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集的劇情,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跨度。沒有一集的劇情是看完了心里不沉重的。主要人物們沒有在任何一集里能夠徹底沉浸在幸福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擾和苦難。分手前女友。糾結(jié)結(jié)婚。結(jié)婚。鬧離婚。朋友鬧離婚鬧了又鬧。離婚。求復婚。向前女友求復合。前女友考慮復合。領(lǐng)養(yǎng)。生孩子。流產(chǎn)。不孕。難產(chǎn)。經(jīng)營過失導致坐牢。
近幾年看一些國產(chǎn)都市生活劇,主要矛盾一般非常純粹,就是因為“沒錢”。即使有些其他矛盾,通常想來主角們有錢以后也基本能度過難關(guān)。這部劇看完的感覺就截然不同。在那個年代樸實的生活里,錢的存在感還遠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無處不在。那么為什么主角們在各自的生活中又總經(jīng)歷著各式各樣的坎坷和沉重呢。
我覺得這部劇在講兩個因素。至少在那個年代,這兩個因素就如同如今的“沒錢”一樣可怕。
一個因素是命運。
命運中有時代的烙印。王滬生一家父親被打倒,母親抑郁成疾,姐姐丟孩子,自己成長時過于自卑導致性格扭曲,女友被迫分手。這幾條線索作為初始的設(shè)定,殘酷地奠定了后面貫穿全劇十幾年幾家人的所有不幸。
命運中又多有意外,還多作為劇情里的重要轉(zhuǎn)折或關(guān)鍵。冬天過河出意外。過馬路出意外。做手術(shù)出意外好在有驚無險。
我不覺得這些意外是為了把這部劇變成一部狗血劇。在一些流行偶像劇或小說里,時常會有男主角或女主角出意外的段落,以車禍和重病居多。這樣的設(shè)定是為了給女主角或者男主角一個溫馨照顧對方的機會,或者把美好愛情故事變成凄美愛情故事。而這部劇里的年輕人和長輩們,他們成長和生活中經(jīng)歷了形形色色歷史的動蕩。我想可能是這些動蕩讓很多人都覺得,作為渺小的個人,自己能對生活和命運的掌控實在是太微乎其微。正因為如此,劇情里的人生中才充滿了太多個人無力應(yīng)對的意外,這些意外或來自于歷史上的某些特定時期,或者存在于生活中的若干偶然瞬間。
另一個因素是階級的差異,以及人們無法忽視階級差異存在的事實。
劉家和王家不是一個階級的人,這一點造成了兩家人上下雞犬不寧,也順帶連累宋大成一家遭池魚之殃。王家大姑子和劉家丈母娘反反復復念念不忘兩家人階級不同身份不同,打心眼里從不覺得這兩家人能過到一起去。知識分子階級住大房子,出門坐小轎車,能一起翻譯英文資料,相繼去美國留學或生活。工人階級擠在小院子里,糊紙盒,工場做工,做小買賣,即使有高考作為唯一可見的階級上升的通道,當前的生活也不允許兩姐妹都有條件能考上。
從結(jié)局來看,劇情對兩個階級的安排也存在巨大反差。知識分子家庭得到平反,戀愛和家庭可以破鏡重圓,下一代能夠?qū)W習鋼琴去美國深造。普通市民們替別人生養(yǎng)了孩子,自己離的離鬧的鬧,有的蹲過監(jiān)獄,有的出車禍癱瘓在床。
兩個階級有一個相同之處,男性角色在劇情里更受到寵愛,可能是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少的緣故。王滬生有姐姐袒護,妻子忍讓,前女友不離不棄。羅岡成名之后獲得了女學生的擁戴,與兩位女主角都有過組成家庭的可能。同樣是工人階級優(yōu)秀青年的代表,作為男性的宋大成的受歡迎度與作為女性的劉慧芳旗鼓相當,同樣吃過不少苦頭,他的結(jié)局又要比劉慧芳好太多。
這部劇播出的時候我還沒幾歲。最近找出來看,唯一有記憶的也就是“好人一生平安”的主題曲的旋律了。這次看完了覺得,所有角色他們的確都是好人,即使王滬生也不能算作壞人。他們所渴望的和我們這一代人不同,不是眼前茍且的買房的宿命,也不是遠方的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美好愿景,而僅僅是希望能夠“一生平安”。這應(yīng)該算作上一個時代的前輩們被生活賦予的特有的沉重吧。
