝影系寧浩的畢業(yè)作品,自編自導自拍,獻給韓小磊,感謝賈樟柯?!逗翁幨俏倚薹鸬腻X》,同樣受阿巴斯影響,作為賈的老鄉(xiāng)也記錄下塵土磚墻和流行小曲。非職業(yè)演員,故事很簡單,結(jié)尾來點黑色幽默,跟現(xiàn)在的寧浩天壤之別
虔誠每多破落戶,歡場盡是信佛姬,以一件小事為引線刺繡出整個浮世繪,小地方辦事衙門的那套作派生動寫實。人群中的大多數(shù)“和尚”通常是如此的,平常既不是壞人也不算十足的好人。想做成點事往往四處碰壁鼻青臉腫,決心豁出干卻沒人家熟練還比人倒霉。駱駝祥子想搞錢買一輛自己的車,被軍閥搶,被特務(wù)訛,辦喪被迫變賣…和尚想搞錢修一尊自己廟里的佛,被捕快拿,被混混揍,決心騙老實人…寧浩后來顯然覺得廟小和尚太難做,所以跑去拍《我和我的祖國》去了?!耙磺卸际悄敲吹男?,那么的凈,睜開眼睛你就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啊,把一切垃圾都留在昨天,我們一起迎接一個嶄新的未來。”
太像《小武》。正如姜文評拉斯馮提爾“太聰明”,處處透著機巧,雖然著實不錯但是匠氣太過(典型的如和尚和妓女那場戲),過猶不及了。這么說或許苛刻了些,不過看看后面無論《石頭》還是《賽車》,寧浩都拍得太精明了。長鏡頭+小景別+方言。
時代也強奸了寧浩這個正經(jīng)要修廟的和尚。
這不是信不信佛的問題,也不是騙不騙人的問題,是沒處下腳,生路堵死的問題,就算不是和尚,一個善良的遵紀守法的人,也是大差不離的遭遇,你照章辦事,人家照章辦你,你投機倒把,人家比你還精通,總之就是一路逼著你,往死胡同里攆,特絕望的那種。
結(jié)局有必要像交作業(yè)這么上綱上線嗎 和尚剛做點壞事就來現(xiàn)報
像《小武》《香火》這種片子,如果深挖一下應(yīng)該可以打造成獨具中國特色的黑色幽默類型片。
8/10。信仰與生存規(guī)則面前每個人都露出了真實的嘴臉,基層干部綠燈只為錢禮開寧修教堂不修廟、靠文物生財吃回扣,民警吃了妓女吃和尚在劫財時了無身影,佛在情侶、小姐和病人家屬那成了尋求信仰的消費,和尚為了幫殺羊為生的村子贖罪這一理想順從了現(xiàn)實,涂漆畫彩的新佛淪為賺錢工具而心中的佛也塌了。
算是寧浩的處女作。廟里的佛像塌了(佛像參考最近很火的奶奶廟作品),和尚為了籌錢重修佛像,經(jīng)歷了找宗教科——文物科——大師兄——化緣——小姐自愿湊錢(和尚說:這不合適吧)——擺攤算命——坑蒙拐騙——重塑佛像——黑色結(jié)局。未成名前的導演們,大多都很真誠。
黑白兩道都那么囂張,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