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獨立時代

劇情片臺灣1994

主演:陳湘琪  王柏森  鄧安寧  李芹  王維明  倪淑君  陳以文  金燕玲  金士杰  鴻鴻  

導演:楊德昌

 劇照

獨立時代 劇照 NO.1獨立時代 劇照 NO.2獨立時代 劇照 NO.3獨立時代 劇照 NO.4獨立時代 劇照 NO.5獨立時代 劇照 NO.6獨立時代 劇照 NO.13獨立時代 劇照 NO.14獨立時代 劇照 NO.15獨立時代 劇照 NO.16獨立時代 劇照 NO.17獨立時代 劇照 NO.18獨立時代 劇照 NO.19獨立時代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7-15 16:01

詳細劇情

  Birdy(王也明)、Molly(倪淑君)、琪琪(陳湘琪)、小明(王維明)四個大學同學畢業(yè)后做著不同的工作,表面光鮮程度雖有異,都有身份轉(zhuǎn)變(由學生到社會人)時期的尷尬。而這其中最難做人的,是夾在好友Molly與男友小明之間的琪琪,她只能暗自努力,以期好友、男友的事業(yè)與生活能有所改觀,三人的關系能有所改善,卻得到雙方的誤會?! olly的姐夫(閻鴻亞)在認定生活就是由若干玩笑構成的排列組合后,開始轉(zhuǎn)身面向兩千多年前的孔子,然而他自認重獲精神家園之時,卻收獲了同琪琪一樣的無奈——兩人被認定不過是演技好的實力派而已。人生的荒謬與悖論就此呈現(xiàn),表演只有迎合了旁觀者(觀眾)的心里,才會被認定為“真實可信”。

 長篇影評

 1 ) 百般算計不如一顆單純的心——楊德昌“獨立時代”

這是一個繁蕪、浮躁的社會,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和曖昧;這也是一個混亂、茫然的社會,每個人都沒有方向,但是都朝著某一個方向在走。

這里有玩藝術的人,阿bir那樣的“藝術家”——或者稱為藝術投機分子,把藝術當作一門生意來揚名立萬;有molly那樣的富家女,衣食無憂因此心有不甘,覺得自己應該有所追求,但不知道到底要追求什么;有阿king那樣的有錢人,以為錢可以買到想要的一切,在百無聊賴的生活當中,把偶爾被挑逗起來的欲望當作寶貴的愛情;還有molly姐姐那種曾經(jīng)有過理想,然而迅速在世俗生活中作出妥協(xié),活成一個貌似幸福美滿實際空虛寂寞的成功人士;也有molly姐夫那種大齡文藝青年,在封閉的自我世界里面苦苦堅持,變成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苦行僧和怪大叔;象larry和小鳳那樣的人,當然也不在少數(shù)。為了上位,百般算計,連靈魂都可以出賣,更何況肉體;最后,琪琪和小明,是美好形象的代表。他們都有一顆單純的心,但是他們也在生活當中迷失了方向。琪琪在眾人的質(zhì)疑和猜忌下,失去了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本心,因此迷失了自我。而小明,則是在社會給予的束縛之下,在每個人告訴他“你應該這么活”的壓力之下,喪失了自我。

楊德昌在獨立時代里面的表現(xiàn),可以用駕輕就熟來評價。對現(xiàn)代城市生活的深入了解,使得他對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的安排、控制自然流暢,絲毫不顯生硬。就像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里面一樣,復雜的人物關系,多條故事主線,他控制得一絲不亂。并且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活生生的凸顯出來,豐富而且飽滿。

對一個文藝作品的評價,無論電影、小說或者其他,我的個人看法是,看完以后可以絲毫不費力氣的想起來的東西,一個場景,一個細節(jié),一句臺詞,那就是對你來說重要的東西。因為它已經(jīng)進入了你,有可能將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琪琪和小明跟小明的爸爸、繼母以及其他人吃飯的一場戲,很常見的中國式客套方式。飯桌上的感情聯(lián)絡,寒暄、恭維、言不由衷的老調(diào)重彈,千篇一律但又勢在必行——用電影的一句臺詞來說,這是情感投資,中國人很少有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小明的表現(xiàn)是不耐煩,以及不屑一顧。他反感父親拋棄母親,重新找的這個女人,因此反感她為了向自己示好,為琪琪找工作。他也反感表面上一片和氣,暗地里爾虞我詐的人際關系。這是他的本心。但是琪琪習慣了對每個人微笑,盡心盡力的照顧每個人的感受——為別人著想本來是好事,但是一個想讓全世界滿意的人,既會耗費掉自己大量的心力,又會遭到大多數(shù)人的猜忌和懷疑,這正是琪琪的遭遇。

Molly的姐夫在我看來,雖然談不上神經(jīng)病,但是也差不離——我不是說他想法怪異,你可以看到他為了維持自己的信念而作出的巨大的痛苦的努力,然而我沒法肅然起敬。一個把自己跟社會的關系搞得這么僵硬的人,必然不是一個聰明人,或者說,不夠清晰。他在一次自殺未遂之后,把善解人意的琪琪當作自己的救命稻草,其實是可笑又可悲的——怕死就怕死嘛,還不好意思承認,非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當借口。非得要被出租車撞一下,才能撞醒了腦子,醍醐灌頂般的想到答案,沒有人不貪生怕死,好色之心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的話,楊德昌在這里不是想借角色之口表達自己的人生觀,而是在戲謔這種人。

還有關于那個裝逼狂阿bir,他的戲份不算多,但是出場幾次,都能讓人倒足胃口。最惡心的莫過于跟阿king在他家樓下那段對話,這種人就是沒法好好說話,扯來扯去就要扯到抽象概念上面去,故作深奧,以彰顯自己藝術家的氣質(zhì)——一個聰明人,可以把自己的道理用別人可以理解的語言表達清楚,因為他自己足夠明晰。

