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真實事件的實景重現(xiàn),本片從拍攝方式到內(nèi)容呈現(xiàn),屬于泛偽紀錄電影——即偽紀錄類型片中的Docudrama類型。走進人群期間的手持攝影,黑屏轉(zhuǎn)場,是對電影手法的極力隱藏,為了就是突出真實感,但其實該片是有著明顯的敘事性。
比如對英軍暴力行徑的控訴之外,也部分英軍對執(zhí)行命令的困惑,對愛爾蘭共和軍的暗中煽動也是有所筆墨。并通過主角議員,以及那名遭遇不幸的少年,也表達了對民族、信仰方等沖突方面的扼腕。并將矛頭直指操控一切當局,有著強烈的政治觀點。
正義不張,誓不罷休(we will not rest until justice is done),這是電影《血腥星期天》結(jié)尾一個受害者親屬發(fā)出的吶喊。47年后,2019年3月14日,正義終于等到,一名前傘兵被正式檢控,在德里”血腥星期天”事件中犯下謀殺罪。
復原事件當日的情景,令人扼腕。本來一場和平的民權(quán)游行,因為被各方蠢蠢欲動的勢力利用(英軍傘兵摩拳擦掌,報仇心切;愛爾蘭共和軍煽風點火,漁翁得利;年輕人熱血有余,理性不足;游行組織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終釀成一場悲劇。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用粗礪的帶有膠片質(zhì)感的紀錄片手法,完整呈現(xiàn)了事件經(jīng)過,故事緊湊流暢,歷史現(xiàn)場的緊張氣氛營造得非常到位。
上面這張圖詳細列出了當日事件的游行路線、英軍路線以及被槍殺者和受傷者的位置。 1、下午3:45分,游行隊伍主力從威廉街轉(zhuǎn)到羅斯威爾街,在自由德里角舉行集會。一部分人群離開游行隊伍,繼續(xù)向市政廳進發(fā),英軍在路上設(shè)立了第14號路障。 2、威廉街英軍士兵聲稱遭到攻擊。 3、下午4:10分,士兵向游行者開槍射擊。他們乘坐裝甲車駛向羅斯威爾街,然后步行在公寓樓間移動。 4、游行人群受到驚嚇,四下逃散。大約到4:40分,射殺才停止,13人死,1人重傷,另有13人受傷。 5、”士兵F”被起訴犯下謀殺罪。
”血腥星期天”事件后,圍繞著政府掩蓋、洗白、表功,反英派的報復,受難者家屬的不斷申訴,重新調(diào)查,曠日持久的等待這樣的時間線展開。 1、1972年1月30日 北愛爾蘭民權(quán)協(xié)會在德里博格賽地區(qū)舉行游行,英國皇家傘兵團向示威者開槍,13人被射殺,第14個人后來死于重傷。 2、1972年2月1日 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思任命首席大法官Widgery爵士調(diào)查這起被稱為”血腥星期天”的事件,并提交調(diào)查報告 3、1972年2月22日 愛爾蘭共和軍在傘兵團總部駐地Aldershot軍營引爆一枚汽車炸彈,炸死7人,多數(shù)為清潔女工。 4、1972年4月18日 Widgery爵士提交調(diào)查報告,被許多人斥為替英國政府”洗白”。 5、1973年1月1日 英國皇家傘兵團指揮官德雷克·威爾福德上校被授予大英帝國勛章(OBE)。 6、1998年1月29日 工黨政府首相托尼·布萊爾在死難者親屬的壓力下,宣布對事件展開新的調(diào)查。 7、1998年4月3日 薩維爾調(diào)查開始,持續(xù)12年,花費數(shù)億英鎊。 8、2010年6月15日 薩維爾調(diào)查最終報告發(fā)布。報告指出:”在我們看來,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可以證明士兵開槍是正當?shù)淖C據(jù)?!北J攸h政府首相卡梅倫代表政府道歉,稱士兵的行為”既不正當,也不合理”。 9、2012年7月 北愛爾蘭警察署對”血腥星期天”遇害者發(fā)起謀殺調(diào)查,共涉及30名偵探。 10、2016年12月 文件交給北愛爾蘭公共檢察署,以決定是否對傘兵團士兵提起檢控。 11、2019年3月14日 檢察官宣布,他們決定只起訴一名前傘兵,犯有謀殺James Wray 和William Mckinney,并企圖謀殺Joseph Friel,Michael Quinn,Joe Mahon和Patrick O'Donnell的罪名。
綜上可見,事件受害者親屬始終沒有放棄尋找真相,尋求正義。英國政府也敢于直面歷史的黑洞,公開道歉。
正義之路險阻而漫長,跨越近半個世紀,但終究已經(jīng)到來,雖然姍姍來遲。
片中的傘兵全部由退役軍人扮演
民主在《血腥星期天》里并不存在。不僅如此,所謂的“民主”在現(xiàn)實中亦無法成為真實。這才是格林格拉斯這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反映出來的真實。統(tǒng)治者于這場“和平”對話當中掌握著至高的權(quán)力,而議員領(lǐng)導多數(shù)人爭取自身利益的運動最終反向指涉少數(shù)派群體。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平權(quán)之路總是舉步維艱,而絕大多數(shù)成功案例總是發(fā)生在電影世界里。
混亂下的欺騙,夾帶私念的正義。
其實英國也是有一批對北愛持續(xù)持同情立場的牛逼導演了,肯洛奇和保羅都如此。去年在柏林,看了那部關(guān)于血色星期天前一年的《71年》,兩部片子都非常粗糲而真實,格林格拉斯這部則更徹底的集中事件當天,偽裝成一次歷史素材重剪。