今年看了好些老電影,《良家婦女》《多此一女》《太太萬歲》《野媽媽》《如意》《淚痕》《舞臺姐妹》《早春二月》《青春之歌》《小街》《不了情》《金秋桂花遲》《小花》。
還看了一部年代劇,許亞軍、劉威、劉莉莉主演的《一年又一年》,名字如今聽起來普普通通,但這一集一年,演繹了從1978年到1998年這20年驚天動地的大變化,以平凡的北京胡同生活勾勒起,串聯(lián)著每一年的經(jīng)典電影、音樂、新聞,從計劃經(jīng)濟走向市場經(jīng)濟,時代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人物經(jīng)歷也起起伏伏,看得真夠滋味,堪稱中國版的《請回答1978》。
經(jīng)常在彈幕上看到大家推薦經(jīng)典老劇,偶一次看到別人提到經(jīng)典之作,當年萬人空巷的一部劇,中國第一部室內(nèi)劇,同期錄音,不同機位同期拍攝,同期剪輯的這部作品《渴望》。
看了開頭兩三集,感覺全是胡同里家長里短的小事兒,就不想再看了。后來又一次想起來,便用了三天時間,白天一整天整天看,晚上看到一兩點才睡覺。雖說當年淚點很多,每一集都哭得稀里嘩啦,如今看來,很多觀點做法卻不能茍同,無法引起共鳴。但還是有一些點觸動到我,經(jīng)常淚眼婆娑。
昨天下午看完劇之后,去看藝術(shù)人生《向經(jīng)典致敬》盛楠采訪《渴望》劇組三十年,我看到李雪健老師講話,眼淚嘩嘩的留下來。
當年金鷹網(wǎng)評論:“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眾皆嘆宋大成”,成為當年的一道獨特風景。一部轟動全國感動千萬人的電視劇,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發(fā)展的歷史性轉(zhuǎn)折的里程碑,它創(chuàng)下的巔峰效應(yīng)成為一個時代的神話。該劇開創(chuàng)性地以寫實的視角直面那個社會動蕩、是非顛倒的年代,講述了幾個年輕人復雜的愛情經(jīng)歷,揭示了人們對愛情、親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渴望。
本片通過揭露文革那個社會動蕩,是非顛倒的年代,講述了兩對年青人復雜的愛情經(jīng)歷,揭示了人們對愛情、親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渴望。此劇一經(jīng)播出便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溫柔善良的惠芳,憨厚老實的大成,這些形象深入人心,直到現(xiàn)在還被很多人津津樂道,影響了幾代人的思想和生活。該劇將人生的、人性的一切有機地溶入到社會大時代的背景中,加上演員的出色表演,具有較高的社會審美的價值。也向中國觀眾第一次展示了“真實”的力量,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發(fā)展的歷史性轉(zhuǎn)折的里程碑。
時代沉浮,當年萬人空巷,大家守著黑白電視盯著首播時間,期待著每晚兩集的《渴望》,如今看來時代價值觀改變,社會變了,人心也變了,因此在現(xiàn)代人看來,可能又有不同的看法。
90年那個時代是人情社會,胡同里大家伙兒互幫互助,傳遞著人性的真誠,傳遞著真善美,鄰里街坊的關(guān)系比親人還親。現(xiàn)如今看來卻是界限感不分明,手伸著太長,管得太寬。為了別人犧牲了太多太多。
凱麗飾演的劉慧芳善良孝順,爸爸去世得早,她初中畢業(yè)就進入了工廠,抗下生活的重擔。她渴望知識,渴望文化,雖然大成是劉大媽早已欽定的女婿,但劉慧芳覺得這不是愛情,她只是敬仰大成哥,敬重大成哥,把他當做大哥哥對待。當同工廠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王滬生出現(xiàn)后,劉慧芳以本能的善良幫助著黑五類王滬生,王滬生是個知識分子,讀過大學,在王滬生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師傅劉慧芳幫助他度過,當王滬生的母親生病時,劉慧芳去照顧王母,幫助王滬生走出人生的困境,受王母委托,她選擇了王滬生。婚后她追求進步,渴望知識,沒日沒夜的復習,參加1978年冬天組織的高考,雖然因為流產(chǎn)沒有參加,但這可貴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燕子下鄉(xiāng)學農(nóng)撿回來的小芳,找來找去找不到人家,劉慧芳選擇養(yǎng)育小芳。國民媳婦劉慧芳積聚中國傳統(tǒng)妻子的真善美,極具“溫良恭儉讓”。