印象最深的兩場戲,還是跟小明有關。一個是molly發(fā)神經(jīng)找他吵架,兩個人在昏暗的小巷子里面打斗撕扯,最后累了抱在一起。這兩個人本來是同學,后來成了冤家對頭,互相排斥。但是在兩個人都倍感孤獨絕望又精疲力竭的時候,互相的慰藉,哪怕只是肉體上的,也能帶來一點希望——如果人人都明白,在需要的時候,有人能給予你想要的東西,是多么的美好和珍貴,那該多好??墒峭晔轮螅琺olly很可笑的——幾乎所有的蠢女人的做法——問小明,你愛不愛我?小明不愿意違背自己的本心說愛,于是molly大怒而去。小明于是明白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都被世俗的規(guī)范束縛著。這個規(guī)范要求人們“正常”的生活,過跟大家一樣的生活——“什么叫大同?大家都相同就是大同?!庇谑撬o掉了穩(wěn)定安逸的公務員生活,打算去尋找自我。

最后,小明和琪琪在電梯里面談話。兩個人心平氣和,能夠試圖去理解對方了。琪琪在molly姐夫的啟發(fā)下,敢于去相信自己了。小明也終于沖破了自己的困境,要開始新的生活。但是兩個人因為之前的誤會,已經(jīng)決定要分手。兩人友好的道別之后,琪琪走出了電梯,小明回到電梯,關上門,猶豫再三,決定追出去。電梯門開了,琪琪正站在門口,溫柔的問道,要不要去喝杯咖啡?小明上前把琪琪攬入懷中。劇終。

楊德昌早期的電影好像都喜歡安上一個光明的尾巴。這個結尾也的確令人感動。在紛繁復雜故事之后,這一個場景終于打動了觀眾,并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希望——百般算計不如一顆單純的心。

 

 2 ) 直面,楊德昌在幫華人世界針灸精神

連續(xù)看了幾部楊的電影,他的電影需要一些勇氣才能看完。
不是故事,故事是很精彩的,甚至扣住你的心弦。
勇氣是在于直面的勇氣。
突然間想到的是很多年前讀魯迅先生作品的感覺。
在中文電影中第一次讓我想到直面慘淡的人生,直面現(xiàn)實,這樣的字眼。
楊大師總是有一把解剖刀,一層層的剝開人生四季,剝開喜暖人情,剝開一個個社會背景的欲念與真相。
理峻而有條不紊。
看完他的四部電影,我產(chǎn)生了他是醫(yī)學院畢業(yè)的念頭,因為魯迅先生也是學醫(yī)的。
查完之后,發(fā)現(xiàn)他是學習理科工程的,學習并不好,但鏡框后的那雙眼睛符合我的想像,冷靜淡定又有著俗世的關懷與溫暖。
楊先生是天蝎座的,從其表述與婚姻看應該屬于INTP類型的,追求完美且渴求真相。
窮其一生,一一給出了他覺得的答案。
而麻將與更早的獨立時代也許他還在找尋的過程中。

總是覺得楊的電影中的人都是現(xiàn)實得讓人覺得殘酷且不健康,但可嘆或是每每電到我們的是,這些人物都是生活在都市周遭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影子在上面。

麻將中不斷重復的是,沒有人知道他要什么。
而獨立時代則拋出了一堆問題,富家女有獨立的欲求與煩惱,在一頓發(fā)泄后居然會和最好朋友的BF一夜情,而且居然會問到對方愛不愛他。
有健康外表、開朗個性的琪琪常常被誤以為太假,但是從真誠的看,她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她一直在為男友為朋友考慮。
那個導演在一夜成名后除了在重復裝腔作勢及潛規(guī)則,好像一無是處,但他的存在才會顯得周遭人的病態(tài)。
KING是個帥真的人,直帥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甚至除卻他的富家公子身份后有些不食人間煙火。
而那個CHARRY則是真正的道學面子,狼子內(nèi)心。

有些像楊想表述或他自己的是三個人物。
一是那個公務員,他不幸的是與最好的朋友在一家公司,最后做一件傷害朋友但卻毫不知情的事情。
他善良,有世俗的夢想與追求,愛家人。
也會偶爾犯錯甚至出軌。
楊通過這個人物與琪琪表述的是最普通的都市人生活。
這無疑讓人是覺得溫暖的。
我們的很多人是與他與琪琪相同的,世俗的生活,到FRIDAY喝杯咖啡,甚至吵吵架也是我們世俗生知中溫暖的部分。
也許空空如也,也許沒有意義,但這些卻是人生最堅實的辰光。
最后楊也給了他與琪琪一個擁抱,如同麻將中馬與倫倫一樣。
平凡中有希望。
魯迅對于普通人是痛其不爭,哀其不幸。
但楊我想是有些聰明人的嘲諷卻大體上是認同的,在他的鏡片后的眼睛中是帶著淡淡的笑的。
然后是MELLY的姐姐,那個曾經(jīng)的文學青年,又在媒體上宣揚幸福與愛的媒體人。她大體上是有見地,有擔當?shù)模舱J定自己對于公眾的意義。
那些宣揚美的東西是否是麻醉,也是楊提的一個問題。但是如果有一個家庭有一個個人看到這些節(jié)目可以開心,可以多一些笑臉,這就是他們的意義。
姐夫則是另一個藝術的思考,他在純文藝的線路上極端的走過兩極后開始考慮中間,藝術最終是要看大眾的,大眾是可以治療,還是如何引導。
沒有答案。
就像楊的作品的意義,也許還是小眾。
就像大都文藝片一樣。
但他們的意義是用各種方式留下了他個人對于世界對于時代的思考。

還有儒者的困頓,如果孔子再世的命題,人們將他的思想作為工具,卻沒人真正相信他。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于丹同志。
經(jīng)濟與富裕離我們越近,是否感情與真誠離我們越遠。
儒的世代,中華文明的最終是由什么來救贖。
也許還是道吧,難得糊涂四字的處世智慧在中國人在苦難中修得的精神靈藥,靈藥也許是鴉片,但也許可以治療精神。
精神與身體不一樣的是,他有著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但它的健康病癥是很難度量的。
楊大師的意義也許在我們麻醉或是困頓時將我們冷醒,將我們指向現(xiàn)實,這其實也是一種治療方式,這與中國獨特但流傳千年的一種方式吻合,它叫做針灸,用疼痛、麻酸來刺激神經(jīng)。
在這個冬夜,我感謝楊德昌,也想念周樹人先生。

中國這五十年不缺少的是野心家、政治家、軍事家、革命者、執(zhí)行者,不少的是抱怨者,但真正缺少的是思想者,所以魯迅可以不朽,而楊德昌也一樣,相信百年之后仍有人可以記得那付眼鏡后的眼光。