保羅·格林格拉斯的《血腥星期天》拍得真好,這個調(diào)度,仿佛親身經(jīng)歷了一場血淋淋的反民權(quán)殺戮,心臟一陣陣緊縮,眩暈,緊張,手心冒汗,不是紀錄片,勝似紀錄片。決定好好學一下北愛爾蘭歷史。再去重溫《風吹麥浪》《因父之名》《哭泣的游戲》……
因為最近香港的事專門找出來看的。嗯……只能說,社會學與經(jīng)濟學才是濟世良方,民運無用,非民主國家尤其是。背后是不太好聽的真相:萬物向來芻狗,更何況里面混著大量沒有腦子的、行走的荷爾蒙。
“感謝英國政府,今天你們摧毀了民權(quán)運動?!睈蹱柼m人誓要為他們的兄弟姐妹討回正義,他們也確實做到了。2010年,英國政府公布調(diào)查報告,正式承認了自己的滔天罪行,即使這個道歉已經(jīng)晚了38年。政治斗爭里沒有好人,流血事件中沒有贏家,在這么一場真相與恥辱的對決里,輸?shù)挠肋h不會是人民。他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借口去掩飾,去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但軍隊永遠永遠,都不該向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
在U2的歌聲中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從今天起,每一個德里市的青年、少年都將加入共和軍。
保羅·格林格拉斯的手持代表作,之后他還把手持風格延續(xù)到了好萊塢以及諜影重重系列并形成風潮。影片以粗糙的手持影像還原了那個時代的場景,讓你誤以為這是一部殘留的紀錄片,增加真實性之后自然更有益渲染氣氛。無論如何,朝平民開槍的軍隊都是令人不齒的,可惜此類事件仍時有發(fā)生。
多年以來一直津津樂道《千與千尋》是目前唯一一部拿過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最高獎的動畫電影,后來才知道2002年第52屆的柏林電影節(jié)還有一部真人電影與《千與千尋》一起拿到金熊獎,最近想起這部遲遲還未觀看的電影,《血色星期天》,于是就特地在這個星期天特別觀影了?!?原來是《諜影重重》2、3、5 以及《菲利普船長》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的作品,作為一部劇情槍戰(zhàn)電影拍得仿佛是現(xiàn)實紀錄片一樣真實,厲害了。決定觀影時沒想到是如此題材的電影,讓我聯(lián)想起《為了薩瑪》《民主的邊緣》還有某些禁片以及某些歷史等等。
對真實事件的實景重現(xiàn),本片從拍攝方式到內(nèi)容呈現(xiàn),屬于泛偽紀錄電影。走進人群期間的手持攝影,黑屏轉(zhuǎn)場,是對電影手法的極力隱藏,為了就是突出真實感,但其實該片是有著明顯的敘事性。比如對英軍暴力行徑的控訴之外,也部分英軍對執(zhí)行命令的困惑,對愛爾蘭共和軍的暗中煽動也是有所筆墨。并通過主角議員,以及那名遭遇不幸的少年,也表達了對民族、信仰方等沖突方面的扼腕。并將矛頭直指操控一切當局,有著強烈的政治觀點。
02年柏林金熊獎。格林格拉斯的偽紀實手持之作,從技術(shù)層面來說,影片除了手持塑造的真實感以外,平行蒙太奇的加入也功不可沒,尤其是片尾用此來撬動情緒外,還有所深思。其實很難斷定影片的好壞,只能說在通往自由之路,我們還需要努力。。
有些紀錄片的風格,事實的殘酷足以令人震撼!難能可貴的是,幾十年后的英國能將這段歷史公布于眾,將丑陋揭露出來,讓人們記住這個真實又恥辱的日子。然后想一想,我們呢?14年前的死去的那批人呢?
記者出身的綠草導演采用他拿手的新聞紀實風格拍攝,手持攝影,場面調(diào)度靈活擬真,模擬環(huán)境聲,呈現(xiàn)了粗礪真實的視覺風格和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從頭到尾都從雙方的角度來描述整個事件,一個看似相對客觀的視角,讓事件還原起來更加真實可怖。歷史事件的錯綜復雜被完美展示出來,流氓無產(chǎn)者、便衣軍隊都是事件的助幫兇。當然還是把所有的同情投給了受屠殺的北愛爾蘭民眾,把利劍刺向了愚蠢魯莽又試圖掩蓋罪惡的英國政府。首尾呼應的兩場發(fā)布會,和平革命的主張作古,從今天起,每一個德里市的青年、少年都將加入共和軍。
DON將親身經(jīng)歷寫成書 并協(xié)助制作了此片 他說每次看都禁不住想起那天他的朋友頭部被英國軍隊的槍擊中倒在他身邊的畫面 導演手法一般 鋪墊過長 手持過晃過多嚴重影響觀感 漸黑transition運用過度 但只憑這血淋淋的歷史事實足以震撼人心
有點做作...雖然我知道導演是追求記錄片風格但既然都是演出來的又何必要做到這樣所謂的"記實"...?...新聞節(jié)目倒是也罷...但這畢竟還是電影啊...真不知道柏林人怎么想的...如此枯燥的電影也能金熊...也就話題性還過的去...過度搖晃的鏡頭都讓我差點看吐了...好暈...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
朋友推薦我看的,故事就是講述70年代英軍屠殺愛爾蘭民運人士。鏡頭多次搖晃而且經(jīng)常漸變黑屏,看起來很累人,劇情沒有多少藝術(shù)色彩,不夠觀賞性,但很寫實。
真他媽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