在那個人情社會中,胡同里的家長里短,你幫我我?guī)湍阋苍斐闪撕芏嗾`會。劉慧芳和大成的界限不分,他們倆如同哥哥妹妹商量事兒,但徐月娟和王滬生不這么認為,并且大成還是劉慧芳曾經(jīng)的追求者,這也是現(xiàn)在所不能容忍的:月娟和慧芳倆閨蜜,肉可以分著吃,活可以分著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但丈夫不能分享。
黃梅瑩飾演的王亞茹最終成功洗白,獲得小芳的愛與認可,文革期間她握著外科的手術(shù)刀得以逃脫文革對她個人的傷害。她從小家境優(yōu)渥,文化水平高,渴望至死不渝的愛情,在文革那樣的環(huán)境,男朋友羅崗動亂中被到處追捕,她無依無靠,風雨飄搖中生下了女兒丹丹,她期待著羅崗,期待著一家人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而命運和她開了大大的玩笑,羅崗回來偷偷抱走了女兒丹丹,并且被捕入獄,15年了,她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丹丹,尋找著羅崗,尋找女兒丹丹的下落,然而音信全無。接著母親在文革迫害中去世,父親遠在蘭州未歸,王亞茹作為姐姐,秉承著家族使命,希望弟弟能娶到門當戶對、與王家世交的肖竹心,她不喜歡工人劉慧芳,劉慧芳沒有文化,只是工廠打工仔,雖然王亞茹家落難了,但王家是名門望族,家里個個都是知識分子,她高傲、她勇敢、她敢愛敢恨,她果決,她界限分明。在現(xiàn)在社會,她就是女強人。但同時她也很自私,她愛小芳,但想要占據(jù)小芳,改小芳姓的愛是自私的,她愛弟弟,當?shù)艿芡鯗忌铝艘蛔訓|東后,她還在挑撥弟弟和慧芳的關(guān)系,一再撮合滬生和肖竹心。
孫松飾演的王滬生,真是做人不要太王滬生!心眼極小,沒有生活自理能力,自私自利,沒有直面生活、直面苦難的勇氣,在困難時選擇劉慧芳,在瀟灑時追求肖竹心,搖擺不定,朝秦暮楚。
但他本質(zhì)上并不壞,在姐姐王亞茹去河南醫(yī)療隊之后,他和劉慧芳生活得很幸福,他對待東東和小芳一視同仁,他愛妻子劉慧芳,他也避免和肖竹心接觸。但他姐姐太壞了,挑撥離間滬生和慧芳的婚姻,安排肖竹心第三者插入,并制造機會讓滬生和竹心接觸。滬生哪能坐懷不亂呢,一次兩次,三次四次的制造機會讓倆人獨處,滬生只能回到家里向慧芳說:求求你了,我們離婚吧,你要什么都可以,你讓我和肖竹心在一起吧。
吳玉華飾演的肖竹心其實我蠻喜歡的,她進退有度,雖說在滬生最困難的時候離開了滬生,但她本質(zhì)上并沒有介入到滬生的婚姻中,在滬生選擇和她在一起時,她已經(jīng)離開北京南下,留下了一封信:滬生,慧芳值得你一生守候,你不要再想我了。咱倆沒可能。
正因為在滬生最困難的時候,她離開了。所以她用了十幾年來彌補滬生,幫助他走向更好的人生。她清楚亞茹的想法,但她也去找了慧芳,她被慧芳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她不愿意傷害慧芳,破壞滬生的家庭,她選擇幫助滬生,這一幫就是十幾年。再后來,慧芳和滬生離婚后,她也沒有選擇和滬生結(jié)合,她知禮守禮,她知性優(yōu)雅,她時刻保持著清醒,她幫助東東,但不愿成為那個第三者。
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宋大成完美的詮釋了老實憨厚,詮釋了“好人一生平安”。我非常喜歡李雪健老師,祝愿他健康平安快樂。其實他心里是真正愛著慧芳的,他一生都愛慧芳,雖然慧芳沒選擇他,但他一直都幫助著劉家,他感恩劉大媽對他的養(yǎng)育,他用一生回報劉大媽。
結(jié)尾處,大成對著月娟說:“我是多么希望這世界上吧,多一些愛,多一些美好,多一些幫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奔頭,誰也很難左右誰。月娟哪,我們從頭來,行嗎?”