中國需要張藝謀這樣的人物,需要陳可辛、徐克們,但也需要楊德昌、賈樟柯及原來的張元們。電影是需要文化的積淀的,楊德昌的高明比之大陸的賈、張們,不在于技巧與電影本身,而在于對于時代對于人性對于華人文化的理解。期待十年二十年內(nèi)再出兩個這樣的大師。
這樣可以華人世界針灸精神的人。

在接觸楊的電影之前,對于臺北的印象只限于臺灣同事們描述的都市形象,限于美麗的風景,限于臺北女生好聽的嗓音。
但是楊告訴我們,這三十年發(fā)生的,在上海,在北京,在廣州,臺北十年前二十年都曾發(fā)生過。
楊告訴我們臺北并不美好,就像現(xiàn)在的那些都市人們。
世界上本沒有什么新鮮事,每個生命在悲觀本身也許只是在重復同樣的煩惱與問題中渡過。

生命本就是一段無緣由的行走,我們不知道結局會是如何。
甚至身邊的人也很難做到彼此的了解。
但世界是有真誠有溫暖存在的,俗世間有他最簡單的光輝,而且這些光輝最終都是由小及大的。
往往與財富無關,往往與階層無關。

帶著精神的矛盾與折磨,又享受整個生命給我們的簡單快樂,痛并快樂著的生活吧。
楊很少提及到宗教的東西,但事實上他一直在尋找的靈魂與精神的出口,也許最終在于信仰,即你對于生命的信念本身。


 3 ) 隨便寫點

楊德昌的《獨立時代》,拍攝時間是1994年,牯嶺之后,《一一》之前,對應時間的臺北,是富起來的臺北人,文化產(chǎn)業(yè)開始興起的時代。據(jù)楊德昌自己的隨筆說,是新儒學開始走紅的時代。這個時代的華人社會呈現(xiàn)出什么樣貌,小楊有自己的理解,于是他交了一份答卷:《獨立時代》,英文名說得更明白——《Confucian Confusion》(夫子的困惑)。也許因為這樣,故事里的每一個人,都呈現(xiàn)出比其他作品更多的說教姿態(tài)。

整部電影是說教的:所有人都有自己做人的方式,都有自己對華人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理解,總在喋喋不休地告訴別人做人的道理,看起來都那么睿智,卻在自己遇到問題時敗得一塌糊涂。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觀念,電影的說教也許不是楊的問題,只是社會如此,大家都身在其中而不覺罷了。

故事的開頭是孔子的話,意思是,人民沒有錢,富之;富起來了又如何?教之。最后落在“教”字上,當然,新時代有新名詞,大家管它叫“文化產(chǎn)業(yè)”。

畫面還未呈現(xiàn)的時候,便是小波的答記者問,把迎合大眾曲解成民主,解釋自己的抄襲行為。大屏幕上是一面鏡子,小波穿著輪鞋在記者之間自由穿行,擺著先鋒藝術的姿態(tài),記者忙碌著,記錄,審問。鏡頭一轉(zhuǎn),Melly被姐姐教訓,說她不會做人,而后便以琪琪為榜樣教育她要做個受人喜歡的文化產(chǎn)品。再一轉(zhuǎn),琪琪笑容甜美,對每個人都和顏悅色。大家都拿琪琪做榜樣,卻都毫無質(zhì)疑地相信,琪琪的笑容是裝出來的。

琪琪真的是裝的嗎?兩個地方說明了問題:一是男友小明見Melly的公司走下坡路,希望琪琪及早脫身,被琪琪拒絕。另外一處是一個長鏡頭,畫面中琪琪在Melly遇到問題時顯得焦躁不安,站在透明的大玻璃后面,不時地扭動著身體。

楊德昌借著作家的嘴拋出了一個命題:孔夫子如果跑到現(xiàn)代,發(fā)現(xiàn)自己很受大家的歡迎,然而大家都向他討教做人處世的道理,因為大家都相信他的理論是編出來騙人的。

這便是現(xiàn)代社會。有人說中國人是功利的,連信仰也是如此。有智利游記為證,有公款旅游者,成為一門派,口號是見神就拜,反正拜了不損失什么,或許哪天惹了麻煩在這個神的地盤,留個關系網(wǎng)好辦事。宗教的世俗化,哪里都有,但大眾以這么理直氣壯地以世俗的方式理解宗教,怕是中國獨有。記得《牯嶺》時代的小四,還帶著天真的氣息,為此他殺了心愛的女孩;小貓王還在為搖滾奮斗者,雖然最后磁帶被扔進了垃圾桶;哈尼還有理想主義的色彩,結果死于毫無理想的對手的陷害。轉(zhuǎn)眼間黑暗的時代灰飛煙滅,人民富裕了,信仰也連帶著沒有了,一點點都沒有了。藝術、文學、文化,統(tǒng)統(tǒng)都產(chǎn)業(yè)化了。

楊德昌很有意思的一點,他的電影,英文名和中文名差別很大,但電影的內(nèi)容,兩個題目都能扣上?!丢毩r代》扣的題,一個是夫子的困惑,另一個是“獨立時代”。Melly是富家女,做文化公司做得一塌糊涂,也不喜歡,她不過是為了向被家族訂婚的老公擺個“我要獨立”的姿態(tài)。Melly的姐姐是早年為了愛情鬧過獨立的,嫁了作家,現(xiàn)在卻后悔了,和孤僻的作家分了居又羞于承認,在電視中依然告訴大家“只要一小時,你們就能像我一樣幸福”。小明一直以貪污腐敗的父親為恥,卻陰差陽錯地陷害了正直的同事,成為官僚小團體中的一員。作家看起來是最獨立的,守著清貧,寫著銷不出去的書,看上去那么達觀,但說到底還是怕死,琪琪一出現(xiàn),他的姿態(tài)立刻變化。小波原本就是文化流氓,色心大,色膽小,看起來很先鋒,Melly老公阿King一發(fā)現(xiàn)他和Melly的關心,立刻嚇得攤倒在地。反倒是琪琪,看起來左右逢源,到?jīng)Q斷時,便真的斷了。更有趣的是阿King在形容和Melly關系的時候用了“一國兩制”,看看一國兩制的雙方,一個擺著姿態(tài)要獨立遇到困難便退縮了,另一個擺著大度的姿態(tài)私底下卻跳腳慪氣,笑,不知是否影射什么。
這樣一個時代,鬧女權、鬧獨立、鬧性解放,最后,到底誰獨立了?

最后說電影的特點。楊德昌喜歡畫外音,一個黑幕,背后有主角的對話,有旁邊旁逸斜出的各種聲音,看似無關,卻讓人遐想人物的各種關系。還有他喜歡鏡中的取角,讓我們看見在鏡子里的人,像做戲一樣,笑著哭著。到這部電影,這兩點運用得尤為多,超出看過的他的其他作品。楊喜歡多人物多線程的特點,在本部也展露無遺。說教到這部濃到極點,有人說這是理科生的議文,不為過,到《一一》時代,又漸漸淡去,蛻化出大師級的作品。這部在期間,不上不下,但指涉的內(nèi)容,在今日看來卻很有意味。都說大陸比臺灣晚幾年,臺北的過去就是上海的今天,有沒有,自己看。


 4 ) 佛陀肚里是墳墓

《獨立時代》

王德威曾形容朱天心是老靈魂:閱人述事,洞若觀火,筆調(diào)老辣蒼涼,知道太平盛世其實隱藏了無數(shù)劫毀的契機,也驚訝在死生大限之前,凡夫俗子竟能活得如此渾然無知覺。

楊德昌也是這樣一位老靈魂。他質(zhì)疑日常生活的邏輯,反感資本主義的敘述,解讀混亂失序的都市,他要把社會那封閉,盲從,虛偽的本相展現(xiàn)給人看。

《大佛普拉斯》中,黃啟文殺害葉女士后,把她放進佛肚里。誰也料想不到:佛陀肚里竟成了一座墳墓。最貪念的生和最灰暗的死,緊鄰著最肅穆端莊的徹悟。這種并置不無諷刺。

《獨立時代》

楊德昌的電影,往往都是在揭示「佛陀肚里是墳墓」的殘酷真相。他保留著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辨。

《獨立時代》摧毀了中國人的情面社會的表象,它的內(nèi)里,不過也是一座灰涼的墳墓:疏離,壓抑,孤寂。置身其中,沒有人不對此絕望,甚至連發(fā)明了這個社會的儒者,也同樣舉步維艱,他們的教義被曲解成精于算計,理想主義被功利和實用取代。因而《獨立時代》的英文翻譯,又叫《儒者的困惑》。

楊德昌拍出了眾聲喧嘩的時代的困惑。他的憤怒與理性,他的明辨與反思,讓他成為了我們的老靈魂。

《獨立時代》

《獨立時代》展現(xiàn)了一幅當代社會的人物群象。

Molly很有事業(yè)心,她有一家廣告公司,但經(jīng)營不善,財務出現(xiàn)赤字。她家是大財團,家族為了兩大財團能夠聯(lián)姻,安排她嫁給阿欽。阿欽有錢卻沒有主見,但他的財務顧問Larry在人情世故里游刃有余。Larry為他出謀劃策,提出以「撐死政策」來對付Molly:她愛吃什么,就喂她什么,喂到她撐死為止,再收并掉她的公司。

阿欽坦言并不在意Molly交男朋友,他甚至用「一國兩制」來形容自己和Molly的婚姻:不同居、不上床、不吵架。Larry知道后,開始背著阿欽追求Molly,并在她面前極力撇清自己和情人小鳳之間的關系。但Molly拒絕了他。他回去找到小鳳,小鳳建議他挑撥Molly和阿欽的關系。

《獨立時代》

琪琪是Molly的助理,她每天都帶著笑容,讓人感到溫暖。Molly的姐姐就曾讓Molly改改直筒子性格,向琪琪多學學。Molly辭退小鳳后,琪琪告訴小鳳,會把她介紹給一個做舞臺劇的導演Birdy。大家私底下覺得琪琪城府很深,對她有不少流言蜚語。

琪琪的男朋友小明,想讓她離開Molly的公司,去二姨媽介紹的新公司。但琪琪礙于和Molly的情面,沒有答應。于是,小明私下去找Molly,告訴她琪琪決定換公司。Molly對琪琪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變,她開始和別人一樣,認為琪琪虛偽。在Molly面前,琪琪百口難辯。她和小明大吵了一架,憤然離去。

琪琪感到孤立無援,她找到一位同樣不被理解的作家,他是Molly的姐夫。他曾經(jīng)是一位暢銷書作家,但現(xiàn)在越來越孤獨厭世,對人性深感絕望。他否定自己過去的寫作,認為那些甜言蜜語是毒品鴉片,并且不滿妻子在電視上給觀眾營造出幸福家庭的虛假形象。他憤世嫉俗的書稿,因太過黑暗始終沒法出版。

《獨立時代》

作家遞給琪琪一沓稿子,叫《儒者的困惑》。講的是孔子回到這個儒教世界里,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個受所有人歡迎的人。大家都很羨慕他四處逢源,都來跟他請教??伤l(fā)現(xiàn),原來所有人都認為他這套待人處事的辦法是裝出來的,沒有人相信他是真的。他沒辦法替自己辯解,因為不管怎么辯,大家都會認為他在自圓其說。他的一己之力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面前,顯得可憐又渺小。

在我們的文化中,若沒有人緣,就有遭人摒棄及孤立的危險。但同流也暗示了虛偽。我們開始相信,別人也都在時時刻刻裝出一副樣子,隱瞞著深藏不露的城府。每一個人都需要戴上假面具去扮演別人熟悉的角色,我們甚至做不到最基本的相互信任。

楊德昌曾質(zhì)疑過這種文化:「兩千年來,假借孔老夫子之名而建立于社會全體成員之間的這種自相監(jiān)視的預警系統(tǒng),使中央威權有效地統(tǒng)治了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家。然而,如果一個文化無法自其社會成員中汲取、累積個人的智慧及反省,是無法修正它過去的錯誤,無法評估它的現(xiàn)狀,更無法遠瞻它未來的需要。

作家告訴琪琪,最悲哀的是孔子甚至不敢死,死了還不是回到這個世界上,要將這種命運永遠這樣重復下去。琪琪感嘆道:「好絕望?!?/p>

《獨立時代》

琪琪離開后,作家坐在天橋的扶手上,從高處俯瞰臺北的車水馬龍,最終放棄了自殺的念頭。他找到了琪琪,對她表白:「我過去的一切都已經(jīng)死了,是你讓我的生命重新誕生。你一定要答應我。」琪琪說:「我怎么能答應你。我連我自己真正要什么都不知道了?!?/p>