他講出自己平平凡凡的愿望,他告訴月娟:咱們從頭再來。那時我已淚流滿面,我非常感動這樸素的祝愿大家平安幸福的愿望,并且他時時刻刻在踐行著。他對月娟的婚姻有悔過,同時他也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希望他和月娟生一個大胖小子。
我非常喜歡劉大媽,老北京話兒聽著跟聽相聲一樣,劉大媽說話帶著幽默詼諧,帶著調(diào)侃諷刺,我全都喜歡,同時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幸??鞓?。我也非常喜歡月娟,她風風火火,她雷厲風行,她敢愛敢恨,確實慧芳太過越界了,我覺得月娟一點錯也沒有,她是不幸的同時她也是幸福的,前半生大成沒給她的,大成保證了后半生從頭再來。
我最最喜歡的是田莉,她和亞茹相處得非常舒服,她善于助人,但懂得進退;她知性優(yōu)雅,說話也非常得體。很多人說田莉是這部劇里唯一正常的人,在這三十年的歷史長河里,大家的觀點還是一致的。
我喜歡燕子,敢于追求愛,敢于表達愛,她和哥哥國強性格一樣。
李雪健老師在接受《向經(jīng)典致敬》采訪時說:“那時候拍《渴望》,已經(jīng)改革開放十年了,這時候生活慢慢地有變化了,經(jīng)濟也慢慢地好轉(zhuǎn),但我們民族的真善美,怎么能夠留???對美好向往,你看慧芳向往文化,向往知識,向往創(chuàng)新,我覺得這是歷史的反映。宋大成、月娟也是千千萬萬個青年面臨的一個問題,雖然都是好人,怎么才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這是我們?nèi)狈ξ幕那嗄晷枰鉀Q的一些問題,但我們的心底是善良的,因為民族價值觀、追求真誠、追求真善美還是有的。對一個平等起跑線上的人,大家還是同情弱者,所以有一句話印象非常深刻:好人一身平安!因為這部戲沒有敵我矛盾,只是素質(zhì)、文化高低之分。”
渴望主題曲《悠悠歲月》:
悠悠歲月
欲說當年好困惑
亦真 亦幻 難取舍
悲歡離合都曾經(jīng)有過
這樣執(zhí)著究竟為什么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
誰能告訴我是對還是錯
問詢南來北往的客
悠悠歲月 欲說當年好困惑
亦真 亦幻 難取舍
悲歡離合都曾經(jīng)有過
這樣執(zhí)著究竟為什么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
誰能告訴我是對還是錯
問詢南來北往的客
恩怨忘卻
留下真情重頭說
相伴人間萬家燈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過去 未來 共斟酌
過去 未來 共斟酌
主題曲二《好人一生平安》:
有過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過多少朋友
仿佛還在身邊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舉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誰能與我同醉
相知年年歲歲
咫尺天涯皆有緣
此情溫暖人間
誰能與我同醉
相知年年歲歲
咫尺天涯皆有緣
此情溫暖人間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舉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誰能與我同醉
相知年年歲歲
咫尺天涯皆有緣
此情溫暖人間
誰能與我同醉
相知年年歲歲
咫尺天涯皆有緣
此情溫暖人間
九十年代初的國產(chǎn)劇里程碑,創(chuàng)作于運動后南巡前。題材是家庭倫理,人物個性極其壓抑,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引起了人們的共鳴,是部萬人空巷的劇集。 這劇描述的劉慧芳、宋大成、王滬生是數(shù)千年苦難大眾的濃縮,在他們身上常常能映照出普通人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悲其所傷,嘆其無奈,繁瑣多擾的家長里短不得不承受大時代滾滾洪流的裹攜。古今中外的平民老百姓都是如此艱辛地活著,活著沒有什么大的奢望,惟愿親朋好友順心無憂。 全劇僅僅立足于刻畫小人物面對生活的無奈,卻又那么理所當然地讓人體會到了非正常社會的罪惡本質(zhì)。人是苦難的承載者,所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們最樸素的追求,所以我們需要尋求心靈的慰藉,所以善良的人是最令人欽佩的。善良是個與神圣等價的詞,劉慧芳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人,聽其言觀其行,我們體味到了善良這個品格是上蒼贈送給她的護身符。