生活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所有人開始遭遇和琪琪一樣的困境。小明的同事,因瀆職被起訴,他懷疑是小明向主任告密。Larry向阿欽造謠Molly和Birdy有曖昧情愫,Molly選擇解除婚約。精明如Larry,聰明反被聰明誤,在Birdy的劇場里,發(fā)現(xiàn)小鳳為了能在Birdy的戲劇中飾演主角,選擇背叛自己。

《獨立時代》

現(xiàn)實的荒誕,在于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每個人在這個人情社會里,都被教導越生氣越要賠笑臉。二姨媽對琪琪說:「被冤枉,是我們中國人會做人要付出的代價?!?/p>

小明和琪琪分手。琪琪說:「以后沒事還是可以聯(lián)絡?!剐∶髡f:「可以啊,出來到Friday喝杯咖啡什么的。」他望著琪琪離去的背影,欲言又止,悻悻地走進電梯。電梯門關閉,他遲遲沒有按下那個樓層號。躑躅良久,他按了開門的鍵。電梯門打開,琪琪正站在他面前說:「要不要去Friday喝杯咖啡?」他走向前,一把抱住了她。

這個結局,一如《麻將》的最后一幕。尖銳深刻的楊德昌,還沒有那么絕望。

《獨立時代》

看《獨立時代》,我會想起布萊希特。

布萊希特是一位戲劇家,利用「陌生化效果」的理論,把神圣的東西拉下神壇。《獨立時代》也是布萊希特式地在消弭不可接近的神圣性。和戲劇一樣,《獨立時代》利用旁白,戲謔,間離,把人從故事中抽離出來,來打破「第四堵墻」。故事被分成若干小段,每一段都以字幕卡為始。開頭是《論語》里的話:「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最后一句被省略了:「曰:教之?!?/p>

儒家文化的「教」讓人們的心理結構往往趨向于圓熟穩(wěn)妥,所有事情都難以逃離「情面」二字。楊德昌不信任這個,也許他從來就不曾信任所有東西,他的姿態(tài)總是若即若離。他的電影像在寫論文,跳開一定距離觀察理解社會的狀態(tài)后,再來評述。他說:「《獨立時代》在質(zhì)詢這樣一種思考方式:儒家文化是導致當代一切困惑的罪魁禍首?!?/p>

他借用作家之口,說出了當代社會的困惑:真與假越來越難以分辨。電影里,Larry對Molly說:「錢是投資,情也是投資。友情就是一種長期投資嘛,就像集郵買股儲蓄。親情就是族產(chǎn)。文化事業(yè)像什么?所有這些高風險高效率的投資,就像是愛情?!?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感情成為最廉價的借口,可以裝得比真的還像。

《獨立時代》

楊德昌有一句名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p>

《獨立時代》能夠看出楊德昌的野心:他在用一部電影解釋整個世界,也在用一部電影囊括中國社會的全部。雖然它在臺灣票房慘敗,但它毫不退讓的進攻性,讓我們看到他對真實而荒誕的現(xiàn)實的審視:資本與權力社會下的儒者,和末法時代的佛陀并沒有什么差別,絲毫教化不了什么,也改變這不了什么。

佛陀里是一座墳墓。當楊德昌說出當代社會的真相后,我們能感受到他的沉默和孤獨。他對世界的看法是灰暗的,他的電影里人與人之間侵入式的連接,無非在掩蓋他骨子里的冰冷。但灰暗沒有什么不好,沒有悲觀以底色的樂觀不是真正的樂觀,看清生活真相后的活著,才是溫暖純良的人生。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一點兒烏干菜(微信號:NarratorZhang)。一個野生建筑師的書寫,記憶,想象,建造。作者:章程,野生建筑師,青年寫作者,簡潔有趣,知行合一。蓋過幾棟房子,寫過幾篇文章,得過數(shù)次國際建筑設計大獎

約稿及合作請聯(lián)系我個人微信號:Odysseyrush。豆瓣號:夜第七章 。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和豆瓣:)

 5 ) 《獨立時代》:何不點亮困惑

《獨立時代》這個片名就好似一個預言,因為導演自己在成片后第二年,就因外遇離了婚,開始一個獨立時代,或是另一段婚姻時代。 這個片子里充滿了困惑,就如同其英文片名“儒者的困惑”,以及姐夫?qū)懙哪遣繒拿忠粯?。儒者,就是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國人,特別是生活在近20年來經(jīng)濟飛速成長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富有城市臺北”的都市人;而困惑,體現(xiàn)在他們的工作,愛情,人際交往,等等方面。 因為這個富裕來得太快,而孔子他老人家只要求我們犧牲個體保障社會的和諧,卻在“突然之間,我們被長久儒教教條訓練下來的因循習性無法在儒教教條重找到任何指引我們?nèi)绾稳ッ鎸Ω辉N镔|(zhì)生活的標準答案(楊德昌語)”。 于是會有愛情暢銷書作家——姐夫躲在一間出租屋里,鉆研寫作“儒者的困惑”。有一天人見人愛的琪琪來跟他談版權書,他卻也被她迷住,對琪琪說,你是我活下去唯一的希望,只有你讓我覺得比死更幸福。姐夫好像不困惑了—— 琪琪總是面帶微笑,溫柔大方,男人喜歡她,女人嫉妒她。當然,有時換過來。但很多人都懷疑她是裝的。一個離職男同事就跟她說,談什么感情,還不都是可以裝出來的。琪琪和作家姐夫訴苦,說自己不被人理解。姐夫也沒人理解,他近來的書都賣不掉,急切想讓別人分享的《儒者的困惑》卻被molly拒絕出。人們都認為他和老婆分居躲到這里,就是因為算命的說他“命帶桃花,貪生怕死”。他們談了幾句心里話,他就把琪琪當成了知己,急切地想和她談愛情。他對琪琪說,沒有人了解你,但是我了解你。琪琪說,但是我都不了解自己啊,都不明白自己要什么,你的幸福怎么可以叫我來負責呢?姐夫說,你關心我對不對。琪琪說,你怎么跟其他人一樣亂猜。 琪琪奪路而逃,坐計程車跑,姐夫緊追不舍。琪琪急叫剎車,姐夫從后面撞上來。計程車司機一個勁地奇怪,說沒見過車后面也會撞人,該誰賠誰呢。姐夫卻開始問司機,你說命帶桃花好不好,司機說好啊。那你會不會怕死吶。當然怕了,誰不想活得好好的。姐夫一下子參悟了,說對啊,誰都是這樣的啊,你就是孔子啊。司機罵了他一句神經(jīng)病,絕塵而去。姐夫卻好像一下子參悟了,接著喃喃自語起來,說好色為什么不解釋成對真善美的好奇和感激呢,我們看到的這一切一定還有更多的新面貌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這樣活著才有意思,才更幸福,更有希望,戰(zhàn)勝虛偽誠實的活下去。如果我們不是規(guī)定真的只有一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假的,那么真假難分,人跟人的猜忌誤會,不合理的期望呢。也不追琪琪了,一個人蹦蹦跳跳的走了。 男人有錢就變壞,是一句流行語。導演所要探討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諸多困惑,也跟社會的物質(zhì)豐富脫不開干系。因為選擇太多,而產(chǎn)生困惑。因為失去了向心,而不知所措。 我想起蔡琴。20多歲第一部戲就選了楊德昌的《青梅竹馬》,她的理想伴侶是有才華有想法的人,想兩個人可以一起談談電影談談音樂談談建筑,她喜歡旅行,想兩個人可以一起去看大千世界。于是接受了楊導的鮮花攻勢和兄長般的關愛,在1984年兩人結婚。說到這段婚姻,事后談及,著名的就是“無性婚姻”,而期間楊導緋聞不斷,蔡琴一直都忍了,在楊寂寂無名時,賺錢養(yǎng)家的擔子她也挑起來,因為她崇拜他,為他的片子奔走不在話下,《獨立時代》的美術設計也是她。 2003年在上海開演唱會,蔡琴唱《點亮霓虹燈》,這是她離婚那年推出的專輯,她一直不肯唱,因為一唱就要落淚,她說,“我記得那時候,我每天晚上就是站在窗前,看街道上的霓虹燈一盞盞亮起來,想著我那老公,幾點才能從情人那里回到我身邊來?!?“好色為什么不解釋成對真善美的好奇和感激呢”。電影里的阿欽,一直對未婚妻molly言聽計從,有一天在mooly的同學、緋聞男友、導演birdy那里,見到了純真而美麗的場記小女生,就此墜入情網(wǎng),一大早和molly說分手,說有什么條件盡管提,我戀愛了啦。大概阿欽也是一下發(fā)現(xiàn)了真善美。他以前一直以為愛的是molly,但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molly的直爽男孩氣并不合適他,另一型的溫柔小女生才是他的最愛。molly只有一個條件,讓他接下文化公司。阿欽說好啊,那個女孩就是搞藝術的啦。在對真善美的好奇中,阿欽開始感激生活。 困惑的阿欽用戀愛找到了生活里的美,但是會不會在其后的某一天繼續(xù)陷入困惑,誰也不敢打包票。 就好像人人羨慕的金童玉女,前有姐夫姐姐,后有小明和琪琪,前者分居了,后者也在爭吵中度日。琪琪的親切善良被人們認為是裝相,連小明也不能理解她,要她離開molly經(jīng)營不善的公司,去個更有發(fā)展的…… 這里面的男女關系亂成一鍋粥。阿欽的謀士larry想搭molly,molly的緋聞男友、導演biedy想和小鳳上床,小鳳又是larry的地下情人,小鳳想搭小明,小明卻和molly跑到了一張床上…… 這幾對錯綜復雜的關系中有一點相同,就是無關愛情,或是為了一時寂寞,或是為了拉關系,都是別有用心。 頂懂得感情投資的larry卻動了真情,要拿著劍去砍想跟小鳳上床的birdy,連投的最辛苦的阿欽的感情也不管了,不聽他勸。 姐姐在電視里做和睦家庭的節(jié)目,教人恩愛之道,卻和姐夫陷入了感情危機,去看搬到外面的姐夫,先罵他只會躲在屋子里,對社會一點用處沒有,又抱住他說,我會一輩子等你。 molly想和小明談感情,小明說你應該先處理好你和阿欽的問題。我們有什么問題,我們很正常。在公務員的職業(yè)里面,連設計別人都可以是正常的,小明終于無法忍受下去,辭了職。有太多正常的事,卻終于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圍。 因為姐夫不是已經(jīng)悟出來了嗎,不要規(guī)定一個真的,就不會有那么多假的。不做公務員,有手有腳,小明當然還可以活下去,也可以不用那么困惑,為官場里那么多“正常”的事犯難。 …… 以前這儒家社會的子民有一個皇帝,在其治下,百姓安居樂業(yè),用不著瞎操心??涩F(xiàn)在立法院不是吵就是打架,自己都沒譜。birdy所以說,大同就好了,就是大家都一樣。但是現(xiàn)在大家明明都不一樣,想用傳統(tǒng)的那一套去束縛人,既缺乏中心,也沒有說服力,大家一下子都變作了沒頭蒼蠅,所以就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里瞎折騰——儒家的那套東西過時了,新的東西還沒出來,大家該怎么捱呢,這是個問題,于是就紛紛困惑了。 《美國美人》里的40多歲的中年男人,以鄰家女孩的愛情作為度過中年危機的良方。在富裕后的臺北,在職場中,在婚姻中,在感情中,在生意中,在人生中,在各種各樣的困惑中的人們,又是怎樣的度過這些危機的呢。以為是儒家不再滋養(yǎng)他們。但是哪一種信仰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之為人的許多問題,不同階段的許多問題,是隨便一種學說就解決得了的嗎?所謂的正常,又是有多大的誤解與歧義,有多少不敢直面內(nèi)心的虛偽,卻又是怎樣在維系著這個社會的輪轉(zhuǎn)不休呢。 有些問題它總會出現(xiàn)。以每一天去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好奇或許可以讓你暫時忘記,忘記自己的問題,但是,問題并沒有真的得到解決,忘記是自欺欺人的。 所謂的獨立時代,一家兩制也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也罷,根本的問題永遠在那里懸浮,而待解——獨立時代每一個看似獨立的內(nèi)心,其實都有太多的困惑與孤獨。 此時,聽一聽這首歌:總是面對那些令人很難堪的事/才明白人間的聚散是不能全放在心上/你說的愛不難不代表可以簡單 說忘就忘/總是面對過任何時間都偽裝的人/那謊言如此的明顯卻滿足了情的弱點/叫人心甘情愿將自己陷在里面 不顧危險 歌里有那么一種狀態(tài),所謂的不顧危險、一廂情愿,是自己全情投入一段感情而不悔,就像蔡琴離婚時說的“我有全部的付出”,是拋卻感情的是是非非,對自己的肯定。就好像得不到別人理解的琪琪,也終于明白,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就好了,不用管別人。 姐夫在參悟后,蹦蹦跳跳走向遠方,他說,我的浪漫時代早結束了,我的悲劇時代也到此為止??粗@樣喜歡給自己下定義的姐夫,似乎為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而歡欣跳躍,卻不由得覺得可悲。是只有找到一個道理才可以活嗎。而或者有一天這個道理也會被推翻,那時又該怎么活?而那些女性,她們的直覺,透過生活的點點滴滴,就被教會如何對待人生,如何誠實的對待自己,或許,她們才是更加強韌的存在。 點亮霓虹燈,縱然心已冷也把愛當作真;點亮霓虹燈,疲倦的眼神不會那樣沉。她說,點亮霓虹燈——