善良者無所求,因而善良者是無所畏懼的。 善良是劉慧芳的標簽,也是本劇的魂、本劇的核心價值,一部劇如果能起到些微引人向上的作用,那這部劇的創(chuàng)作者們就是做了件功德無量的事,況且本劇還是在經(jīng)費短缺、演職人員墊腰包的情況下拍成的。當今經(jīng)濟政治社會愈趨現(xiàn)代化,當政者要做的是幫助人民規(guī)避外在苦難,'惡人'無限風光的時代只應(yīng)該存在于君主專制的權(quán)貴集權(quán)社會。 本劇雖然年代久遠畫質(zhì)不行,但制作相當精良,美中不足的是其總體基調(diào)過于壓抑,觀看時會有好人不長命的憤慨。當然,但能夠靜下心把全劇看完的人,自然能懂得本劇的價值,分數(shù)對它而言是最沒價值的東西。
小時候喜歡劉慧芳,覺得她善良溫柔,知書達禮,雖然命運坎坷,多災多難,但不影響她成為爸爸媽媽那代人的偶像女神。但現(xiàn)在我倒是更欣賞果敢勇毅的王亞茹,雖然小時候恨她恨得牙癢癢,只是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王亞茹這樣的才適合這個社會,才能讓自己生活的好。 劉慧芳的性格現(xiàn)在來看是老好人性格,人是很溫婉善良,可這種性格往往能傷到真正對自己好的人,并且她的性格應(yīng)該有些執(zhí)拗吧,為了救王滬生她傷了母親,為了養(yǎng)小芳,她又傷了王滬生,我想不清楚這些善舉究竟是對是錯,是自己的話又會如何選擇,可我能看到她過的磕磕絆絆,坎坷異常。而反觀王亞茹,她又學識有見識,遇事果敢勇毅,敢作敢為,不喜歡的她不掩飾態(tài)度,現(xiàn)在覺得她跟劉慧芳的矛盾主要就是兩人三觀不合,完全兩種背景下長大的孩子,因為種種無法違抗的因素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怎么不會摩擦不斷吶?總之我愿意自己是王亞茹不想去做劉慧芳。
至今還記得毛阿敏唱的主題曲“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難取舍”
知道什么叫萬人空巷嗎?1989年冬天的中國內(nèi)地的周二晚上,街上沒人了!
一部對我的母親一生影響深遠的電視劇。
《渴望》監(jiān)制鄭曉龍說,當年《渴望》收視率探頂,無人不看,社會犯罪率都下降了,因為這個事兒,公安部還專門對《渴望》全劇組進行了表彰
小時候很多人圍著電視看,看哭了好多次,現(xiàn)在不敢看了,怕毀了經(jīng)典形象。
評分虛高,粗糙,人物從概念編造而來,不真實。劉慧芳屬于偉光正、高大全的一類,但有點兒缺心眼、拎不清墨墨跡跡,拖拖拉拉,人物總是忙這忙那,端茶倒水,說話總是沒說完就被打斷,一個跑出去,另一個喊他的名字。類似的定式太多了這樣的劇當年萬人空巷,足見當時精神生活多么貧乏當然不是一無是處,但別太較真,大概晃兒瞧瞧吧
我是劉慧芳是一個很正常的人啊 無論是不放棄收養(yǎng)的孩子 和追求自己喜歡的男性不計較他的境遇 只是在這個社會 守護住自己正常的道德感要犧牲的太多
真的是人性的光輝啊,劇里的爸爸簡直就是耶穌一樣的存在。這劇應(yīng)該是屬于室內(nèi)情景劇的首發(fā)了
老媽一輩子最愛!
以前上小學那會兒家家戶戶都看的電視劇,那會兒媽媽還在工廠上班,姥姥家還住胡同里,寫作文兒,好多同學寫以后要做劉慧芳宋大成那樣的好人,記得內(nèi)年的春晚還請的他們劇組上節(jié)目。。。這么多年過去了,再看這部戲,才覺得它承載的太多,編劇很有思想和傾向性,人物的性格塑造其實也并不單一。
很經(jīng)典的劇集,小時候在奶奶家肯定是每集都不錯過,雖然對一個小孩子來說,他不一定能看懂,但那感覺我至今都忘不了,實在是太苦澀了,尤其是片尾曲!
不多說什么。出國那么多年,還是感覺這部電視劇真的是最棒的國劇。太棒了。其實國劇非常優(yōu)秀。最近這些年精彩經(jīng)典的電視劇越來越多。希望大家都支持國貨??!
我靠,這個我太深刻了,我才幾歲啊,那時候出門玩,吃晚飯的時候就聽見渴望的主題曲,那個NB。
還記得看渴望,剛開始用彩電看,后來家里被盜,電視丟了,就用黑白看
我爸和我媽斗嘴時候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你小時候連《渴望》都沒看過還和我聊什么時尚?”
轟動一時的經(jīng)典,劇情其實有點婆婆媽媽家長里短,但演員確實發(fā)揮出色
小時候播的,不過太小沒印象,應(yīng)該當時1歲多把,不過主題曲至今有印象
情節(jié)不記得了……小學課本上用萬人空巷為《渴望》造句
老媽和老姨貌似挺愛看,記憶中非常長的家庭劇,劉慧芳就是傳說最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
魚找魚,蝦找蝦,不匹配的婚姻都是不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