 6 ) Don't you ever try to break my heart

《獨立時代》 1994 中國臺灣 楊德昌

    看完洪尚秀作品集我曾一度懷疑《豬墮井的那一天》和《恐怖分子》在結構上有接近相似,或者說洪尚秀受了楊德昌的某些影響。換到看完《獨立時代》后,我發(fā)覺洪尚秀的飲食男女們在楊德昌面前實在俗氣了些——雖然二者并無比較的實際意義。

    在2006年的中國大陸,《獨立時代》的故事一樣隨時在發(fā)生;從未失水準,二十年如一日,作品精耕細作、風格毫不動搖。但楊德昌不是神,他只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于是能給出很多觀眾滿意的答案,或者講,李安在傳統(tǒng)文化的地道程度上并不遜色楊德昌,但是對待問題顯然不及楊德昌般尖銳深刻。

    該怎么說這樣一個片子呢,面對片尾字幕上打出的計程車司機(孔子)時,自己差點沒笑出來。這是大隱隱于市的玩笑還是楊德昌式的困惑?

    雖然我也受不了那個作家姐夫撞車后近乎傳經(jīng)授道般的自白,天啊,那簡直是一個神經(jīng)病人在喃喃自語,甚至還試圖來開導你。不可否認是他豁然開朗,因此顯得開心。大概也只有楊德昌才有如此幽默,輕松卻堅決地拋出自己滿意的話題,

    其他地方對白基本上還是耐人尋味的。不妨直白說,《獨立時代》所講的核心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為人處世”,中國喜歡講人情,人情二字在楊德昌故事里非常之微妙。這一切都包含在高低長短的對白中,這些對白除了承擔講解功能之外,也擴充了圖像空間(風格化)。確切說這不是一般供人消遣娛樂的電影,它簡直是在向你傳輸思想、講解處世之道。

    當然你也可以用影片里的話回敬它,《獨立時代》“裝得比真的還真像”。大三時的陳湘琪參與學校舞臺劇演出,被楊德昌相中而參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再到《獨立時代》,之后她被蔡明亮所選用,一直合作了快十年。那時的她正如影片里的琪琪,總是充滿甜美的笑容,雖然這一再被人誤解猜疑,“裝得比真的還真像”,但她總算沒和自己過不去。

    楊德昌以《論語.子路篇》開篇就來了大段鋒芒不露的對白交鋒。和《恐怖分子》一樣,經(jīng)過四五個段落鋪墊,看似毫不相關的出場人物被串在一起成了主體,然后逐漸理清關系,又產(chǎn)生沖突聯(lián)系。雖然整個人物架構/社會背景不如前一部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那般龐雜,但是《獨立時代》不偏不倚的深刻切入還是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

    依舊是楊德昌拿手的都市題材,還有奔波操勞的年輕人群。在故事里楊德昌放置了如此數(shù)目眾多的人物角色,甚至有人看完一頭霧水分不清所謂主角到底是誰。

    楊德昌借影片里的人說出了常人心里大小不一的所謂算計?!丢毩r代》里有些人可以稱為圓滑,如裝神弄鬼搞前衛(wèi)的小B,如背后慫恿他人的Larry,尤其后者,Larry是國人處世的一種境界,察言觀色,拿捏主意,樣樣在行;有些人可以說是自負,嚴格意義上說Molly和她未婚夫都屬于此類,不同的是一個精明點,一個傻冒些。剩下不好劃分、自我對立者如姐姐、姐夫這般,以及完美者如琪琪,中庸者如小明。

    冷靜點說,琪琪和小明在電梯門口道別,她轉(zhuǎn)身離去,他進了電梯。我有個假設結局是小明突然失聲,可惜小明并非多愁善感之人,這是不可能發(fā)生的。確切說《獨立時代》故事里沒有一個人是這類型的,于是一個擁抱便化解了曾有的爭吵埋怨。

    曾經(jīng)我對《麻將》結尾綸綸和Marthe擁吻不以為然,現(xiàn)在看來親密的擁抱恐怕是楊德昌對待很多問題、喜歡的一種解決方式。

    于是我總要有這樣的錯覺,楊德昌電影里說的殘酷是一回事,但最后結局并不堅持到底——生活總要繼續(xù),帶著有無的希望(當然僅限于《獨立時代》之后幾部)。在《獨立時代》里這甚至還夠不上殘酷冷酷的程度,有的也只是看待問題的尖銳或者深刻與否,不停休的思辯。

 

 短評

如果覺得自己太年輕,想對這個世界多保留幾年憧憬的話,還是不要去看《獨立時代》的好。

4分鐘前
  • 蘇比
  • 力薦

如果我們不去規(guī)定真理只有一個,怎么會跑出來這么多假的?就是因為真假難分,才會有這么多對他人的猜測,誤會,對彼此有這么多不合理的期望。你我都是孔夫子,但我們從不給彼此說話的機會,卻總是假借孔老夫子那套標準答案,把每個人規(guī)定成這種封閉,盲從,空虛的樣子!

9分鐘前
  • 亞比煞
  • 力薦

楊德昌太了解中國人了。他把中國人的人性展現(xiàn)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故能拍出渾然天成珠圓玉潤的集大成之作《一一》。電影說盡了中國社會里的人情世故。結構太完美!琪琪、小明、Melly、小鳳、作家……都掙扎其中,認為自己萬般委屈,卻不得不逐利和妥協(xié)。一出苦笑的悲喜劇里,我們看到了傷痕累累的自己

10分鐘前
  • 汪金衛(wèi)
  • 力薦

實景拍攝的大話劇。

13分鐘前
  • 路可可
  • 推薦

“感情是一種廉價的借口,裝的比真的還像?!比饲槭拦?,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楊德昌太洞明了,他用非常繁雜的生活細節(jié),甚至是話癆,去解釋這種日常生活中的虛偽?!叭嗽诮?,身不由己?!贝蟾旁谥袊?,裝也是一種藝術。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真假難分,才有會這么多的誤會、猜測和謊言。8.7

15分鐘前
  • 巴喆
  • 力薦

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臺灣,00年代的韓國,10年代的大陸,在經(jīng)濟上幾乎沿著同樣的脈絡輾轉(zhuǎn),在文化語義上無一例外的反復。年輕一代在波云詭譎的大時代中同樣迷茫著,憧憬著,獨立著,失望著。我們以為我們不一樣,不還是在愛,性,錢中向著名望,權利無奈的妥協(xié),叩拜嗎?活自己,難

20分鐘前
  • Fleurs.哼哼
  • 推薦

于是乎,我很明確了楊德昌在我心中的地位高過侯孝賢,這是五星與四星的差距?!涿畹?,雖然是一個陰暗的故事,卻看得我很可樂,心里很爽,那是我喜歡看電影時想要得到的觀感之一,是一種頗有些豁然又覺得不是全懂的認知:龐雜的人物關系網(wǎng)透過各色大小事串聯(lián),生活的酸甜苦咸也在言語中展現(xiàn)。

22分鐘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薦

比給你一把匕首、給你一瓶毒藥、給你一個天臺更有效的是,給你放映一遍《獨立時代》。

25分鐘前
  • Obtson
  • 推薦

從這里與楊德昌分道揚鑣,直到一一的知天命.....憤青的底子,那么用力和堅硬,教壞小朋友,楊的矛盾困惑也便是Melly姐姐姐夫激化的難題.....要過渡到調(diào)情幽默和溫潤的包容,從一味批判到苦難里唱歌,究竟需要再三磨礪還是一開始..就注定了?

29分鐘前
  • Connie
  • 還行

楊德昌深諳中國儒家社會的混亂混沌,沒有什么一成不變,沒有什么永垂不朽。個個當局者迷,沒人能做到真正的獨立。觀別人的事拎得清,涉自己的事看不清。符合別人預期才是“真實”,否則就是“裝”,“被冤枉,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會做人要付出的代價”。大愛結尾,好感飆升,悲觀電影的溫暖尾巴。

34分鐘前
  • 津五渡
  • 力薦

如果說侯孝賢有詩意,那么楊德昌有哲思。有趣的是,楊德昌不但讓角色說屬于角色自己的話,而且讓角色說導演對角色所處情境的看法,所以很說教。但這到底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想當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也這么搞的,雖然是多聲部的。于是我對這個影片還挺猶豫的。暫時先定為三星吧。

35分鐘前
  • 雅尼以西
  • 還行

早就說過了,出租車司機才是真正的智者。。有什么想不開的就打車跟大哥聊聊,尤其是天津的。

37分鐘前
  • 余小島
  • 推薦

臺詞王電影,中國人的人情處世片。楊導在對待問題的思度上,總會讓人覺得后背發(fā)涼。你有沒有一個“裝的比真的還像”的朋友,她的委屈讓你語塞。人生的不同階段,在我看來,從大學到社會人的那幾年,確實最熬人,諷刺,顛覆你的尖銳,教你不停地思辨。"被冤枉是我們中國人會做人要付出的代價。"

42分鐘前
  • 大灰狼的兔
  • 力薦

楊德昌終于不去展示迷局的糾結,直接將舊有規(guī)范重拳擊碎。既定的道德體系陳腐僵死,如果刻意去因循追隨,只會墜入深層渴望并極度質(zhì)疑的泥淖里。做人要像出租車司機(孔子)一樣,用心去直接感受人生的質(zhì)地。扮演者終會分裂幻滅,感悟者方能自成體系。古訓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9↑】

46分鐘前
  • 吞火海峽
  • 力薦

一部真正的人間喜劇,也是一部真正的人間悲劇。80年代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造就了一個光怪陸離的臺北,也引發(fā)了當代都市人的精神坍塌,今天的大陸又與之何其相似。楊德昌揶揄藝術,揶揄政治,揶揄感情,更揶揄背后那些搞藝術講政治談感情的人。都說戲如人生,人生卻不能如戲,楊德昌在一旁哈哈大笑,明明都在賣力地表演,為何又不肯承認自己那拙劣的演技呢?他就差把“我們生來就是孤獨”唱出來了。

50分鐘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薦

一出雞飛狗跳將中國人的處世哲學與困惑迷茫詮釋得淋漓盡致。虛偽與自圓其說,可笑又可愛,荒誕而諷刺,客觀又不失辛辣,假亦真時真亦假,看不透摸不準的中國人個個都是奇葩。

52分鐘前
  • 帕拉
  • 力薦

這個世界不會接受你,而且根本不需要你,所以總有一天你會回頭。

54分鐘前
  • CiCi
  • 力薦

終究是悲觀里不忍放棄最后一絲溫情,且算自渡

57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力薦

原本可以很好看很耐人尋味的片子,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生硬、別扭,各種舞臺腔、文藝腔、直白的說教、蛋疼的感慨。楊德昌的憤世嫉俗總搞的像是中二病。

58分鐘前
  • 易老邪
  • 還行

楊德昌在源源不斷的編織人物關系、制造矛盾沖突中精準的勾了出華人族群的生活交往、人際關系、處世哲學的面貌,戲劇又情理之中,諷刺黑色又暗藏溫柔,尖銳兇狠又刀下留人,他做的不是一眼就看穿了誰,而是閉著眼就能看透華人世界。

60分鐘前
  • 楊三瘋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